说破大天,俺也不怀念毛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12:43
毛时代,俺家6口人,只住35平米的房子。
现在,俺家3口人,住150平米。
毛时代,一年吃不了几次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
现在,俺想吃肉可以天天吃,想下馆子,随便;想买衣服,随便。
毛时代,俺跟俺爹下放农村,一年吃8个月的红薯。
现在,大米白面随便吃。
毛时代,坐火车出门都难得,更别提坐飞机了。
现在,俺出门开自己的车,出门旅游可以坐飞机。
有什么道理要俺怀念毛时代?!
-------------------------------------------中[和]国新青年
他当政期间的历次政治运动造成无数中[和]国人家破人亡。死亡人数之多,
受害人数之众,历朝历代前所未有,史无前例。
他毁灭了中华的传统道德,代之以人斗人,人整人的杀人哲学充斥中[和]国,变人性为兽性。在伟大领袖“破四旧”的号召下,祖国无数珍贵文物横遭“红卫兵”捣毁和破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毛病  :
俺经常强忍着恶心,到赤姥毛旗网上溜达溜达,有时也化名在该网骂几声,现在极左毛粪奴才们也不敢想以前一样嚣张了。大概他们知道以毛派恐怖主义颠覆现政府,后果同样是严重的。
------------------------------------想好了再说
怀念毛的人,不是既得利益
就是无药可救
------------------------------------gzrd
毛毛虫子能折腾个啥出来,一踩就那么一小肚绿水。
------------------------------------gzrd
自古以来,那些生前就大剌剌地享受众人膜拜和山呼万岁的,往往连百岁都不到,就已经给扒皮抽筋了,正是尸骨未寒名先臭矣,老天还是公平的,呵呵。
---------------------------------------吃安眠药:
;转贴一位学者的论文其中一段:
“文化本位的社会观、修身养性的人生观,民有制的经济基础,构成了中 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对历史进行错误总结,中 国的失败就从宋明理学对宋军事失败的错误总结开始,这种错误总结开始偏移孔孟的文化本位社会理想――大同,一次次的战争失利加快了这种错误总结,明朝开始抵制最代表儒家阳刚大气的孟子,而清朝则大兴文字狱,五四把这种总结推到最高峰,由于持欧洲中心观的马克思把中[和]国描绘成“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所以,到文 革时,中 国文化的最大遗泽终于被当做一个“木乃伊”焚干一净,从此没有了“文化本位”、也没有了民有制经济基础。
汉、晋、唐、宋、明、清,中 国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后五十年左右,几乎都一样创造了经济规模占世界总量40%的奇迹,唯一的一次失灵是新中 国,建国至今,经济规模只占世界的4%,总结这个原因主要就两点,一是文化本位的社会基础被破坏,二是民有制被废除。”
毛时代对中 国破坏最恶劣最彻底的,不是经济生产,甚至不是自然生态,而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脉搏、整个民族的道德素养,至今仍无恢复的迹象。
-----------------------------------李三来也 :
教授当然不愿意公平,现在吃黑多方便。如今谁不知道教授们最会捞钱泡情人!
==============
你主要是不了解毛时代有多少荒唐和荒唐的原因。
我在另一个讲毛时代的奠基作用后有个回贴,你可以参考一下。楼主主要是不知毛有多荒唐、残忍和无耻。
文章提交者:李三来也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http://www.cat898.com
他奠个什么基,建国几十年工人不够粮吃,农民炒菜都没有油。你以为是一般的贫穷吗?
——而原因竟是他在搞“革[和]命”,搞生产就是“唯一生产力论”,搞农业就得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建国几十年竟然取消了一切小商小贩。每年工人才有几斤面条,几斤白糖、几条肥皂供应,而农民则是什么也没有。这是人过的日子和人类社会吗?
一个国家建国数十年。竟然只有一部空空的假宪法。《刑法》、《民法》都没有一部,有了“犯罪”就是靠领导批示和中央请示。这还是人类社会吗?人家清王朝还有法律啊!
一个国家竟然是数十年没有国家主席,而只有党主席,而这就凭毛的一句话:不设国家主席。
除此以外还穷兵赎武使数百万中[和]国男儿,在其精神病状态下无辜丧身,并且还激励全国人不要不怕死。在六十年代的广州竟然还发生了数万红卫兵去手牵手抵挡台见风暴的事。
如果你知道这些真相你还会认为他奠了什么基吗?
不!他是在谋害人类!
---------------------------------------缚来宾 ;
忆苦思甜:从票证供应到不知道吃啥好
[缚来宾] 于 2004-07-12 20:43:15上贴
-------------------------------------------------------------
忆苦思甜:从票证供应到不知道吃啥好
昨天下午,我和女儿在家,快到晚饭的时候,我问女儿想吃点啥,好给她做。女儿到反问了我一句,“你要给我做啥?”我从鸡鸭鱼肉到各种海鲜点了个遍,也没有看出她想吃啥?“哎!”我叹了一句,“一到要吃饭的时候,就不知道想吃啥了!”。
这到让想起了过去咱老百姓的苦涩与艰辛。
七十年代我们吃什么?吃不着啥。那个年头,正是“宁吃草,不吃苗”的荒唐年代,统购统销的政策使城市供应紧张得很,几乎买什么都要凭票。“文[和]革”十年间,票证的种类达到顶点。那时的各种票证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粮票、布票、糖票、肉票、酒票、烟票…,还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毛线、高压锅票…
你进了商店,货架上的、地面摆的几乎没有不凭票的。许多东西只有在年节才有供应,不仅限量而且限时,过期作废;而且,即便是票证规定的东西,也只有北京、天津、上海才能保证供应,其他许多地方连票证规定的东西都不能保证供应。从这些票证中,人们不难感受到当时老百姓的物资匮乏和生活窘迫。
票证发给你了,然后就是排队——不论买什么都要排队。排了这个队,排那个队。那时还没有食品塑料袋,都是一人一个大篮子,几百人排起的长队,倒也蔚为壮观。
肉,平时每人每月二三两,到过年时,再每人加二两;食油,每人每月三两。说到油,我得多说两句。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辽宁。东北包括辽宁本来盛产大豆,但为什么每人每月只有三两油?据说在一次全国粮油统销会上,辽宁革委会的哪个头儿提出辽宁人民每人每月三两油足以。从此后,辽宁人民每人每月只能享用紧巴巴的三两食用油(但不知道他家一个月吃多少油?)。后来人们送他个绰号“某三两”。
据说一次他跟小平同志为“小岗村”的做法争执起来,小平同志回敬他说,你回去问问辽宁人民,他们都管你叫啥,然后再说“小岗村”的做法正确与否?当时这个人就哑口无言了。
“三两油”是个什么概念么?看看我们每炖烹的菜,吃起来顺着嘴牙子油直往外淌就清楚了。每当我在家掌勺时,女儿就总是提醒我“老爸你做菜少放些油!”这时我常暗自嘀咕,“小兔崽子,我象你这么大,菜里要多放油,放得起么?”
说到“油”,我还得举我们家的一个例子。我有个舅舅在北京。北京由于有全国的支持,副食供应要好些,至少猪肉不是凭票供应。(实际这是应该的,首都人民替伟大祖国站第一岗,来个亚非拉国家元首或越南小兄弟,几十万人上街跳来跳去,载歌载舞地“欢迎,欢迎”,总不能像辽宁人民那样满脸菜色吧,多影响国际地位呀。)这样我母亲经常给舅舅寄些钱,让他买些肥猪肉炼成猪油再寄回来。这样我们家的“油水”就比别人家高许多。动物油的胆固醇固然高,但哪个年代也不管胆固醇高低了,有油吃总比没有好。
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次舅舅出差到东北,顺便来看看母亲,提到这件事时对我说,“你母亲每到寄钱来,我们全家老小都得出动,分别站排买肉。因为北京后来规定,一人一次只能买一斤肉——都是让你们出差的东北人枪的。”听到这儿,母亲也不免苦笑几声。
那时人们往往为多买半斤肉、一把粉丝、几包火柴、一块肥皂……而想法设法拉关系、“走后门”。坦率地说,我父亲就没少“走后门”。记得父亲有个同乡是在商店卖猪肉的,虽然肉凭票供应,但猪骨头不要票。这样父亲通过这种关系经常买回家点猪骨头。
一到熬骨头时,那股掺合着诱人的骨髓的香味至今令我垂涎欲滴!骨头通常要煎熬很长时间,直到满锅的水面上浮起一层厚厚的油花。骨头汤冷却后,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那层油撇出来,放到油罐子里。剩下的汤用来炖菜…,我愿意啃骨头的习惯大概就是那时培养出来的。
说到这儿,我永远感激我父亲的哪个同乡,因为他的偷偷照顾,那些年我们家比别的居民吃到了更多的荤腥。
过年时供应情况略好点儿,平时看不到的如鸡蛋、白糖等,一家能卖给你一两斤。记得75年过年,每户人家还给了一副羊下水,父亲高兴得不得了;“你看今年还给了副羊下水!”。父亲那喜悦的表情至今还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哪个时候小孩子都盼着过年,盼着过年无非也就是吃点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或穿件新衣服。所以,那时过春节就特别隆重,准备吃的、准备忙的都很激动,12个月也就是吃年饭时能放开腮帮子吃。
一到过年的时候,通常我家四口人排队买回二斤肉(也只能买二斤肉),除去骨头、肉皮及少量瘦肉用来炖菜,余下的剁成肉馅,和着酸菜做成饺子馅包饺子。那时我觉得饺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
如果副食供应欠缺的话,人们还可以应付。那么粮食欠缺就会使人觉得日子难过了。当时城市粮食的供应,一般工人大概每月35斤定量,干部和学生略少点。在供应的粮食当中,绝大部分是粗粮,如高粱米、玉米面等。
为了多弄些细粮,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那时有个规定,癌症患者可以在定量内多得到一些细粮,于是一些人绞尽脑汁通过医院的关系搞出份癌症证明,这样到粮食部门就可以多买些细粮。典型的例子,就是76年沈阳有一个医生搞出了5份癌症证明,也就是说他们家每人一份。
由于副食供应差,摄入蛋白、脂肪量少,人体必需的蛋白、脂肪大部分靠淀粉转化。所以这点粮食很多人家都不够吃。特别是对那些人口多的家庭。
我们家对面的邻居就是个例子。他们家有七口人,两个大人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非常拮据。每天早晨,他们家都要蒸一大锅玉米面饼子,蒸好后,这五个孩子每人俩仨的平均分配,再一人一快萝卜咸菜,这就是早、中午的伙食了。早晨一般都是他们家的大闺女做饭,玉米面饼子蒸好后她总要先藏起来一两个。这样的家庭那时很多。
还有比他家情况更遭的。我有个小学同学叫常占(实名),也是邻居,在另一个单元住。他们家有六口人,但母亲没有工作,他们家的生活更困难。几乎每个月不等到月末,供应那点粮食就吃完了。后来逼得没有办法,他父亲想起了60年一些农民因饥饿,挖老鼠洞取粮的办法。这样每到秋天,他父亲便领着他,到农村到处挖老鼠洞。后来我们那栋楼几户与他们家境况相似的人家也纷纷效仿。
从老鼠洞挖来的粮食毕竟不是很干净,他们又经过水洗、晾晒,最后再加工成大米、高粱等。
通过我的同学常占,我了解到了,秋天的时候老鼠把“偷”来的粮食都是按类码放。一旦老鼠那辛辛苦苦几乎是一粒一粒弄来的粮食被“抢”走,则意味着在食物紧缺的冬天,洞里的大大小小的老鼠就没个活了,所以这个时候,我的同学常占说,大大小小的老鼠纷纷找树叉上吊自杀。跟老鼠争口粮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幸好那时还没有鼠疫。
粮食的紧缺、统销不仅限制了人的肚皮,也限制了人的自[和]由。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没有粮票,休想买到一碗粥、一个玉米面饼子、一两点心……
一晃20多年过去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老百姓追求的不仅是吃饱而且是吃好。如今,咱老百姓想吃啥就买啥,平时吃的跟以前过年差不多,反倒过春节的时候也没有那么激动了。
一句话,还是改革好啊!
转载请注明出自澳洲中文网,本贴地址:http://bbs.ozchinese.com/viewthread.php?tid=1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