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按摩穴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55:40
  足阳明胃经按摩穴位 
  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左右各45穴。

  本经循行路线: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交会于鼻根,旁会于足太阳膀胱经,沿鼻外侧向下入上齿槽,转出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然后返回至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行至耳前,经颧弓上行,沿发际至额颅中部。由下颌角大迎穴前方分出支脉1向下经颈动脉沿喉咙入缺盆、过膈肌,络于脾、属于胃。其主干(直行脉)由锁骨上窝下行过乳中,向下挟脐两旁入气街(气冲穴),沿腿前侧外缘下行过足背至第2足趾外侧末端。由主干在膝下足三里穴分出支脉1下行至足第3趾外侧趾缝,出其趾末端。由主干在足背分出支脉2循行于足大趾趾缝,出其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鼻出血,口歪,唇疹,头肿,喉痛,循胸膺及下肢经脉所过部位疼痛,发絷,汗出,疟疾。

         内脏——消化强,易饥饿,因不消化而腹胀满,胃肠作响,癫狂,惊悸。

  本经主治病证:胃、肠、血、病、神志病、头部、皮肤、热病。

  承泣(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任脉、阳蹻脉交会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眼睑 动,口、眼歪斜。

  四白(足阳明胃经穴)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 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迎风流泪。

  巨髎(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阳蹻脉交会穴)主治:口、眼歪斜,眼睑 动,鼻衄,齿痛,唇、颊肿,目翳。

  地仓(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交会穴)主治:口歪,流涎,眼睑 动,齿痛,唇缓不收。

  大迎(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颈痛。

  颊车(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颊肿,口噤不语,牙关紧闭,颈痛。

  下关(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牙关开合不利,眩晕。

  头维(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交会穴)主治:头痛,目眩,口痛,迎风流泪,眼睑 动,眼痛。

  人迎(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疠,瘿气,高血压,饮食难下,胸满喘息,头痛。

  水突(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瘰疠,瘿气。

  气舍(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咽喉肿痛,气喘,呃逆,瘿瘤,瘰疠,颈顶强,瘿气。

  缺盆(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疠。

  气户(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胀满,胸痛,吐血。

  库房(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满。

  屋翳(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乳痈,胸、胁胀满。

  膺窗(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乳痈。

  乳中(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乳中穴不主病,只作胸部取穴定位标准。)

  乳根(足阳明胃经穴)位置: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汁少,乳痈,胸闷。

  不容(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呕吐,胃疼,食欲不振,腹胀,食欲不振,喘、咳,胸、背、胁痛。

  承满(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呕吐,喘、咳,胁下坚满。

  梁门(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便溏。

  关门(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食欲不振。

  太乙(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胃痛,心烦,癫狂,消化不良。

  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胃痛,呕吐,癫狂。

  天枢(足阳明胃经穴;募穴——大肠)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癥瘕,呕吐,痢疾,痛经。

  外陵(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大巨(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水道(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归来(足阳明胃经穴)主治:少腹疼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经闭,茎中痛。

  气冲(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外阴肿痛,茎中痛。

  髀关(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腰痛、膝冷,髀股痿痹,腹痛,腰腿疼痛,足麻不仁。

  伏兔(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腿膝麻痛。

  阴市(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腿、膝痿痹或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腿膝麻痛,腰痛,下肢不遂。

  梁丘(足阳明胃经穴;郄穴)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犊鼻(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膝痛,下肢麻痹或屈伸不利,脚气。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合穴;胃之下合穴)

  主治:(主治一切胃、肠病——肚腹三里留),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肠鸣,便秘,喘咳痰多,心悸,气短,中风,产妇血晕。

  上巨虚(足阳明胃经穴;大肠下合穴)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肠中切痛,中风。

  条口(足阳明胃经穴)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小腿冷痛,麻痹。

  下巨虚(足阳明胃经穴;小肠之下合穴)主治:少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腰、脊痛引睾丸。

  丰隆(足阳明胃经穴;络穴)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痫,下肢痿痹,咳喘,头晕,胸痛。

  解溪(足阳明胃经穴;经穴)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面肿,目赤,眉棱骨痛。

  冲阳(足阳明胃经穴;原穴)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胃痛,足痿无力。

  陷谷(足阳明胃经穴;俞穴) 主治:面、身浮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

  内庭(足阳明胃经穴;荥穴)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喉痹。

  厉兑(足阳明胃经穴;井穴)主治:口歪,鼽衄,齿痛,咽喉肿痛,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面肿,鼻衄,足痛。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左右各21穴。

  本经循行路线: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陷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过足大趾本节后第1跖趾关节上行,至内踝前向上至小腿后侧,过胫骨后侧交出于足厥阴肝经前,经膝股内侧前缘入腹部,络于胃、属于脾,过膈肌上行,挟咽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由胃分出1支脉上过膈肌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舌根痛,僵硬,大腿及膝关节内侧肿胀,发冷,足大趾不能运用。(均本经病。)

         内脏——食不下,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嗳气,大便溏泄,水肿,黄疸,身体沉重,心烦,失眠。

  本经主治病证:脾、胃、妇科、前阴病。

  隐白(足太阴脾经穴;井穴)

  位置: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心善悲,梦魇,胸痛,心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癫狂,多梦,尸厥。

  大都(足太阴脾经穴;荥穴)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疼,食不化,呕逆,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呕吐。

  太白(足太阴脾经穴;俞穴;原穴)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漏,脚气,饥不欲食,善噫,食不化,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症。

  公孙(足太阴脾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位置: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疼,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嗜睡。

  商丘(足太阴脾经穴;经穴)

  位置: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足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舌根强痛,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梦魇,不乐,好叹息,咳嗽,小儿痫瘈,痔疾,足踝痛。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痛,泄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脾胃虚弱,腹胀肠鸣,足痿痹痛,湿疹。

  漏谷(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内踝尖上展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腿、膝冷麻,足踝肿痛。

  地机(足太阴脾经穴;郄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阴陵泉穴下展3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食欲不振。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穴;合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血海(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屈膝,髌底内侧端上展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膝痛。

  箕门(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展6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遗溺。

  冲门(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髂外动脉博动处外侧。

  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痔痛,小便不利。

  府舍(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4寸,冲门穴上展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腹痛,疝气,腹满积聚,霍乱吐泻。

  腹结(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下腹部,大横穴下展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绕脐腹痛,腹寒泄泻,疝气。

  大横(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虚寒泄痢,便秘,少腹痛。

  腹哀(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食窦(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满,噫气,反胃呕吐,腹胀肠鸣,水肿。

  天溪(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胸乡(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痛。

  周荣(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喘,气逆,胸、胁胀满,胸、胁痛。

  大包(足太阴脾经穴;脾之大络)

  位置: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

  主治:气喘,胸、胁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胸、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