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按摩穴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08:23
  手厥阴心包经按摩穴位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左右各9穴。本经循行路线: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于心包,过膈肌,经胸部、上腹、下腹络于三焦。由胸部分出支脉1沿上臂前侧的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间下行入肘横纹,向下走小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肌腱与掌长肌肌腱)间入掌中,沿手中指桡侧出指末端。由掌中分出支脉2沿手无名指出指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胸胁胀满,腋肿,肘、臂部拘挛不能屈伸,手心热。

         内脏——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

  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诸痛痒疮、胃病等。

  天池(手厥阴心包经穴)

  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疠,疟疾,乳痈。

  天泉(手厥阴心包经穴)

  位置:臂内侧,腋前纹头下展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心悸。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穴;合穴)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尺侧缘。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咳嗽,泄泻。

  郄门(手厥阴心包经穴;郄穴)

  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5寸。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咯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胃痛,热病,肘、臂痛。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穴;经穴)

  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3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症,腋肿,肘挛,肘、臂痛,咯血,呕血。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症,郁症,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腕、臂痛。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穴;俞穴;原穴)

  位置:腕掌横纹中点,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失眠,头痛,热病,腕、臂痛。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穴;荥穴)

  位置:手掌心,第2掌骨与第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井穴)

  位置: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掌中热,心烦。

----------------------------------------------------------------------------------------------

  按压心包经的关键

      《黄帝内经》有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脏坚固,邪弗能容;……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之主脉也……。所以,欲治心病,要由心包入手,方为正途。

        按压心包经的关键是要得气,所以按压的速度不宜太快。我们的目的是要让经络上每一点的按压,都能真正被传送到心包上,从而使心包内的积液、废物尽快的被排泄掉,使心脏恢复活力并增强搏动力。

  按压心包经主要是从胸到手循经按压,穴位正确与否不重要,所谓“离穴不离经”,只要沿着这条线一点一点地按压过去,遇到痛的点就停住不动,直到它不痛,要让按压到的每一点都能一直传导到心脏里去。每一点的按压都要深透,但不是力量重,而是时间长,这样才能得气。每一点按下去都能听到声音就通透了。

  可以用听诊器放在腹部倾听腹内传出的声音,以检验按压的效果。开始时可能什么声音也没有,但是,按压得时间长了,或按压了几次之后,一定可以听到得气之后产生的声音,而且听到的声音也会由开始的浑浊不清到后来的清晰可闻,有时甚至可以让坐在旁边的人都清楚地听到。

  可在每晚睡前按压心包经一个小时左右,等到按压心包经时产生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流畅以后,保持每周两次的频度也就可以了。

  按压心包经时可配按命门穴(也可以通过压腿的方法疏通此穴,即把腿放在高一点的地方压一压,抻拉一下腰、腿部位的膀胱经,有利于帮助打通心包经)、昆仑穴、膈俞穴。

  按压心包经的重点要在心包经别,即胸腹中线的任脉一段,尤其是膻中穴。

  睡前,把手指平放在膻中穴上,闭眼冥想这一点,直至指下出现跳动的感觉,就此入睡最好,如做不到,可如此做五至十分钟;第二天起床前再做五至十分钟。持之以恒,直到不必如此做时,清晨醒来,也能感觉到身体里气机流畅运作的那一天。

  按压心包经时无论痛与不痛都要按,并且两边都要按。因为保持心脏良好的工作能力,对于人体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心包经按压起来痛,是因为它已经阻塞了,而且身体也在努力地要使它通畅,所以会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帮助身体尽快打通它,所以要按。

  心包经按压起来不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络本身没有阻塞,这时按压起来就不会痛,而且按压时间长了可以听到得气时产生的声音;另一种是经络已经严重阻塞,同时人体的气血水平又很低,导致气机已经运行不到这一段经脉上了,所以按压时既不会痛也听不到有得气产生的声音。对于第一种情况,保持每周两次的按压,以帮助心脏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第二种情况,要先做好敲胆经与早睡这两件事,让身体的血气赶快充足起来,等到身体有能力做修整、调理的工作了,再按压心包经时,它就会有痛感了,这时按压起来也就会有效果了。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左右各23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无名指末端,上行小指与无名指间,沿手背出小臂后侧两骨间上行,过肘尖,沿上臂后侧向上过肩部,交出足少阳胆经后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由膻中分出支脉1上行出锁骨上窝向后至后项连系耳后,直上出耳上方,弯下向面颊,至眼下。由耳后分出支脉2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交面颊,至外眼角接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于委阳穴处脉气相通。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耳聋,外眼角痛,咽喉肿痛,腮、颊部疼痛,耳后、肩及上肢外侧经脉所过部位疼痛。

         内脏——腹部胀满,少腹实,小便不通,水肿,遗尿,尿频,尿急。

  本经主治病证:头面疾病、神志病、发热。

  关冲(手少阳三焦经穴;井穴)

  位置:手环指末节尺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热病,心烦,咽喉肿痛,中暑。

  液门(手少阳三焦经穴;荥穴)

  位置:手背,第4指与第5指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咽喉肿痛。

  中渚(手少阳三焦经穴;俞穴)

  位置:手背,环指本节(掌指关节)后方,第4掌骨与第5掌骨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咽喉肿痛,上肢痛。

  阳池(手少阳三焦经穴;原穴)

  位置: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肌腱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目赤,咽喉肿痛。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位置:小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展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支沟(手少阳三焦经穴;经穴)

  位置:小臂背侧,阳池穴(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肌腱尺侧缘凹陷处)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展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头痛,胸、胁痛,肘、臂痛,落枕。

  会宗(手少阳三焦经穴;郄穴)

  位置:小臂背侧,腕背横纹上展3寸,支沟穴尺侧,尺骨桡侧缘。

  主治:耳聋,痫症,上肢肌肤痛,耳鸣,上肢痹痛。

  三阳络(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小臂背侧,腕背横纹上展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耳鸣,热病。

  四渎(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小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下展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小臂痛,耳鸣,耳聋。

  天井(手少阳三焦经穴;合穴)

  位置:臂外侧,屈肘,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偏头痛,胁肋痛,颈项痛,肩、臂痛,瘰疠,瘿气,癫痫,肘、臂痛,耳鸣,耳聋。

  清冷渊(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臂外侧,屈肘,肘尖直上2寸,天井穴展上1寸。

  主治: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目痛,胁痛,黄疸。

  消泺(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臂外侧,清冷渊穴与臑会穴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癫痫,肩胛肿痛,肩、臂痛。

  臑会(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臂外侧,肘尖与肩髎连线上,肩髎穴下展3寸,三角肌后下缘。

  主治:肩、臂痛,瘿气,瘰疠,目疾,肩胛、背肿痛。

  肩髎(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肩部,肩髃穴后方,臂外展时肩峰下凹陷处。

  主治:肩、臂痛,肩重不能举,中风瘫痪,风疹。

  天髎(手少阳三焦经穴;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肩胛部,肩井穴与曲垣穴中间,肩胛骨上角。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天牖(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颈侧部,乳突后方直下,胸锁乳突肌后缘,平下颌角。

  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瘰疠。

  翳风(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疠。

  瘈脉(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头部,耳后乳突中央,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中下1/3交点处。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风,呕吐,泄痢。

  颅息(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头部,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上中1/3交点处。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风,呕吐涎沫。

  角孙(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头部,折耳廓向前,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偏头痛。

  耳门(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面部,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角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目赤肿痛,眼睑 动,癫痫。

  耳和髎(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头侧,鬓发后缘,平耳廓根前方,颞浅动脉后缘。

  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颌肿,鼻准肿痛,口歪。

  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穴)

  位置:面部,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 动,齿痛,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