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重要变化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9:09:21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重要变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催化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变化,区域合作组织和新兴大国呈现出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区域体系和秩序建设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了新动力,新兴大国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此外,欧洲、非洲、拉美、亚太等地区又各具特点,为全球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更多经验和选择。【详细】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人民网国际频道>>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内的相互连动性和依存性更加突出,各国重新审视和反思了战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在理念和观念上有了新发展,强调地区合作的地域开放性和领域协调性。国际社会日益接受区域合作应当更加开放的理念。例如,欧盟通过地中海联盟扩大了区域合作的边界,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决定加强合作,西半球国家决定成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等。又如,一些原来合作比较单一的地区组织现正向全方位发展,欧盟加强了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上合组织从侧重安全向安全、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催生的东盟和中日韩(“10+3”)合作从经济向更多领域发展。
区域一体化进程实际上也是地区体系和秩序的建构过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地区更加认识到区域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国际体系和秩序的不足,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应对诸如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近两年来,欧盟、非盟、东盟、上合组织、南共市等地区组织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的作用显著上升,使全球治理主体更为多元,结构层次更加分明。如上合组织坚持打击“三股势力”为国际合作反恐做出了贡献,又如“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和东盟参与了二十国集团的2009年伦敦和匹兹堡峰会。由此可见,地区性合作机制和大国的双边和多边协调共同构成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详细]
 
 
 
 
 
欧洲联盟是战后区域一体化的成功范例,但在冷战后因过度东扩逡巡不前,宪法危机频频发生,《里斯本条约》屡经波折。国际金融危机在冲击欧洲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增强了欧洲各国的合作意识。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在危机初期多少还抱有“自保心理”,但随着危机力度和深度的加强而日益认识到地区合作和风雨同舟的重要性。《里斯本条约》也于2009年底生效,欧洲“总统”和“外长”就任,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政治、安全和外交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此外,欧盟在当前的希腊债务危机中有“危”有“机”。当前希腊危机只是其中之一。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0国出现赤字超标问题。有数据显示,希腊2009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超过12%,爱尔兰占10.75%,西班牙也超10%。2010年欧元区总体赤字可能会超过GDP的7%。此外,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四国债台高筑,英镑走势不佳,连锁反应在经济上对欧盟可能会是致命之击。但是,希腊债务危机也促使欧盟加快应对欧元区的体制性缺陷,即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为此,欧盟正在考虑设立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欧洲货币基金组织,以避免希腊债务危机的重演并在将来抗衡美国的“金融霸权”。由此可见,欧盟只要应对得当,还是有可能化“危”为“机”,更深入地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详细]
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负面地影响非洲的经济增长、外资投入和能源、粮食危机等。另一方面,危机也增强了非洲联合自强共渡难关的意识和实践,加强了非盟在整合全洲经济、政治和安全作用的功能。
一些非洲次区域合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条件下也有进展。2008年,南共体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共体举行首届三方首脑会议,决定着手创建单一经济共同体。三方共涵盖26个国家,占非盟53个成员国的近一半,人口总数约5.3亿,占非洲总人口的57%,GDP合计达6240亿美元。三方此举对于非盟推动实现非洲经济共同体各项目标有着重要的前导和示范作用。[详细]
美洲国家组织向来为美国主导,但国际金融危机深深地动摇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拉美各个次区域合作相当活跃,如加勒比共同体、安第斯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中美洲一体化体系、南美洲国家联盟等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国际金融危机使与美国毗邻的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及墨西哥对美出口及海外侨汇大幅缩水,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也饱受国际原材料价格下跌之累。拉美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在反思中加强了摆脱美国经济金融影响和联合自强的意愿。[详细]
亚太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加快了区域合作的步伐。国际金融危机对亚太地区通过制造和出口积累的财富形成严重的威胁,并使后者积极寻求有效的区域合作应对措施。亚洲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启动的清迈协议,正在从双边金融货币合作向多边金融货币合作发展。为了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中日韩和东盟10国同意组建一个1200亿美元的亚洲货币储备库,在紧急需要时能发挥提供有效的流动性救市作用,以帮助区域内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此外,弱化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的亚洲货币互换模式也已成为亚洲金融合作一个重要亮点。
亚太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震荡中拓宽了区域合作的思路,区域一体化思想进入新的活跃期,各种建议应运而生。东盟继续强调它将在东盟和中日韩的“10+3”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了基于“友爱精神”的东亚共同体设想,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的“亚太共同体”设想把澳大利亚、美国、印度都包括在内,中国则认为本地区的区域合作出现了多机制、多层次、多速度的发展趋势,各方都应该采取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详细]
人民日报版面


 和谐团结是保障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洲一体化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引发了欧盟内部利益的碰撞、矛盾的纠集和功能的紊乱。目前来看,欧洲一体化似乎并未形成应有的强大合力,反而在危机前疲于应对。为了进一步了解欧洲一体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法国巴黎市议员、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副主席阿兰·德斯特勒姆。
在阿兰看来,欧洲一体化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现在的27国,并且创立了使用共同货币的欧元区,这是了不起的进步。《里斯本条约》于去年12月1日正式签署生效,标志着欧盟已经真正发展成为一个超级经济体。《里斯本条约》最大的亮点是将欧洲一体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选出了“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取代了轮值主席国制度,提升了欧盟最高决策的高效性和权威性,保证了欧盟在国际舞台上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整体形象。
“然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好像来得太快了。”阿兰说,“以至于人们还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此次金融危机对欧盟造成的冲击超过预期,经济停滞、工厂倒闭、失业增加等情况随处可见。 [详细]
 
 国际视野:经济政策协调是根本

欧盟内部就如何拯救希腊仍无定论。3月19日出台的“巴罗佐版”方案能否在即将召开的欧盟峰会上获得通过,德国的态度至关重要。此次希腊债务危机对于欧洲一体化或能带来什么影响和思考?近日,德国外交政策协会“欧洲未来问题奥本海姆中心”专家科内利乌斯·阿德巴尔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需要在经济政策上全面调控以处理危机和预防危机。
现在谈论希腊债务危机对欧元和欧洲一体化的真正影响还为时过早。但可以想象,此次危机可能会推动共同经济和货币政策进一步一体化。如果不限于在经济增长的层面上(关键看欧洲经济政府能否产生,以及如何制定“欧洲2020战略”),而且在稳定欧元和稳定国家债务问题上(关键看是否建立欧洲货币基金)制定新的机制和规定(并且不一定必然形成新的机构),那么可以说这次危机仍有积极意义。由于过去德国从使用欧元中受益,同时并未积极支持深化相关经济政策(如未支持法国倡议的欧洲经济政府),因此此次德国政府的新建议受到了欢迎。当然,德国首先应与长期主张加强经济政策协调的法国进行磋商,找到相互妥协的方案,进而为欧盟所有成员国作出决定提供基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