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谈摄影(6)——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51:36
UU谈摄影(6)——曝光(之三)(转自蓝天网)2007年10月09日 星期二 15:46

    从事摄影,就不能不掌握光圈,也常常听人说到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大小写均可,一般正规的还是用小写为好)。

    常听到摄影师们说,用光圈8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初学的人头有点大,光圈8?光圈8是个什么数?看一看自己的相机,竟然有光圈2.8,4,5.6,8甚至11,16,32等等。这些数字怎么这么怪怪的?这些数值可是怎么得来的呢?其实这些数字是经过数学计算得来的。

    先做一道数学题吧。已知一个水槽的容积是Mm2,一只水管的直径是4cm,假如用这个水管向水槽中注水,得用N分钟,那么如果用2倍于N分钟的时间来注满这个水槽的话,应该需要直径是多粗的水管?

    解答:假设第二只水管的直径是X,第一只水管的截面积是A,第二只水管的截面积是B的话,有如下的关系:

    A×N=B×2N,用半径求面积的公式代入——

    

    

    这个管径应该是2.8呀,同样如果用4倍的时间才注完水的话,管径当然就是2,看出什么规律来了?这样算过去,就与相机上的光圈值是相同的。不是当然是反过来排列的。为什么是反过来排列的呢?这就要从光圈值的最初规定开始。

    最初光圈值的求法是: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一只镜头的焦距是不变的(指的是定焦镜头),因此光圈值其实是与镜头的通光口径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光圈的值越大,通光的口径相反却越来越小的。每个镜头中都设计有光圈叶片,常规的是6片,也有7片的9片甚至15片的不等,收缩光圈的时候,形成的是正6边形,正7边形,正9边形或正15边形,但我们通常就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圆形加以计算了。第一档光圈的面积其实是可以求得的,比如我们的相机的焦距设定为50mm的话,那么这个镜头在使用光圈F8时它实际上的通光面积是多少?

    根据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可以计算出,这个面积是6.25mm。当然求这个东西其实没有什么用。我们只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光圈值的递增其实是以根号2为基础的。理想状态下的光圈值是下面的这种排列:

    

    明白了吧?其实光圈值是按照根号2的次方形式递增的。理想状态下镜头的最大光圈应该达到F1,但事实上这样的超级镜头世界上任何一个厂家还制造不出来,佳能与尼康都生产过最大达到F1.2的大光圈镜头,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当然价格也是天价了。还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每当我们拍照时,有人提醒你要开大光圈,其实是光圈值向小的方向调整,当你使用光圈8时,所说的“再开大一档光圈”,指的是光圈5.6。也就是说,每开大一档开圈,其实是增加了一档的曝光量,每缩小一档光圈,也就是减少了一档的曝光量,相邻的光圈之间是倍数关系。

    当然了,摄影还离不开快门速度,因为两者加到一起才构成一个曝光组合呀。那么速度值是怎么变化的?我们再看一下速度的级数吧:

    

    B门指的是无限制控制曝光时间,手按下快门到手松开快门快门全部处于开启状态,一般专业点的相机自动曝光时间最长时可以达到半个小时,当然民用级的有1/30秒也就够用了。而专业级相机最短快门时间可以达到1/8000秒,对于一般人1/1000秒的曝光时间就相当不错了。还有一点说明的是,一般的相机上在表达快门速度为秒时,用“X’’”来表示,但表示秒分之一时,却用“X”来表示(“X”指的是具体的数值,比如2秒的曝光,相机上显示为“2’’”,但1/2秒相机上则显示为“2”。

    同样,快门的级数也是成倍的,可能我们会问,1/8秒与1/15秒,1/60秒与1/125秒之间也并不是成倍的呀?确实如此,但差别很小了,当初的设计是为了计算上的方便,这么细微的差别在曝光上基本上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况且现代相机的光圈与速度都可以作1/3档的调整,还怕这么点误差不成?

    

    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清,但我能知道,世界上是先有胶片需要曝光,然后才有了测光表。也就是说,最初的摄影是全凭摄影师的感觉来调整光圈。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啊,尤其是当半导体元件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后,电子产品乐哈哈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因此人们开始研究一种可以测量太阳光线的仪器,用这个仪器来作为参照对照相机的曝光进行控制——测光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当然是以相机的曝光作基础来设计测光表了,并不是先有测光表然后再根据测光表的值来确定相机的曝光,而是相反的。因此有一个术语就产生了——Exposure Value,被人们简称EV值。相对于EV值,人们还规定了相机的光圈的级数为AV值,快门的级数叫TV值。最初的规定是:

    当使用ISO100的感光材料时,当镜头的光圈设定为F1时,当快门速度为1秒时,它的EV值为0。这样我们就可以推导出相应的AV与TV值了。

    

    其中,EV=AV+TV

    那么阳光F16法则的EV值是多少?查一下,就知道是15。

    我们从中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AV与TV是成反比关系的,也就是说光圈与快门速度两者是反比的。并且,当EV值不变时,AV与TV可以互换而曝光总量不会改变,这就是著名的“倒易律”(也叫“互易律”),从倒易律中我们还可以推导出,阳光F16法则的组合可以是F16,1/125秒,当然也可以是F11与1/250秒,或F8与1/500秒,或者F22与1/60秒也可以啊。拍照的结果曝光都是相同的。

    然而运用互易律的时候还有一种特例,就是当快门速度小于1/1000秒或者曝光时间长于1秒(也有说1/2秒)时,表现就是这种互易的关系就会使曝光产生很大的误差了,一般表现为,当我们设定在弱光下进行拍照应该使用1/8秒、F5.6时,曝光相当正确,但换成了1秒、F16时,拍出的照片却明显曝光不足了,这种情况就叫“互易律失效”,虽然这只在弱光下才表现出来,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虽然现在的数码相机使用的感光材料是CCD或CMOS,不再是传统的胶片了,但曝光时间延长到1秒以上时,画面可以感到明显的噪点,这个时候你可以打开你相机中的“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就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了。

    到此我们大体上明白了。光圈,速度是决定曝光非常关键的两个参数,它们的不同组合还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那么现代相机对于曝光都设定了哪些模式呢?

    一般说来,专业相机上可以采用光圈优先模式(一般相机上标志是A,但佳能相机上标的是AV),速度优先模式(一般相机上标志是S,但佳能相机上标的是TV),纯手动模式(标志是M),此外还设定有P(程序控制模式,也有的称为柔性程序模式),家用小DC上则设定一个小绿框的全自动模式(有的只是一个绿色框而已,有的标有AUTO字样)。全自动模式也就是纯傻瓜模式了,你的一切拍照活动其实你全不知道,全靠一个相机利用自己的程序先测光,后来又替你曝光,拍出的照片曝光是不是准确,全取决于这个相机内部设计,测光曝光是不是准确了,一切听天由命,当然这种相机也是最没有玩头的,只是比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像素高一些罢了,其实也就是一个不能打电话用的手机了。

    但较人性的相机则设定了光圈优先模式,速度优先模式与全自动模式。光圈优先的这种模式就是相机的光圈可以我们人为的设定,之后由相机决定出一个速度值来进行拍照,如果我们在拍照中改变了光圈值的话,速度值当然也由相机根据互易律原理自动替你设定好了。速度优先的相机与些正好相对,是快门速度可以由我们来设定的,光圈由相机来自动设定。对于使用来说,当然是光圈优先模式是最好用的了。

    也有的小DC只设定了部分手动功能,但这个部分手动就是只设定了光圈优先模式与全自动模式,其实这就足够了。

    如果你的相机的光圈与速度都不能由你人为的来设定的话,那么相机中恐怕还带有人像模式、运动模式、风光模式等实用模式,实际上人像模式就是拍照时相机自动把本相机镜头开到最大光圈,以取得小景深,或者通过相机内部的某些程序,使前景后景虚化来达到突出人像的目的,那么这样的相机中实际上有一个最大的光圈可以由我们来控制的,如果这个相机中还带有风景模式的话,这个相机中还会有最小的光圈由我们来控制,因为为了使远近景物都得到清晰的成像,相机只能收到最小光圈来取得最大的景深,所以风光模式一般全设定在相机镜头的最小光圈上。如果你的相机中有运动模式的话,那么这个相机的拍照时使用的一定是本相机最快的快门速度,所以这个相机的最快的速度也可以由我们设定了。

    如果以上的设定你的相机中都没有的话,那么相机中一般还带有曝光补偿的功能,不过一般小DC中的曝光补偿得通过菜单来设定,虽然稍麻烦一些,毕竟还有大用处。这外曝光补偿当然就成为了我们控制曝光的唯一方式了,至于如何来操控它,使我们的曝光更加准确,咱们下一讲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