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价世界工厂”时代将一去不返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55:03

路透北京6月17日电(中国经济主编 Alan Wheatley)---中国南方地区外资工厂罢工接连不断,工人纷纷提出加薪要求,令投资者们开始思考中国的“廉价世界工厂”时代是否已时日无多。

(点击此处回到路透官网原文)

 

以下是围绕中国工人加薪影响的问答。

 

**企业加薪速度如何?**

--近期的一些纷争已为所涉及的工人带来可观的薪资增幅,如富士康(2038.HK: 行情)生产线工人薪水增加66%,本田汽车(7267.T: 行情)部分员工薪水增加至少20%。

--中国多座城市正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20%。不过总体来说,跨国企业所付薪资标准本已远远超过该门槛。而且,由于2009年为助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最低工资线曾被冻结,现在上调举措不过是一种迟到的补偿。

--据相关调查及迹象,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10年中国整体薪资增幅大概在15-20%之间。

--这样的增幅看起来相当可观。但2004-2009年间,中国经济名义年增速高达16%,之前的五年也达12%,而在此期间,薪资增速也不会相差太远。

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问题学者Nicholas Lardy告诉路透:“过去十年间,中国城镇地区保持了至少15%的工资年增幅。”相关采访视频请点击(link.reuters.com/myr52m)。

*

*企业能否承受进一步加薪?**

--表面来看,可以。薪资约占制造业总成本的5%。瑞银估计,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增幅并未超过通胀幅度,所以薪资的提高既没有挤压企业盈利空间,也没有加剧通胀。

--过去十年间,除2008经济危机年份,中国工业部门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证明企业有能力应对工人薪水的稳步增长。

---但对待薪资上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除了劳工成本之外,土地、能源与用水等方面的投入成本亦越来越昂贵。6月1日,中国上调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达25%。2008年颁布的新劳动法强调了工人权利,也构成额外的生产成本负担。且中国目前还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

 

**企业如何回应?**

--轻工、纺织及电子等低附加值行业正向生产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与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谋而合。

--一些中国本土与外资企业已开始将生产线转向越南、孟加拉国与印度等生产成本较低的邻近国家,正如前些年日本、韩国向中国转移其制造业一样。

--随着中国等亚洲国家逐渐失去成本优势,跨国企业可能会选择将部分生产线迁出亚洲,这一方面是为节省交通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更便捷地向消费市场供货。

--有迹象显示,该趋势正让墨西哥、东欧甚至北非等地受益。但对于大宗买家来说,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一流的基础设施与密集的供应商都意味着,未来许多年内将很难出现可与中国匹敌的竞争者。

**加薪短期内对通胀及企业利润有何影响?**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工人加薪对短期通胀的影响不大,因大幅度的加薪动作目前仍多局限于华南出口基地。

--但是,如果今年薪资增幅超过生产效率增加幅度,企业利润率可能承压。这是因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制造商很难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出去。

 

--明年可能出现一场全新的博弈。中金公司预测,随着企业招聘意向转为谨慎,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告一段落,当前紧俏的劳工市场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失业问题。

--中金公司估计,政府的刺激计划在2009-2010年间创造了2,500万个临时就业岗位,而一旦刺激措施结束,2011年中国城镇失业人口可能达到4,000万。

**就业与薪资中期前景如何?**

--即使明年的薪资水平再度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但近期的一连串加薪举措仍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一个拐点。

--人口学家认为,中国劳动人口将在2015-2016年左右达到顶峰。在此之後,即使农民进城务工的趋势继续,中国的劳工过剩程度仍将减弱。

--这将催生薪资的结构性上行压力,从而扭转过去十年来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53%急跌至39.7%的趋势。据中金数据,在美国与日本,目前该比重分别为57%与51%。

--简言之,中国工人的可支配收入会增加,而国民收入中的资本比重则会下降,从而使企业利润承压。从1999年至今,企业利润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跳增至31%。

--重塑平衡过程可借鉴日本经验。中金称,1961-1983年间,日本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39%增至55%,带动家庭消费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加薪必然会导致通胀率的上升。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彭文生称,日本劳动人口开始萎缩後,其1960-1972年间的平均通胀率为5.6%;而韩国的可比数据为1982-1996年间5.2%的平均通胀水平。

--彭文生称,随着人口趋势指向一个不可避免的薪资上升前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做出相应调整。“货币当局如收紧政策,以将通胀维持在低水平,那可能会不必要地压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