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学科整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34:06
“课堂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2006-12-24 01:36, 周彬, 4609 字, 85/1338, 原创 | 引用[温馨提示,本文应《福建教育》约稿而作]如果我们把没有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当然,在我们羡慕驾乘者的速度时,也担心他们面临的交通风险,因此对他们的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借用网络教研的资源是需要的,但掌握网络教研的技术却是必要的。

“课堂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

 

网络教研就是指借助于积累了巨量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与不特定的教师就彼此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网络教研的出现,虽然远没有新的教育理念那样来得轰轰烈烈,但它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网络教研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既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素材上,更表现在它对教师教学研究范式的根本变革上。如果我们把没有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当然,在我们羡慕驾乘者的速度时,也担心他们面临的交通风险,因此对他们的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借用网络教研的资源是需要的,但掌握网络教研的技术却是必要的。

一、网络教研:对传统教研的突破与重构

通过教学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每所学校都有“教研组”的存在,在略大的学校还专设了“备课组”,其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组织保障。然而,不管是教研组还是备课组,它的教学功能正在日益弱化。

传统教研之所以被弱化,主要受以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一,不管在教研组还是在备课组,组内教师间的关系都是竞争关系,虽然不能恶意地臆测教师都将自己的智慧藏起来,但至少目前教师间的竞争关系的确不利于教师间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智慧。其二,对于教研组内的教师来说,在同一所学校共事多年,彼此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都已经很熟悉了,很难说在每月一两次的教研活动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出来。其三,随着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频率的增加,教师们对教学研究成果的依赖度大幅下降,转而强调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上的勤奋与刻苦。如何强调教学研究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教学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却举步维艰。

网络教研的横空出世,主要受益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但网络教研迅速地为大家所接受,则源自于它对传统教研的突破与重构。与传统教研相应,网络平台上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散布在全国各地,彼此是因为彼此的优秀而积聚在网上,是为了分享彼此的智慧而共同活动,从而少去了同事间的利益争斗,多了专业人员间善意的合作。网络平台中的教师不但有着自己独有教育思想,而且教师间进行网络教研的人群还可以随意组合,这使得网络教研的过程并不受制于学校中的研究传统,也不会被特定教育思想所左右。于是,教师们对于网络教研的每次活动都充满了期待,因为每次网络教研都有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在成长博客中,每周都有着不同专题的研讨,每次来的教师也并不完全一样,这就为创新思想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此外,虽然网络教研并不能消除学校中频繁的考核,但在网络教研中形成的友谊,正好成为学校教师缓解考核压力的良药。

二、网络教研: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与支撑

通过上网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似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事情,但随着网络教研本身的成熟,随着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掌握,这很快就可以成为现实。网络教研的生命力在于对课堂教学的支持力,只是网络教研支持课堂教学的途径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途径是指为课堂教学提供课程资源、输送成熟的信息技术以及将两者融合的方法与策略;间接途径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我们重点分析网络教研对课堂教学的直接支持。

第一,借助网络教研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可以为学生理解与接受的知识形态。当教师间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就学科教学进行沟通时,这本身就是将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会贯通的过程。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远不只是用教育技术表达学科知识的过程,而是借助于教育技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他人可以理解的学习经验。在网络教研中,教师间为了相互理解,必然要借助于教育技术来转化学科知识,使得他人容易理解与接受。因此,将网络教研的过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将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融合的案例。

第二,借助网络教研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潜在的运作机制。虽然每一位教师都在上课,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但每位教师对课堂教学运作机制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在传统教研中,教师们往往通过“开”、“听”与“评”公开课来开展活动,这种对课程实境的分析虽然具有针对性,但却很少深入到课堂运作机制的层次。在网络教研中,大家研讨的对象不再是情境中的课堂教学,而是研讨者叙述出来的课堂教学,这时大家的研讨已经脱了具体的课堂情境,这种研讨要么深入探讨课堂运作机制,要么就只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谈。但真正有生命力的网络教研,总是前者成份越来越多,后者成份越来越少,所以对网络教研的坚持过程,就是越来越减少形式上的泛泛而谈,越来越多地增加实质上的课堂运作机制的探讨与认识。

第三,网络教研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化“理论知识”为“感性经验”的课程资源。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难理解抽象的文字,因为他们的思维发展还处于感性的阶段,对于学科知识,他们要么死记硬背,要么借助于教师或者课程资源将其转化为学习经验。而我们讲的课堂教学的精彩,就在于越来越消除死记硬背,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感性经验。这个转化过程只是靠教师的讲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靠简单的教具也只是一些静态的演示。在网络教研中,一方面其他的教师可以为特定学科知识的转化提供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在网络研修平台上直接获得将学科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经验的课程资源。

三、网络教研:对教师成长的误导与引导

越是崇高的教育理想,需要教育者付出的代价越大;越是有效的教研工具,对教师使用教研工具的技术要求越高。将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进行比较,我们就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观点。在传统教研活动中,教师可能得到的收获并不明显,但教师的付出也不多,无非是上公开课或者讲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疑惑与经验;教师面临的风险也非常小,也就是被大家评价课上得不好,疑惑与经验并不到位,而且这种批评也往往适可而止,谁愿意因为一堂课而坏了一生的“友谊”呢?网络教研不但要求教师自己的课上得好,还要求教师讲得出为什么上得好,否则教师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此外,当教师在网上冲浪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辨别力与自制力,反而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第一,教师要以工作的心态而不是游戏的心态对待网络。网络本身只是工具,如果教师以工作的心态来对待网络,就会珍惜网络研修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机会,并计算自己在网络上所花时间的代价,并以是否提高自己教学效率为评价标准。但如果教师以游戏的心态来对待网络,游戏的本身就是通过浪费时间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就有可能错失网络研修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机会与资源。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尽可能用上班时间上网,并不是因此而具有工作心态,而是在工作时间里获得游戏心态,这正是学校管理者们阻止教师上网学习的主要原因。笔者去年暑假在博客“教育管理新时空”(http://lead.cersp.com)上成立了“东方教师阅读联盟”,向一线教师推荐了十本教育经典著作,并相约每周五晚上在博客中研讨著作中提出的经典教育问题。在联盟成立之初,大量有五十几位教师购买相关书籍,并开始参与讨论;可随着时间的延续,坚持的人越来越少了。可在这些坚持的教师中,有两位教师不但每次参加讨论,还坚持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周整理自己在研讨过程中的发言。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两位老师的写作水平与教学思想的提高都得到了博友们的公认。无意在此宣传此项活动,但这两位老师用工作心态对待网络教研的态度却是值得推崇的。

第二,在网络教研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但要坚守网络教研服务于自己教学工作的原则。网络是一个大熔炉,它积聚了大量的名家名言,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教师投身于网络教研之中,如果忽视了自己教学工作的需要,势必因为被别人吸引而迷失自己。因此,让网络教研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前提。记得有一位校长准备开家长会,为了开好此次家长会,她在网络教研中征求了大量的意见与建议;当她发现这些意见与建议都有道理时,反而不知道如何开家长会了,因为这些意见与建议在有道理的同时,彼此往往是冲突的。其实方法总是服务于目的的,只有清楚自己开此次家长会的目的与任务何在,才有可能通过网络教研为自己寻找到有效的方法。

第三,网络研修平台积累了许多优秀的专业同伴,但这不能成为疏远学校教学同伴的理由。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多元性,它为每一种教学思想都提供寓居的空间,这种极具包容性的网络平台,既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学科教师,也为学科教师寻找到专业知音提供了机会。但不管网络研修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它都只是服务于教育实践,服务于教师现实生活的工具而已,不能因为有了网络上的学科知音就放弃对学校同事与同伴进行真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更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日常生活。由于网络教研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帮助教师的同时,也容易让教师因为网络教研而疯狂,从而疏远自己的教学同伴与家人。有位教师在网络上结交了很多优秀的教师,也学到了这些教师的“优秀”;但他并没有考虑如何把这些教育资源更好地用于教学实践,而是更加地瞧不起教学实践以及实践中的同伴,结局是教学同伴抛弃了自己,当然也就包括自己的“优秀”了。网络教研是一位虚拟的朋友,不管他的本事有多大,他都要以帮助现实中的教学同伴为目的;我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教研中学习,但我们必须在现实的课堂与学校中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