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须付出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40:37

作者:弘律 提交日期:2010-6-16 16:04:00 访问:2792 回复:29

 

    一切既作,不能使不作。已经发生的历史,已经无法篡改。一切该来的,也躲不过。即将到来的未来,同样是绕不过去的。我们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市场报复中国经济的时刻到来了。
  三十几年前,几乎整个中国人都饱尝饥饿的味道。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一位生于六十年代末的人,在课堂上跟我们讲,他们家五个女孩,一个男孩,父母为了确保他这唯一的男性血脉存活下去,把能给的全部给他了,但是他仍然吃不上一口饱饭。他的两个姐姐,饿死了。老师在我们浪费粮食的时候,用这种凄惨的故事来教育我们,浪费是可耻的。
  在我住处附近的一位老家的生于六十年代的老乡,跟我交谈时,提到他的中学时代,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终年难吃上一顿米饭,因为家在山里,饭是红薯,菜也是红薯,一年四季,全吃红薯。就是红薯,还经常没得吃,有一次饿到发高烧病危,需要家里送点米到学校去救急,家里居然拿不出来一粒米。只能眼睁睁的听天由命。尽管大难不死,但是他的胃到现在只要一闻到红薯味就过敏。
  我生于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年,虽然小时候也算艰苦,但是听到这两位六十年代的前辈们的讲述,还是很受震撼。我父亲也经常跟我讲,他小时候怎样去挖观音土吃,国家饿死了多少人。
  很多人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同身受,包括我自己,在我幼年,家里想吃顿肉很不容易,非得要逢年过节或者有重要的亲戚,比如我的外公来了,饭桌上才会有肉,而且肉一定是用来招待客人的,我们可以吃一块两块尝尝味道,吃多了母亲会拿眼睛瞪我们。父母没有不爱儿女的,之所以这样,实在是因为物质太匮乏了。
  我有段时间跑到国家图书馆的基藏书库里去查改革开放前的文献,那个年代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潮都是围绕着吃饱饭的问题展开的。当时民间流行两句民谣“要吃粮,找X阳;要吃米,找万里。”因为他们俩,一个在四川,一个在安徽,搞经济试点,都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舆论呼声很高,最终两位伟大的改革者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邓公坚定的支持,为X阳的改革开放计划铺平了道路,高层虽然有不少的反对声音,但是邓公以其魄力和政治地位压制下去了。
  多年前我一直支持改革开放,支持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直到2005年,这种认识才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年我开始关注中国的能源和资源问题,发现要想在这个问题上找到答案,是绕不开经济学这道坎的。于是开始疯狂的恶补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能搞到的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到最新涌现出来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方面的著作,都翻找来翻了翻。而关于中国能源和资源方面的资料,也基本上收集了一个遍。这时才发现我们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上走得太远了。
  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走一二十年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之路,是无法避开的一道坎,但是走的时间如此之长,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国的能、资源消耗量之大,利用效率之低,都令中国的长远未来深受其害,主要生产要素价格,如土地、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环境都被政府用强大的政策力量人为的严重压低。这种牺牲本国人民根本福利补贴外国消费者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
  为了确保城市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通过国家粮库收购的手段去稳定粮价,导致农产品价格始终不能真实的反映其市场价值,这说到底是牺牲农民们的利益以补贴企业主。出口退税政策则更是从金钱上直接补贴外向型企业,而这些钱是从全国人民那里征收税收得来的。此举的损害有三:一是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二是降低了出口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绝大多数的外向型企业这些年其实是在吃政策饭,政府用雄厚的资本帮助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竞争,客观上导致他们市场生存能力不强,这从这两年经济危机这些企业破产狂潮可见一斑;三是对做内需市场的企业非常不利,因为外向型企业受到了超国民待遇,导致做内需市场的企业处在一个不平等的位置。除此之外,最令人头痛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刻意低估,这导致整个中国的企业主们都会把眼睛盯向国外市场,因为低估人民币会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这种组合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学上所言的新重商主义,它的危害就是将农民们和工人们本来应该获取的正当的经济利益,转移到外向型企业的企业主腰包里了。这些企业主在国家的倾斜性很强的经济政策的支持下,获取了大量的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在剥削工人的同时,间接剥削了农民,同时也损害了他们自己的长远的经济利益,因为工人和农民收入始终上不来,国内内需市场就没法真正建立起来,内需市场建立不起来,一旦外需靠不住,企业主马上就会陷入困境。企业破产起来的速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快,做企业是很辛苦的,这是无可否认的,很多企业在不盈利的情况下,坚持不到一年就要破产,企业主很容易从富裕阶层沦落到比贫民还不如的负债阶层。
  但是一旦食利,很少有人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利益来源的不正当性和危害性。由于这些人掌握丰厚的社会资源,一旦国家出台什么不利于他们的经济政策,他们往往会强烈的反弹,利用舆论工具对政府的政策进行强烈的轰炸。导致很难扭转这种不良的经济发展方向,一直要等到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的来临,才能发生改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好政策过头了就是最大的坏政策。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已经走过头了。从拉丁美洲到东南亚各国,没有一个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体没有受到市场的报复。中国不会例外。多年的压低粮食价格导致粮价偏离市场价值,只要有导火索,粮价就必然会疯狂的上涨,CPI是压不住的,压住了CPI,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被打压了,粮食会更紧缺,今后通货膨胀的压力更大。终究只会医得眼前疮,付出的代价却是挖掉心头肉。
  人力成本也会在最近的三到五年出现报复性的上涨,我预计上涨的幅度大概是现在的1-2倍,中国眼下的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劳动力成本的4%,上涨到美国的15%是比较合理的,也对发展中国的内需市场有好处,如果扣除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则人力成本提高1-2倍是很难避免的。人力成本的上升将会极大的舒缓今天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
  今日中国面临的乱局从根子上说是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造成的经济失衡的结果。它倒逼中国政治和社会改革速度的提升。因为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垄断企业的强硬霸占市场和权贵资本主义以及政府部门的贪污腐败和黑社会份子的横行霸道,都密集出现。而这,已经逐渐接近人民忍耐的极限了。  被补贴的欧美市场再也难振当年的雄风了,我们在望洋兴叹的同时,苦于没有办法提振内需,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再次像堰塞湖一样,悬在整个社会的上空。付出代价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未来的路只能指望知识和技术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的80%是由知识和技术创造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战略》一书很好的阐释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几个过程,中国现在的经济转型需要从生产要素型经济向创新性经济转型,需要大力发挥知识和技术的作用,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博客www.honglv.org

 

作者:弘律 回复日期:2010-06-16 16:20:59 

 

  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个人可以阻挡得了的,甚至也不是某个阶层的力量可以阻挡得了的,它该来的,没有人躲得过。不管是企业主还是个人,在当前时代要想突破我们遇到的瓶颈,都只有靠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我们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速度太慢了,积重难返,今天只有急起直追,才会稍有改善。
  吴敬琏教授为中国经济开出了四条方子:
  一是改革体制弊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二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是全社会企业尽快实行信息化。
  四是加快技术转化的速度。
  除对其二,鄙人存疑之外,其余都觉得是非常到位的建议,之所以对其二存疑,是因为现在农村已经没什么剩余劳动力了,农村本身现在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现象,没有劳动力可以再转移了。农村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孩,能出来的全部出来了。 作者:弘律 回复日期:2010-06-16 20:54:07 

 

援助希腊,不得已和可得利之举
  中国决定援助希腊,对中国来说,这是不得已之举,也是可得利之举。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中国是全球受影响最大的经济体。如果不援助欧洲,中国经济最多能支撑到今年年底。中国现在高调声明援助希腊,而且强调这项援助是长期的和实际的,无非在向市场释放一个积极信息:有中国政府的参与,希腊是不会倒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穆迪刚刚将信用希腊评级下降为垃圾。中国最担心穆迪此举会继续加重欧债危机,影响其早已脆弱不堪的出口。希腊现在急需要投资,欧洲需要有积极信号,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再次出手相助。
  但是此举是否能够产生如期的效果呢?做空欧元的大势业已形成,中国有限的外汇储备是否能与全世界的投机者们对抗到底呢?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鲨鱼游近的时候最怕见到血,一见到血鲨鱼就会兴奋莫名。我甚是怀疑中国援助希腊会引发国际金融大鳄的兴奋情绪,他们可能希望与中国政府赌一把,看看鹿死谁手。也有可能知难而退。
  中国经济现在苦苦支撑,政府希望能够支撑到内需逐渐有起色的时候,不过这愿望很好,实现起来很难。经济着陆是一定的,而且是对社会冲击最大的硬着陆。这是对中国多年以来实行错误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应该受到的惩罚。现在讨论它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是无意义的,中国政府很明白这一点,它想要解决的不再是着陆不着陆的问题,也不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问题,而是急着陆和慢着陆的问题。
  2009到2015年本来就是中国的就业高峰期,在遭遇一场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就使得就业问题更严峻,社会压力更大。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已经是满目疮痍了。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表仍然繁荣,其实已经相当萧条。历史本来给了我们时间,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完全可以在日子好过的时候逐步的调整经济政策,增加国民收入,发展内需。不过遗憾的是,利益集团结成的同盟太强大了,而草根阶层的呼声又太小,这种巨大的悬殊注定了中国经济就像一头失衡的船,只能向着一边倒了。
  援助希腊,或许可以延缓中国崩溃的过程,或许不可以。在这苦苦支撑的背后,是国内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
  此次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只希望危机能够教训中国政府,今后能够放开舆论管制,让底层的呼声更强大点,去对抗利益集团。同时,也希望中国百姓不那么短视、无知和懦弱,积极参与到博弈中来。小不争,成大麻烦。
  首发自弘律博客www.honglv.org 时评专栏 作者:弘律 回复日期:2010-06-16 22:07:00 

 

  作者:bando_2007 回复日期:2010-06-16 21:34:54 
   为了确保城市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通过国家粮库收购的手段去稳定粮价,导致农产品价格始终不能真实的反映其市场价值,这说到底是牺牲农民们的利益以补贴企业主。出口退税政策则更是从金钱上直接补贴外向型企业,而这些钱是从全国人民那里征收税收得来的。此举的损害有三:一是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二是降低了出口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绝大多数的外向型企业这些年。。。
  -----------------------
  关于农产品的价格等,主要还是由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的。
  这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而且是因为中国在粮食战争中落败的结果。
  1. 以前农村是要缴公粮的,相信跟我同龄的农村子弟都有过往粮站缴公粮的经历,粮食还要晒得特别干,沙子要少,粮站要检查验收。
  2. 农村实际税负长期超过50%,赚到的钱有一半被各种税收和公粮交上去了。
  3. 粮食战争落败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的恶果之一。中国太依赖国际市场,所以不能对受到了国家补贴的美国农产品发动反倾销,害怕工业品在美国销售遭受同样的报复。否则是可以反倾销和用绿色壁垒挡住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的。况且,美国农产品可以补贴,但是我们的农产品没有补贴,这是我们不重视农业,掠夺农业的结果,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今天就是没有出口市场的影响,也不敢在反倾销,因为一反倾销中国马上要出现粮油危机。
  这些都是拜出口导向型经济所赐。  作者:xujc8888 回复日期:2010-06-17 09:09:11       2005年5月末,m2总量26万亿多。2010年5月末,m2总量已经突破66万亿。换句话说,短短5年时间,高达40万亿rmb的货币购买力以债务的形式沉淀到了m2之中。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几年这40万亿投资产能的逐步兑现,其中的大部分旨在拉动gdp名义增长率(保8)的盲目立项的投资项目,最终必将以亏损收场,并由此形成比1998年,朱国有银行改革之前,庞大十倍百倍的呆坏账规模。(代表项目,京津高铁,05年开工,08年通车,投资120亿,再停掉大量普快,被高铁的情况下,09年才勉强达到70%的平均上座率,实现当年经营亏损7亿元。不但投资方毫无收益,上百亿的投资项目连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这还是国内高铁经营最好的线路之一。1200亿投资的武广高铁,更不用说了。年亏损额,数倍于京津线。)到时候,为了避免庞大的呆坏账率拖垮四大银行,国家最终必然再次选择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印钱买债的方式注销庞大的呆坏账。到了那个时候,被债务冻结的购买力将被集中释放到市场,人民币购买力将会巨幅贬值。   很多苏联人都不明白自己一辈子的积蓄,怎么会再一夜之间变成废纸。其实,只要看看西伯利亚1200万平方公里上面星罗密布般分布的35000座荒废鬼城,鬼村,就一切明了了。卢布的货币购买力,早在苏联解体,卢布大幅贬值以前,就被苏联政府以国家投资,名义gdp增长,军备竞赛的等诸多形式透支一空了。91年的卢布大幅贬值,只是卢布真实购买力的价值回归而已。(1986年,苏联为解决切尔诺贝利事件,花了180亿卢布,按照当时汇率,相当于180亿美金。当时苏联一年资源出口创汇总额110亿美元。苏联名义gdp最高达到美国的80%强。实际衰退时期,对外的名义gdp增长数据宣传,依然自称高达6-7%。) 作者:风情雨雪 提交日期:2010-6-17 17:56:00 访问:1446 回复:15 3760亿美元债券蒸发!美国要中国自己负责!    6月16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发表声明,要求其监管的美国两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FNM)与房地美(FRE)从纽约证交所和其他全国性证交所退市,“奉旨退市”消息一出,原本已低得可怜的“两房”股价立刻再度暴跌约四成。
  至周三收盘时,“两房”股票在投资人急速抛售下,房利美股价已不足40美分,房地美股价也仅为50美分左右。
  引发美国本轮金融危机的房地美和房利美,自2008年9月起即由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接管。如今,两家公司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已不符合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退市只是早晚问题。联邦住房金融局认为,“两房”退市可以避免持续的最低价格水平和股东投资的损失。
  对此,房地美和房利美立刻回应,表示将领命“退市”。
  房地美在当天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计划将其普通股和优先股从纽约证交所退市,正式的退市时间将在今年7月8日左右。
  房利美则表示,计划将其普通股与优先股从纽约证交所和芝加哥证交所退市。
  退市之后,预计房利美与房地美的股票将在场外柜台交易系统进行交易。
  房地美(Freddie Mac,NYSE:FRE,旧名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是美国政府赞助企业(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中第二大的一家,商业规模仅次于房利美。
  1970年由国会成立,作为旨在开拓美国第2抵押市场,增加家庭贷款所有权与房屋贷款租金收入。
  规模:抵押投资组合总金额达1.29兆美元,其中5690亿美元抵押资产是其自身投资一部分。债券市场协会(Bond Market Association)资料显示,由Fannie mae、Freddie Mac与Ginnie Mae提供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或债券,达到3.2兆美元,占美国流通债券总值的16%。
  房利美(Fannie Mae),创立于1938年,是政府出资创建,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资金在二级房屋消费市场上流动的资金。 1944年,房利美的权限扩大到贷款担保,公司主要有退伍军人负责管理。1954年,房利美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1968年, Raymond H. Lapin 成为房利美的总裁,在他就任的30年内,修改了公司的制度,使之成为一个私有的股份制公司。1970年,房利美股票在纽约交易股票所上市。1984年,房利美首次在海外发放公司债券,从此公司的业务进入国外金融市场。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汉证券投资词典》中对Fannie Mae解释如下:“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 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的昵称。美国三大住房贷款证券化经营机构之一,成立于1938年。其性质为社会公众拥有,美国政府资助。专门运作由联邦住房委员会或其他金融机构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将这些住房抵押贷款按期限、利率进行组合,作为抵押或担保发行住房抵押债券,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再以收入资金向更多的人提供住房贷款。同时还对提供住房贷款的金融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品种提供担保。所发行的重要品种为住房抵押债(mortgage backed security或mortgage pass-through)。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自身的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国是房地美与房利美两大按揭公司债券外资机构最大债权人,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亿美元的债券。
  美政界人士要中国自己负责
  美国前政界人士成立的一个非官方机构认为,不应以美国纳税人的金钱,补助外资应承担的风险。如果中国做了不明智的投资,就应该承担后果,而不是美国纳税人埋单。这两家公司的债券既然属于 “非政府担保债券”,投资者获得了高于国债的利息,就不应该再受益于政府的救市政策。
  以中国为代表的这些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大量债券的债权人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是房地美与房利美两大按揭公司债券外资机构最大债权人,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亿美元的债券。张明表示,无论房利美和房地美最终的命运如何,它们披露的潜在亏损对其已发行债权的市场价值将产生显著冲击。
  无论是这两家公司是以债券融资还是以股权融资,为了吸引投资者都必然要提高其收益率,而这必然会对二级市场债券的价格造成打压,使得手中持有的这些机构债券的价值和房地美股票价值下降,它们被迫以更高的利率发行新的债券,这必将造成它们过去发行的债券的市场价值下降,从而给债券持有人带来账面损失。
  目前,全球投资者大约持有市场价值高达5.2万亿美元的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债券。这两家企业陷入危机,将会对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价值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不过具体损失很难估计。
  张明认为房利美、房地美案例充分表明,中国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不仅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市场价值下跌的价值重估风险。如何通过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来缓解上述风险的潜在冲击,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机构面临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