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影评:以文明的名义反科学和广场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40:30
《城市广场》:以文明的名义反科学Luc 发布于:2010-02-01 01:50
【本年度最被忽视的史诗片..】

现在很少能看到如此大气磅礴的史诗片了,好莱坞五六十年代的那些耗资巨大的拍摄方法,如今就像失传了一样,再也见不到宾虚,摩西和克里奥佩特拉...
幸好,此技尚未流失,只是醉心于CG的制片方太急功近利了。
帅气的阿曼巴,可算是西班牙新生代中最有才华的导演,《深海长眠》拍得情真意切又深邃伟大。《城市广场》同样如此,精美、细致,又充满了悲哀的赎世情怀。奥利弗·斯通拍《亚历山大》也有这股味道,可那毕竟是征服者的角度。
但海帕西是被征服的女人,哪怕她是如此博学的才女,也逃不过时代的悲剧。
以宗教的名义,文明的更迭,有时是反科学的,很残酷。
阿曼巴在处理摧毁亚历山大的那场高潮时,用了很多俯视的镜头,从人物的头顶平移,仿佛是上帝的目光,注视着异教徒的杀戮和焚烧。阿曼巴展现出了处理宏大题材的场面调度能力,这对于欧洲导演很难得,尤其像他这么年轻的导演。
万城之城就这样被毁于一旦,海帕西是最美丽的祭品。
相比之下,瑞切·薇姿的表演稍微流于表面,倒是海帕西的学生Davus的性格更为复杂。身份与信仰的纠结,有点古希腊悲剧的宿命感。处理感情戏,是阿曼巴的强项,女人对两个男人的爱各不相同,可她又是个崇尚理性的科学家。
亚历山大的城市与海景在影片太美了,丝毫没有某些CG里那种虚假的模型感,作为西班牙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城市广场》的确复原了庄重和奢华。和《魔戒》的魔幻色彩不同,这片子里蕴含了历史的厚重感。一个城只能毁灭一次。
但现在的观众,是否会喜欢这种节奏缓慢,甚至有点沉闷,不完全符合现代好莱坞叙事习惯的史诗片呢?
Luc,2009年5月于戛纳



另外一篇
广场在哪里? – 城市广场影评 (2010/03/19 16:58)
目录:网商感悟
浏览字体:大中小
城市广场,是古希腊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景,辩论和演讲咸集于此,论坛及民主观念,就是发端于城市广场。
导演阿曼巴在一个并不合适的历史场景里,以《城市广场》为名,来描写埃及女性科学家Hypatia的故事。观影过程是纠结和困惑的,令我不得不写点文字,。
背景:先讲讲塞拉皮斯神庙,塞拉皮斯本来既不是希腊神话中的神,也不是埃及本土的神,而是本都海岸锡诺普居民崇拜的神灵,埃及国王托勒密被托梦之后,把他请回了埃及,本来埃及人民是拒绝它的,托勒密家的找祭祀走后门给塞拉皮斯编了一堆本土化的故事,,这才被埃及人接受,后来更在亚历山大城的高处修建了宏伟的神庙,并发展成一体的图书馆,在埃及的希腊化时期,学者们用古代的众多典籍充实了这座图书馆,它因此名声显赫。
涉及的故事,跨度为公元391年-415年。381年,君士坦丁堡宗教大会,三位一体的神学体系圆满完成,随后的十几年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二世(也就是中提督前来颁布诏书的那位皇帝)颁布一系列反对异端的禁令。
在这一时期,亚历山大城的信仰状态是混乱的,但是,基督徒是绝对的主流,,所以,不存在中异教徒惊讶的问:为什么那么多基督徒这种情况。本来,基督徒对于异教徒采取比较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埃及基督徒对保佑农业的异教神也心存畏惧),但是,时任亚利山大城主教的提阿非罗(Theophilus,也就是中骑马的白胡子主教)乃是一个强硬的宗教头领,在面对小股拿武器保护神庙的异教徒激怒之下,毁坏神庙及图书馆的行为就在提阿非罗的领导下发生了。
而cyril(也就是中大反派)在历史上,是提阿非罗的侄子,乃是著名的神学家,反对聂斯托利派异端的主力,在这个里被描述成如此小流氓式的坏蛋,是比较令人诧异的事。
后半截所说的故事,具体事件大致如此,只不过Hypatia的死只是被猜测与cyril有关,基督教史一方面为此诟病cyril,另一方面对Hypatia的学识风度也是充满崇敬。
故事本身没有大的毛病,诚如导演所言,历史资料的匮乏恰好给了他大胆创作的空间。但是,历史故事总是涉及到对历史状态的表现,这一点上,导演明显缺乏整体的历史认知,因此,这个故事在不明真相的观众看来,基督教是阴险的文明杀手,而Hypatia则是古典文明的捍卫者,善恶分明,铁证如山。
事实上,基督教在早期,是非常复杂的状态,一方面,长期罗马官方的屠杀和*,使信徒变得顽强和坚韧,在不断壮大之后,这种顽强和坚韧在和别种信徒的交锋中就成了强大的优势——吉本写道:“如果异教徒也具有原始基督徒所具有的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那基督教的胜利便必将沾满了鲜血。”——吉本说“如果”,也就是说,事实并非如此,多神教的散漫、松懈被基督教皇帝们的禁令轻松地瓦解。
问题就在于,《城市广场》把吉本所说的“如果”,演绎成了血淋淋的事实,从创作上来讲,这一切是为了烘托视死如归的Hypatia的英勇形象,但是,如此诠释当时不同信仰之间的矛盾,过于戏说——一位大主教亲自拿着石头率众伏击犹太教徒,未免有点游击队的味道了。
并非为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毁灭翻案,事实上,那是基督徒良莠不齐导致的痛心的历史错误,但是,学习希腊文化,在宗教文化中融入希腊文化,也是早期教会随处可得的场景,这种思想和社会行为的混乱,正是那个时代的特点,真正的基督徒、皈依的带着异教气质的野蛮的皇帝们、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底层人民,早期基督教处在自我肯定、更新和树立标准的年代——《城市广场》面对这么一个复杂的年代,却如此简单粗暴的将基督徒描述为*和毁灭者,对历史的理解,是片面和苍白的。至于Hypatia被当做女巫处死,是一起罕见的宗教*,但是,它并不能被当做基督教反希腊古文明的标志。
的曲解,出于作者的刻意或者是无意,在我看来并不重要,但这个曲解,却成了这个故事最重大的看点:热爱文化的人必然对基督徒的野蛮痛心疾首。
但与此同时,对于Hypatia的塑造,倒是相当苍白的——史料记载,Hypatia的学识与风度,折服和影响了众多学生,威名也远播,从她的学生辛奈西斯写给她的书信可以洞见,但是中鲜见此方面的描写,她的为师,也就是初中教师的状态,学生的仰慕则止于美色,毫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到了最后,将情节设计为,两个学生聊尽人事的警告Hypatia之后,就目睹她出门赴死,这份猥琐确实反衬了Hypatia的刚烈,但此二弟子的形象,足够遗臭万年了。
命名为《城市广场》,从物理位置上说,亚历山大城的广场并没有构成宏大的主要场景;从内涵上说,“广场”似乎意在彰显Hypatia所代表的希腊文化的民主、宣讲,但是在中,从女主角的身上,却无法彰显承载这种文明的魅力,Hypatia既无力以理性和辩才制止奥林匹乌斯煽动的冲突(这一情节很是有损她的历史令名,史载她有杰出的口才),面对不同信仰的冲突场景,她也只是苍白辩解和默默退下,此外的活动,无非是传说中思考天文学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是出于完全的虚构),从人物上来说,苍白是显然的。
对一位原本形象丰满的女科学家的描述,辅以看似宏大实则经不起推敲的故事背景,造就了如此奇怪拼凑的一部历史传记。导演阿曼巴曾经以《小岛惊魂》直面深处的,令人赞叹,面对厚重的历史题材,却露出了底蕴不足的马脚——类型,局限性,永远是有才华的人需要慎重自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