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存就必须求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41:41

求人必修的六学分要生存就必须求人

    生活对人们说:“你必须求人。”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许行的楚国人来到滕国,他和自己的几十个门徒穿着粗麻织成的衣服,靠编草鞋、织席谋生,以能自耕自足、不求他人为乐,并据此指责滕国的国君不明事理。因为在许行看来:人不能依赖别人,不能向人求助,所以身为—个真正贤明的国君,他既要替老百姓服务,同时还要和老百姓一样自耕自食;如果自己不耕种而要别人供养,那就不能算作是贤明的国君。   
    一个叫陈相的人把许行的所作所为及其主张告诉了孟子。   
    孟子问陈相:“许行一定只吃自己耕种收获的粮食吗?”   
    陈相回答:“是的。”   
    孟子接着又问:“那么,许行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他戴的帽子也是自己做的吗?他煮饭的铁甑都是自己亲手浇铸的吗?他耕作用的铁器也都是自己亲手打制的吗?”   
    陈相回说:“都不是的。这些物品都是他用米、草鞋、草席这些东西换来的。”   
    孟子说:“既然是这样,那就是许行自己不明白事理了。”   
    孟子和陈相的对话,明白地指出不论衣食住行等等,我们都是有求于人的,即使拥有上亿财产,也不见得买得到你真正想要或需要的东西。   
    还有一个故事叫《天堂和地狱》。   
    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就去找上帝。   
    上帝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带他去地狱。地狱里放着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这里的人却都骨瘦如柴。原因是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个长柄的勺子,柄太长,食物送不到嘴边,更不用说送进嘴里了;因此,他们吃不到食物。接着上帝又带着这个人去看天堂。同样的大锅,同样的长柄勺,天堂里的人却愉快而饱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互相喂着吃。   
    以上的故事说明了,生活中无论任何事情,都必须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助,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互求互助、互帮互援。光说吃饭这一件事,首先得要有食材,蔬菜水果要农夫栽种,鸡鸭鱼肉要有人养殖捕捞,调味料要有人粹取酿造;接着烹调要用的的锅、铲要有人制造,碗、盘、汤匙、筷子也得有人做,还有瓦斯炉、微波炉、电锅、菜刀……这些器具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来完成,就算你是万事通,所有的事都能—手包办。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备妥所有器材,有没有可能在你完成之前已经先饿死了?就像生活在地狱里的人们一样呢?    
    当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互相帮助依赖,生活就是天堂,反之,就是地狱。你会选择住在地狱还是天堂?    
求人必修的六学分让热情取代面子    面子是让人不敢接近的冰霜,热情却是令人温暖的炭火。   
    宋代有一位理学家叫做张九成。张九成告老还乡之后,对当时流行的禅宗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专程去拜访禅学大师喜禅师。   
    喜禅师问他:“你来此地有何贵干呀?”   
    他学着禅师的口吻说:“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   
    禅师便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经禅师这一说,怒声骂道:“无明真秃子,岂敢发此言。”   
    禅师微微一笑,说道:“你本非我佛中人,非要来凑热闹。我刚刚一煽风,你那边马上就起火,这种修养也能参禅吗?” 
    张九成这才明白喜禅师刚才是在试探他。他非常后悔,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儒家和禅宗的关系,但也可以用来说明求人成事时的面子问题。很多人信奉“万事不求人”或“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认为请求别人帮助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似乎有些丢脸。这种看法是偏颇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是生存与生活的必然现象,而非“无能”或“丢脸”。因此要找人办事、学会求人,就必须要“打死心头火”。如果像张九成那样一听到对方的话不对自己胃口马上“火冒三丈”,这样是难以悟到求人成事的要义的。   
    要求人,脸皮薄可不行。所谓“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求人成事,脸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是不会成功的。
    又如美国著名企业家艾科卡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艾科卡由于遭人嫉妒和猜忌被老板免去了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的职务。面对打击,他没有消沉,而是立志重新开创一片天地。为此,他拒绝了数家优秀企业的招聘而接受当时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的邀请,担任总裁。
    到任后,他首先实施以品质、生产力、市场占有率和营运利润等因素来决定红利政策。他规定主管人员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扣除25%的红利;他还规定在公司尚未走出困境之前,最高管理阶层各级人员减薪10%。   
    这一措施推出后,有人反对有人赞成,反对的人是公司的元老,认为这样做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艾科卡冷静地对待这一切,并且自己只拿一美元的象征性年薪,让反对他的人无话可说。
    为了争取政府的贷款,艾科卡四处游说,找人求人,接受国会各小组委员的质询。有一次,由于过度劳累,导致他眩晕症发作,差点晕倒在国会大厦的走廊上。为了取得求人、办事的成功,艾科卡把这一切都忍了下来。结果,他领导着克莱斯勒公司走出困境,到1985年第一季,克莱斯勒公司获得的净利高达五亿多美元。艾科卡也从此成为美国的传奇人物。艾科卡取得巨大的成功,其秘诀就是“打死心头火”。然而这里的“心头火”指的是高傲的自尊,而不是为了目标努力耕耘、勇往直前的热情。   
    求人时最忌讳的便是为了面子问题而发怒。发怒的结果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得罪了能帮助你的人。求人遭遇刁难时,不妨先按耐住自傲的火气,拿出你的热忱,让别人看见你真正的需要,让他了解你的目的。张三拒绝你,不妨找李四,李四拒绝你,再找王五,总会找到肯帮助你的人。千万别为了—时的面子,而忘了求人真正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求人必修的六学分向拿破仑借一点信心
    相信自己的人才能实现梦想。   
    有位家长向老师抱怨说:“我家的孩子成绩很差。”   
    孩子的老师听了之后便劝他说:“孩子的能力是不可限量的,并非成绩单上的成绩不好就认定他将来不行。”接着这位老师便说起自己的经历。   
    在他还是小学生时,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内心就会闷闷不乐。但是当他回到家中将试卷交给母亲看时,她一定会说:“其实你真正的实力—定不止这些,你有许多的实力都还在睡觉呢!只要你能唤醒它们,你的成绩一定会更好,将来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名人呢!”   
    由于母亲采取这种鼓励激发的教育方式,使他逐渐对自己产生信心,每遇到难题他就认为自己一定有办法解决,于是他的成绩便渐渐有了起色,这完全归功于他的母亲给他的信心。每当他解决了一个问题后,他的内心必定会想:“还是母亲说得对,我是有实力的。”终于他也拿到了第—名。   
    求人也是这样的。在求人时,有些看起来难以办到的事,由于你的自信主动、尽力争取,结果一举奏效,有些看起来不难办到的事,却由于你过于自卑、过于拘谨、畏首畏尾,结果错失良机,总是一事难成。深信自己面容丑陋的女子,她的容貌就可能变丑。一个即将参加大考的学生,若认为自己不会考好,那他可能会名落孙山。如果委托一位从开始就认定官司必输无疑的律师辩护,他的辩护就会软弱无力,必定以败诉告终。
    所以求人、求职必须自信主动,要拿出拿破仑所表现出的勇气,即“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的精神,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勇往直前、积极行动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求人成事成功与否自然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机遇、技巧、口才……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当事者的心理状态。当你认定此事“一定能成功”,则此事往往会成功;而你认定此事“不可能”、“不行”、“没办法”,则往往会把事情办糟——道理就是如此简单。尤其是预测消极结果时的自我暗示有极强的束缚力量,因此失败率往往也很高。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坚信自己能办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求人成事要想获取好结果,先决条件是不断告诉自己:一定会成功。这样做会使你产生信心,得到好的结果。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专家在对贫民窟中的少年犯罪情况做了追踪调查之后,写出一份很有说服力的报告,证实了上述道理。这位专家把全美国闻名的犯罪之地——俄亥俄州哥伦布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作为追踪对象,从中选出两组。一组是被周围人们认为行为不良的学生,另一组则是公认规矩老实的学生。五年后,经过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发展变化与当初的预测完全吻合。后一组学生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而在前一组学生中,约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平均进过三次少年感化院。这位专家在与那些有劣迹行为的学生交谈中发现,他们自己心里总想着:警察不知什么时候会来找他的麻烦。他们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是他们让自己掉进了犯罪的陷阱。   
    自卑是求人难以成功的主要心理障碍。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我觉得自己端庄高雅,就会表现得端庄高雅;如果我们自己很有信心,就会表现得很有信心。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求人成功与否主要也靠自己。表现勇敢则勇气来,往后退缩则恐惧来。正像自己决定着自己的行为一样,我们求人时的行为也决定着我们的一切。在拒绝与挫折面前必须始终充满自信,这样才能达到你的最后目的。   
    求人必修的六学分学着说话算话
    说话算话的人,在赢得别人信任的同时,总是为自己创造奇迹。   
    春秋时代,晋文公在位时,曾率领晋军围攻原这个地方。在围攻之前,晋文公让军队准备三天的粮食,并宣布:“如果三天攻城不下,就要退兵。”   
    三天过去了,原的守军仍不投降,晋文公便命令大军撤退。   
    这时,从城中逃出来的人说:“城里的人再过一天就要投降了。”   
    晋文公身旁的将领也劝说道:“我们再坚持一天吧!”   
    晋文公却说:“信义,是国家的财富,是保护百姓的法宝。得到了原而失去了信义,我们以后还能向百姓承诺什么呢?我可不愿做这种得不偿失的蠢事。”   
    晋军退兵后,原的守军和百姓纷纷议论:“文公这样重信义,我们为什么不投降呢?”于是大开城门,向晋军投降。    晋文公凭着信义,遵守诺言,结果不战而胜。   
    再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孔明如何在兵穷马弱的情况下大胜魏军。   
    孔明在祁山布阵与魏军作战,长期的拉锯战使士兵疲惫不堪。为了休养兵力,孔明安排每次把五分之一的兵送进国内。    战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将领为兵力不足而感到不安,便向孔明进言说:“魏军的兵力远远超过我们的估计,以现在的兵力来看恐怕难以获胜。恳请将这次返乡的士兵延缓一个月遣送,以确保兵力。”   
    孔明说:“我领军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凡是与部下约定好的事情必定要遵守。”于是孔明依然如期遣返士兵。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自动返回战场,英勇作战,结果大败敌军。   
    在这次战争中,孔明重承诺,凭信义唤起了士兵的勇气和斗志,扭转局势取得了胜利。   
    晋文公和孔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凭着信用赢得了胜利;求人也是一样的,不能言而无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向银行贷款,却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如期还款,金融信用记录上就会留下不良的纪录,往后要与银行往来,申请融资借贷,不是被拒绝,就是要接受更严苛的条件;所以说,遵守诺言是求人成功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如果不能做到彼此信任,那么则不可能做到互助互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话不算话,到最后就像放羊的孩子,在最需要帮助时,没有人相信你,更别说向你伸出援手!  求人必修的六学分让别人在你身上找到信任
    相信就是力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时能发挥与信仰相同的爆发力。   
    战国时期,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时,当时就有人劝文侯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位居高官,怎么能让他担任大将?”   
    魏文侯经过考虑后,决定还是派乐羊去。   
    乐羊到中山国后,驻兵三月未攻,因为当时中山国君屡次让乐舒去找乐羊,要他延缓进城。消息传到魏国,大臣怨声鼎沸,而魏文侯却对乐羊深信不疑。   
    乐羊不攻城,其实有他自己的道理:“我要让中山国的百姓看到他们的国君是怎样地不讲信用。”后来,中山国国君为了协迫乐羊,把他儿子煮成肉羹,差人送给乐羊。乐羊坐在军帐里端着肉羹吃了起来,一碗吃尽了,立刻下令攻城。   
    中山国国君这样的举动让百姓大失所望。乐舒并未背叛他,而且还成功地让乐羊延缓攻城,让他有时间与大臣商议对策。但中山国国君却反而杀了乐舒,还残忍地将他煮成肉羹送入他父亲的口中。中山国的百姓知道自己的国君如此对待对国家百姓有功的乐舒,又怎么能够保全自己一家大小的安全呢?  
    中山国国君由于失去了百姓的信任,所以一战即败,魏军迅速占领了中山国。   
    乐羊凯旋时,魏文侯亲自出城迎接,大摆宴席为他庆功。宴席上赐给他两箱礼物。乐羊回家打开箱子一看,箱子里全是大臣们弹劾他的奏章。第二天,乐羊前去谢恩。   
    魏文侯说:“我知道,只有你才能担当这一重任。”   
    以上就是著名的“乐羊不攻城”的故事。信任的力量在这个故事中产生了两极化的结果:中山国因此亡国;魏文侯因此得一忠诚猛将。魏文侯如此信任乐羊,是因为他对乐羊有充分的了解。但是,求人与助人中如果信任那些自己不了解的势利小人,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祸害,就如同故事中可怜的乐舒。    但是如何能够知道哪些人足以信任,哪些人不能呢?不妨看看汉朝的汲黯是怎么分辨的。   
    汉武帝的大臣汲黯是个威武不屈的忠义之臣。在他位居高官时,许多人到他的家里来拜访,向他求助。他家里常常高朋满座,把门槛都踏坏了。   
    后来汲黯由于直言上谏激怒了汉武帝,被免去官职。过去的那些朋友一个也不来了,家门前真是门可罗雀。不仅如此,这些朋友还在背后恣意攻击他,把他过去作为知己说的知心话广为传播,四处败坏他的声名。   
    后来,汲黯官复原职,一些中断来往的昔日“朋友”又想来拜会他、向他求助。结果,当然遭到了他的愤然拒绝,因为他已尝到信任这种势利小人的苦头,不想重蹈覆辙!   
    能够在危难时不离不弃并伸出援手的人,才是足以信任的,魏文侯之于乐羊是这样;汲黯的昔日朋友之于他更是如此。   
    忠诚待人,才会对人有信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信任。就像求助中借来的财物能及时归还的人,必然能获得下次的援助一样,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借钱不还谁还会再借给你?   
    求人时,自己既要守信用,同时也要信任忠诚的人,信任那些经过长期考验、值得依赖的人,不轻信势利小人,才能得到适当的帮助、避免祸害、万事亨通。   
    求人必修的六学分为自己创造机会
    机会不是求来的,是给懂得创造的人。   
    有一个美国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到一家银行贷款,最初是50美元,只要一到期就归还,非常守信用。过了一段时间,他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00美元,又是到期就归还。隔了几年,这个美国人大学毕业了,他需要一笔二百万美元的资金来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于是就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很快就核准了他的贷款,他也顺利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能够让银行同意这么大的一笔贷款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从他在银行的第一笔贷款到他大学毕业,将近十年的时间,他累积了很好的信用记录。同时在办理借款时,他积极主动认识银行的工作人员,上至总经理下到营业员他都和他们成为朋友,累积他们对他的信赖感,于是轻松得到这一笔二百万的资金开创自己的事业。 
    另外还有一个美国人名叫彼克,他出生于波兰,在贫民窟长大,生活极为穷困。他只读过六年书,很小就开始做杂工、当报童。这样一个穷孩子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机遇与幸运对他实在太少。然而,13岁那年,他偶然间读到“全美名人传记大成”,随后突发奇想要和那些名人直接交往。他采取最简单的方法:写信。每一封信中,他都提出一两个能激起收信人兴趣的具体问题。他的方法非常有效,很多名人都回信给他。 
    此外,只要他知道有名人来自己所在的城市参加活动,无论如何都要进入那个场合,与所仰慕的名人见上一面。见到名人时,他通常都只简短地说几句话,便礼貌地离开,不多打扰。就这样,他认识了很多各个领域的名人,其中还包括后来当了美国总统的加菲尔将军。 
    后来,彼克创办了《家庭妇女》杂志。凭借多年与名人的交往,他邀请他们为杂志撰稿,被他邀请的名人也很乐意执笔,杂志因此非常畅销,发行量很大。彼克自己也因此脱离贫困的生活,在出版界声名大噪。 
    前面两个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善于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人,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与人交往,并且保持良好的互动,累积彼此的信任,于是才能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创造并掌握成功的机会,开创人人称羡的事业。 
    俗话说得好:“胆大飘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求人一定要自信主动,在适当时机提出自己的要求。没有胆量,自己不积极主动,怎么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寻贵人呢?又怎么能够在适当时机开口求人,并获得别人的及时帮助呢? 
    许多人在开口请人帮助之前,就会预设立场,害怕大胆主动地求人会使人讨厌自己;还有人认为开口求人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更会招来更多的反感与轻视,结果越害怕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不敢开口,最后非但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承受莫名的心理压力。   
    其实不好意思开口求人实际上是一种自卑心理在作怪。自卑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只要你增强自信心,克服羞怯和害怕,大胆主动地与人交往,累积别人对你的信任感,在需要的时候勇于开口求人帮助,自然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千万别像胸口挂着大饼,却不肯低头就食而把自己活活饿死的懒人一样,让大好机会从眼前溜走!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话要说清楚,听明白
    真正懂得说话的人都知道沟通是要让对方完全明白自己真正的意思。   
    求人时,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   
    不需要刻意雕琢言语、故意咬文嚼字,要尽量抛弃那些造作的、文诌诌的辞汇;而要有真意、不粉饰、少做作,表现朴素、自然,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把话说得自然、通畅。 
    世界著名演讲艺术家弗尔特说:“你应该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长,少叙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不讲为妙。”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资料显示:人们的话语在45秒之内最易理解,最长一分半钟。因为一分钟讲的话约280字,45秒钟讲的话也有200个字。超过这个限度听者就会感到冗长,超过两分十秒就更难理解。简明扼要的表达能力是实现一语中的、妙语如珠、赢得他人侧耳聆听的基础。同时,还要忌讳说话含糊其词。语言表达必须准确,说话前要谨慎思考,避免过于犀利或不文雅的言语。  
    除了简明扼要之外,还要注意“看人说话”。 
    说话是要有对象的,对牛弹琴,无论说得再精彩也是没用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一点一滴地了解对方、熟悉对方,才能够尽其所能地施展自己的言语魅力。这对于所熟悉的人是容易做到的,但对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你应该做到:边看边说,察言观色,巧妙应答。 
    那么,边看边说,要“看”人的什么呢?  
    一、看面部表情 
    一个人心灵的每—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划得很清晰、很明显。有时对方口头表示赞同,但他的眉头却不知不觉地紧皱了起来,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紧闭,而且嘴角向下撇。这些表情恰恰是内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口头的赞同其实是言不由衷的。 
    二、看身体表情   
    几乎每一种体态、每一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都在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假如谈话的对象双脚开立,双臂交叉在胸前,这就表明此人怀有某种敌意,他在自我防卫;而当他不仅双臂交叉,而且双拳紧握时,那就是说他不只在自卫,而且要进攻了。又如一个谈话者常常摊开双手,这表明此人是真诚坦率的,对人毫无提防之心。 
    三、看语言表情   
    与人交谈不但要看他说什么,而且还要看他怎么说。这就要从对方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腔调等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是因为说话声音的种种变化不但是表现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与心境。例如急性子的人说话节奏快、声音响亮;慢性子的人说话节奏缓慢,声音低沉、忧伤时语速慢、声音低、节奏平缓;而兴奋时则语速快、声音高、节奏强烈……等等。
    “看人说话”主要是注意捕捉上述三种表情。从这些表情变化中便可随时猜度对方的心理状态,透视对方的心理需要,然后随时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与方式,并透过巧妙机智的言语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掌握言语的艺术 
    求人还要懂得利用语言达到感情的共鸣、思想的沟通,从而达到自己求人的目的。 
    第一,找到共同的话题。 
    面对初次交往的人,一开始最好避免开门见山地直述自己要达到的目的,迂回地谈些其他事情,比如天气、足球、服装、电影……等等,从中找到共同兴趣点,然后才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上不露痕迹地、自然地转入到正题上去。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学会由衷地赞美别人。诚恳地与人交往,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许多值得赞美的优点,只要真诚地去赞美,会给对方一种激励,容易使双方达到感情上的沟通;相反,满口恭维、乱戴高帽或赞美不当则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第二,尊重他人,真诚交谈。 
    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就是期望被人钦佩、赞美、尊重。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都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求人成事时应该懂得先藏美于后,以谦恭礼让的姿态把讲台留给对方,这会制造融洽交谈的气氛,对方也自然会对你产生一种敬佩感,达到感情的共鸣,从而使自己的言语发挥动人的美妙作用,以成功实现自己求人的愿望。   
    第三,想掌握求人的言语艺术,必须注意做到“开口十忌”。   
    一、忌说大话。把土堆说成大山,把小溪说成大江,乍看似有“气魄”,实则信口开河。   
    二、忌扯闲话。好对人评头论足,蜚短流长,搬弄是非,令人生厌。   
    三、忌乱打听。打听这,打听那,传播小道消息,刺探别人隐私,必然自找没趣。   
    四、忌轻率。喜欢轻易许诺,满口应承,貌似慷慨,却难兑现,不讲信义。   
    五、忌庸俗。开口脏话,不雅的字眼满嘴飞,话题格调低下,使人难以入耳。   
    六、忌累赘。说话无主题,拉拉杂杂,颠来倒去,话锋太多,“嗯嗯”、“啊啊”漫无重点。   
    七、忌牵强附会。讲话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不是“雄辩”而是诡辩,杂乱无章,让人心烦。 
    八、忌露锋芒。炫耀自己,大言不惭,咄咄逼人,说话不留余地,使人难堪。   
    九、忌虚伪。虚情假义,言不由衷,既不能推心置腹,更谈不上肝胆相照,令人敬而远之。   
    十、忌拐弯抹角。有话不直说,一味寒喧,言语吞吐,拐弯抹角,非但叫人难以揣摩,反而容易令人怀疑。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从一个好话题开始
    好的话题能让人的距离从无限远到零距离。   
    求人时应选择适当的话题以缩短与对方之间的距离,使自己逐渐被对方接受,随后才将话题引向自己的意图,这样才是成功之道。相反的,如果打一个招呼就开始讲自己的来意,迫不及待地反复强调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如何,以及帮助自己有什么好处,这样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有经验的求人者并不是一开始就切入正题的。   
    许多有经验的求人成事者,会想方法让对方喜欢、接受,使商谈获得成功。因为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习惯:喜欢听别人提及自己的事,谈论他本人所关心的事。所以求人成事者有必要多花心思研究对方,对他的喜好、品味有所了解,这样才能顺水推舟。 
    在求人的过程中,要明白主角永远是对方、是客户;而卖方——求人成事者必须自始至终完全扮演配角才可以。如果本末倒置,在商谈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只是洋洋自得地反复谈论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爱好,只管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这样难免会引起对方不快,很有可能断送这笔交易。所以,求人者应尽可能寻找彼此间共同关心的问题。   
    提及对方的嗜好,可能你们都迷恋球鞋;提及对方的工作,或许他的工作需要你的支援;提及时事问题,可能对教育与政治的问题你们观点一致;提及孩子等家庭之事,大家都有着一本难念的经;提及体育运动,也许你们都喜欢棒球;提及对方的故乡及所就读的学校,极有可能你们是同校同乡…… 
    事实上,求人成事的过程就是说话的过程,要设法在言谈中让对方不自觉答应你的要求。不论你引入什么话题,从一开始打招呼到正式商谈,每一过程都应注意说话要巧妙、得体。   
    以下是求人时应注意的三个原则: 
    第一,要记住“说三分,听七分”   
    许多善于说话的人都强调“听”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善于倾听才能达到目的,听人说话的本意在于了解对方的心意,把握对方的想法和要求。而对方是商谈的主角,所以应让对方多说,以对方为中心而自己多听,从而更能掌握对方。 
    第二,注意对方发问的说话方法 
    要设法了解对方的情况,让对方多说而自己多听,适时发问,目的是表明对对方的肯定、赞赏,并引导对方进一步把话说下去。
    第三,注意运用容易为对方所接受的说法 
    一句内容和中心思想完全一样的话,由于说法不同,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有的可能会让人觉得亲切、易于接受,有的则让人觉得生硬。通常反复强调一种商品的优点未必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因为不管什么商品,它的价值只有在使用之后才能显示出来,空洞的说服、宣传往往作用不明显,所以应当主动向对方说明答应你的请求帮助你后会带来的好处。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善用无声的语言
    无声的力量就像空气,无所不在。   
    老子说:“真正的雄辩与木讷相同。”   
    西谚说:“争辩是银,沉默是金。”   
    “不言而言”这句话出自《庄子》,指的是人以沉默的方式来打动与说服人,使用无言战术来达到目的。 
    战国时,秦昭襄王第一次召见范睢时,范睢所采用的便是这种沉默的求人术。   
    当时秦昭襄王在位已36年,但国家军政权力依然掌握在母亲宣太后和叔叔穰侯手中,使得昭襄王无法独立执政、实行变革,范雎就是在这时到达秦国的。他先给昭襄王上书,说自己有办法使秦国强大,还暗示了如何处理昭襄王与宣太后及穰侯的关键问题。 
    昭襄王于是召见范睢。到了召见那天,范雎故意事先在接见的地点四处闲逛。昭襄王驾到时,侍臣看到有人在附近闲逛,便道:“大王驾到,回避!” 
    范雎这时故意提高声音说道:“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宣太后和穰侯而已!” 
    这话正好击中了昭襄王积压在心中许久的心病。他有些不安地接见范睢,对他说:“早该拜见先生的,只是政务烦心,每天要去请示太后,所以拖到现在。我生性愚钝,请先生不要客气,多加教诲。” 
    但范睢一言不发,若无其事地向四周顾盼着。 
    大厅内静悄悄的,气氛十分凝重。左右群臣们都有些不安地看着事态的发展。 
    昭襄王猜想可能是由于众臣在场,范睢有所不便,就遣退众臣,但范睢仍然一言不发。昭襄王于是又问道:“先生有什么赐教于我?” 
    范睢开了口,说:“是,是。”停了一会儿,秦王又一次请教,范睢仍只是说:“是,是。”停了一会儿,如此重复了好几次。
    后来,昭襄王长跪不起,说:“先生不肯指教我吗?至少也该解释一下为什么一言不发的理由吧!”   
    这时,范雎才拜谢道:“不敢如此。”于是滔滔不绝地谈下去。他谈的主要内容即是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同时也谈及太后、穰侯等人独断专权、架空昭襄王一事,并提出应对策略。   
    秦昭襄王听了范雎的话后十分赞赏,马上任命他为顾问。几年后,又让范睢做了秦国宰相。后来他对范睢说:“过去齐桓公得到管仲,时人称他为‘仲父’;现在我得到您,也要称您为‘父’!”   
    范睢别出心裁的说服方法,确有其妙不可言的独特效力。沉默使昭襄王摒退了众臣,也使昭襄王能怀着一种惊异而专注的心理来倾听范雎的意见,并加重对他的敬重之意。   
    由于在会见前,范睢已出其不意地点明了昭襄王忧心的事,所以不用担心自己不言而昭襄王会不再求问,正是有了这种十足的把握,他才敢采用沉默的方法。   
    在该闭嘴的时候,选择聪明的沉默,这种方法在现代求人时也经常被采用。   
    例如,两个关系很亲密的朋友,其中一个犯了错误,虽然心中愧疚,但口头上不想承认。这时他的知心朋友来了,这个朋友不是指责他、劝说他,而是端坐在他的面前,以充满关心、体谅的温情眼光凝望着他,或是用威严而又热烈期盼的目光盯视着他。在默默无言的相对之中,两个人的心灵在交谈,凝结在犯错者心头的冰块正在渐渐融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范雎巧妙地运用沉默,为自己赢得应有的尊重与地位。如果能将沉默内化为个性的一部分,不仅能时常发挥“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的力量,还会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日本的西乡隆盛就是这样人物。   
    西乡隆盛向来不修边幅,喜欢过一种朴素无华的生活;即使是在明治维新后,他官至日本陆军总司令、近卫都督,位极人臣时也丝毫未变。他住的是房租仅为三元的房子,穿的是萨摩碎白道花纹布衣,腰上缠一条白棉布腰带,以这种打扮参加宫中的酒会而泰然自若。   
    西乡最讨厌与人争论,平时少言寡语,彻底信守“沉默是金”的人生准则。因主张征韩论失败而与西乡同时下台的土佐蕃人士后藤象二郎曾经指出:“和西乡议论时,由于对方在议论中始终默默不言,所以常以为自己获胜,但是,回到家再仔细一想,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输家。”   
    西乡隆盛那近乎极端的沉默寡言,尤其在下面一则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天,西乡被邀请参加宫中的酒会。会后要离开时,却找不到自己的木屐。这时外面下着雨,但他也没有叫人帮忙找,就打赤脚默默地走出宫门,向雨中走去。来到城门口时,站岗的卫兵便把他叫住,要他报出官衔和姓名。等他报出“陆军上将,西乡隆盛”的官衔和姓名后,卫兵非但不相信,还不准他通过城门。   
    若是一般人,这时可能就会与卫兵争论一番,但是,西乡就这样默默地站在雨中,等待认识自己的人经过。不久,古大臣(明治维新政府的内阁官名,相当于右相)岩仓具视坐车经过这里,证明了西乡的身分,西乡才被放行。   
    明治维新的杰出人物之一板本龙马曾经根据与西乡第一次见面的印象,评论西乡说:“西乡是愚蠢,但其愚蠢的程度有多大却不可测。轻轻敲他,则轻轻地响,用力敲他,则响得也大。”   
    西乡隆盛之所以受到前辈、同僚的重视以及部下、后辈的信服,其原因就在于他这种为人的魅力与莫测高深!   
    如果你不是话少的人,至少也该学学怎么聪明地闭嘴。以下是几个该聪明闭嘴的场合:   
    一、当他在气头上;   
    二、当他正忙得不可开交,分身乏术;   
    三、当他累得眼睛快要睁不开;   
    四、当他完全不说话;   
    五、当他不断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六、当他直接明白地拒绝你;   
    七、当他比你还想说话。   
    在以上这七种情况下,聪明的沉默,会让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再诚恳地说服对方,往往会有不错的答案。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有意见直说无妨
    有意见直说无妨   
    诚实是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   
    当人们要决定一件事时,往往会遇到犹豫不决无法下决心的状态,而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旁人有力的忠告。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求人术。   
    例如:某家具店内有位顾客正为买哪张桌子而举棋不定时,如果老板对他说:“圆桌有圆桌的好处,而方桌也有它方便的地方。”那么这笔生意就绝对做不成。要成功卖出桌子应该这样说:
    “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我认为方的比较适合,因为方的与您的个性颇能配合,若是您买下还可做个永久的纪念。”   
    这种说法等于是给了顾客一个建议。顾客听了很可能从迷惑中解脱出来,最后买下了它——而这种说服方式才是求人购物的秘诀。 
    现在我们再举—个刑警的经验谈。他让嫌疑犯认罪的秘诀是对他们说:   
    “我相信你一定会承认,以往遇到我的嫌疑犯没有一个不招供的,我认为你也不会例外。”   
    若是嫌疑犯真的犯了罪,一定会开始犹豫是承认好还是不承认好。此时的刑警则更要不断地反复且巧妙地运用这种说服方式对嫌犯施加压力,自然就能将他逼到非承认不可的地步。   
    这种说服方式使得举棋不定的嫌疑犯,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己心思早被看穿,实在无法隐瞒的心理压力,而且对方又断言“你的答案只有一个”时,不稳定的心理必定会崩溃,最后如实招供。
    对于能力较差或新进的员工,如果光是对他说“再加油吧”、“再用点头脑吧”是没多大效用的,虽然这类忠告偶尔是必要的,但在工作的进行中,若经常提出来,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此时员工们最迫切需要的并非责备或激励之类的话,而是工作的具体指导。   
    如果身为主管的你,一再好声好气地指正并指导下属工作的方法却不被接受,这时就要换另一种方法。最好是装出一副很吝惜的样子明白地告诉他,你是不轻易传授别人秘诀的,而且说过之后便不再重复,一次两次之后,当他试着照着你教他的方法去做而且有改善时,对方就会产生“这句话非听不可”的意识,则你的忠言必能顺利地让对方接纳。此时,他不但不会觉得你另外口罗唆,还会自动地接受你的建议。   
    所以求人时,没必要为了迎合对方,而刻意地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可以用委婉的态度和语气,先表示对方的意见没有错,但是你的想法是XXX。一般人在听见别人对自己的意见表示认同时,都会松懈心理的防备,认为你可能是持有相同意见的同伴,这时候再说出你真正的想法,就很容易被接纳。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有利害关系要诚实地说
    利害关系是左右决定的关键。   
    齐、韩、魏三国攻打秦国,侵入函谷关。秦王对楼缓说:“三国的兵力很强大,我想割让河东以求和,不知如何?”   
    楼缓说:“此事关系重大,为什么不召见公子他来商榷此事呢?”   
    于是秦王召见公子他来谈论此事。   
    公子他说:“讲和也要后悔,不讲和也要后悔。”   
    “为什么?”   
    “大王割让河东之地讲和,三国虽然收兵离去,大王却必然要说:‘可惜土地了!白白把三座城送给了他们。’这是讲和的后侮。”   
    “那么不讲和的后悔呢?”   
    “大王如果不讲和,三国攻过函谷关,咸阳必定危险。大王一定又会说:‘可惜,我们吝惜三座城而不去讲和,结果导致国家沦丧。’这就是不讲和的后悔。”   
    于是秦王说:“既然都是后侮,我宁可因为失掉三座城而后悔,也不愿使咸阳遭到危险而后悔。所以,我决定讲和。”   
    秦王于是派公子他用三座城和三国讲和,三国的军队这才退出。   
    公子他并没有直接做出是否讲和的结论,他只是向秦王陈述讲和与不讲和之间的利害,让秦王自己选择结果。利与害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了,人只要有理智,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大多数的情况下,求人者说服别人时,实在不用费尽心思去想种种谋略或手段,只须正确地陈述利与害就足够了。因此,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最常用、最直接的说服方式。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有话好好说
    没有人说话是为了和人吵架。   
    《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鲁哀公想在宫殿西侧有所扩建,史官强烈地反对,说:“在西侧扩建宫殿是一件极不吉利的事。”   
    哀公十分生气,不听任何亲信的劝言。他问宰折睢说:“我打算扩建宫殿,史官们硬说不吉利,你的看法如何?”   
    宰折雎回答说:“天下之大,只有三件不祥之事,宫殿西侧的扩建工程,与这无关。”   
    哀公大喜,他接着又问道:“三件不祥之事指的是什么?”   
    宰折雎回答说:“不行礼仪,这是第一个不祥;奢欲无限,这是第二个不祥;强谏仍不听,这是第三个不祥。”   
    哀公默然沉思了好一会儿,心平气和地自我反省一番之后,自己认为做法欠妥,于是下令停止扩建工程。   
    宰折睢可谓深明进谏之道。他不直接谈扩建工程之事,而是谈天下之三大不祥事,而这三大不祥事每—件都与哀公扩建工程相关。宰折雎心平气和地说,哀公心情舒坦地听,所达到的效果是比强谏哀公、强迫他改变主意的作法还强十倍、百倍。   
    对于自以为是、自认多能的人,不可贸然泼冷水,让他产生挫折感;对于刚愎自用的人,千万不可当众挑其毛病,让他恼羞成怒;对于自以为足智多谋的人,则不可揭他的短处,让他难堪。   
    说服人要心平气和、不能感情用事。既要使对方愿意采纳你的意见,又不给周围的人留下是由于自己的极力说服才勉强被采纳的印象。有话好好说,这样,才能先使对方不致对自己产生排斥感,言辞也不致被对方误会,然后再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与辩说能力,这样一来,不仅使对方心平气和地接纳自己的意见,自己也可以达到真正的目的。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有话慢慢说
    时间不会说话,却是沟通不可或缺的要素。   
    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在位时,以战国七雄见称的七个强国都争先恐后地致力于富国强兵。而当时的赵国,由于位居中国的中央部位(亦即中原之地),所以每次有战争,都难免被卷进战乱之中。想要阻止他国侵略,就得致力于增强军备。因此赵国采取富国强兵政策的需要,可以说比其他任何诸侯国都要迫切。   
    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武灵王认为采用北方游牧民族最拿手的骑兵战术最为有用。当时在战场上依然盛行利用马拖战车交锋的战法。采用这种战法,要决定胜负很快。因为排列整齐的战车队伍一旦被冲散,就很难再把队伍重整起来,所以也就无法继续作战了。此外骑兵战法的机动性高。骑兵不但可以随心所欲地集中或散开,而且即使队伍被冲散,也可以迅速重整。在以战马为主的战场中,必然是以骑兵的胜算较大。   
    然而,采用骑兵战法虽然有许多好处,但却有一件事使武灵王伤透了脑筋。因为穿着长及足踝的长袍,是很难乘御马匹的。若想学好马术就得穿着所谓的胡服,也就是长裤的那—类服装。   
    那么,穿用胡服为什么会使武灵王伤脑筋呢?   
    这是因为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对于传统固有文化的执着观念作祟的缘故。而且,在当时,胡人被认为是还未开化的野蛮民族,所以穿用胡服在当时是观念上的一大改革,势必会遭到强烈的抵制。   
    武灵王由于急于增强军力,所以断然决定采用胡服。但正如他所料,立即遭到众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自然在于维护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   
    那么,武灵王是如何去应付众臣们的反对呢?   
    要知道,当时的君主是专制的,他们对臣子都握有生杀大权。若想择善固执,武灵王其实大可发动身为一国之主的强权,封锁臣下的反对,硬行规定骑兵穿胡服。   
    但是,武灵王却没有这样做。他采用的是“有话慢慢说”的方式,很有耐心地举出非采用胡服不可的理由,而把臣下一一地说服。尤其对那位因不愿穿胡服而以生病为藉口,在家里休息的叔父,武灵王还特别以探病为理由前去说服。   
    武灵王的眼光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自从武灵王采用骑兵战法以后,战车战法便日趋式微,甚至连战争的形式都完全改变了。   
    武灵王如何说服其臣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武灵王不用强权,而以柔性说服的方式,耐心地使臣下明白他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保全国家、保护百姓的性命,仅这一点就极具启发意义。 
    求人也应该学赵武灵王这样,要发扬“有话慢慢说”的精神。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好话要在背后说    批评的坏话能不说就不说,赞美的好话说一百次也不嫌多。   
    赞美对方、恭维对方是求人成事时博取好感最为有效的战术;但如何赞美对方也有技巧。   
    从前有个县令很喜欢听别人恭维自己。每发布一个政令,都要属下交口赞誉,县令才高兴。有个差役想博得县令的欢喜,故意在一旁悄悄地对人说:“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大多喜欢别人的奉承,只有我们老爷不是这样,一向对别人的称赞不放在心里。”县令从旁听到这话,非常高兴,马上唤来那个差役,手舞足蹈地对他称赞不已,说道:“好啊,知道我心里想的,只有你这个人了!”从此自然对这个差役大加亲近重用。   
    喜欢听好话或喜欢说好话,这是人们通常具有的一种心理,它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把爱听好话、喜欢恭维、喜欢别人对自己拍马屁的县令说成讨厌别人拍他马屁的县令,需要的也只是一点厚脸皮,谈不上多大的智慧。真正聪明的地方是差役的说话方式。   
    毫无疑问,差役这些话是专门说给县令听的,但他不直接向县令说,却以和同伴背后议论的方式,有意识地让县令听到耳朵里去,把县令捧得极高,而达到自己拍县令马屁、讨好县令的目的,这里面很有一些技巧。因为人们一般相信,当面说的坏话不算坏话,背后说的好话才是好话。差役利用“当面”在“背后”说好话,把县令最喜欢听而一般人没有特别厚的脸皮就听不下去的好话说到县令的心坎里去了。这对县令是饱餐了一顿恭维,对差役则是借这几句话树立了自己真心仰慕县令的形象,县令在接受奉承之时,也就认可了差役的这一形象,所以才会对他大加称赞、大加亲近。   
    背后恭维别人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通常,一般人对另一个人讲话,不管是真是假都是讲给他(她)听的,都在传达着某种情感,或好或坏,都是针对他(她)的。有时候人们想向特定对象传达自己的好感,却因为种种原因不便或无法向该对象直接交谈或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当着这个特定对象的面,随便拉一个人来做自己的配角,把想传达的内容说一遍或表演一番。有趣的是,对象如果不明白那是在做双重谈话或双重表演,还会觉得特别可信。   
    采用“背后议论”术,在求人成事时极为有效,因为它很容易向对方传达自己对对方的好感,并希望由此而博得好感、维系好感。   
    求人时不妨应用这种在别人背后说话的方式,尤其是在正式向他开口之前,让他知道他在你心中原来有这么高的评价,当你向他开口请求帮助时,他便会大方地为你开启方便之门。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说话的方式   
    要求人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先了解对方乐于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在求人时能顺势推展,取得预期的结果。   
    对那些粗心的人,你只管随意地说:“喂,今天上市的西瓜可新鲜啦!”这样一句话也许就能让对方掏钱买西瓜。如果对方是一个仔细的人,你就不能用太随便的方法对待他,而应该小心地向他建议:“先生,要不要尝尝今天刚上市的大西瓜?”这句话或许就能引来他驻足观赏,并进一步考虑是否该买。以下是十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及其特点:   
    第一类          沉默寡言型   
    这种人话少,问一句才说一句。这不要紧,即使对方反应迟钝也没关系,对这种人该说多少就说多少。因为这种人表面上看似不太随和,但只要你说的话能言之有理、顺耳中听,你便有可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第二类          喜欢炫耀型   
    这种人好大喜功,老是喜欢把“我如何如何”挂在嘴上,这种人最爱听恭维和称赞的话。对他向你所做的炫耀要有耐心仔细聆听,听得越用心,称赞越充分,你的成功率就越高。   
    第三类           令人讨厌型   
    这种人十分让人讨厌、令人难以忍受。好像他们天生只会说一些刻薄话一样,好像控告他人、贬低他人、否定他人是他们生活的唯一乐趣。毫无疑问,这类人是最令求人成事者头痛的。但是有—点却是十分肯定的,即这类人也同样需要与人交往,有的时候甚至是他们心里已经决定答应别人的要求,而嘴上却还在不停地说不行不行、答应后如何如何不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证明自己,所以更希望得到肯定的态度。对于这种人,关键是不要被他的难听话所唬住,也不要直接表现你的反感,而是要采取一种不卑不亢的高姿态并随机应答,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第四类            优柔寡断型   
    这种人遇事没有主见,往往消极被动,难以做出决定。面对这种人,求人成事者应牢牢抓住主动权,充满自信地运用语言技巧,不断地向他提出积极而富建设性的意见,多运用肯定性的语言,多做些有关回报保证的承诺,甚至替他考虑帮助自己后的益处,当然不能忘记强调你是从他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这样有助于他做出决定,或在不知不觉中替他做成决定。   
    第五类            知识渊博型   
    这种人是最容易面对的,也是最容易让求人成事者受益的。当这类人出现时,求人成事者应努力抓住机会,注意多聆听对方说话,同时还要适时给予真诚的赞许。这类人往往宽宏、明智,要说服他们只要抓住要点,不需要说太多的话,也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就可以达到求人的目的。   
    第六类          讨价还价型   
    这种人对讨价还价有特殊癖好,即使是给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也非要讨价还价不可,并且往往也为自己讨价还价的能耐而自鸣得意。应对这种人的办法比较简单,可以在口头上做一些小小的恭维,比如可以这样对他说:“我可是从来没有碰过像你这样乐于助人的人啊!”或者说:“给我个面子,怎么样?”这样,可以多少满足—下他的自尊心,既让他觉得比较合理,又能证明他的精明。   
    第七类        性情温婉型   
    这种人如果他没有充分了解每一件事,你就不能指望他会做出决定。对于这种人,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千万不能急躁、焦虑或向他施加压力,应努力配合他的步调,脚踏实地地去证明、引导,慢慢就会水到渠成。   
    第八类        性格急躁型   
    这种人往往精力过盛,做什么事情都快,因而对待这种人要精神饱满,清楚、准确而又有效地回答对方的问题,回答问题如果太拖泥带水,他们可能就会失去耐心,没听完就走。对待这种人,说话应注意简洁、抓住要点,避免扯一些闲话。   
    第九类         心性善变型   
    这种人容易见异思迁,容易决定也容易改变。如果他拒绝了你的要求,你仍有机会说服他改变主意,不过,即使他这次答应了你的要求,向你提供了帮助,也不能指望他下次还会答应。    
    第十类            猜疑心重型   
    这种人容易猜疑,容易对他人的说法产生逆反心理。说服这种人的关键在于让他了解你的诚意或者让他感到你对他所提疑问的重视,如:“你提的问题切中要害,我也有过这种想法,但……”等等。这样,他会认为你在说真话,于是会认真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   
    一样米养百样人,世界上有多人就有多少种应对说话的方法,以上十种类型的人仅供参考。只是要让你知道求人必须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用他喜欢的方式,说他爱听的话,只要他听得进脑袋里去,就有机会求人成功。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掌握谈判优势的语气
    谈判桌上的赢家都善于掌握声音语气。   
    在大多数求人的会谈中,谈话语气应当是气氛融洽而愉快的。正常情况下,双方是自愿并且因为达成互利的协定而参与这场会谈,虽然有时候必须有强硬的态度,但毕竟不是为会谈而来打仗的。   
    上面我们强调了在会谈中,求人者应运用使双方较为愉快的语气,但保持愉快不是会谈的目的,重要的是能达成最有利且对方也能接受的协定。因此在谈话中,求人者应能根据情况灵活地运用多种语气。   
    当需要向对方施加压力时,通常需要采取一种低调但却自信的语气。一方面显示不是强行逼迫对方接受,另一方面可以诱使对方理解我方的现状。   
    语气也可用以鼓励对方让他对于成交有心理上的意愿。例如,在表明某交易的成功必然会给双方带来利益时,一种热情的语气可以有效地引导对方与求人者达成协定。   
    有时需要反击对方(或对方制造的挑衅语气),并表明自己对于威胁或压力的反抗,此时运用较对立的语气是适宜的。因为有时候对抗性语气的运用既可以成功地威胁或压制对方,同时还可以使我们的观点或某种反应得以强调和加强。   
    有时还需要时常改变语气,这种短暂、有控制的语气改变能够显示自己所做陈述的深意和诚恳。不仅如此,有时候运用意想不到的语气说话,对于发出信息是个有效的方法。如果对方猜测你会提高音量,你就可以用轻而有力的语气来抓住听者的注意力,避免有准备的心理防卸,以消除听者的警觉。同时,如果对方以为会有轻柔的语气,你就可以提高音量来坚持某观点。
    那么针对“控制语气”战术应采取什么对策呢?   
    要反击时须带有强烈情绪的语气,一种办法就是表示理解对方的事情,但仍然关注事实。在做解释时应当表明自己的看法是合情合理且公正的,例如:“我理解你的失望。但是你应当意识到你的要求将会导致的结果。第一……”   
    有些人常会受到对方的个人喜好、尊重或赞同等语气的影响,他们会放松警戒或缓和自己的进攻语气。在求人时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应当利用这种机会,举止得体、友善、充满敬意和赞同。至于对方的举动是否出自真性情或是否有所伪装都是无足轻重的。要记住:无论如何,个人瞬间的感激之情不应当损害和影响双方的真正利益。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突破僵局的说话技巧
    打破沉默最好的方式就是制造声音。   
    张三已经与自己的好朋友钱六说好,要与钱六合作,合伙做笔生意。但是就在他将一笔巨款交与钱六的第二天,钱六不幸车祸身亡。这让张三在始料不及中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如果开口追索款项,怕过于刺激亡友的妻子;如果不提款项的事,自己的局面又的确难以支撑。那么,张三要如何从这种尴尬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呢?   
    协助亡友的妻子料理完后事,张三在劝慰的同时,真心诚意地对钱夫人说:“真没想到钱兄走得这样快,我们的合作才刚刚开始!这样吧,嫂子,钱兄生意上往来的那些客户你也熟悉,干脆你来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需要我跑腿的地方,你只管吩咐就是了,吃苦花力气的事我不怕。你看困难大不大,要做的话早一天好一天。”   
    张三的这番话一点讨钱的意思也没有,并且显得有情有义。实际上,他明知道钱妻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继续做下去。话中加上巧妙的提示:我只能花力气跑腿、不熟络做生意的那些门路、困难重重、时间紧迫——你看怎么办?   
    结果,张三轻松地从尴尬局面中解脱出来。因为钱妻听了他的话后,反倒过来劝慰他:“这次意外事故使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有能力继续做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等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吧。”   
    求人或求事时,无论是谁都希望能顺利地与对方达成协议、达到目的。但要办好一件事,往往不会一蹴而就。所谓好事多磨,求人毕竟是件难为情的事,有时会造成尴尬局面、出现僵局。那么,僵局是不是坏事呢?这要看你怎样去应付它、利用它;善于运用就是好事,不懂得运用只会坏事。   
    在僵局中,人们容易产生一种沮丧的心情,这是人性软弱的一面,这种心情会让人信心动摇,此乃求人成事者的大忌。在这关键时刻,别的求人成事者只要再做些让步就会抢走你的生意,于是僵局给予求人成事者的压力更大了。但是,不要忘记,僵局可以用来试探对方的决心、诚意和实力,作为一种战术可以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一、有良好的成功机会的情况。   
    二、不会造成对方强烈反应,导致对话终结:或造成严重的长期性问题的风险很小的情况。   
    三、在备有打破僵局、主动会谈和保留面子的计划的情况。   
    四、确认不会造成会谈终止的情况。   
    造成这种暂时性僵局的状况之一是坚持要求对方做出某种让步。如下列表达方式:“在这一点上,我方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果我们想达成协议,贵方必须有所行动。”   
    如果你冷静地判断对方是确有诚意要帮助你,是希望打破僵局的,那么你就可以适当采取一些积极的反应,稍作一点让步,那怕只是形式上的让步,都可以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情况往往就会出现转机。但要注意,当你发现这僵局有可能是对方故意制造的,那么,你稍做的一些让步可以成为一个试探。如对方仍不松口,这时候你最好要坚持下去,与他打个持久战。   
    求人一定要会的说话技巧向超级推销员学说话
    求人是最难的推销,因为推销的产品是人。 
    有一则故事,说古代卖锅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锅好,必定要将锅掷到地上,让锅发出声音,以证明完好无损。一天,有—个卖锅的人运气糟透了。他将锅往地上掷时,锅一触地就碎了。这个卖锅人一点也没有惊慌,他马上对买锅的人说:“像这样的锅,我是绝不会卖给你的。”如此一来,这个卖锅人不但顺当地应付了“砸锅”的突发事件,摆脱了尴尬局面,而且还表明了他的诚实。 
    这个卖锅人表现出一种说话的机智。 
    求人者必须要能言善辩。求人的成功,往往靠的都是“会说话”这三个宇;推销更是这样。当然推销是一门学问,它需要发挥一个人的全部潜能才会做得好。虽然我们推销的多是有形的东西或实物,但推销成功的关键在于人。 
    有丰富经验的推销专家认为:“无法进一步说服顾客购买产品的推销员不能算是真正的推销员——他们顶多只能算是爱说闲话的长舌妇!” 
    享誉全球的麦当劳在招聘人员时,依据的标准是:“只有有成功潜力的人才会被录取,基本上我们所要的是能与别人处得来的人。”公司的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可以说我们一心找的是推锁员,而不是会计师或厨子。” 
    既然推销员与人交往是求人购物,因而能言善辩、口才绝佳是十分重要的。而所谓“口才”是有技巧在里面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玛丽小姐正在自己的小店铺里整理将要出售的食品。然后,杰弗逊女士进来了,她拿出一张采购单。玛丽小姐迅速看了一眼:“好,很清楚,杰弗逊女士。可是,也许您应该……”   
    这时,玛丽小姐停下来,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这位常来光顾的女管家,说:“我想是否增加一些肉制品?您知道的,孩子们很爱吃,今年假期又特别长。说实话,已经有不少人来订购了。” 
    杰弗逊女士说:“噢,这我可真是没有想到的,好吧,请把我要的数量再增加一些。”随后,她的眼光落到了进口的土耳其蜜饯上,牌子上写道:“进口专卖,数量有限。”杰弗逊女士边看边说:“这些食品我都不认识,样子挺讨人喜欢的,对我家主人来说,也许很新奇。” 
    玛丽小姐说:“是啊,杰弗逊女士,一般来说上流人家对这类精致食品挺喜欢的。说起来,我真后悔货订少了。昨天塔楼区的一个厨娘,一下子就让我给她留了两份。当然了,价格贵了一点。” 
    “我家女主人从不担心价格贵,给我每样留三份。” 
    “好极了,杰弗逊女士。我立刻替您留。您知道,我一向都很乐意为您效劳的。” 
    “真高兴您对我另眼相待,玛丽小姐。现在您再看看,我的单子是否齐了。” 
    “如果我是您的话,就会再加两罐猪肉罐头,三罐苹果汁。这样就有备无患了。” 
    “谢谢,玛丽小姐。您替我想得真周到。自从您在中心街开店后,我省事多了。好了,我该走了。祝您圣诞愉快!” 
    交易愉快、成功,全应归功于平淡无奇但却非常中听的话语。
    推销人员在求人购物时,恰当的表达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告诉客户说:“我们最近生产了一种新产品,这种产品可以降低贵公司的生产成本,现在我能向你提几个问题吗?”让对方先大概了解你的产品,然后围绕着所推销的新产品优于其他产品的特点进行提问,让对方了解到购买后的实际好处。   
    推销时要达到吸引人的目的,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调要低沉、稳重、明朗。   
    二、咬字清楚、段落分明,因为话语不清楚会使对方无法全面了解你的意思,并会给他人带来压迫感。   
    三、说话快慢节奏得当。   
    四、运用“停顿”奥妙,以帮助自己整理思维,引起对方的好奇,观察对方的反应,促使对方回话,引导对方速做决定。   
    五、音量大小要适中。太大很刺耳;太小,对方要身体前倾才能听到,不方便。   
    六、语句须与表情互相配合,言语诚恳,配合恰当的体态,如点头、欠身……等。   
    七、措词要适宜,发音要正确,切入话题之后,应该努力将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引向更深入的阶段。   
    在推销员与顾客初识时,不妨多说些赞美的话,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只不过大多数人把这种需要隐藏在内心深处罢了。用这种赞美的方法推销很容易获得顾客的好感。接着可以在赞美之后求教,求教之后推销,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推销成功率。当然应切记赞美也要恰如其分,称赞过头非但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反而会有反效果。   
    求人跟推销都希望对方能答应你的请求。在求人时不妨参考推销员的说话技巧和应对方法并加以活用,尤其是如何在开口之前先赢得对方的好感。    
    你有多少本钱求人实力比磕头更有用
    求人不必弯腰驼背,有实力的人就像能折射七彩光芒的钻石,让人心甘情愿为他做任何事。   
    唐代诗人白居易16岁到长安应试,向当时的名士也是著名诗人顾况求助,希望对方能推荐自己。   
    当时,白居易还只是一个无名小辈,地位已经很高的顾况自然瞧不起这个年轻人。一看见他姓名中的“居易”二字,顾况就嘲笑他说:“长安米贵,居不大易。”   
    言下之意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我为什么要帮助你这个无名小辈呢?并且帮助你在长安成名又有什么意义呢?但当顾况接着看白居易递上去的诗作,翻阅到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首,不由得精神顿时清爽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写得极有气势,把自然界的草木荣枯与人生的离合悲欢联系起来,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表现出一种饱受摧残,而仍然不屈不挠、奋发豪迈的精神。见此,顾况不由得击节赞叹,改口称赞说:“有才如此,居亦易矣!”顾况认为白居易是个值得自己帮助的青年,于是答应了白居易的求助,帮助白居易广交长安名人雅士,并在仕途上助他一臂之力。
    白居易以不卑不亢的态度,用过人的才华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机会。求人时,不妨想想你有什么地方值得让人帮助你:向人借钱,是不是该让人知道你有多少还钱的实力;向人求工作,是不是该让她知道你的工作能力能为他带来多少利润;向人求爱,是不是该让他晓得你值得对方爱的优点?   
    求人不必总是低声下气,但也用不着狂妄自大。如果你是求人时的强者,则完全没有必要摆出居高临下的样子,而应该表现出自己平易近人,开朗、热情、主动,目中有人,尊重对方,再配上微微一笑,使对方感到亲切而温暖;这样,就会给求人与被求双方创造一种友好亲切的气氛,解除那种由于你的身分、你的背后的权力与经济实力加在对方头上的沉重压力。总之,身为强者的你应该放下架子,以缩短双方的距离,激发双方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以谦和的态度赢得对方信任并达到自己求人成事的目的。   
    而作为地位比对方低的求人成事者,则应该不为对方的权势所动,不为对方的身分、地位所左右,克服畏惧、紧张、羞怯、遮掩的不良心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来意。应使自己振作起来,以一种“人对人”的不卑不亢态度来与对方会谈,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在求人成事时获得成功。   
    你有多少本钱求人朋友是最好的救火队
    一个人有多少朋友就有多少贵人。   
    有一个故事叫《石头过江》——   
    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来到大江边,江水汹涌澎湃。佛陀俯身拾起一块石头,问弟子们:“我把这块石头扔在江中,你们说,它是浮着,还是沉没?”弟子们不知佛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不作声。心想:“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吗?”只见佛陀一扬手,将石头掷了出去,石头落人江中。弟子们只好如实回答:“石头沉没了。”   
    佛陀叹息了一声,说:“是啊,这块石头没有缘分啊!”经佛陀这一说,弟子们更加莫名其妙了。   
    接着佛陀又说:“有一块石头,三尺见方,将它放在江中,不但没有沉没,而且还过江而去,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弟子们搜索枯肠、冥思苦想也不得其解。   
    佛陀说:“其实很简单,因为那石头有善缘。”   
    那么,什么是石头的善缘呢?原来是船。石头放在船里过江,自然不会沉没。人生也是如此,只有遇上善缘,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助就能“过江”,获得成功。   
    著名的钢琴家肖邦以他的音乐天才令世界为之振奋。可是在他成名之前,由于他的作品不为人们所知,导致肖邦一贫如洗,常常陷入失望之中。最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助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一些场合结识了一批音乐名流,如意大利歌剧宠儿罗西尼、巴黎音乐院院长凯罗比尼以及拉兹维尔王子……等。某日,他们邀请肖邦去参加罗斯恰尔男爵家中举办的社交晚会。正是在这个晚会上,肖邦获得了一生中极难遇上的机会,从而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夜之间萧邦的音乐天赋得以充分展示,并一举成为名人。上流社会将他推上音乐的巅峰,还有许多贵妇人都为他倾倒,争相要求当他的学生。   
    世界著名的指挥家洛林·马泽尔,30年来指挥过125个交响乐团。这位吸引众人目光的音乐奇才将自己的名声与成就归功于朋友。他说:“我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我有好多朋友,因为我天生就爱与人交往、就爱帮助别人!”   
    “天生就爱与人交往,就爱帮助别人!”马泽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人生的成功离不开互求互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助是成就事业与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基础,肖邦的音乐成就来自朋友适时的帮助,这也是过江石头的善缘。   
    我们即使天生不会交往,也要学会与人交往,这是自我发展的需求。按狄德罗的说法:“人是一种坚强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在不同的朋友身上可以看到各种自己没有的优点,看到的越多越是了解到自己的渺小,然而透过友谊却能将不同的优点集合在一起。有钱又慷慨的朋友可以向他借钱;头脑好反应快的朋友可以请他提供点子;身强体壮的朋友可以请他帮忙搬家,就像孟尝君门下各有所长的食客总能在适当的时候为他解决难题,不论学业、工作还是婚姻,你的朋友也能帮你度过人生各种不同的关卡。   
    所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广结善缘的过江石,多结交朋友,让他们成为你人生中的贵人吧!   
    你有多少本钱求人收揽人心让人无法拒绝
    收揽人心是一种无言的说服,更是求人成事的极致。   
    《史记》中有句名言叫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虽然默默不语,但由于会开美丽的花、结可口的果,所以人们自然喜欢接近它们,而在树下形成小径。这是比喻一个人若能诚信待人,无须开口,就会获得人们的帮助和支援。这句话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用来歌颂李广这位将军的。李广将军究竟是何许人物,能够使得司马迁如此看重呢?   
    李广是西汉名将,勇猛善射,伐匈奴有功,武帝时任卫尉,后任右北平太守,使匈奴数年不敢南侵,因而被誉为“飞将军”。但李广似乎也时乖命舛,由于受武帝及外戚军人卫青等的嫉视,虽然屡建奇功,却始终未封侯。李广的死也很悲惨。已近年迈,李广仍鞭策衰躯,自愿随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在行军中却因受卫青排挤而迷了路,以致影响作战计划,最后引咎自刎而死。   
    李广虽是个以悲剧收场的将军,但就其对人心的收揽而言可说是非常成功的,部下对他无不心服。李广自刎而死的消息一传开,根据记载:“广之军士大夫,一军皆哭。”也就是说,非但其属下部将,连士卒都为李广的死而恸哭。不仅这样,连全国人民,不管是否直接认识他,也都为李广的死而流泪悲痛。   
    李广所以如此广受全国人民的仰慕,固然是因其具有与匈奴70余载皆胜的辉煌战果,但其所以受部下爱戴,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李广平时对待部下的态度。   
    李广一生淡泊名利,若有恩赏必将之悉数分配与部下,每天都与士兵吃相同的饭食,一生当中,虽有四十年以上期间两千石的俸禄,但李广家中从无恒产,也从未有人听他发过一句牢骚。   
    行军中,全军兵马饥渴交迫时,好不容易发现可供饮用的水,李广从未抢先饮用,必定等到全军兵马喝足才饮;食物也一样,在部下还没有全部分配妥当以前,自己也从未先吃过。   
    有位同僚将军曾这样评价李广的军队:“李广的军律未免太松懈了,若遭突袭则必然不堪一击。但是,士兵行动虽然松散,却都是随时乐意为李广效命的勇士!”由此可见部下们都衷心仰慕李广,对李广的命令也都乐意服从。   
    司马迁在记述李广事迹以后,还引用《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评说李广。而关于李广平时的为人则说成是:憨厚如乡巴佬,口讷如结巴样。   
    可见李广看起来就像憨厚的乡下人,而且又是个拙口笨舌的人,居然不用提出什么口头的要求,就能够使其部下心服口服,心甘情愿为他而死。   
    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也发生过一个类似的故事。当时吴起担任魏国的将军,领兵攻打中山国。有个士兵长了疮,吴起就跪着替他吸吮脓血。这番情景恰好被这个士兵的母亲见到了,站在那里就哭了。人们问她:“吴将军待你儿子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哭?”   
    她回答说:“当年吴将军也曾为我儿子的父亲吸过伤口的脓血,后来他为此而拼命报效吴将军,结果战死了。如今我儿子看来又要送命了,我怎么能不伤心呢?”   
    爱兵如子是中国人推崇的带兵之道,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宣扬这种“将军的仁慈”。但在母亲看来,这种仁慈则是赶着士兵去送死的一道催命符。那身受将军如此厚爱而又拿不出什么东西回报的小兵,自然只有以死相报了。   
    李广和吴起的故事就是所谓用行动表现的“无言说服术”,也是收揽人心的极致。收揽人心靠的不是花言巧语、钻石珠宝,而是以自然毫无做作的行动取得对方的信赖、抓住对方的心,获得对方的支援和帮助。也就是说,在求人之前,不妨先给予别人一点什么,让对方能记住你,想着有一天能有机会回报你对他的好。而当你有求于他时,便是他回报你的时候。   
    你有多少本钱求人看见别人眼中的世界
    让别人了解你,首先要学会看见别人眼中的世界。   
    战国时代齐国有名的说客淳于髡有一年游历魏国,有人劝他去参见魏惠王。这时淳于髡的博学和善辩才能已经是众人皆知的,惠王也早有所闻,所以淳于髡便充满希望地来见魏惠王。 
    淳于髡到了惠王面前,一直默默无语,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惠王心想,也许淳于髡对左右的近臣有所顾虑,所以他决定明天再设宴请淳于髡,并让左右近臣退了,以便有—个单独谈话的机会。   
    不料第二次会面时,淳于髡仍然沉默不语。惠王心中非常失望,心想:“这个家伙哪算得上什么辩士,只不过是个傻瓜而已。”   
    于是,惠王就责难推荐的人:“你不是称赞那家伙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可是当我召见他时,他却一言不发。是蔑视我呢?还是有别的什么理由?若查不出原因,我就要重重地处罚你!”   
    淳于髡听到了,这才辩解说:“我第一次参见惠王时,他一心想着‘马’的事情;第二次参见时,他心里又一直被音乐萦绕着,所以我故意一句话也不说。”   
    当这位推荐人把淳于髡这番话转禀惠王时,惠王大为吃惊,说:“哦!淳于髡果然名不虚传。我第一次召见他时,刚好有人送上名马来;第二次,当我正想去听歌妓唱歌时,淳于髡刚好又到了,我表面上退下左右想和淳于髡单独见面,可是我的心却已在骏马和歌妓上了。”   
    由于魏王的心不在焉,使得淳于髡无法得到一种有助于交谈的有利气氛。所以两次接见,淳于髡只能以沉默相待。   
    不久,惠王第三次召见淳于髡,这次当然是倾心以听了。于是淳于髡便使出浑身解数,陪着惠王谈了三天三夜,讲的人滔滔不绝,听的人也津津有味。结果惠王对淳于髡非常倾倒,以宰相的高位重用他,但淳于髡婉言谢绝了,只是收下礼品又回到齐国去了。   
    《史记》中描写淳于髡是“承意观色为务”,指的是他很善于透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态度来揣摩对方的心理状态,既然他有这种特长,便不难看出惠王心不在焉了。   
    谈话的对象往往是敏感的。他们希望被人了解,而不希望受到支配或催促,因此求人时你必须从容行事并设法了解对方。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特性,他们的情绪可能早晚不同,所以你对对方的情绪应该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每一个人都可能拥有某些嗜好(例如洁癖),你应避免侵犯他们。只要你稍微细心观察对方的穿着打扮、他办公室的陈列摆设,你便可知一二。譬如当你在求人、找人时踏入对方的办公室,看遍每一角落也见不到烟灰缸,你应警觉到抽烟是不受欢迎的。   
    了解对方的真正需要有助于调整自己的策略。求人成事时,无论对方是个人或团体,都应弄清楚对方的来龙去脉。要达到最终目的,第一步应做的是认识对方的观点及所处的立场,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   
    我们经常以自己的立场去观察事物,忽略了实际情况。这是因为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经验,我们认定自己所走的生活轨迹是世上惟一的。因此如要了解对手的思想、立场、需要,从而判断出对方会采取的行动,就必须“进入”对方的世界中,设法理解他们的态度、感情与信念。这样不但能获知对方隐瞒的条件及问题,也能了解他真正的需求。   
    你有多少本钱求人抓住对方的喜好
    拥有相同的频率,才能打开话匣子。   
    威廉小时候常到阿姨家去玩。有一次,阿姨家来了一位客人,当他同阿姨谈完正事后,转过身来和小威廉聊了起来。   
    两个人谈得十分投机,话题主要是小威廉当时正在玩着的小舰艇模型。这位大朋友似乎对舰艇具有丰富的知识。一直到客人告辞之后,小威廉还以兴奋的心情赞扬着这位大朋友:“这人真有趣,我从未见过这么喜爱小舰艇的人。”   
    阿姨的回答却是出乎意料的:“不,他是纽约的一位著名律师,他对舰艇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   
    “那他为什么谈得那么带劲?”小威廉简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因为他是个有礼貌的人。看到你那么热衷于小舰模型,才跟你谈的啊!”   
    直到威廉成为名大学教授以后,还对此事怀念不已:“那位律师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至今依然在我的记忆中。”   
    当你向对方提出请求时,为了使谈话愉快地进行下去,最好是博取对方的好感,这就得善于抓住人心,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针对对方最关心的事去做文章,才能奏效。   
    由此,我们该明白卡耐基名言的含义:“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   
    有一位懂得儿童心理学的母亲应用了这种谈话技巧,对孩子进行教导,收到了成效。她挑战儿子不喜欢吃菠菜。她没有像一般母亲面临这种情况时那样唠唠叨叨地说教,她压根没提菠菜营养多么丰富、多吃菠菜有什么好处,也没有采取强迫的手段。因为她知道孩子并不关心营养丰富与否;强迫也不能长久。   
    她是这么对孩子说的:“某某某不是老欺负你吗?因为他比你长得强壮。你知道吗?多吃菠菜,你就会长得比他更强壮!”   
    于是,孩子立即对菠菜产生了兴趣。在他的心中,最强烈的希望莫过于此。   
    与对方在真实自然、坦诚相待的基础上沟通感情。在愉悦的谈话中达到自己的目的,是求人成事的上策。因为求人成事时的情感因素与交流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人际交往重在情感的沟通。我们经常说有没有“交情”,或“交情”有多少、深不深,其实就是在说“交情”深求人就容易成功。   
    你有多少本钱求人把敌人变成朋友
    化敌为友是求人的第一步,没有人会笨得去请求敌人帮忙。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参加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他讲述过一个如何先请人帮小忙,后使对方愿意帮大忙的故事。   
    一开始,他不喜欢那个人,特别是那人的骄傲态度。那人是一个富有的上流人士,受过很好的教育。以他的才能他将在不久的将来对众议院产生巨大影响,尔后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而富兰克林又不愿卑躬屈膝地去乞求他的帮助。过了些时候,富兰克林采取了另一种方法。   
    富兰克林听说对方珍藏着一本罕见而新奇的书。于是,他给那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渴望读到这本书,恳请那人惠借给他,几天以后富兰克林将还给他。   
    那人立即将书送给富兰克林。大约一个星期之后,富兰克林将书归还,书里又夹着一张字条,表示衷心地感激对方。   
    当他们再在众议院会面时,那人与富兰克林交谈(之前未曾有过),对他礼貌有加。此后那人常表示只要富兰克林有需要愿意为他尽力。从此,他们成了莫逆之交,友谊长存。   
    富兰克林这一求人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有助于一个有益于人的自我意象。以一个小的要求,促使人们感到自己对他人“有益”,以此逐渐扩大他们支援和帮助你的范围,使他在“好人做到底”的心理驱使下心甘情愿,以同意更大的要求。   
    所以说循序渐进是求人成事一个很好的方法。求人成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一求即成。有时,由于我们所提的要求比较高,对方一下子很难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引诱对方先同意—个很小的要求,一旦同意了这个小要求,就有可能进一步同意更大的要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理德曼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和他的合作者们挨家挨户去拜访各家主妇,说他们正在为“安全驾驶委员会”工作,希望得到主妇们对这一工作的支援,并请主妇们在一个请愿书上签名,几乎所有主妇都同意签名。几个星期以后,实验者再一次来到这些主妇家,同时也到其他未曾拜访过的主妇家。这次要求所有主妇都同意在自己院子前面立一块不太美观的大牌子,上面写着“谨慎驾驶”。   
    结果很明显,以前同意在请愿书上签名的主妇中,55%以上同意立那块牌子,而以前未曾签名的主妇只有7%同意立那块牌子,前者是后者的二倍多。   
    类似富兰克林的求人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用到。在劝募宣传中,劝募者可能会向路人说:“先生,您能为那位可怜的残疾人捐—块钱,也是您的一分心意。”当路人从口袋里真正掏钱时就绝不会只是一块钱。一位精明的推销员,当他向一位不耐烦的女士推销化妆品而遭到拒绝时,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很快提出了一个让人容易接受的条件,说:“小姐,只给我五分钟时间就好。”事实上,那位女士不只让出了五分钟,而是十分钟或二十分钟,更重要的是那位女士最后不得不掏出口袋里面的钱。这正是这种求人术的绝妙之处!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看人脸色才能办好事
    眼睛长在头顶和脚下的人永远看不见别人脸上的表情。   
    韩非子曾说:“向君主进谏,最忌讳的便是当面触犯。”   
    春秋时代的齐国宰相管仲深明这个道理,所以在进谏时总是察言观色,等到适当的时机再从旁进谏。但是有一次,他稍不小心,还是触到齐桓公的“逆鳞”。   
    当时,管仲审核国家预算支用的情况,发现宴客费用居然高达三分之二,其他部门的经费只有三分之一,难怪会捉襟见肘、效率不高。他认为这太浪费,此风断不可长。于是,管仲立刻去找桓公,当着众臣的面说:“大王,必须要裁减招待费用,不能如此奢侈……”   
    话未说完,没想到桓公面色大变,语气激动地反驳说:“你为什么也要这样说呢?想想看,就是因为款待那些宾客稍微隆重了些,其目的是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回国后才会大力地替我国宣传;如果怠慢那些宾客,他们一定会不高兴,回国后就会大肆说我国的坏话。粮食能够生产出来,物品也能够制造出来,又何必要节省呢?要知道,君主最重视的是声誉啊!”   
    “是!是!主公圣明。”管仲不再强争,即刻退下。   
    如果换做是—个忠义顽强好辩的人士,继续抗争下去,可以想像会有什么后果。管仲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他从桓公的脸色和语气中察觉到此时桓公心情不佳,不会接受劝谏,自己应做到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当止则止,于是他不再继续损害君主的尊严,而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慢慢影响桓公,使问题逐步加以改善。   
    韩非子曾列举臣下向君主进谏时应注意的事项,其中有:   
    一、对于君主正秘密计划的事情,假如臣子不知内情而进言就非常危险。   
    二、揭发君主的过失,然后责之大义是非常危险的。   
    三、在赞美君主的行为时要首先列举和别人相同的行为;反之,当谏诤君主的过错时,首先也要引证具有共同点的其他事例。   
    当君主对自己充满自信时,绝不可以贬低他的能力;当君主认为自己富于决断力时,不可以指责他决断力的不足;当君主自负善于权谋时,不可以说他的计划不周详。   
    求人也应这样,要注意顺着对方的心意,不可逆犯对方的忌讳和尊严。不然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自己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所谓“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人面部表情、脸色的好坏会表现出其情绪和心境。求人成事时只有善于从对方面部表情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再付诸行动,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伸手不打笑脸人
    微笑会让世界变得不一样。   
    求人成事时与对方初次见面,如果遇到令人拘谨的场面或沉闷的气氛,不管是谁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防卫机制,从而使得接下来的事难以顺利进行。要解除这种防卫机制,消除对方的戒备心,必须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这就需要求人成事者礼貌待人、主动热情,从表情、发型、衣着、谈吐、动作、举止到人格修养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一种既真实自然又落落大方的态度,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喜爱。尤其是求职、求爱以及推销时,这一点更加显得重要。   
    一天,一位40岁的中年人来到纽约的一家大广告公司——洛德,汤马斯公司。他让人给公司总裁递上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我在楼下会客厅。我能告诉你们广告是什么;我知道的东西你们并不知道。让你们知道这些,对我、对你们都关系重大。假如你们想知道广告是什么,就请人传话下来。”这张非同寻常的纸条当即就使公司总裁拉斯克做出决定——请来人上楼面谈。而这位客人,就是后来享誉广告界的奇才甘乃迪。   
    求人成事时与对方第一次的交谈要热情大方,积极主动,礼貌周到。这些事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有技巧。当然人人都会打招呼,但是要做到完美、得体,还要用心。有礼貌地打招呼,是与人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欧美国家,一般说来,即便是亲密的朋友之间,打招呼也很礼貌,朋友之间、夫妻之间都是如此。对于求人成事者来说,第一次打招呼给人的印象尤为重要,因而要特别注意礼节,要考虑周详。   
    对于一般人来说打招呼、点点头,或者微微欠一下身就已足够,但对求人者来说就不够了。因为对方也许比较讲究礼节,他会想:“我可是他所要求的人啊!这家伙毛毛躁躁、不懂礼貌,大概靠不住!”于是可能原本答应帮助你的想法也会改变了。对于这位求人者来说,可能就失去了这一重要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受到别人的礼貌接待。做为求人者应该理解人们的这种需要,并能主动给予满足。打招呼是走近对方的第一步,礼貌也应该从这里开始。一般来说,礼貌性打招呼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举止有礼,选择适合见面情景;   
    二、精力集中地注视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三、先主动向对方问候、问话;   
    四、声音要带感情;   
    五、要有精神,给对方精力充沛的印象;   
    六、面带笑容,消除尴尬情绪,营造和谐气氛。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眼睛是灵魂之窗,是人们传达心意最直接的管道。注视对方的眼睛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尽快缩短彼此心理距离的沟通方式。求人者打招呼时应该以充满真诚且明亮有神的眼睛注视对方,透过这种交流,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你,并打开心房,对你产生信赖。如果做好这一点,等于为成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伸手不打笑脸人
    微笑会让世界变得不一样。   
    求人成事时与对方初次见面,如果遇到令人拘谨的场面或沉闷的气氛,不管是谁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防卫机制,从而使得接下来的事难以顺利进行。要解除这种防卫机制,消除对方的戒备心,必须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这就需要求人成事者礼貌待人、主动热情,从表情、发型、衣着、谈吐、动作、举止到人格修养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一种既真实自然又落落大方的态度,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喜爱。尤其是求职、求爱以及推销时,这一点更加显得重要。   
    一天,一位40岁的中年人来到纽约的一家大广告公司——洛德,汤马斯公司。他让人给公司总裁递上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我在楼下会客厅。我能告诉你们广告是什么;我知道的东西你们并不知道。让你们知道这些,对我、对你们都关系重大。假如你们想知道广告是什么,就请人传话下来。”这张非同寻常的纸条当即就使公司总裁拉斯克做出决定——请来人上楼面谈。而这位客人,就是后来享誉广告界的奇才甘乃迪。   
    求人成事时与对方第一次的交谈要热情大方,积极主动,礼貌周到。这些事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有技巧。当然人人都会打招呼,但是要做到完美、得体,还要用心。有礼貌地打招呼,是与人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欧美国家,一般说来,即便是亲密的朋友之间,打招呼也很礼貌,朋友之间、夫妻之间都是如此。对于求人成事者来说,第一次打招呼给人的印象尤为重要,因而要特别注意礼节,要考虑周详。   
    对于一般人来说打招呼、点点头,或者微微欠一下身就已足够,但对求人者来说就不够了。因为对方也许比较讲究礼节,他会想:“我可是他所要求的人啊!这家伙毛毛躁躁、不懂礼貌,大概靠不住!”于是可能原本答应帮助你的想法也会改变了。对于这位求人者来说,可能就失去了这一重要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受到别人的礼貌接待。做为求人者应该理解人们的这种需要,并能主动给予满足。打招呼是走近对方的第一步,礼貌也应该从这里开始。一般来说,礼貌性打招呼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举止有礼,选择适合见面情景;   
    二、精力集中地注视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三、先主动向对方问候、问话;   
    四、声音要带感情;   
    五、要有精神,给对方精力充沛的印象;   
    六、面带笑容,消除尴尬情绪,营造和谐气氛。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眼睛是灵魂之窗,是人们传达心意最直接的管道。注视对方的眼睛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尽快缩短彼此心理距离的沟通方式。求人者打招呼时应该以充满真诚且明亮有神的眼睛注视对方,透过这种交流,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你,并打开心房,对你产生信赖。如果做好这一点,等于为成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恭维要说到心坎里
    好话有两种,一种是逆耳的忠告,一种是顺耳的马屁话。   
    求人成事,要懂得如何赞美对方;即使像直言劝谏的魏征都懂得恭维人。   
    魏征是中国难得一见的谏臣,他对唐太宗一向直言不讳,曾先后进谏多达二百余次,直陈太宗的过错。然而,即使像魏征这等的诤臣,也不见得老是说些让太宗生气下不了台的话,偶尔他也懂得说些恭维的话,或用委婉的措词,以若无其事的态度让太宗听得龙心大悦。   
    有一回,魏征进宫谒见太宗,深深地低着头说:“老臣一向为国鞠躬尽瘁,往后当然也会坚守岗位,不负陛下所托。但是请陛下不要把老臣视为忠臣,就当作是良臣吧!”   
    于是,太宗便问道:“忠臣与良臣,有何不同呢?”   
    魏征说:“自然有所不同。所谓良臣,非但其本身可受世人称赞,而且也可以为君主带来名君的隆誉。但是,忠臣就不一样。忠臣非但自己会遭受诛杀的横祸,而且君主也会背上暴虐无道的罪名,国家也会灭亡,最后也许只留下‘曾经有位忠臣’的名声流传后代。由此可见,良臣与忠臣有天渊之别呢!”   
    太宗听了大受感动,说:“我知道了。希望你能信守刚才的话,我也会小心谨慎,以免有所失误。”并且,还赐给魏征一份丰厚的奖赏。   
    “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这句话实在很耐人寻味。即使是以直言敢谏闻名的魏征,有时也要以如此委婉的言辞说自己所得的美名都是多亏有他这样的名君,如此一来哪天魏征又因为直言而让太宗下不了台时,便可以“良臣”提醒太宗。魏征这样的恭维,实在运用得太绝妙了。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窘境——明明很讨厌对方,却又有求于他。但俗语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不丧失原则,为了目标的实现,不妨来个小小的妥协,甚至不妨恭维对方,取悦于他。   
    无论任何人都有自尊心,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赖,因此,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说的是奉承话,亦会欣然接受,而愈是自视甚高的人愈是有这种倾向。   
    要拜托一些自尊心特强的人做事并不容易。要这种人主动地帮忙,必须针对他的自尊心,强调其能力,满足其优越感,在自尊心膨胀之下,必会为你好好地努力一番。   
    在请求他答应自己的要求时,应强调他各方面都比别人高出一筹、惟有他才能胜任。最重要是不让他觉得自己是被随意挑中的,所以一开始便要说:“我认为只有你才能办到。”假设主管要派下属到偏远地区就职,相信无论谁都不愿接受这样的任务,但他却可以很有技巧地令对方欣然接受。他首先将那个营业区目前的情况说得一团糟,再以无限信任的口吻说:“我认为只有你才有能力让那边扭转乾坤,起死回生。”并做出“除你之外不做第二人想”的结论。相信将被远调的下属听了之后,一开始的不快心情会逐渐消失,感觉到自己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内心斗志陡然升起。   
    总之,求人时不妨在嘴巴上有技巧地略施小惠,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又能解决你的难题,何乐而不为!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我们是同一国的
    接近陌生人的第一步是模仿他。   
    日本有个推销大王名叫山田久二。他推销的秘诀就是说话看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积极求同。他不仅模仿对方的口音、言谈、身体姿态,还依据对方的爱好、职业等特点来打扮自己,使对方感到特别亲近可靠。有人对他的作法很不以为然,批评他是“逢场作戏”。他则说:“我不是作戏,是为了向对方表明我是和他们同类的人—人们需要这样。”   
    “逢场作戏”、“投其所好”通常都被视为贬义词,这当然是因为有的人是出于自私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是为了与人交际、求人成事而积极求同,大可以基于光明正大的心愿去“逢场作戏”、“投其所好”。因为这样做正如山田久二所说“人们需要这样”,这也确实是与人交往和求人成事的一大学问。帕特里夏·穆尔的故事也是这样的。   
    穆尔是个年轻女性,她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就潜心研究老人的需求,但她很快发现许多老年人不愿谈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每当与老年人交谈,她得到的答复都是:“我很好,亲爱的,不用为我担心。”她知道,他们是害怕如果人们知道他们不能自己吃饭、洗澡的事,他们就会被送进养老院。   
    穆尔正愁无法接近这些老年人时,在一次聚会上,她偶尔与一位化妆师交谈,忽然有了主意:把自己扮成老妇!于是,她妆扮成一个面容衰老、行动迟缓、耳目失灵的老太大。为了真正了解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她不辞辛苦地花了一二年时间,走访了116个城市,接触了无数位老人,几乎所有的老人都能坦率地对她谈论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她终于达到了目的。   
    我们一般求人成事用不着像穆尔扮老妇那般煞费苦心,但是需要这种积极求同的意识。只要积极求同,常常是两三句话就会消除陌生感,寻求到交集的共同点。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套交情、展现亲和力
    关系愈亲密的人愈容易对他敞开心房。   
    求人有时双方会有一种距离感,这会让谈话难以融洽地进行。这时你就可以透过一些让两人关系更亲密的技巧,让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   
    日本前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某次赴美与里根总统会谈时互以昵称代替客套的称谓,两人在亲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会谈,此事一时成为外交界流传的佳话。能够以昵称或名字互称,必须要有相当亲密的关系,否则是很难说出口的。世上绝没有对初见面的人以昵称或名字来称呼,必然会附上先生、教授、老师……等,待相处久后才会以对方的名字来相称。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也是如此,当两人心理上的距离愈来愈靠近时,他们的称呼法也从头衔到姓、到名。但也有些人虽然见面不久不算是亲密,但若他极欲亲近对方,也不妨以名字或昵称来称呼。   
    一位教师讲述他自己经历的事:“某次有位从前我教过的学生来要求我为他作媒,当时我便问他何以两人的关系如此快速地进展。他回答说:‘某次我与她见面时,她突然直接喊起我的名字,使我顿时感到与她的关系是如此的亲近。’而在此之前他们两个只以姓氏互称而已,可见称呼对两人心理上的距离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求人时如果一时难以接近,不妨利用称呼的方式拉近你们的距离,而且口吻必须自然,不可让对方感觉你是在装腔作势。两人的距离若是因此而接近,那么事情就很容易解决。
    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由于出生官僚,因此很难与一般民众接近,所以他始终都在设法让自己更有亲和力,因此他时常对人说:“我很喜欢人们叫我阿荣。”这样的称呼就像是好朋友间的绰号、昵称,一下子就拉近佐藤首相与民众的距离。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眼泪没有刀枪的杀伤力,却能让铁石心肠的人无条件投降。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求人成事时,如果必要,可以运用叩头流眼泪战术,露出一副可怜相,向对方哀哀以求,刻意暴露自己的弱点,增强对方优越感而获得对方怜悯,进而达成目的。
    不论中外,许多参加政治竞选的候选人,最后使出的杀手锏,除了采取“银弹”攻势外,通常采取哀求战术,动员太太、小孩向选民们苦苦哀求,甚至下跪,说:“我丈夫(爸爸)情势危险,请救救我们。”希望能以此博得选民的同情,拉抬声势,抢下游离选民的同情票。其实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上“心理低位”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人都希望别人所处的位置比自己低,而自己高高在上,只要自己的优越感获得了满足,便会在无条件的状况下答应许多事。   
    这种哀兵策略在求人时经常出现。像是业务员在推销时一味叩头请求对方;或是某卖方在二次降价后欲坚守价格,为了打破僵局,邀请买方去见他的上级主管。当买方人员走进房间,只见主管头上缠着毛巾,腰上围着毛毯,脸挂着愁容,一副病态,还可怜兮兮地说:“头疼、胃痛、腰难受,被你们逼得心里急。”如此一来,买方的立场再怎么强硬、无情,也很难不被打动,进而动摇了自己最初的意图。   
    求人也可以用眼泪战术。   
    甲乙双方达成协定,但未签合同,此时第三方愿以更低的价钱与甲方签下合约。甲方出于商业信誉,将情况告诉了乙方,并提出不可能有补救的措施。乙方了解甲方的心态,又不想变动实质性条件,便反复解释并言词恳切地流下眼泪。这年纪不轻的乙方代表所流淌的眼泪产生了极大的效果,会谈气氛变沉闷了,甲方代表的攻击力被冻结了。甲方代表人建议休会后在内部进行讨论,提醒与会者某先生的眼泪值多少钱?请大家商量。最后,甲方同意再让步几万美元。乙方代表的眼泪赢得甲方人员的同情,成功完成这笔交易。   
    叩头流泪战术确实是求人成事、推销产品时的一大劝说秘诀;但是除非不得已,别轻易使用这个杀手锏。因为引人同情的哀兵策略偶一为之,往往具有出奇制胜的妙效。若是一个经常采取低姿态苦求别人以博取同情的人,就像一个好手好脚却在路边向人行乞的年轻人,不但无法引起任何的同情,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值得同情,有时还会招来不屑和鄙视的眼光。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把愿望放在后面
    神灯给的三个愿望,只有最后那一个最中用。   
    求人时,面对疑惑不定的对方,用可供对方选择的方式来提问,并将希望他回答的答案放在后面,这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经常运用而且比较有效的技巧。   
    例如一位学生既想外出度假,又担心失去补习功课的机会,他在二者之间十分犹豫。作为他的老师,如果希望他补习功课,可又不好直接干涉,那么就可采用“期望后置”战术,把希望学生做的决定放在后面来说:“你是外出度假呢,还是先补习功课呢?”   
    如果我们替别人买了一件小东西,可回来后不想再出门送到朋友家,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期望后置”求人法让朋友自己来取:“是我送过去呢,还是你来我这里拿比较方便呢?”   
    我们在求人时常会遇上二者选择其一的情况,若是你想让对方选择自己所期待的,问话时最好是将它置于后面。例如在商店中,当一位客人买了许多东西正要回去时,你便问他说:“是要我帮你送过去呢?还是你自己带回去呢?”   
    大多数的客人听了都会说:“还是我自己来好了。”   
    如此不但表达了你对他的关怀之意,同时却又替自己省去了许多的时间和劳力。   
    如果你想对一名不速之客下逐客令时,不妨对他说:“今天是要喝一杯呢?还是下次再来?”   
    客人听你这么—说,大多会说:“下次再来好了。”   
    期望后置就是利用人们对结果习惯性的决定而发展的说服术。在求人时不妨在对方陷入要与不要时,把你希望他做的决定放在后面说;就像许多许愿的故事一样,最后的愿望往往是许愿的人最需要的。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请将不如激将
    情绪失控的人最容易被利用。   
    在求人成事时,有时需要刺激对方,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求人成事者为了让对方动摇或改变原来的立场和态度,利用一些略带贬损意义的、不太公正的话给对方罩上一顶“帽子”,而对方一旦被罩上这顶帽子,就会激起一种极力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欲望,从而用语言或行动表示自己不是这样,自动地去改变原来的立场和态度。   
    求人成事时,激将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刺激对方,二是间接刺激对方,即透过刺激其他人,让这些人去影响对方;冷落激将法就是间接刺激中的一种。   
    面对自以为是、欲显示其优势的对方,与其正面施行攻击,不如冷落他,将其搁置一边,让他优势和锋芒受到抑制,从而使他情绪失控。以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某化工厂要建—幢大楼。许多工程承包商竞相承包,但经过筛选后只剩下甲、乙两个承包商。双方势均力敌,都想赢得承包权。究竟包给哪一方?厂家不好决定,只好约请双方各来三个人参与公开招标。   
    于是双方积极备战、厉兵秣马。甲队探知乙队三人中有两人才识平平,而另外一人是技术员,他不仅具有丰富的建筑知识和施工经验,而且口才一流还相当自负。要取胜这样一个人,正面和他交锋显然不妥,于是甲队采取了一些策略。   
    双方一见面,甲队三人都热情地向乙队中那两人致意和问候,而对那位原欲显示其锋芒的技术员则刻意忽视、冷落。果然,这一举动令那位技术人员十分不快。接着他们又恭敬地对那两人说:“二位的大名,我们是久仰了。知道你们在业界都是独当一面、多才多艺的大能人,今天二位来参加,我们真有点诚惶诚恐,还希望二位高抬贵手啊!”站在一边的那位技术员,听了这些话,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心中的怒气直往上冒。   
    当招标开始,甲队又抢先谦恭地对那二人说:“我们早就想听听二位的高见,今天正是一个好机会,还是请二位先指教吧。”   
    不等二位开口,那位愤怒到极点的技术员呼地一下站了起来,说:“好,你们有本事!你们谈!”随即拂袖而去。剩下那两位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是好。厂方代表见此,说道:“这样的技术员,我们怎么能信赖呢?”于是厂方同甲队签订了承包协定。   
    协定刚一签定,那位技术员便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连呼:“我们上当了!”然而,一切都晚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时,往往会引起人的激情爆发。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情感状态,一旦激情爆发,人的意识范围就变得狭窄,难以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情况,从而引发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那位技术员的表现正是如此。   
    除了冷落的间接刺激,还有直接刺激的激将法。而三国时期的孔明就是个中高手。   
    汉献帝十三年(西元二O八年),曹操率大军攻打江南。刘备为了避免灭顶之灾,派孔明去东吴游说,试图说服东吴联合抗曹。   
    当时掌握吴国兵马大权的是周瑜。孔明知道要想说服孙权,必先说服周瑜。但是,孔明并不了解周瑜的个性与为人,也不了解周瑜对抵抗曹军的态度,于是决定透过鲁肃探寻一番。   
    这一天,孔明在鲁肃的陪同下去见周瑜。周瑜听完鲁肃的军情报告后,顺口说了句:“应该向曹操投降。”周瑜之所以这样说,是想看看孔明的反应,摸清孔明的意图。   
    孔明听了微微一笑,说:“将军所言极是!”之后,他又装作很诧异的样子,说:“主战派的鲁肃将军,竟然不理解天下大势。”   
    孔明继续说:“吴国有一种可不受任何损失的投降方式,那就是把大乔、小乔两名美女献给曹操,这样曹操的百万大军就会无条件撤退。”接着,就高声朗诵起《铜雀台赋》中的一段来: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性;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关乎太清……”   
    诵完后,孔明继续说:“此赋是曹植所作,当曹操在漳河之畔兴建豪华的铜雀台时,曹植特作赋来赞美,赋的意思是说:‘当大王即位之后,在江河畔景盛之地建金殿玉楼,极尽庭园之美,藏江东名媛大乔、小乔于此为荣。’就吴国而言,牺牲大乔、小乔这两个美女,等于是从大树上落下两片树叶而已。所以,不如把大乔、小乔送往曹营。如此一来问题便可顺利解决,根本不必再让将军劳神。”   
    周瑜一听孔明此语,勃然大怒,将酒杯掷向地上,厉声骂道:“曹操这老贼未免欺人太甚!”   
    原来所谓“二乔”是江南两大美女。大乔是孙策的遗孀,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孔明明知道却故意这样说刺激对方。经孔明的这一连串的圈套,将周瑜抗曹的本意激了出来。于是孔明打铁趁热,详细分析形势,更加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   
    第二天早晨,周瑜在文武百官面前向孙权请战,并且果断地催促孙权说:“只要主公授臣精兵数千攻打夏口,臣必能大破曹军。”   
    周瑜被孔明这一激,激出了一个千古绝妙的赤壁之战。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就是要厚脸皮纠缠到底
    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对方,而是在于自己有没有耐心等待。   
    某保险公司有一名精于求人投保的业务员,每次他求人投保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你欲取得一家公司的团体保险业务时,必得先说服那些职员,但通常他们都忙得没时间坐下来与你闲聊。于是一般的保险业务员只要一看到某职员有一点空闲时间,便急忙逮住机会死缠不放,并且打算给他来个拉距战,不料这样的长谈却引起对方的反感,于是你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
    可是这一名业务员并不这样做,当他见对方很忙碌,并且也了解他们会有什么心理反应,于是便很快地离去,以待下次的机会,而对方必会感激他的贴心。如此的三番两次后,对方心里就会想“这人还挺热心的,又来了”,最后使他们被他的诚意感动而答应投保。
    对初次见面或是很忙碌的人,要说服他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你这么做便会得到反效果,最好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以等待下次的见面,让对方去回味你的为人。   
    此外,求人成事还要有韧性,采取不间断的“攻击法”,使他在心理上担负着“情义债务”。
    第一步,就是引起对方对某事的兴趣。譬如初次见面的推销员与顾客、无特别关系的男女、或是相互间没有情义存在的人,如果你对他说:“请你买下好吗?”则根本引不起他的兴趣。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多数推销员都会选择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或情义存在的人,因为他们不愿再受那种被拒绝的滋味。
    在求人时要想说服一个毫无关系的人,最好是让他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不理会他,他也着实可怜。”有了这种心理负担后,他便不会轻易地拒绝你。进一步说,就是以情义来缠住他。因此即使被拒绝多次也不要气馁,若能继续地纠缠不放,以热忱来感动对方,即使是铜墙铁壁般的心也有被软化而同意帮助你的一天。   
    一个人被他人一再地依赖和求助,自然会形成心理负担,他就会因同情化而软化,但这种三番两次的纠缠有时也会有反作用。但如果因此而退却,那就是你的失败。如果你做出不悦的神色或恶言相对,也必定前功尽弃。   
    此刻你最好是向他说声对不起,然后立即离去。对方或因你的客气而对刚才的冷漠感到歉意。如果对方真有这种心理反应,就等于是接受了你的求助。   
    求人也是一样,要达到自己说服对方的目的,讲究的是磨功、缠功,必须反复说服,急不得。
    有时我们求某个人,而这个人却对此事采取敷衍态度,或者说“不好办”,或者说“以后有机会再说”,或者说“像你这种情况有很多,我不知道该帮谁,不该帮谁”……如此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也许有些人会打退堂鼓,本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愿让别人说自己厚脸皮的。另一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深知“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道理,因而当他们第一次被对方拒绝后,他们会再次或连续几次发动进攻,软磨硬缠地硬要对方答应他的请求。虽然他们这样做可能会更讨人厌,但是也有可能让厌烦的对方害怕招来更多的麻烦而干脆就答应了你的要求。
    还有一些人,他们虽然多次向对方提出要求,但每次见面都是轻描淡写地提一下,反而积极争取下一次见面的机会。这样次数多了,对方也就有了心理负担,他就会考虑满足请求者的要求。比如有的人声称自己只是到对方那里“坐一坐”、“看一看”、“见见面”,而对方则很清楚他的来意,时间久了,对方就感到不帮他处理那件事,就有点过意不去了。
    “好事多磨”这句话用在求人这件事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为了要达到自己说服对方的目的,讲究的是磨功、缠功,必须耐心地反复说服,一点都急不得。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千万不能先放弃
    偶然的成功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失败一百次之后的成功是相信自己的坚持。
    1832年,林肯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也失业了。他非常伤心,但是却毫不气馁,决心改行从政当州议员,做个政冶家。令人沮丧的是,他竞选失败。一年遭受两次打击,对他来说,运气真是糟糕透了。
    但是林肯没有灰心,他战胜接踵而至的痛苦,着手创办自己的公司。可是不到一年,这家公司就倒闭了。在此后17年的时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公司倒闭时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后来,他再次参加州议员竞选,这一次他当选了,他内心升起一线希望,认为生活有了转机:“我大概可以成功了!”第二年,即1835年,他与一位美丽的姑娘订了婚。没想到,离结婚日期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却不幸去世。这对他的精神打击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还因此患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已逐渐康复,于是决定竞选美国国会议员。结果他仍然落选。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但林肯没有放弃尝试,也没有自问“失败了怎么办?”1846年,他再度竞选国会议员。他相信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支持他。可是出乎意料地,他又落选了。
    为了填补竞选中花费的大笔金钱,林肯向州政府申请担任本州土地官员。可是,州政府退回他的申请报告,上面的批文写着:“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具备卓越的才能和超凡智慧,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接连两次失败并未使他服输。1854年,林肯竞选议员,又失败了。过了两年,他竞选美国参议员,还是未能如愿。
    在他一生经历的十几次较大事件当中,只成功了两次,然后又是一连串的碰壁。可是他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生活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人。1860年,他终于当选美国总统。
    在屡遭失败之后,林肯当然可以选择放弃尝试。如果在先前某一次失败之后,他放弃了尝试,美国历史恐怕就要重新改写了。然而,面对艰难、不幸和挫折,他没有动摇,没有沮丧,他坚持着、奋斗着。他根本没有想过放弃努力——他不愿在失败之后放弃。
    求人也是这样,要避免求人失败,惟一的办法是继续求人,直到成功为止!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掌握主动出击的关键时刻
    时间不是用来等的,而是要伸手去抓。   
    秦国宰相范雎受到秦昭襄王的充分信任,在内政和外交上为秦国做出了很大贡献,使秦国在当时建立了霸主地位。他的权势不仅在秦国国内,对其他诸侯也有很大影响力。   
    但是,在他为相的后几年,出现了令范睢“惧而不知所措”的事情。事情发生在他为相的第七年,由他所推荐而被提拔为将军的郑安平,在和赵国的一次征战中苦战不敌、率兵投降。过了两年,他所推荐的河东太守王稽,又因私通诸侯被诛。按照秦国当时的法律,投降和私通外邦都是重罪,而推荐者也须连坐,就是说推荐者和犯罪者一样,也得被诛杀头。只是由于他深受昭襄王信任,才被豁免。
    相继发生的这两件事,使得范雎心里感到恐惧和不安。
    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那些早已虎视眈眈等候时机的各国说客们见此良机莫不大感兴奋。
    燕国有一位名叫蔡泽的说客听到这一消息认为机不可失,于是立即动身前往秦国。一到秦国,他便托人介绍,晋见范雎。
    游说的人以及被游说的人都是说客出身。蔡泽现在的情形和15年前范睢的经历大同小异,这使得范睢不禁产生了一种沧桑之感。他苦笑着接见蔡泽。
    蔡泽说道:“逸书上有记载:‘成功者不可久处。’你该趁这个时机辞去相位才算聪明,这样人们才会赞誉你的清廉如同赞誉伯夷,同时你也才能够保持长寿如同亦松子(相传为神农时雨师)。如果你只知晋升不隐退,只知伸不知屈,只知往不知退,必然会带给自己祸害。这个比喻,请您三思。” 
    范雎答应着说:“善。吾闻‘欲而不知止,则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则失其所有。’先生幸教,睢敬受命。” 
    几天之后,范睢进朝,推荐蔡泽,自求隐退。昭襄王挽留他,但范睢辞意坚定,并假托重病在身,最后终获应允。   
    蔡泽主动出击,成功地抓住机会求人推荐自己,最后获得了宰相之职,踏上仕途。
    相同的故事也发生在战国时的四公子安陵君的身上。安陵君是楚王的宠臣,很受器重,但是他也有后顾之忧。他的朋友江乙是这样分析他的处境的:“您没有一点土地,宫中又没有骨肉至亲,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下拜,无人不愿意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
    江乙却指出:“用钱财相交的,钱财—旦用尽,交情也就绝了;靠美色结合的,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处于危险之中。”
    安陵君一听,恍如大梦初醒,恭恭敬敬地向江乙请教。江乙对他说:
    “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说:“我谨依先生之见。” 
    但是过了三年,安陵君依然没对楚王提起这些话。
    江乙为此又去见安陵君:“我对您说的那些话,至今您也不去说,我就不敢再见您的面了。”话一说完便要告辞。
    安陵君急忙挽留:“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几个月,时机终于来临了。楚王到云梦打猎,一千多辆华盖马车接连不断,旌旗蔽日,野火如霞,声威壮观。这时,一只狂怒的野牛顺着车轮的轨迹奔过来,楚王拉弓射箭,一箭正中牛头,把野牛射死。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抽出带牛尾的旗帜,用旗杆按住牛头,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我万岁千秋以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这时安陵君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我一进宫便与大王同席共座,出宫后更与大王共乘一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希望随大王奔赴黄泉,变做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我最大的荣幸。”   
    楚王听闻此言深受感动,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安陵君自此更得楚王的宠信。   
    蔡泽求人善于捕捉时机,安陵君善于等待时机,他们都是把握时机的成功者。   
    求人时等待时机的来临需要有充分的耐心。这个过程必须经过积极的准备、等待条件的成熟,而且等待时机绝不等于坐视不动。尽管江乙眼光锐利、料事如神,但事情的发展不会像他想的那样顺利和平静,而安陵君过人之处在于他有充分的耐心,一直等候着楚王欣喜而又伤感的那个时刻。这时安陵君的表白无疑是雪中送炭、温暖君心,因此也收到了奇效,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富贵。
    所以,学会在等待中累积知识和经验,当时机未到时,必须学会等待。但是,时机来临后仍然消极无为,这种人是愚蠢的人,也是最可悲的人。   
    机遇伴随时间而来,也伴随时间而去,它和时间一样是来去匆匆而过。如果你不牢牢地将其抓住,那么,它将和时间一起从你的指间滑落,留给你的将只是无限的怅惘和遗憾。因此,求人时只有那些能看准时机,并主动去把握时间的人才能成为幸运的成功者。
    求人,略施计谋又何妨?给对方台阶下
    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会让自己的路更宽广。
    美国《读者文摘》上曾刊载过一个《第六枚戒指》的故事。那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位17岁的女孩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个30岁左右的顾客,他衣着破旧,满脸哀愁,用一种羡慕而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女孩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戒指被他拿去了。当男子将要触及门柄时,她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有几十秒之久。“什么事?”男人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再次问:“什么事?” 
    “先生,这是我头一回工作,现在找个工作很难,想必您也深有体会,是不是?”女孩神色黯然地说。 
    男人久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微笑浮现在他脸上。他说:“是的,确实如此。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做得不错。我可以为您祝福吗?”他向前一步,把手伸向女孩。
    “谢谢您的祝福。”女孩立刻也伸出手,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女孩用十分柔和的声音说:“我也祝您好运!” 
    男人转过身,走向门口。女孩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到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女孩巧妙地运用暗示,保住了自己的饭碗,也使得那位光顾的客人全身而退,让一起窃盗案轻松化解。如果换成其他人,就算不大喊抓贼,也会着急而严厉地质问对方,执意追查。但她并没有这样处理,而是彬彬有礼,巧用暗示,顾全了对方的面子。那男子也很珍惜不会东窗事发的时机,非常体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求人有时候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第六枚戒指》中女孩不是用这种温和的方式,而是报警处理,会让那位先生因此入狱,她自己也很可能会被老板责备,甚至丢了工作。所以,当我们有求于人时,不访多一点体贴、多一点爱,给对方和自己都留一步台阶下,实际上也是在鼓励对方以相同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