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的宫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8:52:16
 第十七章 众神的宫殿     第一章寻找失落的文明

    1999年3月3日上午9时至11时,埃及政府史无前例地允许考古学家们,在美国福克斯媒体公司的摄像机前打开了埃及第四王朝国王门卡拉的妻子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的金字塔和其附近的一座神秘古墓。这次举世瞩目的找“钥匙”挖掘行动,被福克斯公司现场同步报道,其醒目的题目是——《寻找失落的文明——来自埃及的现场报道》。

    以下文字,出自电视报道《寻找失落的文明》的部分文字说明,虽然只言片语的画外音或许不能构成一份完整有序的表达,但字里行间的玄奥迷离,却足以引人遐思。

    ■今天将播映的节目,会剖释吉萨和一名美国精神学家的一段微妙关系。在1941年,

    美国人埃德加-凯西曾预言,在本世纪末,人类将会在这里的地下发现一批珍贵的历史

    记录。

    “这些隐藏在埃及的记录会令我们感到惊讶,能够令我们在思想上有所突破,明白

    我们究竟是谁,生命又是怎么一回事。”

    ■1976年,一次前往另一个行星的行程,带出了一个构想,埃及可能是地球以外一

    个先进文明的产物。当年美国太空总署发射了维京号火箭,今我们可以看到火星的近距

    离面貌。

    “当看看火星时,我们不单看到宇宙的一面镜子,更加看到宇宙之谜。我们所见到

    的,可以告诉我们,曾经有某人或某些人以难民身份移居地球,他们在太阳系中另一个

    适合居住的星球建立家园,这个星球就是地球。地球和火星有着权为深奥的联系,这个

    联系就在地球上,位于埃及的吉萨。”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更会听到另一批专门研究金字塔的学者的不同意见。他们

    不着眼于未来的学说,反而从古老的文字中寻找答案。他们挑战主流的考古学家,其中

    一位博士就认为,埃及比我们想象中有更悠久的历史,而早在12000年前,埃及就有金

    字塔的记载。

    “我认为我们必须要用开放的思想去接受任何可能性,我们的历史有更多的东西等

    待着我们去发掘。我认为埃及很早以前就可能受到外来的影响,甚至早在公元前11000

    年。”

    ■所有的怀疑都有待我们去证实和发现。

    “某种程度上这就像科幼小说,或许当神秘洞穴最后被打开时,我们会看到历史,

    具正的历史。”

    ■“吉萨的金字塔是按照天上的星宿而排列的。”

    是否具的有一个远古遗失的文明,他们按照星象而设计了金字塔,并且把这些知识

    传授给古埃及人?目的又是什么?长久以来人们都相信,金字塔是死去的法老的墓穴,

    但有些人怀疑它另有用途。

    当阿拉伯人在九世纪打开金字塔时,他们找不到任何阻止外人闯入的装置,亦没有

    证据显示之前曾经有盗墓者闯入。

    很有可能金字塔并非为死去的法老而建,而是建给在世的法老的,让他置身在完全

    黑暗的金字塔,令他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在金字塔的通道中找寻出路。当完成之后,毫

    无疑问他的精神必定得以强化,并且已经为将来死后的旅程做好准备。

    ■“我想有一个更早期的文明存在,我不相信这个文明会和我们一样,他们追求的

    不是科技,他们数千年来都热烈探求人生存的奥秘和死亡之谜,以及我们死后将会面对

    些什么。”

    ■为何没有证据显示这个高度文明的存在?神话中能否找到答案?这个文明是否被

    洪水淹没得没有痕迹?

    “全世界有超过600个神话都记载有大洪水,我们知道它具的曾经发生过,当时的

    动物种类跟现在有很大分别。我认为当时必定有生还者,而且部分便聚居于古埃及。”

    王后金字塔上演“空城计”

    开罗西南吉萨省的吉萨高地,是埃及乃至世界最有名、最神秘的地方,因为这里耸

    立着巍巍金字塔和神秘的古墓群。

    萨吉高地最北边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胡夫金字塔,其东南面是著名的“狮身

    人面像”斯芬克斯。最南边为胡夫孙子门卡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东面侧有三座小金

    字塔,其中一座为角锥形的金字塔,其外观早巳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得残破不堪,这就是

    1999年3月3日将被开启的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的金字塔。与其夫的金字塔相比,这座

    金字塔的高不及其一半。

    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的金字塔没有被人开掘过,表面上看也没有遭盗过,所以,

    金字塔里到底有些什么也就不为人知了。事实上,我们很早之前就曾错失过一次发掘它

    的机会,时间是1837年。奇怪的是,直到1902年其人口被流沙掩埋,仍无人对它进行开

    掘。随着日复一日沙砾的堆积,其人口也深埋沙中而踪迹全无。埃及考古工作者通过长

    期的努力,现在终于再次找到了它的人口,使其重见天日。

    就像吉萨高地上其它的金字塔一样,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的金字塔同样充满了神

    秘的色彩——极符合现代建筑工程学的房子结构、成吨重的石块、非常隐秘的“墓室”

    拱门……是谁修建了如此庞大的建筑?是人类原始文明自己完成的吗?还是借助了外星

    人或者高级文明的一臂之力?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是否也在金字塔里留下了“杀人的

    咒语”?

    现在,激动人心的一刻就要来临了,福克斯公司的女主持人与考古学家们同时进入

    了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的金字塔。埃及工人小心翼翼地把金字塔门口的大石块移走,

    埃及考古学家对福克斯公司的女主持人说:“我们发掘过去的目的是了更好地面对未来,

    这也是埃及政府这次史无前例地同意让外国新闻媒体进行现场直播的目的。”非常有意

    思的是,门口上雕刻的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与哈弗瑞国王手拉着手,非常亲热。这在

    已经发现的埃及法老雕像中非常少见,因为通常的法老雕像都非常严肃,显出无比威严

    的样子。

    当金字塔人口的大石块被移走之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大小只有19英寸的、

    狭小向下的、竖直的通道,只容一个人勉强通过。看来,当年的王后在建这个金字塔的

    时候,肯定不希望有人闯进这个禁地。爬下通道后,还得爬过一个小洞才到墓室。然而,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凌乱摆放的石头和石块,看上去还没有修好。埃及考古专家说:

    “这显然还没有完工。如果完工的话,那么金字塔的墓室一般是非常完整干净的。也许

    在工程完成之前,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就死去了。”实际上,金字塔里什么也没有发

    现,再次印证了过去发掘金字塔没有发现任何东西的事实。根据埃及考古学家的目测,

    这座金字塔大约修建于2500年前。经过仔细搜索,他们在石棺边上的沙坑里发现了一个

    男人的头盖骨。从头骨的情况来看,它的历史至少也在2500年以上。不过,现在还弄不

    清楚这个头盖骨是盗墓者还是其他的人。此外,墓室里还有一些石制工具。除此之外就

    空无一物了,看来,卡蒙若内比梯二世王后给后来人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神秘的吉萨高地古墓

    从1991年开始,吉萨高地先后发现了160多个古墓,许多古墓的形状与金字塔的外

    形非常相似。考古学家们虽然直到今天也不能解读这些墓壁上的象形文字,但它们显然

    跟金字塔有关。遗憾的是,这些古墓多半遭到盗墓贼的光顾,因此有价值的文物所剩无

    几。然而,这次埃及考古文物局挖掘的古墓却与众不同:首先,这座古墓有4600多年的

    历史,并且保存完好,没有遭盗遭毁的任何迹象;其次,这座古墓是传说中埃及第四王

    朝三代国王大祭师们的下葬地。虽说目前还无法证实墓主的真实身份,但如果真是国王

    大祭师墓葬的话,那么墓中一定藏有大量跟第四王朝有关的历史资料,因为埃及古王朝

    的历史与文化当年只掌握在这些大祭师们的手中,象形文字和解释历史是他们特有的权

    力;然而,最吸引人的要数古埃及的谚语和美国大预言家埃德加-凯西的预言:埃及古

    谚语说,每当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埃及的一些神秘古墓就会被发现,在人类打开古墓的

    同时,也同时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纪。

    埃德加-凯西是上个世纪的大预言家,他自称接到过有关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来

    历的超自然信息,预言每当世纪之交的时候,有关金字塔或者其它古信息就会被发现,

    他当时预言的人类在十九世纪末,将发现胡夫金字塔人口的消息后来被证实是准确的

    (胡夫金字塔的原始人口1881年被英国探险家霍华德-维斯打开)。埃德加更大的预言是:

    在狮身人面像的爪子底下或金字塔底下有一个规模浩大的地下“档案馆”,“档案馆”

    里收藏着有关人类起源和智慧发源的原始资料!这个地下的“档案馆”被发现的时间将

    是二十世纪的90年代末!让人感到吃惊的是,美国和英国科学家最近用地震勘测法得到

    的结果表明:在狮身人面像的地底下确实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地下建筑群!不过,埃及

    政府和文物部门却严禁任何人接近这块“禁地”。埃及政府的这种做法使许多专家认为:

    埃及一定已经发现了什么,也许发现了能震惊人类的东西,以致于害怕得不敢向人们展

    示!这次发掘的神秘古墓就位于被怀疑有地下“档案馆”的区域内,所以才引起世人如

    此关注。许多人甚至断言:人类有可能找回过去那段失落而又高度发达的文明!

    不解之谜的新解

    自从文字发明以后,就有人为解开金字塔之谜进行了种种努力。然而,千百年的努

    力连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和金字塔有什么用途都没有解决!奴隶建造了金字塔吗?认定

    这个世界性错误的是赫赫有名的埃及首席考古学家、埃及政府吉萨高地助理部长扎宾-

    哈瓦斯博士。他经过多年挖掘考证工作后,于1998年正式宣布:“埃及金字塔是工匠们

    的劳动结晶,而不是皮鞭下奴隶们的杰作。”哈瓦斯博士认为,当时埃及全国80%的人

    起早贪黑地修建金字塔,饿了累了就吃面包喝啤酒,平均寿命是30到35岁。

    金字塔是法老们的坟墓吗?直到今天,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学教科书里都写着“金

    字塔是埃及古代主朝法老们的坟墓”,埃及几乎所有金字塔的内部隔间都被冠以“国王

    墓室”、“王后墓室”之类的字眼。事实上,吉萨高地上所有被盗和没有被盗的金字塔

    内从来没有发现过任何一具木乃伊和殉葬品。法老的尸体全都放在围绕在金字塔周围的

    庙宇里。人们在金字塔里找到的尸体全是盗墓者或者土匪的尸首。那么,大金字塔到底

    有什么用呢?美国宇航员最近发现的一种奇特现象让人兴奋不已:一年中,在特定的某

    几天,当太阳照在吉萨高地金字塔顶上的条纹大理石板上的时候,其反射到空中的亮光

    在月亮上都能清楚地看到。这难道不是与外星进行通联的方式么?最新最奇的理论是—

    —金字塔是发电厂。埃及著名的金字塔研究专家阿兰-F-阿尔福德在他刚刚出版的新

    书《新世纪的奇迹》中一一列出证明他新理论的证据:胡夫金字塔“王后墓室”的地板

    上竟然有被水长期浸蚀的痕迹,“国王墓室”四周被远古时期的强热烧焦了,离吉萨高

    地不远的国王谷和王后谷里有成堆成堆无法解释的高温作用后留下的白色“细砂”。那

    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阿尔福德的注解是:当尼罗河水被引到金字塔边的时候,

    水最先淹进金字塔的地下室,这些水被抽进“王后墓室”里燃烧,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热

    能。那么,在这里建造如此巨大的“电厂”有什么用途呢?埃及的古谚语说过:“金字

    塔是光明之顶,是巨大的眼睛”,这么说,金字塔是为了给遥远的宇宙航行指导方向的

    “雷达”?“金字塔是星座图”是又一新说法。1998年,英国著名金字塔学家扎克里亚-

    斯特钦在新著《通往天外之路》中写道:“吉萨高原乃至整个尼罗河谷金字塔的排列

    与猎户星座的星球排列完全一致,所以金字塔肯定跟这个星座有关。整个尼罗河谷是一

    幅巨大的星象图!”

    胡夫金字塔是胡夫建的吗?在1998年的世界金字塔研究大会上,世界金字塔研究学

    者们普遍接受了这个新的推断。胡夫金字塔大石块间的纱浆经过碳一14的检测,证明有

    3000年以上的历史,远远超过胡夫国王的第四王朝;不知什么原因,胡夫法老本人就把

    吉萨当成圣地,完全可以断定,后人所说的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在胡夫之前就已存

    在。

    没有一种理论完美到可以将金字塔解释清楚,这就可以理解人们急于打开古墓的心

    情了。

    找“钥匙”的人们

    负责这次世人瞻目的找“钥匙”挖掘行动的,正是埃及的哈瓦斯博士。哈瓦斯博士

    掌握着吉萨高地所有考古工作的批准与监督大权,在长达30年的考古生涯中,哈瓦斯参

    加过埃及境内几乎所有重要考古现场的挖掘工作,同时还负责大金字塔以及狮身人面像

    的维修与保护管理工作。哈瓦斯博士的名言是:“如果文物保护得好的话、考古工作出

    色的话,那么考古工作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进行这场举世瞩目的独家报道的是隶属澳大利亚传媒大王默多克的美国福克斯电视

    网,为此,福克斯公司总计投入了1亿多美金,并已进行了数年的发掘工作,现在,将

    是最终谜底揭开的一刻。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派出了福克斯公司最精干的10人小组

    随同考古队进入挖掘现场,展开长达两个小时的现场报道。主持这次报道的则是福克斯

    电视台王牌记者马利-波维奇。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一事件,福克斯公司专门在埃

    及开设了一个因特网网址,让全世界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与记者进行现场交谈。福克斯设

    的网页上面写道:“法老的死亡咒语会再次亲吻人们吗?”使人不禁想起了第一批进入

    胡夫金字塔的考察队员全体死亡的可怕事件。“害怕吗?当然有一点点。”波维奇耸耸

    肩说,“如果能用生命换来一睹4600年前的文明,就是死了也值得!”为了做好这次直

    播工作,福克斯公司动用了最先进的数字摄影机和机器人技术。香港的“凤凰卫视”由

    于同样隶属默多克的香港卫星电视公司是其股东,以近水楼台的优势,成了亚洲唯一直

    播这场开掘仪式的电视台。

    吉萨高地金字塔群西面的墓葬群内,神秘古墓的发掘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实际上,

    这座古墓早在1998年11月就已开始挖掘,当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王牌记者波维奇和埃及

    权威考古学家哈瓦斯博士走进地下船米深处墓道的时候,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墓道两边墙

    上的许多壁画和古埃及一个名叫“凯”的大祭司。“凯”是古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

    2680——2560年)三位法老——桑夫鲁、胡夫、哈夫拉的大祭司。大祭司在当时地位十

    分显赫,负责主持全国的重大宗教和祭棍活动。“凯”同时兼任大臣职务,也是向法老

    子亥传授知识的太师,同时还负责法老家族墓穴的修建管理工作。壁画上的内容非常丰

    富:有的人像是屠夫,有的人拿着一捆布,有的像是在跳舞。哈瓦斯博士说:“今天看

    到的这些壁画让人感到很兴奋,但更让人兴奋的还在后头哩!”凯的墓地在过去4500年

    间从来没有人踏人过一步。

    以往,埃及的考古工作常常是由探险家找数百劳工不分昼夜地忙活,而这次只有经

    过严格训练的考古学者和专家在墓地里专心致志地工作。由于墓地里的文物都是长时间

    被埋在沙土里,所以在出土后得马上喷上一层特别的化学剂进行保护。考古学家介绍说,

    古墓里每天都能发现一些工艺品和石制器皿等等。有一天,他们终于有了埃及考古史上

    的一个重大发现——一个刻有古埃及文字的碑文。碑文的内容中还有关于大祭司“凯”

    的记录。根据这些线索,哈瓦斯博士断定这个神秘的古墓就是凯家族的墓地。

    紧接着,考古人员又有了令人兴奋的发现:一具女性的尸骨。哈瓦斯博士断定她是

    大祭司凯的妻子之一,遗骨保存得相当完整,两只手交叉地放在胸前。当然,想确定女

    性遗骨的准确年代、身份和其它情况的话,还得用X光进行拍照。根据哈瓦斯博士的个

    人判断,这具遗骨应该有4500年到4600年的历史。

    又下了一段大约30英尺深的通道后,哈瓦斯博士和记者来到了据称是“凯”的墓室

    的地方。墓室门高1米多,宽半米左右,只能容一人进出。墓室长约2米、宽1米、高1.

    5米。人口上方及两侧雕刻着象形文字,上方象形文字释译后就是“凯”这个名字。进

    入墓室内,其东面墙上布满了象形文字,雕刻美妙绝伦、线条清晰明快、整体布局十分

    和谐。南、西、北三面墙上均是表现古埃及人生活、劳作等场景的壁画:有农夫牵中田

    间耕作的景象,有对肩挑丰收谷物而归者的描绘,有弯弓搭箭狩猎的雄姿,还有划船比

    赛和泛舟河上的场面。男子全身赤裸,腰间用布缠。最引人注目的是背面墙壁上的一幅

    人物特写,一男一女向东而立,男前女后,男的神态威严、健壮强悍;女的表情安然,

    体态丰腆。这些壁画和象形文字历经数千年,仍保存完好,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空空荡

    荡的墓室里有一口木制棺木。这口棺木有两尺高,4尺长。哈瓦斯博士仔细研究了棺木

    上的古埃及文字和家庭符号后欣喜若狂地说:“这就是凯本人的墓室!”由于木制的棺

    木深埋地下30多米,加上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所以木料历经千年之后仍不腐败。搜索了

    棺木的四周后,哈瓦斯博士找到了两个外形如同今天啤酒杯一样的陶罐子。这两个陶罐

    是为墓主再生做准备的。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哈瓦斯博士准备揭开木棺的盖子!里面能发现什么呢?哈

    瓦斯博士刚刚揭开其中的一块,他就情不自禁地大叫了起来:“有木乃伊,有木乃伊!

    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木乃伊!”哈瓦斯博士接着用小刷子小心翼翼地把木乃伊身上的尘土

    拂去,然后激动地告诉记者:“这可能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木乃伊,距离今

    天足足有4500年以上历史。”最让人拍案称奇的是,连包在木乃伊身上的布都是完好无

    损的。

    狮身人面像下的神秘殿堂

    站在狮身人面像的底下,哈瓦斯博士得意万分地介绍说,在他的脚底下确实如同预

    言家传说中那样,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三层地下宫殿,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是

    埃及政府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这个秘密!

    早在这之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就认为,狮身人面像是12000年前的远古文明留下的。

    哈瓦斯博士也说,在12000年前,古埃及在狮身人面像底下留下了许多记录,希望后人

    找到之后可以启发人类对史前时代有更多的认识。美国著名的预言家曾经说过,如果人

    类在狮身人面像底下找到了记录,那么人类就可以知道我们是谁?生命是怎么回事?当

    年的一些科学家也借助雷达证明了地下殿堂之说。

    哈瓦斯一语惊人地说:“狮身人面像的底下确实有一个规模极为庞大的巨型建筑,

    是天神奥斯里斯的。奥斯里斯专司衡量人间的是非功过。”这个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

    的“奥斯里斯”地下神殿共有3层,真正的神殿是在地下深处的第三层。最神奇的第三

    层曾经被水淹过。神殿里有4根巨大的神柱,包围着一个被水淹着的石棺。虽说这里没

    有让人看到预言家所说的关于人类的秘密,但如此宏大的地下建筑却让人们叹为观止。

    而且,地下工程的挖掘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也许那里才隐藏着真正的秘密。

    此外,埃及考古人员还展示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向人们展示过的东西。其中几幅精

    美的壁画甚至展示了一些高技术的影子,比如一些非常像飞船和直升机的图案。最让人

    惊奇的是:“直升机图案”的外形竟然跟目前美国空军使用的最先进的“阿帕奇”直升

    机的外形如出一辙。

    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新的世纪。有的研究人员甚至断言,当人类在二十

    世纪登上火星的时候,会突然发现,我们面对的不过是人类的过去。

    第二章迷雾中的神秘面纱

    神话传说、遗迹和废墟常引导我们去回顾过去的事情,尽管有这些遗物存在,但有

    关它们的起因和演变过程的记载却荡然无存。我们虽然对自己的祖先有所了解,但在解

    释过去的传统习俗、传说故事以及古代遗物时,仍会发现有许多奇怪的现象无法说明。

    为了解开这些历史的谜,我们就像健忘证患者那样,竭力捕捉无意中出现的那些支离破

    碎的记忆,试图以此为暗示,回忆起那些忘却的事情。

    过去的事情总是令人难以捉摸。人类学家的每一项发现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迷

    惑不解的问题。如果我们手头只掌握着一些有限的数据,我们就不得不凭主观意识去评

    论这些古迹,这就很可能使人对那些令人难以捉摸的事情产生误解。因此人类学家总是

    尽力用科学而系统的情报来解释自己的发现,以避免作出主观片面的结论。人类学家必

    须掌握一个原则,即不能没有根据地任意推论,按这种要求去研究探讨,才能得出令人

    信服的结果,否则就留下无法说明的历史空白点。

    人类的想象力,很容易为古代那些伟迹以及创造这些伟迹的动机注人新的含意。人

    们的想象可以从一个意念跃进另一个意念,看到失去的文明,而联想起下沉的大陆;看

    到超级文明,便想到古代的宇航员;看到一种象征性的神秘知识,就联想到一种特异功

    能。这是大家都有的一种普遍意识,完全是对奇妙事物的一种自发的意识。

    我们的祖先可能要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加聪明、更加复杂、更加富有创造力。对于

    他们创造的业绩,我们甚至要进行深人的科学调查才能解释清楚。我们应以更开放和谨

    慎的态度去开发我们的意识行为,使它更有科学性,能发现更多的真理。

    1798年7月,当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在吉萨的金字塔附近作战时,曾为激励士兵们,

    而留下了一段有名的话:“4000年的历史正从金字塔的塔顶着着你们!”

    有位画家维万-德农,也以学术调查团员的身份,随同这次远征。当他返回后,曾

    将他对金字塔的印象,作了下述的说明。

    “其魅力乃在于形状的伟大和单纯之中,也在于人类的姿态和借由人类之手,所产

    生作品之巨大对照和比率之中。我们想努力了解是何种力量竟能移动、运搬、堆积如此

    多的大石头,人类究竟为何而工作,究竟需费多少时间,使用何种工具,而这些事愈无

    法无明,我们愈会感叹它竟是如此困难……所有一切全都神秘无比。这些建筑物的建筑

    和构造,也全都神秘无比……”

    自古以来,埃及的金字塔就因其巨大和神秘性,而位于“世界七大奇迹”之首。数

    千年来,有许多人都向隐藏于金字塔中之谜挑战,更有数之不尽的盗墓者、旅行家、军

    人、考古学家、科学家等进入金字塔。结果,虽然我们获得了许多有关这座大建筑物的

    知识,但有关金字塔的神秘和谜,则从拿破仑时代起,历经200年到现在,也丝毫未减。

    不,应该说是了解愈多,谜就愈深,也更增加其神秘性。

    ■早期的痕迹

    自从商博良破译象文字以后,几十年间对于古埃及的研究有了不少突出的成就,它

    们和下列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即意大利搜集家贝尔佐尼、德国目录学家莱普西亚斯、法

    国古物收藏家马利耶特,以及英国测量、解释古物的专家佩特里。

    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提到乔万尼-尼蒂斯塔-贝尔佐尼(1778—1823)时说他是

    “自有古埃及学以来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贝尔佐尼早年在伦敦的一家马戏团里做过大

    力士。卡特的评价主要是指贝尔佐尼的为人,而不是他在专业上的成就。大家都知道,

    业余爱好者在考古学上起过重要作用,而贝尔佐尼正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人。

    1817年10月,贝尔佐尼在底比斯附近的毕班-埃尔一穆鲁克山谷发现了一批古墓,

    其中有西索斯(西蒂)一世的陵墓。西索斯一世在拉美西斯之前征服过利比亚、叙利亚和

    赫梯人的国家乍蒂。空石榴现存伦敦索思博物馆。这座陵墓实际上早在3000年前已经是

    一座空坟,贝尔佐尼并未探清木乃伊被运往何处。西索斯墓的开掘为这座帝王谷后来的

    许多重要发现开辟了道路。多年来这个地区到处进行发掘工作,及至得到最重要的收获

    已经是二十世纪的事了。

    半年以后,1818年3月2日,贝尔佐尼打开了吉萨的第二座金字塔即柴夫伦墓,直接

    来到安放国王遗体的墓室。金字塔是最伟大的古代建筑,贝尔佐尼的初步调查带动了后

    来人们对金字塔的研究。埃及上古史本来是一片混吨,那巨大的几何形体的内部蕴蓄着

    人类早期的痕迹。

    贝尔佐尼并不是第一个进入帝王谷的人;在金字塔里进行探测也并非自贝尔佐尼开

    始。然而,尽管贝尔佐尼的目标主要是取黄金而不求知识,但他至少是第一个在两处墓

    室和金字塔里揭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直到不久以前才得到解决。

    贝尔佐尼于1820年回到伦敦后,在皮卡迪利大街上8年前建起的埃及厅里举办了展

    览会,主要展品是西索斯的雪花石密棺和他的墓室模型。几年后,贝尔佐尼在前往廷巴

    克图探险途中逝世。他在底比斯拉美西斯博物馆的拉美西斯的宝座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们今天可以谅解他的这种做法,糟糕的是他开了破坏古物的先例。以后,多年来有不

    少人群起效尤,如古董商布朗、施密特和勒勃朗兄弟等。考古学家对于这种人感到十分

    头痛。

    不仅如此,在贝尔佐尼掀起的古物搜集热中,其手段的野蛮令人惨不忍睹,其带来

    的后果必然是大量破坏而甚少发现。即便偶尔有人获得一知半解,也远抵不过他们造成

    的破坏。贝尔佐尼在嫂集过程中虽得到一些零星的知识,但他也和别人一样,大量使用

    榔头和铁钎。遇到密封的古墓需要打开时,他就不顾一切地用夯把封顶打得粉碎。

    尽管贝尔佐尼的手段非常粗暴——任何现代的考古学家都会为之毛骨悚然的——但

    霍华德,卡特对他还是满怀敬意,有一次卡特竟然说贝尔佐尼的发掘工作和“采用的方

    式方法”都是值得赞扬的。这种说法好像不可理解,但我们评价贝尔佐尼不能脱离他生

    活的年代,而且不能忘记有些重要的发现主要是他的功劳,而人们又从这些发现开始,

    做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工作,有的至今还继续进行。

    ■前无古人的奠基者

    按照旅行家、博物学家亚历山大-洪堡的建议,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

    拨出大批款项资助埃及远征,并选中31岁的理查德-莱普西亚斯担任领队。莱普西亚斯

    1810年出生于德国瑙姆堡,研究过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32岁时在柏林大学任讲师;

    一年以后启程赴埃及。

    埃及之行计划用三年时间,即从1843年至1845年,时间、条件是其他远征队所不能

    比拟的。他们的目的不是尽快搞到一批东西,而是对古物进行编目和更多的了解。由于

    时间充裕,他们可以在一切有希望的地方进行挖掘。这样他们单在曼菲斯一地就停留了

    半年,在底比斯停留了7个月。

    莱普西亚斯的第一批收获是旧王国时期的几处遗迹。旧王国时期是埃及历史上的早

    期,是修建金字塔的时期,年代为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2270年。他发现了以前无人

    得知的30座金字塔的痕迹和残余,从而把金字塔的总数增加到67个。他还调查了130处

    平顶墓,这是在他以前的考古学家忽视了的古迹。平顶墓是一种斜边的长方形建筑,里

    面有祭室,并有坚井通向下面岩石里凿出的墓室。这些平顶墓建于旧王国时期,死者都

    是当时有地位的人。莱普西亚斯在德勒阿玛尔纳发现了一批资料,可以初步说明伟大的

    宗教改革家阿门诺菲斯四世的生平。他是第一个量出帝王谷各处古迹尺寸的人。他指导

    人们把寺庙墙上的浮雕和无数铭文翻制了模型,并录下了载有帝王姓名的许多装饰图案。

    莱普西亚斯探索的范围直到公元前4000年。他把见到的一切理出时间的顺序,把埃及历

    史看成一个整体,把一切古迹理解为一定的发展过程的产物,在这些方面都是前无古人

    的。

    柏林埃及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是莱普西亚斯这次在埃及的收获。他在这次远征期间对

    古埃及典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写出11册巨著《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古迹》以及许多专著,

    内容均是有关各种古奥的题材。

    莱普西亚斯于1884年逝世,终年74岁。他的传记作者乔治-埃伯尔斯是一位著名埃

    及学者,写过许多法老时期的传奇故事,深受二十世纪初期感情奔放的少女们的欢迎。

    莱普西亚斯被他奉为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这是当之无愧的。作为伟大的分类专家,他

    的两部著作是可以永世流传的,一本是1849年出版的《埃及编年史》,一本是一年以后

    出版的《埃及历代国王》。

    ■偶然的发现

    1850年,30岁的法国考古学家奥古斯特。马利耶特登上开罗古堡。那时他初到埃及,

    急不可待地要亲眼看看这个闻名已久的国家。他一面慢慢动身,一面凝神观察四面的景

    物,这时他的脑中已经构成一幅古帝国的图画。他从近代的清真寺的尖塔,看到远方沙

    漠以西的巨大的金字塔的轮廓。过去在向他招手。虽然他在埃及停留的时间不长,但这

    次在开罗城上的观感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马利耶特1821年生于布伦。他从很年轻时就研究埃及学,1848年在卢弗尔宫做职员,

    被派往埃及购买纸草。他目睹埃及文物惨遭劫掠,不久以后就感到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

    状态,而对于同古董商们讨价还价倒不甚感兴趣了。可是他能做些什么呢?那些考古学

    家、旅游者、挖掘文物的人以及一切来到埃及的人只顾“搜集文物”,—实际上是到处

    掠夺古物,然后把它们带走完事;而埃及人自己也在协助这种盗窃活动。考古学家雇用

    的工人常常把小件文物藏在衣袋里,然后卖给那些肯出钱购买的外国“傻瓜”。这样的

    任意掠夺使许多文物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坏。人们重视的是谁搞到的东西多,而不是科学

    上的成就。尽管莱普西亚斯树立了标准的样板,但贝尔佐尼式的掠夺手段还是俯拾即是。

    马利耶特本来也着眼于挖掘,但他认识到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埃及文物的前途是发发可

    危的。几年以后他果然制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办法,并且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埃

    及文物博物馆。马利耶特在十九世纪四位最著名的埃及学家中位居第三,和他以前两个

    人一样,研究始于挖掘。

    他到埃及以后,不久就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无论埃及官僚们豪华的私人花园

    里,还是亚历山大、开罗或吉萨的一些较新的寺庙前的狮身人面像,雕刻的风格都显然

    是一样的。马利耶特率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狮身人面像是从哪里来的?

    任何重大发现都具有偶然性。马利耶特在开罗附近的撒卡拉城里的古代遗迹间漫步

    时,偶然看到一座埋在沙里只露出头部的狮身人面像,它的位置靠近一座阶梯式大金字

    塔,这金字塔业经证实为击埃及王左瑟所建。这座像决不是马利耶特第一个看到的,然

    而他却首先看到像上的一段铭文,那是有关曼菲斯的神牛阿辟斯的记载。这一下就使他

    以往读过的或耳闻目睹的一切有关材料都得到证实了。他设想过可能有一支湮没了狮身

    人面像的行列;现在他就想,这个行列的位置也许就在撤卡拉也未可知。他立刻雇用了

    一批阿拉伯工人,每人发给一把铁锹,教他们开始挖掘,结果竞挖出了141座狮身人面

    像!马利耶特开辟的这片出土区现名西拉皮厄姆,此词来自西拉皮斯神的名字。

    当年,狮身人面像的行列的两端有两座庙,马利耶特也把它们挖掘出来了,同时还

    出土了一批神牛阿辟斯墓,这是当地早巳为人所知的特有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为进一

    步了解古埃及的某些文化形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它们说明古埃及宗教中有些偶像既怪

    涎而又凶恶,连古希腊人的游记中也把这些偶像引为奇谈。

    在埃及历史上,神具备人形还是后期的事。古代的埃及神都以符号、植物或动物的

    形象出现,如女神海棱尔是一头在椿树上栖身的母牛;奈菲尔特姆神住在荷花上;耐斯

    女神是一面盾牌,上面交叉着两支箭。但多数的神是以动物形象出现的,如赫农是公羊;

    赫卢斯是隼;托斯是朱鹭;赛贝克是鳄鱼;布巴斯蒂斯的女神努特是猫;另一个女神布

    脱是蛇。

    除各种动物神外,有些动物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也成为崇拜的对象。曼菲斯的公牛

    阿辟斯就是最著名的神兽,它受到的崇拜礼仪也最为隆重,古埃及宗教认为阿辟斯是

    “创世主”塔赫神的仆人。

    神牛就是活公牛,由牧师在庙里喂养,死后尸体以药剂保护,葬礼隆重,然后选同

    样花色的公牛接替。这些神兽的墓地的规模不下于神抵和帝王的陵墓。布巴斯蒂斯和班

    尼-哈桑有猫陵园;昂博斯有鳄鱼陵园;阿什穆耐固有朱鹭陵园;埃勒芳坦固有公羊陵

    园。有些拜物教的信仰遍及全国,在普及的过程中,崇拜的形式又会发生各种变化;有

    的则仅限于一定的地区,先是盛极一时,随后便销声匿迹,几百年不再出现了。

    ■古埃及的生活

    马利耶特站在神中阿辟斯的陵墓之前。地下墓室的人口处有一座安葬之前放置遗体

    用的教堂,其规模较之埃及贵族的平顶墓前的教堂不相上下。一条很陡的甬道通向长形

    墓室,里面安放着从拉美西斯大帝起数百年来无数具神牛的尸体。马利耶特发现,这些

    尸体各占一间墓室,许多墓室沿着320英尺长的通道排成长列。加上后来出土的直至托

    勒密时代的墓葬,墓道总长达到1120英尺。对神牛的崇拜一至于此!

    那些埃及工人借着摇曳的火炬光亮,镊着脚跟在马利耶特的后面,战战兢兢地不敢

    高声说话。马利耶特一个一个墓室看下去。神牛的尸体装在石棺里,石棺是整块的黑色

    和红色花冈石凿成磨光的,每个约高9.6英尺,宽6.4英尺,长12.8英尺,估计重72

    吨。

    许多石棺的盖早已被人掀去,所以马利耶特和以后的考古者一共只找到两口内部完

    整无损的石棺,其它都已遭受粗暴的劫掠。这是几时发生的呢?谁也说不清,盗墓的人

    也并没有留下姓名。埃及学家们不止一次发现,那些盗墓人是知道他们会到来的。这使

    得埃及学家们非常恼火但却毫无办法。不断移动的流沙湮没了多少庙宇、墓葬和古城,

    盗墓者留下的痕迹早巳被沙盖得无影无踪了。

    至此,马利耶特已经进入古代宗教这个神秘的领域。他接着又在埃德福、卡尔纲克

    和岱尔-埃尔巴里进行了挖掘工作,空前地揭示了古埃及丰富多采的生活的画面。

    距西拉皮厄姆不远,马利耶特发现了古埃及大臣、大地主蒂的陵墓。这座陵墓比神

    牛墓要古老得多,因为在神牛墓里还可以找到托勒密时期较新的人类活动的遗迹。神牛

    墓的修建是突然中缀的,有一个石棺还没来得及安放到指定的地点就留在入口处了。蒂

    的陵墓是在古帝王齐奥普斯、柴夫仑和迈赛里努斯修筑金字塔以后不久建成的,墓中的

    装饰极为华丽。马利耶特熟悉埃及墓葬的习惯,他知道下面一定有大量随葬品、雕刻晶

    和叙事壁画。一如他的猜测,在这里,这些东西果然极其丰富。墓室的墙壁和甬道里的

    大量浮雕,记录着死者生前的生活,其详细的程度远非以前出土的浮雕可比。这位姓蒂

    的富翁看来对于自己官场中和家庭里各方面接触的事物无不极为重视。他在身后把生前

    的随从和全部用品统统象征性地带到地下来。浮雕中特别突出蒂本人,他的形象比别的

    人物和奴隶大三四倍,这是为了表现他的权势和地位同别人之间的悬殊。

    所在壁画和浮雕,风格高雅,线条优美,内容丰富,它们不仅表现富人的各种消遣,

    而且也描写了普通人的生产劳动,有剥麻、割谷、赶驴、脱粒、扬场等画面。有一幅画

    画的是4500年前造船的场面,还有伐树、割板,以及使用扁斧、手夯和凿铲的劳动。可

    以看到锯、斧、锥子等已经普遍使用。有一幅金匠熔金的画面表现了向炉内吹风以便提

    高炉温。另外还有表现雕刻匠、石匠和皮匠进行日常劳动的作品。

    不少画面表现了蒂的地位和权势。有一张画着一群人被像羊一样赶到蒂的府里去结

    帐,走得慢的就被侍卫揪着衣领向里拉。许多农妇排成长列向蒂献礼,一群群的仆人,

    有的牵着祭把用的公牛;有的在宰杀。有的画面表现蒂在进餐,或蒂和妻子和全家人在

    一起,或蒂在猎雉,或蒂在尼罗河三角洲上旅行,或蒂在纸莎草丛中行路的情景。

    在马利耶特的时代,人们不甚注意这些浮雕的美学价值,而是更为重视它们的实际

    内容。可以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古代埃及人生活的许多细节,它们不仅表明古埃及人干些

    什么,而且具体说明他们是怎样干的。后来出土的许多文物大大丰富了蒂墓的装饰艺术

    所表现的实际生活内容。这些文物有的属于古埃及大臣普塔霍台普墓,有的是大约40年

    后在梅莱茹卡墓中出土的,它们的地点都在撒卡拉。从这些文物可以进一步了解古埃及

    人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时所使用的许多操作方法,这些方法尽管是原始的,却都是精

    心创造的。由此更加可以看出建筑金字塔的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在马利耶特等人看来,

    古埃及人如此落后的技术竟能造出金字塔,这就更加令人不能理解。实际上古埃及的技

    术的基础就是大量的奴隶劳动力。马利耶特逝世以后几十年间,不断有人写文章,对于

    古埃及人用石头建成那些庞然大物的秘法作出各种想象和猜测,这些文章在报纸、游记

    甚至科技书刊上都可以见到。其实这件事毫无秘密可言。当马利耶特忙于西拉皮厄姆的

    出土工作的时候,有一个人在伦敦出生了,这个人后来揭示了古埃及韵建筑方法。

    自从马利耶特站在开罗的城堡上初次看到古埃及的面貌,过了8年,他才终于能够

    集中精力去做一件早就想做的大事:他在布拉克创建了一座埃及博物馆,不久以后埃及

    总督任命他为埃及古迹办公室主任,同时主管一切出土工作。

    埃及博物馆于1891年迁到吉萨,1902年最后迁到开罗,地点距尼罗桥不远。尼罗桥

    为都格农所建的仿古风格的桥梁,其质量达到二十世纪初的最高水平。埃及博物馆是一

    座管理中心,也是埃及学的文物总汇之地。自那以后,凡在埃及出现的文物,不论偶然

    发现的还是正式出土的都要首先送交埃及博物馆。马利耶特尽管是外国人,却从此制止

    了埃及文物被人乱盗乱卖的现象,使埃及人保住了自己的财富。为了表示对马利耶特的

    感谢,埃及人在博物馆院内建立了他的塑像。马利耶特逝世以后,他的遗体运到埃及,

    安放在一口大理石棺里。

    第三章逝去的岁月

    对埃及而言,有两个意义非凡的名字。拿破仑一世和维万-德农。因这从考古学的

    观点看,发现埃及正是从他们二人开始的。二人中,一个是不朽的皇帝和将军,一个是

    声名远播的贵族艺术家。这两个在性格上绝无共通之处的人,却在发现埃及的旅程中,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两个互不相干的名字,也从此同时闪烁在埃及那美丽的星空上。

    拿破仑于1797年10月17日签署了著名的弗米欧营和约后,回到了巴黎。对拿破仑以

    此种形式结束法意战争,斯汤达有过如下的评语:“拿破仑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相信在当时,和斯汤达抱有同样看法的人不会是少数。但斯汤达说错了。这位科西嘉英

    雄的用武之日其实还远未开始。在横扫欧洲之前,拿破仑早巳“满脑子精神病患者的狂

    想”。他将自己与亚历山大相提并论,但却苦于功业未竞。他曾这样写道:“巴黎压在

    我的身上,沉重得像一件铅做的大衣,而我们的欧洲则如一个土堆。只有前往6亿人的

    东方,才能创建伟大的帝国,实现伟大的革命。”

    为了实现他的功业,拿破仑于1798年5月19日开始了规模浩大的东征。这次目标直

    指埃及的东征共动用了328艘战船,38000人的军队。

    当年的7月2日,拿破仑踏上了埃及的土地。法国的士兵们经过艰难的行军,横穿了

    一望无限的沙漠,终于得以在尼罗河里沫浴了。7月21日,法国人看到了开罗,看到了

    这座“天方夜谭”里的城市和它的400个寺塔,看到了开罗最大的清真寺——贾米一埃

    尔一阿沙那巨大的圆顶。在柔和的晨曦中,这些金碧辉煌的屋宇闪烁着光辉,而那些在

    沙漠中高高耸立的巨大、孤寂、冰冷的巨石建筑,它们鲜明的轮廓被莫卡塔姆山紫灰色

    的山坡烘托得格外显眼,两种景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吉萨高地的这些金字塔是几何的

    化石,它们永恒地沉默着,证明着在伊斯兰教之前早已死去的文明。

    这赏心悦目的一切,对法兰西的士兵来说,却并不是唯一的,他们甚至分不出心神

    来将之细加打量。扑进视线的众多古迹展示着永逝的过去,但现实世界的开罗却将他们

    带人了诱人的未来。玛穆鲁克王的军队阻挡着他们前进的脚步,也阻挡着他们前进的决

    心。面对如蝗的敌军,拿破仑指着巨大而沉默的金字塔对他的士兵们说出了一句永载史

    册的话:“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

    战斗的激烈程度甚至超出了士兵们的想象。7月25日,拿破仑击败对手进驻开罗。

    至此,他的雄心大志似乎正步步临近,伟大的、直捣印度的行程已完成过半。

    但此后(8月7日)的阿布齐尔海战却让拿破仑陷入了英国舰队司令纳尔逊的包围困。

    虽然战争持续了一年才宣告结束,但这次海战却在事实上终止了拿破仑的埃及之战。

    1799年8月19日,拿破仑丢下军队独自逃走了。8月25日,在米隆号护卫舰上,拿破

    仑目送着埃及的海岸线慢慢地在海平线下消失。

    拿破仑这次举世闻名的远征虽然在军事是失败的,但却促进了埃及在政治上的觉醒。

    正是这次远征带来了埃及古代史的考察活动,并将之持续至今。拿破仑随军有175名

    “有学问的文职人员”,他们不仅带来了大批图书,同时带来的还有法国的所有关于埃

    及的书籍以及十几包科学设备和测量仪器。

    1798年春天,在法兰西学院大厅进行了一次科学家会议。拿破仑在会上论述了埃及

    文化的重要性及科学工作者应作出何种努力。他讲话时手里不仅拿着一本尼布尔写的

    《阿拉伯之行》,还时不时地用手指敲击它的封皮加以强调。只过了几天,这批天文学

    家、几何学家、化学家、矿物学家、东方学家、技术人员、画家和诗人就随同拿破仑从

    土伦登舟远航了。同行看中有一个人是拿破仑一世之妻、后来的法国皇后、美艳绝伦的

    约瑟芬所推荐,前来担任绘图一职的。这是一个非凡的人物。

    这个人的全名就是多米尼格-维万-德农。在路易十五时期,他曾任古物监督,深

    得路易十五的情妇宠帕杜尔的青睬,在驻圣彼得堡大使馆任秘书期间,他又得到俄国女

    皇凯瑟琳二世的欢心。维万-德农见多识广,喜欢女人,深馏艺术,谈吐幽默而颇具机

    锋,有着广交四海之友的本领。在瑞士联邦担负外交工作时,德农经常出入于著名作家

    伏尔泰的家中,并在那儿创作了著名的油画《弗尔尼的早餐》。他同时创作的另一幅伦

    勃朗风格的素描《崇拜牧羊人》,则使之成为法兰西的院士。

    法国革命爆发后,德农被列入了驱逐出境的名单,所有财产均被没收,他变得穷困

    潦倒,在巴黎贫民窟中藏身,用卖画换来的一点钱打发时光。有一次,他因受到著名革

    命画家路易-达维的赏识,从而再次得以回到巴黎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一当踏上那久

    违的镶花地板,德农与生俱来的交友本能便再次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没用多长时间,罗

    伯斯屁尔就下令归还了他的所有财物,并取消了对他的驱逐令。他最大的转折是结识了

    绝美的约瑟芬-鲍阿娜,并因之深受拿破仑激赏而参加了对埃及的远征。

    ■征服埃及的一支笔

    从尼罗河畔回到法国时,德农由于地位稳固,并且备受恩宠,受命担任全国博物馆

    总监。随着拿破仑在欧洲战场叱咤风云,德农也飞黄腾达了。他以搜集古物为名把许多

    艺术品暗中据为已有,后来直到那些极为平凡的艺术品都变成法国的高级饰物,他还在

    继续这种活动。他想起当年自己随便画了几张油画和素描,竞能名噪一时,现在未尝不

    可在文学方面也试它一下。在一次交际场合,有人发表议论认为爱情故事想要写得实际,

    不诲淫是不可能的,德农当场保证他能做得到。24小时以后,德农写成了《翌日拂晓》。

    这部颇长的短篇小说给德农带来了文学家的声誉,评论界称之为同类作品中的翘楚。后

    来巴尔扎克说这部小说“使已婚男子受到教育,为青年人提供了上一世纪社会风俗的出

    色的画面。”

    德农的另一部作品《拓片集》于1793年出版。如书名所写,这是一部拓本集,主要

    是描写性爱的。这是德农的活动的一个侧面,有趣的是有些写德农的考古学家竟不知道

    这一点。相反地,像爱德华-福照这样一位渊博的文化史家,尽管在《道德史》一书中

    用了整整一章讨论海淫的作品,却并不知道德农在埃及考古学的早期起过非常重要的

    作用。

    德农就是这样,他样样通晓而又往往一鸣惊人,但他真正值得永远纪念的却是一件

    独特的成就。拿破仑用刺刀征服了埃及,但他的占领期只有短短的一年;德农却是用画

    笔征服了这个法老的祖国,并且永远占领了它。他凭着那训练有素的目光和双手,把一

    个活生生的古埃及展示在现代世界的面前。

    尽管德农在长期的沙龙生活中搞得弱不禁风,但从他呼吸到沙漠的热风的时刻起,

    他就深深地爱上了埃及的一切。他到过许多古墟和遗址,但他的兴致从未稍减。

    德农在军中隶属德赛将军的部队。德赛将军率部穷追选定的马穆鲁克领袖毛拉德,

    部队穿过埃及北部的荒漠,这时德农5l岁,已经是德赛的父辈了,但他不仅受到将军的

    厚遇,而且在行伍中也深得人心。他对那恶劣的气候毫不在意,使战士们都深为叹服。

    有时他策马疾驰,跑在给养车的前面,次日却会远远落后。每天黎明他就走出帐篷作画,

    无论行军、宿营都坚持绘画不辍,饿了就简单地吃些东西,身边也放着素描本。有一次

    他刚听到报警的号声,战斗已经在他的身边打响了。德农看到战士们向敌军开火还击,

    就挥动画本鼓舞士气,这时他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画面,竟不顾飞舞的子弹开始作

    画后来他看到了象形文字。德农对象形文字一无所知,德赛军中也无人可以请教,他不

    管这些,逞自画下自己看到的一切,他虽然不懂,却凭着敏锐的观察力立刻看出象形文

    字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他发现象形文字有的是阴文,有的是阳文,他在撒卡拉画下了阶

    梯形金字塔,在丹德拉画下古埃及后期金字塔的巨大的残骸,接着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古

    底比斯的100个城门的废墟之间,他还没有来得及画完.却接到了拔营的命令,只好一

    面骂着,一面找了几个士兵,叫他们暂时停下打背包,帮他清除一尊雕像头上的泥壳。

    直到给养车已经开动时他还在那里面个不停。

    德赛挥军深入,直抵阿斯旺和尼罗河上第一道瀑布。德农在埃勒劳坦因画下了阿门

    诺菲斯三世修建的华丽的圆柱教堂。这座建筑于1822年拆毁,因此德农的这幅画是它现

    存的唯一的记录了。赛迪曼一战消灭了毛拉德,法军准备回国了。洗劫马穆鲁克军队的

    法军士兵们满载着战利晶,但多米尼格-维万-德农子爵带回的无数画稿却是一批更为

    丰富的收获。埃及的奇特风貌虽然已经使他极为激动,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艺的精确。

    他的素描像老工匠楼刻的作品一样真实,那些老艺人专心致志地精雕细刻,既不从印象

    出发,也决无自我表现之意,对于“工匠”这个称呼有无贬义他们是从不计较的。德农

    的画稿为考古学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第一本关于埃及考古的名著《埃及记述》

    (Descriptiondell‘Egypte)就是根据这些画稿写出的一部系统化的科学著作。

    ■闻所未闻的记述

    与此同时,开罗建立了埃及学院。在德农忙着作画的时候,随拿破仑出征的其他艺

    术家和科学家们也在纷纷测量、清点、调查和嫂集他们在埃及地面上找到的东西。其所

    以只在地面上找,是因为到处都是丰富的资料,举目可见,也就没有人想去挖掘了。拿

    破仑的文人们带回去的除许多石密模型、各类备忘录、抄件、素描和动物、植物、矿物

    标本外,还有几口石棺和27块石雕,其中多数是雕像的碎块,还有一块磨光的黑色玄武

    岩石碑,上面镌有3种不同形式的文字。这块沉重的石板就是后来解决许多埃及之谜的

    钥匙——著名的罗赛塔碑。

    但是1801年9月,亚历山大市投降了,法国被迫撤出埃及北部的占领区,连同法军

    远征时运走的法老文物也一并移交给了英国人。贺钦森将军负责把这批东西运到英国。

    因为这些是当时极为珍贵的古物,英王乔治三世下令存在大英博物馆。就这样,法国人

    辛苦一年,有些学者还在工作中丧失了视力,如此得来不易的收获完全付诸东流了。但

    是事后人们发现,尽管原物都被英国弄走,这批文物已经逐件留下真实的抄本或图片,

    这些材料足够巴黎的一代学者研究的了。

    德农是远征队伍中第一个使用这些资料的人。他在1802年发表了内容生动的《埃及

    北部和南部的行程》。与此同时,弗朗索瓦-若玛开始修订他的杰作,这本书是根据远

    征科学集体的收获,特别是德农的大量画稿写成的。这中书的出版是考古学界的一件大

    事,对埃及古文化过去只有少数旅行家有所了解;尽管不是完全看不见,其神秘和渺茫

    并不亚于特洛伊。这本著作却空前地把埃及古文化摆在了现代读者的面前。

    若玛的《埃及记述》从1809到1813年陆续出版。这部24册的巨著轰动一时,那种盛

    况只有后来博塔写的关于尼尼微的书和谢里曼关于特洛伊的著作可以相比拟。

    若玛竟能选择这样的题材,他的书的内容竟能如此丰富,附有那样多的插图,许多

    图还是彩色的,再加上精美的装订,这一切,今天使用现代轮转印刷机的人们很难理解

    在当时是如何难能可贵。当时只有富人才买得起这部书,到手以后就当做知识的宝库珍

    藏起来,在今天,科学上每有重要的发现很快就可以传遍全球,并且通过照片、电影、

    文字和声音复制千百万份加以传播,结果就大大冲淡了轰动一时的效果。出版物一本接

    着一本,每本都在极力吸引读者,慢慢地就造成读者什么都略知一二,但一件也不深入。

    因此现代的人们很难理解当时若玛的第一批读者拿到《埃及记述》这部书时的心情。书

    中的内容过去闻所未闻,里面所写的古人的生活他们是决想不到的,那时的读者比现在

    虔诚,读到这样一本书一定会感到很大的震动。

    埃及文化是古老的,比当时人们所知的任何古文化都古老得多。早在罗马的国会山

    上讨论制定未来的罗马帝国各项政策的时候,埃及已经是一个古国了。当着日尔曼人和

    凯尔特人在北欧的森林里猎熊的时候,埃及已经开始衰败了。按现在的历法计算,埃及

    法老第一朝是5000年前兴起的,那时尼罗河畔已经有了灿烂的文化。就连第26朝的衰亡

    也还是公元前500年的事。统治这块土地的民族先是利比亚人,接着是埃塞俄比亚人、

    亚述人、波斯入、希腊人和罗马人,而这一切都在星光照耀伯利恒的马厩之前。

    ■走向死亡的历程

    当然,很早就有人知道尼罗河畔石雕和石建筑的胜迹,但那些传闻都有许多传奇的

    色彩。埃及的古文物只有很少几件运到国外,放在博物馆里供人观赏,拿破仑时代的旅

    游者在罗马可以看到国会大厦石阶上的狮子,后来就没有了。他们还可以看到托勒密王

    朝帝王的雕像,但那已经是后期的艺术品,那时古埃及文化的极盛时期已经过去,亚历

    山大希腊文化已经高度发展了。真正代表古埃及文化的只有12块方尖石碑,此外就是红

    衣主教的庭园里的一些浮雕了。较为常见的还有雕着圣甲虫的宝石,古埃及人把这种甲

    虫视为圣物,这种雕刻品一度在欧洲到处被人用作护身符。此外什么也没有了。

    巴黎的书店里也很难找到真正称得上是有价值的学术资料,幸尔1805年出版了斯特

    拉被的一套书,共五册,译文的质量极好,这部权威著作的内容过去只为学者所知,至

    此才开始普及了。斯特拉波是在奥古斯都大帝时期游历埃及的。希罗多德的第二册书里

    也有十分宝贵的资料,那是去过古埃及的一位杰出的旅行家:但是多少人读过希罗多德

    呢!其它古籍里也有时提到埃及,但这些材料更为古奥,更为零散,也就更少为人所知

    了。

    “你像穿衣服一样把光辉洒遍全身,”这是大卫王的《诗篇》里的一句话。早晨的

    太阳在湛蓝的天空升起了,运行了,它那黄色的、滚烫而耀眼的光芒照在褐色的、赤色

    和白色的沙上,映出的影子像沙上的剪影一样轮廓分明。这是一片永世阳光普照的荒野,

    这里没有气候的变化,没有雨、雪、雾、雹,也很少雷声和闪电,这里的空气干得要死,

    遍地都是五谷不生的砂砾和硬得发脆的土块。就在这块土地上奔流着伟大的尼罗河,它

    是众河之父,人称“万物之父尼罗河”。它源远流长,河水来自苏丹的湖泊和热带雨。

    每逢汛期河水就溢出两岸,淹没砂荒,吐出肥沃的7月的泥浆。每年河水高达52英尺,

    如是持续了千万年。梵蒂冈有一组大理石像,表现16个儿童在河神周围跳舞,每个代表

    15英寸的洪峰,就是表现尼罗河的。水退以后,河边的干土和沙地已经浸透,黄水所过

    之处长出绿色的植物。庄稼发芽了,成熟了,“肥年”的收获供应了“瘦年”的需要。

    就这样,每年出现一个新的埃及,它是古代的谷仓。正如2500年前希罗多德所说,埃及

    是“尼罗河的礼物”。就连遥远之地的罗马人的饥饱也要取决于尼罗河的恩赐。

    在这片被太阳烤焦的土地上,城市里礼拜寺的尖塔林立,住的是肤色不同的民族:

    努比亚人、柏柏尔人、科普特人、贝都因人和黑人。狭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语音杂沓;

    无数寺庙、厅堂和陵墓的断壁残垣间到处有人顶礼膜拜。

    骄阳下的沙地上矗立着金字塔。开罗周围67座金字塔排列在“骄阳的操场”上,它

    们都是帝王的巨大陵寝,单是其中的一座就用了250万块石头,10万奴隶干了整整20年

    才建成的。

    这里卧着最大的吉萨狮身人面像,它头上的鬃毛已经磨平,眼睛和鼻子也变成了黑

    洞,这是马穆鲁克人用它的头作炮靶演习射击的结果—然而它究竟已经卧了几千年,并

    且要永世呆在那里,它的身躯是硕大无朋的:当年一心想做国王的托特米斯竟在它的两

    爪之间竖了一块大石碑。

    清真寺的尖顶纷然竖在晴空里,为神抵和帝王们看守庙宇的大门。这些精美的石尖

    有的高达91英尺,此外还有圆形和方形的石砌陵墓,“村长”和法老们的雕像,各种石

    棺、石柱和塔形门,各种浮雕和绘画。这些当年治理过这个古老的王国的人们不可胜数,

    他们的形象站立在雕梁画栋之间,他们以僵硬而尊严的姿态指向某种目标。有人说:

    “埃及人的生活就是走向死亡的历程。”埃及的壁雕到处突出表现目的论的原则;一位

    现代的文化哲学家指出,埃及艺术的主要象征是“方向”,在意义上可以和欧洲的“空

    间”、希腊的“身体”相提并论。

    ■迷样的世界

    埃及可谓集古墓之大成,而且它几乎到处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包括各种符号、图

    画、线条、暗号以及无法理解的图形。这是一套古怪的表达方法,形象的来源很多,人

    形、动物、植物、果实、器械、衣服、编筐、武器、几何形体、波浪和火焰状的线条都

    可以成为文字。寺庙和墓室的墙上、纪念石刻上、棺材上、墓碑上、神抵和凡人的雕像

    上、箱子上和砧土器皿上都有象形文字;连墨水池和手杖上都有象形的符号。看来埃及

    人是最喜欢写字的古代民族。“假如有人想把埃德福寺里的象形文字抄录一遍,每天从

    早抄到晚,20年也抄不完!”

    若玛就是把这样一个五彩续纷的世界展现在欧洲的面前,而那正是欧洲开始既看到

    科学的力量,又看到过去的价值的时候。感谢拿破仑的妹妹加罗琳,庞培城的出土工作

    重新加紧进行了。经文克尔曼启发,学者们学到了考古的基本方法,在古文字的破译方

    面都是跃跃欲试的。

    《埃及记述》一书里的各种素描、写生和记述文字当然是极为丰富的,但是作者不

    能对这些做出解释,因为这是他们力所不及的。有时试图解释一下,结果也是错误的。

    书中罗列的古文物自己不会说话,而且只能永远沉默。它们的顺序的排列全凭直觉,谁

    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出具体实际的说明。象形文字根本无法弄懂,无论僧侣体、世俗体

    或简化体(僧侣体是简化了的象形文字,笔划是曲线形的,而世俗体又是僧侣体的简化

    或大众化的形式。僧侣体本来是用来书写一切宗教文学和非宗教文学的。世俗体普及后,

    僧侣体只供宗教文字使用。)都是一样。这种文字欧洲人从未见过。《埃及记述》向他

    们介绍了一个新的世界;在内部关系、自然状况和其中的意义上,这个世界完全是一个

    谜。

    在若玛时代的人们看来,谁要是能够解开象形文字之谜,花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波斯的著名东方学家德-萨西说过:“这是科学无法解释的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时却

    发生了一件无可否认的事实:戈廷根有一位普通的教师,姓戈罗特芬德,他发表了一篇

    论文,为破译皮尔赛波利斯的楔形文字指出了正确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已经取得了成

    绩。戈罗特芬德掌握的材料非常有限,而现在却有无数的象形文字可供研究。此外,拿

    破仑的一名士兵天缘凑巧地找到了一块非比寻常的黑色玄武岩板。第一批报道这件消息

    的记者也都知道。这块罗赛塔碑是解决象形文字的一把钥匙。但那懂得这块碑怎样使用

    的人却在哪里呢?

    这一块碑出世下久,《埃及信使报》登了一篇谈这块碑的文章,文章的日期写得颇

    具革命味道:“共和国7年12(果)月29日。”

    再巧也没有,这份埃及报纸传到了一个人的家乡,这个人20年后写出一篇具有独创

    性的文章,他竟然读出了石板上的文字,从而解开了这个谜。

    第四章奥秘之碑

    著名骨相家弗朗茨-约瑟夫-高尔博士周游法国,在各地传授根据颅骨判断性格的

    理论。所到之处有钦佩他的,有拿他取笑的,有颂扬的,也有贬抑的。一次在一个巴黎

    人的家里见到的一个法国青年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从颅相学看来,那青年头骨的形状

    是极为不凡的。他一看见就赞叹道:“这是个语言的天才!”这个16岁的少年当时除拉

    丁语和希腊语外,还精通6种东方语言,至于这位颅骨专家在事先是否听说过就不得而

    知了。

    十九世纪流行把传记写得有声有色,在《商博良传》一书里对于他的出生就有一段

    奇异的记载。既然这段文字目前尚无反证,而商博良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对于考古科学的

    贡献又如此巨大,这里有必要写下这段记录,以便有助于了解他的形象。

    法国的菲济克小镇住着一位卖书的商人贾克-商博良,他的妻子因残废长期卧床。

    1790年过了一半,当医生们都束手无策的时候,贾克请来了魔术师贾库。应该提到的是,

    菲济克镇位于法国东南部的道菲尼省,而道菲尼省的七大奇迹是有名的。道菲尼省又是

    法国的风景区,说得上是神仙出没的地方。道菲尼人生性倔强而保守,不会轻易动感情,

    可是一旦激发起来是极为热情奔放的。天主教也使他们容易接受神奇的事物。

    根据几种史料记载,那巫师贾库请到以后,就把病妇放在加热的草药垫上,并给她

    喝热葡萄酒。他说,如果照他的嘱咐去做很快就可以痊愈。出乎病人家属意料的是,他

    还断定病妇的腹内有一个男胎,不久就要分娩;并且说,孩子长大之后成就不凡,并将

    名垂千古。

    第三天病妇就起了床。1790年12月23日凌晨两点钟,象形文字的注定的释读家让—

    弗朗索瓦-商博良诞生了。

    据传说,假如魔鬼的孩子生下以后双脚像牛蹄,那他的身上就会有些现象表明在诞

    生以前经过巫师的加工。小弗朗索瓦生下来以后,人们看出他的两眼的角膜竟是黄的,

    这是东方人普遍具有的特点,在西欧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皮肤是黄色的,而且脸形也具

    有鲜明的东方人的特点。20年后,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叫做“埃及人”。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是革命的儿子。1792年9月,菲济克宣布共和国成立,1793

    年4月恐怖时期开始。商博良一家人的住宅离“武装广场”仅30步,广场上竖起了自由

    碑,后来这里改名为商博良广场。让—弗朗索瓦的记忆中最早听到的声音是嘈杂的卡门

    尼奥音乐和难民的哭声,这些难民是到商博良家乞求革命群众保护的,面这些群众中就

    有一位牧师后来成为让—弗朗索瓦的启蒙教师。

    据一篇传记记载,让—弗朗索瓦刚刚5岁就开始翻译古文了。他先是凭记忆记住一

    批古文字,然后同原文对照,用这种方法自学辨认古文。将近7岁时,他第一次听说埃

    及这个神奇的国家,但只听了一次就像海市蜃楼一样销声匿迹了,原来弗朗索瓦有一个

    比他大12岁的哥哥让-贾克满怀希望地准备随拿破仑远征军赴埃及,结果却没有去成。

    无论道听途说还是亲眼目睹者都知道,商博良小时候在菲济克学校功课并不好。他

    的哥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语言学家,同时喜欢考古学。因为商博良学习不好,就在1801

    年把他带到格兰诺勃尔去,亲自教育他。11岁的弗朗索瓦很快在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上

    表现了罕见的天资,接着就专心学习希伯来文,进步也是惊人的。他哥哥当机立断,决

    定从此尽量稻晦,以便让弟弟早日崭露头角。这时他就改名商博良—菲济克,后来索性

    改为菲济克。他自己的才能本来是不容置辨的,然而却能这样谦逊,这样深信弟弟比自

    己更能光耀门桅,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超群的智慧

    就在这一年,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傅立时同这个通晓多种语言

    的孩子谈过一次话。傅立时参加了埃及远征,后来在开罗的埃及学院任秘书。他还在法

    国驻埃及军政府里作委员和司法长官,而且是科学委员会的负责人。这时他是伊赛尔河

    区行政长官,佐在省会格兰诺勃尔,他的周围很快就聚集了一批知识界的人物。在一次

    视察学校时,他同弗朗索瓦辩论了一个问题,颇为赏识弗朗索瓦那超群的智慧,不久就

    邀他到家里来作客,并且给他看了自己在埃及搜集的文物,这位皮肤黝黑的少年初次看

    到那些古代纸草的碎片和石片上的象形文字,感到非常喜爱。“有谁认识这些字吗?”

    他问。傅立时摇摇头。“我会认识的,”小商博良满怀信心地说,“过几年就可以。那

    时我就长大了。”若干年以后他自己还时常提起这件事。

    这件轶事很自然地令人想起另一个人小时对父亲说“我要找到特洛伊”的事。两个

    孩子都是那样信心十足,也都是那样荒诞离奇。然而两个人在实现少年的理想的经过上

    又是多么不同!谢里曼一生的学问都是自学的,而商博良却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正轨

    的学习,尽管他的智力发展迅速,经常把同学远远甩在后面。谢里曼是在没有任何技术

    设备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的,而商博良的学习条件可以使当代一切知识都能为他所用。

    哥哥对他的学习进行监督,他想控制一下这个孩子过分旺盛的求知欲,但这是办不

    到的。商博良不断地向着最深奥的知识领域进攻,接连拿下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他12岁

    就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名犬历史》。他感到没有一部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大事表,不利于

    历史研究的工作,就自己动手编制了一套,取名“从亚当到小商博良年表”。因为哥哥

    特意隐姓埋名,给让—弗朗索瓦创造出名的条件,弟弟也就署名“小商博良”,为的是

    教人们不要忘记,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商博良。

    他l3岁开始学习阿拉伯语、叙利亚语、迎勒底语和科普特语。凑巧的是,不论他学

    什么还是做什么,也不论他有哪些不期然的机遇,都无例外地或多或少同埃及文化有关,

    每当他着手研究新课题,就无意地向着埃及问题靠近一步。他涉猎了中国古文,为的是

    考察中国古文和埃及古文之间有无联系。他钻研的这些都是罕见的古文资料,不靠傅立

    时的力量在格兰诺勃尔是弄不到的。就这样,商博良根据手头所有的资料编成了埃及法

    老王朝的第一部历史年表,那是1807年的夏季,商博良刚刚17岁。

    这称得上是个大胆的尝试,因为商搏良当时可用的全部资料不过是圣经上的片段和

    零散歪曲的拉丁、阿拉伯和希伯来文资料,此外只有对照一下科普特文本了,科普特语

    是唯一的同古埃及语关系较近的语言,直到十七世纪埃及北部还流行科普特语。

    教育当局得知商博良希望到巴黎进行研究工作,就请他自己命题写一篇论文。他们

    以为他只会写出一篇普通的学生作文而已,哪里想到他竟写出整整一本书的构思,书名

    叫做《法老统治下的埃及》。

    1807年9月1日,商博良宣读了这本著作的导言,听众是格兰诺勃尔市公学的全体教

    师。那身材瘦长的少年挺立在讲台上,态度严肃,脸上闪耀着天才的神采,他用大胆的

    论证和严密的逻辑阐述了自己的论点。教师们听后大为赞赏,当场就选他为教师,参加

    了他们的队伍:校长雷瑙尔顿挺起身拥抱了商博良,对他说,“我们是根据你已经取得

    的成绩选你做教师的,但我们相信,你的未来的成就决不止此,我们相信你不会辜负我

    们的期望,也相信你将来成名以后不会忘记这些首先发现你的天才的人们。”

    就这样,商博良一下子从学生变成了教师。

    ■通往过去王国的钥匙

    商博良从公学出来以后就昏倒了。这时他是一位高度敏感的少年,他的性格对于情

    绪波动的反应极为强烈。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个天才,他那早熟的智力已经出了名。他的

    身体的发育也超过实际年龄,例如他刚刚毕业就决定结婚,这完全不是出于少年的初恋。

    他懂得自己即将进人事业上的新的阶段,知道巴黎是欧洲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商博良和哥哥一起乘长途马车走了70个小时,到了离巴黎不远,他的心已经从现实

    走入憧憬了。他仿佛看见那老得发黄的纸草,听到几十种不同的语言。他想到罗赛塔碑;

    在辞别傅立时时他已经看过这块碑的抄本。那些刻在玄武岩上的象形文字不时出现在他

    的脑海里。

    据可靠传闻,在两兄弟乘车前往巴黎的途中,商博良突然说出了藏在心里的话。他

    对菲济克说自己原来想做什么,而现在突然看到自己已经有力量实现凤愿了。他那黄脸

    上的黑眼睛闪着光:“我要把象形文字译出来;我一定能做到。”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罗赛塔碑是一个名叫道特普尔的人发现的,有人说是布沙德,但

    经调查后证明,布沙德不过是一名指挥战士们在拉齐德要塞废墟进行挖掘的军官,他本

    人并没有发现这块石碑。这个要塞被法国人改名为朱利安要塞,位于尼罗河畔,在罗赛

    塔西北约四五英里处。罗赛塔碑是由布沙德负责运到开罗的。

    实际上挖出罗赛塔碑的是一名不知姓名的士兵。估计这个人大约具有一定的文化,

    或者至少有些常识,所以能看出这块碑是一件希罕的东西。或者他可能是一个愚昧而又

    迷信的人,当他看到碑上石刻的一堆符号时以为是符咒,就大惊小怪起来,结果才使布

    沙德知道了这件事。

    罗赛塔碑约有桌面大小,长3英尺9英寸,宽2英尺4英寸半,厚11英寸。碑体为磨光

    玄武岩,“硬得像榔头。”在碑的一面镌刻着三段文字,经2000年的风沙侵蚀,已经变

    得有些模糊了。第一段是象形文字,共11行;第二段是通俗体文字,共32行;第三段是

    希腊文,共54行。

    希腊文!这是可以看得懂的!

    拿破仑手下一位懂希腊文的将军立刻着手翻译这段希腊文字,这是公元前196年埃

    及教士写的一道教令,内容是赞颂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埃庇范努斯的功绩的。

    亚历山大港法军投降后,这块碑和法军从埃及弄走的许多文物一起运到大英博物馆

    去了。幸亏“委员会”早已命人把这块碑和其它文物做了石膏复制品。这些复制品运到

    巴黎之后,学者们就聚集在周围进行对比研究了。

    之所以是对比研究,是因为三段文字的安排本身就说明它们的内容是相同的。《埃

    及信使报》已经说过,罗赛塔碑上可以找到通往这个过去的王国的钥匙,通过它有可能

    “用埃及人之口来说明埃及。”在正确地译出那段希腊文以后,再设法找到希腊文字和

    那些象形文字之间的关系,这应该是并不十分困难的。

    参加这项工作的都是当时最有名的学者,翻译工作在英国(使用罗赛塔碑原物)、德

    国、意大利和法国同时进行,结果却毫无成绩。这些学者无例外地犯了同样的错误,他

    们错就错在想从这些象形文字里找到希罗多德的框框里的东西。这是人类头脑里一直存

    在的一种典型的错误观念。想要揭开埃及文字的奥秘须得像哥白尼那样彻底改变观点,

    要有打破传统束缚的气魄。

    ■意想不到的打击

    商博良的哥哥商博良—菲济克原来有一位老师名叫德-萨西,住在巴黎。德-萨西

    貌不惊人,却是具有国际声望的学者。菲济克带弟弟去见德-萨西,那时商博良才17岁,

    但在德-萨西的面前却用平辈的态度谈话。这也不足为奇:6年前有人把他介绍给傅立

    时时,商博良在那名人的面前也是同样的态度。

    德-萨西对于这位外地的神童是半信半疑的。他当时49岁,在知识界是数一数二的

    人物:关于商博良的《法老统治下的埃及》他只看到过导言,而书中提出的计划就连作

    者本人也承认在他有生之年是无法实现的。对于这样一个青年,德-萨西一时不知应该

    如何评价。然而很久以后他回忆初次见到商博良时,谈到这位青年给了他“深刻的印

    象”。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就在商博良见到他的当年年底,这本书就差不多写成了。

    又过了7年书才终于出版而引起轰动,但在书写成时,这位17岁的作者对于这些荣誉应

    该说已经是当之无愧了。

    商博良投身于研究工作中去。巴黎的花花世界与他无缘,他埋头在图书馆里,奔走

    于科研机构之间,学习了梵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德-萨西曾把波斯语称为“东方

    的意大利语”。总之商博良沉浸在各种东方语言的学习中,他打下了基础知识,就可以

    了解这些语言在使用中的发展。这时他还写信给哥哥,请他给他弄一本中文语法,说是

    “为了消遣”。

    他学阿拉伯语到达精通的程度,甚至连声音都变了样子。在一次社交场合,有一位

    阿拉伯人竟把他当作同乡,因而向他行了加额礼。他从书本上取得关于埃及的丰富的知

    识。著名的非洲旅行家索米尼-德-马涅古尔同这位青年谈话之后赞叹说:“我们谈到

    的一些国家,他了解它们简直像我了解我自己一样清楚!”

    又过了一年,他就学会了科普特语,既能说又能写。他说:“我经常自己对自己讲

    科普特语。”他用科普特语写日记,这只是为了练习;谁知这种怪僻的结果竟在40年后

    酿成了一件有名的笑谈。一位法国科学家看到这些日记,竟把它们当成马库斯-奥列留

    斯-安托尼努斯时代的埃及古文,并且特地写文章加以论述。这很像德国的白林格教授

    把孩子们埋的兽骨当成古代化石的笑话,真是无独有偶了。

    法国大革命时期商博良处境非常艰窘,如果不是哥哥的大力支援,他险些成为饿殍。

    他住在卢弗尔一间简陋的小屋里,月租18法郎。但就连这一点钱他都拿不出来;他经常

    写信向哥哥求援,说他自己已经毫无办法,日子过不下去了。哥哥回信要他削减开支,

    否则只好典当藏书了。但他的生活开支实在无法再减了,鞋子早已穿破,衬衫也破烂不

    堪,弄得简直无法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他病卧在潮湿、阴冷的屋

    子里,从此种下病根,后来终于夺走了他的生命。幸尔有两件小事还算顺利,否则真会

    精神崩溃了。

    祸不单行,皇帝需要增兵,于1808年下令年满16岁的全国男青年一律听候征用,这

    一来吓坏了商博良。他生来就反对一切强制命令,为了做学问他可以最严格地要求自己,

    但一看到那些整队前进的士兵他就不寒而栗,因为他认为这些小卒受到的约束把人的个

    性破坏无余了。当年文克尔曼不是同样经受过参军的威胁吗!因此他给菲济克的信里曾

    这样诉苦:“有时我简直疯了。”

    从来对他爱护备至的哥哥这时就挺身而出,设法保护商博良了。他一面求朋友帮忙,

    一面书面申诉,写的信更是不计其数了。结果使得商博良终于在那战乱的年代还能够继

    续研究他的古文字。

    还有一件事给他精神的寄托,使他有时忘掉被征人伍的威胁,那就是对于罗赛塔碑

    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他很像谢里曼,因为当年谢里曼有意地推迟对于希腊语的学习,

    直到通过自学能讲能写欧洲各国语言之后才开始学希腊语。罗赛塔碑之于商博良就和希

    腊语之于谢里曼一样。这位青年的心一直向往着那篇神秘的碑文,但他却一直犹豫不决,

    因为他自问要对付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本身的条件还不成熟。

    但在这时他看到了伦敦新做成的罗赛塔碑的复制品以后,再也控制不住,有些跃跃

    欲试了。然而他还没有径自着手破译碑文,只是把它和一篇纸草写的古文对比了一下。

    初步探讨这块黑色石碑以后,他已经能够“自己弄清楚整整一行字母的正确的价值。”

    他在1808年8月30日给哥哥的信中写道:“我把初步收获交你审查。”他非常谦逊地说

    明了自己使用的方法,但在语气之间可以看出这位年轻的探索者的含蓄的自豪。

    然而就在他做了初步工作,并且已经知道坚持下去可以功成名就的时刻,却遭受到

    意想不到的打击。对于吃苦或者逆境,他都不放在心上;然而现在传来的消息却像是使

    他的辛勤的准备和美好的愿望完全落空——那些象形文字已经有人翻译出来了。

    ■堂吉诃德之剑

    一开始,消息传来确实把商博良搞得拾不起头,但这只是一场虚惊。那一天,商博

    良到法兰西学院去的路上遇到一位朋友告诉他这个消息,那个人并未觉察这对商博良是

    多么重大的打击。商博良听到以后面色苍白,摇晃了一下,抓住那位朋友才没有倒下去:

    自己长期以来生活工作、忍饥挨饿、孜孜以求的全部希望,一下子变成了泡影!

    “译者是亚历山大-勒努瓦,”那位朋友说,“书刚刚出版,是一本小册子,他定

    名为《新译文》,书里把象形文字全部译出来了。你想想,这是多么重大的一件事!”

    确实,这是多么重大的一件事啊!

    “勒努瓦?”商博良问,接着摇摇头。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昨天他还见到勒努瓦。

    他认识勒努瓦已有半年,勒努瓦是一位有水平的学者,但决不是天才。“这不可能,”

    商博良说。“谁都没有对我讲过破译象形文字的事,就连勒努瓦本人也没有提。”

    “这难道还奇怪吗?”那朋友问,“谁对这样重大的发现不会守口如瓶呢!”

    商博良猛然放开那位朋友。他问:“书店在哪里?”接着狂奔而去。到了书店,他

    双手颤抖着点好书款放在那积满尘埃的柜台上。这时勒努瓦的这本小册子还很少有人问

    律。商博良跑回家里,坐在破沙发上就读起来了。

    厨房里的梅克朗寡妇这时猛然听到隔壁房间里纵声大笑起来,吓得她把菜锅放在桌

    上,几乎惊呆了。她胆战心惊地又听了一会,然后跑到门房向里望去,只见商博良躺在

    沙发上,歇斯底里地笑得全身发抖。

    他手里拿着勒努瓦写的那本书。这样的东西算得上破译象形文字的作品吗?这个评

    语下得过早了!勒努瓦的这本书从头至尾乱扯一通,是主观想象和错误的治学方法的堂

    吉诃德式的混合物。凭着商博良的学识完全可以识破这一切。

    但这次打击是商博良永远不能忘记的。他从自己对这次事件的反应才觉察到,自己

    想要使这批僵死的符号起死回生的风愿是何等的强烈!当夜他筋疲力尽地入睡以后做了

    很多奇怪的梦,他梦见许多埃及人同他讲话,他自己的形象很清楚地显露出来,他不理

    会报界中其它方面的社会干扰,一心一意地、如醉如痴地研究象形文字。这个梦是预兆

    着胜利的,但实际上是在20多年以后,他才终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五章埃及古文之谜

    商博良12岁时阅读原文《旧约》以后写了一篇文章,提出只有共和国才是合理的国

    家形式的论点。那时的社会思潮正在为一个开明的新世纪铺平道路,同时给法国革命准

    备了力量;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商博良,对于新兴的专制制度是反感的。随

    着频繁的调令,专制统治在无形地发展,到拿破仑称帝就公开化了。商博良和哥哥不同,

    他没有拜伏在拿破仑的旗帜之下。

    商博良成为埃及考古学家以后,怀着要求自由的强烈愿望,高举义旗参加了进攻格

    兰诺勃尔的战斗。他从城楼上扯下百合旗,竖上了三色旗。此后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

    三色旗便在军前飘扬了15年。

    商博良再次回到格兰诺勃尔,1809年7月10日受聘为大学历史教授。那一年他才19

    岁,听他讲课的青年们有不少在两年前还是他在公学里的同窗学友。可以理解,他这样

    是容易树敌的。果然,不久他就遭到某些比他年长的教授的合伙暗算,这些人的学识不

    及商博良,又都受过他无意的侮辱。

    何况这位年轻的历史教授的思想又是那样古怪!他公开提出,历史研究的最高理想

    是寻求真理,而他对真理的概念非常独特,即他要寻求绝对真理,而决不是波拿巴王朝

    或者波旁王朝的统治者所规定的真理。为了达到这个理想,他就要求学术自由,而这时

    正当是学术界受到各种政治禁令重重限制的时候。他认为历史学家对于权贵应该置之不

    理。革命初期狂热的群众在屋顶上喊出的自由的口号,现在已经不断地遭到践踏,他却

    要求把它们维护下去。

    这样的政治主张当然使商博良同时下的一批禄蠹之间发生矛盾。尽管不时遭受挫折,

    但他的信念决不动摇。每逢这样的时刻,他就要向哥哥提到一种想法,这种思想可能是

    来自伏尔泰《康迪德》,但作为东方学者的商博良感到东方的一本宗教典籍中的表达方

    式更为合意:“开垦你们的田地吧!曾德—阿新斯塔说过:开垦6英亩荒地,强似打24

    次胜仗。我的意见也是这样。”这时商博良被学院内部的勾心斗角搞得狼狈不堪,情绪

    颓丧,教授们勾结在一起把商博良的薪金搞掉了四分之一。他写道:“我的命运是定下

    来了。我一定要穷得像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要设法买一个大桶栖身,再弄一块麻袋

    披在身上,这样我才或许有希望靠着雅典人的施舍过活。”

    他写过一些讽刺拿破仑的文章。但在拿破仑倒台以后,在1814年4月19日联军开人

    格兰诺勃尔以后,商博良并不相信会有严明的法制出来代替波拿巴王朝的暴政,并且认

    为就是将来这种希望也是很渺茫的。

    商博良虽然非常关心政治和科学的自由,但他在研究古埃及方面的热情决不稍减。

    各种问题在分散他的精力,有的是些无关紧要的事,但他还是不断地做出惊人的成绩。

    他编了一本科普特语词典供自己查阅,同时还写了一些剧本在格兰诺勃尔的几家抄龙演

    出,其中一部写的是伊英琴尼亚的故事。按照12世纪作家彼得-阿伯拉开创的法国传统,

    商博良还常写一些政治歌谣,每写出一首便立刻被群众在街头传诵。与此同时,他在继

    续进行自己的主要工作,即不断深入地探索埃及的奥秘。不管大街上不时传来“皇帝万

    岁!”“国王万岁!”的口号声,他的头脑始终没有离开这项首要的任务。他写了无数

    篇散文,又为作者制订写作提纲,许多人在创作上找他请教,他是来者不拒的,这些才

    具乎庸的学生占去他很多精力。这些繁重的负担慢慢地使他心力交瘁。他在1816年12月

    写过这样的话:“那本科普特语词典一天天厚起来,词典的作者却一天天瘦下去。”当

    他看到词典已经编到1069页而主要工作尚未完成,便喟然长叹了。

    随后就是百日复辟,欧洲再一次遭受拿破仑的统治。片刻之间,被迫害者变成了迫

    害者。统治者变成了被统治者,昌花一现的国王变成了一个难民。商博良激动得什么也

    于不下去了。“拿破仑要回来了!”人人都在这样说。巴黎各报的态度是寡廉鲜耻,朝

    秦暮楚。这些报纸上的新闻标题是谎言的典型,它们反映了这种变色龙的性格。一开始,

    新闻标题有一条是“妖怪出笼了”,继而发展成为“狼妖在堪斯登陆”、“暴君现在里

    昂”、“篡逆距首都六十小时行程”、“被拿巴全速逼近”、“拿破仑明天将来到巴黎

    城内”,最后却变成“皇帝陛下驾临枫丹白露”。

    3月7日,拿破仑率军进人格兰诺勃尔。他一马当先,用鼻烟盒敲了敲城门,火炬的

    光亮在他的脸上闪耀着。拿破仑完全懂得自己在这一历史性的场面里扮演了一个戏剧性

    的角色,他特地面对城头的大炮,单人独骑站立了片刻,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霎。城

    头上的炮手们乱跑着。接着“拿破仑万岁”的喊声大作,“进城时还是冒险家,出城时

    却已经是皇帝”。格兰诺勃尔是道芬尼省的首府,也是拿破仑反攻时胜利进军途中的必

    争之地。

    ■两位埃及征服者的会面

    商博良的哥哥菲济克早就公开表示拥护拿破仑,这时他更是特别积极了。当拿破仑

    要找一位精干的私人秘书时,市长便把菲济克带来,又特地把他的姓改了几个字母,变

    成了“商破仑”。皇帝高兴地说:“这真是吉兆!他的姓竟有一半和我的名字相同!”

    皇帝召见菲济克时,商博良也在场。拿破仑问起这位年轻的教授做些什么,得知他在编

    写科普特语词典和语法书。商博良本人倒还冷静,皇帝却对这位还有几分稚气的学者大

    为赏识,同他谈了很久,并以皇帝的口吻向他保证,将来把他的科普特语的著作在巴黎

    出版。拿破仑意犹未足,次日特地到大学图书馆去看望商博良,同这位年轻的教授再次

    谈起他在语言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是埃及的两位征服者的会见。一位把尼罗河的故乡纳入自己征服全球的计划之内,

    并且打算建设一套庞大的灌溉系统来恢复埃及的经济;另一位虽然从未踏上埃及的土地,

    但是早已用心灵的目光把埃及的古代遗迹观察了一千次,并且有一天将会凭着自己的学

    识让这些古迹起死回生。自从见到商博良以后,拿破仑那帝王的想象力得到极大的启发,

    因此他当场宣布:从此把科普特语定为埃及的正式语言。

    但是拿破仑来日苦短,突然复辟,接着却又突然垮台了。他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后

    来葬在圣赫勒拿岛。

    波旁王族又回到巴黎。他们的实力不足,因之也做不出多么强烈的报复行动,然而

    判几百人死刑显然还是必要的。按照当时的说法,“惩处的命令接连不断,像圣经中古

    犹太人得到的大赐食物吗哪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一样。”菲济克曾随拿破仑进入巴黎,

    完全暴露了自己,属于必惩之列。惩治菲济克的政治材料把他和弟弟商博良等同看待,

    这是错误的;然而因为有一批人出于对他的嫉妒而暗中活动,竟维持原议不予更改。更

    糟的是在百日复辟的末期,商博良错误地为创建特尔斐同盟出了力,这个组织的宗旨是

    争取各种自由权。这时特尔裴同盟已经成为有重大嫌疑的团体。商博良之所以会犯这样

    严重的策略上的错误,是因为要极力设法筹集一千法郎,用来购买一张古埃及的纸草,

    然而这在当时也是办不到的。

    保皇党进攻格兰诺勃尔时,商博良在城墙上协助守军进行抵抗,完全没有看出哪一

    边会带来更大的自由。结果如何呢?当拉杜尔将军下令轰击格兰诺勃尔,从而危及商博

    良那些珍贵的手稿时,这年轻人就把政治和战争统统抛在脑后,奔下城墙,一直冲上图

    书馆的三楼。他在那里直到炮击停止。提水洒沙扑灭火焰,一个人在大楼里冒着生命危

    险,保全他的古埃及纸草。

    商博良因犯有叛变行为被大学停职,在这以后他才终于着手破译那些象形文字。停

    职期一年半,停职期满后,他又在巴黎和格兰诺勃尔不知疲倦地工作。不久,政府又准

    备把叛国罪加在他的头上,他就在1821年7月逃离了格兰诺勃尔,这是他走过了从学生

    到教授的历程的地方。一年以后他出版了《关于象形文字字母发音问题致达西耶先生的

    一封信》,这是一篇专题文章,文章概述了一种成功的破译方法的要点。出版以后,许

    多致力解决埃及金字塔和寺庙之谜的人们纷纷加以评论。

    ■圭臬之错

    古代作家有几个人提到过象形文字。到了中世纪,就出现了关于象形文字的各种解

    释。希罗多德、斯特拉被和狄奥多鲁斯都到过埃及,他们认为象形文字是一种无法理解

    的以固示意的文字。公元前4世纪时,荷拉波隆对埃及文字作了详细的说明(亚历山大港

    的克雷芒以及波菲利关于埃及文字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荷拉波隆的意见往往被后人

    奉为圭桌,因为舍此尚无足以作为根据的材料,而荷拉被隆认为象形文字是以图示意的。

    因此在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主要着力于探索这些图形的象征性的含义。在这样的传统影

    响之下,许多人就不顾科学地任意乱猜,而立意治学的人则束手无策。

    直到商博良把象形文字译出以后,人们才知道荷拉波隆是大错特错了。埃及文字的

    发展,实际上早已超过原来的象征符号,例如用三条曲线代表水,用房屋的平面轮廓代

    表房子,用旗子代表神等等。把这种以形示意的解释方法用来解释以后发展起来的文字,

    结果造成严重的甚至荒谬的错误。

    耶酥会会士阿萨纳西奥斯-凯切尔以发明幻灯著称,他在1650年至1654年期间在罗

    马发表了一部书共四册,书中有几篇象形文字的所谓“译文”;对照原文,没有一篇不

    谬以千里。例如有一组符号代表“独裁者”,这原是罗马皇帝的一种尊号,凯切尔却解

    释为“奥赛里斯是一切植物和果实的创造者;神圣的莫夫塔从上天把这种创造力引进自

    己的王国。”尽管谬误百出,但凯切尔却在认识科普特语的重要性上成为商博良等人的

    先驱。科普特语是埃及语的最新形式,有些学者却不承认研究科普特语的重要性。

    过了100年,德贵格内斯在巴黎文字科学院发表演讲时,根据比较象形文字学提出

    一种理论,认为中国人是埃及移民的后裔。然而大凡提出这类错误理论的人总在某一点

    上是正确的;例如德贵格内斯就正确地读出埃及国王“曼内斯”的名字,而有一个反对

    他的人却读做“曼努夫”。当时最尖刻的评论家伏尔泰因此对某些词源学者痛加抨击,

    说他们“既看不起元音,又不重视辅音。”同一时期,英国却有人把上述的理论颠倒过

    来,竟然说埃及人的祖先来自中国!

    人们也许会想,随着罗赛塔碑的出现,这些不着边际的乱猜应该销声匿迹了,实际

    情况恰恰相反:正因为问题显然可以解决,所以毫无专业知识的人都要涉足其间。德累

    斯顿有一位匿名作者,把罗赛塔碑上的残损的象形文字对照的希腊文全文读出来了。一

    位名叫阿哈麦德-伊本-阿布贝克尔的阿拉伯人“揭示”了一段文字,接着,东方学者

    哈默-波格斯韬尔竟不辞辛苦把这篇东西翻译出来,而这位学者是一向严肃认真的。有

    一位不知姓名的巴黎人声称,他在丹德拉的一座庙宇里的铭文上识别出第一百首《赞美

    诗》,日内瓦出现了一篇所谓“潘菲力尖碑”上的铭文的译文,据说内容是关于“公元

    前4000年时善战胜恶的一篇报告”。

    这时有人已经发展到异想天开的地步。帕林伯爵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又非常

    狂妄而又愚昧,他竟然声称自己把罗赛塔碑的内容一眼识破。依靠荷拉波隆和毕达哥拉

    斯的学说和希伯来神秘哲学,这位伯爵只用了一个通宵就大功告成。过了8天他就发表

    了自己的译文,他说自己凭着速战速决,“避免了由于思虑过多而必然造成的全盘失

    误。”

    ■不同的方法

    尽管周围一片嘈杂,商博良却毫不理会,只是耐心地在那里把材料进行排列、比较

    和试验,慢慢地前进着。这时他读到唐多-德-圣尼古拉神父的一本学究派的小册子,

    里面说象形文字根本不是文字,而只是一种装饰花纹。商博良不为所动。早在1815年,

    他在一封议论荷拉波隆的信中写道:“这本书名叫《象形文字》,但它解释的不是我们

    称为象形文字的东西,而是和象形文字截然不同的雕刻的宗教符号,即埃及人用的各种

    象征图案。我的意见和一般人相反,但我的根据来自埃及文物,埃及的宗教雕刻清楚地

    表明荷拉波隆所说的象征符号,如蛇咬天鹅、特定姿态的鹰、天雨、无头人、鸽子和桂

    树叶等,但真正的象形文字是没有象征内容的。”

    于是在这些年代里,象形文字就成为形形色色的神秘的伊壁鸠鲁主义的集中目标。

    人们认为希伯来神秘主义、星占学和灵知学的种种理论统统来自象形文字,如同农业、

    贸易和行政管理的各种理论来自实际生活一样,象形文字中出现了圣经里的话,还找到

    了洪水文学,甚至于迎勒底语、希伯来语和汉语的段落也不在话下。商博良写道:“看

    来好像埃及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东西。”

    所有这些解释象形文字的做法,无不或多或少来自荷拉被隆。真正破译的方法只有

    一种,它是同荷拉波隆背道而驰的,商博良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学术上的伟大发现很少是按照准确预定的时间做出来的。它是研究者在某一特定问

    题上长期锻炼自己的头脑过程中得出的无数成果的总和,是自觉的东西和不自觉的东西、

    有意的观察和无意的冥想的交叉点。灵机一动、一蹴而就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有些伟大的发现,假如从它们的历史背景加以剖析,就会显得黯然失色。在懂得与

    它们有关的原理以后再来回顾,许多失误就会显得荒谬,许多错误观念就看得出完全是

    盲目的结果,而许多问题就显得很简单。今天很难想象,商博良要具备多大的勇气才敢

    离开荷拉波隆的传统而另起炉灶。必须记得,无论专业研究工作者还是当时的知识界之

    所以泥守荷拉波隆的规范,有两条重要的原因:首先,他已被人奉为古代权威,这和中

    世纪的思想家们尊崇亚里土多德、后世的神学家们尊崇古代教会的神父的性质很相似。

    其次,虽然有人私下也许对荷拉波隆有所怀疑,但对于象形文字除非看做是一雄象征符

    号或简化的图形以外,他们实在找不出别的对待方法。不幸的是从表面看来,象形文字

    的样子很令人相信这种说法。另外,荷拉波隆生活在1500年前,比现在的人更为接近晚

    期的象形文字。假如这可以算做他的有利条件,那就使他的想法更加容易被人接受。在

    普通人的眼里,象形文字不过是无数的图形,而荷拉被隆正是这样说的。

    然而商博良却发现象形文字是“字母”,或者更准确一些,照他自己一开始的说法:

    “不是完整的一套按顺序排列的字母,然而是注音字母。”商博良发现这一事实的确切

    日期已不可考,但应该说,从发现这一点后,他就明确地舍弃荷拉波隆的学说。并且找

    到了破译象形文字的正确途径。但这种经过多年辛勤劳动的收获能说是灵感的启发吗?

    能说这是瞬间的偶然现象带来的幸运吗?实际上,商博良一开始想到把象形文字当成拼

    音字母的时候,他自己都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当时他还把带角毒蛇的图形当成f字母,

    并且错误地认为象形文字中不可能存在一整套拼音结构。其它研究象形文字的人还有斯

    堪的纳维亚人佐伊加和阿克布拉德、法国人德萨西以及著名的英国学者托马斯-扬。他

    们都看出罗赛塔碑上的这些古埃及世俗体的铭文是一种“宇母拼成的文字”,这样就解

    决了问题的一部分,然而至此他们就一步也不能向前迈进了,有的就此罢休,有的向后

    倒退了,德萨西公开承认自己已经完全失败,他说这些象形文字“像诺亚的方舟一样,

    仍然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托马斯-扬由于采用了拼音的方法,因而在破译罗赛塔碑上的古埃及世俗文体的铭

    文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但他也在1818年更改了自己的主张;他译“托勒密”这个词

    的象形文字时,竟把这些宇随意地分为字母、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三类。

    至此就看得很清楚:两种不同的方法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方法以自然主义者

    托马斯-杨为代表。他有才华,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对于语言学却不甚了了。他采用了

    按图求解的方法,把文字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巧妙地增补了一些东西。尽管他具体译出

    的象形文字寥寥无几,而且完全不懂它们在拼音方面的意义,但是商博良后来证实,在

    扬译出的221组文字中,有76个是正确的,这就表明扬具有非凡的直觉的理解力。商博

    良精通十几种古语,由于他懂得科普特语,所以在探索古埃及语的实质方面远较托马斯-

    杨高出一筹。杨不过猜中了少数单宇或字母的含义,而商博良看出了语言本身的内在

    体系。他不是零碎地译出几个字,而是把古埃及的语言变得读得出、学得会了,在找到

    基本原则以后,他立刻看出,破译工作一定要从若干国王的名字人手;但这已经是他酝

    酿已久的想法。

    何以必须从国王的名字人手呢?上面讲过,罗赛塔碑上的铭文是三种文字表达的一

    篇通告,内容讲的是教会授给托勒密-埃群法尼斯王以神圣的荣誉。其中的希腊文是可

    以直接阅读的,它把这个意思讲得很清楚;部分象形文字当中有一个椭圆圈:里面刻着

    几个符号,后来人们认为这是一种装饰。

    可以看出,在通篇铭文里只有这种装饰是用来表示加重语气的,可以有理由认为里

    面的符号是用埃及文写出的国王的名字,因为只有国王的名字应该是大书特书的。也可

    以设想,任何具有一般学识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几个组成“托勒密”这个宇的字母(古

    体字母),从而辨认出哪些是代表这八个字母的象形符号。

    ■打开埃及古文化的门锁

    任何伟大的发现事后看来都似乎是简单的。1400年来,埃及文字的研究工作被荷拉

    波隆的传统观念搞得烟雾弥漫;因之商博良的另辟溪径就是一件非凡的成就,事有凑巧:

    商博良的这个理论在排力方尖碑上的铭文中得到了证实。这块碑由考古学家班克斯于

    1821年运到英国,碑上同样刻有象形文字和希腊文,等于第二块罗赛塔碑。同样地,文

    中也有刻着托勒密这个名字的装饰纹样;另外还有一组象形符号,经过同希腊铭文对照,

    确定为埃及文的“克娄巴特拉”。商博良把这几组符号上下排列写下来,如下图所示。

    可以明显看出,代表“克娄巴特拉”一词的第二、第四和第五个符号,各同“托勒

    密”的象形文字的第四、第三和第一个符号相符,这样就找到了破译象形文字的钥匙,

    而这也就是打开埃及古文化的一切门锁的钥匙。

    现代人懂得,象形文字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变化无穷的文字体系。现代的学生学习

    象形文字,感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这却是当年商博良在独具创见的基础上付出巨

    大努力的研究成果。尽管商博良在理解象形文字方面成绩卓著,但在当时,这方面的研

    究工作是困难重重的,这是因为3000年来,象形文字出现了许多变体。现代的人们已经

    十分了解这些变体,懂得“古体”埃及文有别于“新体”,而“新体”又不同于“现代

    体”,但在商博良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变化;即便有的学者有所发见,从而译出了一个

    字,下一个宇却又束手无策了。今天没有专门学识的人都懂得,中世纪的文字第一个装

    饰性的字母只不过是个字母,决没有更多的含义,但中世纪的文字是同现代文化属于同

    一范畴的,在时间上的差距不足1000年,而最初的象形文字,却是一套不断发展的文字,

    它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的3000年前的产物。

    今天已经不难区分哪些是形声词,哪些是示意词和限定词,而这是理解象形文字的

    第一步。今天我们看到有的词从右向左读,有的从左向右读,有的又从上向下读时,已

    经不以为怪了。意大利的罗塞里尼、荷兰的利曼斯、法国的德-路捷、德国的莱普西亚

    斯和布鲁格施等学者都陆续有所发现。运到欧洲的古纸草文献数以万计,后来的专家们

    已经能够顺利地阅读那些来自陵墓、碑石和寺庙的长篇累牍的铭文了。商博良死后

    (1836—1841年),他的《埃及语法》在巴黎出版,接着先后出版了后人编纂的第一部埃

    文词典和《注释》、《碑文》等书。这些加上继续研究的成果,使得后来的埃及学家们

    不仅能读,而且能写埃及古文了。希德纳姆的水晶宫有一座埃及厅,里面就用象形文字

    镌刻着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弗莱德亲王的名字。柏林埃及博物馆的庭院的献词

    也是用埃及古文写的。莱普西亚斯在埃及吉萨的一座金字塔上竖了一块碑,用古文在上

    面写了他的那次远征的赞助者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名字。

    埋头书斋的学者往往弄不到第一手资料来证实自己的理论。有的地方神游数十年之

    久,却没有机会亲自去看一看。

    商博良在理论上成就非凡,却没有实地发掘过古文物。然而他到底还亲自到了埃及,

    使自己的书斋理论得到了现实的验证。商博良从青年时代就研究古埃及的历史和地形,

    多年来,尽管资料缺乏,他仍考证了许多古雕像和铭文的制作时间和地点,每当这时他

    的脑中就出现一串串的逼想。商博良来到埃及,就像一位动物学家用骨路和化石复原了

    恐龙的身躯以后,又突然回到自理纪站在活恐龙的面前。

    ■胜利的进军

    商博良率领远征队从1828年7月到1829年12月游历埃及,这是一次胜利的进军。这

    时除法国官方以外,埃及的人们都早巳忘记商博良还有过“叛国”的罪名。当地居民成

    群地跑来看望这位“看得懂古代石碑的人”。商博良受到埃及人的热情欢迎,使远征队

    大受感动,他们为格里戈省省长穆罕默德-贝依唱起马赛曲和《彼第奇的猎舍》中的自

    由之歌。但这些法国人在兴高采烈之余也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商博良接二连三地有所发

    现,他的许多想法到处得到证实。对于曼菲斯的古建筑遗迹,他一看就能识别它们的建

    造时代。他在里特-拉伊纳发现两座寺庙和一处古墓,在萨卡拉发现古代王族的姓氏昂

    诺斯时,他立即断定这是最早期的埃及王族。几年以后马利耶特(法国埃及学家,1821

    年—1881年)在萨卡拉考古得到重大的收获。

    在这6年以前,商博良提出一种设想,为此遭到整个埃及委员会的嘲笑,这种设想

    现在证明是对的,这使商搏良非常高兴:在远征队的船只停泊的丹德拉口岸上,有一座

    经过历代帝王修建的庙宇。中古王国的第十二王朝修过丹德拉寺,托特米斯三世、新王

    国的雄主拉美西斯和他的继承者也派人修过,另外还有托勒密王朝和后来的罗马征服者

    奥古斯都和内耳瓦,最后是多米蒂安和图拉扬修建了寺门和围墙。

    l799年5月25日,拿破仑的军队经过艰苦的行军抵达丹德拉,看到这片雄伟的遗迹

    时,全军都为之惊奇不已。德赛将军率领全师追击玛穆鲁克,在这里竟暂时停止行进,

    以便观赏古帝王留下的这些豪华的建筑。商博良在事先早已通过文献、图片和镌刻的复

    制品而对这个古迹了解得十分详尽,现在他终于身临其境了。那是一个满月当空的、晴

    朗的、埃及的夜晚。

    远征队的15名队员央求队长批准他们上岸。商博良见阻拦不住,便率领大家径入寺

    内,“当时假如埃及人看到我们,”他写道,“会把我们当成贝都因人,而欧洲人可能

    以为我们是一群武装的卡尔特会僧侣。”

    参加这次游览的罗特后来异常激动地追述当时的经历:“我们慌慌张张地跑过一处

    椰林,那简直是月光之下的神仙境界!接着是一片深草、荆棘和灌木丛。回去吗?不行,

    我们不愿回去。向前走吗?完全不认识路,我们高声呼喊,只引来远处几声狗吠。然后

    我们看到一个瘦弱构干的农人睡在树下,身边有一根木棒,身上被着几块黑色的破布,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商博良把他叫做“会走的木乃伊”。“他看到我们就站起来,吓

    得要死,以为一定是活不成了……又走了足足两个小时,那寺院终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柔和的月光下,真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到达之前,我们在路上还唱了几支歌以

    缓和一下焦躁的情绪,然而现在已经站在寺门前,它弥浴在一片圣洁的月光里,那景色

    真是令人心荡神怡!粗大的圆柱支撑着大厅,下面是一片寂静的、梦幻般神秘的境界,

    外面却是耀眼的月光,真是奇特而又绝妙的对比!”

    “我们用枯草在寺里点起簧火,火光又一次带给我们一阵欢悦,我们如醉如狂,没

    有一人不喜出望外的……这是一幅神奇的画面,它充满着梦幻的色彩,然而却是丹德拉

    的大厦之下的现实。”

    商博良是怎样报道这次游历的呢?别人叫他“师傅”,他的稳重的叙事口吻符合这

    个身份,然而人们可以从他那冷静的措词里感到奔腾的激情。他写道:“我不想描写这

    座寺庙、特别是寺中的圆柱门廊给我们的印象如何深刻。建筑物的大小是量得出的,但

    要想说明寺庙的整体是不可能的,它是华丽和雄伟的最完美的结合。我们兴高采烈地在

    里面看了两个小时。我们请那贫苦农民作向导,走遍了寺中的殿堂,并且借着月光看了

    外面的铭文。”

    这是商博良见到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大规模的埃及寺庙。从他当晚和后来写的笔记

    可以看出,他在古埃及的研究方面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事先在想象中和思想上为那天看

    到的景象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看到实物的时候没有什么使他感到意外。面前的一切

    无不证实他早已想过的东西。同行者有的很有学问,但却没有他的敏捷,他们都对商博

    良的学识感到惊异。远征队成员们大多数都把那些寺庙、大门、圆柱和铭文看作死的石

    雕,一些没有生命的、纪念过去的东西,而在远征队长看来,这些都是一片活着的景象

    的组成部分。

    商博良率领的全体人员都剃了发,戴着穆斯林的大头巾,身穿绣金边的上衣,足踏

    黄色皮靴。罗特说:“我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像煞有介事的样子。”但商博良对于这套

    装束并没有这种半开玩笑的态度。多年来,他在格兰诺勃尔和巴黎就被人称为“埃及

    人”,他总是埃及装束,好像从小就生活在这尼罗河的祖国,这一点他的朋友们是有目

    共睹的。

    这次旅行埃及期间,商博良做了大量的解释古迹和破译古文的工作。他常常有所醒

    悟,新的见解总是层出不穷。他宣布了比埃及委员会高出一筹的一项发现:这座寺庙并

    不是埃及委员会所说的艾茜斯庙,而是爱神海梭庙。它是不是像委员会所说的“极为古

    老”呢?寺中的建筑实际上是托勒密王朝最后定型的,而且在这以后罗马人又把它装修

    过。尽管月光之下看来气魄不凡,但商博良还是看出这座寺庙“固然不愧为建筑上的杰

    作”,但雕刻的“风格却是极不高明的”。他写道:“但愿委员会不要见怪:我认为丹

    德拉寺的浮雕非常恶劣。这是必然的,因为它们都是衰落时期的作品,当时雕刻艺术已

    经腐朽没落,而建筑作为数学的艺术是比较稳定的,因此这座寺庙的建筑还不辱没埃及

    的神,也值得后世的崇仰。”

    3年后商博良逝世了,这是新兴的埃及学的巨大损失。商博良死后,英国和德国的

    学者立刻对他的见解群起而攻之。他们把商博良破译古文的方法盲目地斥为幻想的产物,

    完全不顾这种译法的公认的成绩。但商博良得到德国学者理查德-莱普西亚斯的大力支

    持。1866年,莱普西亚斯发现了堪诺普斯诏书,是用世俗体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两种

    文字写成的。认真研究的结果全面证实了商博良的理论。1896年彼得-勒-培基-兰诺

    夫爵士在伦敦皇家学会发表的演说中,对商博良作了应有的崇高评价,这时商博良已经

    死去64年了。

    商博良解开了埃及古文之谜,长期的挖掘工作从此可以展开了。

    第六章金字塔神喻

    假如有人告诉你:某个精心设计、精心构筑的现代建筑包藏了建筑师的渊博知识,

    它不但预示了未来四五千年来宇宙发展的进程,而且记载了以往两三千年的人类历史,

    你肯定会对人类的智慧和奋斗感叹不已。不过,你也许并不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因

    为当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

    假如有人对你说:某个现代建筑不但包含了天文学和数学公式及定理,而且用工程

    学术语表达了对上下6000年人类发展历程的预言,那你会怎么想呢?不用说,你根本就

    不相信有这种事情。

    但是,这正是古埃及大金字塔的研究者们所相信的。他们认为,大金字塔的尺寸具

    有天文学和数学的奇迹般的准确性,其各个部分是对未来的预言,对过去四五千年的预

    言已经应验,其余的预言正在应验。

    你马上会说,这些人显然不是幻想狂就是疯子。可是这种“幻想狂和疯子”人数可

    不算少。其中有些人不仅擅长细心的考察,而且是才能超众的工程师和天文学家。这些

    人有时被称作“金字塔学家”,即研究大金字塔的奥秘及其建筑结构所包含的神渝的学

    者。他们坚信,大金字塔所包含的奥秘和星象学预言都被它的建筑者故意隐瞒起来了。

    他们毕生从事揭开金字塔之谜的研究,并且写了大量的具有说服力的著作。

    因此,无论你是否相信,这个问题都值得加以研究,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有些人

    笃信金字塔预言,而研究者们又是怎么想的,他们做了哪些工作,得出了哪些结果。

    ■传达神的启示

    古希腊人把埃及金字塔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当年拿破仑曾来到金字塔下,巨大

    的塔身与他矮小的身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油然产生了“5000年的时间在俯看着我”

    的抢然之感。大金字塔的约600万吨巨石是不折不扣的奇迹。它在人类心中激起的好奇,

    几乎如同人类对宇宙和星空的好奇。

    金字塔位于开罗西边,尼罗河河谷绿洲和撒哈拉沙漠交汇的吉萨。其中埃及古王国

    时期第四王朝国王胡夫下令建造的金字塔规模最为壮观。被称为“大金字塔”或“胡夫

    金字塔”。研究者认为,埃及古王国时代国力强盛,尤其在第四王朝时期达到顶峰。一

    般认为,建造金字塔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900年。H.G.威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把

    这些金字塔称作“工程学几乎没有诞生的时代竖立的毫无意义的庞大陵墓群”。

    对于普通的现代人,那精确的设计和奇迹般的结构居然产生在一个“工程学几乎没

    有诞生的时代”,这显得十分离奇而没有说服力。它似乎有悼于人类的经验,艺术和科

    学的兆始大都十分缓慢而步履蹒跚,在每次进步之间往往至少要隔好几百年的时光。学

    者们不同意说金字塔是“毫无意义”的建筑。他们经过不倦的研究和苦心的探索,坚信

    金字塔是有意识地包含着意义的。它的结构,它的各部分比例,它的尺寸,它的布局,

    它的每一块石头都在高声宣示着重大的意义。他们认为,长期以来那些石头所隐含、后

    来逐步被揭示的一整套含义不仅仅与科学知识有关,而且也与世界历史有关,甚至与预

    言有关。

    早在十八世纪就有一种理论认为,金字塔塔基的长度表示了一年的天数。1859年,

    伦敦一位数学家兼出版商约翰,泰勒在金字塔的结构上找出了另外一些数据,证明其长

    度单位“极线直径寸”实际上等于今天的英寸。泰勒还认为,建筑大金字塔的目的是

    “传达神的启示和预言”。

    ■留给后代的遗言

    金字塔隐含着科学知识的预言,这种理论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

    公元十世纪有个名叫马苏迪的阿拉伯人。他在一本书里写道:

    “他还命令祭司在它们(金字塔)上面记载人们的智慧和各种科学技术

    的成就……祭司们在这些文字中包舍了各种知识、各种草药的名称和性质

    以及数学和地理学。他们也许是想把这些知识留给后来能读懂它们的人……”

    “东边的一座金字塔(即大金字塔)刻有天球图以及表示各种恒星和行

    星的图形……”

    “法老还下令将星星的位置和轨道、连同过去和未来的历史编年,以

    及未来在埃及将会发生的每个事件都刻在金字塔内。”

    还有一些阿拉伯文献提到金字塔传达的是历史、天文知识以及“行星轨道、历史记

    录和预言。”

    在当代,一位著名学者D.戴维森写过一本极其重要的著作,名叫《大金字塔的神

    圣信息》。作者从建筑、考古、数学、象征和预言等各个方面对金字塔的建筑进行了深

    入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史前时期曾经存在过高度发达的文明。它们由于遭到浩劫而停止了。

    在世界其它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并不是绝无仅有的,例如古埃及

    的‘人类毁灭’的传说,墨西哥、秘鲁的‘世界毁灭’的传说,《圣经》

    和中国古代的‘大洪水’的传说。”

    这种文明比已知的各种文明都要早。最古老的文明(甚至是可以上溯几千年的远古

    洪荒的东方文明)也只不过是它的后代和继承。远祖的文明及其在种族、艺术、文学、

    科学等方面的影响必然会渗入并影响后世的文明,而当代文明甚至也都带有它的印记。

    大概没有人会反对这种见解,金字塔学家手中有大量的证据来说明这一点。

    例如,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曾信奉“地心说”,至今人们还在使用“太阳

    东升西落”这样的语汇。哥白尼和开普勒在十六世纪革新了托勒密天文学,证明了“日

    心说”。不过,是他们发现地球绕太阳运行这一事实的吗?其实,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

    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这个问题上领先欧洲天文学家大约2200年。据

    罗得斯的希伦尼姆斯说,泰勒斯曾和埃及祭司一起从事研究。那些祭司为希腊的智者建

    立过类似“外国人大学”的机构。希腊的智者中的佼佼者梭伦曾得到埃及人的指导。毕

    达哥拉斯为欧洲带回了东方人的知识,他曾在埃及的学校和神庙里生活过许多年。同样,

    泰勒斯从埃及返回希腊后创立了天文学和哲学的爱奥尼安学派。早在2500多年以前,泰

    勒斯就说过:“日月星辰不仅是天空中的光点,而且是一些实体;月亮从太阳吸取亮光,

    这可以解释月亮的盈亏;如果地球恰好遮住了照在月亮上的日光,就会出现月蚀。”他

    还说,地球是个球体,太阳有椭圆形的黄道。

    几乎与此同时,毕达哥拉斯把数学和音乐知识从埃及带回了希腊。他也认为地球是

    悬在宇宙中的球体,既有自转又有公转;行星和慧星都按各自轨道绕太阳运行。2000年

    之后,哥自尼在欧洲宣布毕达哥拉斯是“日心说”的奠基人,这正是现代天文学的基础。

    哥白尼坦白承认自己仅仅是“复活”了“日心说”而已。

    金字塔学家坚持认为,这些天文学以及其它科学知识正是那些古代的施惠者——金

    字塔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渴望传给尚未诞生的一代人的东西。后代人将懂得它们,

    需要它们。金字塔就是留给后代的遗言。

    ■石头的铭文

    金字塔各部分的尺寸在金字塔学家们看来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金字塔高137.18

    米,塔基边长230米。塔底周长36524英寸(约1公里),这个数字很重要,它表示着与

    “金字塔预言”说全部理论的各种关系。这个理论特别重视13个数字和三分之一英亩的

    “石头铭文”,因为它们都是除不尽的数。把一个小数点放在第三个数字后面,即365.

    24,这是太阳历一年的天数,用36524除以4,得出913l这个数字,正好是金字塔塔基的

    边长(英寸),也表示四季平分的时间。用36524乘以5,得出182620,而这正是古埃及和

    希伯莱使用的腕尺长度(约等于18.26英寸,自肘至中指尖的长度)。用塔基的边长9131

    除以25,你以又得到365.24这个数字,即公历一年的天数。不仅如此,金字塔中还显

    示了恒星年(比太阳历一年长约20分钟)和近点年(365天6小时13分53秒,比恒星年长约5

    分钟)。6000年之久的春分、秋分之间的岁差也通过度量单位表示了出来,而现代天文

    学知道这个差别的历史只有约400年。金字塔还向研究者揭示了圆周率的值。此外,它

    还记录着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地球的直径以及其它许多天文学和数学资料。

    总之,金字塔的精确结构表明,它的设计者至少具有堪与现代人媲美的天文知识。

    把这些科学知识用固体的几何形式表示出来,显然这是建造金字塔的一个目的。但这并

    非唯一的目的,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也就是用这种方式构成了给后代人的信息,

    不但是科学的信息,也是对未来的信息。

    ■世界救主的降临

    金字塔的建筑者们打算向后人预言些什么,又是以什么方式作出这些预言的呢?

    学者们认为金字塔预言了关于“世界的救主”的降临。人们知道,关于救世主降临

    人间预言完全来自希伯莱人的文化,而后来基督教的传播更满足了那些企盼救世主的人

    们的信仰。他们认为,随着救世主的降临,一切渴望和憧憬都将变为现实。一些人甚至

    认为,每到人类发展的关键时刻,人们就渴望出现救世主。在耶稣诞生以前,埃及的希

    伯莱人迎来了摩西,波斯出现了查拉如斯特拉,希腊出现了欧菲斯,印度出现了佛陀,

    中国出现了老子和孔子。耶稣出世后不久,沙漠上的闪米特人所盼望的默罕默德也出现

    了。

    古埃及时代,希伯莱人在出埃及之前就曾盼望过救主,时间大约在耶酥诞生前2000

    年。古埃及流传着一则古老预言,认为人类的一位救主将降临世界。预言中的想象与后

    来的《圣经新约》相符。耶稣出现在巴勒斯坦以前很久,古埃及人就知道了他出世的目

    的、他殉难的方式、最后的晚餐以及他的生活和教诲的大量细节。

    金字塔学家甚至认为,连《圣经旧约》中关于救世主来临的内容也与金字塔有关。

    《旧约-以赛亚书》中的两段话被认为是把金字塔作为救主临世的象征的证明:

    “到那天,埃及土地中央将有献给上帝的祭坛,在埃及边界上将有一

    根献给上帝的石柱。它们是上帝出现在埃及的象征。”

    “当那里的人受到压迫,向上中高喊求救时,上帝将会派一位伟大的

    救主,他将拯救他们。”(《以赛亚书》第19章第19节到第20节)。

    ■文明的新时代

    金字塔的建筑者们似乎预先就知道,几百年后他们掌握的知识会从地球上消失。他

    们也似乎早就知道耽于物质享乐的罗马文化将传遍世界,而中世纪又是多么黑暗愚昧。

    但他们也相信其后将出现一个新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掌握并发展这些知识将成为人类

    生死攸关的大事。他们知道,文明发展到某一阶段,客观上就会对人类提出学会理解金

    字塔的天文学知识、并将之传播开来的要求。

    这个时代就是弗兰西斯-培根时代。这个时代,科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开始取代墨

    守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学派的教条,将注意力转向直接观察自然,转向从个别事实归纳普

    遍规律的科学方法。而埃及大金字塔的天文编年史已经标出了这个时代的时间是公元

    1558年到公元2045年。金字塔的建筑者们已经预知了他们身后大约5000年的事情,而人

    类用了4500年才发现了古代工程师知道未来的历史进程和科学发展进程,于是像建造一

    个科学的方舟一样,用石头为遥远的未来世纪的人们保留了全部知识,到时候人们将需

    要了解这些知识。

    关于金字塔究竟是不是法老的陵墓,历来各派学者一直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研究

    古埃及历史的学者对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这一点毫不怀疑。的确,金字塔中设有通道、

    国王的墓室、王后的墓室以及原准备放置法老木乃伊的空石枢。但是,金字塔学家始终

    不同意这种见解。

    前面提到的《大金字塔的神圣信息》的作者戴维森就持后一派观点,他说:

    “反驳‘陵墓理论’的直接证据是工程学证据,而且是绝对具有说服力的工程学证

    据。第一上升通道是从人口或下降通道通往更里边的通道和墓室,而它的通道口却被一

    块花冈石严严实实地堵住了下半部分。按照主张‘陵墓理论’的人的说法,这块石头是

    准备娜开以后使人进人大走廊或金字塔上部的什么地方的,直到法老死后才会封上通道

    口。法老死后,装木乃伊的棺材被拽到上升通道,放在国王墓室里。然后,这块巨石才

    从大走廊滑到第一上升通道口下半部分。而实际上这块花冈石堵住了通道口,而且墙得

    十分紧密,除了把它挖出来是无法搬动的,所以它有效地封闭了通向上层通道和墓室的

    通道。一直到公元800年,哈里发的工匠阿里-马穆斯才掘开这块石头,进人了第一上

    升通道口和墓室。”这表明,建造第一上升通道的目的不是作为建筑者或任何当时的人

    准备的人口,也不是运送木乃伊的通道。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论据:国王墓室和王后墓室各留有两个通风道。如果通

    道口的巨石有效地封闭了通道,那么死者的墓室有什么必要开通风道呢?戴维森认为:

    “建筑金字塔时实际上没有必要使用通风道,因为墓室在金字塔的石头建筑还没完成的

    时候就被封上了。通风道显然是给未来准备的。那时候,人们会以金字塔为研究对象。

    直到1872年,两名英国人才全部开通了通向王后墓室的通道。”

    ■“错误数字”的价值

    金字塔学家认为:古埃及的天文预言年表与大金字塔的象征性预言完全吻合,后者

    预言了过去、当时和未来和重大事件发生的年、月、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关于286

    是个“错误数字”的这种说法。

    金字塔周长的设计长度为286英寸,而实际上为286.1英寸。每一建筑步骤都存在这

    个“建筑师的差错”,因此金字塔的塔顶石头无法盖好,实际上也没有盖上。整个通道

    和墓室结构的中轴线与金字塔的中轴线相差286英寸。难道这是偶然的疏忽、是如此庞

    大的建筑上所难免的误差吗?

    金字塔学者说,这根本不是金字塔的偏差。戴维森认为,286这个数字在各个关键

    的部位频频出现,因此“它的价值极其明显,它统帅着整座建筑的结构,而人类的科研

    成果根本无法领略其作用。”

    金字塔学者将1英寸的长度作为一年的时间(仅有少数几个例外),再将度量、天文

    和数学资料连同那个著名的“误差数字”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就用预言术语解开

    了金字塔墓道系统的奥秘:

    1.大金字塔的人口通道象征从建造金字塔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间,即公元前2615

    年到公元前1486年。

    2.第一上升通道象征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公元前1486年到公元七世纪4月,即耶稣蒙

    难的时间。从这个通道又生出另外两个通道,即——

    3.通往王后墓室的水平通道。它象征着精神上新的生活,象征犹太人拒绝耶稣、

    耶稣蒙难日以及耶稣令人震惊的牺牲。此外的通道是——

    4.第二上升通道,即大走廊,有时被称为“光明的真理大厅”。它以某种角度向

    上延伸,象征基督教的传播。据计算,这个走廊标志的日期是公元七世纪4月到1914年8

    月4日和5日,当时英国宣布第一次世界大战。

    5.这个部分的大台阶(即巨石门坎)作为世纪消逝、解释包含在金字塔中的知识的

    象征。

    6.第一低通道象征1914年8月4日和5日到1918年11月11日这4年多一点的时间,正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而11月11日后来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

    7.前厅又称“三重掩蔽厅”,象征着1918年11月11日到1928年5月29日。倾斜的低

    通道在这里变成了垂直方向。一般这被解释为“战乱当中的短暂间隔”。战争的可怕浩

    劫后约有10年的暂时缓和期。这段本来从1914年到l936年的战乱期实际上从22年缩短成

    为4年,否则如果用铭文上的话来说,将“无人幸免于难”。

    8.第二低通道代表1928年5月29日到1936年9月15日和16日,象征“最后磨难”。

    这显然与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和局部战争相吻合。除了金字塔预言,还有大量预言提到

    了1926年9月中旬这个时间,把它作为迈出“新一步”的关键时期,预示着情况的好转。

    这个日期包括在希伯莱犹太人的新年里,与《圣经-旧约》中的年表相符,作为以色列

    入最后磨难的终点。

    9.通向国王墓的第二低道也被称为“宏伟的太阳大厅”,它是否可能象征一个堪

    称“重建”的时期呢?还不能。金字塔学家认为,这里象征着“审判厅、民族净化厅、

    真正的光明自西方重返厅”、是死亡和坟墓主人出现的大厅,它宣布“死亡已被光明吞

    没”。这是个新时期,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新发现的知识

    令人惊奇的是,以上结果不单单为金字塔学家所获得,其他一些独立的研究者也殊

    途同归。例如,玛沙姆-亚当斯在研究埃及《死亡书》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换句话

    说,现代天文学的日期与古埃及金字塔通道和走廊的设置竟然互相吻合。戴维森对此也

    表示惊奇,他说:“实际上是处于一条不间断的上升线上。但是,第一上升通道人口很

    低,它迫使人们上行时不得不弯着身子,而它通向的大走廊却橡现代的两层楼房那么高。

    按照玛沙姆-亚当斯的说法,这两条通道共同构成了古埃及人所说的‘双重的真理大

    厅’。第一上升通道是‘黑暗的真理大厅’;而大走廊则是‘光明的真理大厅’。那么,

    金字塔的几何天文学联系的日期是什么呢?‘黑暗的真理大厅’的开端明确的几何位置

    在公元前1486年4月,从埃及编年史和《圣经旧约》年表上都能找到这个日期。这是以

    色列人出埃及的日期。第一上升通道终端(‘黑暗的真理大厅’)的日期是公元30年4月7

    日,星期五,是耶稣蒙难日。大走廊人口处(‘光明的真理大厅’的开端)的日期被埃及

    人称为‘渡过生命的净水’。

    “同样,经过低通道口时,人们必须卷起身子,与大战时期吻合。确定这些日期不

    仅靠这段通道的长度,而且要靠某些能够测出度量的明显的几何角度。”

    古埃及人的设计与现代度量之间一切相近甚至相同的现象,不能不使现代人为之瞳

    目结舌。

    大金字塔后来被用来作为埃西斯神和奥希瑞斯神的宗教奥秘的象征,而且其结构与

    陵墓相似。但金字塔学家坚信:金字塔建筑师的本来目的就是传达他们拥有的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在后来的数百年中会失去,最终在某个时代、某种文明中被重新发现,井派上

    用途。这个时代的文明将会在公元158年至公元2045年之间繁荣发展。

    ■23O万块巨石制作的《圣经》

    大金字塔仅仅作为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就已经十分辉煌了。因此,天

    性热爱奇迹的古希腊人自然把金字塔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过除此以外大金字塔还

    被誉为一部用石头制成的《圣经》,一个永远体现着救主临世的信息和预言的考古纪念

    碑。金字塔是人类为数不多的最高成就之一。

    诞生于1776年的美国用截去塔顶的平面金字塔作为新生的共和国铸造的国玺上的象

    征,上面还刻着铭文:“annuitco-eptis”(意为“他使我们开端成功”)。截下来的

    塔顶上有一只鹰代表美国,塔顶悬在金字塔的上方。

    1776年7月4日成立的国玺委员会成员弗兰克林、杰弗逊和亚当斯在当时几乎不可能

    了解金字塔巨石中隐藏的奥秘的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他们也几乎不可能知道金字塔

    的最简单的度量。

    假如他们已经知道:天文学家和工程学家弄清了金字塔的通道系统是一种天文年表

    或时间之钟,为6000年的历史划上了一条连续线,以1000个太阳为单位,以塔上的1英

    寸代表太阳历的一年,表示出了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

    1000年、公元年、公元1002年以及公元2001年秋分的时间;假如他们已经知道:金字塔

    建设者们确定的一系列年时值在5000年时间内没有任何两年相同,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难道他们不会得出结论说,是上帝引导他们选择金字塔为象征用在国玺上,作为共和国

    持久胜利的保证和预示吗?也许,这正是他们得出的结论。

    无论怎样,为新生共和国的国玺选择这个象征的确十分奇特,它激起了每一位金字

    塔学家和评论家的好奇。到了1935年6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宣布,国玺上的这个金字

    塔图案从此将印在美国纸币上,这确实令人感到非常惊奇。

    第七章人兽合体的奇迹

    1998年7月的一天,游人们正在吉萨的狮身人面像前拍照留影,惊叹古埃及文明的

    不可思议。3000多年前的人类,凭着当时的技术手段,竟然能建造出这样一尊庞大而又

    奇特的塑像。人们一面看着它,一面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古埃及人是出于何种目的、

    基于何种信仰才建造了这样一个人头、狮身、牛尾、鹫翅的合体怪兽呢?

    就在这时,从一辆急驶而至的卡车上跳下了一群手持卡宾枪的男人,随着一阵密急

    的扫射,游人们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便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一阵硝烟过后,这里已俨然变成了地狱。四处血迹斑斑,完全没有了刚才还弥漫在

    空气中的浪漫和快乐。

    这群歹徒在警车赶来之前就登上卡车,抢惶逃跑了,只给人们留下一段充满血腥的

    恐怖记忆和一个恶梦般的故事。

    警察署立即着手调查这起暴力事件的肇事者。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仍然一无所获,仿

    佛这群杀手是从地狱中钻出来的一般。

    从现场调查发现,这些死者来自世界各地,并没有特别反对某些国家或组织的迹象。

    特别奇怪的是,每个死者都被歹徒们剜去了右眼,似乎在给我们传达着这样—个信息:

    他们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东西!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狮身人面像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会给这些无辜的游人带

    来如此惨烈的杀身之祸呢?狮身人面像本身的存在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哈尔夫教授的发现

    40年前,一位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的美国地质学家让-哈尔夫教授突然对几张狮身人

    面像的照片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在这座狮身人面像的表面,有许多很深的沟壑,它们全都横行排列,一层层密存在

    狮身人面像的表面,使这座古老的石雕显得更加苍老和神秘。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奇特

    的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古埃及地区干燥的气候和强烈的沙漠风暴使狮身人面像受到了风

    化。一直以来,无论是正统的古埃及学研究者,还是到此来作过实地考察的各类专家,

    都对这一解释深信不疑。而且谁也没有怀疑过建造这一石像的真实目的。

    更令人吃惊的是,对于为什么采用人头、狮身、牛尾、鹫翅这种奇特的合体方式,

    没有人能够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让-哈尔夫教授不是一个古埃及学家,甚至对考古学也一窍不通。让他感兴趣的,

    是密存在狮身人面像表面的沟壑。

    让-哈尔夫教授久久地凝视着这张照片,最后用肯定的语气说:“这些沟壑是因雨

    水冲涮而形成的!”

    作为气象地质学的研究专家,哈尔夫教授在侵蚀和风化的研究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

    即便如此,他仍然被自己所下的这一结论惊呆了。

    哈尔夫教授决定亲自前往实地进行考察。他带着几名助手迅速飞往狮身人面像所在

    地、埃及最著名的观光区吉萨。那里不仅有狮身人面像,同时还有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群

    落等,一系列在古埃及第三王朝全盛时期留下来的大量古代遗迹。经过一系列细致而严

    谨的考察和取样分析,哈尔夫教授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他立即向世人宣布,狮身人

    面像上面的沟壑是因雨水冲涮而形成的,而决非如传统的考古学者们认为的那样,是因

    风沙侵蚀而形成。

    当哈尔夫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当年的世界学术年刊上后,立即招致了大批古

    埃及学者的强烈不满,许多研究者对此一片哗然。

    古埃及学者们强调:在哈夫拉王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年代,埃及的气候已十

    分干燥,不可能有终年丰富的降雨,更不可能有雨水侵蚀石像的现象发生。而且,对于

    一个对古埃及学一无所知的人而言,他的任何关于狮身人面像的论证都是可以置之不理

    的。

    面对这些汹涌而至的责难和不理解,哈尔夫教授心情平静,因为他已经对此有所预

    料。但无论如何,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发现公诸与众,因为这是一名学者本着严

    肃的态度向“权威”发出的科学的挑战。他说:“我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

    请你们也科学地对待我的发现。”

    但事与愿违,哈尔夫教授的请求被人们晾在一边不予理睬。在一片非难声中,教授

    痛苦极了,最后导致精神失常而十分伤心地在郁闷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人类共有的记忆

    吉萨惨案的发生,让世人再次把目光转到了狮身人面像身上。我们突然发现,这座

    古老而神秘的雕像竟然还有着那么多我们尚未完全知晓的秘密,如果按照让-哈尔夫教

    授的见解,这座狮身人面像应该修建于北非大陆还到处都有茂密的热带雨林的时期。而

    这一时期按照地质年代推测,竟然在1年前!

    也就是说,这座雕像并非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卡夫拉王为彰显自己的功绩所修建,

    而不过是有人假托他的名义所散布的谣言。因为在此之前,狮身人面像就实实在在地存

    在着了。

    这样的推论也许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但那时的人们,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

    的,为了向后人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才建造了这尊庞然大物呢?

    几乎所有关注这一事态的研究者们,都迫不及待地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了吉萨高地。

    也许这时人们才回想起了让-哈尔夫教授曾经作过的努力和令人同情的遭遇。如果我们

    早在那时就不再固步自封、鼠目寸光,就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接纳哈尔夫教授的研究成

    果的话,我们对古埃及的研究绝对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

    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探索,也绝对不会如今天这样浮躁和无所适从。

    我们开始探索,希望没有漏过任何一个可资研究分析的线索,从金字塔到狮身人面

    像,从法老的墓地到雅典娜神殿……我们发现,在古埃及遗址的每一个角落:墓地、石

    碑、雕塑、器皿、装饰、绘画……几乎都可以找到一种被称之为“斯芬克斯”的古怪图

    案,它们无一例外地均为人兽合体,尽管在表达方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人、

    狮、牛、鹰共同组成。

    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斯芬克斯现象”或“斯芬克斯文化”。

    这种现象或文化似乎带着一种蔓延的趋势,从古到今,从内向外。

    在南美洛基山、在大和民族繁衍生息的日本岛、在世界屋脊藏传佛教的那些寺庙里,

    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我们都能找到这种类似于人兽合体的东西。

    这些东西往往作为一种带有某种神力象征的圣兽出现,它们能够拯救人类于水火之

    中,能够医治或者复活人类中的英雄,甚至可以直接降临人间,以拯救正一步步走向衰

    败的人类社会……

    也许,我们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这种斯芬克斯正是人类共有的记忆?也即是

    说,万物同源,我们人类也曾经拥有过对另一种精神的共同追求。这种追求存在于我们

    记忆的深处,从远古走来,在某一个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之后,它

    将再一次以生命的形象突然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也许,我们不应该再在历史的旅途中踯躅不前了,而应该迈开大步,大胆地去探寻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