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潜能成功学(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52:23
潜能成功学(下)

第四节  自我激励

一  激励由自己开始

一个人怎样开始激励别人呢?安东尼·罗宾指出,得首先激励自己。如果你自己没有积极性,是不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的;你自己没有信念,是不能使别人有信念的;你自己没有冲劲,是不能使别人有冲劲的;你自己没有前进的决心,是不能带动别人前进的。

关于这一点,以色列的大卫王(约公元前100 年)是最好的例子。大卫心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其他人的积极性。年轻的大卫在没当国王之前,有一次给当兵的哥哥送饭,他走近前线时,看见敌军的头号人物巨人歌利亚,巨人在嘲弄士兵,以引起他们(包括国王所罗)内心的恐惧。但大卫毫无惧色。

他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来,向歌利亚挑战,跟他撕杀,最后杀死了歌利亚。

在大卫之前,在所罗王的军队中是没人能杀巨人的,大卫,这个杀巨人的人成了国王,其后以色列军中又产生了许多杀巨人者。你猜在所罗王的军队中为什么没人能杀巨人?原因之一是所罗本人不是杀巨人者。他没有给他的臣民树立榜样,显示像勇士一样面对巨人的积极性,但是,在大卫的领导下,许多兵士都被调动起来,去杀巨人。

如果你不知道怎样激励自己,以下几点建议有助于你行动起来:

(一)计算一下行动起来的好处和不行动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行动起来,有时就需要由别人提醒我们行动起来的好处,有时又需要弄清楚不行动会有什么坏事发生。这就像我们需要节食减肥,又提不起兴趣,这时需要别人提醒自己,减肥成功之后,样子会更好看,会感觉更健康。我们也可以想一想,现在不开始减肥,会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害处。越是观望等待,消极的代价就越大。通过算清楚行动起来的好处和不行动的害处,我们就能开始行动。

(二)要培养一种紧迫感

在确信自己应该行动起来之后,下一步就是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要做到这一点,你心中要产生一种紧迫感。你不要选择最后的时机开始行动,而应从相反的角度看这个问题,问问你自己:“我最快什么时候能开始?”人毕竟不会越活越年青的。你甚至可以把你的目标公之于众,给自己增加一点鞭策力。

(三)现在就制定进度

另一个行动起来的方法是制定出进度,按进度规划做事。有时候,这些写成白纸黑字的东西是能鞭策自己行动的。另外,把一项大任务或大工程分解成容易完成的小任务,可使整个计划得以实现。

(四)不要坐等自己想动时才动

说到激励自己,人们常犯的错误是以为可以等到自己想动时才动。不要跌进这个陷阱里。大概当你干开了之后,你才会感到想动。认准了这是一件该做的事,你现在就行动起来。你的感觉会跟着你的行动走。

(五)别等到弄清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才开始干

塞缪尔·约翰逊说:“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成大事者会立刻抓住大好时机,迅速作出重大决定,然后马上投入行动。如果你想成功,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个人的积极性会使一切都动起来。积极性导致行动,也积累起冲劲,而冲劲对于成功是无价之宝。例如,你是否想过,要防止一个静止的火车头滑动,所需力量是多么小?你只需在每个驱动轮前面放一块一英寸厚的木头,这火车头就动不了。但同一个火车头如果以60 英里时速行驶,就可以撞穿一堵5 英尺厚的钢筋水泥墙!有积极性和有冲劲的人也是这样。人一旦行动起来,就能克服难以想象的障碍。

二  用激励别人的原则去激励自己

激励能鼓舞人们作出选择并从事行动。激励能够提供动因。动因仅仅是在个人体内的“内部催动”,例如本能、热情、情绪、习惯、态度、冲动、愿望或想法,能激励人行动起来。

希望别的力量也能引起人的行动,使人希望获得特殊的成就。

要是你知道某些原则能激励自己,那么你也会知道这些原则同样能激励别人。反之亦然。

我们讲述别人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就是为了激励你去从事理想的工作。

因此,为了激励自己,你要努力了解激励别人的原则。

激励者如何变成自我激励者?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方法却不难找。

激励别人的方法同样可以激励自己。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自我激励的激励因素是内在的,激励别人的因素是外在的。”换言之,想自我激励的人可以把本书的所有秘诀应用到自己身上。能有效运用这些秘诀,就能不依靠任何人而做到自我激励。能做到自我激励,激励别人的效果也是空前的。

谁来激励激励者?答案是激励者自己。其它的办法行不通。

三  提供适量的回馈

不提供正确的回馈,员工将有无比的困惑。

回馈是源于自动化和为电脑设计的名词。它是一种基本事实,一种科学的基本观念,也是激励成功的重要因素。虽然这个观念非常重要,真正被人认清楚才不过50 年。

回馈是导向系统的要素。

每个导向系统都有回馈机制。回馈机制指出该系统的实际状态,并比较实际与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然后调整该差距。

飞弹是个很好的例子。回馈机制会指示飞弹偏差的程度,调整弹道,使之朝向目标。

细胞的回馈机制指示细胞什么时候该制造蛋白质,什么时候该停止制造蛋白质,回馈机制对健康的细胞非常重要。

在管理上,经理通过回馈机制指出员工是否向正确的目标迈进。没有回馈机制,员工无法评估自己的工作绩效,也无法做适当的调整。

回馈机制适用于各种人的情境。被领导者必须从领导者那里得到回馈,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不论社会团体的成员、学校的学生、家中的子女都不例外。

下面是运用回馈机制的秘诀:被激励者只需要适量的回馈来了解他的表现。

(一)如何决定适量的回馈

没有回馈使整个系统崩溃。

昆虫如果没有回馈机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吃蔬菜的叶子,结果因饥饿而死亡。

员工得不到回馈会停止生产。某经理外出度长假,没有做任何交代,回来后发现员工都走了,公司的门也上了锁,这就是没有回馈,员工无法生产的例子。

伊朗科学家曾研究孤儿院的小孩子。由于孤儿院的护士有限,没有时间陪每个小孩,有些小孩得不到任何回馈,结果有的完全逃避与人接触,有的则产生了极严重的情绪问题。

研究人员将部分有问题的小孩从孤儿院领出来,让一些家庭领养,这些被领养的小孩得到个别的照顾,由于个别照顾的回馈机制,他们才逐渐发展成健康正常的情绪。

(二)太多回馈会造成游移不定、崩溃

温度计如果太敏感,只要温度稍一改变就会不断地上升或下降,很快就会用坏。

演讲者太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讲词,可能会口吃,因为他得到太多回馈。

如果经理站在员工面前,纠正每一个动作,会使员工紧张而犯错。

老师如果盯着学生,将阻碍学生发展,学生会害怕犯错,而不再进步。

(三)太少回馈会使系统迷失方向

飞弹得到的回馈太少,会击中错误的目标。

员工得到的回馈太少,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耗尽精力,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错。珍的经理要她交篇报告,但没有告诉她什么时候要完成。两个星期后,经理要她交报告,珍交不出来,因为她不知道限期是两个星期。

一般组织常常发生这种情形:经理交代一件事,但没有继续追踪考核,也没有提供适量回馈,执行任务的员工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由于没有回馈,即使尽全力而为,仍不知道自己的进度和结果是不是经理所要求的。

(四)只提供坏的或好的回馈都会使系统迷失方

向跑步要消耗大量氧气,若身体系统只提供好的回馈,告诉人继续跑,大脑指示肺继续消耗氧气,人就会因耗氧过度而昏倒。

一个日本兵在二次世界大战后25 年仍藏匿在太平洋的岛上,他因为只给自己好的回馈,没有得到任何坏的回馈,很难相信战争早已过去,和平已经降临。

学生如果只接受好的回馈,会认为自己不会做错事情,结果可想而知。

(五)提供适量回馈才是有效的回馈

激励者要提供有效的回馈,必须注意组织的目标,提醒员工修正方向朝目标迈进。有效的回馈就是提供员工必须的资料,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方向。

四  天天替自己加油鼓气

这个方法孩子气吗?也许。许多相当成功的人都发觉这是个建立热心的好方法。新闻分析家专家卡特本说,他年轻而毫无见闻的时候,在法国当推销员,每天走访一户又一户的人家,每天出发以前都要对自己说一番勉励的话。

魔术大师荷华·索士等常在他的化妆室里跳上跳下,一次又一次大声喊道:“我爱我的观众。”直到他的血液沸腾起来;然后他才走到舞台上,呈现一次充满活力和愉快的表演。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半醒半睡地生活着。为什么你不在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爱我的工作,我将要把我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我很高兴这样活着——我今天将要百分之一百地活着。”

五  训练自己以“服务别人”的字眼来思考

亚里士多德提倡“开通的自私”——这对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都是个好方法。

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工作者,一只眼睛注视着时钟,另一只眼睛则注视着他的薪水,这样的人必定很厌烦、很懒,而且不会成功。

为别人服务会产生热忱——许多有能力的人选择低薪的社会服务和传教工作,而不去从事比较自我的职业以赚取更多的钱,这就是例证。

打游击战术也许暂时会成功,但是最后都会失败的。最好是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脚绊倒别人。

六  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

成功学始祖拿破仑·希尔曾经揭示出如下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一)你要在心里确定你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笼统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确定你要求的财富的具体数额。

(二)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代价去换取所需要的钱——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的。

(三)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没有时间表,你的船永远不会“泊岸”。

(四)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够再停留于“空想”。

(五)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定下——不可以单靠记忆,一定要白纸黑字。

(六)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当你朗诵的时候,你必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这些钱!表面上看这一组合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希尔一再叮咛:“对一些没有接受过严格心灵锻炼的人来说,以上六个步骤是‘行不通’的..请你先记住,将这些步骤传下来的人不是没有完善意识和成功勇气的平庸之辈,而是世界上经济和政治领域中颇为成功的一些杰出人物。”拿破仑·希尔又说:“要是你知道这六个步骤是经过已故的托马斯·爱迪生所详细审查过并认可了的,可能你会有更大的信心。爱迪生终生、实践这六大步骤——他知道这些步骤不仅是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任何人要达到任何目标的必经之路。”

 
第二章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激发潜能

圆满人生不仅限于个人的独立,还须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诚信。

第一节  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安东尼·罗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酷寒的冬天早晨,购物中心的停车场,新堆了一处处的雪堆。约翰把车停好,旁边正是好不容易从雪堆中清除出来的唯一出入口。

但就在这时,另一辆车子却直接停在铲过雪的人行道上。这下害得他不得不绕过车子,在深及膝盖的雪地中行走。

“这个人真是缺乏公德心!”约翰一面念着,一面恼着。好不容易走到购物中心前入口后,他跺脚抖下裤子上的雪,然后转头忿恨地再蹬一眼停在车旁的另一部车子。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一位行动不便,双臂拄着拐杖的小姐,举步维艰地往前走。她走得很慢,一步一步的穿过滑溜的人行道,最后停在那辆车子旁边,打开车门,好不容易跌坐在前座上,车子这才开走。

他站在原地看了好一会儿,顿时对自己刚才的抱怨觉得不好意思。心里的怨气和懊恼,当然也像他裤管上的雪一样溶化了。

前后才几秒钟的时间,约翰的态度就改变了。到底是什么使他改变呢?情况并没有改变,车子还是阻碍了人行道,他还是必须踏进厚厚的雪堆里,唯一改变的是他的态度。

直到他看到那个跛脚的妇人和她的困境,他才恍然大悟!了解使他改变态度,内心的不悦和批评也才慢慢冰释。

现在你应该有所领悟了吧!与别人相处的不二法门,就是了解。人际关系的分歧,就是由于彼此的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不悦、仇视、挫折、淡漠和分离,也都是因为互相不了解。

如果你想要和别人合作、相处,首先就必须懂得了解别人。

你纵使可以告诉自己,你为挡在人行道上的车子而生气,这是可以原谅的,又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一般人总难免要提出意见,批评别人。当别人的行为不如我们所想象时,我们就会显得不太高兴。即使程度并不严重,也会对别人造成或多或少的压力或紧张。

在一个人际关系讨论会上,教师对与会人员提出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无法和别人相处?”结果举手的人非常少。

然后请他们写出三件最令他们生气的事。从一千人的回答结果显示:其中有998 个人,生活中的牢骚都是因为别人的关系!这些人对于他们的答案又有什么说词呢?就像这样:“我和你一直相处得很好、很融洽,一直到你做一些我不喜欢的事,我才没办法和你相处。我觉得很生气、懊恼、难过。”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绝不能要求他们依照规定的模式做事,或处处请求利益。解决人与人之间不愉快的唯一方法,就是去了解。

这真是唯一的途径。旧约箴言第十四章第二十九节:“不轻易发怒的人才有真智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都认同并追寻了解这一解决问题的途径。箴言第三章第十三节也指出:“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

“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行,其利益强如纯金。

“比珍珠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以比较。

“他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

“他的道是安乐,他的路是平安。

“耶和华以智慧置地,以聪明定天”。

一  探察你的了解能力

你的了解能力如何?为了确实掌握与人相处的能力,你必须身临其境。

假设你在路上开车时,有一个小男孩站在路边向你挥手,车子经过他时,他竟拿东西丢你的车,你赫然听到一声“啪”的声音!这下才知道原来他用石头砸车子。

于是你猛然煞车,怒冲冲地走出车外,朝这个男孩子走去,愈走愈气,心里盘算着,你一定要把他带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