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安阳曹操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21:59
 质疑安阳曹操墓

        近日,有关方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曹操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同时列举了相关证据,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发现了“魏武王御用慰项石”石枕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碑,并且就此断定“魏武王”就是曹操。虽然有关方面言之凿凿,但质疑声也不少。笔者就属于质疑派。为了言之有据,先看几段史料(均摘自《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史料一:(汉献帝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即曹操)为魏公。

       史料二:(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即曹操)爵为魏王。

       史料三:(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庚子,王(即曹操)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史料四:太祖崩,(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史料五:延康元年冬十月庚午,(曹丕)改延康为黄初,大赦。

       史料六: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曹丕)追尊考武王曰武皇帝。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曹操生前未称帝,而是奉汉朝正朔,曹操只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2、曹操先被汉朝封为“魏公”、后封“魏王” ,死后被汉朝谥为“武王”。曹丕篡汉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 。

        3、曹丕篡汉前,“魏”是曹操和曹丕的王爵封号;曹丕篡汉后,“魏”是曹氏政权的国号。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刚发现的“魏武王御用慰项石”石枕。如果此石枕确为曹操所用之物,因曹操去世后才被谥为“武王”,故“魏武王御用慰项石”这几个字决非曹操生前所制,而是后人所为。再者,曹操从未做过皇帝,最高封号也只是“武王”,而“御用”则是特指“皇帝所用”,以“王”而称“御用”,有违封建礼制。如此僭越之事,还被勒之于石,不但不会流芳百世,反而会遗臭万年,何人愿为?也许有人会说:曹操不是被其子曹丕“追尊武皇帝”吗?既然是“皇帝”,那说“御用”不是正好吗?不错,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作“魏武帝御用慰项石”或“魏武皇御用慰项石”,而要写作自相矛盾的“魏武王御用慰项石”?!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在文学素养颇深的曹丕身上会出现吗?所以,笔者断定“魏武王御用慰项石”当属伪造。

        我们再来看看刚发现的另一块“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石碑。曹操先“魏公”、再“魏王”、后“武王”,这些都是汉朝给的封号。曹操去世后,“魏王”封号被曹丕袭封。曹操去世时间为汉献帝二十五年春正月,下葬时间为汉献帝二十五年二月丁卯,此时曹丕尚未篡汉,依然奉汉朝正朔,若“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石碑是在曹丕篡汉前所立,则碑文应为“汉武王常用格虎大戟”;若是在曹丕篡汉后所立,则应为“魏武帝常用格虎大戟”或“魏武皇常用格虎大戟”。决不应既用魏国号,又用汉封号,如此混乱荒唐。
        曹操去世后,人们对他的称呼有多种,如:公、魏公、魏王、武王、魏武、魏武帝、武皇帝、太祖等等,而唯独没有“魏武王”这一称谓。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若以汉制论,曹操固然可以称“王”,但“魏王”是曹操活着时所封,操去世即被其子丕袭封,也就是说操去世后,对曹操只能称谥号“武王”,“魏王”只能是指曹丕,而不应把活着的和死了的在同一称呼中同时出现。若以魏制论,则以“魏武王”称曹操,更是不合逻辑,曹操何时做过或被封过曹魏政权的“武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魏武王御用慰项石”和“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不可能是汉魏时期曹操所用之物。至于有关方面公布的其他证据,更是不堪一驳,本文暂不赘述。我的结论是:正在发掘的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大墓不是曹操墓。

         近来,有网友提出,安阳新发现的“魏武王”墓很可能是冉闵的,非曹操之墓。因为,公元350年,冉闵建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记者查阅资料后获知,冉闵(约322年-352年),汉族,有文献记为“染闵”,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君主。322年是晋朝。

        据称,这位“魏武王”冉闵是河南人,右手用的是钩戟,虽然斩于辽宁遏陉山,有可能会葬于家乡河南。魏郡内黄就是现在河南安阳内黄。也就是冉闵是安阳人,他“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与出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吻合。

        为商业利益及某些专家的脸面之争,竟不敢还事实于本来面目,这就是国家的现实。         (來源:http://bbs123.blog.china.com/201006/651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