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周恩来初恋女友张若茗自杀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29:23
 揭秘:周恩来初恋女友张若茗自杀真相

          

                 

      周恩来的第一个恋人不是邓颖超,而是另一位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张若茗。一九五八年,张若茗投河自杀。张若茗究竟何许人也?她与周恩来有什么样的感情经历?为何最终又选择了自杀? 

    周恩来自幼丧母父亲长年在外谋生从小凡事都得自己拿主意。在南开读书时,校董严修十分器重他的人品,曾托人说亲,想把女儿许配给他,被他拒绝了。一九二零年他从蹲了半年的监狱获释,为他辩论的著名律师刘崇佑向他暗示有一位"漂亮的侄女",也被他婉言谢绝了其美意

     邓颖超与周恩来相识,是在一九一九年夏天,邓颖超十五岁,"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积极参加和组织天津的青年运动,成为学生领袖。他曾应邀到直吏第一女师帮助排演话剧《花木兰》和《安重根》,邓颖超在这两个话剧中都演主角。邓又在周主编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还一道领导学生示威,名副其实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

    他与邓颖超是自由恋爱而结合。都是投身大革命洪流的有志青年。后来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邓颖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长,在革命阵营中的位置都十分显要。 

  有一首据说是"邓大姐最喜欢"的诗,其中几句似乎很能说明她的性格和心境:"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只要在秋光里结好你的果子,白发就永远上不了你的头!"邓颖超是不必为年龄发愁的,她的婚姻牢不可破。与人说起自己的丈夫,禁不住"脸上漾开甜蜜的笑容","他呀,浓眉毛,大眼睛,高个儿,宽肩膀,聪明能干,极有才华,更有气派,并且有强烈的爱国思想。"(《邓颖超传》第220页)

   如此完美的夫婿,别说是百里挑一万里挑一,便是全中国也没有几个。邓颖超对自己婚姻极为满意。但是,周恩来的第一个恋人不是邓颖超,而是另一位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张若茗。很多年以后,有西方记者向邓颖超问起周恩来这位初恋情人,她很轻松地笑着反问:"是的,但并不重要,不是吗?"

    才貌双全的张若茗终不敌"小超"

      1919年9月16日由周恩来、谌志笃在天津东南角草厂庵胡同41号主持召开了觉悟社成立大会。“觉悟”两字,顾名思义,代表着一种爱国、民主、科学、创新的精神。觉悟社的创立蕴涵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斗争勇气。

     

                 

    当时参加觉悟社的社员共20名,其中男女各半。10名男社员是周恩来、马骏、李震瀛、谌志笃、关锡斌、谌小岑、潘世纶、赵光宸、薛撼岳、胡维宪;10名女社员是: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张若茗、李毅韬、周之廉、李锡锦、郑岩、吴瑞燕、张嗣倩。他们多数都是当时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领导骨干。经过全体成员讨论,大家取得共识:觉悟社决定由周恩来执笔写成《“觉悟”的宣言》,并担任社刊《觉悟》的主编。

      对于邓颖超也许"并不重要",对于研究青年周恩来,这位张若茗当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一个简单的事实,邓颖超和张若茗同为直隶第一女师的学生领袖,都与周恩来有着频繁和密切的交往,都建立了战斗情谊,周首先被吸引和看中的是张,而不是邓

  一九二零年一月二十九日,天津学生聚众五千人前往直隶公署请愿,周恩来为总指挥。周与另外三位学生代表郭隆真、于兰锗、张若名直闯省公署,全部遭到毒打、扣押。四月五日,邓颖超等二十四名学生卷着铺盖到警察厅,要求入狱,以交换周恩来等二十四人

  张若茗与周恩来一同坐牢,邓颖超领人要求代替他们坐牢,就"斗争情谊"而言,二人几乎相当。如果仔细分析,张若茗似乎更胜一筹。事实上,张若茗年龄比邓颖超稍长,在学生运动中的影响力更大,更引人注目。张若茗在冲破男女的界限,整合学生运动方面起到的作用,显然不是邓颖超说的"不重要"。

  一九二零年七月十七日,经过法庭审理,入狱学生代表全数获释,周恩来等人被当成"英雄",胸佩"为国牺牲"的纪念章和大红花,受到锣鼓鞭炮的凯旋欢迎,出尽风头。"英雄"中当然也有张若茗。十一月七日,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同行学生一百九十七人,张若茗亦是其中之一。邓颖超未能成行,只送了一件手织的毛衣给临行的周恩来,内侧绣了一行字"给你温暖,小超"。

  然而自那以后,张若茗的名字即从有关周恩来的诸多史料中"淡出"了。一种说法是,家庭富裕、性格开朗的张若茗在赴法国途中与另一位同行者"打得火热"。另一种说法是,在旅欧初期,同情革命而且非常美丽的张若茗"热烈的追求他",周却没有选择她。后来他说"当我决定献身革命,我就觉得,作为革命的终身伴侣,她不合适。"

  周恩来给朋友写信,常忍不住向他们夸耀欧洲的美色,"某某女人真漂亮",或是"巴黎真是美极了"。刚到法国的时候,他还把自己的照片印在明信片上,寄给国内和日本的朋友:"朋友多,名胜多,你想来吗?"这即使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也仍不失为一种时髦的玩法。他喜欢跳舞,常去公共舞厅,从不愁没有舞伴。别的中国学生就不一定像他那样受欢迎,或许是没有他的才俊与风度,生活压力也比他大

   很难想象,风华正茂的周恩来会沉湎其中不可自拔。他胸有大志,没忘记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身边那个脾气火暴的朋友蔡和森也及时发出警告:"你不该沉湎于美色,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双眼应该一直盯在受压迫、被剥削的工人身上。"他对周恩来声严色厉地呵斥,冲淡了外界美色对他的吸引力。周恩来后来向邓颖超表白:"有蔡和森这样一位朋友就足够了……。

  一些研究者认为,周恩来与张若茗在巴黎期间已实际上同居,张若茗由周介绍加入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周恩来离开法国,与张若茗分手,张若茗立即宣布退出了共产党。(司马台《双重的多彩多姿——周恩来的恋爱和私生活》)张入党是为了周的感情,而非信仰。周恩来结婚后,张若茗也另嫁杨。一九三一年张随丈夫回国教书,周还秘密会见过她几次,包括一九五六年最后一次在云南与她相见。一九五七年,杨、张的儿子杨在道被打成右派,张被打成"叛徒"。一九五八年,张若茗投河自杀。张若茗究竟何许人也?她与周恩来有什么样的感情经历?为何最终又选择了自杀

 

     参加五四运动被捕入狱


     1902年2月23日,张若茗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温仁村一富户人家。14岁时考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开始崭露才华。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若茗与郭隆真、邓颖超等女学生发起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她被推选为评议部部长。1920年1月25日,在天津数万群众抗议日本人开枪打死我爱国学生和警察并抵制日货的活动中,周恩来、张若茗等26人被抓捕关押。直到半年后,周恩来、张若茗等人才被释放。


      革命意见分歧申请退党 


      出狱后,张若茗于1920年11月7日,与周恩来、郭隆真等人乘法国轮船波尔多号离开上海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张若茗加入以周恩来、李富春为首的旅法中国少年共产党,任支部执行委员。这期间,她努力学习法语,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还与任弼时合著《马克思主义浅说》。后来,因与当时的旅法中国少年共产党负责人任卓宣意见分歧,经充分考虑后,她提出退党申请,随后被批准。


      退党后,张若茗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1924年张若茗进入法国里昂大学,并于1928年2月获得文科硕士学位,1930年取得了博士学位。1930年,张若茗与河北同乡里昂大学的杨堃博士结婚。同年底,夫妻经德国、苏联返回祖国。

 

    回国教书育人 硕果累累


     1931年初,张若茗回到北平,任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教授,讲授法文、法国文学、心理学等课程,深得学生喜爱。1937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军队占领华北,张若茗没有跟随学校南下,留在了北平家中闲赋了一段时间。
     1948年4月,张若茗与杨堃接受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邀请,到云南大学任教,她任中文系教授,主讲世界文学史和文艺理论,同时在外语系讲授法语课程。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外长前往印尼参加亚非万隆会议,途经昆明时,在云南震庄迎宾馆接见了张若茗、杨堃夫妇。此次会面谈话持续了5个小时,大家又一同共进午餐。这也是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见到张若茗。


      被指责是叛徒 投河自尽


      然而1955年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开始了。不但张若茗的大儿子杨在道被打成右派、送去劳动教养,而且她在22岁时退出少年共产党的举动,也被翻出来,被指责为不齿的叛徒。1958年6月18日上午,一场批判会召开,要她承认莫须有的罪名,她想不通。当她得知下午还要继续开会,批判还要继续升温,她不寒而栗,伤心中走到了油管桥附近的盘龙江铁路桥上纵身跳了下去,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1980年,张若茗的儿子杨在道结束了21年的劳教生涯,恢复了自由后,即写信给邓颖超,要求给母亲平反,邓颖超给云南大学写了信。随后,张若茗被彻底平反,并肯定了她在爱国运动以及中法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