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输机发展回顾(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53:16
2007年03月19日 07:50:12  来源:新华网
运-5运输机


中国运-5型轻型运输机 [资料]
运-5运输机是我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负责,其原型为苏联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尽管运-5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国最常见的运输机。运-5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稳定飞行,且起飞距离仅仅为170米。
运-5原型机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飞,1957年12月23日获批准在苏联专家和图纸的指导下成批生产。1958年由320厂成批生产,当年即生产了90架,共生产了728架,其中78架援外,连续生产达10年之久。1970年5月,运-5转到石家庄红星机械厂继续生产。320厂成批生产10年中,根据民航、空军、海军提出的不同要求,相继研制了多种改进改型机。1958年,根据苏联资料仿制农业机,同年试制投入批生产。生产中解决了夏天座舱温度过高问题,基本满足了我国南方使用要求,在大江南北广大农材和林区受到普遍欢迎,后被命名为运-5乙,共生产交付229架。1958年改装设计了5座旅客机,同年试制成功,大部用于空军。后按民航要求将旅客机改为11座。第二年试制成功。1959年两种旅客机进行鉴定,投入成批生产。以后命名为运-5甲。共生产交付114架,供民航地方航线使用。1958年空军为训练领航、轰炸人员,提出改装领航轰炸教练机的战术技术要求。320厂据以进行改装设计,同年改装4架交付使用。后根据使用单位意见三次进行改装设计,1962年试制成功,6月份鉴定投入批生产,命名为运-5丁,共生产交付116架。1960年8月改装设计了可乘坐7人的专机一架,准备作为国礼赠给越南胡志明主席,当月完成改装工作。1960年,根据民航要求改装设计人工降雨机1架,曾在南昌青云谱地区进行试验。1961年11月起,改装设计赠尼泊尔国王专机一架和大臣用7座专机2架,试制完成后经验收,分别于1962年5月和1963年4月运往国外。1964年,根据海军要求利用苏联铝合金结构浮筒改装水上飞机两架,同年在青岛试飞成功。1966年又改装3架,被命名为运-5丙。320厂从1965年起自行设计玻璃钢浮筒,1967年8月完成研制装机试飞,鉴定合格后生产交付6架供海军使用。1965年,还改装设计了摄影专用机,但未投产。
运-5使用的国产化活塞-5发动机,于科普展览上展出。
运-5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可对风挡玻璃加温防冰。舱罩两侧突出于机身,向下视界良好。带有系留环的货舱地板能承受1500千克的集中载荷。两侧装有10个简易座椅,壁上各有4个320毫米圆窗。在左侧11号和15号隔框间有一大货舱门,门上装有旅客登机门。货舱内部科进行不同改装。冷气系统可向起落架主轮刹车,或在当地面无气源时给起落架减震支柱或轮胎充气。螺旋桨也有防冰系统。飞机操纵系统为混合式机械操纵。机上电源为一台直流发电机和一个蓄电池。单相和三相交流电用变流器转换后提供给用电设备。机载设备包括航行仪表和通信导航设备。航行仪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盘、陀螺半罗盘和地平仪。机上的通信设备有短波和超短波无线电电台。导航设备有自动无线电罗盘、超短波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和机内通话器。
另一种较重要的改型是运-5B型。至1995年3月28日,石家庄飞机制造公司向中国民航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等交付了12架运-5B多用途飞机。运-5B飞机是运-5N型飞机的改进型,保持了运-5总体气动布局,对飞机功能内部结构和设备进行了改进,符合中国民航CCAR-23部适航标准。舱内装新型环控系统、密封舱门。部分电子装置和仪表改进。运-5B换装一台从波兰进口的ASz-62IR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为735千瓦(1000马力)。B型采用了抗腐蚀结构和新型任务设备,包括具有应急抛投能力的大型药箱(或水箱)、高流率风动泵、各种规格的喷洒装置。选用大流量风动泵和多种规格喷嘴,构成了压力喷撒系统,播撒器尺寸大,并有应急投料装置,提高了农林作业的效率和经济性。运-5B飞机选装进口发动机,更新了通讯导航、部分设备,提高了可靠性和出勤率。同时减轻空重,提高商载能力。拆除农林设备后,可改装成舒适的12座客运旅游飞机,也可以用于物探、空中摄影、救护和跳伞等。
运-5B还有多种小改型。运-5B(K)旅游客运型飞机于1995年1月取得补充型号合格证,并已投入使用。
运-5B(D)多用途型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从生产第三批运-5B开始,以运-5B(D)多用途型的标准进行改进。农闲时加装适当设备可作旅游客机使用,农忙时改回为农用型机,用于农业作业。两者之间的转换简便。近期已投入使用。
部队现用的运-5跳伞型机仍使用旧式电子设备,且服役时间较长,难以满足需要。1995年以采,经空军和空八所、南昌飞机公司共同协商,运-5B跳伞型启动研制。跳伞型基本采用现在运-5B系列的电子设备,个别设备改为国产设备;加装GPS和闪光灯;改用铺有防滑橡胶的防滑地板;重新设计跳伞员座椅、伞用钢索、指示灯、高度表、速度表及扶手等;在翼尖部增装了翼尖帆片,以提高飞机的爬升性能。近期交付部队。
石家庄飞机制造公司计划对运-5B进行下一步的改进,包括加大发动机马力,全面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继续完善翼尖帆片方案,提高飞机气动效率;将发动机换成涡桨发动机,采用上单翼布局等。这样可较大幅度地改善飞机的性能。该公司还将成立飞机大修厂,进口电子设备维修中心,以方便用户维修。
目前运-5广泛应用在训练、跳伞、体育、运输和农业任务中。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 18.176米
机长: 12.688米
机高: 5.35米
最大起飞重量: 5,250千克
最大载重: 1,500千克
最大速度: 256千米/小时
航程: 845千米
有效载荷: 1,500kg
最大起飞重量: 5,250kg
巡航速度: 160km/h
升限: 4,500m
爬升率: 2m/s
起飞距离: 180m
着陆距离: 157m
运-7运输机

中国运-7-100运输机 [资料]

中国运-7-200A运输机 [资料]

中国新舟-60支线飞机 [资料]
运-7是中国在前苏联安-24型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双发锅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运-7是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涡浆支线运输机,于1970年12月25日首飞上天。 1966年4月,西飞公司正式启动逆向仿制70年代引进研制安-24的任务。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后,于1977年和1979年两次组织了飞机设计定型鉴定。1980年,运-7完成换装大功率的涡桨5A-1型发动机的论证、设计、生产及鉴定试飞。新的发动机的功率由2550马力提高到2900马力,此外新的机体结构和性能显著提高。1982年7月24日,运-7飞机经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在此之前成功的进行了单发起降试验。7月30日,国家正式批准运-7飞机设计定型。1984年1月23日,中国民航局正式颁发运-7飞机适航证。
1986年4月,运-7首航仪式在合肥举行,5月1日正式向中国民航局交付,正式编入航班投入运营,打破了外国飞机垄断中国民航客运的一统天下。85年12月1日,李鹏、姚依林以及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负责人在首都机场乘坐运-7-100型飞机,并就国产民用飞机的发展、零部件国产化和保护政策发表了讲话。
主要型号:
运-7-100:是第一种运-7的重大改型,合作方包括香港HAECO公司。主要改进包括改装电子设备、空调系统、内部装饰,加装了翼梢小翼,增加失速警告系统。驾驶舱改为三人体制,载客增加到52人。100型可以满足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飞、航行和进场着陆的要求。87年4月23日,运-7-100型首飞沈阳-平壤国际航线。
运-7-200A:在继承原运-7飞机安全性的同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全新设计,广泛吸收当代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大量采用国外技术成熟的先进成品。该型号从设计技术、结构布局、主要机载设备都作了重新设计,在发动机、导航通讯设备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驾驶体制、座舱布局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进。93年该型号首飞。1998年5月5日,作为新一代支线客机的运-7-200A飞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国产民用客机首次严格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5的规定验证合格的飞机。
运-7-200B:是200A的改进型,90年11月28日首飞。该机加长机身,增大货舱容量;机翼修型;换装了机载电子设备。机长24.448米,机高8.548米,翼展29.2米,空重14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1800千克,最大商载5000千克,巡航时速470千米/小时满载航程700千米,(5吨)满油航程1800千米,(3吨)起飞距离1190米,着陆距离1290米,发动机2台涡桨-5E。驾驶员3人,载客52人。涡桨-5E由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及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合作研制。
运-7-H500:以运-7-100客机作为基础,后机身以苏制安-26飞机为样本发展的中程运输机,89年底首飞。由于安-26是军用型号,可以判断H-500型实际上是中国的军用型运-7。三人机组,货舱为全气密型,装有新型通讯导航电子设备和自动驾驶仪,跑道适应能力强,有全天候能力,并具有在高温、高原满载起飞的能力。飞机稳定性好、操纵性好,充分满足航空支线运输的要求。
新舟60:是运-7民用机中的最新型号,以运-7200为基础。部分采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技术和成品。动力装置为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127J自由涡轮式低油耗涡桨发动机,寿命40000小时,首次大修时间7000小时。油耗的降低使得新舟60的每座耗油成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运-7长航程型:2001年3月1日,运-7长航程改型完成了验证试飞项目。运-7长航程型飞机1998年7月开始研制,1999年12月25日首飞。该改型采用了“飞豹”、运-7货运型机、水轰-5、“新舟”60等飞机的成熟技术。运-7长航程型飞机可以成为能执行专用公务机、海岸警戒、预警、边界巡逻、海上搜索救援、污染监控、反走私及偷渡、海上运输护航、巡逻反潜等任务的多用途飞机。
性能数据:
机长 24.31米
机高 8.891米
翼展 29.2米
最大起飞重量24000千克
最大商载 5500千克
巡航时速 420千米/小时
满载航程 614千米 (5吨)满油航程1976千米,(3吨)
实用升限8500米
发动机 2台WJ-5A-1
驾驶员3人
运-8运输机

运-8军用战术运输机 [资料]

运-8A作为运送“黑鹰”直升机载机 [资料]

运-8C气密舱型运输机 [资料]
运-8运输机由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研制,为中型四发涡轮螺桨多用途运输机,原型为苏联安-12。该机可用于空投、空降、运输、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1960年起,运-8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负责设计,74年12月25日,该机01号原型机首次试飞。80年1月运-8设计定型转入小批量生产,8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运-8基型的机体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采用平直梯形悬臂式上单翼,双梁箱式结构,低阻层流翼型。机翼由中央翼、中外翼和外翼三部分组成。机翼安装角4°。运送人员时可迅速装上伞兵座椅,可乘坐全副武装士兵96名。机上还设有跳伞钢索等空降设备,一次可空降伞兵82名。货舱内可安装60副担架床,一次可转运重伤员60名、轻伤员23名,还可随乘3名医护人员。
主要型号:
运-8有以下改进型号:运-8基本型是军用战术运输机;运-8A是我国购买的美制“黑鹰”直升机的载机;运-8B是民用型号;运-8C气密舱型;运-8D民用出口型;运-8E靶机载机;运-8F是货机改进型,最多可运500只羊;运-8H航空测量型;运-8X海上巡逻机。
运-8C:将非气密货舱改为全气密舱,因此货舱内可运载鲜活货物。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要令货舱具有容纳指挥、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原本的内开式货舱大门改称了下开式货桥形式,装卸更加方便快捷。空调系统进行了改进。C型对运-8系列改进成客机、专业机种平台提供了基本条件。
运-8D:是出口型号,货舱内增加了简易座椅,主要用于空运乘客和货物。运-8DI型则是D型的改型。运-8DⅡ型进一步对货运导航、通讯和雷达等设备进行了改进,电子设备达到了国际80年代末期水平。因此符合全球各地机场和空中管制通用标准,能在全球各地安全使用。
运-8F:是运-8的重大改进型。93年12月,该机获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94年12月取得生产许可证(PC)。
运-8F100:是F系列又一力作,95年7月取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1995年11月取得生产许可证(PC)。机上换装了部分电子设备,重新设计货运系统,并首次按CCAR25部适航要求进行全面改装。
运-8F200:1997年7月取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可装运4块96×125英寸或88×125英寸标准集装板。
运-8F400型:是运-8系列最新交付使用的民用机型。在F型的基础上,F400采用了更先进的三人驾驶体制。
运-8F600:运-8系列计划中的最新型号是运-8F600型。2000年11月8日,陕飞集团与乌克兰、法国两家公司签署了运-8飞机技术合作协议。
运-8还有一些特种型号。运-8E靶机载机是长虹-1无人机载机。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 38.0米
机长 34.02米
机高 11.16米
展弦比 11.85
机翼面积 121.86米2
主轮距 4.92米
前主轮距 9.58米
螺旋桨直径 4.5米
内部尺寸
货舱
长度 13.5米
宽度 3.0~3.5米
高度 2.4~2.6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 6100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 58000千克
空机重量 35488千克
最大载油量 22909千克
最大有效载重 200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 662公里/小时
最小飞行速度 248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550公里/小时
起飞离地速度 238公里/小时
着陆速度 240公里/小时
海平面爬升率 10米/秒
升限 10400米
最大续航时间 10小时30分
起飞滑跑距离 1270米
着陆滑跑距离 1050米
运-10飞机

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旅客机运-10飞机 [资料]

中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旅客机运-10飞机 [资料]
运-10飞机的研制始于1970年8月,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运-10飞机的客舱按混合级布置为124座,头等舱16座,排距1.05米,旅行舱108座,排距0.88米。全经济级布置149座,排距0.88米;按高密度布置(排距0.7366米)可达179座。
运-10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商载25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最大商载航程3150公里,5吨商载航程可达8300公里;最大加油量51吨;实用升限12000米。
运-10飞机共研制两架,其中01架用于静力试验,02架用于飞行试验。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运-10的静强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飞行试验结果充分说明该机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Y10从1980年9月首飞成功到1984年共飞行了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七次沿“死亡航线”飞抵拉萨,成为首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
运-10迄今保持的记录
运-10飞机是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旅客机
运-10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10吨,是最大的国产飞机
运-10飞机最大航程长达8300公里,是飞得最远的国产飞机
运-10飞机最大时速(真速)达974公里,是飞得最快的国产运输机
运-10飞机的实用升限高达12000米,是飞得最高的国产运输机
运-10是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CAM4b和后来的FAR25部)设计的国产飞机
运-10飞机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运输机
运11/12运输机

中国运-11B型轻型运输机 [资料]
运-11原型使用两台美国大陆公司TSIO-550-B活塞发动机,后改用两台活塞-6甲发动机,单台功率285马力,载客人数8人。装双桨叶J9-G1金属螺旋桨。发动机类型是区分运-11和其发展型号运-12的最大特征。B型上换装涡桨发动机,与运-12在外挂上的区别很小,主要是机头形状有所不同。
运-11定型后交付了41架,中国飞龙航空服务公司接受14架,新疆“军垦农航”10架,后停产。曾先后用于飞播小麦、水稻、农业施肥、除草、灭虫、绿化草原、地质勘探、空中照相以及支援短途运输、旅游、考察丹顶鹤和东北虎等野生动物等各项作业。该机低速性能良好,座舱宽,视野好,起降要求低,使用维护方便。1980年5月23日,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下,哈尔滨飞机厂组建了运-11飞机农业航空服务队。
采用涡桨发动机的运-11B。运-11B实际上就是运-12的原型。1988年底,运-11B改型开始设计,共制造两架原型机,一架用于静力试验,另一架用于试飞。原型机1990年12月底在哈尔滨首飞。1991年进行调整适航试验,1992年取得国家型号合格证,由于未获得订货,未能投产。运-11B单价380万元(1993年)。后哈飞提出运11-B1方案,计划重新设计机翼,采用机翼整体油箱,并使用运-12的平尾,采用美国金氏公司的导航系统和美国大陆公司的TSIO-550-B发动机。发动机安装位置稍向外移。1979年地矿部对当时哈飞已经研制成功的运-11不满意,表示载重量太小,希望能再设计一种5吨的商载重量,乘客17到19名,为地质勘探飞行服务的涡桨支线飞机。
在具体设计上,运-11采用双发、上单翼带撑杆、单垂尾、固定式起落架布局。矩形机翼为双梁斜撑杆式结构,翼形NACA 4412。前缘装有可自动打开的前缘缝翼和同后缘襟翼连动的襟副翼。采用圆角矩形截面机身,舱内布置了4个双人折叠板椅。板椅收起后,可以装货。大小两扇的货舱门在货舱左侧左侧,舱内有8个有机玻璃窗口。采用梯形单垂直尾翼和矩形反弯度翼型水平尾翼。舵面同时采用轴式补偿和角式补偿,便于驾驶。升降舵和方向舵采用布质蒙皮。前、主起落架不可收放,均为支柱式,有油气减震器,适于在简易土跑道或草地上起落。主起落架采用低压轮胎双轮。机翼内共装有四个金属油箱,重力供油,在左右发动机舱内各安装1个金属消耗油箱。飞行员采用Y柱形结构的盘式双操纵,脚操纵采用前后位置可调整的四联杆机构脚踏板。电动机械混合传动襟翼和副襟翼,舵面由软硬混合式机械传动控制和,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调整片采用电动机构传动。冷气系统供发动机起动和主起落架刹车用。电源系统为2台ZF-15直流发电机和1个12HK-30蓄电池,交流电通过GBL-250单相变流机和SBL-40、SBL-125三相变流机供电。机载设备包括各种仪表、GT-1超短波电台和WL-7无线电罗盘等通讯领航设备。可加装装有1个粉剂和液剂共用的玻璃钢药箱,容量1000千克。1个容量为1.4米3的尼龙种子料袋,1个可卸式风动药泵,最大流量为16千克/秒。机上装有常量型和超低量型两套喷洒设备。
运-11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 12米
机高: 4.64米
翼展: 17米
空重: 214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3500千克
最大载重: 940千克
最大时速: 220千米/时
最大航程: 965千米
实用升限: 3950米
起飞距离: 510米
着陆距离: 450米

中国运-12IV型轻型运输机 [资料]

中国运-12E型轻型运输机 [资料]
运-12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原哈尔滨飞机厂)在运-11基础上进行深入改进的发展型号,很快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界一个在商业上较为成功的机型。该机于80年初开始研制。经过两年时间、1100多飞行小时试飞定型。期间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试飞专家和试飞员曾参与过试飞。
1985年,运-12飞机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第一个民用飞机型号合格证,翌年又取得该局颁发的第一个生产许可证。1986年11月14日6架运-12飞机成功外销斯里兰卡,开创我国民用飞机出口的先例。1987年,运-12飞机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优秀项目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运-12飞机开始申请英国CAA(英国民用航空总局)适航证。英国民用航空总局对运-12飞机进行了两年的审查和试飞试验,于1990年6月20日向运-12颁发了CAA型号合格证。这是我国民用飞机第一次得到国际权威适航机构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说明了运-12飞机的适航已达到了当前的国际标准。1995年3月26日“运-12”Ⅳ型飞机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型号合格证。这使得运-12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获得英、美适航认可的机种,为运-12的外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运-12还取得了新西兰、印尼的适航证书。在其巅峰时期(2000年6月前),共有102架运-12飞机外销非洲、澳洲、南美洲、亚洲、北美洲的18个国家。
运-12采用常规的小型多用途飞机布局:双发、上单翼单垂尾、固定前三点起落架。可在简易跑道上顺利起降。该机机翼为双梁式结构带斜撑秆,结构重量轻,平面形状矩形。机身为全金属、长桁隔框式半硬壳结构,前段为驾驶舱,中段是客货舱,能布置17个旅客座椅,或装载货物、农业和地质勘探设备等。尾翼垂尾为全金属结构,垂直安定面的前后梁插入后机身中与加强框相连。在方向舵上装有调整片,由安装在方向舵前缘的电动机构驱动。其平尾也为全金属结构,在左、右升降舵后缘各装有1个调整片,用装在升降舵前缘的电动机构驱动。
机上设备包括CT-1甚高频无线电、JDT-2高频无线电、JT-5A机内通话器、WL-7无线电罗盘、WG-4无线电高度表及XS-6信标接收机等。还可以选装柯林斯公司的VHF-251甚高频电台、HF-220高频电台、ALT-55B无线电高度表、VIR-351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DME-451测距器、TDR-950空中交通管制应答机以及MCS-65陀螺磁罗盘。借助上述设备,运-12可以在目视飞行规则(VFR)和仪表飞行规则(IFR)下,在非结冰条件下飞行。选装尾翼除冰装置后,可满足在结冰条件下飞行的要求。机上设有通风加温系统,由发动机排气给驾驶舱的风挡和驾驶员脚部加温。机头的冲压空气入口可吸气送到驾驶舱,进行通风。货舱顶部开有2个自然通风口和2个出气口,可选装客舱加温和客舱强迫通风装置。
运-12飞机的型别有:运-12I型、运-12Ⅱ型、运-12Ⅲ型、运-12Ⅳ型和运-12E型。1984年12月17日,Ⅰ型(即地质物探型)通过技术鉴定。该机首次采用美国适航条例作为设计规范。Ⅱ型机84年5月首飞成功,动力装置为2台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生产的PT6A-27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462千瓦17座客机,并有其它专用型号,如VIP飞机,通勤飞机,小型货运飞机,森林防护,空中测量,海上巡逻,地质勘探,救护和跳伞等。1990年获取英国CAA 适航型号合格证。
Ⅲ型是军用型,用于伞兵训练,换装了涡桨-9发动机,为降低成本,采用了国产电子设备。但未能大量装备我军,目前伞兵训练主要用机为运-5B。
运-12Ⅳ实际上是哈飞公司针对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3(包括修证案23-1至23-42)进行专门改进的19座轻型多用途飞机,专攻外销,售价约248万元。除国内用户以外,目前有上百架运-12飞机销往世界各地18个国家,不愧是国产民用飞机中商业价值最高的机型。其中包括了2000年出口肯尼亚12架运十二飞机,其他客户包括秘鲁、斐济等18个国家和地区。
运-12Ⅱ型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 17.24米
机长 14.86米
机高 5.58米
展弦比 8.67
机翼面积 34.27平方米
主轮距 3.60米
纵向轮距 4.70米
客货舱容积 12.9立方米
空重 3000千克
起飞重量 5000千克
着陆重量 5000千克
最大载油量 1230千克
最大商务载重 17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328千米/时
巡航速度 292千米/时
实用升限 7000米
起飞滑跑距离 425米
着陆滑跑距离 480米~620米
航程134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