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31:50
         Feadship游艇、丽兹饭店(Ritz Paris)、法国干邑(Armagnac Castarede)、Bovet1822名表……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拥有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顶级奢侈品牌近期齐齐亮相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吸引了中国商界精英们关注的目光。

  据了解,此次展出并不对外公开售票,所有参观者都是受邀而来。来宾中,90%以上是来自长江三角洲的富商,另外还有100到150名精英人士来自北京。从行业分布上,主要涉及房地产、IT、消费品等。主办方告诉记者,展览的所有来宾都被要求正装出席,对受邀人员的名字和身份则要严格保密。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面积并不大,现场也不见人声鼎沸。即便是品尝外滩3号6楼陆唯轩餐厅的新菜,欣赏轩尼诗李察干邑的调酒表演,来宾们也只是优雅地点头微笑,低声相互交谈。流连在这个流光溢彩,摆满各式珍宝与顶级跑车的展厅中,人们仿佛经历着一场梦幻般的旅程。

  纯手工珐琅表


Bovet限量版陀飞轮表

  来自瑞士的顶级手表品牌播威(Bovet)跟中国有着不解的缘分。早在1822年(清道光年间),Bovet的创始人Edouard Bovet就开始向清廷的王公贵族们出售昂贵的高档西洋钟表,且Bovet很快成为中国富豪们最喜爱的钟表品牌。

  1824年,Bovet开始生产针对当时中国市场的珐琅釉彩与半圆珍珠装饰对表,以迎合中国人“送礼成双”的习惯。

  183年后的今天,播威表带着旗下最优秀的“Fleurier”时装腕表系列在展览上亮相。每一只Fleurier的表盘都是纯手工制作,或以珐琅釉彩焙烧,或以珍珠母贝打造,精美绝伦,每年的产量少于2000只。记者注意到,展柜中陈设有一只绞金丝珐琅表面的时装表,据说是世界上现存最为精湛细腻的绞金丝珐琅作品之一。

  此外,Bovet的陀飞轮系列限量版也一同展出。陀飞轮对于手表,如同引擎在F1赛车中的作用,是手表最为核心的定时部件。这款拥有陀飞轮的Fleurier手表能够克服地心引力造成的走时偏差,带来更加精确的机械计时效果。据工作人员介绍,世上仅有一款的“陀飞轮表”售价一般会在5万欧元左右,在收藏家手中的价钱更会翻倍,而像这样的限量版价格则要稍低一些。

  新加坡河畔“地标”

  远道而来的新加坡“汇锦园”(River Gate)楼盘将展台布置得极其精美,不仅有照片和资料,还有室内、室外的灯光比例模型,很是抢眼。

  在新加坡,一般沿河的建筑物高度都不能超过10层,但“汇锦园”因为获得特许,要建成新加坡河畔的“地标”,因此不受这种限制。这个高档私人公寓楼盘每栋高43层,比附近一带的建筑物高出3倍多。可以想象的是,如此高度使得住户能毫无遮挡地享受新加坡河两岸优美的景色与繁华市景。此外,汇锦园的外墙采用特别设计的“空中花园”样式。在每一层窗下以及屋顶都特别搭建有“植物平台”,铺土,种满绿色植物,且有专人照顾。整栋建筑仿佛由一个巨大的花架子罩住,星星点点的绿色点缀,凭添许多生气。

  养眼的车


林宝坚尼的蜘蛛跑车

  不论翻出多少花样,高档车永远是最经典、最引人注目的奢侈品之一。这次参加上海国际品味生活展的高档车品牌有凯迪拉克(Cadillac)、林宝坚尼(Lamborghini)……几款养眼跑车,配上身材修长的车模,实在是一场难得的享受。

  率先登场的是林宝坚尼的蜘蛛跑车(Murcielago)限量版。这款跑车特为纪念林宝坚尼成立40周年而设计生产,全球限量出售50辆,车子的外部一侧以及内部后窗都有“40th Anniversary”(四十周年纪念)的标识字样。车身采用珍珠色特效喷漆,黄色的车身线条简约流畅,座舱与车身前后连接尤其圆润自然。车门采用上开型,车胎边彀炭灰色设计,车身离地距离极小,几乎紧贴地面行驶,使得车子看上去极具动感。

  里面的展厅舶着一辆大众辉腾的V8样车。“大众”历来定位于平民市场,并非制造顶级轿车的传统豪门,但其新近推出的辉腾(Phaeton)外形上走的是稳重、相对保守的路线,其尾部设计比较突出,简洁的圆形尾灯配以圆润的线条凸显大气和厚实感。发动机性能优越,车身宽敞,驾感舒适,且配备了不输任何同类车型的娱乐设施。作为新加入轿车“贵族”的年轻一员,Pheaton的表现值得期许。

  凯迪拉克(Cadillac)是最早进军中国市场的豪华轿车品牌之一。在人们的印象中,主打黑色的凯迪拉克是优雅、高贵的代名词。此番参展的一款7人座商务车,秉承了凯迪拉克百年来一贯的贵族气质。外观流畅、沉稳大气,内部娱乐设施亦令人赞叹:前排配6.5英寸触摸式液晶屏幕,后排配7英寸屏幕,更有顶级音箱助阵,旨在营造家庭影院式的高档视听享受。

  咖啡机体现生活艺术

  Miele是德国高级家电生产商,已经拥有超过100年的发展史,是业内公认最高端、最优越的品牌。Miele的产品在中国尚未上市,这次展览是他们在中国的首次正式亮相。Miele方面特别在展厅内搭建了名为“生活艺术”的品牌角落,以推广2005年新款咖啡机和厨房电器。这款咖啡机可以放进7到8种不同浓度的咖啡豆,全方位照顾一天所需,咖啡的杯数、每杯咖啡的多少、水温都可以选择,还兼有挤鲜奶、撒咖啡粉的专用出口。做Capuccino之类的花样咖啡时,也仅需多按几个按钮,味道便一样专业。 比起Miele,展厅另一角的Nestle Nespresso新款咖啡机显得更为小巧与时尚,完成一杯纯正的意大利咖啡只需要40秒。为机器专配的抽屉柜可以存放4种不同浓度的咖啡豆,黑色透明的机身,简洁方便的设计更对上班族的口味。

  除了这些,高档瓷器、高尔夫会所也都在参展之列。2005国际品位生活展在短短两天,汇集了众多顶级奢华品牌,更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品质:时装表演、美酒佳酿、雪茄品尝、鸡尾酒会、现场SPA秀。其中,维奇伍德(Wedgwood)瓷器,普通产品就要卖8000元一套,而在这次展会上,维奇伍德还特地拿出了几件专卖店里看不到的限量版。比如,阿拉伯系列全世界只有100套,而最珍贵的则是“酒神节座架与水晶碗”,原版早已被收藏在博物馆中,复制版全世界只有10套……一切精细到极至,舒适到极至,也昂贵到极至的服务和产品仿佛告诉人们:“生活还可以这样过”。

  随着上海的外滩3号、外滩18号、恒隆广场作为奢侈品地标一一登场,奢侈品消费必将会越来越引人注目。忽然想起专营奢侈品会展的布莱汉姆集团驻华首席代表盛磊对奢侈品的诠释:“真正的奢侈品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文化的传承。”或许要真正理解这种文化与历史,把单纯的梦幻之旅变成对顶级奢侈品文化的欣赏、沟通之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6:01 精品购物指南   奢侈品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18岁时,浪漫的小女学生YOYO用妈妈给的100块零花钱,开心地买回了一条漂亮又有个性的木头项链;23岁时,职场新人YOYO狠狠心,用半个月的工资买回了一件1000块的浅灰色西装;28岁时,都市女郎YOYO用几乎整月的工资,幸福地捧回了一个国际大牌价值7000多块的正品包包。

  这似乎是一个白领女孩在奢侈品上的标准“晋级”道路。看到这里,不知你有没有会心一笑?你是否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一丝影子?没错,YOYO就是你、是我、是她,是都市里充满欲望、永远“乐乐打拼”(我“狠”不喜欢“苦苦打拼”这个词儿)的红男绿女们!

  拉丁文中说,奢侈品Luxury来源于Lux(即“光”)。而关于奢侈品,美国顶级奢侈品杂志《罗布报道》有句话说的很有点儿意思——“漂亮而不贵的东西就不能算是漂亮。”在这束昂贵的强光已经耀人眼球、并且愈来愈点亮年轻族群眼睛的今天,如何看待奢侈品?怎样第一次向奢侈品伸出“魔爪”?身为Fashion Animal的你,不可不知!

  提到奢侈品,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无数个想法之中,我相信第一个冲进你脑海的肯定是那些吓死人不偿命的标价,那昂贵的华衣美饰到底值多少个零,恐怕还真得数上一会儿。

  但是,高贵的身价不仅没有减弱奢侈品的美丽,反倒好像更为它加分。当你在王府饭店的精品廊或者国贸商场贪婪地Window shopping时,LV、GUCCI、CARTIER、CHANEL、FENDI、HERMES、VERSACE……那些亮晃晃的名牌LOGO们就这么排着队冲将过来,毫不留情地挑逗着我们本就脆弱的时尚神经。这时候,再看到周围的女郎男士们提着闪耀着巨大LOGO的纸袋来来往往,招架不住的你是否还会用仅存的一点理性问自己——

  难道,“奢侈品时代”真的已经驾临我们的身边?
中国,未来奢侈品最大的市场?

  自5月中旬以来,有关“奢侈”的各类活动便频频“光临”中国。5月18日,首届国际顶级时尚品牌行业高峰会在上海举行;6月,时尚大牌PRADA的裙展在上海和平饭店高调登场;更引人注目的是,奢侈品的全球性盛会——每年在摩纳哥举行的国际顶级奢侈品展览也将在今年10月驾临上海,再次拉开奢华的大幕!

  让我们再来看一些数据吧:专家判断,在未来10年中,中国将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大约是20亿美元,占全球高档商品销售总额的3%,虽不算很大,但却是成长最快的。著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的总裁更表示,在全球年度销售中,中国内地已经名列第四。

  有一点很有意思,在欧洲,消费奢侈品的“主力”是40多岁的所谓“中产”,而奢侈品的中国区老总们则表示,这个群体在中国可年轻多了,多是30多岁的年轻人。而且,他们不一定多么丰满的钱包并不能阻止其对奢侈品的向往。

  民间的调查也测出了年轻人这场“奢侈品高烧”的度数。上海一家媒体5月末对江浙沪3地1289名网民进行了一项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68.8%的受访者愿意买奢侈品,56.7%的受访者为此更曾有过特意存钱的经历,受访者在奢侈品上的人均年消费达到22062.8元。

  “欧洲女人闲暇时喜欢晒太阳喝咖啡,亚洲女人则最爱逛街购物。”奢侈品从前曾在日本女人身上发现了这种狂热,现在,这个火种在中国年轻人的身上被“腾”地一下点燃了。 


欧洲女人闲暇时喜欢晒太阳喝咖啡,亚洲女人则最爱逛街购物

  

      
钱包、手袋、鞋子、腰带、手表……向这些配件下手可是最实惠的选择  


奢侈品的昂贵绝对有其道理

  一种生活方式 or 一个梦想?

  电影里说,“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实际生活中,你不得不承认,奢侈品就是贵,但也就是好。你对待它的态度,也许就取决于你把哪个因素摆在第一位。

  奢侈品的昂贵绝对有其道理。它绝不是简单地使用最好的材料而已,在高昂售价的背后,是一种追求极致的完美、近乎苛刻的工作态度。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奢侈品拥有的专注和恒心让人感动:一块丝巾必须精细印染几十遍、15个人花2000个小时缝制一条长裙、上百道工序纯手工制造一个皮箱……这种要求之下出来的产品,当然能让人感受到明显的不同,而你买下的,也不仅是一个实用的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奢侈品也是一种追求梦想的过程。爱马仕的KELLY包和Birkin包虽然品质好到足可以让你用上几十年,但好像怎么也没有一幢房子实用吧?且慢,奢侈品的精神价值就在这里,它也许真的能够凝聚一个人的梦想。《Sex and the City》里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当我拥有Birkin的那一天,就是我真正出人头地的一刻。”瞧,正是奢侈品的罕有、珍贵打动了人类向上的本能,人们才会如此热爱它,就象珍视自己的欲望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渴望奢侈简直就是人性的一种本能。

  尝尝奢侈品的“甜头”!

  对于“shopping animal”——女人来说,购买奢侈品的过程恐怕更让人陶醉!这绝对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它能让自己感觉与众不同,它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最好奖励,是讨好自己的最好方式。也许你最开始还不免掺杂着一点儿“虚荣”的影子,但慢慢你会发现,奢侈品牌所代表的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生活方式”是真的值得欣赏,那种精致、完美、认真的态度是真的值得尊敬。接着,在尝到奢侈品的“甜头”以后,你或许会像无数奢侈品的fans一样,开始更努力地工作、更积极地赚钱来奖赏自己。这样看来,谁能说,不是奢侈品在帮助我们在生活之路上奋勇前进呢?

  小贴士——奢侈品定义: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和品质比值最高的产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

    

  奢侈品菜鸟入门级实战指北

  向奢侈品砍出的“第一刀”会充分考验你的时尚功力,勇敢、可爱的奢侈品菜鸟第一次下手,一定要谙熟作战规则,才会一击即中!


时装经常是他们的赔钱买卖,但好在有化妆品、香水支撑

  实战第一步:化妆品——面子奢华

  这是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品牌的赢利马车上最最赚钱的一个车轮,化妆品庞大的消费数量为品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让他们有能力去为那些巨大、奢华的时装发布会和派对买单。因为,实际上时装经常是他们的赔钱买卖,但好在有化妆品、香水支撑,前者为后者建立品牌形象、做足地位,后者为前者赚来足够的money,形成了奢侈品两项互为支撑的格局。

  ▲LA MER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100个奢侈品中唯一入选的化妆品品牌。它的明星产品——海蓝之谜面霜还能当眼霜用,是款全能产品。


项链、耳环、戒指……构成细节奢华

  实战第二步:饰品——细节奢华

  项链、耳环、戒指……这些小饰品是大牌店中的小玩意,设计没得说,做工精良到家,LOGO往往也会设计得很显眼。如果你只是想先小小地投资一把,但又希望能把名牌的LOGO亮出来,那么这些东西无疑是很合适的选择。CELINE的耳环最便宜的只需要600元左右,DIOR的带LOGO项链打折后甚至不到千元,GUCCI的饰品更贵一点儿,但跳跳脚也不是够不着。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第一次对奢侈品“做案”的方式啦!


作为第一次购买奢侈品的菜鸟来说,钱包或者价位更低的名片夹也是很好的选择

  实战第三步:配件——每日奢华

  钱包、手袋、鞋子、腰带、手表……向这些配件下手可是最实惠的选择。道理很简单,时装不可能天天穿,饰品不可能天天戴,这些配件却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需要用的。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家常菜”都是大牌正货,当然很有面子。像DIOR的表便宜的只需要7000多元,各个牌子也都有几千块的手袋,男士的腰带一般从800块到3000块就可以搞定。当然,作为第一次购买奢侈品的菜鸟来说,钱包或者价位更低的名片夹也是很好的选择。    


奢侈品投资成本学

  精打细算 吓自己一跳 奢侈品投资成本学

  别一下子就被奢侈品昂贵的标价吓跑了,如果你真的对奢侈品投资回报率好好计算一番,我保证,你一定会吓自己一跳——不是奢侈品太昂贵太腐败,而是你会意外地发现——这其实很实惠!

  比如,以一个5000元的GUCCI包包为例,假设你有8年的时间使用它,每年有80天,那么每次使用的价格是不到8块钱!是不是比你想象中的实惠很多很多?相比之下,普通一个500元的包包则一般只能使用三年,假设每年有30天使用期,那么每次的付出不到6块钱,竟然与那个5000元的包包相差无几,而使用质量却不可同日而语!

  这还只是单次支出成本的比较,还没有算上大牌包包为你带来的自豪感(你也可以俗称虚荣心)和心理满足感。何况,一个名牌配件对于你职场形象的加分更是无可估量——谁会不对一个大方得体的人多出一分欣赏和认同呢?说不定还能为你的事业发展增值呢!

  腐败敢死队入货须知 奢侈品未来级黑名单

  如果你在不久的将来,终于拥有了你一生中第一件奢侈品,那除了恭喜你之余,我们也为你下一次的“下手”提供一些建议(没办法,这事儿真的会上瘾),相信你一定用得着!


买大牌钱包的人和买大牌衣服的人是绝对不同的两个人群

  时装——突破级战役

  买过手袋、耳环或者名片夹之后,你是否开始对着那美轮美奂的华服垂涎欲滴了?没错,时装才是奢侈品的精华,恭喜你此时终于从奢侈品的“外围战”来到了“攻坚突破战”。有人说过,买大牌钱包的人和买大牌衣服的人是绝对不同的两个人群,这话虽然有点儿刻薄,但却不无道理。如果有一天,你有足够的能力轻松拿下五位数的大牌衣服,我相信,那一定也是你的人生取得突破、取得胜利的时候——祝福你!


动人的美钻宝石,一辈子,也真的应该拥有一件

  珠宝——决定级战役

  买完了衣服,该买珠宝了。TIFFANY、BVLGARI、CARTIER都是全球响当当的奢华珠宝品牌。不仅可以作为投资保值,甚至作为家传之宝也没问题。况且,只单纯从做女人的“虚荣心”和成就感来说,那么动人的美钻宝石,一辈子,也真的应该拥有一件。


顶级奢侈品带来成就感

  游艇、私人飞机、私人俱乐部——梦想级战役

  这些离我们的人生还太遥远,但也没人敢说你就一定不可能。好好努力吧,希望有一天你可以enjoy这些顶级奢侈品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该怎么彰显自己的独特品位呢

  奢侈品升格级独门秘招烫手限量版

  现在,让人一眼就看出你是一个时尚到专业的美女俊男是越来越难了。曾几何时,所谓的时尚就是成为那些国际大牌的主顾,因为这个群体几乎全都是时尚精英。但今天,当任何人都可以在商场或者网上买到最新的DIORT恤,当LV的钱包在高级写字楼里随处可见,当英国王室的最爱BURBERRY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的时候,如果你还坚持要成为真正的时尚贵族,该怎么彰显自己的独特品位呢?

  没错,因为这些大牌们虽然售价不菲,但却依然是有钱就能随时买得到的。所以,限量品在今天终于变成了一种巨大的诱惑。知道吗?大品牌限量版的别名就叫——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即便你以为这只是个噱头,但事实上它的确有比普通奢侈品更珍贵之处。限量奢侈品的原则就是要把产品奢侈化到无法复制,限量到只有小部分人出高价才能拥有。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产品,而在于它提供的梦想和独占性。

  而且,虽然限量品代表着稀有的数量、独特的设计、特别的纪念意义,但却并不一定意味着超级昂贵的价格。最懂得撩动时尚迷购物心态的时尚大鳄们,总能这样精确地掌握时尚买家的采买哲学,每一季都不会忘了玩一下限量游戏,让时尚迷们尽情享受“只有我有”的骄傲心情。限量的潮水里涌动着香水、手表、鞋、笔、手袋、饰品、干邑甚至是名车!

  如果把对限量版东东的狂热看成是物质女郎的时髦病,那它就是一种最可爱的病症。因为,当一股脑的流行风潮让大家感到厌倦的时候,每个人都开始追求独特和个性,“限量”就成了奢华和品位的代名词。也许你有时候会觉得,这逐渐渗入我们心灵的限量生活像是一个美丽的圈套,但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确是一个新品位的新名字。因为,女人最想要的是独一无二,仅仅是大牌早已不够,限量发售的珍品才最有诱惑力!   


与昂贵的限量手表、手袋相比,化妆品的价格可要便宜多了

  限量奢侈配置贴心推荐 化妆品——别致的限量

  推荐理由:玩转好脸色,好看得与众不同!

  与昂贵的限量手表、手袋相比,化妆品的价格可要便宜多了,如果你对前者的价格比较敏感,那后者可就是你入货的首选啦。限量版化妆品的好处在于,设计独特、绝无雷同。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都是化妆品牌们推出限量品的集中时期,平时如果逢上品牌的纪念日也会有机会买到。关键注意,限量的彩妆品一般都会推出专属的特别设计,是非常非常用心的设计,一定超值。

  ▲香奈儿全新明星产品“珍珠缎带”亮肤粉霜是款能令肤色明亮晶透的原创粉霜,这款专属限量产品出色地结合了奢华、大胆与创新。灵感来自香奈儿女士流行时尚中无所不在的配件——著名缎饰。

  ▲2005年秋妆“迪奥之星彩盘盒”,限量发售,是彩妆fans们不可错过的宝贝。在镶着磨砂迪奥符号的银色金属盖下,是完美的彩妆色彩组合。在粉盒一侧,还挂着一根银质链子,连着带有星星图形的精致、独特粉刷。(专题策划、撰文/王月心 图片/IC)
    
   自5月中旬以来,有关“奢侈”的各类活动已频频“光临”中国。2005上海国际生活品位展---5月18日,首届国际顶级时尚品牌行业高峰会在上海举行;著名时尚品牌PRADA(普拉达)的时装作品展览随即高调登场;这边国际奢侈品展览在上海开幕,那边“意大利生活节”在北京展示意大利生活概念。而更令奢侈爱好者兴奋的消息是,每年在摩纳哥举行的国际顶级奢侈品展览(Top Marques)今年10月也将来到上海。

  民间的各种调查亦显示了中国年轻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高度热情。上海一家媒体5月末对江浙沪3地1289名网民进行了一项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68.8%的受访者愿意自掏腰包购买奢侈品,56.7%的受访者为此曾有过特意积蓄一段时间的经历,受访者在奢侈品上的年消费达到了人均22062.8元。显然,不少年轻人为了购买奢侈品而不惜透支消费。更有调查称,内地奢侈品消费者已占总人口的13%,大部分消费者为年龄低于40岁的年轻人。

  一边是生机勃勃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一边是庞大且年轻的消费者群体。“月光族”、“新贫族”、“百万负翁”,越来越多年轻狂热的消费敢死队队员,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思。

  “月光族”:月薪数千元却入不敷出

  他们在25岁到30岁左右,标准的白领模样,工作稳定,月薪数千却入不敷出。近年来,舆论对这个群体开始见怪不怪,他们被称为“月光族”或者“新贫族”。

  27岁的沈伊然就是单位里出名的“月光女神”。

  就职公关公司的沈伊然,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没有家庭负担,经济状况在年轻女性中应算是很不错了。但工作了5年的沈伊然,银行账户上却永远是负数。每到月底,捏着一堆账单的沈伊然就眼巴巴地盼着月初的工资日。

  如果不是最近母亲逼着她记账,习惯刷卡的沈伊然根本不明白自己每个月的钱是花到哪里去的。出门必打车,交通费上千;隔三岔五的朋友小聚,应酬费不少于千儿八百。剩下的几千元,全都被沈伊然花在了身上,化妆品、服饰、鞋子等等。一笔笔账算下来,基本上每月还要透支1000元左右。

  沈妈妈最恨她整天捧着那些精致的时尚杂志,“不是说去香港购物,就是去日本美容,一件10元钱的T恤,贴个牌子就卖500元,全是骗钱的!”但沈伊然以为,她所追求的,是老一辈所不能理解的“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月光族”的第一挡箭牌:既然辛勤工作,那么就要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而这个品质,在月光族看来,就体现在所谓的品牌服饰、格调餐饮和优雅享乐上。比如沈伊然和她的月光族朋友所向往的,就是拷贝《欲望都市》里女主角们的优质生活:穿着光鲜的名牌服饰逛街,在优雅的咖啡馆里喝茶,用超酷的电脑打字。“月光族的生活方式,显示出两个特点,一是对未来比较有信心,二是对自我认同不太能接纳。”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表示。

  因为自信,所以就透支买贵。一项针对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

  社会学家顾晓鸣教授给这些白领作了个幽默的注释:“现在所谓白领,就是白领工资的人,他们劳心劳力地工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辛劳所得,只用来换一个身份符号。” 透支刷卡:把自己塑造成被仰慕的成功者

  在软件公司任职的小余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购物方式就是网络刷卡订购,“方便快捷而且没有负担”。在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俱乐部里,也有丰富的分期付款商品,不断诱惑着持卡者。工作才两年的小余,就通过这种方式,超前享有了IPOD、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年轻人热爱的新产品。“反正这些东西以后也是要买的,现在用信贷消费,就可以提前享受到,何乐而不为呢?”

  有银行界人士表示,他们的信用卡主要用来引导消费,最高可以透支5万元。喜欢持卡透支消费的人群中,以年轻人为主,而这一部分人也往往在最后的坏账中占最高比率。

  对未来有信心,对自我认同却缺乏接纳,月光族的矛盾心态亦体现在透支消费上。

  “这些年轻人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有不错的工作,因此在评价上更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孙时进教授表示,这种对认同感的渴望,很容易就演变成为对奢侈品的追求。大部分年轻人的收入,远不够让他们进行奢侈消费。但是上万元一套的西装,限量版的箱包,高档的首饰化妆品……竭尽全力购买的一两件奢侈包装,时时在传递一个信息,就是要把自己塑造成被仰慕的成功者。

  这样的追求,也往往使月光族不由自主地落入一个攀比陷阱。28岁的广告人李晓郁告诉记者,在她的朋友圈里,月入3000元、却敢买LV箱包的极端消费者大有人在,年末的公司聚会,更是月光族腰包大出血的时候,“她穿BCBG小礼服,你就要想方设法用更贵的才能胜过她。去年冬天皮草大热,结果那天聚会,一眼望去,几乎人手一件皮毛披肩。”

  百万“负翁”:表面神气冷暖自知

  巴厘岛的别墅太遥远,新婚的某公司财务经理王明刚刚把自己的旧房子换成了市中心的新公寓,“结婚当然要买房的,没房的男人,怎么能找到老婆?”上海房价飙升,30岁的王明是通过向银行借贷百万,才打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逢人便称“负翁”的王明不认为自己是个奢侈消费者,“我们从来不会去买那些名牌的东西。”但不少人都以为他们的贷款买房是件奢侈的事情。

  “奢侈消费有不同的定义。”孙时进教授表示,“有的人奢侈是买上万元的服饰,有的人或许是吃一顿过千元的大餐。从这个意义上讲,超出现有能力的一步到位消费,也是奢侈。”

  在现代城市中,与周毓岭一样奢侈的“百万负翁”有很多。“父母出首付,自己出月供”,这几乎已经成了现代年轻人买房的普遍模式。很多负翁会把贷款买房买车看成是一个消费观念,他们喋喋不休地给你讲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住房故事。但是,社会学家认为,这种一步到位的负债消费方式,同样有炫耀性、攀比性消费的心理存在。

  金先生最近跻身“有车族”,买了一辆漂亮的经济型小轿车。买车的念头在金先生脑子里已徘徊了很久。虽然夫妻俩1.2万元左右的月收入跟不少人相比已经算不错了,但是一个月4000元的房贷、2000元的奶粉钱,家庭负担并不轻松。何况在上海,养车跟养小孩一样贵。但眼见着一同出道的朋友们事业不错,买房买车,日子那么潇洒,金先生觉得自己打车都特别没面子。金先生的爱人也不断给他施压:“同学聚会,人家都是老公开车接送,就我一个人坐地铁,太丢份了。”为了不丢份,金先生终于咬咬牙又贷款买了辆小车。

  虽然开车出门不时会招来羡慕的眼光,但一想到每月只在手上停留片刻就交到银行的薪酬,金先生就一阵心疼,实在得意不起来。

  有人用“冷暖自知”来形容“百万负翁”们的感受。但是,在媒体大力推介“新富生活”的现代社会,消费示范作用下的负翁有增无减。

  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统计显示,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高于欧美家庭。据悉,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家庭整体债务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55%和122%,青岛、杭州和深圳等中等城市的居民家庭债务比例也平均达到了90%左右,而在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国家,2003年的个人平均负债比例则只在115%。

  超前享受自然不会只有“甜头”,尝到了苦头的负翁同样很多。近日,成都就有500多名负翁收到银行通牒,媒体介绍说,产生负债的原因是以住房按揭和汽车按揭为主的个人消费贷款,这些负翁中不少人月挣1000元,却要还1500元的债!

  谁来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出现目前这种青年奢侈消费的现象,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孙时进教授表示,中国经济刚刚腾飞,社会步入大众消费时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国人购买力上升,人们在物质追求上难免会出现浮躁心态。“现在的奢侈消费,在国外也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比如我们以前熟知的《百万英镑》、《项链》这样的故事。现在的中国,也常常被奢侈品商比作是早些年的日本。”

  孙时进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种炫耀性消费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对年轻人的奢侈消费,需要社会的宽容和引导。“从需求层次看,年轻人在成长中必然会经历生存需求、安全感需求、社会尊重需求等多个阶段。”

  35岁的科技公司经理黄勇一度也曾是奢侈品的热捧者。当年月薪刚过万时,黄勇每个月都会跑到上海的高档商场里“砸钱”。GUCCI,巴宝利,万宝龙……各种奢侈品牌他如数家珍。“那时一来是要显示自己是个‘成功者’,二来工作圈里人人都如此打扮,自然也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今黄勇已是年薪几十万的老总,却反而没有了对奢侈品的渴求。“现在穿件冒牌货别人都以为是真的,已经过了那个需要靠衣着来获得认同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消费带来的心理愉悦度是递减的。”孙时进认为,应通过引导,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制度,建立起完善的信贷消费体系。“把奢侈引导到积极正面的消费上,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本报记者/林蔚)     
奢侈品:一座未开发的金矿
 

    近年,当奢侈品在西欧、日本市场上遭遇了普遍的大滑坡之际,中国却逆风而上,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每年的奢侈品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并正在以年20%的速度增长。无论是来自荷兰、展示于上海滩的“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会”,还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奢侈品展•2005上海国际品味生活展,登陆中国,亦或是世界顶级品牌纷纷在中国选址开店,从来没有见过的奢侈品让国人睁大了眼睛,同时睁大眼睛的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奢侈品生产商们,他们确认中国可以拯救他们,正如法国精品企业联盟“科尔贝委员会”预言,中国将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奢侈品市场,中国企业有哪些机会?

  中国,一个错位的奢侈品市场

  “等我有了钱……” 几乎每个人都在心里装着一个或几个不同奢侈的梦。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需要“奢侈” 一下(这里的奢侈与浪费是两回事),一部分真有钱的和钱并不多的人,需要用某种标志性的东西彰显自己的财富与成功。谁也别笑话谁,欧洲人、日本人、中国香港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奢侈是一种梦想,梦想产生需求。极度渴望实现梦想的市场不会成熟。

  与欧洲成熟的奢侈品市场比较,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有其特殊性,在诸多方面来说是一个错位的奢侈品市场:

  一是在消费心理上,虚荣大于品位。中国奢侈品市场显示出很强虚荣消费也就是炫耀性消费。有了财富或权力还不够,还必须用什么东西证明出来,炫耀出来,让别人知道,于是,奢侈品就尤为最好的证明和说明。与欧洲相比,讲品位式的享受性消费比较少,奢侈主要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有一个故事,轩尼诗老板听说中国越贵的洋酒越销售,就到中国市场来看个究竟。结果,他看到国人大碗大碗地喝XO,全无法国式浪漫、情趣和品位。

  另一特征是崇洋性,因为虚荣所以崇洋。许多人爱到北京的“秀水街”、天津溏沽的“洋货市场”“淘宝”,热度长盛不衰,很能说明问题。

  二是在消费支出上,“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炫耀性消费心理作用下,一部分人透支钱包甚至透支身体。回家吃咸菜,出门穿名牌不是少数。东北在全国不是富裕的地区,但东北高档皮草市场火爆异常。还有月光族”(每月都把薪水花光)、“新贫族”(收入不错,却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百万负翁”(总处于负债状态),在白领中屡见不鲜。

  三是在消费人群的年龄上,年轻化明显。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集中在20―40岁的年轻人中,而在西方发达国家,40岁至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四是消费人群结构多元化。欧洲是以私人消费为主,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由三大人群构成:第一种人是位高权重者,第二种人是富人阶层,第三种人是外企白领。第一种人有地位有权势,讲究的是与“贵人”身份的匹配,但与其工资收入并不匹配。第二种人是私人企业主,其中的一种人为了显富摆阔,山西煤老板国“集体”进京买“悍马”、购豪宅,另一种人是隐形富人,他们的收入来源神秘,出手全是现金一次付清。就连购买“宾利”赠送的免费欧洲游,在中国还从来没有人使用过这种权利。第三种人白领长期沐浴“欧风美雨”,西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相当浓厚,这种绅士、名媛消费奢侈品牌讲究的是时尚、派、高雅。但其中一部分人纯粹是附庸风雅。  

  另外,单位购物则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另外一大特色,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许多公司购买奢侈品送给大客户、生意伙伴和政府官员。

  五是在消费内容上不同。中国人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一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

  六是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旅游实现。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目前全球顶级品牌消费额中中国人占据了5%的比例,其中3%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七是以小“奢”代大“奢”。一些收入水平并没有达到奢侈水准的人会购买一些相对便宜的配件寻找感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员。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比如领带、皮鞋、皮包等。有些女孩始终停留在买品牌包的阶段,因为皮包经久耐用而且显露在外。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吸引许多西方奢侈品品牌商们的眼球,以上这些特征已经被国外奢侈品公司所掌握,遗憾的是中国奢侈品却缺位,奢侈品从来就不是洋品牌的专利,中国消费者中已经积蓄了巨大的奢侈品消费能量没有充分释放,还没有引起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足够重视。在许多消费者领域竞争已经你死我活的今天,这个巨大的奢侈品市场中国企业家要早一点看到。  

  奢侈品的五大特征: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称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是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具有五大特征,握奢侈品所独有的特征,有助于本土企业进入奢侈品市场。

  第一,用多数人望而生畏的价格产生距离感。奢侈品注定只让一部分人买得起。只有这样,才会产品“多数人奢望,少数人拥有”的距离感。派克钢笔价格降低后,让更多的人拥有了,但是它从此不再代表奢侈品,“万宝龙”取而代之。高昂的价格并不是一种准确的概念,但却是清晰的。正如高价的不全是奢侈品,但奢侈品全是高价的一样。奢侈品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需要用极其高昂的代价拥有某种物质或者因此而产生的体验,这种特殊体验要用高价格来换取,否则,就不会有特殊的体验。

  第二,符号性强。奢侈品的价格严重 “背离”实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重在符号上。“捷达”和“奔驰”都是代步工具,在代步方面没有价格所显示的那样大的差异,差别在于他们代表的意义不同。“奔驰”的符号价值在于成功、财富和身价。正如人们开玩笑说,你开个大奔去借10万元很容易借得到,如果你骑个自行车去恐怕没人敢借。LV最好卖的手包还是它的Logo最醒目的那一款。男人们的T-Shirt上如果不出现Armani的字样,似乎就不是那么潇洒。

  第三,它必须的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或无与伦比的工艺、材质做支撑。在欧洲,许多奢侈品是家族企业出品,讲究传承与血统,比如伏特加酒。再比如宾利津津乐道的是英国顶级的工匠全手工缝制的真皮座椅,雷达表总是宣称它拥有永不磨损的表面。这里面有故事、有文化,这就是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丰富的品牌内涵所在。

  第四,奢侈品在品牌上的专注专一。品牌与产品品类只能一对一,它绝不可以随意扩张使用,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奢侈品牌分跨两个行业使用,而且还取得了成功。多元化经营是奢侈品牌的大忌。“皮尔•卡丹”算是个准奢侈品牌,曾经延伸到酒业上,生产了一个“皮尔•卡丹”葡萄酒,结果失败了。

  第五,必须有尊重产品历史的高超的产品设计和稳定的高质量,工艺精湛。奢侈品在设计与质量上必须与之身价相匹配,并且要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可依赖感和良性的口碑传播。  

  开创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的四大方向

  奢侈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奢侈品行业机会在哪里?

  在欧洲,奢侈品范围广泛,涵盖银器、铜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装潢、陶瓷、美食甚至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一个灯具、一副眼镜都可以成为一件奢侈品。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令许多年轻人着迷,我想能给中国企业以启示,中国企业应该把目光和思维发散开,有无数的领域可以大有作为。正是如此: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是一座未开启的金山。我们在汽车、手表等领域由于技术和传统的原因,打造奢侈品也许需要时日,但是在服装、箱包、珠宝等领域将极有可能出现中国的Armani、Tiffany和Rolex。比如,在白酒这一产业中,“水井坊”和“国窖1573”就是已经成功的范例。

  中国企业在以下四个方向,把奢侈品品牌由铺张型向创意型方向转变,创出中国的奢侈品品牌来。

  一是高精尖方向,比如在IT业、数码产品,这些领域不讲究历史,谁都是新来的,谁能在品类中打造出贵族,谁就有了奢侈品品牌,机会均等。国内有家公司开创了一种“E导航”业务,这个业务是为高端客户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一种全媒体互动宣传平台,成为企业数码时代的奢侈品。

  二是中国文化方向。在奢侈品领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洋人眼里看来,中国的茅台、景德镇瓷器、苏绣、唐装就是奢侈品。近年成功的“水井坊”“中金集团的'99999’极品黄金”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同的文明,造就不同的消费理念。打个比方说,每到新年元旦,西方人往往喜欢听维也纳新年音乐晚会,图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一种审美的体验,“奢侈”不等于浪费。许多文化本来就具有稀有性,把稀有资源转化成奢侈品品牌,中国文化有很多机会。比如:收藏名人字画,西部影视城的张贤亮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顶级不在于其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在于它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价值,要给它的消费对像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和异乎寻常的尊贵体验。

  利用中国文化的某个因子,从传统文化底蕴里发现体验、出售体验、演绎体验,这是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今后为世人所认知的必然的举措。

  三是杂交方向。杂交出创意,杂交创市场,奢侈品牌的运营能力其实就是创新的能力。比如,将我国丝绸和刺绣这些独有的原材料和工艺,杂交国际时尚,邀请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进行服饰设计,让款式与米兰和巴黎的潮流同步,就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奢侈品牌。

  三是时尚+国际化。OPPO MP3以韩国高端品牌形象出现,可见步步高公司已经初步掌握了打造奢侈品品牌的要领。

  四是“拿来主义”,通过资本手段并购国际性的奢侈品牌。香港的潘迪生家族就是用这种方法拥有老牌的打火机品牌S.T.Dupont的。大陆浙商也有通过代加工练就了基本功后,收购国外名牌,打入国际市场。这是通向奢侈品品牌的一条路子。

  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中国本土蕴藏着丰富的奢侈品品牌的生长基因。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正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还有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比如,南京云锦等,这些都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奢侈品品牌的符号,就看你有没有创新的思维和现代营销方法。我们相信,聪明勤奋人中国人一定会让中国的奢侈品在全球风靡,令世人奢望。这一天不会遥远。

  娄向鹏 中国特色实战营销创导者,【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总经理,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中国金凤凰营销奖执委主席,中欧营销学会特约委员,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曾任职TCL、步步高电器、1+1互动传播等媒企,10年市场实战经验,具丰富的营销、新闻及策划三栖作战经验。致力于“中国式实战营销”的探索和实践,他创导的杂交营销、新闻营销、品牌功效化、资源营销等理念影响全国。清华大学、商务部培训中心、国务院新闻办干部培训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战营销客座专家;被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销售与市场等机构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广告营销人”之一。成功服务石药集团、东阿阿胶、蒙牛乳业、华龙今麦郎、益佰制药、神威药业、三全食品、茅台集团、可采、海尔石化、凤凰水家电、日产帕拉丁、北汽福田、韩国现代、百事服饰、西安开发区、武汉汉正街等知名品牌。《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新营销》、《中国商业评论》、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销售与管理》、《新食品》等媒体专家顾问及营销作家,著有《营销界的奥斯卡》等畅销书。电子信箱:elook2008@vip.sina.com
        

世界品牌实验室(brand.icxo.com)报道:

    巴黎百富勤公司对一部分奢侈品消费者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地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秘书长杨清山则认为,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

    在读研究生的女生张茜的印象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

    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秘书长杨清山的研究数据,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奢侈心理学”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亚洲其它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

    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顿比萨”。

    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菲拉格慕(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挎上之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

    《时尚》杂志专栏作家孙哲曾经把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的消费者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

    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杨清山的调查显示: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层。

    巴黎百富勤公司给这部分消费者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

    奢侈品的社会 “玄机”

    大学生用一顿哈根达斯冰淇淋、工薪阶层用一瓶香奈尔香水来满足自己奢侈的梦想。但是,对于那些价格顶极的奢侈消费品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成功显然不能仅仅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群消费欲望的集中爆发来解释。

    几年前,当德国人斯蒂芬把90副LOTOS眼镜在坐落于北京王府井的雅视一仟眼镜店摆开时,有中国媒体惊呼“中国奢侈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斯蒂芬告诉记者,在LOTOS最大的市场日本,几乎政府所有官员都是这些每副10万-50万欧元的眼镜的顾客。因此在中国,他也坚持认为,这将是一大块潜在市场。

    斯蒂芬的想法得到了香港雅视集团的认可,2003年9月,雅视曾经试着引进了日本的一个眼镜品牌,售价在人民币1至3万元之间,原来担心卖不掉,结果5个月就卖掉了10副。公司总经理陈京宪说,这些产品终端消费者基本上均是政府官员。言下之意,眼镜的购买者如果不是官员,也会把眼镜作为送给官员的礼物。因此,雅视集团对LOTOS的销售措施中专门组织一次针对政府官员的市场推广。

    相对别的奢侈品来说,眼镜比较低调,这也许是它得到政府官员追捧的一个原因。

    同样是世界顶级的奢侈品,一位宾利公司的员工对那些可以花888万买一辆宾利728加长版的“神秘买家”的解读是“肯定不是政府官员,无论哪个国家,政府官员就算买得起他也不敢买,因为他们一举一动都受公众注视。”

    能买而且敢买宾利的人是“在30~50岁之间,成功人士、社会名流,特别是一些演艺圈的名流”。

    另一豪华车品牌劳斯莱斯上海公司总经理凤时宏为自己的顾客勾勒出另一副有趣的肖像:来自上海或者邻近的浙江某地,大多数是房地产业的老板,都不是中国各种富豪排行榜上的人物。

    这些神秘富豪们虽然财产来源、规模、去向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但他们确实在奢侈品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购买力。但是由于他们不少人习惯于在外地或者国外消费奢侈品,给国内的统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相继有众多“问题富豪”落马,引起了国内一部分人士对于奢侈品消费的担忧。人们担心这些购买奢侈品的金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晓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转轨期间涌现的这部分“转轨富豪”几乎全都是“问题富豪”。他们财产的真实状况虽然扑朔迷离,但总的来说其来源一直让人怀疑。

    带着“与生俱来的原罪”,他们没有把财产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而他们的“炫耀性消费”更是引来了纷纷扰扰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