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十大病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0:40:58
       成语不仅是高考的重点,而且考查难度较大,多涉及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从多年的高考实践来看,本考点得分不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成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掌握成语的十大病因,从根本上入手,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大力度,标本兼治,方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成语的十大病因如下: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

( l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 差强人意 吗?

( 2 )李小光写的作文 文不加点 ,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

    “差强人意”的“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 1 )中却把它理解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指“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了”,而( 2 )句却把它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而错用。

二、对象误联,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例如:

( 1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 汗牛充栋 。

( 2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 巧夺天工 。

( l )句中的“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楷模”多,故使用错误。( 2 )句中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该成语联系对象应该是人工的,而“苍山”“洱海”却是天然的,用“巧夺天工”就是对象误用。

三、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贬色彩失当。例如:

( l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 趋之若鹜 。

( 2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 叹为观止 。

    “趋之若骛”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 l )句把它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叹为观止”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 2 )句把其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以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艾其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不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此处不能看作是误用。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对这些词要结合语境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四、轻重失度,头重脚轻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

( l )李老师当班主任 20 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 2 )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 l )句中的“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内要处理上万件事物,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2 )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评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匹配。

五、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例如:

( l )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经成了 瓮中捉鳖 。

( 2 )折扇和信封的上面, 龙飞凤舞 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 1 )句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做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 2 )句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语误作为及物动词用了。

六、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经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立相助”“如坐春风”等。如分辨不清,就可能造成误用。例如:

( l )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 抛砖引玉 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 2 )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 鼎立相助 。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谦辞。( l )句误用为敬辞。“鼎立相助”即大力相助,是敬辞,( 2 )句误用为谦辞。

七、修饰失当,语意不通

( 1 )前后矛盾。例如:

一位莘莘学子 。

“莘莘”言众多,前面再出现修饰语“一位”,语意上就发生抵触了。

( 2 )前后重复。例如: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

    句中的“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八、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例如:

( 1 )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 未雨绸缪 ,而不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 2 )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品总是摆设得 有条不紊 。

( 1 )句中的“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2 )句中“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楚,一点也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 2 )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意义和逻辑上的联系。

九、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 1998 年所考的“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等。

十、形近易误,义近易混

( 1 )形近

    有的成语与某形近或音近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例如:

①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 不孚众望 ,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②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 事倍功半 ,一蹴而就。

    “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而①句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②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 2 )义近

①意义相近而用法有别

    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有细微的差别。例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一句只能选择“应接不暇”。

②意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

    例如“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要小一些,指两个或几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坏事”一句中的“狼狈为奸”应换成“朋比为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