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40:08

董天工

    董天工(约1703~1771年),字材六,号典斋。清学者。崇安曹墩(今武夷山市曹墩村)人。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生,授宁德、兴化训导,历知观城县、香河县,因在任期间治蝗有功,升任安徽池州知府,任满致仕。
    董天工性爱山水,情钟武夷。乾隆初,因母亲逝世回乡守孝,在武夷山接笋峰下其父亲董茂勋建的留云书屋后构筑望仙楼卜居,遍览武夷山水,收集旧志诗文,将明代衷仲儒、徐表然,清代王梓、王复礼修撰的四种版本的《武夷山志》进行考证、订正,重修《武夷山志》8册24卷,集历代《武夷山志》之大成,是目前保存最完整、记述最全面的一部武夷山志。在修志的同时,董天工还写了许多武夷山的风景诗,仅收录《武夷山志》中的就有20多首。
    董天工对教育事业也十分热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董天工跨海东渡,任台湾省彰化县教谕,亲自撰文执教台湾百姓,创办学校,广收学生,普及文化教育,改变当地不良的习惯。彰化县一些地方现在还有“重天工祠”,纪念这位为普及台湾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武夷山人。董天工还根据自己在台湾眼见耳闻的事实,“靓山川之秀美,退而识之,稽成文献,编册成书”,“编辑出版了《台湾见闻录》”清抄本四册。现珍藏于北京图书馆(台湾文献丛刊129号)。
    董天工68岁时病逝于武夷山,葬于幔亭峰下,其坟茔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