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07:59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另一种重要的供能物质,每克蛋白质提供4卡路里的热量。但蛋白质的更主要的作用是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蛋白的摄入要根据营养状况、生长发育要求达到供求平衡。通常蛋白摄入所产生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20%左右为宜。
蛋白质的生理作用:

Ø 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是主要作用

Ø 也提供热量,每克4千卡路里

Ø 增加肾脏负担

蛋白质种类:

动物蛋白: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如肉类及禽蛋类等,这些食物在提供蛋白质的同时也会使我们食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等对身体不利的成分。因此选用瘦肉、鱼、去皮鸡肉和蛋清最佳,它们称为“优质蛋白”。

植物蛋白:是蛋白质的另一来源,主要存在于豆类食物中,植物蛋白含饱和脂肪及胆固醇都很低,同时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而且物美价廉,适合糖尿病病友食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不仅是因为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成分,更重要的是蛋白质本身不断地进行合成与分解。这种合成、分解的对立统一过程,推动生命活动,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证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及修补损伤的组织。根据现代的生物学观点,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①蛋白质是构成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如肌肉、骨骼及内脏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一切细胞的原生质都以蛋白质为主,动物的细胞膜及细胞间质也主要由蛋白质组成。②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③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④氧化供能。1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供能约1.67×104焦耳。⑤其他功能。如多功能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余种,体内只能合成一部分,其余则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的氨基酸都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故又称为“必需氨基酸”。体内能自己合成的氨基酸则不必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又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合成蛋白质的许多氨基酸中,有8种必需氨基酸须食物供给,即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食物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越多,其营养价值越高。动物蛋白如肉类、蛋、乳均含8种必需氨基酸,又称优质蛋白;植物蛋白如豆类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是不全的。但若把玉米、小米及大豆三种植物蛋白质混合组成的面食,其营养价值则明显提高。这种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后使其营养价值提高的作用又称为不同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蛋白质是人体组成三大营养素之一,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里特在1838年发现的。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极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人体中估计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命运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是生物化学催化剂和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者。从营养的角度,蛋白质的功能就是氨基酸的功能。我们从含食物蛋白质中获得氨基酸。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材料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2、修补人体组织
    人的身体由百兆亿个细胞组成,细胞可以说是生命的最小单位,它们处于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个人如果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么皮肤就是光泽而又有弹性的。反之,人则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受损后,包括外伤,不能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修补,便会加速机体衰退。
    3、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
    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比如血红蛋白—输送氧(红血球更新速率250万/秒)、脂蛋白—输送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还有转运蛋白等。
    4、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
    血清白蛋白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具有结合和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等生理功能。
    5、酶: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酶也是蛋白质的一种,是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元素。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当平衡一旦破坏,就会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效率,并带来各种疾病。酶决定了人体细胞各种活动,体液的酸碱水平又决定着酶的催化效率。生命活动的延续过程就是在维护和破坏的动态平衡中延续,直到人的生命终结。因此体液酸碱水平的稳定与否,影响着整个生命的过程。如将人体所有的体液混合在一起,人体平均pH值为7.3~7.35。当人体血液pH值低于7.2时,就会引起严重的酸中毒。
    6、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构筑人体免疫系统
    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七天更新一次。当蛋白质充足时,这个部队就很强,在需要时,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有效构筑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监视、消除外来异体物质(抗原)和监视、清除身体内衰老细胞及突变细胞的生理作用,并可稳定、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统一,即在体内实现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的三方面功能。免疫系统的任何结构改变和功能失调,将使体内识别异物和清除异物的自身免疫抗病能力降低,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
    7、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
    人体有数千种酶,每一种只能参与一种生化反应。人体细胞里每分钟要进行一百多次生化反应。酶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的作用。相应的酶充足,反应就会顺利、快捷的进行,我们就会精力充沛,不易生病。否则,反应就变慢或者被阻断。
    8、激素的主要原料
    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生长素是由19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糖尿病的形成就与胰岛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7、构成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是起到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味觉、视觉和记忆的重要元素。
    8、胶原蛋白
    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大脑脑细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
    9、提供热能。
    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释放能量,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蛋白质缺乏症
医药数据库中心 中医论坛
   疾病名称(英文) protein deficiency 
拚音 DANBAIZHIQUEFA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代谢及营养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种代谢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因此,一旦蛋白质缺乏,人体健康即可受到影响。引起蛋白质缺乏的原因通常为摄入不足,或需要增加,或损失过多,或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障碍等。临床表现可为一组营养素缺乏的综合征,也可以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出现。 
中医释名 中医没有蛋白质缺乏之病名,其临床症状散见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水湿不化等证候中。 
西医病因 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摄入不足、质量不良引起;另一类是为疾病所诱发。 1.摄入不足或质量不良战争、饥荒或其他原因(如神经性厌食、精神失常等)造成食物供应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某些偏食者,长期不接受动物蛋白类食物),又如婴儿由于母乳不足或长期单纯喂养母乳不添加其他代乳品等造成的膳食结构不平衡,即饮食质量不良。 2.疾病诱发(1)胃肠道疾病:某些胃肠道疾病引起蛋白质不能自肠道很好吸收。部分病人蛋白质自肠壁渗出增加,加重了蛋白质的丢失,如所谓“肠道蛋白质丧失症候群”者,血浆中白蛋白大量自肠壁渗出,造成低蛋白血症,严重时可导致休克。(2)肝硬变:由于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消化道静脉曲线、淤血,影响消化及吸收导致蛋白缺乏;肝硬化时肝功能明显低下,白蛋白合成减少,发生低蛋白血症。(3)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严重心脏病、肾炎、神经及脑部病变、肺结核或肺功能不全等,常伴有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而影响摄入,或蛋白丢失过多。此外缺氧、循环不良、神经营养障碍以及毒物影响等均可促进组织的分解代谢,导致营养状况恶化。 
中医病因 多由脾胃虚弱,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构成人体之基本物质即气血津液的化生障碍。 1.后天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以化精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脾胃虚弱,功能失调,精血无以化生。 2. 先天之肾藏精生血,主持人体生长、发育。肾虚精少,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生化无源。此外,六淫外邪直中脏腑;或饮食不当,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营养物质化生输布障碍而影响人体健康。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精”为构成人体和维持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肾两脏。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血,为后天形体之基础;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形体之资源。脾之运化功能须依靠肾中阳气温煦,而肾之藏精,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与补充。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之说。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或不能温煦脾阳,均可导致水湿不化,泛滥肌肤,故见水肿;脾气不足,散精失职,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失于营养,而出现乏力消瘦、精神萎靡及各脏腑功能低下之证候。 
病理 轻度蛋白缺乏,组织无明显改变,晚期由于蛋白分解剧增,肌肉迅速萎缩,脏器中蛋白质亦大量丧失,器官组织均有严重萎缩,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腺体逐渐萎缩,消化腺的分泌减少。但组织学改变极少。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蛋白缺乏一般分为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四型。
(1)气血不足:
证候,疲乏无力,面色晄白无滑,少气懒言,头晕眼花,心慌心悸,动则加重,妇女月经量少、衍期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气血为维护机体正常功能之物质基础,气血不足,体质虚弱,故而疲乏无力,少气懒言;血虚不能上荣,故而面色晄白无华、头晕眼花;气虚不能推动血运,心失所养,故而心慌心悸;血虚胞脉失养,经血乏源,加之气虚推动无力,故而月经量少、衍期或闭经;舌淡脉细皆力气血不足所至。
(2)脾胃虚弱:
证候:食少纳呆,或恶心呃逆,食后胃脘胀痛,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黄,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气虚,运化受纳功能障碍,故可出现食少纳呆,食后胃脘胀痛;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四肢肌肉无以充养,故而气短懒言、四肢无力、面色萎黄且消瘦;脾弱水湿不化,流注肠中则可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胃不足之象。
(3)肝肾阴虚:
证候: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头晕目眩眼花,视物模糊,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咽干耳鸣,心烦胁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故头晕、巨眩、耳鸣;肾虚精亏,肌肉无以充养,故形体干瘦;肝阴不足,目和肝经脉失养,故视物模糊,两胁疼痛;阴虚不制阳,故咽干心烦,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肝肾阴虚之象。肾阴虚:
        本证多因久病伤阴,或温热病后期,津液亏损,或过服温燥金石之药,耗伤阴液,或早婚多育,房室不节,以致肾阴不足所致。由于肾水亏虚,进而相火妄动,故常见虚火上炎之病理现象。本证属虚,亦或可见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肾,常涉及肺、心、肝等脏。多见之于遗精、不寐、消渴、虚劳、内伤咳嗽、内伤发热、淋证、月经失调、崩漏以及温热病后期等病证之中。
        休症:心烦热,潮热烘热,头目眩晕,口干咽燥,入夜为甚,失眼盗汗,腰膝痠软,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闭经,崩漏,便秘尿赤,型体消瘦,舌红少津少苔,或干剥,脉细数或弦细数。肾阳虚:        本证多因先天不足,肾阳素虚,或年老体弱,命门火衰,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不愈而伤及肾阳,以致元阳虚损,温煦无力,阴寒内生,或气化无权,寒湿内盛。证届虚证、寒证,病位在肾,并常涉及脾、心、肺等脏。常见于阳痿、遗精、虚劳、水肿、泄泻、喘证、哮证、不孕、崩漏等病。 
病理          体症:腰膝痠软冷病,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不育;女子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小便频数而清长,夜尿多或遗尿,或尿少而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或喘促日久,动则加剧,呼多吸少,气短不得以续。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治疗法则:         治疗法则: 温肾壮阳。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右归九:熟地15克、菟丝子12克、当归10克、山药12克、枸杞12克、杜仲12克、山茱萸10克、鹿角胶10克、肉桂、熟附于各6克。本方宜于肾阳不足,年老久病及阳痿、滑精者。(2)金匮肾气丸:熟地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茯苓、丹皮各10克、肉桂、熟附子各6克。本方宜于阳虚之喘促、水肿者。
2,加减变化:阳痿,遗精、滑精,遗尿,不育者,于方(1)中加仙灵脾、金樱子各12克,阳起石、煅龙牡各15克,海狗肾10克;崩漏、宫寒不孕者,可于方(1)中加淫羊藿、黄芪、续断各12克、炮姜炭10克、紫河车10克、龟板15克。水肿而尿少者,于方(2)中加车前子、白茅根各15克、益母草12克、牛膝10克。喘促日久,动则加剧有,可于方(2)中加人参6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淫羊藿、胡桃肉各10克。
(二)外敷疗法
1.紫皮大蒜l枚,蓖麻仁60克,捣成糊状,分成2等份,分别敷贴双侧涌泉穴,每日1次,1周为1疗程。适用于肾阳虚水肿面尿少者。
2.鲜荆芥1斤,鲜曼陀罗花20克,蚯蚓20条,三药共捣烂如泥,平摊贴于第1、7胸椎上,并以热水袋加热熨30分钟;亦可用白芥子10~15克,捣碎为末,温水调成糊状,敷贴于两乳中间或大椎穴处,每次敷贴1小时。适用于上盛下虚、气急痰鸣之哮喘。
3.食盐1斤,炒热布包,热熨腰部双侧肾区;或用骨碎补鲜根捣烂,黄酒调匀,敷贴于腰痛之处。适用于肾阳虚而兼寒湿之腰痛。
4.葱白3寸,白胡椒7粒,共捣如泥状,填敷脐部,适用于阳虚而小便不通者,一般于敷药后3~4小时见效。
(三)饮食疗法:
(1)枸杞羊肾粥:枸杞30克、羊肾二对、羊肉250克、葱一茎,佐料适量,煎煮成汤,再加粳米50克,煮成粥状,晨起而服。补肾助阳,填精益髓。
(2)黑豆鲤鱼汤:鲤鱼一尾(约1斤)去鳞及肚肠,将黑豆30~50克放入肚中缝合,用水煎至鱼豆熟透成浓汁,不拘时服之。利水消肿。
(3)鹿茸酒:鹿茸3~6克、山药30~60克,浸泡在白酒500克中,封固七天后饮用,每次饮一小盅(约20~30毫升)。补益肾阳,固摄膀胱。
(4)海马酒:海马一对,浸入白酒500克中,封固两周后即可饮用,每日临睡前饮一小盅(约20~30毫升)。补肾助阳。
施治要点:
(一)肾阳虚证之治疗,应遵循“益火之元,以消阴翳”,“阳虚者补而兼暖”的原则,温中寓补,补中寓温,以补为主。其治疗方药中,常以桂附为主或辅佐以桂附,补而兼暖,起阳衰之颓。但临证应用肉桂和附子,其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单独使用。正如严用和在《严氏济生续方》中所说:“前贤之书,有单用附于之戒者,正虑其肾恶燥也,既欲用一刚剂……须当用一柔剂,以制其刚,庶几刚柔相济,不特取效之速,亦可使无后患也。”这段话明确地指出肾阳虚,宜温补而忌温燥太热,宜温补而兼填精补血。
(二)肾禽水火,为元阴元阳之宅。五脏之阳,非肾阳而不能发;五脏之阴,非肾阴而不能滋。阴阳失调,乃是肾病的基本矛盾。故补肾阳之法,常需配合以补阴之药,正如《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临床上多用地黄、枸杞之属。
(三)肾阳虚证,常见之于多种病症,如尿浊、水肿、癃闭、淋证、喘证、哮证、饮证、便秘、月经不调等。这些病症中,多有本虚标实之候,在其治疗过程中,应着眼于 “以泻为补,标急宜攻”之法,变化运用。如肾阳虚弱,阳不化气,气不化水,以致水液停潴而成水肿,此时若仅用“益火”之法,尚嫌不够,当以泻为补,利水补肾,两者配合使用,如济生肾气丸之类。再如喘证之上盛下虚者,用苏子降气汤,以化痰平喘之中,佐以补肾之品,亦属此类。
(四)由于五脏一体,脏腑相关,“久病及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因此,肾病时久,亦可影响他脏,故而在治疗上,务必“求其所属”,把握原发病脏腑,密切观察脏腑病变的主次轻重关系,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如培土制水、补火生土等,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 
针灸 1.体针:取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穴,手法以补为主,或针后加灸,每日1次。
2.灸法:附子饼灸法,选用附子粉末,加酒调和做成2分硬币大小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之穴位上,再以艾炷在其上而灸之。适用于肾阳虚弱,命门火衰而见诸证者。
3.穴位注射:(1)维生素B1注射液50毫克或丙酸睾丸素5毫克,轮流注入于关元、小极、肾俞,每2~3天1次,4次为1疗程,适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
(2)壮阳注射液(系狗睾丸水解提取,制成30%注射液),穴位(肾俞或关元穴)交替注射或肌肉注射,每次2至4毫升,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初次应作皮肤过敏试验,过敏者不宜使用。适用于肾阳虚导致阳痿。 
推拿按摩 可于肾区、命门及少腹部进行推拿,每日l~2次,每次15~20分钟。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肾阴虚        本证多由久病劳伤,或温热病邪耗伤肝阴及肾阴,或先天票赋不足,肾阴亏虚而及肝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本证多发于形体赢瘦,或先天不足者。是许多疾病发展到后期阶段的证候。 

         体症:视物昏花或雀盲,筋脉拘急,麻木,抽搐,爪甲枯脆,胁痛,眩晕耳鸣,腰膝痠软,齿摇发脱,遗精,形体消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赤盗汗,虚烦不寐,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沉弦数。
         治疗法则:
         治疗法则:滋补肝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杞菊地黄丸(或左归丸、大补阴丸):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生地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适用于肝肾阴虑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温服,或制丸服。
2.加减变化:胁痛者,上方加川楝子10克、赤芍12克、郁金15克;腰膝痠软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各15克;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者,加知母12克、鳖甲30克、龟板15克;若见齿衄,加炒山栀10克、白芍12克、代赭石20~30克;若眩晕者,加鹿角胶15克(烊化)、龟板胶15克(烊化)、龙骨、牡蛎各20克;若见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当归、木贼、蝉蜕、夜明砂);遗精,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煅龙骨20克:月经先期,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痛经,加香附12克、郁金15克、川芎10克;闭经,加丹参20克、菟丝子30~60克。
(二)外敷药物
枸杞子20克、吴茱萸3克,捣烂敷胁下或涌泉穴。
(三)饮食疗法:
(1)羊肝1具、熟地200克、枸杞30克,捣烂为丸。每次9~15克,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2)胡桃仁、首乌各15克、天麻6克,与龟头或鸡头或猪脑炖至肉烂,吃肉喝汤。
(3)猪脑1具、天麻9克、枸杞子30克,隔水炖熟服食。
(4)鹌鹑1只(去毛及胆肠)、枸杞30克、杜仲10克,煮熟后去杜仲,吃肉喝汤。
(5)清炖鳖鱼,常食之。
(6)枸杞子10克,嚼碎吞服,每晚l次,可长期服用。
施治要点:
(一)本证肝、肾阴虚同时并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为法。常用药物有沙苑子、女贞于、枸杞子、生地;熟地、山茱萸、首乌等。
(二)若见阴虚发热者,可辅以青蒿、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等药以清退虚热。
(三)《景岳全书》说:“善补阴者,必于阳小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因此,在滋补肝肾之阴的同时,可佐以黄芪之类以温养阳气。
(四)本证多为先天不足,后天久病劳伤所致,病程较长。在运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症状后,应改汤为丸,以求缓图之功。同时还要注意血肉有情之品的应用或食物调养。
(五)滋阴药多滋腻碍胃,运用时常配以理气健脾之品。 
中药 杞菊地黄丸(或左归丸、大补阴丸):分2次温服。 
针灸 取穴肝俞、肾俞、期门、委中,用补法,每日1次,留针
20分钟。 
推拿按摩 用指腹轻摩肋下10分钟,用大小鱼际揉按肾俞、肝俞,来
回30~50次,然后在背部轻揉。 
(4)脾肾阳虚:
证候: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和下腹冷痛,面浮肢肿,甚者出现腹水,小便不利,大便溏软或泄泻,舌淡体胖苔白滑,脉沉弱。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不能温养形体,故面色晄白,形寒肢冷;阳虚内寒,经脉凝滞,故腰膝或下腹冷痛;水谷不得腐熟运化,故大便溏软或泄泻;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液潴留,故面浮肢肿,水湿内聚,则小便不利,重者水停腹内形成腹水;舌淡体胖苔白滑、脉沉弱均为阳虚之相。 
西医诊断标准 1.疲乏无力,劳动甚至活动时极易疲劳,精神淡漠,反应缓慢,记忆力下降。
2.消瘦,皮肤松弛,缺乏弹性,重者呈恶病质状态。
3.浮肿,轻者仅限于下肢、面部,重者可发展至全身,并伴有胸水、腹水及阴囊积水。
4. 血浆蛋白下降,总量为50g/L以下。
5.除外肝、肾等疾患。 
西医诊断依据 本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体征:
营养不良,面色无华,毛发稀疏,反应迟钝,浮肿或干瘦,皮肤松弛而弹性较差,皮下静脉清晰可见,腹部呈舟状,骨骼明显,腱反射迟钝。
二、症状:
1.疲劳乏力 病人懒于参加各种活动,好静喜卧,工作效力减低,体力不足,劳动时极易疲乏,精神淡漠,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
2.消瘦 皮下脂肪萎缩,皮肤松弛,缺乏弹性,皮下静脉清晰可见,可有舟状腹,骨骼明显,重时肌肉渐现萎缩而呈恶病质状态。
3. 浮肿 程度不等,体重减轻比较明显时便可出现浮肿。初期较轻,仅出现下肢、面部等部位,活动后加重。此时可能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有关,同时不能排除组织松弛及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的因素。当蛋白缺乏严重时,血浆蛋白总量在5.O%以下,尤其白蛋白下降至3g%以下时,浮肿亦随之加重,可发展至全身,并可出现胸水、腹水及阴囊积水。但重度营养不良时,浮肿也可减轻而进入干瘦状态。
4.循环系统症状 血压多数下降,以前有高血压者,患病时血压可降至正常,易出现体位性昏厥;心率缓慢、50~60次/分,有时甚至40次/分以下。周期循环不良,经常出现手脚发绀,局部温度较低或易发生冻疮,心电图亦可出现低电压。
5.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蛋白缺乏影响热量供应的早期,食欲可呈亢进状态。当疾病发展,胃肠道消化腺逐渐萎缩,消化腺的分泌渐见减少,胃酸减低或缺乏,肌肉松弛,此时消化能力明显减弱而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腹胀、腹泻(婴儿可排暗绿色粘液便)等症状,且能加速病情恶化。
6.多尿 因热量摄入不足而致消瘦者,旱期尿量常增多,一昼夜可达2000~3000ml以上,夜尿亦明显增多,有时体位变化(如由立位变卧位)尿量也有增加。可能与肾脏浓缩能力减弱、尿比重低,进盐分、水分及糖类食物有关。但当病情发展,血浆蛋自下降、浮肿加重或于瘦时,多尿症状反见减退而表现为少尿。
7. 其他 常有贫血,但有时可因血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所掩盖。女性常有不育或月经紊乱,表现为周期延迟,经少或闭经。男性可有性欲减退。儿童及青年的成长发育缓慢,小儿呈于瘪老人面容。患者常有肢体酸、麻、痛,骨骼疼痛,腱反射迟钝症状等。部分病人可伴有血钙低而致骨质疏松。抵抗力常明显减低,患者表现为易受感染,如肺结核、肝炎、肠炎、肺炎等。又由于反应低下而无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外伤和外科手术时伤口愈合较慢。此外部分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下降而畏寒甚剧,体温较低,一般在36℃以下。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基础代谢率下降,一般在-20%以下,有时低至-30%~-40%。 
血液 血浆蛋白尤其白蛋白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浆蛋白<60g/L,白蛋白<28g/L=,但伴有血液浓缩时血浆蛋白可轻度上升。血红蛋白男<120g/L,女<100g/L,血胆固醇浓度降低,空腹血糖浓度也可降低。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浮肿时应排除肾脏疾患、肝脏疾患、心脏疾患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相鉴别。
2.消瘦时应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相鉴别。
3.血浆蛋白低及贫血应与肝病、肾脏疾病及血液系统疾患相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减轻渐至消失,血浆蛋白恢复正常。 
预后 一般单纯蛋白质缺乏的预后较好,大多可在短期经过中西医治疗可以缓解。如若作为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则与基础病的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即与基础病的预后相一致。 
并发症 
西医治疗 针对蛋白缺乏程度治疗:
1.轻症病例无肠道功能紊乱者应给予较高的蛋白及高热量、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并以分次多餐为宜。每日蛋白质60~80g,其中包括一部分动物蛋白。成人热量一般在10.5MI(2500kcal)左右。如消耗增多,蛋白质及热量供给应更增加。
2.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体质虚弱、肠道消化功能不良者,不主张给予大量饮食,因大量饮食非但不能消化吸收,反而诱致肠胀气及腹泻等症状。开始治疗时可试用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包括水解蛋白、葡萄糖,分多次小量给予,或用鼻饲管缓缓滴入。最初数日给总热量每日4.2~6.3MJ (1000~1500kcal)左右,蛋白质1g/kg,如果患者耐受,总热量可逐渐加至8.4~12.6MJ (2000~3000kcal),蛋白质1.5~2.0g/kg(老年人、妇女酌减),此时仍注意避免过多饮食。当病情好转后患者可适当从事活动及工作,以利于肌肉恢复及避免脂肪过多堆积。
婴儿时期应以牛乳或乳粉加蔗糖和植物油力最好的食品基础,供给充足的能量和优质蛋白质,年龄稍大,可根据患儿食欲。消化功能好坏和病情严重程度,酌情添加固体食物以提高热量供给,如米糊、烂面或软饭。如胃肠能耐受,早期可给予每日每公斤体重0.80MJ(190kcal),逐渐加至0.84MJ (200kcal)。不能耐受乳糖者可用豆浆或豆粉代替乳制品。
在治疗最初数周,可由于浮肿消退体重增加不明显,或反而减轻,但精神好转、体力增强。以后病情继续好转,体重逐渐增加、约半年以后蛋白质尚可达到平衡。
治疗期间还应给予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或维生素B族等药物,以及其它辅助治疗,如苯丙酸诺龙25mg,肌注,每周2次,同时注意选择高蛋白饮食。
3.由于某些疾病不能口服,或因胰腺或肠道疾患而消化不良者,应采取静脉治疗;静注葡萄糖液,加用15%乳化脂肪,或小剂量输血及5%水解蛋白。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及胃肠道反应,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用量。一般时候,每日给总热量8.4MJ (2000kcal)以上,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g以上。由于液体浓度高、容量多,临床治疗中多采用静脉插管输入,并注意防止感染及栓塞的发生。
4.由于失血、烧伤、外科手术及肠梗阻导致蛋白质减少,应积极给予反复输血和血浆或血白蛋白。 
中医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
(1)风寒湿痹型: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用羌活达30g,并加桑枝30g、片姜黄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可加细辛1.5~3g、草乌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加防己10~15g、土茯苓15~30g、木爪10~20g、萆薢15~30g,以利水胜湿。
(2)风湿热痹型: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方中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若发热,口渴、苔黄、脉数者可加银花、连翘、黄柏各10~15g以清热解毒;关节肿大者可加桑枝30g,姜黄、威灵仙各10~15g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可加丹皮、生地、赤芍各10~15g,凉血解毒;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青蒿、秦艽、功劳叶各10~20g,以养阴清热,疏通经络。
(3)痰瘀痹阻型: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桃红饮加味。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威灵仙通行十二经络,可导可宣,驱风化湿。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20g、僵蚕5~10g,以祛痰散结;痰瘀久留者加用虫类药,如乌梢蛇5~10g、全蝎3~5g,以祛瘀搜风。
(4)肝肾亏损型: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方中熟地黄、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祛风散寒,除湿蠲痹。
若腰膝酸软无力甚者,可加黄芪30g、川续断15g益气补肾;关节冷痛明显者可加附子5~10g、肉桂3~6g温阳散寒;肌肤不仁者加用鸡血藤30g、络石藤20g养血通络。
2、验方:
(1)雷公藤根去皮15g、生甘草5g,煎水服用,每日1剂, 14天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
(2)稀莶草、臭梧桐各15g,煎水服用,每日1剂, 14天为1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
3、非药物治疗:气功对于本病的治疗可辅以气功调理,如练习放松功和内养功,以帮助疏通经络,活血通脉,平衡阴阳,以平为期。 
中药 (1)尪痹冲剂: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每次1袋,日2~3次。适用于风寒湿痹型痛风。
(2)益肾蠲痹冲剂:补肾壮骨,疏筋蠲痹。每次1袋,日2~3次。适用于肝肾亏损型痛风。
(3)舒筋活血片:活血通络,舒筋止痛。每次5片,日3次,适用于痰瘀痹阻型。
 
针灸 一般风寒湿痹宜针灸并用;风寒热痹则宜针不宜灸;正虚久痹以灸为宜。常用取穴,肩痛取肩。肩贞及压痛点;腕痛取阳池、外关、合谷;肘痛取合谷、手三里、曲他;膝痛取膝眼、阳陵泉;踝痛取中封、昆仑、解溪、丘墟等。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常见的上述四种证型,前两型多见于急性关节炎和慢性关节炎发作期,后两型常见于慢性关节炎及间歇期。临床上治疗本病应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以辨证用药为主,配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的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黄柏、生牡蛎、茯苓、泽泻、车前子、地龙、秦艽、山慈菇等药。急性期以用秋水仙碱为主配合清热通络的中药治疗,常用方为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慢性期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在选用丙磺舒或别嘌呤醇的同时,结合辨证选方遣药,既可减少西药的用量,还可减少其副作用,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用西药及单纯用中药者有效率明显提高。 
护理 
康复 
预防 预防本病的发作,首先要节制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沙丁鱼、豆类及发酵食物等。严格戒酒,防止过胖。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寒、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要多饮水以助尿酸排出。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对患者的家族进行普查,及早发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者,定期复查,如血尿酸高达420μmol/L以上时应使用促进尿酸排出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以使血尿酸恢复正常而防止本病的发生。 脾肾阳虚
                 中医病机 多因劳倦内伤,忧思伤脾,运化失职,久泻、久痢不止,而致脾病及肾,脾肾两虚;或黄疸、积聚等病日久,脾肝俱病而及肾;或水肿日久,导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水邪泛滥。其病位在脾、肾。性质属于虚证、寒证,或本虚标实之证。常见于泄泻、痢疾、水肿、虚劳、臌胀等病证中。            体征 久泻,泄泻多在黎明之前,泻下清稀且完谷不化;或久痢,下痢稀薄而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水肿以腰以下尤甚;或腹部水臌胀满,朝宽暮急;同时伴有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痠冷,阳痿遗精,妇女宫寒不孕,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而弱。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温补脾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附子理中汤加味:熟附片6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肉豆蔻10克、茯苓12克、甘草8克。本方宜于久泻、久痢或阳虚臌胀者。(2)真武汤加味:茯苓15克、白术10克、炮附子、白芍、怀牛膝、巴戟天、泽泻各10克、车前子15克。本方宜于阳气虚衰而水邪停聚者。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泄泻日久,多在黎明之前,腹痛肠鸣,泻后稍安者,可于方(1)加补骨脂l0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6克,以增强温肾暖脾止泻之功。久痢不愈,下痢稀薄而带有白冻,口淡不渴者于方(1)中加茯苓30克、肉豆蔻10克;若下痢滑脱不禁者可再加诃子10克、罂粟壳6克、赤石脂15克、广木香10克;久痢脱肛者可用方(1)合用补中益气汤。若水臌胀满,小便短少者于方(1)加泽泻l0克:猪苓、车前子各12克、牛膝10克、肉桂6克。若面浮肢肿,腰以下尤甚,四肢逆冷者,用方(2)加肉桂6克;尿多清长,夜尿频数者,用方(2)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各10克。
(二)外敷药物
1.甘遂末30克、面粉60克,以水调匀作饼,取冰片1克放于饼上,贴敷于中极穴,冷敷、热敷交替进行30分钟。
2,葱白60克捣烂加蜂蜜适量,调匀作饼,取麝香0.3克放于饼上,贴于中极或关元穴处。上二方均有通利小便的作用,适于水肿、臌胀患者。
3.将大蒜捣烂,贴敷于足心或脐中,适于久泻、久痢者。
(三)灌肠疗法1.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各1克,溶于100毫升的温水之中,保留灌肠,每日1次,适于久痢不愈者。2.儿茶粉4~10克加温生理盐水4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适于久泻者。
(四)饮食疗法
(1)山药鸡子黄粥:淮山药粉30克,以凉开水调入锅内,置于炉上,不停地用筷子搅之,待2、3沸即成粥,加入熟鸡蛋黄3枚调食。适用于久泻者。
(2)山药扁豆粥:白扁豆15克、白米30克,先煮烂熟,再加去皮切成片的鲜山药30克,煮成粥状加糖。适用于久泻、痢者。
(3)鲫鱼羹:大净鲫鱼1条,将大蒜2瓣、胡椒3克、小茴香3克、陈皮、砂仁、荜茇各3克,葱盐适量,放入鱼肚中,然后缝合煮熟作羹。适于久痢者。
(4)黑豆鲤鱼汤:净鲤鱼一尾,将黑豆30~50克放于鱼肚中,缝合后用水煮至鱼烂豆熟成浓汁,不拘时间而饮之。适于水肿、臌胀者。
(5)赤小豆100~150克、冬瓜500克,一并煮汤服之。适于水肿者。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脾阳不足,肾阳虚衰的复合证候。或脾病及肾,或肾病及脾,其治疗当温补脾肾,所谓“脾肾法宜兼补”,“肾虚宜补,当更扶脾,即欲壮脾,不忘养肾可耳”。不过,若由脾及肾者,可以补脾为主,而由肾及脾者,以补肾为主,同时兼补脾或肾。附子理中汤复以右归丸加减即为其主要的代表方剂。
(二)本证临床所表现之久泻、久痢,多系虚寒之证。脾肾阳虚,关门不固,在治疗上不仅需温补脾肾,还要收涩固脱,加用酸味止涩之品,如诃子、罂粟壳、五味子、赤石脂等。更不可因其泻痢,泛用分利之品,以防渗利太过,重伤阴液。
(三)脾肾阳虚之水肿、臌胀,乃疑难重症,其病性多为虚实挟杂,寒热错综之候,由于病情复杂,必须根据标本缓急而论治,攻泻先后步骤要安排得法。虽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为其大法,但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当以病情的虚实进退而定,不可生搬硬套,印定眼目。 
中药 
针灸 1.针剂:(1)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配脾俞、肾俞、关元俞、命门等,用补
法,并可加灸。适于久泻、久痢者。(2)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水分等,用泻法,并可加灸。适于水肿、臌胀者。
2.耳针:(1)取穴脾、肾、肝、皮质下、膀胱、腹、大肠等,每次2~3穴,双侧
均针刺,用中等刺激,隔日1次,10日为1疗程。适于水肿、臌胀者。(2)取穴小肠、大肠、胃、脾、肝、肾、交感、神门等,每次取3~5穴,用轻刺激,留针5~10分钟,隔日1次。适于久泻、痢者。
3.拔火罐:用口径6厘米中型火罐,于肚脐处(相当于神厥穴,包括天枢穴处),
拔1罐,隔1天或隔4天1次。适于阳虚泄泻清稀或完谷不化者。 
推拿按摩 (1)用沉着缓侵的一指推拿法。由患者中脘处慢慢地向下移动至气海、关元等穴处,反复数次。再指按、揉中脘、天枢、气海及足三里穴。(2)患者俯卧,仍以一指推拿法,由脾俞至胃、肾、大肠俞处,揉长强,(3)患者取坐势,拿肩并及曲池、
合谷等穴。本法适用干脾胃阳虚之泄泻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证之膨胀、水肿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腹水较多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安心静养,消除疑虑,避免情志损伤和劳欲过度。注意防寒保暖。
2.水肿、臌胀患者,还需注意观察每日小便的次数、颜色、数量,以及时了解水邪的消长。定时测量体重、腹围,以助掌握病情的变化。
3.本证常见于某些病证的慢性阶段,病情多有反复,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一旦病情进入稳定阶段,可同时配合气功、太极拳等进行,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