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星系列报道之四:为学思贯天地人 巍巍壮志在四方——记哲学系09级博士生王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14:30

王巍,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9级博士生。现任《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副主编、校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哲学系研究生会副主席、09级博士班班长。曾获北京大学创新奖(学术类)、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研究调查能力,曾被评为北京大学团校优秀学员、北京大学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优秀个人”、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北京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活动“优秀征文奖”等。在学术和理论研究上,有多篇文章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历史的价值性与价值的历史性:重思马克思哲学中科学历史观与人文价值观的关系》获北京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竞赛一等奖。他还多次代表北大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并发言。

 

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深厚的学术功底,王巍,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博士生,他的履历表让记者刮目相看。眼前这位热心体贴的大师兄坐在记者的对面,用他富有磁性的声音向我们讲述着他的经历和体验。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严谨求实的气质让记者深深折服,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这是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一段话。正是这段话让原本反感教条化政治课的王巍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的马克思,从而在高中时代就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浓厚兴趣。也正因此,王巍毫不犹豫地选择哲学作为大学学习的专业,并在硕博连读期间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与政治之间的密切相关性,社会大众对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很多人认为它既不能体现学术性,又不能给社会创造实际的实用价值。为了打破这种困境,王巍主张从学理层面揭示时代精神,关注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反对让哲学变为政治的附庸。因此,进入哲学系后,王巍追“根”溯“源”,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并系统地阅读了马克思的几乎全部哲学著作,努力通过“回到马克思”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术思考。与此同时,王巍注重导师丰子义先生特别强调的“问题意识”和“现实视角”,在阅读原典的同时把握中国现实问题这个“潮头”。“在遇到一些现实理论问题时,我不是仅仅从现实谈现实,而要从马克思哲学理论高度、从马克思原始思想本身分析背后蕴含的哲学问题。”在王巍看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绝不是对马克思、对时政的一种辩护,作为千年思想家,马克思的哲学里有超越时代延伸到当代的理论价值。

除了理论研究,王巍还曾多次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2009年10月,王巍作为北京大学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亚洲地区知识经济未来”之未来领导者论坛,与来自中澳两国及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的30余名博士生共同商讨亚洲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论坛中,王巍充分结合学科背景来谈论本次的议题,并和其他领域内的领袖英才共同探讨亚洲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哲学王”的才干就在这一次次交流与讨论中得以施展。

2009年11月,王巍又代表北京大学参加了中日两国联合举办的马克思哲学国际会议。在会议上,王巍提交了关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文章,并在会上做了相关发言。他独到的观点当时就受到了与会学者的重视,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大会发言中点名表扬了王巍提出的新的观点,2010年7月,王巍将参加有西方最著名的《资本论》研究学者与会的国际会议,共同探讨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问题。

一手把握“源头”,一手紧抓“潮头”,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通过广泛的交流,王巍在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功力,多篇学术论文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

身经百战不懈怠,意气风发求真知

谈到竞赛,王巍可以说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回想起当初参加竞赛的经历,王巍嘴角浮起淡淡的笑意。他告诉记者,当初参赛的初衷主要就是深化自己的研究成果,扩大自己的视野,加强和学术界的交流。在和记者的交流过程中,王巍始终在强调的一点就是“兼听则明”。他认为做学术切不可固步自封和自我满足,只有通过相互交流才能更好地传播自己的理论观点。他说,文章写得好不如表达交流得好。对于学术表达的重视,可以说是王巍的一大特点。在这一次次思维的交锋中,王巍和同仁们碰撞出哲学思想,智慧之光,最终促进自己在学术上的成长。

接着,王巍给记者讲述了他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参加“挑战杯”的比赛,心情难免有些忐忑。因为当初选择的研究问题是一个比较老的问题,自己担心没有现实意义,得不到评审老师们的认可。但他凭着自己对问题的敏锐感觉和独特视角,追本溯源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最终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一等奖。这次竞赛经历留给王巍不仅是一纸证书,还有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升华,而这些对今后的成长都有巨大的意义。王巍正是通过这样的竞赛,逐步锻炼积累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到了很多东西。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王巍不仅在学术上卓有成就,在工作实践方面同样是硕果累累。为了更好地研究学术和服务同学,王巍承担了大量学术文化编辑工作,曾在北大哲学系学生学术刊物《学园》担任主编、副主编、执行主编等职务,现任《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副主编。

王巍担任副主编期间,在坚持《学志》杂志优良传统的同时,关注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传统文化与现实转换等学术热点,主张就热点问题发出北大研究生自己的声音。2009年12月,王巍代表《学志》参加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2009年中国研究生媒体联席会议。在这次大会上,《学志》以最高票当选“全国优秀研究生校园媒体”,而《学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背后,就有着像王巍一样的编辑人员的辛勤付出。

除学术编辑工作之外,王巍还担任了校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负责研究生学术工作并协助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任职期间,王巍同安徽省池州市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得到了池州政府提供的很多核心岗位作为深入发展研究生就业见习工作的基础。今年暑假,王巍还将作为团长带领研究生们前往池州进行就业见习与挂职锻炼工作。

王巍把“知行合一”当作自己重要的努力方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他倡导的的学习生活方式,他说:“学术研究并不等于死啃书本或者泡图书馆,学生工作让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的学术研究。”王巍所学的专业是哲学,在很多人看来是很理论化的学科,但实际上,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理论的独特价值。

通过社会实践,王巍得知,只有走出理论,才能真正走进理论。今年“五四”,温总理提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王巍认为:既要“顶天”,钻研高深的学问;又要“立地”,关切社会发展的现实,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才能肩负北大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身为一介书生,同样能出将入相遨游哲学;身处燕园一隅,依然能兼济天下放眼四海。不觉中已经过了正午时分,初夏阳光透过树丛呈现出斑驳的光圈。望着眼前的王巍师兄,脑海中又浮现出他刚开始引用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这就是王巍,尊重现实,心怀梦想。

 

编辑: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