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与四大怀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32:35

董永传说:董永与四大怀药

2009年03月20日 15时40分 来源:福客民俗网

  董永与张七姐久别重逢,全家团圆,夫唱妇随,勤劳耕作,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但每当想起父亲当年重病无钱医治身亡的往事,便决心多做善事。做些什么善事呢?于是就收集民间单方,为乡里乡亲们治病。他的这种想法首先得到母亲和七姐的大力支持。开始先收集验方,又采集草药,晚上亲自熬药、亲口尝药。到此后来,先后收集了九千八百多个验方,治好了成千上万人的疾病。
  当时,小董地方曾经流行一种传染病,人们称为 “大家病”。这种病传染性极强,一传一大家,一家传全村,实在厉害。据说,只有吃药发了汗才能好,否则必死无疑。董永用自己所采集的中草药熬成大锅汤药,让全村人喝,病治好了。其他村庄也来求药,真是药到病除。人们称他的草药是“神仙一把抓,不用花钱人人夸。”
  为了给更多的人治病,确保人们身体健康,他除了种田,抽空就上山采集中草药,并着力于培植药材新品种,最终他出色地培育了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这可成为我们怀县(今武陟县)的名贵特产了。
  下边听我把这“四大怀药”一一道来。那就先说“山药”吧。说起这山药,原是一种野生山药。早春发芽,在我们小董一带,到处都可以生长:荒坟地、堤坡上,比比皆是,发芽后接着长出山药秧了,很象红薯秧。到了秋天,秧上结了山药豆,外形象豆子,大小不一,呈黑灰色,跟羊屎蛋差不多,所以人们又叫它——山药蛋,这便是它的果实了。以后经过三年培育,成为又粗又长的根茎。
  这第一年春天,先将野山药豆种在松软的田里,怀县这一带土质很好,人称“沙和土”,也叫“沙末土”。是沙土和黏土各占一半的土壤,很适合山药生长。这土壤很关键,这怀县的土壤培育出的怀药就地道,其他的土质长出的就不是怀药了。有了好的土壤,栽种山药豆后,经浇水、施肥,使其迅速长出芽苗来,长叶后抽条形成山药秧,这秧茂密喜攀沿,到了秋天,就要结山药豆了。掉在地面上的还会扎下根,就成山药锥了,这便是来年再种的山药种了。
  第二年,可将山药锥用同样的方法种植在田里,到秋后,又长出又粗又长的山药根茎了。这成为“山药栽儿”了。第三年再将第二年收获的山药栽种进肥沃的土壤里,经施肥、浇水、除草细心管理。到了冬天收获时,可以长到一米多长,棒槌般粗细,就象铁火柱一样,所以叫它“铁棍山药”——就是地道的“怀山药”了。这“怀山药”所谓地道,据说它一过长江,味道特别美,药性大补,敢和人参比,又把它称为“怀参”。
  下边再说“地黄”吧。地黄原来也是野生的,怀县一带,广为生长。因为它是地下块茎,又呈棕黄色,故称它叫“地黄”。味甘且苦,野生多年,块茎很小,入药后可清热去火,良药。董永把采集到的野地黄在自己的菜地里试种,先耕耘土壤,以怀县一带的沙末土为最好,黏土地、沙土地也行,但试种多年,才知道越生茬越好,叫生地。这生地味道鲜美,色泽橘黄,几年试种,培育出很多新品种。诸如“金状元”、“小黑叶”“麻绳牵骆驼”等等……所谓“金状元”是以叶子的形状象状元公的纱帽刺一样,地下块茎呈金黄色。产量高,块茎大,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小黑叶”又是以它的叶子略小而呈墨绿色,块茎往往有三、四个。那“麻绳牵骆驼”,它的得名很有趣:那是因为它的叶子一般,根茎是笼头象麻绳那样细而长,最后牵出一个大块地黄来。董公培育了许多品种来。入药后,又经火烤焙、九蒸九晒才有“生地”“熟地”之分。药效也各不相同。
  菊花原是长在太行山上的金黄色的小野菊花。到在深秋季节里,怀县北面的太行山上,漫山遍野,一片金黄,菊花盛开,芬芳清香,香飘千里。一日董永背着药筐,跑了四十多里路程,想到太行山上采草药,只走的人困马乏,口干了,舌渴了,嗓子冒火了。眼看着前没有村,后也没有店,只得爬上高岗四面了望,发现东面山神庙的一侧,好象有户人家。这董永好象在大沙漠里发现了绿洲,找到了希望,他坚持拐弯往东走,谁知,不小心蹬掉了一块石头,把自己摔倒了,好半天才爬起来,腿也摔疼了,碰破了皮,赶紧用右手捂住皮,左手揉了起来。看来干啥事都不是那么容易,自己是在平地长大的,走山路可着难呀!看来,走不成了,只好用手爬,他不灰心,终于爬到了山神庙,找到了那户人家,这户人家没有别的人,只住个老婆婆。是从山上打柴回来,见了董永,问其来意,方知他是采药的。听说董永渴的难受,才给他温水,泼了一碗野菊花茶水,董永喝了这碗茶水,虽说有点苦味,顿时清爽可口,喉咙也不痛了。坐下来攀谈起来,问起老妪,这菊花可否入药,可否栽种,方知是此山上宝药。可以试种,这时董永口不渴了,腿不痛了,挖了几株菊花根放在筐里,回家试种。
  这菊花根,原是野生作物,长在山上石头缝里,缺水少肥,花朵很小。如今,董公移植在自己的家乡,土壤肥沃,又浇水灌溉,多年培育终于培育出“大白菊”、“金黄菊”、“怀菊”、“药菊”、“茶菊”等多种品种。是清热去火的好凉药。
  说起“牛膝”,原来也是野生作物。有主根、须根。董永试尝此药,有活血化淤之功能。随后加以培育,出现了大圆核桃叶、大尖叶之分。以须根、育为主根,制药主要用根,经过炮制,主要可治胳臂腿痛。不管人和牲畜,都可药用。四川也产牛膝,称为川牛膝,与怀牛膝各有不同。这就是说水土不同则不同罢了。正如晏子所说的一样:《晏婴将使楚》“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以上说的“四大怀药”——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只有在怀县、怀州所产的,才能叫怀药,它才有其特殊的功效。
  真正的怀药有其独特的疗效和特征,是其他地方的同名药材所替代不了的。董永墓四周所产的怀地黄掰开都是菊花芯,加工成熟地后无论再干燥,也像果脯似的,摸起来是软的,吃起来有甜味;所产的怀山药都是白皮,掰开看其他地方的山药断茬扯粘丝,而董永墓周围产的山药起白点、无粘丝,其他地方的山药六斤多成一斤干货,而董永墓周围所产的山药四斤就能晒一斤干货,药效也好得多;董永墓四周所产的菊花干后不散朵,格外清香;董永墓四周所产的怀牛膝,条长无杈、皮色润白,换个地方的牛膝颜色就发黄发灰,药效也差了许多。
  关于这四大怀药,还另有神话传说,说的是董永卖身葬父感动了天庭,七仙女下凡配了董永,玉帝闻知大怒,派天兵天将收七姐逼回天庭,王母见状甚是心疼,知其已怀了董永的孩子,便想方设法说服玉帝:“咱的小女,已败坏了家风,已有了董永的孩子,犯了天条,倒不如将她打下凡去,罚他人间受苦去罢。”实际上是想成全自己小女的一段姻缘。玉帝闻言,“准奏”,给王母一个面子,自己也好下台阶。这才让七姐二次下凡。临行前王母嘱咐乖女儿:“这次下凡,人间多灾多难,你要多行善事,怀县一带,多有瘟疫,我赐你四种宝药,解救黎民之苦。”七姐随谢恩下凡。给怀县百姓带来了四种宝药——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在怀县一带,疗治瘟病,普度众生。董永知道这是宝药,在怀县一带开始试种、推广,明朝以后又从武陟普及到怀府八县,成为怀庆府(今焦作市)的四大特产了。以后传到山南海北,驰名天下。

    (作者:孙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