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芳代表的“结构脱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19:38
董淑芳代表的“结构脱贫”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张泽远  李佳路)“定西干旱,粮食没收成。刚结婚那阵子穷得只能住茅屋,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有一次下大雨,困在炕上3天吃不上热饭,我第一次放声痛哭了一场!过后,我下决心一定要活到人前头。”甘肃省定西县内官镇永丰村妇代会主任董淑芳代表回忆起了10多年前的往事。
董淑芳代表的脱贫是从调整种植结构开始的。1992年她第一次了解到土豆比小麦值钱,那一年陕西来的客商到地头收购土豆,原来只卖8分钱一斤的土豆,居然能卖到一角六七,价格涨了一倍。董淑芳思索着:定西和西北其他地方一样,都是夏季干旱,降雨主要集中在秋季,种小麦,刚好赶在干旱的茬口上,总是没收成,但一直被当作蔬菜的土豆主要在秋季成熟,刚好避过了旱魔,即使因旱歉收,产量也抵小麦的两倍。“产量大的东西能卖大钱,为什么不种它?”
定西群众素来有苦干的传统,主意打定,说干就干。从1993年开始,董淑芳就开始种植土豆,同时还联系外地客商,组织贩运。“我有6亩地,那以前,我种2亩土豆,4亩小麦,那以后我种2亩小麦,4亩土豆。”董淑芳代表刚刚调整了自己的种植结构,当年就打了翻身仗。
但后来,她又发现种淀粉含量大的老品种土豆,太阳一晒容易变绿发麻,卖不出好价钱。怎么办?董淑芳代表想到了改良品种。她揣着干粮到各县找良种,后来从渭源县会川镇发现当地正推广淀粉含量低的土豆新品种,“那样子长得俊,白颜色,圆圆的。我引进后,卖得非常好,听说是炸薯条的专用土豆。”也就从这种土豆,董淑芳开始走上富裕路,原来几乎赤贫的她,现在盖了新房,年收入稳定在1万元左右,“我的脱贫是不是可以叫做‘结构脱贫’?”她喜滋滋地说。
“我每年都换新品种,哪种先进我就种哪种,现在我种的土豆,外形特别圆,表面光滑,削皮不浪费,味道非常好。”董淑芳代表还告诉记者,如今定西的土豆不仅是粮食和蔬菜,而且成为工业原料,开发的专用土豆品种繁多,从菜用鲜销型到工业淀粉型、精淀粉型、全粉型,应有尽有。“村里现在人均收入大约在1400元左右,大家都脱贫了,种的土豆销路畅通,鲁家沟的土豆都出国了。”
“但是村里的土豆全部被贩运到外地加工,为什么定西就不能有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呢?这次人代会上,我就准备建议在定西发展土豆加工产业!”尝到结构调整甜头的董淑芳代表想得很长远。
新华社 2001年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