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0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26:23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和竞争格局的形成,企业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采购、生产经营、销售分拨等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目前,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我国优势企业(例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上海宝钢等)已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其二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电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专业物流服务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也出现了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Merchandise logistics Co.)等。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如UPSTNT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正在纷纷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例如,中国外运集团在与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合作中,根据客户有场的发展和物流需求的变化,不断规范、调整和创新企业的物流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服务内容从简单空运发展为全程物流服务,服务区域从天津市场扩展至全国,服务规模从最初的几笔货物发展到每月数百吨,成为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最主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三是一些民营物流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物流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力量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是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以货运代理为例,目前我国货运代理行业有企业数千家,整体发展比较规范,是典型的货运代理企业,如作为我国最早的准物流企业的中外运,能够提供包括报关、商检、运输合同管理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刚刚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还缺乏成功的运作经验和实例。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年投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0年我国仓储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仅为42亿元,1998年为658亿元,比1990年增长14倍之多。
  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四大骨干网络的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连通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从而使EDIERPMRPGPS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以应用。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4.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己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也从不同角度积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问题中国物流产业遭受制约
  总体来看,中国物流产业的总体规模目前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1.物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万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l%;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与此同时,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2.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对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第二,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例如,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1.43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
  第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严重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第一,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日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我国经济系统中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乃至运输效率的提高。
第三,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
  第四,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如在运输设施方面,一是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尽均衡,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其次,各种运输方式立司尚未形成合理分工关系,市场范围交叉严重,在同类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合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第五,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二是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三是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第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二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4.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
  (l)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在运输管理体制上,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

  首先,影响各种物流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例如,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不同运输方式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许多现代化物流服务方式还难以开展。其次,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也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例如公路主干网络与铁路网络的平行发展;各地争相建设港口、机场等现象。第三,存在部门、行业和地方保护现象,不利于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
  (2)政企不分不利于物流产业规范和有序地发展。
  (3)缺乏明确、有效的政策措施e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在价格政策方面,以多式联运的价格和收费政策为例,集装箱运输价格有时明显高于件杂散货的运价,直接影响了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在税收政策上也存在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现象,运输企业从事运输服务的营业税为3%,而物流企业或仓储企业、批发企业在转向物流服务并从事经营性运输服务时,营业税则为5%。
  5.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我国,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方面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的短期培训仍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前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物流产业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相当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直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数据,1997年我国物流总成本约相当于GDP167%,而同期美国为10.5%,欧洲为12.02%。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的空间还非常大。在“十五”期间,如果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降低到15%,每年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流成本,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2.物流产业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
  首先,物流产业发展在促进制造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调整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形式,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其次,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新型商业企业和业态形式的发展。传统的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近年来都在尝试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在零售企业中,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工作和为中小连锁企业提供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也发展十分迅速。第三,物流产业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最后,物流产业发展还会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领域(如物流设备制造行业、电子商务等)的发展。
  3.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议积极制订产业发展政策
综上所述,政府有必要制定积极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1.尽快制定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总体目标,明确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和支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方针。
  在此前提下,未来510年内,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应当是:通过建立健全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相关制度规范、发展和完善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在内的物流系统,建立起基本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优势物流企业;以重要经济区域、中心城市及沿海枢纽港D城市为依托,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备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设施系统,基本构筑起我国的物流网络系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物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
  2.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是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由于对物流功能和要素的管理涉及到经贸委、计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十几个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和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有必要建立起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二是物流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调整。首先要对现行政策中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上、在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上、在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等政策上,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
  3.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宣传,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是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人物流服务市场;三是对工商登记、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调整,鼓励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四是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
  5.在国家以及各地的“十五”规划中,统筹考虑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求,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6.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等方面作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 
  7.重视现代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8.充分发挥各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促进物流行业协会的联合和协调发展。
  结合上述制度改革和政策措施,政府可考虑借鉴日本的经验,出台一个鼓励物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方向和主要的政策措施,以引导和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联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