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旅游攻略(华岳仙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16:53
                                              华岳仙掌   清·朱集义   玉屑金茎承露盘   武皇曾到旧长安   何如此地求仙诀   眼底烟雾指上看   当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们登临此山时,几乎一路都是以战战兢兢、颤颤巍巍的脚步走过。在攀登的漫长旅途中,人们时常会产生一种心惊肉跳之感。这里的风光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极限,让人霎时便能体会到万丈深渊的真正含义。来到这里,人们必须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否则,一失足可能就会导致粉身碎骨……这座山就是五岳的西岳华山。也就在这里,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带着千百万年前风沙冰川的印记和人们有关“神迹”的猜测,悬在华山绝壁之上,构成一道天下罕见的奇观。   仙人掌印   寻访仙掌   只有鸟儿才能飞过   如果想要完整地欣赏到华岳仙掌的全貌,不是爬上华山去亲近它,而是要远观。在潼关以西距离华山约10公里的孟塬车站,抬眼便是华山东峰悬崖绝壁上无比巨大的掌印。不论天气是否晴朗,远远看去,那垂直指向天际、微微张开的五个手指永远清晰可辨,宛如一只巨人的左手,在悬崖绝壁上盖下千古印记。   从西安驱车前往,约两个小时就可抵达孟塬车站。在这里仰望华岳仙掌,只见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上造化了一面巨大的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云霄之势,形象生动逼真。我们也只能站在山脚下用仰视的角度,才能完整地观望到华岳仙掌的全部尊容。这件仿佛大自然鬼斧神工天然雕塑出来的作品,雄伟、奇丽、壮观,加上千万年岁月磨砺出的苍茫之气,自有一番特殊的风韵,观来妙不可言。   虽然华岳仙掌占尽地理优势的便宜,实际上却常常扮演着被人遗忘忽略的角色。这也无奈,华山天险太多,例如苍龙岭、金锁关、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劈山救母等各大名胜的“风头”太过强劲,相比之下华岳仙掌的知名度、惊险度都略逊了一成。但华岳仙掌却背负了关中八景的盛名,这说明它自有神奇之处。无论那两边尽是悬崖、呈斜坡状的苍龙岭如何陡峭;凸起在悬崖峭壁之上的鹞子翻身如何惊险;绝壁一侧不足半米宽的长空栈道如何“恐怖”,但这些天险千百年来都被人类征服过,只有华岳仙掌人们的脚步永远抵达不了。   自华山形成以来,从没一条道路能通向华岳仙掌。人不如鸟,不会凭借翅膀可以在山间翱翔,也只有鸟们能以轻盈的姿态飞到人类不能触及的角落,攀上华岳仙掌,真正触摸到“掌印”上那沧桑的、斧刻般的纹理。   寻访仙掌   来自华山天险的考验   远观过华岳仙掌完整的奇景,想要拉近与它之间的距离,就必须登上华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我一步步攀上华山,满山遍野地寻找着华岳仙掌的“神迹”。著名地质学家、“五岳申遗”专家组成员滕志宏教授给我指了一条路:“从北峰一路向中峰前行,在苍龙岭至金锁关一段,或五云峰上的观掌台是近距离欣赏华岳仙掌的最佳地段。”可等你真正走近了,才发现你看到的,永远都是一个残缺的侧影。   翻越华山的惊险刺激程度,绝不亚于好莱坞任何一部以探险为主题的华丽大片。想要登上苍龙岭,北峰是必经之路。驱车从进山公路来到半山脚的停车场,索道下站就设在附近,坐上便捷的缆车,仅用8分钟就抵达了海拔1614.7米的北峰顶端,举目向东峰望去,视线里的华岳仙掌不过只有几寸大小。   华山之险名不虚传,平日里再张狂的人到此胆量也缩减去一半。乍一看去,连接索道的长“线”悬在两座山头之间,四方壳子似的小缆车在细“线”上星罗棋布。坐上缆车,直感觉人被悬在空中,从谷底缓缓向上攀升,两头都见不到终点,再向四周一看,千丈绝崖,恰似刀削锯截,陡峭巍峨,挺拔险峻。忽然阵阵凉风吹来,悬挂在长“线”上的缆车便颤悠悠地在深谷中间晃上几下,再伸头看看脚下那看不到底的万丈深渊,耳边一阵尖叫声瞬时划破了山谷的宁静,这种滋味,更像是一部惊悚片。   如今发达的科技让登北峰的速度快了N倍,也省略了千百年来“自古华山一条路”其中的一段“痛苦不堪”的路程。原先,“自古华山一条路”老路的登顶路线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峰、东峰、南峰、西峰,直线距离约12公里,高差为1800米。需从华山北麓的玉泉院出发,入华山峪,经青柯坪、过回心石、翻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绝险要道才能到达北峰。曾经领教过这段路的人们,回想当时都觉得这一路无比惊心动魄:千尺幢是在山崖极陡处开出的一条小路,向上看只见一线天。向下看就像站在深井之上。往往登上千尺幢顶端,才发现自己仿佛从井底爬上来一般。而百尺峡中有一巨石,状如鱼脊,需攀铁索登石梯山道而上。老君犁沟则是夹在陡峭石壁间的一条沟状险道,深不可测,只要看一眼就会发晕。千百年来,天险挡住了众多游人登临华山的梦想。如今,直达北峰顶的索道已经将登山的难度降低了一半,就连上了年纪的游人,也能实现登上华山的愿望了。   山路之险   陡如凌空而架   从北峰顶至金锁关就是滕教授指的观仙掌之路。这段路程落差约300米,经擦耳崖、卧牛石,上天梯、苍龙岭、五云峰直抵金锁关。这段路途虽然全长只有1.29公里,但山岩陡峭如刀削,远看几乎见不到路的踪影。全路段均为险路,路线沿山脊崎岖而上,两旁尽是万丈深渊。道路虽有石阶栏杆,但宽不盈米,陡如凌空而架。这时,视线里的华岳仙掌不过只有几寸大小。   有了坐缆车的经验,我明白了在华山上“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古训。在不安全的地方东张西望会非常危险,游人们都一样,普遍为了节约时间只顾埋头赶路,不敢向两边张望,不敢多看一眼爬过的路,时刻担惊受怕担心自己掉下深渊,常常被天险折磨得半死不活、体力透支,而忽略了沿途大量绝妙的风景。但无数游客仍然抗拒不了华山的魅力,纷至沓来。恐怕除了这天下独一无二美景的致命诱惑,人们追求的更是心理上那种巨大的挑战。   顺着北峰继续向上,很快便到了擦耳崖。这段100.5米的路程,我是紧贴着悬崖里侧的岩石踱过去的,难怪有“擦耳”之说。在行进途中,我根本看不到擦耳崖的全貌,只觉背靠巨大岩石,另一边是万丈深渊,我只能抓紧铁链贴着岩壁慢慢踱步。历代人士在这里留下了16处摩崖石刻,来证明他们光荣的足迹。   真不知大自然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试卷来考验人们。没走多久,一道上天梯就垂在眼前,坡度几乎90度垂直,没有台阶,石壁上只开凿了些毫无章法的石窝供人下脚,再加上一道铁链,就算是安全设施。在这里,假如有人不慎从石壁上失足跌下,一定会产生连锁效应,连累后边的人一并滚下山去。我抓紧铁链四肢并用,在身后一位好心挑山夫的指点下,狼狈翻过了这道关卡,至于华岳仙掌是什么模样,早全然抛在脑后。   想要再近距离地观看华岳仙掌,就得攀上长达215米的苍龙岭。这里是一道锯齿状,仿佛被削尖的岭脊,两面悬崖,人们通行的地方就是一道窄窄的山脊,非常陡峭。漫长的山道,蜿蜒曲折,盘行在山脊上,真的很像一条苍龙背脊。可“脊背”上细长的台阶似乎还容不下一只脚,脚大的游客只能侧脚踩上去。如此“变态”道路,让人恨不能生出翅膀。传说大文豪韩愈就被此地的险峻惊吓得放声痛哭,不敢前行一步,甚至还写好了遗书投到山下,可见苍龙岭的凶险程度。   直到攀上五云峰,人们才松了口气,这里终于有了宽敞的平台。眼前三位从山脚下攀登上来的意大利驴友早已瘫软得席地而坐,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们三人都来自威尼斯,分别是律师Robert、幼儿园教师angel和护士rose。我调侃着他们的英文名字:说安琪儿还算好听,剩下的全是两道中国菜名——肉丝和萝卜丝。但他俩反倒乐得开怀大笑。“肉丝”是位铁杆驴友,曾经几度从欧洲的不同国家登过阿尔卑斯山脉,她说:华山和阿尔卑斯山都堪称天险,但两座山却不是一个味道。“阿尔卑斯山险峻得浪漫,华山险峻得震撼。”   傍晚时分,我为“肉丝”指了华岳仙掌的方向。在这里,人们距离华岳仙掌的确越来越近,东峰悬崖上那略显倾斜的巨大岩石,犹如刀劈斧剁的肌理纹路清晰可辨。可能是因为角度原因,这些外国朋友觉得华岳仙掌很像一块长在山峰石块中的仙人掌,一点没觉得那像巨人留下的掌印。他们对有关华岳仙掌名称来历的中国式童话很感兴趣,他们觉得许多中国童话特别注重宣扬一种力量美的内涵。   揭秘真相   古人传说暗含真实世界   武侠大师金庸有一部作品叫《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章节“华山论剑”。在金庸先生笔下,华山是绝代高手们较量功夫、切磋技艺的打擂宝地。假若真正来一次华山论剑,相信任凭是掌握了乾坤大挪移、降龙十八掌等武功绝学的高手,也未必能在华山之巅留下半点痕迹,而古人传说中的巨灵仙才真正神功盖世,只消一掌,便在东峰留下无比巨大的印记,带给后人无限遐想,而华岳仙掌的名号也因此而来。   巨灵仙留下的这一掌,其实并不是在修炼独门秘笈,他是想把华山推开,好给浩浩汤汤的黄河水让出一条路来。相传远古时,黄河东岸的首阳山(今山西中条山)和黄河西岸的太华山同为一座山峦。黄河水流到华山一带便被山脉拦截,常常洪水泛滥,灾害频发。巨灵仙悲悯人间疾苦,就下凡拯救百姓。他手推华山,脚踏首阳山,使尽全力将身一展,只听一声巨响,山开地裂。顷刻间,黄浪如离弦之箭向东喷射而去,华山已被推进秦岭之中,回望首阳山,已在波涛之北。屹立在水浪中的巨灵仙望着东去之水长舒一口气,遂驾彩云向西而去。巨灵仙走了,但掌印却在巍巍华山东峰的绝壁之上留下。   华岳仙掌的传说看似玄乎,似乎与现实世界毫无关联,但古人为什么要编出这么一个如此传奇的故事呢?西大原地理系教授李昭淑研究华山地形地貌已有十多个年头,他向记者揭开了传说的谜底:在遥远的第四纪早期(200万年前),黄河自北而下,经过山西境内的中条山后,在潼关来了个九十度的急转弯,调转方向变成东西流向。黄河水大量淤积在潼关,而这里河道很窄水流湍急,但水却怎么也流不过去,以至于渐渐积成了一个湖。当时整个关中、包括我们西安城都是这个湖泊的湖底。天长日久,流水渐渐侵蚀,将今三门峡大坝一带的岩石破开,黄河水便从三门峡找到了出口,湖泊也渐渐消失。而传说中的神力,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也只有自然外力加上漫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形成不可思议的“神力”。   李昭淑教授说道:“古时没人研究地质学,人们对华岳仙掌的成因感到非常奇特,无法解释,便想象出一个神仙降临此地,将大山推开为黄河水开路,并在华山东峰留下掌印的故事。古人传说形象地描述了华山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   华山前世   涌动在地球深处的滚烫岩浆   究竟是谁在华山东峰雕琢出了华岳仙掌的痕迹?是雷光闪电、还是冰川雨雪?究竟要经过多少沧海桑田,才能完成华岳仙掌这件汇集了天地精华的伟大作品?滕志宏教授讲述了华山形成的漫长过程—— 一段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山体的传奇过程。   倘若按照自然规律,一定是先有华山,后有仙掌。想知道华岳仙掌是如何孕育出来的,先得弄明白华山的来历。大自然就像一位最杰出的“鬼才”雕塑家,它耗费了整整27亿年心血,其间经历无数地质运动,让巍巍华山拔地而起,形成如今的天下奇观。   如果顺着华山峪的河道向南行进,我们能找到许多颜色发黑的岩石,如果测定一下这些岩石的年龄,其古老程度会超出你的想象,它们全都是23亿到27亿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的物质。据此可以推测,如今高耸的华山,曾经是深深的海底。但如今的华山山体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它来自一亿年前的地球深处。那时,它还是滚烫的液态岩浆,在向上喷发的过程中,顶起了厚厚覆盖的古老地层表面,但却被压抑着一直没得到喷发的机会,便渐渐冷却凝固。据说,岩浆涌出的面积约有四十多平方公里。千百万年过去了,风化、水流的剥落侵蚀终将最外层的古老岩体外壳剥了下来,曾经被充作“夹心”的冷凝岩浆浮出水面,深埋地下多年的“历练”,这时的岩浆早成长为异常坚固的花岗岩。   在滕志宏教授看来,华山形成是内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岩石经过挤压产生褶皱、断裂,而水流风化冰川在节理上再进行一番精雕细琢,才形成了如今的华山天险。直到现在,华山身高还在以每年6.5毫米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