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52:11
要针对“具体的人”进行管理
    对于彼得·德鲁克何以成为管理大师,我一直没有搞懂。这个谜底,一直到我读了德鲁克的《旁观者》之后,才有所领悟。

  《旁观者》并不是德鲁克本人的自传,而是德鲁克对在自己一生中出现过的,且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一些人物的回忆录。这其中,有他的“只是个笨老太婆”的奶奶;有“拒绝去奥地利最好的公职”的“愚不可及”的赫姆;有没有教会德鲁克“该学的东西”的小学老师;有每次都把交易清单“折叠4次,撕成16片碎纸后,扔进字纸篓”,从而使得会计无法记账的怪老头弗里德伯格……这些人,在德鲁克的笔下,是饶有趣味的。但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就未必会觉得有趣。

   比如,德鲁克的奶奶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就不那么讨人喜欢。当这个老太太居然把那些自己不需要的连破铜烂铁都不如的杂物拿到银行去,而且像存钱一样,存到她那只有几毛钱的账户里时,恐怕没几个人不怀疑这个老太太脑子有毛病。在纳粹横行的年代,当这个老太太在电车上公然用伞尖戳着一个年轻人胸前的肋骨,叫对方取下西服翻领上偌大的纳粹标志时,恐怕大部分身临其境的人都要倒吸一口凉气。至于她整理碗柜,其成果无非就是把“没有把手的杯子”和“没有杯子的把手”分开了,分别放在两层,并贴上了标签而已。这种看起来滑稽好笑的举动,我们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但德鲁克偏偏从他这个笨奶奶这里领悟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奶奶对待纳粹标志的态度,使德鲁克感到其中蕴含着智慧——“如果不尊重个人,无视他人的信仰、决心以及情感,就是步向毒气室的第一步。”他还从自己奶奶看似愚笨的所作所为中进一步感悟到:“所谓的社区并非收入、工作阶级和医疗资源的分配,而应以关心别人作为出发点。”至于“没有把手的杯子”和“没有杯子的把手”,德鲁克觉得那简直是第一个电脑程序,把厨房碗柜里“不需要的”和“不能用的”都区分出来,实在是一种“完全信息系统”。

  德鲁克之所以能够从我们看起来特没意思的人身上,感悟到很多深刻的东西,是因为他“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在别人看来了无趣味的人,德鲁克也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并用心去体会,使这些人愿意与他分享自己的想法,乐意与之交流,增加相互间的了解。德鲁克因此也就成为这些“了无趣味”的人的知心朋友。德鲁克的这种“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的理念,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没有人是真的无趣,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他有趣的地方罢了。德鲁克还强调说,他一向对具体的“人”相当感兴趣,不喜欢人的“抽象概念”。对人对事的练达洞察,使德鲁克具备了成为一个管理大师最重要的基础特质。

  在我看来,德鲁克之所以对“人”的观察能够如此敏锐细致,其实是源于他始终对任何人都怀有好奇心和关爱心,愿意走进别人的内心,去发现别人有趣的地方。这种对人的观察方式,给所有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样板。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周遭的同事、部属以及合作伙伴,都能够有如此敏锐细致的洞察,管理也就会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对如今的大部分管理者来说,“人”往往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所以,在制定管理政策的时候,往往针对的是“抽象的人”而不是“具体的人”,是为管理而管理,忽视了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就得学会激发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挖掘出每个部属的长处,并为他们立下近期与远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然后,再针对每个人的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不至于受到弱处的牵制。如果不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下工夫,去发现他们的长处与弱项,而只是漫无目的地针对“人”这个抽象的概念,空泛地制定一些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管理者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的。这样的管理就像手里只有一把钥匙,却想打开无数把锁一样不切实际。

  读完《旁观者》一书后,我忽然觉得,德鲁克丰富的管理思想固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各级管理者来说,真正最重要的事情,是记住德鲁克对人对事的观察方法,像他一样“从不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以关心别人作为出发点”,去挖掘自己每一个同事、部属和合作伙伴的有趣之处,通过深入有效的交流,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激情。这比凭空制定计划、控制、协调、审查等各种管理办法以及为管理而管理,要奏效得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