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19:51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2010-06-08 07:38:42

浏览 4194 次 | 评论 6 条

邱 林

近日,在韩国召开的20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20国集团认定,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能力脆弱,二次探底风险加大。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这是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最新担忧,也是国际社会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最新担忧。始自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6月8日《广州日报》)

很多人担心,危机极有可能向其他欧元区国家继续渗透和扩散,造成欧元区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复苏进程中断,从而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一些观察家认为,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已从25%增加到了35%。美国资产管理研究联合公司董事长罗伯特·阿诺特预测“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50%以上”。

那么,全球经济堪忧中国能否独善其身?回答是否定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当人们还在议论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的时候,我们不如客观些,认为经济已经在经历二次探底,这样那个我们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不过,当前无论是官方还是一些经济学家,都认为还不确定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第二次探底。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经济与其它国家不同,不会出现第二次探底。也许他们都还处于麻木阶段,原因就是根据目前无论国际和国内发生的经济事件及数据包括股市,都是在明确的反应经济正在探底而不是是否探底。

一个主观情况是,4月、5月国内的政策和金融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为防止通货膨胀,决策层出台了一系列楼市新政,市场对此已有明显反应:股市近来一直萎靡不振,其表现在全球市场叨陪末座。特别是,房地产与地方融资平台投资,这两个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而又极具争议的引擎,正在明显减速。

这种变化也使得一些指标未来增速趋于下降。人们真正担心的是,某些政策下手过重,反而产生大量的负作用。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目前所用的治理方法是否错配,更深的忧虑在于,以往“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是否会再次重演。

另一个客观情况是,经济虚弱的许多欧洲国家财政状况不好,中国的出口将受极大的影响。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09年欧盟吸纳了中国出口总量的19.7%。而欧洲债务危机的延续可能加剧欧元对美元和人民币的贬值,进而影响中国产品的对欧出口。据测算,欧元对美元每贬值1%,短期内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将下降0.65个百分点;若欧盟经济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增速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

目前,欧洲债务危机还在漫延,前两天又传出匈牙利已出现希腊式债务危机,如果欧洲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将对中国外贸出口产生更大冲击。人们也许记得,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皆陷入衰退,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在当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下拉GDP增长负3.9个百分点。

有人会说,中国出口不行,仍可以加大投资,来减小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作为 “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在未来一年中还能对中国经济作出多少贡献呢?有分析认为,2009年为GDP增长作出主要贡献的投资,2010年下半年增速将逐渐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中国GDP增长8.7%,其中投资贡献了8个百分点。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近一年来的强劲回升,始终高悬着“两把剑”——其一为过剩流动性引致的资产泡沫乃至高通胀;其二为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而近两个月来的紧缩、调控政策施行之后,原有的风险尚未解除,新的忧患却在不经意间丛生。虽然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存在异议,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重建信心。信心,也许是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但是,市场的信心,似乎总是在即将重建的一刻又被意外推到。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机构预计,中国一季度的GDP在11.9%,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不可能再有这么高了,下半年即使下降一些到6%、7%都有可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现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加剧,无疑是火上浇油,令下一步中国经济的走势产生更多不确定因素。

 

1上一篇 << 没有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怎不黯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