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呼唤反思发展与分配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57:59

富士康事件呼唤反思发展与分配模式

[韩方明] (2010-06-02)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站着说话

  我们需要反思三十多年来我们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当制造业的利润间接大量流向金融和房地产等热门行业的时候,这种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造成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不得不靠加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来参与竞争,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作为成本往往就被厂方“摊薄”了。

  他们曾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企业挣取了利润,和其他成千上万的工人一起用他们超负荷的劳动和过低的工资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曾共同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榜单,但却让自己的生命提前谢幕。富士康流水线上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工人接二连三地自杀,这是对生命的自戕还是对工厂、对社会的无声的反抗?

  自杀事件如同校园惨案一样成为公共事件、公共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几个员工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当站在哪一边?媒体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应当如何报道如何引导?社会又该如何反思这事件……种种疑惑在笔者脑海里萦绕不去。 

频频自杀始自2000年

  据悉,自2000年以来,各地工厂里的员工自杀事件就不断发生,仅富士康一家企业在内地的生产基地2007年至2010年1月就发生过9起自杀事件,只因多种原因没得到充分曝光,没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而如今,随着媒体的开放和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普遍应用而使得代工厂的黑暗面曝光在阳光下、让工人自杀事件突兀在人们眼前。

  富士康工人自杀事件如同井喷一般爆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自杀事件发生后,富士康不但聘请了心理医生,还找来了一些宗教人士祈祷做法事、调风水。可郭台铭刚刚在镜头前公开道歉并表示要尽一切努力制止自杀事件的发生,一夜之间就再次发生同样的事件。就在笔者提笔写这篇文章时,又传来消息:富士康深圳基地第13名工人自杀!

  2007年以来,笔者曾经数次公开撰文谴责珠三角地区的代工厂们,也特别批评了富士康。但眼下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接二连三地跳楼自杀,让人痛心之余,不得不再次思考:为什么数年过去了,富士康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许多代工厂有血汗工厂之嫌

  不少企业做得很大,动辄一个厂区就有数万、甚至几十万雇员。紧张的劳动、连续的加班、简单重复的工作、简陋的住所、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单调的业余生活、稀缺的人间温情——这就是那些工人们的生活。

  笔者坚认眼下的国内有许多代工厂都存在“血汗工厂”之嫌。因为它们大都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而忽视人性。像富士康这样的数十万工人的厂区,已经成为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是否健康有序,直接影响工人们的身心健康。应有娱乐、休闲活动空间,心理辅导服务。已公开的调查数据显示,富士康在改善工人生活设施条件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是所有在国内的台资企业中做得最好的,但郭台铭自己也说:“分摊到几十万员工身上就很少了”。大笔的投资,到了员工身上却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当然不应简单化地迁怒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企业,也不能一味地谴责血汗工厂,更不能一味地谩骂某一个企业或老板。根本的原因大概还在于,大型代工厂资本主义的经营模式把工人机器化之后,对人的心理的伤害过于深重。卓别林早在《摩登时代》就讽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把人物化为生产线上的一部机器,而如今的现状则比当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反思经济发展与分配模式

  我们需要反思三十多年来我们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当制造业的利润间接大量流向金融和房地产等热门行业的时候,这种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造成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不得不靠加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来参与竞争,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作为成本往往就被厂方“摊薄”了。

  笔者相信,一手创建了富士康“帝国”的郭台铭内心也是不安的,富士康的利润来之不易。但让工人体面劳动、让工人作为人而活得有尊严,是企业应对工人负的责任。工人们工作、生活都在工厂这个社区里,要在这里解决吃住温饱问题以及社会角色转换问题,还有婚恋社交、技能学习、休闲娱乐等需求,但低廉的工资使他们不得不“努力争取”加班以求多挣点,放弃的就是生命的休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然是十分危险的。

  笔者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共同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寻求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另外也建议郭台铭别再坐着私人飞机仆仆风尘频频进出深圳,也无需再让主管们“不问工人问鬼神”了,抽空自己下基层到流水线上去做工并和工人们生活一个星期,或许就能找到问题所在。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团体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