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21:06
孙晓云  发布时间: 2010-06-05 06:55 来源:光明日报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现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书法展赛中屡获大奖,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200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
大会代表。书法作品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收藏。出版有《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卷》、《书法有法》等专著。

要算学习书法的年龄,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那种热爱似乎就长在我的身上。我出身书法世家,得益于家庭的熏染,还有自幼严格的书法训练。就像习武之家,后代们都会翻几个跟斗;梨园子弟,都会唱几嗓子,我从小就学书法,看来也很自然。我每天要写字,每天要想,就像每天喝咖啡一样,有瘾。当然,此中有快乐,因为我亲身体验过“发现”的含义。
我不想做书法史论家,也做不好,我的所有研究都与实践有关。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换来一个清醒的客观的头脑,这才是我研究的最终目的。我已习惯将书中的句号改成问号,然后经过思索、实践,自己再画上句号。我坚信,古来所有的观念,所有的理论,都不是玄而又玄的,一定是由无数个实物构成,一定是非常朴素实在、具体可行的。
在多年的书法学习与思考中,我触摸到中国书法的奥谛。我认为书法的结构形态只不过是书法最后的呈现,而其背后则是自然而又精确的用笔方法。而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宗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泛化甚至是丧失。
出于对文化、对历史的敬重,也出于内心深层的责任感,我将自己多年的摸索、思考与研究,写成专著《书法有法》,由华艺出版社、知识出版社等机构4次再版,每次再版,都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在这本专著中,我从古代生活方式、人的生理机能与纸笔器具的合理运用出发,重构古人的书写方法(笔法),在笔法与结构、章法之间建立一种必然联系,同时,对古代重要的书法理论与批评术语一一进行阐释,获得了它们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我之所以要为大家解开“笔法”这个千古难解之谜,是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我看来,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把握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而由于书法与文字的关系,书法亦不仅仅是艺术所能涵盖的,自古以来,文字就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所以,今天讨论和理解书法,必须将之放在文化的高度,而不是“小能小技”。在这个意义上,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研究,我所要彰显的,是中国古代人文和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面对一地璀璨的珠宝,我一直在找一根绳子,把它们串起来。这句话就是我一直在找的这根绳子,我用它把自己在书法艺术海洋中拾到的宝贝串起来,呈现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