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段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56:41

《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段解

原文: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简解:

此段难点在于天帝圣三道的具体指代,指代不明便休想准确解出。

何为天帝圣三道?天道生万物,故天道指自然界先天之道;帝道天下归,故帝道指人身内之道,帝君即人,天下即人体;圣道海内服,圣即为道有成之人,其道不同于帝道,帝道是顺向运化,而圣道是逆回,至大成后便停止运化,道物不损耗,道物长在则性命长在,故谓“海内服”,海内亦指人身,圣道即是圣人经过锻炼所造就的道物。

此三道与《易传》之天地人三道,不能混为一谈。

不积,不停止、不停留。此不积与《老子》八十一章“不积”,意义不同。

圣道运者,谓圣道运化停止,并非完全不动,只是不顺化为万物,其运只在道物范围内。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指为道有成圣人。明、通、六通四辟,皆为得道义。六,六合,万物;四,四季春夏秋冬,即一个过程的终始反复。通、辟为完全掌握义。达此地步者,非圣人不能。自为,自然而然之为。昧然,昏昧无知。谓圣人,其道完全处于昏昏噩噩、自然无为的先天状态。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圣人所处的上述状态,就是静寂至极,为什么如此之静?“善故静”、“万物无足以铙心”,善即纯粹先天,先天所以静,不静不为先天。万物为后天,有万物则先天道物耗损,无则不耗损,故“无足以铙心”。

以上皆言圣人之道的性质、特点及其状态。

“水静则明烛须眉……,故帝王圣人休焉”,此小段言“静”的意义作用。水静尚且有大用,何况“圣人之心静乎”。心即神、精神。圣人心静,则鉴天地,映万物。鉴天地什么?鉴为分辨,天地比阴阳,鉴天地即是知阴知阳,能知阴阳者必在先天境界,凡人不行。映万物即是如镜子将一切揽入怀中而无一能遗,这同样也必须在先天境界,因为先天之道可以与万物相通,故可映照。言静就是言此先天之道,非静即达不到此等先天境界。所以,下曰“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帝王,万物后天之道;圣人,圣人修为而得之道。休者,停止不进。万物后天休于此者,是自后天返回先天,再上进不了;圣人之道休于此者,也是返回先天,再上进不了。不言天道休于此者,天道本来就在先天故。

所以欲修圣人、为道修为,就必须特别注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