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春秋《浮士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00:41
报纸检索

六十春秋《浮士德》
李国文 刊发时间:2010-06-03 13:38:13 北京晚报  [字体:大中小]

一位作家,倾其一生,孜孜不息,持之以恒地经营一部作品,令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德国的魏玛,是一座清幽雅静的小城。经过那间施泊林咖啡馆,拐个弯,路过一座喷泉,在白天鹅饭店旁边,所谓肥皂弄的那座黄色的大房子,便是歌德故居了。中国作家的故居,通常比较冷清,而外国作家的故居,通常比较热闹。不过
,同游者说,别看参观的游客很多,估计通读过《浮士德》一书者,大概很少。我说,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部巨著,不是那么好啃,年轻时劳动改造,没可能读,年老时视力衰退,没精神读,只有终生抱憾了。
说实在的,我心目中的歌德,还是中学生时代读《少年维特的烦恼》留下来的,那应该是一个穿着绿色短呢外套,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可当我走进他的大宅子,看到楼上楼下挂着他的绘画像,却不禁茫然了。这样一张胖胖的、有着多余赘肉的脸,这样一副臃肿的、过于富态的沉重身躯,作为一位养尊处优的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官,绝对的气派十足,绝对的庄重非凡,但作为一位写过让天下青年男女都不由情动肺腑,不由爱涌胸臆,不由自主地要去寻觅那部爱情白皮书的作家“真像”,实在有着很大的视觉差距。
在歌德的故居里,有着更多关于他写作生涯的介绍。他活了83岁,其代表作《浮士德》的写作,竟用了近60年工夫,真可谓高山仰止。在文学史上,花费如此长久的时间,投入几乎是毕生的精力,才终于脱稿的这部作品,也是很少见的。据展出的资料记载,歌德蓄意要写这部作品,始于1773年,他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先写出初稿大纲。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直到1790年,才动手写了若干片段。因为不满意,毁稿重写。我们今日所读的《浮士德》,第一部于1797年动笔,写了9年,直到1806年才写成;第二部则继续写了20多年,直到1831年才脱稿。这部开始于他23岁的作品,直到82岁才正式完成。《浮士德》全书出版后一年,这位大师便去世了。
一位作家,一不东张西望,文坛流行什么风气?二不左顾右盼,同行鼓捣什么东西?三不上下打探,当局提倡什么精神?四不心急火燎,生怕错过最佳时机。他按部就班,不疾不徐,用60年时间写出这部史诗。这一份定力,这一份矜持,这一份自信,这一份雷打不动,确实值得我们由衷地钦佩。
60年写一部长篇,和当今我国文坛上那些快手,一年写四部、五部、六部长篇,还意犹未尽,还刹不住车,还津津自得,还大肆叫卖的作家相比,至少能使我们懂得,如何来识别一位文学大师和一个文学工匠的不同之处。如果前者的创作精神以“呕心沥血”来形容的话,那么后者这种写作上的喷泻状态,也许用“狂泻垃圾”来描写,怕是最准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