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美国银行同事看美国贫富差距和他们的差别生活 - spring823的日志 - 网易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15:16
首先,和国内非常不同的是,美国商业、零售银行除高级管理、技术等人员外的其它员工收入在整个社会上属于中低收入(在美国薪水高低取决于你工作岗位职责的复杂度,对学历、技术、能力的要求而不是你所在的行业),非管理非高技术含量的岗位月薪大都在2千多美金--美国去年的全国人均年薪为3万左右,比如网点柜员、零售业务人员,事后监督,各科室普通工作人员,客户服务,信用卡中心一般工作人员等。一般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对学历、技术要求不高的)薪水和中小教师差不多,和整个社会其它行业比只属于中等略上,离高薪还很远。因此进入美国的银行业上班,远不是“金饭碗”,甚至还有很多员工(如果其家属收入也不高的话)属于美国的低收入群体,会享受政府各种补贴,比如免联邦税金,读书免费等。
我们部门有9个员工,经理2个,副经理月收入4千块的样子,她先生收入和她差不多;正经理5千多,妻子收入也和他差不多。 他们的家庭年薪都属于高收入(高于10万,美国有20%的家庭达到这个收入),政府的很多帮助中低收入群体的政策他们都享受不到,但是买房可以享受8000块的退税(年薪需低于15万美金,今年好像改成了22万的样子)。最富裕的是一个柜员,他父母从商,家里有五栋房子,自住的是百万美金以上的,其它四个房子也不便宜,因为在我们这个镇,最小的房子(100平米的)也要40万美金,不过他还上大学边打两份工。那个柜员主管和两个零售销售人员家境也不错,先生都是自己开公司的,她们上班属于打发时间,顺便挣点零花钱那种(美国虽然有很多家庭主妇,但是很多人并不认为“享福”就是不用上班)。我和先生呢就属于介于经理和家里开公司的同事间。其它的两个柜员、一个客户服务,就属于偏低收入群体了,她们中一个离婚带着三个孩子,另外两个的先生都干的是体力工作,收入很低。
这些也是我上班很久才逐渐了解到的,也很诧异大家之间的家庭收入有那么大的悬殊,因为从他们平常穿着和日常生活看似乎大家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收入的差距也会在某些方面体现的很为明显:
住房。在什么镇居住可能体现了最大的差异,美国房价的巨大差异就体现在镇的不同。例如在新州郊区,最贵的镇是Short Hills, 一个100平米的独立式房子要50多万美金,在我住的镇Madison 要40多点,在Springfield,Providence等不超过35万,在Union可能要30万,而在Maplewood, Elizabeth, Newark, 十多二十万就足够了。我们处那三个家庭收入偏低的同事就一个住Newark,一个住Maplewood,另外一个住的镇也是房价很便宜的镇。两个经理一个住Union,一个住Providence。当然也有很多人节衣缩食的买好镇的房子。同样的镇,房子的大小也会体现出很大的差别。
购物地点的选择。很多人写文章说美国的物价便宜,我刚来时也认为如此,可是当你生活久了了解到更多的超市,你才会发现不同的超市物价可以有天壤之别。一磅猪肉在中国超市只要1块多两块,在Shoprite 要两三块,在Kings 要四五块,而在Whole Food要7、8块,好的部位会超过10美金。据说沃尔玛价格更便宜,只是我从来没有去过,究竟便宜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另外的那两个柜员就常去那里。我先生也从来没有去过那里,连处于好奇去一次的想法都没有,我问他原因,他说他以及很多美国人非常反感沃尔玛,因为沃尔玛老是被员工告剥削,它肯定对员工不好。当然从我的角度讲,来自国内,怕极了那些问题食品,所以我还是认为就食品而言,价格贵一些的肯定质量要好些!一般而讲,比较富裕的群体会在Kings,Whole  Food(这个超市是我的最爱,但是我们也不敢什么都在那里买,因为随便买几样东西就会用掉100美金!)购物,不过也听说有不少百万富翁逛沃尔玛的。买衣服地点的选择体现出差异,比如富裕的去Short Hills Mall (全美最贵的商场之一)。
度假的方式和地点。比较富裕的群体可以每年去欧洲,去夏威夷。收入偏低的群体就不敢这样消费了,不过开着自己的车到附近的州玩上几天也绝对不是奢侈品了。其它诸如每周餐厅用餐次数、用餐的地方也会有差异。
不过,我更吃惊的是,在日常生活的其它方面,富裕群体和偏低收入群体之间似乎差异不大---至少从我的同事看。
除了我之外的同事,大家都开车上班,最富的人也开的是普通日本车(我先生的那几个事业成功的大学同学、朋友也是),没有开宝马奔驰等。国内开高级车的非官及富或者这些人的家人、情妇等,但美国人追求名牌奢侈品似乎没有咱们那么热烈,年收入可以买5、6辆宝马的人也未必会买宝马。
食品上,除了购物的地点、到餐厅用餐的次数和地点有差异外,其它的没有明显的差异,牛奶、肉类,水果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可以保证的。
穿着上差异似乎也不大。那个主管喜欢买LV的包,但是衣服、鞋子上一百美金她觉得贵。那个家里最富的柜员,他父母也是我们处的客户,穿的很平常,他告诉我他妈妈以及她那些同样富有的朋友最喜欢的品牌是ANN TAYLOR(非奢侈品牌,不过很多美国人认为这是高端品牌,衣服的价位从50、60美金到200多美金,我接触到的很多家庭年收入上25万美金的女性都喜欢这个品牌)。
护肤品上,那个主管和我用的是最贵的,其实也只是雅斯兰黛、兰寇的基本护理品。其它人大都用Neutrogena (国内翻译为露得清)和雅芳。不过在香水的选择上,除了那个最年纪最轻的,大家都用香奈儿。戒指耳环大家都有一堆。
孩子的教育上。最富裕的群体孩子可以上私立学校,不过其它收入群体的孩子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我所有同事的孩子都上的是公立学校)-----美国有很多高质量的公立学校。那个离婚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的同事告诉我她为她儿子报了钢琴班,为小女儿买了小提琴时,我很吃惊,虽然她前夫支付赡养费为她和孩子付房租、水电费等,但是一个月两千多块养三个孩子还是属于低收入范围的,居然可以为孩子做这些事!她现在交往有男朋友,那个人对她挺好的,但是她还是屡次拒绝了对方结婚的要求----她有过失败的婚姻因此对婚姻怀着一定程度的恐惧,也拒绝对方的经济帮助!虽然她收入偏低,还养三个孩子,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她过得很窘迫。另外两个收入偏低的同事也没有给我留下那样的印象。
为何大家之间那么大的收入差异在日常生活上差异并没有明显呢?我想很重要的是美国“劫富济贫”的税收和其它政策。比如美国高收入群体的联邦税要付28%,33%(最高的是35%)的税金(还有地方税),而我的那三个同事她们不但免联邦税(去年美国有49%的家庭免联邦税),而且因为有小孩还会从政府那里得到经济帮助。而且,美国的税收建立在个人所有收入的基础上,包括加班,包括奖金,包括股票,甚至财产性收入,美国执法又严,偷税漏税一旦查出会予以严处,因此听上去很高的收入除掉税金,保险等,一半多都没有了,美国的公司又没有隐性收入,这样就大大拉低了收入的差距。这次的医疗改革就导致很多高收入群体的抱怨,因为改革将会导致他们会穷人付出更多,我家先生也对此非常不满。
同时美国有很多帮助中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比如前些时候对房屋面临拍卖的中低收入群体的贷款还款条件的(利率,甚至总还款额度)放松和优惠等,他们还可以购买对收入限制的政府参与的保障房等-----在美国只要你收入超过该限度是绝对买不到该保障房的。还有很多政策和补助措施,笔者也是从报纸上偶尔读到,具体有哪些,笔者以后的文章会介绍。
最大的帮助是政府还提供“脱贫致富”的途径-----低收入群体(不过笔者不知道其具体要求)可以免费念学位,我的两个同事都向政府申请了今年秋季入学免费念会计学位(白天上班,晚上上课),都得到了审批。一旦她们拿到会计学位,就能拿到4、5万的年薪,再工作个三四年,6、7万的年薪是没有问题的,从而脱离低收入群体,进入中高群体的行列。我想这是对低收入群体最重要的帮助,因为在美国找工作没有年龄的歧视,因此即使40岁还属于低收入群体,但因政府的免费念学位的政策,“脱贫致富”还大有希望---当然你也得付出努力。
备注:笔者接触到的群体也有限,上文提到的收入偏低的同事在美国也不属于真正的贫困人口,由于生活圈子有限,了解不到那些生活于贫困线下的群体的真实生活;千万富翁及以上的超富群体笔者也没有接触到,因此文章所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