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拉痴狂粉丝一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3:49:01

谁来拉痴狂粉丝一把
3月25日,狂追刘德华13年之久的兰州28岁女歌迷杨丽娟终于在香港见到了华仔。本以为痴情女子的曲折故事会就此结束,没料到第二天凌晨,其父杨勤冀却在香港跳海自杀。
虽然赔上父亲性命,但杨丽娟追星梦仍未醒,坚持要单独与刘德华聊天1.5小时,并称是刘害死了父亲而拒绝领回遗体。
随着事件最新进展不断曝光,网上评论满天飞。同情的人少,谴责的人多。杨家父女的举动,是偏执也好,是变态也罢,这出悲剧看上去似乎是个不可复制的极端个案。
但当人们对杨丽娟极尽谴责之后,有谁可以断定地说,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消费社会里,第二个杨丽娟不会再出现。[
◆杨丽娟在港办丧父后事 称被导演邀请演戏(4月12日)
◆杨丽娟处理亡父后事 发出最后通牒逼刘德华现身(4月12日)
◆杨丽娟事件观察:你不会懂得我伤悲(4月12日)
◆追星痴女杨丽娟为见华仔今赴特首办求助(4月13日) ◆记者讲述与杨丽娟共处七日(4月12日)
◆杨丽娟获捐20万 媒体曾“接力”掏腰包(4月12日)
◆别再骂媒体,找准追星“粉丝”的元凶(4月12日)
◆杨丽娟誓见华仔 刘德华包机“逃亡”甘肃(4月13日)
杨勤冀在遗书中写道:女儿为能见刘德华一面,做出惊天动地的牺牲,已付出13年的青春代价,走过13年血泪之路,几乎把命都搭上了。为此,家庭也已倾家荡产。这样的付出该不该见?难道为见一个人还要毁掉一个生命吗……
女儿13年苦追星 老父跳海自杀
  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便做起“全职追星族”,既不上学也不工作,其父母甘愿倾家荡产也要满足女儿见刘德华的心愿。上周日杨家终于赴港参加了刘德华的歌友会,但杨丽娟与刘德华私下面谈的心愿未了。次日,杨父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要求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这起悲剧究竟应该控诉谁
杨父在遗书中称“是你刘德华把我逼死的”,并表示爱女之心至死不渝。从杨家的控诉来看,这出悲剧完全是由刘德华造成的,其过错就在于不能依从杨家的要求。
然而,从事后各方的评论来看,绝大多数人认为酿成悲剧的原因,主要是杨家父女偏执的追星行为;有专家指出,杨家父女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去年10月,杨丽娟事件就随着媒体报道而为公众广知,但除了猎奇般的短暂关注外,没看到什么组织或个人阻止她继续沉溺。在悲剧面前,人们并没有扮演“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是充当了一次无聊的集体看客。也许,这才是最大的不幸。>>>
告追星族:先自爱再爱明星吧
不论是刘德华还是超女、好男儿……在一个群星泛滥的时代,在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我们不能指责“追星”这一大众文化的产物,但是,“疯狂追星”则伴随着太多的滥情和理智丧失,对此人们不能纵容。
别太拿明星们当回事
  无可否认,偶像崇拜的确能够为人提供精神源泉。明星当然可以作偶像,但明星崇拜除了能起到“激励成功”的作用外,实在没有更高的意义。比如超越的意义,也经不起思辨的敲打。对明星的忠贞不渝是一种愚忠,所以,追星可以,但别太拿明星们当回事。>>>
疯狂追星:明星和粉丝都是受害者
疯狂追星是追星中的一种极端表现,它对明星、对“粉丝”和对社会都会造成伤害。就像约翰·欣克利为博得明星朱迪·福斯特的关注而去刺杀里根;就像悬疑作家新书得罪了周杰伦而遭歌迷死亡威胁一样,某些“粉丝”的不理智之举让本来美好的事情变了味,甚至蒙上了违法犯罪的阴影。>>>
对狂热追星应有干预机制
社会面对偏执追星难道就束手无策,一味旁观吗?每一个个人和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原子而与社会无关。有关部门和社会机构应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建立对偏执型人群的干预机制,如此,这类悲剧才有可能得到控制和避免。>>>
在一个消费社会里,电视和网络的一般表达方式就是娱乐。这导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也许,杨丽娟追星悲剧的社会根源就在这里吧。
娱乐的背后是赤裸裸的消费主义
  在消费社会里,电视和网络的一般表达方式就是娱乐,而明星崇拜是消费主义时代商业游戏的产物。当商人发现用金钱捧制出来的明星可以变成摇钱树后,便开始了层出不穷的造星运动。而“粉丝”能和经济拉上关系,是因为“不花钱的粉丝是没有价值的粉丝”。>>>
娱乐至死时代:管好自己
即使我们承认,杨丽娟的疯狂缘于娱乐至死的消费社会的笼罩;即使我们承认,人性的异化缘于周遭环境的侵蚀,但这些并不足以豁免杨丽娟的一切责任。毕竟,欲望当前,个体并不是完全丧失了选择和规避的能力,关键在于自制力和责任感是否足够强大。>>>
谁来帮助人们脱离精神生态困境
在资本和市场逻辑铺天盖地的今天,我们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政府的人文关怀,都在弱化甚至消失。但民间的关怀需要并不会因为文化母亲的缺席而消失,它必然去寻找替代资源,因此在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文化占据人们思想空间前,人本主义的关怀精神是最需要的。问题是谁来提供它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