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情之五:带你去乡下赶集,看看现在农村生活 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3:20:02
地处湘东南的炎陵是个山区,以前一定有些“与世隔绝”的感觉,据说,当年日本人打到邻县茶陵,实在走不动了,就没有到过炎陵。也许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里保持了一些古老的传统和文化包括语言。这里有一些少数民族,比如苗族,还有一些客家人。
在过去的中国农村,“赶集”是生活里的大事。每月的固定几天里,大家可以把自己种的、多余的东西拿来卖掉,同时也去采购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习惯也许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的一部分。小时候就随着外婆去塘田乡赶过集,有很深的印象。这种集市和城里的集市最大的区别是,卖东西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还没有商业化。这次回炎陵,我很想去看看现在的炎陵乡下集市的情景。
当地的语言里把“集”称作“墟。”三河乡的集叫三河墟,塘田乡的集就叫塘田墟。我的猜想是,这种称呼在中国方言里,应该不多见,我走了那么多省份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听到过,也许是古代留下来的习俗,是不是一种语言“活化石?”有待专家去研究。
一到炎陵县城,我就打听到塘田墟的时间是逢农历三、六、九(每月的3,6,9,13,16,19,23,26和29,与星期几没有关系)。附近的几个乡的集市分开在二、五、八和一、四、七。这样附近的几个乡的集市就错开了,在不同的时间赶集,对老百姓很方便,对集市专业户也很方便。也许这也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而城市的集市一定早就与星期挂了勾。
我离开炎陵的前一天正好是农历13日,我们驱车前往塘田墟。
(1) 据说集市在9点开始,我们早上八点半就赶到。集市早已经开张,但道路还是通的

(2) 这就是“留守”大部队了,她们沿着马路两边排开,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年妇女和儿童

(3) 每个人卖的东西并不多,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个人家庭的“产品”。为了这么“少”的生意,走20-30分钟路,在马路旁站一上午,是不是值得?还是想因此来玩一玩,轻松一下?

(4) 这种称用了好几百年了吧?母鸡挺肥的。山区老百姓的服装已经很现代

(5) 这种称如今还没有被电子称取代

(6)  只是收钱多了一个“防伪”的手续

(7) 我的外婆若在,也一定在这里赶热闹。在众多的人群中,我居然发现我的三舅妈也从20分钟以外
的霞塘村过来赶集。从这两位老人的脸上我看到的是山区农民的勤劳。

(8) 这位白发老太太带着两个孙子在赶集,卖东西。不容易啊。估计小孩的父母在外面打工?

(9) 。“三斤半!”

(10) 其中也有不少老太太在赶集卖东西。这位老太太居然一头黑发。过去中国人不注意牙齿保健,结果...

(11) 无辣不湖南

(12) 小时候外婆带我吃过的杨梅。一看到这水淋淋的杨梅照片,我的口水就流出来了,而且有些酸,条件反射挺厉害。

(13) 西红柿。这种小而且偏橙色的品种应该是“外来品”

(14) 春笋。想起春笋炒肉丝了

(15) 新鲜粽子。叶子的颜色很新的样子

(16) 烤肉和四季豆。这种烤肉应该是最近才引进的做法

(17) 蚕豆

(18) 紫菜

(19) 红薯干

(20) 小鱼:鱼米之乡。这些大小一样的鱼一定是来自养鱼场

(21) 大鱼。也肯定来自养鱼专业户

(22) 水果。小时候,只听说过芒果,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也有了。但不知是不是本地产的。

(23)豆腐干。很明显这是机械加工做成的

(24) 鸭子也来赶集(可不是自愿的)

(25) 烤小鱼干,放点辣椒、豆豉,这是我非常喜欢吃的一道菜。这些鱼肯定是私人从河里打来的,
原因是大小不一样,而且卖的数量很有限
(26) 更多的春笋。收拾得挺干净、整齐

(27) 另一个品种的春笋

(28) 土枇杷

(29) 豌豆

(30) 红薯粉。很好吃!我买了两斤带回美国。过海关没问题,只是体积大

(31) 火焙鱼弄子,非常美食。

(32) 当地人叫“散子”的点心,是过年的必备品,但如今四季都有

(33) 这是我的最爱,“南花根”,糯米做的,过去也是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
有点像长沙/湘潭的“猫屎筒筒”,但味道、口感不一样

(34) 糯米肉丸子

(35) 盐辣椒。切开,加了盐,然后晒干。盐辣椒蒸肉,很好吃

(36) 鸭蛋和蒜苔

(37) 熏笋。不好看,但特别好吃。吃之前要用水泡很久。

(38) 让我吃惊的是在上海等地,美国的垃圾零食Donuts居然挺流行的。刚看到这些时,我想这不会是Donuts吧?难道山区也流行?仔细看了以后发现是“油粑粑”,不是甜品。

(39) 不知道这是什么?

(40) 豆豉(普通话读Chi,但湖南人读“屎”Shi,长得也像!难怪我一开始拼不出来)。这可是湖南人的宝贝,豆豉辣椒炒肉是道有名的湖南小菜,但长得不好看,一定上不了国宴。
豆豉是用黄豆做成的,但据说,盛产黄豆的东北没有这种吃法。
豆豉的做法和酱油有关系,工程挺复杂的。不太相信这是私家做出来的。

(41) 南瓜和鲜菇

(42) 左边是农民自己做成的茶叶。右边是一种土茶叶,我干吃了一口,感觉不好,不过我平时就不喝茶。

(43) 鸡鸭随你挑。还有狗肉、鸽子的照片,没敢放上,怪吓人的
(44) 最后,来个大拼盘。总的印象是,和10-20年前比较,山区的物质挺丰富的。
有点疑问的是1949年前这里的集市是什么样子?可能没人知道了

(45)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个方向的过路汽车已经挤得水泄不通。这条公路本来就窄,会车挺难的,逢到赶集,汽车司机一挤就得等好几个钟头,但并不干扰赶集的人,可怜了那些坐车的人。政府在旁边的巷子里建了专门的集市,有水泥台,棚子,但老百姓就是喜欢在这道路两旁。也许这也是千年的习惯。在这样偏避的乡下,也有塞车,可见中国的人口之多、汽车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