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选择什么时候最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0:57:00
药物是否有效,除是否对症之外,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不同的药物,因其本身特点要求在某一特定时间服食,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如果中药服药时间选择不当,就算药物对症,也会减效。
1、清晨宜服补阳药(指补肾阳药),行水利湿药,催吐药。
2、午前宜服发汗解表药及益气升阳药。
古代医家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不但汗药如此,亦有医家认为大凡走表透邪之药,均宜午前服用。古医书对医治脾虚气陷诸疾,所配制的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8首益气升阳方,都强调了午前服药。并谓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3、午后或入夜宜服泻下药。
历代医家对泻下药的服用时间大致有3种意见:一是午后进药;二是日晡(下午3~5时)时进药;三是入夜服之。3种意见,虽有差别,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不宜在午前服用。
4、入夜宜服滋阴养血药。
古人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有一显著特点,强调入夜时进药。以当归六黄汤医治阴虚盗汗,亦主张入夜时服之。
5、夜卧宜服安神药。
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宋代。如对辰砂还志丸或珍珠母丸,提倡夜卧时姜汤送下,以起到镇心安神之功效。其后,不少医家把它作为临证用药的惯例。
上述5种服药时间的选择也可归纳为:
1、凡是升提外透的药物,宜于午前用;
2、凡是温阳补气的药物,宜于清晨至午前服用;滋养阴血的药物,宜于入夜服用。
3、凡是祛除阳分气分之邪的药物,宜于清晨服用;清泄阴分伏火的药物,宜于入夜服之。
服中药之所以讲究择时是为了取得最佳疗效,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有节律的生理变化,能充分利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力。择时服药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影响,因为如果服药时间不当,扰乱了人体生理节律,就可以产生或加大药物的不良作用。择时服药也可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正常以达到治病目的。故此,择时服药不应忽视。
服药最应避免的错误方法
生活中生病服药是难免的,但不少人往往会忽略服药过程中应注意的种种细节,结果药是吃下去了,却往往难以收到很好的疗效。
其实,服药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与药品的副作用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服药的方法、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会导致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00万人次因为服药方法不当而住进医院,甚至每年有20万人因此而丧命。当你服药的时候,应该纠正一下你以往错误的服药方法。
错误一:时间错位
不少人都将服药的时间仅理解为白天,而忽略了夜晚的存在。比如一日二次应该是每隔12小时服一次,一日3次应该是每隔8小时服1次。但不少人都在进三餐后服用,结果是白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过高,而夜间则相对较低,影响了疗效。
错误二:药量过大
药物本身是有严格的剂量限制的,超量服用有可能会引起中毒,特别是抵抗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和幼儿更要注意。但不少人都误以为剂量越大,起效越快,效果越好,因而便随意加大剂量,其实这是错误而且是十分危险的。
错误三:药量偏小
还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者是害怕药品的毒副反应,认为采用小剂量比较安全。殊不知这种做法非但无效,反而会贻误病情,还容易让病菌产生抗药性。
错误四:时断时续
药物能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其在血液中是否保持一定时间的恒定浓度,如果不按时服药就达不到有效的浓度,也就难以控制病情、治愈疾病了。
错误五:疗程不足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医生按病情规定了疗程。例如尿路感染至少需连续用药7-10天才能治愈,如果患者用药2-3日后见尿路刺激症状有所缓解,就自作主张地停药,造成的结果是拖延时日,使病情加剧。
错误六:当停不停
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该及时停止用药,否则时间过长易引起毒副反应,如二重感染、依赖性、耳鸣或耳聋,或者是蓄积中毒等。
错误七:突然停药
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来控制病情,巩固疗效,比如精神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如果确需停药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切忌擅自贸然停用,或减少药量过多而产生种种“停药反应”。突然停药有的会促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剧,也有的会出现原来疾病所没有的奇特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错误八:随意更换药物
显示治疗效果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随意换药,不仅使治疗复杂化,而且一旦出了问题,就难以找出原因,耽误治疗时机。
错误九:以病试药
有人患了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后,就开始寻求所谓的单方、偏方、验方使用,如有人听信流传的“吃生鱼胆能明目”,于是造成了中毒事故,而且死亡率还很高;还有的癌症初期患者,本来可以用手术进行治疗,却因为听信某些验方、秘方的神效而坐失良机,致使病情恶化而最终难以治愈。
此外,多种药品同时服用、用饮料送药、服药后马上运动等等错误的服药方法,也是我们在服药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