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传说:董永与武陟凉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53:06
2009年03月20日 15时40分 来源:福客民俗网
刘秀反王莽,一开始势力弱小,被王莽新军撵得东奔西逃。后来逃到了怀县,得到了河内郡老百姓的广泛拥护,才算在怀川站稳了脚跟。于是就于汉更始二年(公元24年)在怀县城(今武陟县大虹桥乡土城村)建立了行宫,称为怀宫。刘秀在怀宫里扎下了大本营,把怀县城作为战时首都,称之为怀都,就相当于咱们共产党打天下时的延安城。怀都就成了刘秀夺取天下的重要转折点。
汉更始三年(公元25年)夏,时值五黄六月,骄阳傲空,酷暑难当,天冒火,地冒烟,天地之间就象一个大蒸笼。汉军战事激烈,刘秀积劳成疾,饭菜不想吃,汤水不想喝,一会儿胸闷,一会儿头疼,额头发烫,头脑恍惚,折磨得他走坐不安,睡卧不宁。领兵元帅邓禹有好多重要决策要等刘秀拍板定夺,见刘秀病倒在床,昏迷不醒,他好象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速召几名随军医生轮番前来为刘秀诊治,这些军医个个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喂汤药、服药丸、扎银针、拔火罐、敷冷巾,啥法子都使尽了,就是不见效果。当时,洛阳前线军情紧急,瞬息万变,正是决定汉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偏偏此时主公刘秀昏迷不醒,可把邓禹急得要死,万般无奈,邓禹急召来谋士祭遵共同商量对策。还是祭遵点子多,不愧为汉军中的智囊,顿时就想出了主意,满怀信心地对邓禹言道:“元帅呀,岂能忘记小董村的董永老先生,他热爱汉军,拥护主公,曾进奉天地馍和油茶,多次使主公转危为安。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民间名医,这一次他定能献出妙方使主公遇难呈祥、身体康健。”邓禹听了大喜道:“如此甚好,有劳祭先生火速前去!”祭遵立即骑上快马,不顾天色将晚,飞速向小董村奔去。
董永听了祭遵的急促叙述后,不愧是在乡村当了几十年医生,经验丰富,艺高人胆大,捋着胡子,呵呵一笑说:“这有何难,小事一桩。主公是酷热中暑,虚火上升,胃口不开,肠道堵塞,胸闷、头疼皆因腹有胀气,热极生风,冷极招风,风火窜至上焦,引起气血不通所致。”
祭遵拍手笑道:“先生真神医也,既识透主公病情,就该对症下药,拟一仙方,交与在下立马带回。”
董永正色道:“不宜处方配药。主公已经许多军中名医诊治,百法用遍,毫无起效,现在肯定是吃药嫌苦,扎针嫌疼,唯有以美 食代良药,方能让主公高兴服用,速见成效。思来想去,唯有绿豆最能医治此种怪症。”
祭遵拱手道 :“愿听其详。”
董永道:“绿豆者,清热解毒,祛风败火,健胃消食,排除胀气,为首选消暑良药,可担当治愈主公疾病之重任。”
祭遵不解地问道:“咱是否要象打油茶那样,再熬一锅绿豆面糊涂?”
董永心有所动,不露声色地说:“我自有安排。祭先生鞍马劳累,后房歇息去吧。天明定见分晓。”
祭遵去歇息后,单留下董永苦苦思索,他心想:“祭遵为人聪明,所言道理不差,遣绿豆为药,量小不行,煮豆粒食用不易消化,磨成粉才好充分发挥药效。那就干脆磨粉。”
天色已晚,夜深人静,董永唤起已睡去的妻子张七姐,问妻子要干绿豆准备在小石磨上磨粉。张七姐答道:“干绿豆所存不多,全被我用来生豆芽,你过来观看,绿豆全都在盆中被泡得胀鼓鼓的,尚未生芽,是否可用?”董永想了想答道:“如此更好磨浆,药效发挥更为充分。你我二人手拐小石磨,从速磨成浆粉。”
董永和张七姐夫妻二人费尽辛苦,将泡胀的绿豆全部磨成浆,加水稀释,过滤去渣,取得了净粉。董永在药柜中抓了辛凉解表与清热解毒的药物,大致有荆芥、防风、薄荷、甜菊花、竹叶、大青叶、黑槐叶、槐角等二十余味,在大砂锅中熬成半锅颜色碧绿、味道香甜的药汁,再将药汁兑入绿豆净粉,加水搅匀,放入大锅中加火细熬,张七姐用勺子舀了一点尝了尝,嫌口感不尽人意,就适量加了些碱、白矾和食盐,终于熬成了一锅稠糊涂。董永熬夜过深,劳累过度,张七姐困得眼皮直打架,夫妻二人坚持着将稠糊涂倒入一个大盆中,灭了火,倒头便沉沉睡去。
二人等到第二天起早一看,那盆稠糊涂竟成了固体,拿勺子舀它不出,将盆子倒扣在案板上,取下盆子一看,只见一个晶莹剔透、亮丽照人、粉绿金黄、浑然一体的大粉团呈现在面前,闻一闻,清香扑鼻,摸一摸,光滑颤悠。董永用刀切了一小条放进嘴里一尝,美不可言。董永突然来了灵感---病人嘴怕苦,此物必得香;久病须得喂,易干不易汤;中暑怕炎热,此物必凉爽;要想去风寒,芥未加生姜;要想去肚胀,蒜汁重重放;要想开胃口,陈醋芝麻酱。他思想至此,便交待张七姐将粉团切下一大块,细切成条状,盛到大碗内,然后加上香油、芥未、生姜末、蒜汁、陈醋、芝麻酱等佐料,搅拌均匀,叫醒祭遵前来品尝。祭遵尝过,连连叫好,催问此药叫做何名?董永说:“这药主料是绿豆粉做的,吃着凉爽可口,就叫‘凉粉’吧。”张七姐向祭遵传授了冷调凉粉之秘诀,祭遵大喜过望,便带上凉粉,骑上快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来到了怀都刘秀行宫中。祭遵不顾喘口气,便跑到后厨冷调好一碗凉粉,急忙进奉到刘秀床前。
邓禹一夜没敢合眼,在刘秀床前等得心急火燎,见祭遵一进来,便破口大骂祭遵贻误军机。祭遵也顾不上答话,只顾扶起刘秀上身,往刘秀嘴里喂起冷调凉粉。刘秀在昏热之中突遇凉爽之物,欣然下咽,一碗凉粉喂吃完,顿觉头脑清醒,喝尽碗底汤汁,那芥未和蒜汁的蹿味从鼻子里又钻到了眼里,两眼直流泪,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长期堵塞的鼻子顿时通了气,刘秀觉得病好了大半,高兴得跳下床来,邓禹、祭遵和闻讯赶来的众多文臣武将一片惊喜。刘秀兴奋地大叫:“如此良药,再来一碗!”祭遵把第二碗端来后,刘秀直吃得神清气爽,飘然欲仙。刘秀一边吃一边问:“此物何名?”祭遵卖弄关子,悠悠吟道:“此物只应天宫有,世间难得遇几回。香酸麻辣集一体,天地仙品名凉粉。”刘秀笑道:“天降仙品于怀都,就叫‘怀都凉粉’吧!”
文臣武将听刘秀如此赞誉凉粉,都不禁垂涎三尺。马武、姚旗这两个鲁莽武夫更是不讲礼仪,掂个碗就往后厨跑。祭遵一看这是个抬高自己,讨好大家的良机,就索性让大家都品尝了一碗凉爽可口的怀都凉粉。
这班文臣武将吃了凉粉后,暑热全消,精神振奋,在刘秀面前议论开了洛阳前线的军情。有的武将说,目前酷热难当,士兵中暑者甚众。战斗力大减,是否等秋凉后再行攻城。祭遵却力排众议,言道:“战争双方同顶烈日,同样暑热无力。若我军将士都吃上怀都凉粉,不患暑病,精神振奋,就能以有力击无力,更易取得胜利,攻下洛阳城。”刘秀听了大喜击案道:“就依祭遵所言,我军将士全部以怀都凉粉为食,务必趁着盛夏良机,攻占洛阳。”
刘秀的诏令一下,全军遵行。祭遵将董永和张七姐夫妻二人请到怀都担任凉粉制作总监,指导怀都全体百姓制作了大批凉粉,送往前线。前线将士吃了凉粉,战斗力倍增,意想不到地在盛夏天攻占了洛阳。
刘秀到了洛阳,当了皇帝之后,就把怀都凉粉制作工艺也带到了洛阳。刘秀一年四季都喜爱吃怀都凉粉,祭遵生怕皇上寒冷季节吃冷调凉粉有损身体,就绞尽脑汁又开发出了滚凉粉和炒凉粉两个新品种。这样一来,刘秀在夏天吃冷调凉粉,在春秋冬三季吃炒凉粉,吃早膳时可喝上滚凉粉。刘秀对此十分满意,传令将炒凉粉作为皇宫中宴请大臣时的必选名菜。如此一来,怀都凉粉制作便传遍了天下,成了老百姓的消夏佳品、治暑良药,也成了家家户户宴请宾朋的美味佳肴。怀都凉粉经董永发明,祭遵改进,刘秀推广,名气越来越大,传播越来越远。
日月轮回,岁月更迭,怀都被改名为武陟县,怀都凉粉自然而然也被更名为武陟凉粉。两千年来,武陟凉粉的制作工艺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工艺讲究,富有地方特色。
首先筛选绿豆。要精选沁河滩地所产上等绿豆,必须无霉烂颗粒,无任何杂质、碜块。否则,杂质会漂浮、夹杂在凉粉中间,既不雅观,又磕牙齿。
其次精磨细粉。绿豆淘洗干净后,再用凉水浸泡约八个小时,捞出带水,用专制磨磨成粉浆。过去是石头磨,大小都有,人推磨,牲口拉,小磨是手拐。现在是电器化,用轧浆粉碎机粉碎成浆。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器化没有手拐小磨磨出的有味道。绿豆磨好后加水稀释,滚单过滤过箩儿去碴,沉淀后晒成干粉待用,也可以用湿粉直接下锅。
三是下锅熬凉粉。下锅前,先将粉兑水搅匀,再加入碱、白矾、食盐,比例要恰到好处,多了口感不好,苦涩味不正;少了也不中,美味也得不到。武陟凉粉的最大特点是凉粉的药用性,简单者加入黑槐叶或槐角熬成的水,既能取得天然色素,又能得到清热解毒的药效;复杂者根据医用目的精选解表类、清热类或其他类的甜味或不影响口感的中药熬成汁加入锅中搅匀。这样做能起到以食代药的疗效。熬凉粉要掌握好火候,不能大,也不能小,火大了容易熬糊,成黑锅底,既不好看,又不好吃。因此烧火最好用木工下脚料的细碎木材,火势能越着越旺,又不飞灰。而用煤火燃烧太慢达不到迅速升温的目的。要根据锅内汤汁的颜色和稀稠而用火,等汤汁已结块再搅动,待汤汁的颜色上下一样后,凉粉就算熬好了。
最后是入盆冷却成型。冷却容器主要是盆,用盆好倒。容器要洗净,不见油渍,冷水洗,热水烫,湿抹、干擦要过几遍手,不能见水。这样做,凉粉成型后,既卫生又好看,晶莹透亮,惹人喜爱。
武陟凉粉纯粹用绿豆粉做成,不能掺假,工艺不能投机取巧,一斤绿豆出三斤凉粉,出多了软,出少了硬,热炒、凉拌都不中。
武陟凉粉的营养价值高。绿豆粉能清热解毒,败毒去火,强身健体,口味独特。尤其在夏天,人们心热厌食,冷调上一碗,佐以香油、芝麻酱、陈醋、大蒜汁、芥末油等调料,口感爽利,食欲大增,提精养神,开胃健体。有位陶光秀老太太,冷调凉粉是个神手,调出的凉粉细如面条,调料皆能入内,吃时清爽,沁人心脾,吃后使人回味无穷。
滚凉粉也是用绿豆粉做的,它也是用大锅把水烧开,放入绿豆粉和适量的碱面,也有人放一些黑槐叶,不能使火太旺,火旺了容易坐底,待呈面糊状就成了,盛到碗里当汁喝。过去武陟县城市场上有位歪脖王师傅,他卖的滚凉粉非常好喝。他在家用大锅熬成后,盛在大砂锅里,下用木炭火保温,挑到市场摊位上大声叫卖:“滚凉粉啰!”凡喝滚凉粉者,都要泡吃油条或小鏊煎饼,吃起来别有风味,既有咸香味道,又有浓郁绿豆香,是早点中的精品。
炒凉粉别具一格,它和冷调凉粉、滚凉粉都不相同。炒凉粉最好用干绿豆粉来做,光泽透明,略带黄绿色。先把制成的硬凉粉切成薄片方块,放在簸箩里,然后把平底炒锅放在炉火上,火势要一边强一边弱。烧热加油,再把切好的凉粉片倒在锅里用强火焙炒,焙熟后,放在弱火的一边慢慢焙焦。要吃时,将正在弱火焙焦的凉粉片用铲拨拉到火强的一边,泼上蒜汁、洒上香油、加入味精、姜末、五香粉等佐料翻上几翻,使之均匀,然后用碗盖在上面,捂一分钟,再盛入碗内,浇上芝麻酱即可。这样炒出来的凉粉蒜香扑鼻,芬香四溢,炒凉粉的香味能飘半道街,凉粉炒得片片金黄,外焦里嫩,味道鲜美,越嚼越有味儿。据说武陟县城的鲁大根、鲁二根兄弟俩深得祖传,炒出的凉粉特别好吃,常被上头来的美食家们点名炒做。没这道菜不入席,吃不过瘾不散席。炒凉粉竟成了武陟县的一道名牌菜,有的上头人士竟然说:“炒凉粉,实在香,来武陟,必须尝,不吃炒凉粉是憨傻,枉来武陟跑一趟。”现在武陟县的各大宾馆与饭店仍保留了历史悠久的怀都风味,把炒凉粉做为招待宾客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亲爱的朋友,当您有幸能吃到武陟凉粉时,千万别忘记了董永发明、祭遵改进、刘秀推广怀都凉粉的有趣故事。
(作者:孙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