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核试验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2:27:40

红山居士 标签:战斗岁月篇
文化
我的核试验日志序

在1969年底那一次紧急转移之前,我们的保密本几乎都被上交销毁了,六年的心血记录顷刻之间化为灰烬,我好心疼。
一年过去,一年又来,我又写了一本又一本保密本,有大气层核试验的,有地下核试验的,有飞机取样的,有火箭取样的,有放化诊断的,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厚厚的一摞,我视如珍宝一样珍藏着。有时候需要,我翻看我的保密本,几乎什么需要的资料都可以查到,就像是我的百科全书。
退休后,没有收我的保密本,我很庆幸。
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前年夏天,一张开列着我的十几本保密本的清单放在我的面前,每一本的领取时间,编号,我的签名,样样俱在,档案室催我全部上交,在劫难逃。
我翻看着一本本保密本,这里记载着历次中国大气层核试验的时间、试验方式,爆炸高度、瞄准当量,实测当量,武器类型、试验概况等;有某些核武器详细装料数据;有具体的放化分析等绝密数据,我爱不释手,真舍不得交啊。舍不得也得舍,分不得也得分,忍痛割爱吧。
在清理过程中,我的眼前突然一亮,一本小型工作日记出现在我的面前,没有保密编号,是一本非法的保密本,记录的是1978年冬进行的那一次小当量试验中执行任务过程,记录详细,清楚,完整,里面没有涉及任何保密数据,所以我决定保留下来,不予上交,留作纪念。于是,它成了一条“漏网之鱼”。
那一次任务,因为我上场时忘记带保密本,便拿一本普通工作日记充数。没想到30年之后,它居然成了我唯一留下来的纪念品。
现在可以说了,为了让大家了解执行核试验任务的真实过程,我把这些日志全部真实地披露出来,原文原貌,不作任何修改。日志篇幅长的,每天发一两篇:篇幅短的,每天同时发几篇。
明天开始发表我的核试验日志。

核试验日志之一

1978年11月11日
今日,21所执行2147任务(本次任务代号——作者注)的先遣部队到达场区跃进庄。七队只来了两个人,一个是负责火箭取样的杨吉纯,一个是负责地面盘取样的张康征。我们俩住在我们火箭取样队的的老地窝子里。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是生炉子,屋子里太冷了。
主要器材已带入,主要欠:
1、乙电池5箱,计25块
2、北京发的保险箱(滑块及火工品等)尚未到达
3、晚上放映电影两部:
第一部:橡树·十万火急
第二部:天仙配
1978年11月12日
上午整理内务,卸车。
下午所指挥组召集会议,对2147任务进行全面部署,主要事项如下:
工作安排
一、试验时间
1、国防科委安排
12月15日,待命
12月15—20日之间,瞄准
2、基地安排
12月15日,待命
12月17—18日之间,瞄准
二、技术准备工作安排
12月5日,完成站级联试前准备
12月6日,完成站级联试
12月9日,21所全场联试
12月11日,基地全场联试
12月12—13日,全场综合预演
12月15日,待命
三、气象预报
12月12—14日,两个好天气
12月17—18日,一个好天气,基地定为瞄准日
12月20—21日,一个好天气
12月30—31日,一个好天气
四、2144(1976年1月进行的任务代号——作者注)场区年照射剂量
西  200—300米
南  400—600米
北  200—400米
东 360—600米
最大年照射剂量为477毫伦
(注)国家标准  年容许剂量为500毫伦
五、政治工作(略)
六、行管工作(略)
刘科长补充两点要求:
1、三天之内,各项目组要把外协工作计划报上去
2、准备零前24小时行动计划
车辆安排
1、乘2路汽车到4771(火箭发射阵地)
2、去4772(青石山)须单独要车
发射队党队长中午到,要求配属一辆卡车,可后天去。此事已报告刘科长,可到时安排。
晚间,田副处长和刘科长对我要求:
速报告室领导,立即派人去大河沿,北京发出的保险箱是否到达,如到,速运进来;如未到,赶快向指挥组报告,以便向上级打报告查询。
向红山打电话,钱副主任接,转杨主任此次任务具体安排。另请将杨、张二人的粮票带来。
请技保处定青石山发控站(4772)相对爆心的方位和距离,发射阵地(4771)相对爆心的方位和距离。
技保处徐参谋回答:待请基地工程处办。
要求测定:
1、爆心至发射阵地的方位和距离。
2、青石山发控站至爆心的方位和距离,并在中间立标杆作标记,以便立观测架。核试验日志之二

1978年11月13日
上午,召开2147任务动员大会。
1、都副所长作动员报告
2、孙副司令讲话
下午,安排讨论
火箭取样工作初步考虑:
第一步,趁天气暖和,抓紧时间将6台火箭发射架从2144阵地移到2147阵地上,并安装好。此时待与火箭发射队具体研究后,再作日程安排
第二步,待青石山方位和距离确定后,标定和安装观测架
第三步,检查发射控制电缆
第四步,安装发射控制设备,并作试验
火箭发射队的工作主要由发射队安排。
火工品和滑块还没有到,是个危险信号。
考虑以下问题:
1、在发动机工作期间就开始取样,重力开关电路如何修改?
2、电池加温否?电解液何时灌注为好?
3、清查火箭数量,2146任务留下的火箭可用否?
4、参加回收和分装的战士人数是多少?何时到?在201机场吃和住的问题?直升飞机使用计划?
1978年11月14日
上午,同田、刘和任去6710,同党队长初步研究一下工作计划。
下午,同田、任和技保处去4771和4772,考察现场情况,存在如下问题:
1、发射阵地和发射控制站的电缆尚未完成
2、发射控制站的观测架已坏,需拉回来修复
晚上,定明日完成以下事:
1、同党队长一起共同考察发射阵地,现场研究移动和安装发射架问题
2、同电缆连一起,完成电缆的敷设工作
3、拉回观测架修复
和红山通电话,陈接:
1、保险箱去人查了没有?
2、2144发射站相对于爆心的方位和距离?
3、乙电池还没有带入,勿忘
4、冒、阎、小张三人到否?核试验日志之三

1978年11月15日
上午,同党队长去发射阵地,党提出:
1、从爆心到发射阵地刮路一条
2、加工一个发射架运输支架
下午,看电缆敷设情况
1、发射阵地给了电缆,但还没有接
2、发控站电缆已接好,但方向拉错了,怎么办?是改过来,还是将错就错?
3、把观测架的支柱拉回,再行修复
昨日小车,今日大车,都陷进青石山的山沟里,此事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车不能再往沟里走!
要寻找一条撤退路线,以走五一路为宜。
1978年11月16日
画观测架图纸,准备送工厂加工(略)
1978年11月17日
1、学习炮对镜的使用
2、去工厂修复观测架,修完,待挂线
1978年11月18日
1、观测架挂线完,整个观测架准备完毕
2、党队长要防尘口罩100个
1978年11月19日
今天休息。
核试验日志之四

1978年11月20日
和火箭发射队协商工作。
1、将工作计划表交给发射队
2、介绍2144场区沾污情况
3、发射队需防尘口罩80个
移动和安装发射架用15天,每天10人,每人4个,共计40个。
零前上架一天40人,每人一个,共计40个。
两项相加,总计80个。
4、吊车油管破裂漏油,待焊
5、12伏蓄电瓶4块,电解液15斤
6、双方同意本次电池不加温
7、钟表调时要求在27日最后确定
8、改重力开关事,待双方共同研究后动手
9、爆心至发射阵地之间刮一条路出来
10、            打印操作记录单各10份
11、            待观测架移完后,用气焊机三天
12、            产品清查结果,共有6发,编号分别为:
5—71—12
74—1—08
74—1—09
74—1—11
74—1—13
74—1—10
药盒、药柱齐全
向指挥组报告:
1、产品已有6发
2、要求明后两日刮路,2147爆心——火箭发射阵地
3、防尘口罩80个
4、12伏蓄电瓶4个,电解液15斤
5、打印操作记录单8种,每种10份,共80份
电话红山:
1、2144爆心至发控站的方位,距离
2、带进乙电池
3、带进洗衣粉
核试验日志之五

1978年11月21日
今日办如下事:
1、将《操作记录单》底稿送打字室,要求共打印80张,两三天之内完成
2、将油管送工厂焊接
3、从防护部领回防尘口罩80只,党队长已领走
4、相参谋通知,23日之前报飞机使用计划,24日开协调会用
防护部和研究所都住在气象大沟边上,相距不到1公里,是近邻。昨天上午防护部刘德一来找我,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从西工大订购了3台小型无人驾驶飞机“靶—2”,这次任务用来遥测地面放射性沾染水平,正式用两架,备用一架。并邀请我去看“靶—2”机的飞行表演。下午我观看了“靶—2”机的飞行表演,飞机小巧玲珑,起飞,爬升,盘旋,开伞,降落,都很好,不错。
今日上午应刘德一之约又去防护部看了一次飞机,了解了飞机的基本性能。西工大对我这个搞取样的人的到来十分热情,好像是又找到了一个新客户。中午,西工大的两位负责人到宿舍来找我,提出用备用机“靶—2”作取样的可能性。这个建议值得考虑,可以用一架“靶—2”机作一次取样尝试。已将此事报告给指挥组刘科长,刘表示支持。
“靶—2”机是一种低空导弹靶机,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发动机功率:15马力
飞行高度:  2000——2500米(拔地)
飞行速度:  每小时180——250公里
总重量:    50公斤
载重量:    5公斤

1978年11月22日
上午,陪同都副所长、刘科长和相参谋去防护部谈“靶—2”机取样事。
防护部郭副部长接待。
郭的意见是:有困难。待与西工大研究,再向指挥部报告后再定。对取样器希望重量尽可能轻。
我开始考虑小取样器的设计问题。核试验日志之六

1978年11月22日
相参谋通知,今天下午去三大队谈雷达跟踪火箭事,我建议等冒副主任到后再去谈,相同意。
党队长电话通知,上午来取油管、电瓶和电解液。已准备好,可以来取。
九院来电话,今天要来我队看视,回答明后日再来。
器材科通知:
1、领取400伏基层电池30块。我们没有申请这种电池,一定是器材科搞错了。
2、乙电池尚未到,正在催。
基地作试处李参谋电话询问:
火箭发射方位角是多少?参观点设在246度6公里处,安全如何?火箭各种降落物的落点范围是多少?防护部的靶机发射场设在何处为好?
待详细计算后,再作答复。
现在已做完的工作:
1、发射阵地已建好,电缆已铺设好
2、发射控制站已建好,电缆已铺设好,观测架以修复好
3、发射队已全部进场,可以立即全面开展工作
下面要做的工作是:
1、将6台火箭发射架移至2147发射阵地,并安装好,约在月底或下月初完成。
完成单位:火箭发射队
2、火箭各零部件的完整性检查
完成单位:火箭发射队
3、火箭装配
完成单位:火箭发射队
4、安装观测架
完成单位:火箭取样队
5、发射控制设备的准备
完成单位:火箭取样队
6、火箭发射、取样方案的制定
完成单位:火箭取样队
7、火箭发射时的安全论证
完成单位:火箭取样队
8、回收与分装战士的培训
完成单位:火箭取样队
9、制定工作计划表
完成单位:火箭取样队
10、            实施“靶—2”取样计划
完成单位:火箭取样队
11、            制定飞机使用计划
完成单位:火箭取样队核试验日志之七

1978年11月23日
1、冒、阎二人昨晚到,从此结束了我孤身奋战的日子。今日,二人计算本次任务烟云数据
2、杨上午去工厂联系加工“靶—2”机载的小取样器事。工厂可以加工,需两三天时间
3、任参谋通知,后天(25日)上午去三大队谈雷达跟踪火箭具体问题
4、下午,同冒、阎研究工作计划及工作分工
1978年11月24日
小取样器已初步加工完,待装过滤网。暴露出几个问题,要改。
1978年11月25日
上午,冒去气象处开会,提火箭对气象的要求;阎去三大队,提火箭对雷达跟踪的要求;杨去加工厂加工小取样器
下午,三人一同去4771和4772,复查两地的坐标。
1978年11月26日
今天是星期日,休息一天。
杨继续修改小取样器的设计,最后确定的取样器设计方案是:前面为锥台段,后面为圆柱段。
锥台段尺寸:进气口直径50毫米,出气口直径80毫米,长度150毫米。
圆柱段尺寸:直径80毫米,长度210毫米
过滤器尺寸:呈锥形,大端直径70毫米,小端直径30毫米
主要材料:1毫米厚薄钢板
总长度:360毫米
总重量:不大于3公斤
(原日志中画有取样器设计草图,此处略。——作者注)
1978年11月27日
同发射队讨论火箭发射方案
1978年11月28日
1、冒和阎去207实验室,取回所需的东西
2、杨去发射阵地,接控制电缆线
3、参加回收和分装的战士已到201机场
1978年11月29日
讨论火箭的安全范围,确定:
角度范围:273度正负15度
距离范围:24公里正负5公里
1978年11月30日
检查3条发射控制电缆,均正常。
1978年12月1日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发射队开始装配火箭
1978年12月3日
杨继续去工厂加工小取样器。
核试验日志之八

1978年12月4日
与防护部、西工大一同讨论“靶—2”机取样事宜
地点:防护部会议室
参加人员:防护部:郭震、刘德一
西工大:全体同志
21所:刘科长、冒、杨
主持人:郭副部长
西工大问题1:取样时烟云中γ射线剂量率是多少?
杨解答:
爆后时间(分):  5       8       9
剂量率(伦/时):6000    3000    2000
西工大问题2:“靶—2”机是晶体管器件,在云中取样时会不会受到辐射破坏而失灵?
刘科长解答:不会
1、2141任务中,883型超短波电台受照射22000伦,工作正常
2、2142任务中,200型坦克电台受照射59000伦,工作正常
3、实验室实验结果:超过百万伦时,性能才开始变坏
西工大释疑,表示可以上
郭副部长决定:用备用“靶—2”机作一次取样尝试,12月10日试飞,各方面做好准备。
1978年12月10日
“靶—2”机携带小取样器作取样试飞。
地点:气象大沟里
参加单位及人员:
西工大全体
防护部:郭震、刘德一
21所:王政委、刘科长、杨、冒、阎
参观者若干
试飞情况良好
爬升高度:2000米
爬升时间:5分钟
空中盘旋正常
在1000米高度上开伞回收正常
装取样器后,对飞机基本无影响
三方都很满意。


1978年12月11日
防护部部长昨天夜里到达现场,立即反对上“靶—2”机取样,理由是担心“靶—2”机撞上取样的有人机,因此基地指挥部召开有人机安全论证会。
地点:基地指挥部会议室
参会人员:
基地指挥部:孙副司令及其参谋们
蓝空:作试处处长
防护部:部长、刘德一
21所:刘科长、冒、杨
主持人:孙副司令
杨在会议上发言,认为“靶—2”机不可能撞上取样的有人飞机,理由有四:
1、时间差:“靶—2”机8分钟进云,15分钟出云,而有人机在20分钟之后才进云
2、高度差:“靶—2”机取样高度为1900米,有人机取样高度在2500米
3、位置差:烟云随风飘,当有人机进云时,烟云最少向东飘了一公里多
4、“靶—2”机具有安全系统,可以随时进入开伞回收程序
西工大噤若寒蝉,不敢表态。
蓝空作试处处长处事圆滑,请孙副司令定夺。
孙副司令最后决定:“靶—2”机取样立即下马!
孙副司令一锤定音,“靶—2”机取样夭折,画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
核试验日志之九

1978年12月12日——13日
火箭上架
1978年12月14日


2147任务今天正式实施。
杨、冒、阎零前5小时出发,零前3小时到达青石山火箭发射控制站。首先检查观测架,然后检查发射控制系统,一切正常,待命。
中午,山坳里暖洋洋的,吃过午饭,我们躺在皮大衣上小憩,很是惬意。
13:30,我们登上山头,各就格外。阎担任观测员,杨担任发射员,冒担任记录员。
14:00,微弱的闪光,小小的蘑菇云,中国最小的原子弹爆炸成功。
零后分3批发射6枚火箭,每批两枚。
零后48秒,发射第1批
零后55秒,发射第2批
零后61秒,发射第3批
6枚火箭全部发射成功,然后我们站在山顶上看烟云随风飘去。
我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如果能看到小无人机穿越蘑菇云,那该有多好呀!
14:30撤离

竖立在山头上的那个方框就是日志中多次提到过的烟云观测架
马历男现场抓拍的几张照片,十分珍贵

1978年12月15日
今天在201机场用直升飞机实施火箭回收。
飞机10:00起飞,12:30返回机场,回收顺利,6枚火箭全部回收到。
6枚火箭实际落点(飞行员目测,相对于爆心):
280度,6—7公里,2发
290度,6—7公里,1发;8—9公里1发
300度,5公里,1发
330度,3公里,1发
火箭表面剂量率测量结果(1978年12月15日12:40测量)
序号                   1    2    3    4    5    6
剂量率(豪伦/小时)    72   72   54  108   72   11
结论:火箭样品大丰收,超额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