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三十六真谛(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27:46
中华养生三十六真谛
(一)人天相应,人天合一
这八个字讲的是人和宇宙、人和自然、人和天气、地理、人和周边环境、人和周边的风水──从大到小──都有全息的相应,都有合一,那就是“人在宇宙中,宇宙在人中”的互相的感应。
人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人又不是无缘无故地成为这个样子。为什么人能够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宇宙?为什么宇宙给了人这样一个特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承认自己和宇宙有相应性,有合一性。
气功的奥妙只不过要非常彻底地感觉这一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觉,是从生命深处,信念深处,直截了当地体会、相信人天相应和人天合一。这是古人在直觉思维中得到的真切感觉,也是古人在冥想、静坐、内省的思维方式中得到的感觉。如果你在练功中不断进入这种感觉,又不断提升对这种感觉的信任、理解,就能更好地“心诚则灵”。
(二)阴阳相合
“阴阳相合”。“阴阳相生、相转化”。这是《易经》也包括《黄帝内经》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法则。西方有很多哲学,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讲事物的“一分为二”、“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孰不知,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阴阳相合的理论不仅含着辩证法的智慧,还含着西方辩证法不曾含有的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事物并不只是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的,这种对立统一内部还呈现出阴阳的性质。阴阳的划分几乎在一切领域都存在: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主动为阳,被动为阴;进攻为阳,防守为阴;积极为阳,消极为阴;上升为阳,降沉为阴;干燥为阳,潮湿为阴;强硬为阳,软弱为阴;运动为阳,安静为阴;直为阳,曲为阴;正为阳,偏为阴。各种各样的阴阳划分、阴阳对立组合充满了微妙。因此,“阴阳相合”的法则,也是气功修炼中要引用的一个古文化。
(三)人定胜天
第三个法则,“人定胜天”。
人在进入禅定状态之后,能够产生改变自己命运──所谓天的安排──的那个力量。
自古以来,在人的命运中有两种说法,都含着真理。
一种说法是,人有命运,命运有安排。这句话无疑有真理。因为人确实被某种环境、外在力量、先天力量、大的局面所安排。承认这个,是真理。但是,只承认这个,还不是全部真理。如果只承认这个,人就不需要修炼,就不需要各种努力。这无疑是不对的!
那么,第二个真理就是“人定胜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要气功修炼,才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承认命运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心诚则灵
第四个法则,“心诚则灵”。
这句话可能被人说成了套话,其实是一个极其微妙的真理。
世界上很多奇迹就是心的奇迹。
为什么有的人做宗教仪式的时候,能产生奇迹?与其说是佛的奇迹,不如说是心的奇迹。自心即佛嘛。当我们用非常虔诚的心理来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举一个例子,一个开饭店的大老板今天朝拜佛去了。他把饭店里剩余的食品打了一大包,拿到庙里供奉,然后,他就许了愿,没有起任何作用。可是,一个穷人跋涉千里到了庙里,他饥寒交迫,怀中只揣着一个馍馍,他把这个馍馍供奉到佛的面前。他许了个愿,居然如愿以偿。为什么?后者的供奉,后者的许愿,是真心的供奉,真心的许愿。
奥妙在“心诚则灵”。心诚了,就能产生力量。
(五)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中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仁、义、礼”,这里讲到了练功过程中不同的层次,而且是一个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层次。
你现在还没有得大道,你就在德的层次上做事情;你现在连德的层次都没有达到,就要在仁的层次上做事情;你现在仁都达不到,就只好在义的层次上做事情;你义的层次都达不到,就只好在礼的层次上做事情。
人只有不断提高层次,才能达到“道”的层次。
(六)不亢不卑
“不亢不卑”,讲的是对待人的态度,在社交中的态度。
在气功状态中,又是所有气功修炼者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不仅对人,而且对世界万物,做到不亢不卑,是非常有意义的。
就是那种平和的态度,平等的态度,平常的态度。
万事平常心。万事平和心。万事平等心。既不因为见了一个伟大人物就很自卑,对自己毫无自信;也不因为见了一个小人物就很得意,就狂妄,就自傲。不亢不卑是对周边世界的人和物都平常心的真正质朴的气功状态,是对万事万物都无病的状态。
自卑就是有病的状态;狂妄、高傲也是有病的状态。
两种状态都没有,就是没病的状态。像站在地平线上,那样平稳而安详。
(七)大慈大悲,普渡众生
这是在“不亢不卑”的基础上产生的更高一级的状态。
大慈大悲的状态,普渡众生的心理,人类社会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后现代社会,绝不会有人反对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心态对待周边世界、周边人物。因此,它与当代社会无疑是契机相合的。
同时,这种大慈大悲的状态有助于气功修炼者自己,也有助于气功修炼者周围的其他人。
朋友们可能经常看到庙宇中佛的雕塑,那个雕塑其实是俗人做的。雕塑的工匠并没有看到过释迦牟尼,他们雕塑的佛只是把自己所处时代最美好的大慈大悲的表情与相貌凝聚在雕塑中了。芸芸众生面对大慈大悲的佛像,无疑会感到灵魂的震动。
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能够修炼得好一点,不妨观想一下,进入一下,体会一下庙宇中那个佛像大慈大悲的表情和面貌。做大慈大悲的面相,进入大慈大悲的状态,体会一下大慈大悲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的眉宇是展开的,你看待世界是平平和和的,对各种各样的烦恼是平平淡淡的。你既关心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又有距离感,你在生活中,对生活又有一份超脱。你对人类很关心,但这个关心又不是表现为执著和牵挂。你进入大慈大悲的状态,用这种心态看着你的家人和周边的世界,看着自己,就发现自己和人类有很多不该有的劳累。
(八)顶天立地,正气凛然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做到“顶天立地,正气凛然”。
为什么有的人用中医的话讲,一会儿肾气虚,一会儿心气虚,一会儿脾气虚,这常常和我们在生活的状态、行为的状态相关。如果你在生活中、练功中处在“顶天立地,正气凛然”的状态中,这些病就可能不治而愈。没有顶天立地,没有正气凛然,假如一个人做的事情都是歪歪曲曲、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他就没有正气,他的气到处都是虚的。
我们也可以想到,为什么有些人,甚至可能是极普通的人,因为他顶天立地、正气凛然,有可能在某一个事业中、在某一个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惊人的能量。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九)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
“心平何劳持戒”,一个人心平了,都不需要像修炼宗教似的去持戒。持戒,就是为了让你心平。如果你已经心平,都不需要持戒。心平有这么大的力量!
这句话用另外四个字讲,叫做“心平气和”。佛教为什么要持戒呀?为什么连酒都不让喝(戒酒)呢?其实,一切戒律,就是为了使人能够达到真正的心平。你在世俗中生活,你没有出家,又不能严格地持戒,那么就做一件事,做到心平。心平气和。
“行直何须修禅”,你只要做得直了,那么连禅都不用修。也就是我们讲的“理直气壮”。如果你做得直,确确实实能够做到非常正确、符合道理,本身就是好状态。
(十)光明正大
“光明正大”讲的是一个人对待人、事、宇宙、自然、社会,一个光明正大的心态,一个光明正大的表情,一个光明正大的做人方法,做人姿态。
当我们在气功技术中讲光明正大的时候,是通过一个动作、一个咒语来修炼的。
放大到做人的态度上,光明正大就是练功、也是做人的大智慧。
(十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诚意,要诚心诚意;正心,心要放得正;修身,乃是修炼自己;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家庭、为祖国、为人类做好事。
(十二)万物皆有灵性
万物皆有灵性,这是中国古文化中包含的一个深邃又奥秘的思想。
不仅人有灵性,万物皆有灵性,这就使得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感应更加微妙,更加体会到生命的本质,更加能够进入气功微妙的境界,进入生命科学的奥秘。
“万物皆有灵性”,会使得我们在世界上有更好的生态意识。
(十三)视死如归
“视死如归”,今人一般用它来形容英雄的勇敢、不怕死,但是我们说,不光是对英雄才用这四个字,“视死如归”讲到了我们对生命的达观态度。一方面,我们热爱生命;另一方面,我们对生命又达观、视死如归,能够正视生死,正视死亡,把它作为生命的归宿而已。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热爱生命,惧怕死亡。但有时我们也发现,有的人就因为惧怕死亡,执著于所谓长寿,结果弄得反而不长寿,不健康,也不达观:生也痛苦,死也痛苦。
所以,在万物皆有灵性,热爱生命的同时还要对生死达观。
(十四)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入?”是《黄帝内经》里的话。
当我们没有那些过于稠密的七情六欲折磨心灵的时候,当我们既很积极,同时又以一种超脱状态生活的时候,当我们既不回避一个普通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显得恬淡虚无这样一个祥和状态的时候,真气就跟着你。
许多朋友都有体会,这段时间你烦恼,多事,你就没有好感觉。但是你哪怕就在此时此刻,在某一个夜晚练功的时候,心态放安静了,想开了,浑身一下子就有了气感,这叫“真气从之”。当我们像个没头苍蝇一样满世界乱撞的时候,精神是涣散的;一个精神涣散的人没有好的生命状态,涣散的极致就是生命的结束。反过来,只要你体会一下自己的精神,在练功状态中用观想的方法内视身体,这个简单的技术会使你的心收回来,处于精神内守的状态,这时候叫“病安从入”,疾病不会侵入你的身体。身体的一个重要防卫是精神本身,精神涣散,邪念从四面八方侵入。因此,对于气功修炼者来讲,要永远保持精神内守的状态。
谁要是“魂不附体”,“魂飞魄散”,“魂不守舍”,早晚是要生病的。
“精神内守”,就没有疾病侵入的可能。
(十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讲的是人不被七情六欲所折磨的时候,在社会生活中不那么贪心的时候,他的智慧是明白的,他能处于开慧的状态,处于心明眼亮的状态。
“宁静致远”,讲的是人在宁静状态中,可以思谋到远处,可以对世界有大范围的感知,可以对世界有某种准确的预测,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和其他事物的秘密有清醒的洞察。
中国语言的读音和语义是相联系的,听一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在心中默念这两句话,就有可能使你进入这种状态。如果你将这八个字挂在墙上,当你看到这个条幅的时候,不由得心中一片宁静。语言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你走在街头,看见一个“红焖羊肉”,什么感觉?那是一个噪杂的、热闹的感觉。你看见墙上写着“疯狂迪斯科”,什么感觉?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看这八个字,一读这八个音,就进入安静祥和的状态。
(十六)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引自《道德经》。
就是在练功中,要进入一种空而虚的状态,不是死守住一个地方,是飘飘渺渺。请朋友们尝试进入一种飘飘渺眇、恍恍惚惚的状态。它不是睡眠,却是一种比睡眠还舒服的状态。
“守静笃”,就是安静到极端的程度,安静到非常稳定的程度。什么叫高境界?安静,比任何人更安静。谁安静到特别稳定的程度,特别深的程度,就容易发生微妙的变化。
“致虚极”,就是把身上、心中所有的东西都放空了,干干净净的状态,什么都没有的状态。请想一想,平常人心头背了多少累,万念焦心,各种各样的执著、牵挂爬满你的心头,哪有安静?哪有清静?哪有功力?请进入特别安静的状态,将心中的一切放掉,放得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结合上干干净净、空空灵灵的心态,这是气功修炼的奥秘。
能够使自己经常进入这个状态,就是高级的境界。
(十七)万念归一
人有的时候想安静,安静不下来,想放得干净,放不下去,怎么归?
很简单,万念归于一念。比如,顶天立地一站,用一个“松”字震动全身。只有这一念。这一念就把你的心拴住了,平静下来,万念都失去了。
这样,万念归一念,由有进入无。
(十八)聚精会神
“聚精会神”一般用来形容人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
但就其奥妙来讲,这句成语是真正的气功术语。
“精”、“神”是气功修炼中两个特别重要的范畴。我们一直讲练精化气,精怎么能化成气呢?为什么练气可以还神呢?为什么练神可以还虚呢?道理在什么地方?要体会。
对“精”字的理解,可以理解成我们生命力,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能力,包括我们繁衍后代的能力,生长的能力。“神”是什么?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智慧。当我们在气功修炼中体会其中的奥妙,它是一个具体的操练方式,也涉及到一个真正的奥妙。
入静。聚精。感觉在肚脐下的丹田位置,小腹部位连同会阴部位、生殖器官部位。在这个部位里,主要体现精的含义。你安安静静地把它聚集好,不要让它走散。体会自己的小腹、丹田、会阴那种圆融、放松的感觉。放松,再放松。那里红彤彤,暖融融。有些人一练,发现自己各方面的生命能力年轻化,返老还童。要领是放松,圆融。
确实要用“聚精”二字来体会它,聚拢生命的能力。
神在哪里?神基本上在天目穴两眉之间这个位置。我们的观想往往在这个部位发生。你一想这里,这里出现一片发白、发亮、发红、透明的光亮。
聚精会神,用丹田部位去体验那个生命的能力,那个微微让你感到麻、胀、热,甚至还带一点生理上活动、冲动的感觉,和你天目穴那个地方的神光相会。彼此照耀,彼此渗透。
聚精会神有很多内涵,以上讲的是在气功修炼中的一种体会。这种体会延伸扩展到生活中,就经常表现为做一件事情时,那种聚精会神的身心合一的感觉。比如你在做操,动作由生命的肢体发生,和你的生命力相联系。但是,你的精神要和这生命力的所有运动相会,互相照耀,神体合一。你在做事的时候,也可以聚精会神去做,你的生命力和你的精神互相照耀,神体合一。
(十九)出神入化
一个人画画,写字,舞剑,打太极拳,各种各样的创造性活动,都可能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这时候,它就表现为一种高级的气功境界,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一种元神出游、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状态。那时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在有意无意之间实现,很多功夫(所谓成功之功)在有意无意之间出现。
“出神入化”是在高度入静和放松时出现的状态,一种高度自然的状态。
当我们在生活中、创造中有很多执著、牵挂、劳累,很多焦灼、烦躁的时候,没有这种好状态。一旦进入了松弛自然的状态时,“出神入化”就开始了。
在练功中,不要追求出神入化,出神入化是自然而然到来的,是在你“致虚极、守静笃”,在你“万念归一”,在你“聚精会神”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
那时出现的种种奇迹,你慢慢体会它,跟踪它,把握它,存于心中。
(二十)知其雄,守其雌
《道德经》讲“知其雄,守其雌”。
这句话可以从气功的多种含义来注释它,理解它。你可以把自己的意念和体感当做一个阴阳对立的事物。你可以守住本心,同时去体会气感的运转。你可以用意念来体会和跟随自己气感的活动。你也可以在修炼中对周围的草木、山川、日月星光进行体会。这里有很多奥妙。
“知其雄,守其雌”还可以表现为在生活中一种安安静静的状态,一种表面看来柔弱温和,实际上最最有生命力的自信的状态。一种做起来最谦和、最柔和,而实际上是最有进取心的状态。
(二十一)抱一守中
“中”字在气功修炼中是一个奥妙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说我身中,我身外,或者说,左右之间为“中”,前后之间为“中”,上下之间为“中”,这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中”。你还会说,过去和将来之间有一个“中”,那乃为此刻。这些都还不是“中”的真正含义。
它是任何片面性、偏颇性都放弃之后进入的一个状态。
放弃前后、内外、左右、上下分别之后进入那个状态乃为“中”。
喜怒哀乐未发之际,乃为“中”。对事物判断不偏不颇,乃为“中”。对这个世界的判断不片面,乃为“中”。对事物的走向判断不片面,乃为“中”。对自己生命的感觉判断不片面,乃为“中”。那么合适,那么不偏颇,那么不执著,那么自然而然。
“中”是状态,而不是位置。要体会“中”的状态。那是圆融的感觉,圆融的体会。人在生活中有可能会滞留于一个偏向。当他执著于一个偏向的时候,就失去了“中”的状态。
(二十二)复归于婴儿
“复归于婴儿”出自《道德经》。
我们在练功状态中复归于婴儿态。
请想一想你二十年前是什么样子?体会一下。再往前体会,到你十岁的时候,七岁的时候,三岁的时候,两岁的时候,一岁的时候,零岁开始的时候。
讲这个体会不是妄言,人可以做到这个体会,要不就不存在体感思维的技术。你完全可以体会自己出生的那个时候和随后婴儿状态的感觉,进入那个状态。
婴儿状态就是无执著的状态,是汲取宇宙能量最敏感的状态。进入那个状态,要使你的身体柔弱至极。练功要使自己身体柔软,到最柔软的程度,像婴儿一样。
僵化是生命的结束。人从小到大,生命的演变就是由柔软变得越来越僵化。要向柔软方向返朴归真。从某种意义上讲,练功就是和一般的生命消费、生命消耗、生命由生到死的发展逆向前进。顺则凡,逆则仙。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进入那个状态的。
复归于婴儿,还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那种年轻的、活泼的、快乐的状态,还表现为在自发功状态中那种活泼自然的状态,还表现为在摆动自己五脏六腑的时候,那种年轻活泼的状态,还表现为用微笑的眼睛看待世界时,那种无邪快乐的状态。
在街道上行走的时候,我们发现微笑的人少,苦恼的人多。在大街上走一走,很少看到微笑的脸。有些人也笑,有得意洋洋的笑,有很矫情、很做作的笑,有端着架子的笑,很别扭。
什么表情最好?就是像孩子一样纯真的微笑。不要装样子。
请你从心底里漾出这个微笑。那么开心地像小孩一样的笑容。
那时候人才是没病。
(二十三)天机、地机、人机三机合发,天翻地覆
练功,要对天有感觉,对地有感觉,对人、对自己有感觉。
天是变化的。午时十二点的转化。子时十二点的转化。春、夏、秋、冬,夏至、冬至的转化。春分、秋分的转化。天,有很多微妙的时刻。地,有很多微妙的时刻。
人,也有很多微妙的时刻。微妙的时刻才能产生巨大的变化。
就像两支队伍在拔河,如果势均力敌,就是微妙时刻。这时候,一边跑去一个小孩,加一只手的力量,平衡就失去了,就发生了倾斜。本来势均力敌,好像挺稳定,一下子天翻地覆。这十个人被那十个人拉过去,溃不成军。为什么?微妙的时刻,稍微加点力量,就发生变化。
练功中要寻找对天时、地利、人和这种关系的微妙感觉。
气功修炼就是把人调整到非常微妙的状态之中。人只有非常松静、安静、恍兮惚兮的时候,才能进入这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一个意念,一个良性愿望或者一句话,使得你发生本质变化。气功不是努劲,我这个地方有一点不舒服,我努个劲。那不行,劲用不上。用那个劲不如去医院开刀。它是要在一种微妙状态中,等天机、地机、人机三机合发,天翻地覆。
(二十四)直指人心,立地成佛
人在世界上生活,总有这种毛病那种毛病,这种误区那种误区,要进入好状态,就是走出坏状态。
如果你此时正在为一件事烦恼,那么,把这个烦恼变成不烦恼,就叫“直指人心,立地成佛”。
不要迂回曲折,在边缘徘徊,要找到内心中最直截了当的问题,直指人心,使自己立地成佛。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直指人心,使对方立地成佛。
善于用这个方法对待自己,对待别人,是大的智慧。
(二十五)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有人问,我怎么才能开悟,怎么才能达到高境界?慧能讲,没有什么太复杂的,最简单的就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有很多时候不是处在好状态里,你在做事的时候一念闪现,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什么地方,知道自己错的一瞬间,你的灵光就显现了。
这句话很质朴,很深刻,是六祖慧能关于明心见性、顿悟、开悟的最精彩的警句之一。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体验,有时候,你可能被某一个七情六欲、某一个烦恼、某一个牵挂、某一个执著、某一个不自然的东西所束缚,那时候,人就成了被烦恼束缚的俘虏。
如果你一下放下来,知道它错了,心头立刻一片明亮。
那种轻松感是非常宝贵的。
(二十六)放下心来,便是真悟
什么叫真悟?很简单,放下心来。
什么叫放下心来?就是把那些压在心头的东西放下来。
我们看电影,看电视,经常觉得故事里的人很不聪明。何必那样呢?孰不知,我们自己也在一个故事中扮演着角色。对自己不一定能看得很明白。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并不是不吃饭,不睡觉,不组织家庭,不繁衍后代,不尽社会责任。那是石头的事情,不是人的事情。人活在世界上,有这些生活项目,但同时,他要有一种取其自然的状态。
取其自然的生活状态,就要把那些不自然的东西从心头拿掉。
举个小例子,你坐公共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交通堵塞便着急。这时,我们要说,既然上了车,你又只有这种选择,这时你的着急叫不自然状态,叫额外支出。你着急也是两小时到,不着急还是两小时到。这两小时的着急、烦躁、骂自己、骂交通、骂一切与交通有关的单位,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用处。毒化了自己,还毒化了周围的人。等下了车,还要毒化和你交流的朋友,烦恼之心还要带到他的面前。到了家里,还要把这两小时的烦躁带到家里。也可能因为你烦躁,造成孩子没休息好,第二天考试没考好。孩子没考好,也可能回来又把你和爱人惹烦了,家里的老人也烦了,一家人都过不好。
一切源于两小时没必要的烦躁。
很多人都在做那些没必要的额外支出。要放下心来。人不是被做正经事累死的,是被这些不必要的支出累死的。做正经事本身消耗不了多少,大多在那些额外支出上。
(二十七)烦恼即菩提
烦恼是坏东西,要经常放掉。但为什么又是“烦恼即菩提”?
正因为有这些烦恼,你就要经常放掉它,放的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烦恼,并不是说不经修炼就成为菩提,是因为你经常要把烦恼作为练功的素材,由此就成为菩提。
就好像人生中,苦难是坏事情,但有可能苦难倒把一个人练好了。这时,苦难就成了好事情,烦恼就成了菩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不要怕世间有烦恼,不要怕生活有麻烦。处理好了,烦恼会成为练功的素材。
你本来处在一个多烦恼的生活环境,当你将所有的烦恼都很好地克服和放下来,练出一个好心态──在烦恼中都不烦恼,你就比那个不烦恼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人有更高的功能。
(二十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人在世上生活,如果你的观念不正确,那就是“苦海无边”。
朋友们走到街头看一看,愁苦的人很多:这些人有的有钱,有的没钱,有的有工作,有的没工作,都在愁苦。你坐在公共汽车上,看着满街走过的人,也是苦脸居多。
苦什么?“苦海无边”嘛。这时有四个字,“回头是岸”。
烦恼只要被放下来,就是聪明。一明白,就是智慧。
当我们用不正确的观念生活的时候,生活就是苦海。
如果你有了正确的观念,回头就是岸。
我们都是普通人,也会有一些通常意义上的烦恼。怎么办?练出来。回头一次,看见岸。再回头一次,又看见岸。慢慢就站在岸上了。不神秘。就要练出那种状态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并不是让人回避生活,出家。
它是让我们换一张面孔,换一副眼光,换一个心态,世界立刻在我们眼前生出光辉和灿烂来。哪怕它现在还不是很理想,当你用这样好的心态对待它的时候,世界就多了一分你的光芒所照亮的地方。
(二十九)我不病,谁能病我!
现代医学发现,很多生理的毛病,都来自心理上的毛病。
这段时间你心头、思想中有消化不了的事情,马上就表现为你的肠胃消化不了,中医说是“思伤脾”。
这段时间你在心理上感觉到有重负,就脊椎疼,不是颈椎,就是胸椎。
心和身全息对应。你的脸会发愁,你的肠胃也会发愁,心脏等器官都会发愁。
你一高兴,脸上就微笑。一微笑,岂止脸,身体都在微笑。
练气功首先要有健康的愿望,有战胜疾病的愿望,有不病的愿望。
观念很重要。如果谁想生病,或者觉得自己现在病得还不够重,有得是方法“帮助”你。让你生病很容易呀!你这儿有点不舒服。我们告诉你,你赶紧去医院检查呀!你要注意休息,这很危险。如果医院检查了,告诉你没事,我们就说,这个医院检查还不够准确,再到其他医院检查。你脸色不对呀!家里人对你要多加照顾,班也不要上了,先歇上半年,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都要注意呀!稍有不舒服,别人就这样对待你,有可能变成一场大病。可有的时候,好像很大的病,很不舒服,自己心理上很坦然,就好了。
人想造病很容易。要有健康的心态:我不病,谁能病我!
(三十)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练功要进入什么都不练的感觉,才是好感觉。
练功如果练到什么都在意,这也是病气,那也是病气,哪儿都不敢去,哪儿都不敢动,这个不能吃,那个不好,就是误区。哪有那么多事!练气功讲宏愿、信念、德性,要相信自己!
对这种高级境界,今天不懂,记住,明天想起来再体会。
如果哪个气功门派一天到晚告诉大家: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注意,那个注意。前怕狼,后怕虎,就不是高境界。有一本书,叫《中国禁忌大全》,专门告诉人哪天不能出门,哪天不能吃什么,哪天不能干什么。看完以后,什么都不能干了。我告诉你逢三不能出门,他告诉你逢四不能出门,再一个人告诉你逢二不能出门,又有人告诉你逢七逢八不能出门,结果一看,你哪天都不能出门。
无论是练功还是生活,都要心怀坦荡,万事不要太在意。
(三十一)善巧方便,当机立断
练功、做事要讲方便。随机应变,当机立断。不要弄得特别复杂,特别繁琐。要善于运用各种方便法门来应对世间的事物,这样才能找到好感觉、好状态。
所谓“善巧方便,当机立断”,就是不同的事情、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练功环境、不同的做人态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以解决问题为正确。
遇到需要抉择、付之行动的时候,当机立断,不犹豫。
这是练功的奥秘,做人的奥秘,也是做事的奥秘。
(三十二)无住无留,无执无染
不被旧观念所束缚,不被旧说法所固定,不被陈旧的看法和做法限制住。不停留在他人的某一个说法中,也不停留在自己的某一个见解上。不停留在一个信息对你的印象上,不停留在一个经验对你的记忆上。总之,要生动得像一条河,流过来,淌过去。
练功要这样。做人也要这样。一定不要停留在某一个地方。
有一个笑话,有人曾问几个大文化人:三点水一个“来”字念什么?这几个大文化人一想,说念“来”,涞阳的涞。又问:三点水一个“去”字念什么?他们都不认识了,说:没有这个字呀。这人最后说:没这个字,那方法的“法”怎么写呀?一群人哄堂大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可笑的事情?因为人们容易停留在旧的观念里。
因为三点水一个“来”字念“来”,所以三点水一个“去”字一定是念“去”,结果,就变成没有这个字。这叫什么?由三点水一个“来”字形成了一个旧概念,你停留在这个旧概念中,当你用这个旧概念去套一个新现象的时候,就失去了真理。
闹这个笑话的人包括一些著名作家,著名评论家,著名诗人。
这件事说来很可笑,孰不知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在犯这种错误。
当少数人不犯这个错误的时候,才能发现新东西。
所以,在研究气功技术,研究人生智慧的时候,要无住无留,不要住在这里,不要留在这里。无执无染,不要执著于这里,不要受环境信息的污染,才能做到智慧。
(三十三)应语随答,应用随作
什么叫“应语随答”呢?就是提出问题,马上就回答,不假思索。什么叫“应用随做”呢?就是需要做事情的时候,马上就拿出方案来。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状态。
你能够进入“无住无留、无执无染”的状态,就能够进入“应语随答,应用随做”的状态。就好像在气功这个范围内,提出什么问题,马上就可以作出回答。不需要想,不需要说等一会儿,不需要说明天再讲。当然,必须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这一点。
(三十四)道法自然
对“应语随答,应用随作”做一个更加理论化的概括,就是“道法自然”。
《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就是一个人要遵循大地的规则,因为我们在大地上生存。可是“地法天”是什么意思呢?大地又遵循天(宇宙)的规则,天更大。“天法道”,天听谁的呢?听道的,听从天下大道理的管理。道又听谁的呢?“道法自然”。自然是最根本的东西。
所以,最好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判断是否得道,依据是什么?自然。
我们要因循自然,做事自然,取自然状态。
就好像你在练太极拳,练一段舞蹈,动作不自然就不好。动作再好,都要自如。做事要自然。做人要自然。说话要自然。动作要自然。交流要自然。练功要自然。练功中的一个姿势,到底应该怎么掌握,怎样摆动才正确?以自然为原则。以自然为基本的要求。做人也一样。做人也要自然,你不自然,弄得别人不舒服,自己也不舒服,家人还不舒服。
道法自然,就是遵循宇宙万物最大的规律。
搞科学的,搞哲学的,搞艺术的,一切创造,最高境界是自然状态。
做人,无论是大人物,小人物,年纪大的,年纪小的,男的,女的,最高境界是自然。
练功,最高境界是自然。如果你练功练到很高境界,那就是功里功外,个人练功,众人练功,生活的各种场合都那么自然,那么随意,那么舒服,那么自在,那么和谐。
(三十五)万法归宗
对于万法归宗的惟一正确解释,就是“道法自然”。
天下不管有多少现象,多少事物,多少规律,在气功范围内有多少练功的方法,最终归一,归道,归自然。任何法门,如果不能使人在生活中自然,使人在练功中自然,使自己的生活、人际关系、整个生命和社会显出更自然的状态,不值得称道。
(三十六)无为无不为
“无为无不为”这句话含义很深。什么都没做,什么都做了。什么都没有想去做好,但是什么都完成了。什么都好像不执著,没努劲,但是却什么都解决了。
这种无为无不为的状态,就好像大自然对待世界,它没有执著于某一个方面。
天地管理这个世界,它是不是很周密地设计哪天下雨,哪天不下雨,给哪个地方下雨,不给哪个地方下雨呢,它设计吗?大自然并不是那么繁琐地在那里“为”,在那里“计划”,在那里“分配”,它很无为,无心,无意。然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就发生,该结束就结束,该交替就交替,该演变就演变,该转化就转化。
一切都照顾得很好,万物都有各自挺合适的轨迹。
要体会这种无为的状态,无心的状态。这是一种高境界。
“中华养生三十六真谛”来自中国古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宇宙观、人天观,也包含了处事观、做人观,包含了练功的技术、做人的方法,还包含了人生开悟的高境界。
我们要练功、做人一体化。要做智慧的人,高尚的人,平和的人。
这才是大的修炼。这一切都需要在练功中不断体会。
如果练功,练到技术提高,身心健康,同时生活自然,在生活中和气,和顺,出神入化,左右逢源,随机应变,应语随答,应用随作,祥和光明,正气凛然,为自己、为家人、为整个世界找到一种很好的生存状态,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