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规律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8:02:27
祝英华《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错误之处【可参照】
2009-04-21 22:52
祝英华《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错误之处
祝英华道士在《对修炼练功“走火入魔”之我见》这篇文章里用医学观点论述,以自己熟悉的知识论著一些练功出偏、走火问题,观点失之偏颇,这也是治学之道。论据错误、叙述不对,也是探导。
在《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里,祝英华道士用了自己练功的内景来证明<内经>对十二经脉流注的错误。从祝英华道士《对修炼练功“走火入魔”之我见》这篇文章里看得出他是没有什么功境的。他自己也说“在武当山道观行医已经几十年了”,没有说在武当山修炼几十年。
“贫道于六十年代。。。。按子午卯酉四时静坐。修炼不久由于机缘巧合而达到“胎息”的境界,终于悟出并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运行的真谛”。
胎息是功力境界,它是由低往高一层层修炼上去的。不是靠运气、机遇获得的。
在气功界里,有些人抄些丹景、功境说是自己练出的景象以吸引人,这容易使跟随的人出偏。用臆造的功境来否认<内经>中的经络系统,是否定不到的,因为中国经络学是通过实修真练体悟出来的。
(一) 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
《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足泽为合。”经曰:“手之三阴从胸走手……”如手太阴肺经全是从胸走到手,故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入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了之道中所“入”呢? 此为手三阴经之“入合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灵枢•本输篇》曰:“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经云:“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若手阳明大肠经一直是从手走到头,故入走于“曲池穴”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出于“商阳穴”就矛盾了。其“商阳穴”位于手指端,为何从手阳明经的 “起点”而出?又为何所出之“商阳穴”反处于所入的“曲池穴”之后呢?此为手三阳经之“出井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关于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出井、入合”的矛盾,亦按以上道理推论;其足三阳经的“入”呈矛盾现象,足三阴经的“出”呈矛盾现象。
这是作者理解错误了。
“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灵枢九针十二原)。这是对五种俞穴类型、性能的形容、比喻,不是经脉之气流向的描写。
以上下所出为井:
十二井穴,在手指、足趾末端,用“上下”指处在上面的指、下面的趾。出:气状象井水那样涌出,指气状弱、细。井:深、水慢慢涌出。十二井穴较深,用井来形容这些穴位贴切。
作者把“出”理解为气从这些穴位生出来,气从这些穴位出去。
所溜为荥:
溜:流。荥,细小的水。荥穴的气象细小流动的水。
作者把“所溜为荥”理解为气从荥穴涓涓流过。
所注为俞:
气状较集中,注在一起。俞穴又叫原穴,十二原。原:本原,本元,元气是聚拢集结在一起的,元气散会发病、人亡。
所行为经:
经:指经脉,经脉是气流动的路径。经穴,指气量大、涌动,象经脉流动的气那样大,那样运动着。因为“经”含义较多,用“所行为经”就直指经脉了。经穴就是气量大、气动的穴位。
作者理解为气经过这里,气流逐渐加大。
所入为合:
汇入合在一起,指盛大。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
二十七经络气流注,都经过五俞穴。俞穴:指井、荥、俞、经、合五种穴型。
作者把“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足泽为合”。理解为:肺经的气从少商穴出来,流行于鱼际,注于太渊穴,行过经渠穴,流入到足泽穴。这样就变成经脉气流方向了,与<内经>第十经脉篇的“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的流向相反了。作者对穴位的类型、性能描述理解成经脉气流方向,所以才会那么质疑<内经>。
井出、荥溜、俞注、经行、合入是气在这些穴位的状态,这样是为了更好根据穴位的气状进行运针。比如井穴气势弱、穴深,就要刺入较深,要留针以增加气量。对于五俞的描述,不按那顺序描写也行的,井、荥、俞、经、合五穴排列顺序以它的气状从弱到强进行描述。把它倒过来,气状从强到弱排列也可以的。如合入、经行、俞注、荥溜、井出。太阴经上的五俞穴这样写:入于足泽为合,行于经渠为经,注于太渊为俞,溜于鱼际为荥,出于少商为井木。
(二) 根结矛盾
《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墩,结于玉英,络于膻中。”经曰:“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若联系以上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走向来推理阴、阳、根、结的居点:其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是合乎循行规律的,因为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故应根左足,而结在胸上。若是将足三阳经的根、结居点来结合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相对照定理,其足三阳的“根”当在头,“结”当在足。而足三阳的“根”反在足,“结”反在头,此乃根结矛盾。
根:指经脉的根源、要点、提纲。比如城市中的道路网络,每条路都有它的交通要点,车行多寡,繁忙路段。每条经脉有它的要点,这个要点就是经脉的根。当整条经脉出问题,先找它的根进行针刺才有效果。
结:结聚,归结。经脉的真气、病气结聚某一地段。足三阴三阳的结都不在本经脉地点,这是指经脉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互相影响的。
<内经>“根结篇”论述的是经脉要点和经脉与经脉之间的关系,经脉系统的协作功能。比如“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柩”。描述的是每条经脉的功能,它们产生问题的病症状况。
作者对根结理解为经脉气流运行方向上去了,根是这条经脉气流的开始,结是这条经脉气流的终点。足三阴三阳的结都不在本经脉地点上,只要详细些看<内经>是不易理解错的。
如果对<内经>理解错这没有什么的,治学不严谨专家也有。撰写自己修炼出高功境,用些虚无、臆造的经脉流注来否认<内经>中的经络系统就不应该了。
[ 本帖最后由 道天同源 于 2008-9-12 14: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