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16:29
第十二章  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原文]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注释]
1、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目盲:比喻眼花缭乱,失去辨别能力。
2、驰骋:纵马疾弛。田猎:打猎。心发狂:心情激荡,不可遏制。
3、行:行为。妨:伤,违、逆。行妨:指行为不轨。
4、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爽:伤、败。口爽:味觉迟钝。
5、五音:宫、商、角、徵、羽五种音级。耳聋:听觉失灵。
[评述]
色彩过于缤纷会使人眼花缭乱,失去辨别能力。纵情围猎会令人心情狂放,丧失理智。奇珍异宝能诱发人的贪欲,使人们行为不循常规,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饮食长期追求新奇特异,会让人口腔乏味,食欲不振。长时间的沉迷纷繁的音乐之中,会使人听觉失灵。
因此圣人在这些方面的主张是:只求填饱肚皮,而不追求声色货利的享乐。所以他摒弃那些追求声色货利的享乐风气,而是选取那些能够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治国方针。
[评论]
什么叫“为腹不为目”?王弼注释说:“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就是说人要活着就要靠外物来养活自己,保养自己,比如吃、穿等,吃饱了,穿暖和了,这就够了,这就叫“为腹”。老子用“腹”来比喻一个人的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物质条件。但是人在利于这些外物提供的生命之利时千万不能被其奴役,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不同于物,人的长处在善于用物,而不被物利所用,这就叫“不为目”! 例如: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个经验,比如交上20块钱、30块钱等,就可以进一个自助餐厅,那里的东西很多,你随便吃。老板很聪明,每个人的肚子是有限的,连续24小时,你是吃不下的。饭,你吃个两斤够了吧;牛肉,你三斤大约就吃不下了吧;你最大的胃口,但是你的腹是有限的。但是从来没有老板想过去开一个自助商场的,让你出个二千、三千元,商场里的东西随便你拿。那还得了,人们一进去看到汽车先拿了,再看到金项链拿了,只要眼睛看到的都拿了,哪个老板肯做这个生意啊?所以眼睛多厉害啊,说得不好听,眼睛有贪欲的特点。因此老子打了个比方“为腹不为目”。这是个很深刻的道理,但是不比方,不太好懂。眼睛看东西是无限量的,正因为无限量,所以比为贪欲,而肚子就这么一点容量;而人活着最低的要求就是填饱肚子的食物,这是基本的条件了。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对声、色、货、利以及口腹之欲加以节制,要善于用物,而不被物利所用;
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和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会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试看人类今天的生活:看到的是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吃到的是五花八门的工业食品,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各种音乐,驰骋田猎变换成了今天的竞技赛会。我们已经深深地沉溺于人类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于是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各种莫名其妙的病症席卷而来,尤其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大规模传染的疾病,常常搞得大家悬心吊胆;大街上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但人们的出行却越来越困难,塞车路堵那是家常便饭。粮食涨价了,水电涨价了,汽油涨价了,医疗费涨价了,教育费涨价了,住房涨价了……于是我们为生活更加努力,每日疲于奔命,舍弃本应该休息的时间,舍弃了家庭的天伦之乐,舍弃了……
今天我们就这样被物化了!贪于美食则被美食物化了,贪于金钱则被金钱物化了,贪于财产则被财产物化了,贪于女色则被女色物化了。一切似乎在印证着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生的警告。
在佛教中,人类的感觉器官被分成眼、耳、鼻、舌、身、意,分别代表着感知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尘世境界,于是人类也便产生了喜、怒、哀、乐、忧、思六种意识。正是这六种意识的存在,使我们原本平静的内心充满了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时我们狂喜,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的内心备受煎熬,因而我们原本明净的心境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埃,我们敏锐的感觉变得麻木而又迟钝。佛教的解释也基本上与老子的意思相差无几。
应该说,老子并不反对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而是反对那种失去自我,被物化了的追求。俗话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欲望尤如洪水猛兽,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导致亡国亡家亡人的。
[材料]一
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竟劝,通乎用非其有也。
议曰: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是谓上溢下漏。
又曰:“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
昔者周厉王好利,近荣公,芮良夫谏曰:“王室其将卑乎?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
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怨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其能久乎?”
后厉王果败。
魏文侯御廪灾,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公子成父趋入贺曰:臣闻天子藏于四海;诸侯藏于境内。非其所藏,不有火灾,必有人患。幸无人患,不亦善乎。”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由此言之,夫圣王以其财赏,不与人争利,乃能通于主道,是用非其有者也。(摘自唐赵蕤《长短经》)
[译文]
在起用人才上是这样,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道理也一样。从前商汤、周武消灾了夏桀、纣王,一旦拥有了夏、商的全部国有财产,就把土地、财宝封赏给有功的大臣,举国上下没有不欢天喜地,心悦诚服的。用亡国者的财产赏赐功臣,整个国家的臣民都会争相效命。这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作法。
荀子说:“能修明礼教的,可以为帝王;会巩固统治的,国家就强大;善于拢络人心的,社会就稳定只知道搜刮民财的必然亡国。所以,推行王道的国家是为了老百姓富有,推行霸道的能让有才能的人富有,苟延残喘的国家只会让当官的富有,而将要灭亡的国家,统治音知道大难就要临头,于是开始拼命想把财富统统据为已有,这时就会出现私人的库房、箱柜塞满金银财宝的现象。这种情况叫做当官的‘肥得流油’,老百姓‘四处漏水’。”
荀子又说:“当皇帝的不谈论自己有多少财产,地方请侯不应讲求自己的利害,当官的不应计较自身的得失。”
从前周厉王爱财,因而亲近当时建议他实行专利的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说:“难道周朝的王室要倾覆了吗?荣夷公这种人,利欲薰心,不知大难就要临头了,你为什么要新近他?利益,是世上万物自然产生出来的,是大地宇宙包容承载的公共财产,有如空气和阳光一样。可是世上偏偏有人妄图独占它,那可就后患无穷了。天地万物是天下众生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要从中获取他的生存所需,怎么能独自占有呢?如果有谁执意要这样做,天下怨恨他的人可就多了!人怨甚多而又不防备大难临头,荣夷公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国王,这还能长久得了吗?”后来,周厉王果真被放逐了。
战国时魏文候的仓库发生了火灾,魏文侯身穿白衣,离开正殿,以示哀痛。大臣们都哭起来。公子成父却走进来祝贺道:“我听说天子把整个国家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诸候把自己的领地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你现在把国家的财富都储藏在国库里,显然藏得不是地方,这种藏法,不发生火灾也要发生人患。幸亏没有发生人患,不也挺好了吗?”孔子说:“老百姓富裕了,作国王的能不同他们一起富裕吗?”
因此说,圣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诸侯,用他的财物赏赐功臣,不和老百姓争夺利益,对“算是懂得了做一个最高统治者的原则——那就是把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当作自己的来支配使用。
[材料]二
前面我举过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例子,也是与老子差不多同时代的人。无论从文治武功还是历史功德来看,他也算得上是一代明主,否则也就不可能名垂不朽了。
齐桓公不但是一代政治家,还是一代美食家。作为一代霸主,自然能尝遍山珍海味。也许是“五味令人口爽”的缘故,齐桓公终日郁郁寡欢,食不甘,口无味。一天,齐公向身边的这个大臣说起了苦恼,还说这个世界除了蒸着的婴儿没有尝过,其他再也没有想吃得东西了。也许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却让身边的臣子们惶惶不安,想帮他们的大王解决一下饮食的烦恼。
有位大臣回家后将齐桓公的苦恼与自己的一位厨子谈了,希望自己这位名厨子能有什么变通的办法。这位名厨就叫易牙。易牙看着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一个邪恶的念头由此产生。他凭着出色的厨艺,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制成一盘菜。当齐桓公品尝了这盘“菜”后,赞不绝口,连声说好,经过询问也知道这盘菜的原料来源。于是齐桓公大为感动,从此对这位叫易牙的厨子青睐有加,将其调入到王家御厨。恶果就此种下。
管仲去世前曾提醒齐桓公:“愿君之远离易牙、竖刀、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说:“易牙煮其子以满足寡人,还可疑吗?”管仲回答:“人之常情,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对自己的儿子都那么残忍,又将会对你怎么样?”听了管仲的告诫,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将易牙等四人逐出皇庭,沦为蔗人。可没过多长时间,齐桓公觉得宫庭玉厨里的菜肴实在是没什么味道,忍不住又想起了易牙,心想,或许是管仲过于多虑,一个厨子能有多大能耐?小心一点就是了。不久,易牙等四人又先后重回到了齐公身边。
正如管仲所言,一个连自己的儿子都能蒸煮的易牙是不会甘心只当一个厨子的。当他们又获齐桓公的信任后,就相互勾结,将他们天天视为主子的,不可一世的齐桓公囚禁了起来,活活饿死。当人们再次发现齐桓公时,他已饿死在牢笼中三月有余,尸虫已经爬出门外,漫溢在门窗上。
一代美食家终因饥饿而死,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与其说齐桓公死在易牙等人的手中,还不如说他死在了自己日益膨胀、不可满足的美食之欲上。
[材料]三
纣初立,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牛刃其中,酒池肉林,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摘自明冯梦龙《智囊》)
[译文]
纣王(殷代最后的君主,名辛。暴虐无道)初立的时候,命令人制造象牙筷子。
箕子(纣王的叔父,名胥余)叹息说:“他用象牙筷子吃饭,一定不会用陶碗盛装食物,将来还会做犀角美玉的杯子。有美玉杯、象牙筷,一定不会吃粗陋的食物、穿粗糙的衣服,也不会住在茅草房屋里,于是锦衣玉食,楼阁亭台。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向天下四处寻求仍不能满足,对远方珍奇的物品与车马宫室的需索,就从此开始了。我担心他的结果会很惨。”
不久,纣王果然建筑鹿台,用美玉建宫室及门户,狗马及珍奇物品充满宫中,酒池肉林。并在宫中设立九个市集,从此百姓都背叛他。
[材料]四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边批:见得透。]夫既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虽嗜鱼其谁给之?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能长自给鱼。”(摘自明冯梦龙《智囊》)
[译文]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平日喜爱吃鱼,全国人民争着买鱼送他,公孙仪不肯接爱,他的弟弟劝他说:“你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憎,为什么?”
公孙仪说:“就是因为喜爱吃鱼才不肯接受。如果接受别人的鱼,对人难免就得低声下气,可能会违法;违法就会免除相位;相位一免,虽然想吃鱼,谁还会给?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而不致被免除相位,又能长久自给自足。”
[材料]五
唐朝时姚崇与张说同时为相,但彼此非常不和,互相嫉恨。姚崇病重时,告诫儿子们说:“张丞相与我不和,而他一向奢侈,更爱好服装珍玩。我死了以后,他会来吊祭,你们把我平生珍藏的宝物全部陈列出来。如果他都看都不看一眼,你们就活不了了;如果他留意再三,你们就把宝物全送给他,并请他写墓碑碑文,碑文拿到后,立即抄写一份进呈皇上,先磨好碑石等着,等皇上看完立刻就刻字,再进呈皇上,张丞相想事情比我慢,几天后一定后悔,想拿回碑文,你们就告诉他已经奏报呈给皇上,再带他去看刻好的石碑。”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来吊祭,见了陈列的珍玩徘徊不舍,姚家人完全遵照姚崇的告诫行事,碑文完成,对姚崇的生平功业叙述得非常详尽,当时的人都认为是一流的佳作。
几天后,张说果然派人来要回碑文,说是辞意不够周密,想再增减删改,姚崇的儿子们带着使者去看石碑,告诉他已经奏报皇上了,使者回去报告,张说很后悔,抚着胸口说:“死姚崇能算计活张说,我现在才知道智力不如他。”(摘自明冯梦龙《智囊》)
[材料]六
西方经济发达,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西方经济学也就成了特别是年代指导国家经济建设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很多荒谬现象,我这里列出来,请主流西方经济学家解释。
1、为什么我们是美国第一大债主,却没有钱给自己搞建设,要去优惠引进外资?
问题背景:到2009年底,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8000多亿美元,购买其他债券至少4000亿美元。连美国媒体都惊呼,一个穷国成了世界最富强的国家最大债主。另一方面,中国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引资,每年都大力引进外资,根据国家统计公报,2008年引进外资924亿美元,到2008年底,29年来共引进外资8千8百多亿美元,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通报,外资在中国资产到2007年底已经膨胀到2.11万亿美元。这种荒谬现象是怎么回事?
2、到底物质财富是财富,还是美元欠条是财富?我们为什么宁愿拿物质财富低价贱卖,换来无法使用,越积越多,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是不是将所有物质财富都送走了,换来无数美元欠条,就代表我们富裕了,我们的经济就发展了?
问题背景:29年来(1980-2008),我们人为降低人民币汇率,低价贱卖自己的物质财富,根据国际公认的购买力平价汇率法计算,我们总共拿价值40万亿美元物质财富,只换来6万亿美元商品加2万亿美元欠条,免费奉送32万亿美元(附录1)。由于我们一直贸易顺差,就没有机会在国内使用这些美元欠条,这些美元欠条还在不断增多。由于低价贱卖,我们如果拿美元欠条换回物质财富,换回的物质财富就会大幅度减少。到底是让老百姓保存价值34万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还是让国家保存2万亿美元欠条更有利于我们的国家和老百姓?
3、为什么我们有钱搞出口退税,补助外国人,没钱帮助自己的老百姓?将住房、教育和医疗推向市场化,让老百姓自己解决?为什么不能拿来补助自己老百姓,增加国内消费?
问题背景:近年来,每年搞出口退税,让出口企业降低出口商品价格贱卖,等于补贴外国消费者,每年支出5000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国家为了减少支出,将住房、教育和医疗推向市场化,让老百姓自己解决。为了增收,不断提高房价,使普通老百姓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辛苦工作都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生存问题。例如,由于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国内从事农业的农民很少,大部分农民都进城打工,却无法成为城市居民。减免农业税,实际不过减少200亿元人民币,与出口退税补贴外国消费者根本无法相比。
4、为什么我们将物质财富出口换美元欠条,然后在国内增发人民币?为什么不能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直接在国内增发人民币?难道真正的物质财富还比不上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
问题背景: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不能随意增发人民币,但是,中央银行可以增发人民币收购企业出口产品换的外汇,于是,企业出口物质财富获得外汇后,国内就增发了大量人民币购买企业的外汇。到2009年底,国家储备2.4万亿美元外汇,国内就增发了至少16万亿以上人民币。物质财富没有了,我们能增发人民币,物质财富在国内的时候,我们不能增发人民币,这是什么道理?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据说是依据手里储备的美元增发的,可是美元实际购买力是不断下降的,40年来,按照黄金价格计算,贬值幅度超过30倍。而且由于低价贱卖换来美元,使用美元换回物质财富时,换回的物质财富比卖出时要少得多。
5、为什么不能增发人民币给老百姓,让国内资本家赚走,使国人皆大欢喜,而物质财富也都留在国内?非要将物质财富免费送到国外,人民币也奉送外国在中国的资本家,手里收点无法使用,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
问题背景:参见上个问题,笔者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路线,对比出口拉动发展经济的。两者唯一区别是内需路线是物质财富在老百姓手里,而外需路线是物质财富送到国外,国家免费奉送大量财富之后,拿着无法使用,不断贬值的少量美元欠条(存放1百年,恐怕1%原始价值都不到,99%都被美国人骗走了)。由于国外市场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出口企业大都被外资控制,海关统计资料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出口物质财富,获得人民币的主要是外国在中国的资本家。到底这两种路线,那一种对国家和老百姓有利?西方国家发达的根本原因是提高老百姓收入,增大国内市场。没有市场,产品卖不掉,如何扩大生产,发展经济。
6、企业和银行都交给外国人管理,这对中国有利吗?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就是人是自私的,一切都依靠外国人,靠得住吗?不知道你们家财产是否也交给外人来管理?
问题背景:30年来,我们搞优惠引进外资,搞三减一免,减免外资各种税,出口产品还退税,使其处于竞争优势,在开放的21个行业,外资都彻底打败内资,成为外资一统天下。去年底还在布置外资兼并所剩无几的国企(附录2)。我们是否要将所有内资企业都消灭,企业都交给外资来管理?学过西方经济学的都知道,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就是人是自私的,将民生相关的企业都交给外国人,如果外国人要撤走怎么办?最近发生的谷歌撤退事件,你是怎么看的?现在维持工业企业的运行,在技术上都非常复杂,一个水厂,一个电厂,都由无数机器设备组成的,关键设备或零件少一个都开动不了,企业如果都让外国人管理,有一天,他们都撤走了,你能将其马上运转起来?
7、自己的企业都卖给外国资本家,国人都当打工仔,能致富吗?到底是做老板能致富,还是做打工仔能致富?
问题背景:参见上个问题,去年底,精英们还在鼓励外资投资和并购所剩无几的国企,优先给予土地和信贷(附录2)。将企业都卖给外资,国人只能当打工仔。在中国当打工仔,一个农民工,都无法在城市安家,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更不用说致富了。这种方法能领导中国人民致富吗?
8、为什么中国制定的银行法,不能借钱给自己的政府,而能借钱给敌视分裂中国的美国政府?
问题背景:参见1995人大通过的中国银行法第29条规定,禁止央行借钱给自己的政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代表政府管理外汇储备的央行却购买美国国债8千多亿,借钱给美国政府。美国人炸中国大使馆、撞中国飞机,卖武器支持台湾分裂,在中国境内搞藏独、疆独动乱,敌视中国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和美国发生战争,你会借钱给美国人买枪炮弹药枪杀消灭你?这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搞出来的荒谬法律。美国政府并不理睬这个理论,更不会立法束缚自己。08年美国危机期间,就大印美元7000亿给其救助的几家美国银行。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个荒谬理论来束缚自己?为什么看不到美日均从央行等大量借贷,甚至超过一年国民产值?
9、由于引进外资的美元实际无法使用,等于免费将财富送给外国资本家办厂赚中国人钱,为什么不能印钱借给自己的老百姓办厂?
问题背景:所谓引进外资,就是外国资本家拿一笔外汇,如美元到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在中国国内办厂。由于中国不使用从外资手里换来的美元,等于免费奉送财富给外国资本家办厂,而利润都归外国资本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钱给自己的老百姓办厂,让利润归中国人,非要送给老外?正是我们压制老百姓收入,使企业利润微薄,又优惠引进外资,挤跨内资,使国内企业彻底倒闭。
10、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老百姓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是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值和外汇储备?现在我国生产的物质财富完全满足国人需要,为什么要大量贱卖出口换取无法使用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同时使国内大量老百姓温饱出现问题?
问题背景:我们生产的粮食和肉类,按人均计算,超过日本人均消费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附录3)。我们建设的住房,按照人均计算,达到30平方米,也接近日本平均水平。我们生产的衣服供应了全世界,远远超过中国老百姓需要。可是,我们的老百姓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太低。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有4.3亿人,平均一天消费量低于7.2元,不够一个人在普通城市吃一顿快餐。普通居民,一场大病,就会倾家荡产,成为贫民。我们到底是赚一堆美元欠条就万事大吉了,还是需要为老百姓分配足够的物质财富,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问题?任何时代,如果有一定比例的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成为问题,这个国家还能稳定发展吗?(历史上无数事实都表明,将导致社会崩溃。)由于老百姓收入低,消费能力低,生产的产品过剩严重,导致生产发展也难以增加,从而经济陷入停滞。国家于是搞低汇率出口,增加生产,免费奉送敌对国家财富32万亿美元,却不管国内老百姓缺衣少食,这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