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成功学 03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08:38
第三部  激发情绪反应潜能
如果你希望感到快乐时,你就必须表现出快乐的举止;希望有成就感时,你的行为就必须看起来有成就感的样子。人生就像是举止与反应的实验室,你的情绪正是印证你行为的一种反应。
第一章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
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痛苦,使我们痛苦的是对痛苦的恐惧;同样的道理,也没有任何事使我们快乐,而真正能使我们快乐的是我们对快乐的把握;任何事都不会影响我们,而真正影响我们的乃是对自己的认识。
第一节  痛苦与欢乐决定了人生
一  人的本能就是趋乐避苦
大自然把人置于痛苦与快乐这两位主人的管辖之下,它管制了我们的一切所为、所言、所思,哪怕我们费尽一切力量想摆脱它的控制,但最终都无济于事。
汤姆斯·布朗说过:“人是为内心所形成的各种感受而活。”的确,人生有痛苦,也有欢乐。人的本能就是趋乐避苦,就是为了追求幸福。无疑,欢乐和情绪高亢、感觉非常好,是活力充沛、顺畅快乐的表现,但是别让自己的情绪太过高亢,因为稍有偏差,你超载的热情就全转变成过度的噩梦。
如果你心存怀疑,就请看罗宾讲的一个故事:玛丽才慢跑了半个多小时就出事了,不知从何处冒出十来个年轻人堵了她的去路,在她惊魂未定之际,便被这群人架到树林内,一阵子拳打脚踢使得她血流满面,随之又被轮暴,待这群人离去时她已奄奄一息。
这件事就发生于数年前的纽约中央公园内,对于这令人发指的暴行不仅令人感到震惊,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件事竟然是由一群家境不错的十来岁年轻人所犯下的。跟我们所想的相反,他们都不是来自于破碎的家庭,反而念的是昂贵的私立学校,有的是棒球队队员,有的是铜管乐队队员。当天他们之所以会犯下滔天大罪,并不是因为行为偏激,也不是因为吃错药而神志不清,只是因为好玩而使一位二十八岁的女性几乎丧命,对于这件暴行他们还沾沾自喜地起了个名字:找乐子。
与之相反的是,就在离华府四百公里远的国际机场发生了一场空难,有一架民航客机在暴风雪中起飞而失事,撞上了波多马克河上的一座桥,当时正是下班的高峰,立即造成大乱。只见救护车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救护人员忙着为伤者包扎急救,现场一片狼籍,令人惨不忍睹。就在岸边有一个人,默默地忙着将救生衣递给落水的乘客,结果救了不少人命,却因此而掉进了河里,当救难直升机从河底捞出他时,他的躯体早已冰冷。这位见义勇为的人士,为了救助那些全然不认识的人,结果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重视别人的生命(那些人和他素昧平生)却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家境不错的人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人为了救助全然不认识的陌生人,勇敢地奉献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因素,造就出一位英雄、一位罪犯、一位勇士或一位懦夫?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行为?在过去的日子中,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让我们认识了一点:人不是无从捉摸的动物,他所做的每件事都必然有他的原因。或许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其中的原因,但是可勿庸置疑地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必然有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这个力量影响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个层面。各位可知道这个影响你目前和将来的力量是什么吗?那就是“痛苦与快乐”,罗宾认为,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逃避痛苦便是为了寻求快乐。
经常我们会听到有些人谈起,希望人生有所改变,可是就是做不到,结果徒然使自己失望、沮丧、甚至于生起自己的气来。虽然他们知道要有所变,可是就是拿不出行动来,其中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弄错了对象,因为要想改变得从“因”找起,而行为乃是“果”,本末倒置怎么会有效呢?了解并利用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你就能立刻并且永远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追求到所期望的人生。但是你若是不懂得利用这股力量,未来就注定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能像动物或机器人般地受环境摆布。或许你会觉得这种说法没有道理,对此,罗宾又讲了下面的故事吧:“先给我来上第一剂吧!”猫王艾维斯·普里斯莱在每次精疲力竭的夜场结束之后,尚未入睡之前总会照例丢下这么句话。随之,助理就会照例打开第一个信封袋,从里面倒出一堆五颜六色的巴比妥盐药片、药丸让他和水服下,接着便在他臂弯打下一针镇定剂。这时他那全天待命的专人厨师就急如星火地忙了起来,尽快在这位天王巨星没睡着之前把吃的东西打理好。猫王一般总是在吃上三份芝士汉堡和六、七小块的香蕉之后,脑袋便不自觉地垂了下来,助理得立即把他的嘴撬开,从里面挖出还没吞下肚子的食物,免得他因此噎死,随之猫王便可以睡上四个小时再被叫醒。
他的身子实在虚弱不堪,得由助理架着才能到浴室去沐浴更衣,这时他的手总会颤抖地拉一拉助理的衣襟,要求再给他第二剂。他实在是没有再多的力气自行吞服这些药,而助手只有扒开他的嘴,把药硬给塞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喂几口水服下去。
猫王很难能再开口要求第三剂了,而助理也不等任何交待,便会按照往例给他服上相同各式各样的药,然后让他安稳到第二天的午后。当他一醒过来,便会立刻为那浮肿的身子打上一针兴奋剂,同时猛吸几口古柯硷,然后准备起当晚的夜场。
这个瘾头越来越重,最后他不能不三剂一起来,结果就此一命归天。何以像他这么一位拥有万千歌迷、广受世人喜爱的人物,竟然会如此不知爱惜身体而把大好前程胡乱地毁了?根据猫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所言,这场悲剧都是因为猫王毒瘾已深,最后难以自拔而不得不走的最后旅途。
猫王并不是一个特例,事实上我们周围有许多知名人物都因为某个原因,直接或间接地毁掉了自己的生命,这些人包括大文豪海明威和名作家普莱斯、名演员威廉·荷顿和佛瑞迪·普林兹、名歌手凯斯·伊利特和珍妮丝·查普琳。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特征呢?第一,他们都已不在人世,我们曾目睹他们的死亡;第二,他们都会向世人表明,他们以为有一天有什么样的成就会非常快乐,然而当真达到那样的成就时,却发现快乐距离他们仍是那么的遥远,因而便继续不断地去追求,在无法获得满足时便借着酗酒、抽烟、喝药来逃避,以致最后把命都给送掉,而始终都没有得到他们所要的快乐。
这些人的人生跟我们许多人并没什么两样,他们不会利用痛苦与快乐的力量,即情绪控制力量。
二  用长远的眼光对待痛苦和欢乐
蒙田说的好:“若结果是痛苦的话,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话,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若。”但大多数人可不这样做,他们在作决定时只考虑眼前而不顾未来,结果快乐没得着却得到痛苦,事实上人世间一切有意义的事若想成功,那就必须忍受一时的痛苦。你必须熬过眼前的恐惧和引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标准把目光放在未来。你要记住,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痛苦,而真正使我们痛苦的是对于痛苦的恐惧;同样的道理,也没有任何事会使我们快乐,而真正能使我们快乐的是对于快乐的把握。任何事都不能影响我们,而真正影响我们的乃是自己的“认识”。
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我们若把目光只放在眼前,那么未来就难以掌握;我们若想获得长久的快乐,那么就必须忍受暂时的痛苦。”就好像如果你想有健美的身材,那就得苦心锻炼,或许一开始你会觉得有些受不了,不过一段时间后就会甘之如饴。发挥潜能需要忍受痛苦,例如事业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个人自信方面、身体锻炼方面及赚钱方面,然而你要如何去忍受痛苦、激发意志来成就自己的目标呢?首先就是要下定决心,只要你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迟早痛苦会化为快乐。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财政错误就是由于只看到眼前的快乐所造成的。
那就是最近所爆发出来的存放款危机,据估计这宗案子可能会造成所有纳税人总共高达五千亿美元的惊人损失,而目前大部分的人还不晓得这个大错是怎么造成的。这个损失——至少是经济上的痛苦——很可能得由我们每个人承担,不分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甚至包括未来的子孙,可以说在地球上也只有美国,才富裕得能够担起这样的大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可以说这十足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典型例子。
这个错误大约是在80 年代初开始的,在此之前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来往对象多半为企业及个人,它们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于放款所得,亦即放款的利率必须大于存款的利率。问题的开始,是因为当时银行正面临多项困难,特别是有些大企业插足银行先前最主要的放款业务,那时大企业发现彼此可用纸上作业的方式进行放款,而放款利率可因此较低,有利于降低利息的支出。
由于这种作法大企业之间十分流行,因而夺走许多银行这方面的放款业务。
在此同时,美国的消费者在大件购物付款上有新的作法。传统上,消费者买了汽车或大型家用设备时,都很不愿意到银行去借款,因为那些负责贷款的银行人员仿佛都带着不信任的眼光再三刁难,大多数的人都有过这种不受欢迎的不愉快经验。基于此,汽车公司为了促销他们的汽车,因而直接贷款给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可以以较低的利息很方便地买下汽车,而汽车公司也可因此大大提高业绩。这一来银行消费性贷款的业务只好停顿,因为消费者不须去向他们贷款买车,而只要和汽车公司接头便会得到很和气的招呼,马上可以以较低的利息方便地买上所喜欢的车子。结果是通用汽车公司管辖的一个企业,很快地便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贷款公司之一。
至此,银行的最后据点便只剩下了房地产放款,可是当时的利率随着通货膨胀也节节上升,吓得没有人敢贷款,因为这么高的利息很少有人能够付得起。结果各位可能猜得到,那就是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也无人问津。
转眼之间银行一连失去了企业放款、消费者购车放款和购屋放款等三方面的业务,而屋漏又偏逢连夜雨,由于通货膨胀,银行存户要求提高存款利率,可是银行正愁利率过高而放款不出去,没有了收入又怎么有能力提高存款利率呢?这一来就影响存户继续存款的意愿,只见银行的存款一日日减少,银行为了生存采取了补救措施,首先就是降低放款对象的审核标准,原因是他们认为若不降低标准就找不到放款的对象,如果放不出款就没有收入,而没有收入他们就有得苦受了;相反地,若是他们放款的对象有能力偿付那就可高枕无忧,就算是到时候付不出,他们也没什么损失,因为最后还是我们纳税人——也就是指你或我——得替他们料理善后。银行经过这样的最后分析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担心,于是便勇气十足地把他们的资金投了下去。
这些银行和信托公司同时也向国会施压,期望能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接下来大银行发现他们可以把钱放给那些急需资金的国家,只需要吃顿早饭就可轻轻松松地贷出五千万美元,并且可以赚得可观的利润,省得麻烦和成千上万的小额贷款户周旋才能有相同的放款额,为了扩大放款金额以赢得绩效奖金,银行及信托公司的经理便借着放款对象标准的降低而大肆放款,根本不顾放款品质的好坏,就像是巴西这样负债累累的国家都给予贷款,也不考虑其能不能偿还,事实上他们之中还真有不少人毫不在乎呢。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这都是纵容政策的结果:政府似乎在鼓励他们去跟联邦储备银行赌一赌,如果后者顺从了,那么他们便有得赚,如果后者不从,则纳税人会收拾这个烂摊子。这对于那些大银行来说,是不是一点风险都不担负呢?然而那些小银行却找不到可以放款的国家,它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地放款给国内的商业大楼建筑商。同样地,他们也降低了放款对象的审查标准,使这些建筑商不必像以前那样,得缴交二成贷款的抵押。这么一来,建筑商几乎完全是用别人的钱,而自己根本没有什么风险。在此同时,国会又对商业大楼的兴建给予减税的优惠措施,这使得建筑商更有恃无恐,根本不再去好好分析市场是否适合再建大楼,就算是建了也不太考虑地点是否合适、大小是否得当。结果是建筑商大肆盖楼,超过市场所能容纳的能力,而当供给远大于需求时,这个市场便开始崩溃。这时建筑商只能对银行双手一推说:“对不起,我付不出钱。”然后银行也只能对纳税人感到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付不出钱。”很可悲的是我们却找不到人可以去诉苦。在这种有气无处发的情况下,大家开始相互责怪,凡是任何人有钱就会被视为一定是占了其他人的好处,而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些做生意的人,他们被指控为奸商。事实上他们真是如此吗?难道大家忘了就是有了他们,才提供这个社会就业的机会,也才使美国成为世人的梦想之国?这整个大混乱正足以说明,我们实在是未能清楚认识痛苦和快乐的道理,往往以一时的办法去解决长远的问题。
痛苦和快乐的道理也可用来指导全球性的问题。多年来美国一直和前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双方都投入大量金钱于武器的研究和制造上,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保持有威胁对方的实力:“如果你想攻击我,那我可向你保证一定会报复,并且会把你们破坏得更惨。”这种军备竞赛达到最激烈的时候,差不多美国每一秒钟用在国防的军费就达一万五千美元。到最后苏美两国不得不改变心意,想借着谈判来裁减军备。答案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实在再也受不了进行庞大花费的军备竞赛,毕竟他们还得填饱人民的肚皮。当国内经济衰退时,他们对于肚皮的重视远大于枪炮,能把粮食装满仓远比把军火库装满来得重要。就因为人民觉得政府把钱花得太不值得,所以才坚持政策需要大幅改变。你可别以为苏美两国忽然间热爱和平了,敢作出这么大的改变,事实上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三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安东尼·罗宾认为,就是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影响了唐纳·川普和德丽莎修女的人生。或许你会说这是不是弄错了,他们二人怎可以相提并论,事实上一点都没错,他们都是被这股力量所驱使,只不过二人的价值观分别处在两个极端,二人对于痛苦和快乐都有不同的诠释。人生中我们所学到最重要的一课,便是懂得什么使我们快乐、什么使我们痛苦,就因为每个人所学到的不同,因而才有不同的行为。
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了唐纳·川普的整个人生呢?是那追求快乐的力量。他希望拥有世界上最大且最豪华的游艇、买下最昂贵且最雄伟的办公大楼及精明地成交每一宗生意,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他一心想赚得巨大的财富。
在他的心目中什么是最痛苦的呢?他认为在任何事上屈居第二是最痛苦的一件事,那无异于就是失败。推动他不断往前进的主要动力,乃是因为他极力想避开这样的痛苦,这个推力远大于他想追求快乐的推力。见到川普从他的王座上跌落下来,他的对手都非常快乐,因为这是川普最大的痛苦。
然而德丽莎修女却和川普截然不同,她十分关心贫苦的人,当见到他们受苦就有如自己也一同受苦。当见到印度不公平的社会阶级制度,她的心就如同刀割,唯有对他们能伸出援手,她才觉得痛苦减轻。就德丽莎修女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帮助印度加尔各答——印度语的意思是快乐之城——的贫苦大众,在这里拥挤地住着上百万饱受饥饿和疾病肆虐的赤贫百姓。在她看来,快乐乃是跋涉及膝盖的烂泥和臭水,进入肮脏简陋的低矮小屋,抱着为虐疾和痢疾所苦的瘦弱孩童的躯体。她悲天悯人的胸怀,驱策着她去帮助下层阶级的人脱离痛苦,而她的痛苦也才能消减,相对来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她感到快乐。她认为人生真正的意义,就是在于把自己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那是人生中最高的情操。
拿川普这种重视物质享受的人和德丽莎修女这样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相比,大家很可能会认为有些不伦不类,然而若是从痛苦和快乐这种角度来看,他们二人的行业还真是有脉络可寻。虽然他二人的生长环境和家世背景多少会影响他们人生的选择,不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有自己认定好坏的标准。
四  痛苦和快乐决定人生
安东尼·罗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影响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便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认为求知乃是生命中至高无上的快乐。我认为只要能找出改变人们行为和观念的知识,那么我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而求知就是我避开痛苦和得到快乐的秘诀。过去这些年来的求知,使我了解了人类行为的奥秘,这帮助了我改变人生,把我和许多人连结在一起。求知也让我学会,随时把握机会把真正有价值的与周围的人分享,这使得我感到快乐和满足。这种给予的方式让我衍生出另外一种快乐,就是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使他们也能获得高品质的人生。这就是我人生的目的,也是我人生最高层次的快乐。”的确,是痛苦和快乐主宰了人生,是你所认定的痛苦和快乐决定了你的人生。痛苦和快乐是怎么样地影响我们的人生呢?就以吃药为例,我们对于它的痛苦或是快乐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至深。同样地,这个道理也可用在你对饮酒上、抽烟上、人际关系上、甚至于你对于人的信任上。
如果你是一位医生,是否就是因为多年前认为从事这样的行业能带给你快乐,因而便作了“将来做个医生”的决定?美国好多医生都说,医生这行业带给他们无比的快乐:消除了患者的痛苦、治愈了病人的疾病、救活了人们的性命,除了这些快乐之外他们尚且得到社会的尊重,这对他们又是另外一层的激励。音乐家们之所以愿意奉献心力于这一行,乃是很少有其他事能比音乐更使他们快乐的了。至于企业家们的快乐,则来自于经由他们所作的决定,发挥更大的潜能带给社会更多的就业机会、生产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更加提高人们的生活。
我们不妨去看看美国那些过世的知名演艺人员,例如约翰·贝路希、佛莱迪·普林兹、吉米·韩德瑞斯、猫王艾维斯·普里斯莱、詹尼斯·查普林和吉姆·莫里逊,他们的快乐和痛苦是什么呢?为了逃避痛苦他们求助于各种烟毒,然而这只能使他们获得暂时的快乐,结果却使得演艺事业走下坡路,这全是因为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理智所代出的代价。
安东尼·罗宾却不是这样。就此他叙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很早以前我就对烟酒和毒品避之犹恐不及,你可别以为那是我聪明,而我只能说那是我比较幸运。我之所以不喝酒,乃是因为在我还是个孩子时,有一次在家里见到有人喝醉酒而吐得一塌糊涂,那种痛苦的模样留给我极深刻的印象,让我知道喝酒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我还有一个对喝酒印象不佳的经验,便是一位好友的母亲留给我的,她胖得实在是不像话,约有二百公斤重,每当她喝醉酒便会紧紧地搂着我,使我的脸上和身上沾满了她的口水。
因而这使我对酒感到深恶痛绝,如今只要闻到别人嘴里所呼出的酒气,便会使我极不舒服。
然而啤酒对我来说又是另一宗故事。在我还是十一、二岁时并不把啤酒当酒来看,那是因为家父喜欢喝,而他又从来没有过像我那个同学妈妈的坏毛病,事实上家父喝起啤酒来的模样还真不赖,就因为他喝的也不多,所以我对啤酒的印象始终不坏,甚至于也希望学学家父喝酒的架式。
有天我就真学起父亲,想试试喝啤酒的滋味,于是请妈妈也给我来上一罐。一开始她不同意,说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我并没接受,因为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喝酒的模样似乎告诉我啤酒实在是很好喝。经常我们会听不进别人的话,只相信自己的看法,而那天的经验我认为使我成长了不少。妈妈最后经不起我一再的央求,相信若是不给我个难忘的教训,迟早我是会到外头买来喝,于是她说:“好吧,你是要学你爸爸是吗?那么不得像你爸爸那样的喝法。”我不解地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妈妈回答:“你得一次喝足六罐啤酒。”我听了自信地说:“没有问题!”当我尝了第一口啤酒,那种味道实在是难喝,跟我先前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可是为了面子我可不敢向妈承认,只有硬着头皮喝下去。当我喝完第一罐便跟妈说道:“好了,妈,我喝够了。”然而母亲可没那么轻易便饶了我,表情木然地说:“这还有第二罐。”随之便又拉开了一罐,接着一罐又一罐,当我喝完第四罐时反胃得厉害,我相信接下来的故事各位都能猜得出来,我把胃里的东西全吐了出来,弄得厨房里一片狼藉。这一阵折腾让我把啤酒的气味和呕吐的不舒服连在一块儿,从此便对啤酒打消了先前的好印象,因而再也没沾过一滴啤酒。像这样在神经系统中所建立的“情绪链”,或是称之为“神经链”,对于我日后在面对啤酒时都能作出不喝的决定。
也由于类似的经验使我没染上吸毒的坏毛病。那是在我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警察先生到学校来,放映了一部有关吸毒的可怕的电影,只是片中人物在喝药后神智不清,甚至于病狂地跳窗坠楼而死。当时我就把吸毒后的变态及死亡连在一起,日后连想尝试一下的念头都不敢。可以说并不是我聪明,知道吸毒的可怕,而是有幸很早便有人告诉我,因而有不染上吸毒的恶习。
从所学的例子中各位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如果能把极大的痛苦和任何行为或习惯连接起来,那么我们便会想尽一切办法革除那样的行为或习惯,而我们若是能利用痛苦和快乐这一股力量,那么就能使整个人生大大地改变。
奥瑞利欧斯说的好,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借着感受的调整,你可在任何时刻都振奋起来。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过着丰富内在生活的动物,他经常不看外在的环境怎么样,而是凭着自己的诠释,来认定自我和决定未来的行动。我们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生物,乃是因为具有极强的改造能力,可以把任何东西或想法转换或改变成能让自己觉得快乐或有用。而我们最强的能力,便是能把自己的一手经验结合别人的经验,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任何人的方式,展现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因而也只有人能够改变脑中的神经链,使痛苦化为快乐或快乐化为痛苦。
有一则新闻表达的道理与上述原理相同,有一个人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绝食抗议,他为了某个理由有30 天没有进食,结果还能活下去。在肉体上他所承受的痛苦非常大,然而此举却能吸引大众注意,他因而得着快乐,结果所受的痛苦便为快乐所抵消。若把范围再缩小一点,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忍受肉体的折磨,乃是因为这样能得到锻炼身体的快乐,使严格克己的磨练转化为个人成长的满足,这也是何以他们能长久忍受那样的痛苦,因为他们能得到所要的快乐。
我们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一切,因为那样就不能决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这种情况就有如一部公用电脑,任何人都可以输入乱七八糟的程序一样。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都受到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的影响,而这个影响的来源有儿时的伙伴、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电影或电视影片中的英雄以及其他种种,不知不觉中它们对你造成了影响。
有些时候可能是别人说的一句话、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比赛中的一场胜利、一次尴尬的场面或门门科目都是八十分以上的成绩,这都可能对你会造成莫大的影响,因而塑造了今天的你。由此希望各位记住:我们的人生掌握在对于痛苦和快乐的认定上。
第二节  心左右人生
有这样一句话:“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经常都是被心而非脑所指挥。”这句话我们可能不大会同意,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确是痛苦或快乐的直接反应,跟理智全然没有关系。比如理智告诉你巧克力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可是我们还是猛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行为并不受理智的约束,而是受控于神经系统对于痛苦或快乐的直接影响,这就是神经链的作用,它决定了我们该怎么做。虽然我们都相信做事应凭理智,然而绝大部分的例子是受控于情绪,它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想法。
许多时候我们希望能不受情绪所支配,就像是节食对胖子身体有益,可是就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很痛苦。所以我们若是想解决一个问题,却不能针对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来处理就定然不会有效。什么原因?那就是痛苦或快乐,我们若不能把痛苦套在旧的习惯上及把快乐套在新的行为上,那么任何的改变就不能持久。你别忘了在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人们想逃避痛苦的意愿远大于得到快乐,就像是单凭意志节食只能产生一时的效果,但为要得到美好身材的快乐远不如忍受不吃食物这种痛苦。要想能持之以恒的节食,我们必须把痛苦套在爱吃高热量及高脂肪的行为上,使得以后再也不敢多吃,同时把快乐套在吃营养食物上,那些身材适中且身体健康的人,就是因为坚信食物味道再好也不如身材好,因而“喜欢”进食有营养的食物。
对此,安东尼·罗宾总结道:“只要能把痛苦或快乐跟任何事物连接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改变自己的想法、情绪或习惯。”就以戒烟为例,你得把痛苦套在抽烟上才可能戒烟成功。事实上,而把快乐套在戒烟上,这件事你绝对有能力做到,可是由于你长期把快乐套在抽烟行为上,以致一谈到要戒烟时便会觉得痛苦,因而戒烟难有成效。然而你若是跟那些戒掉烟瘾的人一谈,便会晓得抽烟的行为其实可以在一天之内便能戒除,只要你能实实在在地改变抽烟的意义,让它不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痛苦。
一  趋乐避苦主宰了人生
纽约有一条麦迪逊大道,它主要的任务便是影响我们对于痛苦或快乐的认知,在那条路上的每一家广告公司或公关公司都清楚地知道,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不在于人们对于产品的理智认识,而在于他们对产品的情绪反应。基于这个观点,这些公司都擅长利用各种音乐、影像、色彩及其它工具来挑起消费者的情绪反应,进而达到销售的目的。他们的作法是将人们的情绪带到最高潮的时候,适时连续闪出产品的影像,使其和人们的高亢情绪连在一块儿。
百事可乐公司就极为擅长利用这种技巧,结果从对手可口可乐公司抢来了不少市场。百事可乐是从迈克·杰克逊的表演中得到的灵感,这个年轻人是演艺界炙手可热的天王巨星,通过舞台表演把他的声音、舞蹈、肢体、表情综合投射在歌迷的身上,使他们的情绪达到沸腾的地步,因而塑造出举世惊人的成就。他的唱片一出来就畅销,因为歌迷们听到他的歌声就情不自禁地提高了自己的情绪。对此,百事可乐就想到何不把歌迷们对迈克·杰克逊的热情投身到百事可乐的身上呢?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如果歌迷能把对迈克·杰克逊的喜爱转到百事可乐上,那么他们就会去买百事可乐,犹如他们去买迈克·杰克逊的唱片一样。安东尼·罗宾总结道:“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乃是因为每当人们的情绪达到高亢的时候——即他们觉得非常痛苦或欢乐时,这时只要不时出现重复的影像,就可把它跟高亢的情绪连在一起,而以后每当出现那个影像就自然能勾起人们高亢的情绪。”很可能你听过19 世纪末叶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所作的一个诱因反应的实验,这个实验最引人注意之处便是当他给狗喂食时会摇一下铃铛,其目的是把狗的食欲和铃声连在一起,这样反复做过几次就能在狗的神经系统中造成神经链,日后只要巴甫洛夫摇一摇铃铛,就自然使这条狗不自觉地流下口水,即使在它面前没有放任何食物,狗也会呈现相同反应。
百事可乐公司是怎样把巴甫洛夫的这套道理用在自己的产品上呢?首先是他们利用迈克·杰克逊来扮演刺激人们情绪的媒介,其次是在适当的时候闪出百事可乐的影像,然后以交错出现迈克·杰克逊和百事可乐的方式,将歌迷的情绪和百事可乐联系在一起。然而各位可曾知道,迈克·杰克逊从来不喝百事可乐这件事吗?他甚至在摄影机前连手握个百事可乐空瓶的纪录都没有。或许各位会想百事可乐公司是不是脑筋短路了,否则怎么会花1500万美元去请一位从来不喝他们产品的家伙来促销呢?这是不是一件很讽刺的事呢?这则广告按常理来说是有些不合逻辑,可是那个点子确是了得,百事可乐的销售量因而攀升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高到甚至于连洛杉矶的吉尔公司都愿花费两千万美元的高价,聘请迈克·杰克逊来拍他们的广告。就由于迈克·杰克逊有改变人们认知的神奇能力,今天他已被日本新力企业所属的美国广播公司签下了长达10 年的广告合同,据估计所付的签约金可能高达10 亿美元。
安东尼·罗宾指出,迈克·杰克逊改变人们情绪的能力虽然高达天价,但其中的奥妙基本上乃是把人们对于快乐的感受投射在特定的产品上,使人们误以为用了这种产品就能产生快乐的感受。这也就是何以我们所见的广告会这么说,如果你开BMW 的汽车就能成为具有不凡品味的绅士、如果你开庞帝雅克的汽车就最潇洒、如果你开丰田的汽车会别有体会。其他诸如:如果你用了什么香水就会怎么样、喝了什么样的饮料就会怎么样、穿了什么样的衣服又会怎么样。像这类的广告可说不胜枚举。
广告策划者也知道,如果能在消费者的心中建立起快乐的感觉,那么他们就不在乎可能有的痛苦,这就是何以有些广告被人们称之为具有“销售性”,因为他们的产品在杂志上或在电视上都是从“性”的角度来诉求人们快乐的感受。就以牛仔裤的销售为例,你可知那是什么玩意?以往它只被人们当成工作裤来穿,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今天却呈现出什么面貌呢?如今,牛仔裤早已成为国际间的宠儿,代表着个性、时髦和朝气。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李维牛仔裤五○一型的广告呢?是不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不知所云?可是看完这个广告后你一定会对这种牛仔裤留下鲜明的印象,因为它很有个“性”。你想知道这则广告的效果吗?好得惊人,无怪乎李维牛仔裤今天在美国雄踞市场销售的第一名。
这种改变人们认知的方法是不是只限于软性饮料、汽车和牛仔裤的销售呢?当然不是,比如说它也适用于毫不起眼的葡萄上。一九八六年加州葡萄大丰收,当时没有人会想到那是葡萄干经营大恐慌的开始,此后每一年它的营业额都直线下降。在苦无对策下,经营者只好求助于广告公司,结果得到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要改变葡萄于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根据前葡萄干协会理事长罗勃·芬尼所说,葡萄干在一般人的眼中是个干瘪、乏味、瑟缩的印象,如果说要他给人们好感,那就要赋予它一个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形象,就能让人们有兴趣食用它。为了达成满足人们的“需要”,广告中绝对不能出现葡萄干传统的面貌,因为那根本就提不起人们的兴趣。
就在葡萄干经营者苦思如何塑造出扭转人们对葡萄干的新形象时,刚好有一首老歌重新风靡全国,这首歌的歌名叫作Iheard it through thegrapevine(葡萄干)。这给了葡萄干经营者一些启示,心想既然这首歌受到大众如此喜欢,那何不利用它把人们的喜欢转移到葡萄干上呢?于是就聘请了威尔·文登来为他们的葡萄干策划形象的改换。他共设计出三十个不同造型的葡萄干泥偶,每一个都是饱含朝气和活力的模样,终于加州葡萄干又有了新的生命力。当第一个广告出现在电视上时,观众立刻就爱上了这些葡萄干泥偶,其热烈的程度超出葡萄干经营者先前的期望。当人们看见这些泥偶像合唱团般地唱着歌、跳着舞,就根本忘记了它先前给人的乏味感觉,而代之以欢乐、活泼的印象,这仿佛暗示人们若买了加州葡萄干也能有同样的感受。你想知道后面的结果吗?葡萄干经营者的困境一扫而空,而后每年的营业额都以20%的比率上升。
当然,这种利用广告改变人们认知的方法也不是仅适用于有形的产品,它也可以用之于政治方面,而在这方面最擅长的莫过于罗杰·艾尔斯。罗杰是一位政治分析家和民意营造师,他曾在1984 年总统大选中帮助里根击败孟代尔,于1988 年帮助布什击败杜凯·吉斯。罗杰所设计击败杜凯·吉斯的策略是:把杜凯·吉斯塑造成三个不利的形象——国防上、环保上及打击犯罪上软弱,这使得美国人民把他和痛苦连在一起。有一则短片罗杰把杜凯·吉斯拍成是坐在坦克中玩战争游戏的孩子;另一则短片则把波士顿港口的污染怪罪到杜凯·吉斯的身上;而最狠的一部短片就是指控杜凯·吉斯把在麻州监狱的罪犯假释的一幕。在这群释放行列中最引人注意的罪犯,是那位造成全国轰动大新闻的威里·荷顿,当时这个作法在麻州(译注:杜凯·吉斯当时任该州州长)引起轩然大波,而事后果不其然,荷顿在假释届满后未返回监狱,并且在10 个月后再犯下恐吓、强暴及伤害等罪。
有许多人对于这些丑化杜凯·吉斯的短片不敢苟同,可是凭心而论,它还真发挥了打击对手的功效,这全是因为运用人们对于逃避痛苦远大于得到快乐的心理所致。正如艾尔斯所说:“负面的消息往往比较容易留下印象,那就有如大部分的人不会放慢车速去浏览高速公路边的美丽景色,可是路上若发生车祸,则大部分人都会放慢车速来观看。大部分人容易因自己对未来的胡思乱想和电台、报纸上飞机失事的新闻而受到影响,以致于不敢搭乘飞机,这十足是他们愿意被恐惧所控制。我们应当知道,我们不是活在过去的经验里,也不是活在未来的想象中,而是活在现在的事实里。安东尼·罗宾告诫我们,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痛苦,而真让我们痛苦的是“以为会痛苦”的念头。
二  让我们现在就来改变吧
明白了上述道理后,让我们现在就从痛苦和快乐方面着手去挖掘潜能,去发挥潜能吧。首先,你要用笔写下四个已经拖延时日但得马上拿出来的行动。也许那是减肥、戒烟、跟已经绝交的好友重归于好或重新联络一位老朋友。
其次,你要在这四个行动之下各写出这些问题:为什么我先前没有行动?是不是当时有什么困难?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你认识踌躇不前的原因,乃是跟去做的痛苦有关,因而宁可拖延。如果你认为这跟痛苦无关的话,那么不妨再多想一想,或许是这个痛苦在你眼里微不足道,以致于并不认为那是痛苦了。
第三,写下使你拖延那四个行动而觉得快乐的理由。比如说你认为应该减肥,那么又为什么吃下三个汉堡、一大包薯条和半打可乐呢?是不是你觉得无法做到为了减肥而必须忍受少吃的痛苦,而吃这么多高热量及高脂肪和食物的确能使你快乐,以致你迟迟拿不出行动?你若是希望能有长期持久的改变,那么就得找出能使你快乐而不会有相反效果的新方法,这样也才能使你明白什么才是你追求的目标。
第四,写下如果你不马上改变会造成的后果。如果你不停止再吃那么多的糖份和脂肪那会怎么样?如果你不停止抽烟的后果会如何?如果你不打那认为应该打的电话会怎样?如果你不每天运动的话,对健康会有何种影响?两年、三年、四年及5 年后会生出什么样的毛病?如果你不改变的话,在人际关系上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在自我形象上会付出什么代价?在钱财上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对这些问题你要怎么回答呢?可别只是说:“我得破点财。”或“我会变胖。”这种回答是不够的,你得找出能使你感到痛苦的答案,那么这时痛苦便会成为你的朋友,帮助你推向另一层次的人生。
最后,你要写下那四个行动的所有快乐。你要写得越多越好,这样才会鼓起你的劲,想掌握自己的人生,这时你可能会很兴奋地说道:“我将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了,我将对自己更有自信了,我将会更健康,我的人际关系将更好,我在各方面将会做得更好,我的人生从现在开始将会比以前更好,并且一直延续到两年、三年、五年乃至十年之后,只要我真采取行动,就必然能实现所做的梦。”这张表你要尽量地把一切有关目前及未来的正面效果都写上去。
安东尼·罗宾建议各位马上花点时间来做这个练习,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用心去看这本书的兴趣。人生短暂,不容磋跎,你在人生中真正能抓住的时间就是现在、就是今天,把这个练习仔细地做一做,必能让你了解痛苦和快乐对你人生所能造成的影响。切记,痛苦和快乐对于我们人生的塑造居于关键地位,然而我们也可以利用这股力量来改变我们的行动和命运。
第三节  人可以改变情绪
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我们知道各种不少情绪,可是真正体验的却并不多,对于能使我们人生产生积极效果的情绪我们也应该去体验一下才对。
一  改变表情可以改变情绪
行动会引动情绪,身体四肢的运用往往会决定我们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感受,因而产生不同的做法和想法,最终便影响了潜能的发挥。
在此我们不妨做个小练习,看看行动到底对我们的感受会有多大。先假装你是个严肃而又呆板的乐团指挥,手臂正一前一后地晃动着,做这个动作时要很慢很慢,千万不可有劲,同时脸部做出十分困倦的样子。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好了,现在换另外一种动作,请把你的双臂用力地合拍两个动作,脸上堆满极为高兴的笑容,并且大声地喊些能鼓舞士气的话,这时你的感觉是不是一下子便跟先前不一样了呢?的确,当你快速地作出一些动作,藉着身子和声带,你的感觉很快地便会改变。
我们每一种感觉或情绪都紧连着一种固定的表情,这些表情包括姿势、呼吸、动作、面部表情等,特别是当一个人感到沮丧时,这些表情就显现得特别明显。一旦知道什么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表情时,当你想改变某种不想要的情绪,便可立即借着表情的改变而得到所想要的情绪。这个说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做法,常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绝大多数人的表情只有习惯常用的几种,生活中常常不期然地便会出现,殊不知单单就这几种对我们日常的行为便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们脸上总共有超过八十条以上的肌肉,如果这些肌肉习惯了怎样呈现出沮丧、乏味和无奈的表情,那么它们便会不时地以这些负面的牵动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和状态;这还仅仅是面部而已,至于若要包括身体和四肢,那么其影响之大就更难以估计了。有些人曾写下在一周中所曾有过的情绪反应,几乎每一个人能写出来的不超过一打。为何会这样少呢?因为大部分的人所能运用的都不多,结果不得不受控于这些有限的情绪反应。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一周中可能会产生如下情绪反应:疲倦、沮丧、生气、不安、孤独、无聊、痛苦、快乐、松弛、爱、兴奋、难过。
你若是知道人生中有数千种情绪可以选择的话,便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实在是太少了,有鉴于此,各位可要警惕不要只有这么多。在此建议各位就像是去吃自助餐一样,尽可能想去尝试一些新的菜色,你何不试试热情、渴求、感激、和气、温柔、幽默、梦想、快活、好奇、周到、自信、勇气、突破..这些是不是能使你的名单更长一些呢?只要你能改变运用习惯的表情,那么便可以经历到上述的各种情绪,比如说你要在脸上绽放出笑容,便能很快感觉到自己的信心。有句老话这么说:“当有一天回想今天的种种行为你便会觉得好笑。”如果这句话确有道理,那么你何不今天就开怀地大笑一下呢?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唤醒你的身体,学习不管任何环境中都能处在令你奋起的状态下,至于要怎么做?罗宾告诉我们,就是你不断地设想自己所要处的状态,多练习几遍,没多久你的感觉便会改变。
如果你一直使自己的表情处在低落的状态,例如肩膀下垂着、走起路来双腿仿佛有千斤重似的,那么你就真会觉得情绪很差。然而你要怎么改变呢?别忘了表情会引导情绪,而反过来,情绪又会影响表情,这么一来一往就成为无休止的循环了,所以你得深吸口气,抬起头来挺起胸,脸上堆满笑容并摆出生龙活虎的架式才行。如果你真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不妨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每天五次、每次一分钟地面对镜子摆出个大笑脸,这么做或许有些可笑,不过只要你做得够勤快,这个动作便能和你的神经系统搭上线,进而形成一条神经通道,使你养成习惯性的快乐。试试看,那将会带给你很多的乐趣。
你甚至于还可以更进一步,走路可以试着蹦蹦跳跳的方式,它对你会有更大的改变效果,其原因为:一、那是个很不错的运动;二、你的身体会更有活力;三、可以消除你脸上严肃的表情;四、你可以给过路的人带来欢乐。
安东尼·罗宾指出,其实单单藉着笑也能带来很大的改变,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人生,何不每天没有理由地来上个三次五次大笑呢?根据美国娱乐周刊所作的调查,发现90%的人看电影是为了去笑、7%的人是为了去哭、而3%的人是为了找寻刺激。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笑实在是所有情绪中最受人欢迎的,如果你看过诺曼、卡真斯、迪帕·查普拉和巴尼·席格等人所写的书,便会晓得笑不仅能影响人们的生理,甚至还会增强人们的免疫系统。
所以为何不去找个笑口常开的人去向他学习呢?这会很有趣的,你要学他的呼吸方式。学他的肢体动作、学他的面部表情和他讲话的语调。这么做一开始可以会觉得好笑,可是只要你认真做下去,便能使神经系统跟笑搭上关系,日后脸上便能很自然地不时露出笑容。的确,我们知道不少各样的情绪,可是真正体验的却并不多,对于能使我们人生产生积极效果的情绪至少也应该去体验一下才是。
当你一旦知晓了某种情绪跟某种表情有相连的关系后,日后只要想处在何种情绪,便可借助表情的改变来完成。约·丹佛就是这样做的,他是个著名的乡村歌曲歌手,有多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而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个性跟公共形象十分吻合,无怪乎能广受欢迎。
他所写出那些好听歌曲都是在作一些运动后所得到的灵感,例如滑雪、开过小飞机或赛车之后,这一切活动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其中都包含了“速度”,使得他的肾腺大量的分泌,再伴着沿途的美丽风景,因而得以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受人欢迎的曲子。同样地,若是各位也能这么做,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有相同的改变,只要把你的表情改一改就成了。我们的潜能一直都没有消失,若是想把它挖掘出来,只要让自己处于那种能释放潜能的状态即可。
发挥潜能的奥秘就在于不时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这可使你产生自信,而当你有了自信便会有各样的能力,得以灵活地面对各样的环境。当一个人的能力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时,往往是因为欠缺活动之故,想想看有哪一个老人不是因为活动量减低而衰老?人老不是因为年龄大了,而是活动量减低了,而活动量减到最后的结果便是死亡。
如果你会留意雨后走在马路上的孩子,当他们发现前面有个小水塘时会怎么办?是不是很高兴地跑进去玩着、闹着、笑着?反而那些大人,是不是从水塘边绕过去?不仅绕过去,同时嘴里还嘟嘟囔囔地抱怨个不停。如果你希望有个不寻常的人生、如果你希望人生中常是春天,那么就在脸上挂着笑容吧,另外展现出一副充满活力的面貌,让自己对于未来有个乐观的期望,这是你活在人世的最大权利。
二  改变注意力可以改变情绪
如果你有心想要沮丧,是不是一下子便能做到呢?这对你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过去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上即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有过一些难过的经历,如果我们不断刻意去想这些事情,心中一直惦记着,很快地我们便会懊恼起来。各位是否会看过一些很烂的电影?如果那真是个烂片,请问你会三番两次地去看吗?你绝不会那么笨,因为看那种烂片并不能让你得着什么好处,既然如此你又为什么脑子中经常回想那些让你觉得不痛快的记忆呢?为什么又一直希望去扮演那个最不喜欢的角色呢?为什么一再上演那个事业失败、决策错误的影片?当然这些烂片子并不限于过去实际的经验,也包括那些尚未发生而预先担忧的事。
(一)注意力是部分的真实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什么是绝对的,一般说来,任何一件事物给你的感受或在你心目中的意义,完全取决于你的注意力何在,这并不是事物的本体,它乃是一种观点,只是对事物的某一角度的认知结果而已。我们不妨拿照相机的镜头来作比喻,它在摄取影像时永远只是一个大画面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个角度,因而就整个画面而言,镜头很容易便会造成事实的扭曲。假设你现在带着一台相机去参加某个宴会,在大厅里的某个角落你把镜头对准其中一群正在争吵的人,所拍出来的照片会给人什么样的印象?是不是好象整个宴会就是一团糟,大家都在吵来吵去,没有一个人快快乐乐的?然而如果你把镜头对准了大厅另外一个角落,正有一群人高兴地笑着,诉说各样有趣的话题,这时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是不是这个宴会办得十分成功,每个人都觉得很快乐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心中怎样呈现,感受就会怎样被控制。
这也就是何以有些未经当事人出版的传记会那样引人反感的原因,因为那只是作者个人对当事人生活的主观认知而已,因而常常把事实的真相给扭曲了。传记之所以不太为一般人所相信,乃是因为其中很多事迹是通过作者的“取景角度”而作的诠释,而我们都知道照相机实在是具有很强的扭曲事实的本领,当我们使用了近摄镜头时往往会把事物放大甚多,若是再经过专家有心的安排,所拍出来的东西极可能模糊了事实或贬低了它的重要性。套句爱默生所说的话,我们在看别人时事实上乃是通过了自己的心。
(二)任何事物的意义取决于注意力所在
如果你召开一次业务会议,结果其中有一位仁兄未能及时到场,这时你心中的感受就取决于你的注意力所在。在你心中对于他不能到场是持什么样的看法?是他根本就不在乎这场会议,或者他碰巧遇上了什么困难?这就要看你是从什么角度去看了,你用什么样的注意力,就会造成什么样的情绪。
如果说他不能及时到场,是因为正和别人如火如荼地谈到一笔大生意,你却因不知情而发火。待日后知道真相时,那如何是好?别忘了,我们的注意力往往会决定我们的情绪,所以最好不要动不动便贸然下结论。
安东尼·罗宾说:“注意力会影响我们对于事实的认知,因而我们应当好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免得不小心而被戏弄了。”要想控制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借助于提问题,因为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脑子便立时会回复有关的答案,也就是说你找寻什么就会得着什么。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人为什么要占我的便宜?”这时你的注意力便会放在找寻被占了哪些便宜上,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占了你的便宜。相反地,若是你问道:“我怎么才能改变不利的状况呢?”这时你就会去想一些能使你扭转局面的办法。
事实上注意力乃是开启我们无限潜能的钥匙,是改变我们情绪最有效且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能在极短时间内扭转我们人生的方向。
下面就是一个关于上述道理的典型例子。那是一位成长于阿拉巴马州的孩子,约在十五年前他被同校一名太保同学打了一顿,连鼻子都打出了血,气愤之余他发誓一定要干掉这个家伙以报仇雪恨。于是他回家翻出了母亲所拥有的一把手枪,然后就气汹汹地出去找他的目标,可以说此时他已走到了一生命运的分界点。
终于他看见了那个太保学生,只要轻轻一扣扳机就可一泄胸中怒气,不过就在这重要关头之际,他问了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扣了扳机我会有什么后果?随之头脑便浮起这一幅画面,他得在牢狱中接受长期监禁的惩罚,里面会有什么样的非人的折磨令他难以想象。他的父母会如何伤心?这些可能的后果带给他的痛苦实在远远大于复仇的一时快乐,于是他放弃了报复而把枪击向一棵树。
这个男孩名叫波·杰克逊,后来他在自传中写了这段儿时的回忆,无疑地那件事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分界点,就因为把注意力从报仇的快乐上转向坐牢的痛苦,结果使这位可能毁掉一生的孩子成为当代极富盛名的运动员。
(三)什么是注意力
人是通过身上五种感觉器官的汇集资料来认识周围的环境,不过每个人都会偏重其中某一种感觉器官,或者是一般人所称的感元。比如说有的人比较容易接受他眼睛所见的影像,亦即视觉器官的功能居于这个人对外界认识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则较偏重使用听觉器官或触觉器官。每个感元下又可分为数个次感元,改变我们对外界所汇集资料的强弱变化,比如说你可在心里思量某一个影像,然后就这个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种次感元)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使你因而有较先前不同的感受。当这个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后,你的感受很快地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次感元的改变。通过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强或减弱我们的感受,它的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是快乐或沮丧,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
要想了解次感元,不妨用商品条码来说明会更容易了解。这些条码事实上只是一些粗细不等的黑色直线条,不明内情的可以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当它经过扫描机扫过之后,便可告诉电脑这个商品的名牌、成本、售价、库存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条码颇有雷同之处,当我们使它们经过那个称之为“头脑”的扫描机后,它们便会告诉头脑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感觉以及该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条码编制方式,而所编制出来的项目表洋洋大观,每一种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管辖范围。
比如说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视感元的话,那么你对于某次经验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视觉次感元所汇集到有关大小、颜色、亮度、距离和位移的综合结果;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听感元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个经验有关的音量、节拍、音调等次感元所测得的结果。如果说要想使一个人振奋的话,首先就得调好他的感元频道,若他是偏重于视感元的话,那么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视觉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于听感元或触感元的话,那就得提供刺激他听觉或触觉次感元的因素;至于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齐下,先用视觉、再用听觉、最后用触觉,当三类都用上了才能管用。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次感元对于人们认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后,便可从人们平常的谈话中测知他们较偏重于使用哪一类的感元,然后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们能使自己的感受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能把次感元改变到什么程度。我们必须学会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让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对我们有帮助,比如说你要好好审视一下某个令你头痛的问题,那么就不妨把这个问题摆在脑子里,然后想着把它拉远,接着你站在高处换个新的角度去看它,请问你这时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如何?对很多人来说,头痛的程度会减轻。现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变得更大、更亮,请问此时的感受又会怎么样?是不是感受更强些呢?这种次感元的改变有点像是改变菜单中的菜色那样简单,它们确能改变你对于外界事物的最终感受。
安东尼·罗宾认为,只要改变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对任何事物的感受。比如说就以昨天所发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脑海里呈现,把它慢慢推远到几乎一英里之远,成为一个模糊的小点直至没入黑暗之中,请问此时这件事给你的感觉是昨天发生的,或是觉得好象发生了好久?如果这件事给你的是个好的印象,那么就把它拉回来,否则就让它留在那里吧,谁希望一直记住那样的事呢?当你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时,就算是它发生于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让它变得更大、更亮、更立体、更富有色彩,现在希望你跨进去成为其中的人物,请问此时你觉得它是发生于很久之前呢?还是它就发生于近期,你瞧,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发生的时间都改变了。
三  人生中有力的十种情绪
(一)爱与温情
任何负面的情绪在与爱接触后,就如冰雪遇上了阳光,很容易就消融了。
如果现在有个人跟你发脾气,你只要始终对他施以爱心及温情,最后他们便会改变先前的情绪。
福克斯说的好,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
(二)感恩
一切情绪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爱心,但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感恩也是一种爱,因而安东尼·罗宾喜欢通过思想或行动,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好好珍惜上天赐给他的、人们给予他的、人生经历的。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因此请好好经营你那值得经营的人生,让它充满了芬芳。
(三)好奇心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断成长,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赏“神奇”了,就是因为那些神奇,才能占据孩童的心灵。
如果你不希望人生过得那么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带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这是个环环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因此好好发挥你的好奇心,那么人生便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其中全是发现“神奇”的喜悦。
(四)振奋与热情
如果做任何事情带着振奋与热情,它就会变得多彩多姿,因为它们能把困难化为机会。热情具有伟大的力量,鼓动我们以更快的节奏迈向人生的目标。十九世纪英国著名首相狄斯雷利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要想成为伟人,唯一的途径便是做任何事都得抱着热情。”我们要如何才会有热情呢?就跟要如何才会有爱、有温情、有感恩和有好奇心一样,只要我们决定想热情!你可以运用表情:讲话要有力、看事情要远、以无比的决心去追求期望的目标。可千万别想浑浑噩噩过日子,那不仅生活过得会很乏味,人生也会充满了贫瘠。
(五)毅力
上面所说的都很有价值,然而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毅力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困难、失败、诱惑时的态度,看看我们是倒了下去还是屹立不动。如果你想减轻体重、如果你想重振事业、如果你想把任何事做到底,单单靠着“一时的热劲”是不成的,你一定得具备毅力方能成事,因为那是你产生行动的动力源头,能把你推向任何想追求的目标。具备毅力的人,他的行动必然前后一致,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安东尼·罗宾认为,只要你有毅力,就能够做成任何大事;反之,缺了毅力,你就注定失败和失望。一个人之所以敢于冒险去做任何事情,凭的就是他们的勇气,而勇气则源生于毅力。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是勇往直前或是半途而废,就看他们是否时常练习他的毅力“情绪肌肉”。埋着头硬干不表示就是有毅力,必得能察看出实际情况的变化,并不失时机地改变自己的做法。
试问,如果你只要走两步路便能找到出口,难道非得把墙打个洞才能出去吗?有时候单有毅力并不一定能成事,你还得有..
(六)弹性
要保证任何一件事能够成功,保持弹性的做事方法是绝不可少。要你选择弹性,其实也就是要你选择快乐,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必须会遇到诸多无法控制的事情,然而只要你的想法和行动能保持弹性,那么人生就能永保成功,更别提生活会过得多快乐了。芦苇就是因为能弯下身,所以才能在狂风肆虐下生存,而榆树就是想一直挺着腰杆,结果为狂风吹折。如果你能好好培养上述那些情绪,就必须会觉得充满..
(七)信心
不轻易动摇的信心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如果你想一直都有信心,甚至对于始终未曾接触过的范围,那么你一定要打从心里建立起“有信心”的信念。你得从此刻便开始学习想象并感受那份信心,相信自己有资格取得,但这可不能光作白日梦,希望着未来有一天它会平白地冒出来。当你有信心,就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冒险。要想建立信心有个办法,那就是不断练习去使用它。如果有人问你是否有信心能把鞋带紧好?相信你在事实上会以十足信心回答说没问题,为什么你敢说得那么肯定?只因为你做过这件事已经成千上万次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能不断从各方面练习自己的信心,迟早有一天你会慢慢地发现,不知何时信心已在那里。
要想使自己能做各样的事情,你一定得去训练你的信心,千万不可害怕。
很可惜的是,有许多人就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做,甚至于根本还没做就已经退缩了。在此需要告诉各位,许多成大事、立大业的人,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拥有的信心,想想看,在他们之前可能还没任何可以借鉴的例子呢!也就是信心,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一旦你建立起上述的情绪,就必然能体验到..
(八)快乐
当安东尼·罗宾把快乐这一项加在最重要的追求价值表内时,大家都说:“你跟我们不太一样,你似乎很快乐。”事实上,罗宾是很快乐,可是却从未表现在脸上。你知道吗,内心的快乐跟脸上的快乐有很大的差别,前者能使你充满自信、对人生心怀希望、带给周围之人同样的快乐。脸上的快乐具有能消除害怕、生气、挫折感、难过、失望、沮丧、懊悔及不中用的能力,当你不管遭遇了什么事,硬是在脸上浮现笑容,就会使你觉得再也没什么比这个更让你难受了。
要想脸上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并不是说要你不去理会所面对的困难,而是要知道学会如何保持快乐的心情,那样就有可能改变你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只要你能脸上常带笑容,就不会有太多的行动讯号引起你痛苦。
要想让自己很容易便觉得快乐,你就必须充满..
(九)活力
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情绪,如果你不能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那就很难享受到拥有它的快乐。你要经常注意自己是否活力充沛,因为一切情绪都来自于你的身体,如果你觉得有些情绪溢出常轨,那就赶紧检查一下身体吧。你的呼吸怎样?当我们觉得压力很重时,呼吸就会很不顺畅,这样就慢慢把活力耗竭掉了。如果你希望有个健康的身体,那就得好好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
另外一个保持活力的方法,就是要维持身体足够的精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都知道每天的身体活动都会消耗掉我们的精力,因而我们得适度休息,以补充失去的精力。请问你一天睡几个小时呢?如果你一般都得睡上8 至10 个小时的话,很可能有些多了点,根据研究调查,大部分的人一天睡6 到7 小时就足够了。还有一个跟大家看法相反的发现,就是静坐并不能保存精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坐着也会觉得疲倦的原因。要想有精力,我们就必须“动”才行,研究发现我们越是运动就越能产生精力,因为这样才能使大量的氧气进入身体,使所有的器官都活动起来。唯有身体健康才能产生活力,有活力才能让我们应付生活中各样的问题。由此可知,我们一定得好好培养出活力,这样也才能控制生活里的各样情绪。
当你的心充满一些具有活力的情绪,那么经由对人群的服务,可以让大家一同来分享富足。
(十)服务
某天午夜时分安东尼·罗宾驾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心中想着:“我得怎么做才能改变人生?”突然有个意念闪过脑际,罗宾如大梦初醒,兴奋地难以自持,随即把车开下交流道并停在路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生活的秘诀就在于给予。”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如果我们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那种心情是再令人兴奋不过了。常常我们会被那些为了追求人生最高价值之人的故事所感动,他们无条件地去关心人们,带给人们极大的福气。每天我们都应该好好省思,到底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别只想到自己的好处。
一个能够不断地独善其身并兼善天下的人,必然是因他明白人生的真义,那种精神不是金钱、名誉、夸奖所能比的。拥有服务精神的人生观是无价的,如果人人都能效法,这个世界定然会比今天更美好。
四  人生的十大行动讯号
1.不痛快2.害怕3.难过4.生气5.挫折感6.失望7.懊悔8.不中用9.心力交瘁10.孤独感
每天你得好好照顾你的情绪,因为它们能使你的人生充满活力、不断成长,是你先前所想象不到的。如果你想尽量不出现负面情绪,那么就得具备一些积极的信念。
你得经常运用你的情绪,把那些行动讯号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别忘了,不管你的感受是否舒服,它们会是你所认知的结果,今后每当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时,问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件事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释?”这是你掌握情绪的首要步骤。
重视你的各种情绪,并且学会感谢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因为这使你有机会学会怎样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人生。永远不要把痛苦的情绪当成敌人,其实它们乃是告诉你一个信息,你有些地方需要改一改。当你运用这些行动讯号改进了自己的能力,从此就能更有效地掌握自己的人生。不要小看情绪对一个人的影响,在它刚出现苗头时就得马上对付,别等到它已牢牢控制了你之后才处理,那就为时已晚。就像减肥一样,当你发现才超重一点点时,很容易就能把体重减下来,然而等你超重了三十磅才想减肥,到那时没有很大的毅力是很难奏效的。
第四节  控制愤怒与仇恨
安东尼·罗宾认为:你愤怒、你愤恨,只是因为你已习惯,你已学会了用它们来表达你的不满,来表明你的要求,希望达到你的目的。
根据一般人的说法,愤怒是一种必须让它自然宣泄的情绪。然而,发泄愤怒本身并不合乎自然的法则,愤怒不能使人过得更好,暴怒、发脾气对任何人的生活都没有正面的意义。
你并非天生就会愤怒,而是经由学习而得。因为你曾经偶然生气,结果让你遂了心愿。
儿童时期你会哭,如果没有引起注意,你的哭声就会更大。如果仍然没有效果,你就会勃然大怒——踢东西、大哭大闹,甚至用头去撞任何东西。
这一招通常都很有效,别人会来替你完成你所要求的。你发脾气以求达到目的,而你也的确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别人满足了你的要求,而你也觉得比较愉快。
现在你长大了,你是否仍然用愤怒来驱使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使自己心情愉快些?你的老板没有满足你的要求,你就郁郁寡欢,心里老是嘀咕:“你是不是该为我的职位作一些调整?”你老是觉得你的“另一半”不再像以往那样爱你,“你得怎样才能使我更快乐?”你的心里老是为这个问题在打转。
所以你开始自我煎熬、焦虑,使自己的情绪陷于沮丧的谷底,不停地向全世界提出问题:“你要为我做些什么?”并一再为这个问题找寻答案。
事实上,这个世界能为你做的事情几乎没有,生命本是一个必须自我完成的计划。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公平也太残酷了,但这是事实。你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忍受煎熬,不停地燃烧,但那是于事无补的。
成功学家罗伯特就有一次亲身经历:“我第一次掌管的营业小组当中有一个推销员麦克,他总是用激烈的言词来对抗不遂他心意的人或事。
“因此,每个人都抱着‘不做不错’的心理,以免触犯了麦克,其中也包括我。后来才了解,他正是用愤怒来使我产生畏惧感。
“因此我就找他来谈。我告诉他,以后他在愤怒的语气下所要求的任何事情,我都不同意。从那次以后,我们就处得很好,他也不再用怒气冲冲的语调,要求我做任何事。”这段经历挺有价值的。从那时起,罗伯特就发觉团体中的某些人,也常会犯这个毛病。他们发怒、咆哮,而那些本性温驯的人便向他们屈服。事实上,在某些争议的场合中,那些叫得最大声的人,常被认为是最有道理的。
为了获得结论,其争论的过程是相当疯狂的,但有时大声争辩也会奏效。因为当形势对他们不利时,他们就开始唾沫横飞,制造出一场暴风雨了。
但是,这些人终将尝到孤立的苦果。他们不会成功,反而会由于不够成熟而导致恶名昭彰,其他人也会尽量地远离他们。
愤怒及发脾气,并非是博得他人合作的有效工具。不要让自己养成失去控制,以赢得他们对你认同的习惯。
但那也不表示你不可以愤怒,你可以生气,关键在于你如何发怒,以及它会如何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
一  你如何控制愤怒的情绪
假设你是货车司机,早上开车离家,在你到达目的地前,你可能会碰到各种情况。如超车、乱按喇叭,在内线车道上挡你的路、或者紧跟着你的车尾不顾安全距离,还有一些太大、太吵、太旧的车子也在路上来来往往。
在一天当中,驾驶可以说是最常遇到各种令人愤怒的情况。
你如何处理心中的恨意以及挫折感呢?你可采取行动,例如发怒。不要只是坐着生闷气。要主动还击,维护自己的权益,真正发泄出来。买一部旧的改装卡车,装上大的保险杆,再配上气动喇叭,然后在车子的前后都装上可以闪亮、显示车子行驶状况的霓虹灯。
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在公路上趾高气扬、如入无人之境,别的车子惹你时,你也可以用你那喇叭好好地给他们一点下马威。
你也可以在那些紧跟着你的车尾的车子前,来个急刹车,让他们狠狠地撞在你的车屁股上,而你却毫发未损。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教训,可不是吗?当然,你的保险年费会比较高些,但是你的烦躁会得到舒解。如果你的生活整天就是如此发泄愤怒情绪,不需要多久,你一定会感觉生活一团忙乱,甚至会因此丧生。
二  不要让愤怒的情绪控制了你
不要一开始就生气,不要玩命似地跟人家比快。放松情绪,早点出门,多花点时间没关系。不要让别人控制了你的情绪,沿着你自己的车道一路前进,听一听车上收音机的音乐,对那些愁眉苦脸的人笑一笑。
在生活中,每当你发脾气、或在愤怒的情绪下工作时,你应该分析所有使你愤怒的原因,然后避免使自己暴露于那些痛苦之下。
愤怒的情绪是你自己所引发的,如果你放任自己于愤怒的情绪中,很可能会更使对方感到愤怒、生气。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一位太太说。“我们发觉,彼此渐渐养成向对方发脾气的习惯。我们的婚姻生活变成充满责怪与仇恨,彼此都不能忘记前嫌。企图逃避不但无法使愤怒的情绪减低,反而更刺激了这种暴戾的气氛。所以我们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也正是使事态好转的一个转折点。”保持温驯和顺的态度不对吗?我们并不十分鼓励如此。但是,这总比暴跳如雷、乱发脾气的态度要好得多。
安东尼·罗宾认为,并非环境本身使你生气,而是你对环境所采取的一种愤怒的反应。并非别人激怒你,而是你对别人表现出生气的反应。如果使你生气的人权力比你大,你完全在他的权限掌握之下,你又觉得如何呢?使你对人产生愤怒情绪的最大原因,便是你认识的那个人正在对你做出可怕的事情。他们正威胁着你,对你无礼,忽视你的存在,或者正伤害到你脆弱的自尊。也许那正是你生气的原因,那是一种保护性的情绪,在气愤当中你变得更强壮、更野蛮、更有破坏力。也许偶尔这可以使一个胆小鬼鼓起勇气与恐龙搏斗,但通常这种行为没什么用处。
你如何处理你的愤怒情绪?如果那是长年不断,随时会爆发的常态行为,那么你应该用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它。让它发泄出来,或与对方讨论,找出原因,不要用偏激的方法来处理它。
如果你的愤怒情绪是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就如同大多数人的情况一样,那么你的处理态度就不一样了。你可以让这些情绪堆积起来,然后一次让它发泄掉,就像让气球涨满后飞掉一样。
情绪潜能专家鲍勃曾经这样试过一次。
十八岁的女儿告诉鲍勃:“爸爸,你从未发过脾气。你一定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你没有将它发泄出来,你把它藏在心里,这样对你是不好的。”他当时想了一下,也许是对的。后来有一次某件事情使他发怒的时候,鲍勃就大大地发了一顿脾气,他让每一个都看到他——面孔扭曲,大肆咆哮的模样。
这个方法对鲍勃不太合适,对他而言,这样是不对的。他不喜欢自己是这样子的,他说:“我觉得自己有点愚蠢,因为我感觉自己好象失去控制。我想发怒并非不可原谅,问题是如何让怒火冷却,否则它们将继续燃烧,而且越烧越旺。”
三  情绪受到行动的影响
你发觉当你表现出愤怒的举止时,你就会有愤怒的感觉。你表现得越愤怒时,你就越感觉愤怒,而且这种感觉会持续得更长久一些。现代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博士曾说过:“一个人无法以意志来控制他的情绪。”但是你可以用你的意志来控制你的举止。同时,当你的行为表现出某种样子时,你的感觉就是那个样子。
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感到快乐时,你就必须表现出快乐的举止。希望感到有成就感时,你的行为就必须看起来很有成就的样子。人生就像是举止与反应的实验室,你的情绪正是印证你行为一种反应。
因此,如果你表现愤怒的态度时,你就会有愤怒的感觉。那种利用机会发泄愤怒的说法并不能使愤怒的感觉离开你。让别人看到你发脾气,只会使你让别人看笑话而已,因为那样就像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如果你觉得发泄愤怒比你对友谊、爱情、信仰、信心以及对他人尊重的需求更重要的话,那么你就尽管发你的脾气好了。但是其后果通常是你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四  另一种方式
如果你已厌倦你的愤怒独处的话(因为通常会演变到这个地步!),那么试试这个方法:当它萌芽时就把它除掉。当你觉得胃部收紧,心跳加速,脑筋一片空白时,就赶快使它冷却。如果必要的话,你可以离开现场,但不要自我折磨。
上面的忠告从正反两面来讲,都是一样有效。表现出冷静的行为就会使你感到冷静,而愤怒就不再是你与他们沟通的绊脚石了。
最好你能增加对自我的喜爱程度,如此一来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希望让别人了解,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自己的主宰,你能自我控制,那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最终的目的是你必须以有效的方法,控制愤怒、控制仇视心理、或罪恶的心理,如此才能使你的人生过得更美好。
试试上面这些意见。如果有效,继续实行。如果无效,那就放弃,再继续试试其他方法。如果你能控制自己,使人生朝向更美好的方面前进,那就是成长。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所成长,你已有能力改进你不好的气质,那么试着控制另一种情绪,就像你在控制愤怒一样——人类的另一个重要的毛病,就是仇恨。
五  仇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你会注意到公司、婚姻关系、宗教团体以及企业组织中,有些人亟思获得他人的信赖与合作。他们参加训练课程、研讨会和各种研究社团,并且研读各种有关的书籍,希望能对人际关系有所了解,以加强本身影响他人的能力。但是,他们毫无成效。追根究底,是因为他们有仇恨的心理。
他们的仇恨有很多种形式。例如喜欢挖苦他人、冷漠、冷酷无情、刁钻刻薄或是怀有偏见。偏见比其他各种单一的力量更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因此对那些受害者造成心灵上与精神上不可避免的伤害。
偏见是由于一种封闭心境所造成的,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迷惑状态的人身上。这隐藏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拼命地想要在一片混沌的思潮中,理出一点头绪。这种类型的人,会希望借着攻击他人,来理平混乱的思绪。
对于个人而言,怀有歧视与偏见,会在他自己的人生历程中,造成莫大的伤害。为什么?这正是人类理性中一个不可解开的迷。
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到夏威夷去。他们从大草原、城市以及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来到这个自海水中升起来的岛屿。他们成群结队地浏览每个名胜古迹——山谷、瀑布、海滩、凤梨园以及玻里尼西亚文化的艺术品。
几乎毫无例外地,每一个观光客的共同反应都是:“这个地方与我来自的地方是多么的不同!”他们发现这个岛屿优雅可爱,当地的人大方又迷人,他们在这里停留,直到精神恢复、精力充沛时才回家去。他们满意地说:“到这里来,使我感到心情舒畅许多。”他们带着怀疑与期盼的心来到这儿,结果发现确实不虚此行。但是一般人对于自然界的看法与对人类的看法,却大不相同,这不是很奇怪吗?大自然中,那些怪异的、奇特的以及不了解的东西,使我们感到很有趣也很刺激,但是同样的特质表现在别人身上,却变成威胁、错误,以及拒绝、歧视、和偏见的原因。
六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反而是有益的
如果思想上有着相同偏见的人,结合成团体,这将形成一股最具有杀伤力也最危险的力量。例如,常见一些宗教团体中的成员,由于某些信念或观点上的小小差异,就与其他人划分界限。这看起来是多么的荒谬可笑!因为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信仰,最终目的及意义几乎都是共同的。事实上,如果他们能抛弃偏见,很多人将能从研究不同的宗教信仰中,获得极大的个人成长及精神启示。
对于不同的组织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公司及协会,因为私人的利益及个人的意见不合而拆移。如果公司中每一成员都希望能获得较多的利益,必须借助大家的共同奋斗,公司的强大也是由于每一个人身上具有不同的优点。
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需要,是由于他们之间的不同,而并非由于他们之间的共同点。美国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样是由于它能办到历史上其它文化所无法做到的事。各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以及不同民族的人,凝聚成一个国家。他们会碰到多种问题,他们的梦想并未完全实现,但是他们在不停的进步。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所导致的偏见,也是很可怕的。为什么一般人要努力去造成很明显对他们有害的鸿沟呢?年轻人需要老年人,而老年人也需要年轻人。男人需要女人的帮助,女人也需要男人的扶持。为什么在这些人之间会有歧视及中伤呢?所谓的物以类聚,事实上是一种误解。斯丹利夫妇刚结婚时,他们之间的差异正像大象与蚂蚁。斯丹利夫人来自大城市,斯丹利来自一个小镇;斯丹利夫人是个夜猫子,斯丹利则是一个早睡早起的人;一个比较理性,另一个则是比较感性,一个性格外向,一个内向;斯丹利夫人喜欢喝啤酒,斯丹利宁可喝牛奶;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差距,更是十万八千里。
斯丹利喜欢打高尔夫球、跑步、以及生意方面的事物,斯丹利夫人比较偏向于跳舞、打牌,以及养育小孩,那只是刚开始,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癖好,存在他俩之间。
但是他们从来不曾想要改变对方,他们只是接受并了解对方与自己的差异。这些年来,因为他们所采取的方式,斯丹利更喜欢斯丹利夫人,而斯丹利夫人也更喜欢斯丹利。由于他们之间的差异,使得他们可以快乐地成长与改变。到后来他们仍有许多不同之处,那使得他们的共同生活像是探险一样。
假如他们一开始的个性、志趣都一样,或者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的性格因为不太熟悉而导致偏见,那么他们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可能会分手,或者陷于一场不美满的婚姻中。但是他们没有,这是由于他们努力去排除各种隐藏于偏见之后的仇恨,也就是说,他们怀着开放的心灵努力追寻生活中新奇的事物。
同样对别人各种不同的态度及行为抱着好奇心,将能驱除心中的仇恨。
相反地,一项顽固的心灵将会由于武断的偏见,而将自己封锁起来。当一个心灵放任心中的仇恨与冷漠自由滋长时,他就开始停止追寻新的事物,同时也就不再成长了。
七  爱你的敌人
偏见造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所以如果有些人只是由于不小心,而刺伤你的自尊时,你会发现,不管你多么努力,都无法使自己对他产生好感。
就连安东尼·罗宾也同样如此,他对自己也常觉得很困扰。像圣经中所说的,要努力使自己“爱我的敌人”,但是他办不到,他无法忘怀某人加诸于他的不公平及恶意,光谈爱心似乎无法解决问题。
然而,虽然他有那种感觉,他发现仍可以对那个人稍尽心意,当他以自己的方式来帮助某人时,恨意便会消弥于无形了。
安乐尼在自己所教的有关生活态度及人际关系的课程中,便教导了这个技巧,他建议学生:“帮助那个对你最不好的人。”其效果绝对令你意想不到!旧创被治愈,潜伏的恶化因素被排除。即使家庭中的纷争,也会因为进行简单的亲和行动,而使严冬变暖春。
在安东尼·罗宾的家中贴着一张小小的格言,“爱你的敌人,那可以解除他们的武装。”的确如此,在他人意想不到时提供一臂之力,确能得到令你惊异的回馈。别人对于你这种礼遇,会因铭记内心而乐于表现出他们的好感。
试着使你避免卷入不和、纷争、或者怨恨的漩涡中,将爱心看成“付出”而非“感觉”。看看付出爱心,是否能使你排除心中不快的感觉。
这是值得去努力的,正如同纽约市公车上贴的一句箴言:“医生警告说:心中有恨的人会引起溃疡、心悸、头疼、皮肤疹和气喘,同时你所恨的人心中也会不好受。”
八  罪恶感、愤怒、以及仇恨都是垃圾
罪恶感、愤怒、和仇恨,是横亘在友谊路途上的三种令人厌恶的情绪。
我们还有其他不良的情绪,但是只要我们学会如何控制这三种,其他的就不足为虑了。
这些不好的生活态度,可以称为“垃圾”,它们是我们思绪中的烂东西。
“恶臭的思绪”,有人这样称呼,也有人直接称它们为馊臭物。
GIGO 是电脑界的术语,意思就是说:“进去是垃圾,出来也是垃圾。”在你的心灵上的一堆堆的垃圾,在你人生旅途中会一一遇上,在你与他人接触时也会经历到。
如果你以为周围的人,和自己一样,那么你所观察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你的世界。如果你认为你的人际关系,只须凭你自己的想象便可以达到完美,这就不太可思议了。你不重视的,别人也不会重视。这会使你更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优点,这就是所谓“酸葡萄心理”。
批评朋友的缺点时,你会发现别人也正对你做同样的事。
当自己内心不诚实时,你也会怀疑他人;不信任自己时,你也不会信任他人。
当你不珍惜自己时,你会发现别人也不会重视你;你所关心的事,往往就是别人所关心的事。
所以如果你希望与他人相处得很好,你必须要先懂得如何自处。
第五节  相信你的本能
我们的一切进步就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植物蓓蕾一样,你先有你的本能,后有观念,再有智慧,就像植物那样,先有根,后有花,再有果。虽然这些毫无道理可言,但归根到底,你应相信自己的本能。
如果你能克服自己的种种偏见,思索你的基本的动物的特性,你将会认识到每时每刻你的动物本能都在支配着你。人的问题在于,你能使你的生活与你的动物本能相合吗?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够与你的这些本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并且和它们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换句话说,就是实现真正的发挥潜能生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问另一个问题:什么是我们的本能?并且当我们从现实中感到这些时,我们又如何识别它们?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本能就是对环境和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本能不包括推理,它是遗传和不变的。有些生活环境会引起动物的基本反应,从而造成肉体上的紧张,本能就是身体为消除肉体紧张而作出的反应。
换句话说,如果某个人给你一拳,你的本能就会立即使你作出如下反应:抬起胳膊阻挡或者是回避,根本不必加以思考。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动物本能在人的身上都能得到体现。我们并不具备一些动物天生的本能:如没有经过飞行训练,天鹅能够按完美的队形飞行;没有建筑学学位,蜜蜂随时都能建筑精巧的巢。但在我们身体中存在着极其强烈的生理倾向和欲望,它们并不是通过正规的训练方法而获得的,并且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唤起那些强烈的欲望和生理预感。我们必须记住,尽管我们的动物本能比其它动物要弱,但我们能够控制住它们,而其它动物则不能(如果我们决定反击,我们站在那儿,以拳制之)。此外,通过吸取各种经验,我们最终采取了防范心理,于是我们的本能系统遭受文化压力的压制。
自然,你身上留下的动物本能,尽管现在很微弱,但并不是邪恶的,也不应招致你的羞愧。相反地,有些人为了生存、解决问题和丰富生活,完全依赖于他们的动物本能。他们并不像许多心理健康专家尤其是精神分析专家那样,把蕴藏在人深处的强烈欲望看作是“我们的病态面”,而是使我们确信这些欲望是我们天性的潜在面。这些人总是能适应生产并驾驭生活。
如果你深究自己的本质,你将不会遇到“野蛮的”、没有文化的动物,从根本上你就不再是一个虚伪的人;如果你放弃探索你最深处的动物本能,你就会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强奸犯、杀人犯、或者是放纵的野兽;当然,在你内部的深处幸存着的有机组织,能在任何环境下有效地行动并且能达到最高的成就境界。在你内心的深处蕴藏着先天的心态、能力和潜能,是它们帮助你实施生活的每一步行动。但是,要想敲开它们的大门,你必须使自己相信被你禁锢在深处的种种动物本能,更依赖于你那天生的能力,而不是你所学会的文化礼仪。
我们具有这么一类特性,这类特性使我们从自己的生存需要出发,不加思索地行动,它们包括所谓的欲望、驱策力、意欲、倾向,这些都称为“本能”。无论它们被称作什么,但它们确实存在,我们确实拥有,并且我们所感兴趣的就是帮你更有效的把它们从你的深处召唤出来,重新和它们一道去寻求力量、宁静和成长的源泉。
本能的性质就是这样,为了重新与它们保持沟通,你不必刻意做任何事情——学会新技能、获取新知识、或者荣升什么新地位。你必须做的一切就是不要疯狂地阻拦它们,不要与它们针锋相对,不要藐视和奚落它们。
学会相信自己的本能并不是一开始就奋力地做什么事情。如果你奋力地与你的本能沟通,实质上,你却正在把不必要的压力施加在你自己的身上。
去做一些你身体已知道怎么做的事情——跑步、娱乐、呼吸、晒太阳;同样,当你奋力迫使自己的身体做一些它不想做的事情,如一口气静坐十个小时或者抽烟,这将引起身体的反抗。
你的身体是完备的!它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模样,如何做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如何步行、擦汗、睡觉、饥饿和哭泣。它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你能教它游泳、开车、写信、弹吉它或是爬山。但是,当你教它新技能时,必须顺着其本能,它才去做,而不能驱使它按人为的程序,或是强迫和苛求它按“书”上所说的去做。
例如,所有因滑雪事故而导致的腿、胳膊的骨折和其它的严重创伤都是由于人们不顾身体的本能,又没有相应的实践和训练就到非常陡峭的山谷中去尝试而引起的。当这些准备不充分的业余爱好者急速冲下山时,他们就会遇到各种警告的讯号。他们的本能告诉他们:“你滑得太快了,这条小径太窄、太弯,你的身体不知道如何控制这种局面,不知道该怎样停下来才不致于跌倒。如果你还在继续滑行,继续加速,一旦以这种速度和树木相撞,你必定会粉身碎骨。”在这一点上,相信本能的人,能最轻柔地跌落下来。当他技高一筹的同伴停下来问他怎么回事时,他会说:“这座山太陡,我还不够水平在这上面滑行,我能够安全停下来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跌一跤。我想脱下滑雪板,走到中等坡度的地方去滑行,再在山脚下与你碰面。”为了使他的身体免受伤害,他所做的正是他的本能在一刹那间给他的命令:“迅速扑向松土!”在另一方面,那些抑制自己本能的人就会在紧要关头时说:“不,我决不让雪碰到我的衣袖,在众多强手面前跌跤多丢人现眼,换一个山坡滑行未免小题大作..”在不相信自己本能的一刹那间,他们的身体再也控制不住这样快的速度,他们就重重地跌了一跤,于是就发生了骨折,最乐观的情况就是以某种方式从山上滚下来。尽管骄气未伤,但他们的身体却正在说:“老天爷,这是多么遇蠢的行为,你是不是想杀死我?”相信你的本能仅仅意味着顺其自然并允许你的身体做它知道该怎样做的事情;它意味着放松、理顺生活、消除压力、不让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意味着真正相信你的身体,进而运用其一切令人惊奇的本能,而不是过度地奋力,不是让你的思维中“行为评价面”得势。如果你发现自己因为做事不如意而惩戒自己的身体,那么你对它已采取的态度表明,在生活提供给你的任何情形当中你并不是顺势地、自然地运用自己的本能。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对相信自己的本能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们的一切进步就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植物蓓蕾一样。你先有你的本能,后有观念,再有智慧。就像植物那样,先有根,后有花,再有果。虽然这些毫无道理可言,但归根到底,你要相信自己的本能。”什么时候你相信自己的动物本能?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不得不首先自问:“何时对我最有利的事情,而我却把本能弄错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个生活中的例子是最能名副其实地表现本能的例子,是所有有过孩子的人都熟悉的。1967 年,在韦恩的女儿特雷西诞生后两个月的凌晨三点钟,他正坐在床上为明天的考试作准备。他的妻子在他的身边酣睡,既不受他翻书的响声和移动的毯子所惊搅,也不被炫耀的灯光所干扰,对这一切她毫无感觉。特雷西的卧室在距他们有一段距离的楼下。
特雷西咳嗽了一下,清醒的韦恩几乎没听见这微弱的声音。霎间,沉睡的妻子却立即醒来了,她对韦恩一直没有睡感觉惊讶。“你能去看看特雷西吗?”她问道,“我听见她在咳嗽。”韦恩的妻子并不是在显示超人的才能,而仅仅表现了基本的母性本能。
当她睡着的时候,除了女儿的哭叫声和咳嗽声以外,所有的响声、光线、影子她都能抛到九霄云外。母性本能如此地关切着女儿独特的声音,以致连远处房里女儿轻微的咳嗽声她都能听到,使她立即从酣睡中醒来,略加思索(韦恩还没睡,他可以去照顾一下。)并提出请求,当满意地确信女儿平安无事时,又安然进入了梦乡。
母亲与她们的婴儿之间有一种极其特殊又难以解释的联系,只有当母亲烂醉如泥,或者产生类似的心理失常时,这种联系才会中断。正如这个例子所说明的那样,你知道在你体内蕴藏着绝对可靠的动物本能。这些本能不是学到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生来就有的。一旦幼猫需要帮助,母猫立即就会知道,而妈妈在夜中警觉遥远的婴儿轻微的咳嗽,两者没有什么不同。
何时对你所爱的人最有利的事情,而你的本能会弄错呢?让我们思考另外一些探究本能的事例。那就是幸存者的经历,他们经受了身体的考验而活了下来,在这种考验中退缩的就丧生。
这些幸存者之所以优于其他人,正是因为他们真正了解如何相信自己的动物本能。当一般的人突然陷入生活的恐惧之中时,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那些能够放弃主观臆断而完全依赖于他们本能的人经受住了品质和耐力的严酷考验而活下来了,而其他的人却不能。
埃里克·马里亚·雷马克曾在他的一部最精彩的战争小说《西线无故事》里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每日阴森可怕的战壕生活。小说的主人公在那极其可怕的环境中经历了数年生与死的洗礼,当时他是多么担心生活的本能把他抛弃,他是这样说的:“我们疏散开来,扑在地上匍匐前进,此时此刻,我感到本能的机敏在促使我在战火中无意识地正确行动,而且迄今还是一直促使我这样做。”他还描述了那些放弃本能的人如何地遭受重伤,而最好的战士如何在危急关头完全听从于他本能的指挥。
更易理解的一个例子莫过于震惊全球的安迪斯山飞机坠毁事件。有些人竟在这种恶性事件中幸免于死,他们没有经过特别的培训,也没有穿特制的防寒服,竟然在零度以下的气候中活命。他们也像你我一样,普普通通,没有三头六臂。他们的经验很简单:依赖自己本能则存,以文化邪说压制自己本能则亡。这次事件的实质在于,那些幸存者为了逃生是如何回到他们基本的本能需求的。但是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又是怎样详细描述的呢?这些幸存者不得不回复到“同类相食的习性”,当他们的本能告诉他们:“在这高山上,这些已死的人的躯体对我来说,是唯一的食物。我们必须吃掉他们”。
这时,他们更置身于“可怕的动物习性”。
他们的行为像动物吗?当然!但是,像合格的动物。
那些幸存者伤害了其他人吗?仅吃了死去同伴的肉体当然算不上伤害。
你能够想象吗?不幸的死者突然对你说:“别吃我的尸肉——我可以留下,我也可以不要什么,但是,我希望你饿死,这样可以一块儿就地腐烂,或者被发现之后都运回家乡的墓地。”死者当然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吃。事实上,他们可能会说:“勇敢点,吃下去!我不需要什么了。”这样的情况下,不愿做“可怕的吃人的事”就等于宁愿死亡。你所想到的是,数千里之外坐在温暖和舒适的屋里的人会对你的行为作出怎样的反应。你让这种想法支配你应该做什么事情,也就是让平常的社会标准(“噢,去年祖父死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吃他”)压制了你最佳的动物生存的本能,让这种标准杀死你。
你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反映本能行为的同样事例,对于何时最适合你及你所喜欢的人的行为而你的本能却弄错了这一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当我们“像合格动物”一样尊重,发掘、听从这种本能时,就决不会有这样的时候。当你压制、诋毁、轻视、扰乱、破坏它们,那么你的本能只能是“错的”,只能给你或他们带来威胁!这时并且也只有在这时,你的本能可能给你报复:给你带来焦虑、恐怖、内心冲突,结果引起身体紧张。虽然你的本能知道如何尽可能以最有创建的方式解除这种紧张,但是你却不愿让你的本能自作主张。也正是此时,本质的和机能上的紧张反复无常,此起彼伏,它们相互作用使你的生活不景气、后退、陷入压力的深渊。这种毁灭性的自我压力表明你的身体和心理已处在惊恐和迟钝之中。
这种情况的解决途径是明显的。甚至当你怀疑这样做的可能性时,你仍必须相信你的身体对你的关切。你决不能忘记这些称作身体的东西是一种奇迹中的奇迹,如果试图否认它的完备性和以什么来取代它的本能,结果只能使你呈现出病态。只要你允许你的身体施展其本能,这种内在的本能会万无一失地使你在任何环境中既保持安全,又不损健康。成为一个合格动物的关键是要学会相信自己的身体,你身体中一切不可思议的天生本能将使你的生活充满无限的乐趣,遭受最少的痛苦。
作为例子,我们接着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摆脱痛苦的基本本能到了怎样的地步?痛苦是一种警告,除了人以外,一切动物都会不可避免地尽力免遭痛苦。但是你具有的文化修养会告诉你,你应该在生活中希望经受一些痛苦。
看一看所谓的职业曲棍球运动所发生的事件。
任何一个玩过曲棍球的孩子都能告诉你,除了一些轻微的冲撞和碰伤外,一场大型比赛中无人受伤并不是不可能的事。1980 年奥运会上,美国队获得曲棍球比赛的冠军。凡是看过这场比赛的人都知道,最精彩的曲棍球比赛并不是以场上的流血换来的。
那么职业曲棍球比赛又是什么样子呢?观众看到的简直不是一种体育运动,而是一场“拙劣的游戏”。那些与比赛无关的纠缠和奥林匹克精神及其规则则格格不入。接二连三的强词夺理的吵斗,不是有人鼻青脸肿,就是有人头破血流。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运动员们的拳脚相加中度过。有时甚至有人冲上看台对对方的球迷施以非礼。所以衡量一个职业曲棍球运动员的标准并非是他得分或防守的技能,而是他是否故意冲撞别人以及当他在自己被撞伤时能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坚强和镇静”。
更进一步,那些被运动员们的所作所为为之震惊的观众又会说什么呢?毫无疑问,他们会说:“他们像动物!”错了!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野生动物,当它们能避免痛苦时却迎着痛苦或者使别的动物受到更多的伤害——这种伤害并不是为了生存而不得已为之的。食肉动物干脆利落地杀死猎物,这是它们的本能。当老虎用它的犬齿咬住羚羊的脖子时,只需脑袋一晃,羚羊就断气了。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而当家猫捕捉一只老鼠时,它可能有点拖泥带水。这里有难言之处:因为它被驯养得与野生动物不同,它已丧失了部分野性,在某种程度上它弄不清为什么非要捉老鼠。但是一旦几天不给它吃东西,你看呢,它将如何对付下一只老鼠呢?当一名职业曲棍球运动员跌倒在场地上,意识到他应该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他会怎么想呢?也许他想到在观众面前建立起男子汉的形象;也许他认为这一切正是观众所期望的,观众来看比赛或许实际上就是为了“欣赏”这一切;也许他会诅咒观众,称观众是动物;有些观众虽然在运动员射进一个漂亮的球时会热烈欢呼,但当他们看到运动员们互相打斗时,他们会叫得更凶。无论他怎么想,他几乎很难意识到每当他来到球场,参加这种被扭曲的运动,他的动物本能也就正在受侵犯。他几乎很难意识到,当他看到斑斑血迹,发脾气,与同行拳脚相加时,他的本能强烈地干预这种非人道的场面,但他的身体实际上是在反抗这种干预,一开始就强制性地制造这样的场面。
因此,他首先并不是与他们相互争斗,而是竭尽全力地与自己天生的动物本能进行一场恶战,因为他的动物本能反抗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反抗使别人承受痛苦。
动物天生倾向于追求享乐,我们的这一本能同样地被颠倒了。有多少鸟儿会在她们建起鸟巢后对自己这样说:“我不能停下来,我得再建三个巢或者将这个巢建得比隔壁的大两倍,我要使自己成为这附近真正成功的鸟儿。”显然,为了舒适地淋浴、欢唱、食虫、玩耍,它们不会把建巢看作是一场苦差使,也不会在建巢中唠唠叨叨,满腹牢骚。总之,它们并不苦于工作与娱乐的非此即彼观,也不会抵抗追求享乐的天性。
只有人才能给自己和别人强加这种奇怪的观念:为享乐而追求享乐是不光彩的,这是享乐主义,你不应该这样做。显然这种观念是违背身体本能的,但你却从这些外在的境遇,使自己感到不幸。
甚至一朵玫瑰花都知道向着阳光生长。无论哪一种玫瑰都不会将她的枝条伸到阴湿的角落,也不会将她的幼芽埋在地下。植物的本能决不会一反常态地对植物说:“因为在阳光下真舒服,所以阳光不是好东西。如果你需要阳光,你应该为此感到羞愧。虽然我知道阳光舒服并且它帮助你茁壮成长,但如果你老是每天都追求阳光,你未免太自私了。”只有人才会说:“等等吧,现在你得忍受孤寂、抵抗‘黑暗’,即使这一切使你窒息。20 年后,等你老了,再享受阳光吧!”真是毫无道理!你的本能要求你以健康的方式生活。只有顺从本能,你才能富有成效地去做人生当中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