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不了解的美国(连载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2:08:52
2008-11-26 21:03
他们有 时可以不用事先打电话便可以进出彼此的房子,甚至常常不按门铃。
许多美国人不喜欢被围在一个屋子里的感觉。他们宁愿把门打开。 当他们发现自己被关在屋子里时,他们称之为“关禁闭”。因此,“别 把我锁住”可能表达了美国人的心声。
做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它的居民从来不用生活在围城中或者被 迫保护自己免受交战邻国的侵犯。上两个世纪,美国人口稀少,邻居之 间都希望友好相处,亲密往来,所以他们从不用栅栏与外界隔开,一个 新来的客人会使他们欣喜不已。在四轮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这 里的土地刚刚开发,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亲密无间,一点也没有 生疏客气之感。他们彼此分担创业的艰辛,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前辈 们留给了美国人开放而不是封闭的传统,你能从许多小的方面感觉到这 种传统的影响。在他们的住宅里,你能发现没有门或者是只有半堵墙的 房间,甚至是没有墙或者是只有玻璃墙的房间。他们发现门把家和办公 室关了起来,也就使他们与外界隔离了。
孤独是美国人的大问题,每逢什么组织团体办一个晚会,被邀请的人都是满副精神去,相互认识交谈。寻找知已,毕竟也难。所以常发生 有人死在家里,一连多日无人发现。外出旅游时,无可信托之人,又怕 遭窃,便拉上窗帘锁好门,佯装在家。与人往来过少,只有常常面对自 己,心理的问题就出来了。美国人看心理医生的因此很多,心理问题的 极端就是精神病。
绅士社会与不拘礼节
毫无疑义,美国是一个“硬性”社会,竞争性很强的社会。而同时, 它又是一个进取精神旺盛的社会。处于这样的社会中,有时,你确实会 感到难以适应。一方面,这个社会,似乎到处都是铁板似的面孔,冷酷 无情,什么事情都是硬梆梆的;但另一方面,社会上,却似乎又填充着 一种隐约可见的“人情味”。人们讲究社会的“和谐”,讲究人与人之 间的礼貌和谦让;既难听到恶言恶语的公开争吵,更绝少看见怒声怒气 的随街咒骂。也许,这便是人们所常说的,一种充满“绅士”习气的社 会吧!
性格坦率而热情奔放。美国人喜欢主动跟生人搭腔,给人一种“一 见如故”的感觉。有些美国人在旅途中会把自己个人经历讲给初次相见 的生人听,他们喜欢吹嘘自己过去的辉煌经历,也不忌讳讲到个人婚姻 上出现的曲折。有些生性风流的美国人讲得来劲儿时,还会把其妻子或 者女友的裸照让你欣赏。假如你迷了路,美国人常会热情告诉你该怎么 走,许多人还会送你走一程。假如你在傍晚或在比较偏僻地方迎面碰到美国人,对方通常会主动跟你打招呼,让你解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戒心。 美国人平日说话都是很客气的,见面先问好,临别也要互祝愉快。 你买了东西付钱,店员谢你,同时你也谢他。多道一声谢,并不损失什 么。客套话可以增进友好,使人有亲切感。平日说话也注重技巧,既要 用悦耳的字眼,也要用婉转的语辞。还有一定装做对别人讲的话很感兴 趣的样子,决不表示讨厌,或漠不关心的神情。美国人讲话是不会对人 吼来吼去的。说话也和一个人的仪表服怖一样,是代表个人的身份和教养的,同时也是对人的礼貌。 但美国人的不拘礼节也是众所周知的,许多外国人起初都不习惯,甚至会认为美国人缺乏教养,特别是在商业交往中。例如,美国人打招 呼时往往直呼其名,这对那些职位较低、习惯于对别人尊你的外国人来 说,是会感到吃惊的。
如果美国人不握手,你对此不必惊讶,他们常用点头或微笑来打招 呼。即使在需要正式握手的场合,他们也常常以一种随便的“Hi”或“How are you doing9”或“Hello”来取而代之。不过这些方式表达的意思 都是一样的。你还会发现,美国人在办公室或晚会上不会轮流向每一个 人道别,而仅仅是挥挥手,愉快地说声“Good-by”,或随便地对大家说 句诸如“明天见”或“诸位再见”,然后便走了,没有握手。
你也常常能看到办公桌前工作的人只穿着衬衫,有时甚至不打领带。他们可能斜靠在椅子上,甚至把脚放在暖气或桌子上打电话,但这 并不意味着粗俗。他们一旦离开了紧张、拥挤的城市街道,便是轻松、 随便的人了。
他们的原则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和娱乐——或者全力以赴地、紧张专注地工作或竞争;或者尽情地放松自己、自由自在、随随便便。他 们像钟摆一样在这两极之间摆功。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及其美国人,那 么你就必须先了解美国人的这种生活方式。
美国人的不拘小节也感染了移民们,移民们在寄给家中亲友的无数
信中表现出一种最共同的感觉是:“在美国,我们不对任何人轻触帽 沿表示敬意。”移民历程、革命以及边疆的生活经历打破了许多传统的 阶级隔阂,而在别处这种隔阂在社会生活中多年来一直保持其影响。所 以美国人在他们的社会和职业生活中总是较少拘谨而更为随便。换句话 说,他们经历了两个多世纪之后才忘掉这句训诫:“只有当别人对你说 话时,你才该开口。”
这种不拘小节的习惯,美国人与相识不久的人说话时那种一见如故 的态度,至今还使外国访问者感到吃惊。原因之一是在美国,“谁是何 等人”的标志不那么明显,而且不幸的是,有时还被认为根本不存在。 外国人往往按其国内的意思来解释那些在美国含义不同的事物。比如 说,在年龄和社会地位相仿的美国人中间,他们很自然也很快地以教名 相称。然而,如果德国和法国的来客把这种习惯理解为他们之间立即建 立起亲密关系,那就根本错了。这样理解是以为美国人也遵从德国或法 国的社会语言学的规则。同样,当一个美国人说:“如果你有机会到芝 加哥附近来,顺便来看看我们。”其实他并不认为外国客人会按字面来 理解他的话,而且当客人不事先约定就出现在他门口时,他并不乐意见 到他。那种写给东道主的表示“感谢款待”的客套信同样也是一种不可少的社交姿态。不用说,不应把这样的便条看作含有特别的或深长的意 义。
与这种不拘小节的作风同时存在的是一些众所周知的社交规则。很 多美国人认为某些话题,例如经济收入、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等等,在 日常谈话时最好尽量避免。那些坚持使用一本正经的称呼或头衔的人—
—一般说来,那是些过于认真对待自己的人——有时被看作是“虚伪的” 或装腔作势的人。毫不奇怪,这样的人常常成为调侃的对象。
“香蕉”与“洋葱”
美国人很少掩饰自己的情感,他们性格豪爽开朗,落落大方,愿意 直截进入主题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不会为了一个人的“面 子”而小心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当他们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表 现对立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退缩。事实上,他们经常把相反的观点拿 出来加以分析和讨论,而不是弱化彼此的分歧。他们就像节拍器,常把 见解分为两种清晰可辨的“节拍”,某种事情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外 向的或是内向的;是黑的或是白的;是进步的或停滞的;是好的或是坏 的,笼统地说,美国人不是容易妥协、不讲原则的人。就像一只香蕉——香蕉的皮要么掉了要么没掉;而有些国家的人则更像一只葱头——它的皮一层层地覆盖着,所以一个人有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层次;许多不 同的东西也就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与言不讳相对的特征是拐弯抹角。世界上有很多人尽力避开针锋相对,他们谈话时喜欢就一个问题绕来绕去,尽量钝化自己的锋芒,给自 己留有退缩或改变为另一种观点的余地,同时以这种不用直接的对立来 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美国人追求高速度、确凿的事实和清楚明了的态度,而其他国家的人可能首先看重文雅、和气、尊严之类的东西。这种区别是一个价值观 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的坦率是出名的,男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情感,敢爱敢恨。就是妇女,也可以坦率地告诉朋友,她们不喜欢欧洲人的做 法,既要找情人,又要保密,保持清白的名声,太虚伪。美国人不那样 躲躲藏藏,是怎样就怎样表现。
美国人的坦率还表现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上,他们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从不拐弯抹角。如果不了解美国人的直来直去,一味谦虚客套,就 会闹笑话,美国人会以假当真。四个中国留学生去美国教授家作客,进 门后,主人就客气地问他们想喝什么,两位同学要了可乐,一位要的是 葡萄酒,最后一位由于在国内时客套惯了,一时改不过来,就说:“谢 谢你,不用麻烦了。”于是主人就取来各种冰镇饮料给各位,唯独没有 “客气”的那份。那一位只觉得干渴难熬,心里不由得直怪主人:“怎 么这么不通人情,把人家的客套也当真了?”回到家后他把这事告诉了 表哥,表哥哈哈大笑说:“嘴上客气,那就只好肚皮晦气啦!怪谁呢? 怪你自己。美国人可没有特别的神经来管虚情客套的。你自己说‘不用 麻烦’,他听信你的话才是真的尊重你呢。”
美国人的幽默
像英国人一样,美国人喜爱各式各样的恶作剧、双关语以及含蓄的 嘲弄。美国大学生是以恶作剧闻名的。报纸和新闻周刊的标题,特别是《时代》,大量使用双关语,而《纽约客》那种巧妙的幽默也许是含蓄 的嘲弄的最好例子。美国的幽默也深受犹太人讲故事的传统影响,例如 自我嘲弄的“你看我发生了什么情况”这类故事和笑话。此外还有“敲 板”、“脸上的馅饼”、地板上的香蕉皮等用动作引起笑闹的传统。举 凡这些美国幽默,外国人通常能感觉到,但并不一定能理解。有一种形 式的幽默叫做“开玩笑”,或叫“寻某人开心”,它是很多美国人日常 生活的一部分,而且通常用来作为正常谈话的陪衬。不过,口头上开玩 笑、相互戏谑或打趣不仅仅是为了取乐而已。这常常是相当认真的,是 在交际时考验对方,或说明问题的一种方式。很多美国人发现,人们在 被别人愚弄时如何作出反应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有时,如果一个信息通 过开玩笑或其他“轻松的”幽默间接地传给对方时,那就有可能挽回面 子或是避免发生争论。
有些研究美国幽默的人也把这种“寻开心”的玩笑追溯到边疆开拓 时代。人们用一本正经的神情向来自东部(或欧洲)的天真的旅游者讲 述夸大了的故事,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取乐形式。这类 故事之所以有趣,在于听故事的傻瓜永远不知道他是否被人愚弄了,但 别人全都心里有数。有意夸大的谎言是这类幽默的一种较为露骨和粗野 的形式。例如,一个旧汽车推销员今天说,这辆汽车“是一位羞怯的芭 蕾舞演员仅仅在星期日下午才使用的”,美国人当然知道他是在说笑话, 也可能是在说明另一个问题(也许,“我是推销旧车的,你要我对你说 什么呢?说这些汽车全都是完整无损的吗?”)。
所以,美国玩笑有许多必须经过反复揣摩才能理解。有人对一位同事说,“你系的这条领带确实好”,这句话并不表示说话的人真正认为 这条领带是好是坏。更确切他说,人们只有对朋友才开这样的玩笑。有 意放低调子的人往往会用类似的方法。“我偶而打一会儿网球”,或是 “我一有机会就捡起一本书来读读”,如果说第一句话的人是个网球好 手,说第二句话的是位文学教授,这两句话就有不同的涵义了。一般说 来,美国人喜欢装出比自己本来面目差些的样子,掩盖他们的才能和成 就,或是拿自己的才能开开玩笑,然后看看别人如何反应。这类游戏的 规则是不易掌握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根本没有意识到对方是在故弄玄虚 的人。
美国人的幽默无处不在,比赛的球场上空,有时会出现一架单引擎 的小飞机,绕场盘旋。机尾拖着一条长长的广告:“百事可乐是时代的 选择!”好家伙,生意做到家了,据说,任何人花上 60 块钱,就可以把 自己的广告什么的持在飞机上飞 5 分钟。这不,球场上响起一阵掌声和 口哨声,原来飞机后的布条已经换了,上面赫然几个大字:“黛安,肯 嫁给我么?”真是金石可镂,这位黛安 女士,如果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玉女,此刻大概不会再犹豫了吧。
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公路上,一辆辆汽车的尾部也是表现美国人幽 默才华的好去处。一辆小金龟车背后贴的是大志向:“长大后,我要变成卡迪拉克。”老爷车的后面,则自我安慰地贴着:“我的另一辆车子 是劳斯莱斯。”也有写着:“我虽有点老旧,却从不替主人找麻烦。” “别看我老,贷款已付清。”足以傲视群英。
开车的人喜欢谈论各种开车情况,其中不乏天真可爱,也有蛮横不 讲理的。“别老跟着我,我也迷路了。”“你再怎么快,哈哈,还是在 我的后面。”“如果你看清楚这行字,就是离我太近了。”“别想打主 意超我的车。”“如果再靠得近一些,我们就得来个自我介绍了。”“别 让我们因为相撞而相识。”“我需要钱,撞上来吗。”“如果你不喜欢 我开车的方式,就别走这条路。”
“我■××”倒是近年来最流行的贴纸,可以爱纽约、洛杉矶、旧 金山,也可以爱家中老狗小猫,只要在红心后面加上一张老狗的照片或 那类品种的素描就可以引起共鸣,也表明了自己来自何方或何种身份。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酒过三巡之后,对客人打开了话匣子,堪称美式
幽默的“经典之作”。 想要提高你的身价么?好办得很:
1.收集各种高级商品的包装盒,如遥控电视节目接收机、高级计算 机什么的,把这些纸盒堆在家门口的垃圾箱旁,你的邻居定会对你这位 “阔老”刮目相看了。
2.事先仔细地把一本杂志从头到尾看完,然后在飞机(轮船,火车)上向乘务员要一本同样的杂志,以每分钟一页的速度将它“看完”后递 给邻座的人,向他(当然最好是她)推荐其中的几篇,并指出其中的谬 误之处,定会使别人对你非凡的阅读速度感到惊讶。
3.人们经常对铅印的东西深信不疑。花不了几个钱,你就可以印一张使你身价倍增的有模有样的报纸,然后给它装上框架,挂在办公室的 墙上。你可以来上这么一条:
《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 6 月 16 日电,记者克里希特:里根,总统今天在 白宫设宴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友,其中的弗莱德·菲勒斯先 生受到总统特别热情的接待。”
“我和弗莱德相识多年”,总统说,“我无法想像在采取任何重大的行动之前不事先征求他的意见和建议。” “菲勒斯先生亲昵地用手肘戳了戳总统的腰,脸上露出谦虚的微笑。”
没有谁会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4.一个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的人总是别人羡慕和妒嫉的对象,因此无 论你到哪里,即使是去看望姑妈,提上一只贴满旅行标签的箱子事关重 大。标签越多越好:苏联、非洲、越南、加德满都——尼泊尔、罗得西 亚、西伯利亚——蒙古。
5.穿上件破破烂烂的狩猎装会使人成为一个历尽风险的传奇人物。 为加强效果,猎装应该千疮百孔、好像你曾穿着它在地狱般的非洲热带 丛林中探过险。另外,带上一只黑色的眼罩也会对你的形象产生意想不 到的效果,猎装上应有狩猎者的徽章、干的血迹、海乙那(棕狗)的咬 痕、非洲土著标枪留下的破洞和狮于撕开的大口等。
6.在飞机或轮船上阅读一本高深莫测的书——当然,这样的书几乎谁也看不懂。不过你可以给你爱看的无聊书籍包上种种耸人听闻的书 皮,比如给《我,一个少年性欲狂》的书套上《古希腊哲学》,或在《房事 48 法》外面包上《古克尔特诗集》的封皮。
7.给自己印一些有显赫头衔的名片,送给半路相识的人。即使以后 他们真的给你的办公室打电话也不要紧——世界上反正有的是人供你施 展这个把戏。
8.这个办法简单易行,却可以使你显得身居要职:在你的汽车上系 一个旧的电话筒,只消拿起话筒煞有介事地自言自语一番,定会使人对 你肃然起敬。如果还想加强气氛,不妨在汽车上装个小小的机关,车上 的点烟器就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发出电话铃的嘟嘟声。
9.外出旅行时当着邻座的面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纽约时报》,用钢 笔飞快地做起上面的填字游戏来,不用三分钟便把所有的空格填完,然 后嘀咕一声:“但愿下次他们能登点真正考人的东西。”说完恼怒地把 报纸揉成一团扔出窗外。这定会使邻座大吃一惊,鬼才知道你实际上是 在乱涂一气呢。
10.在学校选一门你已经学过而且最拿手的课(不过别让任何人知 道),这样你的高分必定会使人对你赞叹不已。
谈话不时被教授夫人的笑声打断:瞧,他就是这样把我骗以手的。 最“幽默”的,是 1990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小镇辛奥市选市长,有些难产,大家就推举抓贼有功的著名的猎犬波士高当了市长。给它穿上 T 恤衫,打着领带,去市政厅主持会议。外人看来这是多么荒诞不经, 甚至是政治丑闻,可美国人会轻松发笑:“开个玩笑嘛,何必认真!”
里根是总统中最具幽默感的一位。有时甚至幽默过了头。1984 年,他在电视广播试机时拿起后筒开玩笑说,5 分钟后将下令轰炸苏联。这话 没有播出去,却被一个记者录了音,传扬开来,弄得满城风雨,全球哗 然,迫使他不得不做“自我批评”。就在他中枪送医院时,他也不忘幽 默,对医生说,希望你们都是共和党人(民主党反对他),这话也确实 缓和了公众对总统遇刺而感到的震惊和担心。
我们是“美帝野心狼”
美国人的天真可以从他们日常生活表现中看得出来。比方说,美国 人的一举一动不拘泥于形式,在别人看来,好像他们没有礼貌,其实这 正是他们天真的表现。中国古时讲究礼节,美国人就没有这一套的束缚, 他们思想自由,行动自由,于是造成他们那种天真的品性;中国古话说 什么“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美国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有这个“赤 子之心”,因为他们都保持他们的天真性格。
他们这种天真性格,和他们崇尚自由有直接关系。美国人因为天真, 所以他们的性格也很直率,因为直率,他们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做到哪 儿,不管对或是错,他们都直筒似地说出来,做出来。一般的美国人说 一句算一句,正如中国古人所讲的“言而有信”一样。因为他们说话不 像别人那样曲里拐弯儿地说,他们说话算话,只要他们答应你做一件事, 一定办到,成功与否是另一个问题,可是他们一定尽他们的力量替你办;因此,他们的成语是:“你相信一个人,你就相信他说的话。” 美国人的天真不但在他们的言谈之中可以表现出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中间也可以表现出来。美国人绝对没有这种尊卑长 幼的礼貌,因而养成天真的性格,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来说,他们遵守 平等的原则,既然平等了,就不必分什么长幼尊卑了,那么那些无谓的 称号也就用不着加在别人的头上;既然大家有名有姓,就称呼姓名好了, 何必再多此一举另外找一个称号呢?诚然,在美国社会上,一般的惯例 是熟人都彼此称呼各人的名字,客气些的称呼是某先生、某太太等,甚 至连“总统”这个相当“尊贵”的名称,除了在某种正式的场合人们称 他为总统先生之外,普通人们提到总统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直呼他的 名字,例如“肯尼迪”、“卡特”、“里根”等等,而不说“肯尼迪总 统”长、“卡特总统”短,这种称号对美国人来说是极不必要的,如遇 有人用的话,反而语带讽刺或幽默。
不但所谓“官场”上如此,在一般家庭的关系上也如此。美国人除 了自己家中有父母兄弟姐妹这种称呼外,其余的人简直和他们没关系, 既没有关系,就不必用什么称号了;稍近的本家亲戚例如父母的兄弟姐 妹平常用 uncle 或 aunt 两字以外,其余的亲戚们最多用 cousin 这个字 来说明,可是这个英文字的涵义模糊极了,它可以代表堂兄弟姐妹或表 兄弟姊妹,有时候连美国人自己都搞不清 cousin 的意思。
美国人天真的另一表现是:他们不论男女老幼都不承认自己老,即使他们已经是老年人了,但是他们不服老,而且,要是别人说他们老, 或者以老年人相待的话,他们会生气。由于人种、地域、气候、食物和 生活方式诸方面的原因,美国人一般看上去比相同年龄的东方人要老气 些。女孩子在 14 岁到 18 岁时,是鲜花般的黄金时期。但到青年时代看 上去就接近中国的中年妇女了,大多数三四十岁的人总给人四五十岁的 感觉。奇怪的是,西方人若真到了七老八十,却仍然像是五六十岁般年 轻。美国人通常很忌讳别人问他们的年龄,尤其是女性,对此十分敏感, 更甚于问她们的财产和工资。如有朋友打听,总是以“请你猜”来代替 回答。那么,出于礼貌就得回答得小而又小。她们明知是有意的“欺骗”, 却仍会真诚地感到高兴,她们就喜欢这样的假话。
在美国的达拉斯,傅伯斯唱的一曲《游击队之歌》一炮打响,在者美中间欣起了一股中国民歌风。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勃克森为此羡慕不 已,赶紧去学唱了一首《志愿军战歌》来与他比高低。开 始听勃克森 演唱此曲令中国人吃惊,尤其是听他高歌“打败美帝野心狼”时,猜想 大约他不明白歌词的意思。就小心翼翼探问他到底懂不懂什么是美帝? 他扮了个鬼脸笑笑说;“就是我们嘛!”一副童心未泯的样子,美国人 无拘无束的个性实在风趣。他们只是在唱,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感情,歌 中有什么政治的内容,他才不管呢!
六、从共筑爱巢到劳燕分飞
——美国人婚姻家庭风貌
美国社会,男女关系、婚姻问题都是很自由的。可以突击结婚,也 可以闪电般离婚,又可随时复婚;可能先同居后结婚,可以只同居不结 婚;可以当不婚的妈妈,也可以当未婚的爸爸;可以终生不娶,甘当“王 老五”,也可以终生不嫁,当一辈子女光棍。据美国人口统计显示;15 岁以上的美国人有 8%的人离婚,7%的人丧偶,26%的人没有结婚,59%的人已婚(包括 2%的人分居),由于男性人口年龄低于女性,男性比 女性的单身机会多,30%的男性没有结过婚,而女性只占 23%。但男人 又比女人容易结婚,这是因为人口比例中女多于男。由于这个社会婚姻 观念的不同,因此在婚姻问题上就显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众生相。
奇异的婚俗
美国人开放大胆,在婚姻问题上,也常常有惊世骇俗的举动。
●电话约会
电话约会已成为美国人择偶和建立新关系的最流行、最成功的方式 之一。作为与异性相遇的一种途径,它正在取代情侣酒吧、健身俱乐部 和婚姻介绍所的地位。美国报纸、杂志的分类广告专页上充斥着电话约 会的服务广告。
你可以例览诸如《洛杉矶周报》一类报纸登在末尾的 50 字广告。为确保你不要搞错对象,广告分为各种类型:“女人找男人”;“男人找 女人”;“女人找女人”;“男人找男人”。每一类都有一个电话号码。 电话约会避免了令人发窘难堪的照面,也用不着填写冗长的申请表格。 顾客拨广告上给的电话号码,即可听取录好的自我介绍。要是他(她) 喜欢录下其中某一个人的声音,就留下他们自己的口信和电话号码。费 用大约是一美元半一分钟。
这与想在“海伦娜国际要人俱乐部”一类的介绍机构登记入册所遇到的繁文缛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海伦娜”安排一个约会要等六个 星期,而一个电话约会在半小时内即可实现。
电话约会确实有很多长处。“没有人喜欢被拒绝,而在电话里,拒 绝似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会把它当作一个玩笑,一笑了之。”
这是一个电话约会者的经历; 我给一个带着纽约口音的女人留下口信,她在《洛杉矶周报》上把自己说成“楚楚诱人,风趣幽默,具有冒险意识”。不到一个小时,她 即给我回电。我建议晚上去贝弗利希尔斯酒店喝几杯。她欣然同意。
她的名字叫琳达, 35 岁,已离婚,约五英尺高,在洛杉矶加利福 尼亚大学图书馆任馆长助理。她理想的“冒险”经历是端坐在家里阅读 平特或伯勒斯的作品。她穿着紧身的黑皮前克和长统靴,黑亮的头发剪 成了切尔式。我们每人喝了一杯汽水——仅此而已。第二夭,我改变了策略。犯不着从头至尾地在报纸广告栏上寻寻觅觅、挑挑拣拣,我拨通了另一个电话号码,直接听取事先录下的口头广 告,要是这个人听上去让你倒胃口你就径直转向下一个。
我留下一些口信。大约一小时后,我接到另一个纽约人打来的电话, 她提议我们下班后在一家墨西哥风味的酒吧见面。
又一次令我失望,她叫凯,抹着厚厚的脂粉,从事电影发行工作。 今年 30 多岁,离了婚,显得很寂寞。约摸到了 10 点钟,她请我回她的 房间吃宵夜。
我们坐在空荡荡的厨房间吃意大利空心面条,喝法国葡萄酒。一开 始“为了安全”,她坚持将她寓所的前门一直开着。我当然不是在责怪 她。酒足饭饱之后,她关上门,播放一盘贝特·米德勒的音带,然后挨 着我在双人沙发上坐下来。我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口头介绍录得好是电话约会获得成功的关键。”“两情一线牵” 的经理内勒德·吉布斯说。“两情一线牵”是南加利福尼亚最大的电话 媒人服务机构,顾客逾 3500 位,每位每月支付 175 美元的服务费。
“顾客主要是医生、好莱坞制片人、律师,甚至还有法官,他们无 暇每周与不同的人约会。在今天的社会里人们难得结识新人,见到新面 孔,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艳遇——我们的服务正可以填补 这一缺憾。”吉布斯如是说。
“两情一线牵”的顾客必须持有大学文凭,而且在得到号码之前要接受经济状况的审查。他们还被告知在记录下的广告话语中怎样恰到好 处地介绍自己。比如,男人应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情况端出来,而女人 则应尽量少透露个人细节,让别人听上去有点神秘莫测的感觉。吉布斯 认为,“女人通常喜欢有了某种理性认识后才打电话给男人,而男人则 喜欢驰骋自己的想像。”
●先同居 后结婚
因为“性解放”十分流行,所以美国青年男女喜欢同居而不结婚。 一个女孩子今天和约翰同居,过两天分开了,又去和彼得同居,再过几 天又换了路易,都并不奇怪。尤其在美国,还有比“性解放”更厉害的 “性乱”,以致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女儿怀孕,在她们十四五岁时,就给 他们避孕药,这样她就更无所顾忌了,认为可以随便乱搞。“性解放” 和“性乱”给美国社会带来很多恶果,社会上无人管的私生子很多,大 约有 20%的女孩子是未婚就生孩子的,性病很流行,青年男女到了二十 五六岁,也就会感到感情上的空虚和寂寞。近年来这种风气有了一些转 变,一个新的潮流起来了,那就是先同居后结婚。
美国的报纸上征友广告很多,每天都有几百则。请注意是征友,而 不是征婚。因为他们并不想结婚,而只是同居,请看一则广告,明确注明 SWM(单身白种男性), 30+ (30 多岁),然后是身高,体重(这 些是重要内容,不能省略,尤其是体重),喜欢音乐或是体育等等,欲 与多少岁以下志趣广泛的白种女性共度浪漫时光。最后是联系电话。这 是赤裸裸的“求偶广告”。双方只是共度浪漫时光,而不承担责任和义 务。这当中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有的怕失去社会救济 和医疗保险,还有的是为逃税。美国对结婚的双方扣税要高于单身,因此,精打细算的美国人宁可同居而不结婚。 这种同居实实在在是“露水夫妻”,高兴时共度浪漫时光,不高兴时就“拜拜了您哪”。一对同居的好友,早晨分手时还互相吻别,晚上 男的回来就可能收到了一纸最后通碟:“请您另找住处,把钥匙放信箱 里,谢谢!”就这么简单,分手还不忘“谢谢”。你把对方的房间钥匙 交出来,也就宣告这段浪漫时光的结束。而收到通碟的这位也能“处变 不惊”,幽默的还会冲窗户来个飞吻,一走了之。他今天交出去这把钥 匙,过几天说不定又会拿到别的钥匙去共度新的浪漫时光。
●婚前贞洁
美国在饱尝了“性解放”、“性自由”的苦果之后,近年来,正在 兴起一个婚前贞洁运动。
据美国疾病中心在 1990 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青少年有 1/3 在中学毕业前有过性经验;在 14 至 15 岁的青少年中,有 40%的人已有 活跃的性生活;美国不满 18 岁而怀孕的未成年少女,超过了百万。
面对这一事实,美国人才开始觉醒。 1990 年,美国纽约一位名气 颇大的富豪赖戈茨说;别国少女,守身如玉,要把贞操作为最珍贵的礼 物奉献给丈夫;而在美国,每年有如此多的幼女怀孕,真是美国一大悲 剧。因此,他向报界宣布:在他居住的纽约斯泰登第三区,设立“处女 奖”,每年从他的私人基金中,拿出 10 万美元,奖励 100 名年届 19 岁 仍是处女的少女,每人 1000 美元。在美国婚前贞洁运动中,最活跃的是 一些学校。
1994 年 7 月 29 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婚前禁欲宣誓仪式,是由教会发起的,口号是“真爱须等待”,共有 21 万多少男少女参加。她(他)们在 署名卡片上写着:“我相信真爱须等待。我向神、自己、家人、与我约 会的人、未来的伴侣,以及将来的子女许诺:在结婚之前,我会保持贞 洁。”她(他)们在仪式结束后,就把承诺婚前禁欲卡片,插到了国会 公园附近的草坪上。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接见了参加仪式的部分代 表,鼓励她(他)们保持贞洁。
●爱情跟踪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男人女士出于对艾滋病的恐惧,在与恋人结婚 或同居之前,往往要请人调查对方过去的生活习惯,这给私人侦探增添 了新业务——爱情跟踪。
鲍勃是个 34 岁的纽约人,他认识了一位金发女郎。此女子漂亮、活 泼、多情,且经济能够自立。鲍勃对她非常有意,而且很快坠人情网, 暗自盘算着与她厮守一生。但是鲍勃还是留了个心眼儿,因为他发现, 星期三总找不到她。她去哪儿了呢?这个星期三,她说去看母亲;另一 个星期三,她说去看母亲,另一个星期三呢,她说去波士顿上班。鲍勃 感到困惑,于是找了著名的私人侦探帕尔考。经过侦察证实,金发女郎 的星期三用在了拍性电影上。鲍勃从此变得非常消沉。他倒不是为爱情 的失落而惋惜,而怀疑自己会染上艾滋病,于是他去做了一次艾滋病检查。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在坠人情网之前,都想要搞清楚对方是否可 能染上了艾滋病毒;世界侦探协会主席韦伯说,“这已经成了一种新的 社会现象。”恋人们变得谨慎了,再也不敢盲目地爱了。
爱情跟踪业的兴盛,不仅使恋人们在性行为上变得谨慎起来,而且 对各自生活方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一个叫路易莎的女于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遇到了一个叫亨利的入。他 显得颇有教养、风度翩翩,自称毕业于哈佛大学,并且是中西部一个望 族的继承人。当两个人关系发展顺利时,路易莎却犹豫了。她花了 25D 美元请了私人侦探,结果得知亨利确实富有,也真的毕业于哈佛大学, 但他经常出入一些低级酒吧,这使路易莎却步了,两人的关系终告结束。
1988 年,仅著名私人侦探帕尔考应邀进行这类爱情追踪就有 150 起。他的调查破坏了有些人的婚姻,也成全了另一些人。
一个女性请求调查她的男友。调查的时间很长,也很困难。她的男 友是个商务律师,帕尔考在他的住所安了侦探,有一天深夜,侦探发现 从这个商务律师的房里走出一个女性,她浓装艳抹,走进一间酒吧。不 过她很规矩,只是跟男人们聊天,品上一两杯就回家。原来这个女性就 是律师本人男扮女装,经过长时间反复侦探发现,这位律师仅有些心理 变态而并非是同性恋者。帕尔考的女顾客最后还是放心地跟律师结了 婚。
也有些行为放荡的顾客来侦探所请求调查与他们放荡行为有关的人的性生活情况。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已经染上了艾滋病。他们甚至不相信 血液检查而相信侦探的调查,直到血液检查和侦探的调查都否定了他们 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他们才会放心。通常,侦探们在医学试验室和保 险公司都雇有情报员,以了解有关人的血清检查情况。
接受了爱情跟踪调查后而组成的家庭,男女双方会不会因此而尴尬呢?一名叫巴巴拉的人说,她花费 3500 美元就是为了“买”个放心,她 认为自己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并认为男方若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不应在 乎她对他的调查。再说,“谁知道他是否也雇人跟踪过我呢?”
侦探帕尔考说,由于开展了爱情跟踪这项新业务,他的侦探所近两年来的经营额增加了 3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未谈结婚先谈离婚
美国人对性比较开放,结婚草率,离婚也轻易。有“玉婆”美称的 好莱坞大明星伊丽莎白·泰勒已经七次离异,八度结缡了。虽然有这种 “七下八上”经历的毕竟是极少的,但美国离婚率在西方国家中一直名 列前茅却是人所共知的。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说,一个小学生看见他同学们的父母几乎都是离 了婚的,心中不平,便回家问父母:“你们为什么还不离婚?”
从法律上来说,离婚并不困难,但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和财产的分配 却常常使当事人大伤脑筋,甚至长期诉讼不休。
以主演《第一滴血》、《兰博》和《洛奇》系列片而蜚声全球的电影明星史泰隆离婚时,女方打官司胜诉,一下子分去他 1.9 亿美元总财 产的一半,差不多整整一个亿,史泰隆心痛不已,当与第二任妻子再结 连理时,他有约在先:如果将来劳燕分飞,他只赔偿 600 万,多一个子 儿也不给。
荣膺 1992 年度《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创办人特纳,不久前与著名影星简·方达结为秦晋之好。二人都是第三 度作新人了。特纳在第二次结婚后便向妻子声明自己还会找别的情人, 不过,他们的婚姻关系依然维持了 24 年。分手时,特纳赔偿 4000 多万 赡养费,对于拥有 14 亿资产的特纳来说,虽然算不上伤筋动骨,但也够 心痛的了。因此,他在这次为简·方达戴上钻戒之时便约好,将来如果 再度分手,他只负责赔偿 1000 万。
小民离婚,虽无分去巨额资产的苦恼,但一牵涉到财产的分割,赡 养费的承担,总是给人以切肤之痛,不如婚前来个约法三章,谈妥未来 离婚条件再会度蜜月,因此,“协议结婚”在美国早已司空见惯,并且 日趋普遍。讲求实际的美国人心知肚明,尽管婚前双方都信誉旦旦,但 真能白首偕老的毕竟不到半数,不妨“把丑话说在前头”。
纽约曼哈顿股票经纪人凯斯,今年 31 岁,当他向 32 岁的未婚妻莎 拉提议双方订个婚前合约时,莎拉不愿意谈。往后的一个月,凯斯一再 旧话重提,最后他终于硬邦邦地说:“如果我们不签个婚前合约,就不 能结婚。”莎拉见他如此坚持,终于答应了,于是两人各自请了位律师。 凯斯的律师首先提出草约,内容大部分在保护新郎将来会承袭的家产。 莎拉一听,登时转身飞奔而去,差点没当场声泪俱下。过了好几个月, 这对佳偶才算议定合约,在神坛前缔结连理。
美国情侣已经越来越喜欢在婚前,清清楚楚地言明彼此愿意做、不愿做、愿意共享及不愿意共享的事情。这种婚前合约,在美国 50 个州都 获得法律承认,婚姻律师也说,这类顾客比 5 年前增加了 2 至 5 倍,年 收入在 50 万以上的情侣特别多。至于合约内容,往往不但载明婚姻失败 时或配偶死之时财产如何分配,更常列举“生活风格条款”,有时怪到 令人傻眼的地步。
造就这种风气的因素,在于现时的婚姻潮流,一是离婚率高,大家对婚姻的态度都比以前谨慎而不乐观;二是晚婚,美国人在 30 岁以后成 家的比率为男性 41%、女性 32%,人越晚婚,便越有钱,而且 45%的这 类婚姻中,至少有一方是再婚,为了保护初婚所生的子女,财产权便事 先言明。
只是,有些协议未免做得过火了些,纽约有对夫妻便竟约定到“付 华盛顿大桥过桥费 3 美元都要分摊”的地步;另一对则把两人拥有的 207 项财产,逐一注明所有权,连一只 1. 958 美元的花瓶都不放过。
没什么事是琐细到不能上合约的——推倒垃圾?谁洗碗?律师都碰 到过,也没什么事是怪到不能上合约的,在有关个人生活风格的约定上, 洛杉矶离婚律师马文·米契森,甚至接过要求容许不贞的案例。不过这 一条被米契森拒绝了,因为真出问题的话,这一条即使上了合约,在法 庭上也站不住脚。
订了这一堆毫不浪漫的婚前合约后,夫妇之间究竟还可不可能真心 相爱?当然可能!密歇根州的辛西亚和契斯特·简森斯夫妇可以作证,这两位都结过婚,各有两个小孩,在他们明订财产合约后八年,他们依 旧相爱,而且还正打算把那份合约部分或者全部作废。
●婚礼的情趣
美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只摩门教徒实行一夫多妻制是个例外。大多 数州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 21 岁,女 18 岁。也有的州十四五岁便可结婚。 婚礼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在举行婚礼前有的还正式 订婚,并在报纸上刊登订婚启事,亲友知道消息后,写信或发出贺卡, 也有的朋友送一件小礼物。接到信或礼物后,必须立即复信,表示感谢。 在举行婚礼之前大约六个星期由新娘的父母向亲友发出邀请。邀请 名单由新郎和新娘的父母双方共同拟定,人数大致相等。接到邀请的亲 友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在答复时应用第三人称以示庄重,如果不能出席婚礼,也要写信表示祝贺,并对不出席表示歉意。 收到邀请信的亲友事先要准备一件礼物。为了礼物不致重复,新娘可以拟出一个单子,在单子上开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例如茶具、餐具、 厨房用具、一般的小件家具以及床单、桌布、浴巾等。新娘可以标明自 己喜欢的款式和颜色。新娘的母亲通常将礼物单子复制若干份送给亲友 们。亲友可以根据单子单独准备礼物,也可以几个人共同购买一件比较 贵重的礼物。关系密切的亲友也可以开一张支票,放在信封里作为礼物。 礼物通常在婚礼前送到新娘家里,有的把礼物带到举行婚礼的地方。礼 品用白纸包装,系上白绸带,附上自己的名片,还可以写上一两句祝词。 有的新娘在喜宴上将礼物摆出来,请宾客观看,但如果是支票,则只将 信封展开,不能公布数额。由于摆礼物和收礼物过于麻烦,这一习俗已 经逐渐被淘汰。也有的在婚礼的第二天在家里当着亲友的面将礼物打 开。
新娘的朋友和同事有时会为新娘举行送礼会,参加送礼会的通常是未被邀请参加喜宴的人,这种送礼会可以采取下午茶会、鸡尾酒会或自 助餐的形式。送什么礼自然也要参考新娘提出的礼物单。新郎的朋友有 时也为新郎举行欢叙会,通常只请男友参加。新娘接到礼物后要尽快写 简短的感谢信,表示十分欣赏送来的礼物。
新郎和男傧相大约在婚礼前 20 分钟到达教堂,与牧师见面。宾客分别坐在教堂过道的两边,女宾坐在右侧,男宾坐在左侧。新郎的父母以 及其他家庭成员在婚礼前 10 分钟左右到达,新娘和她的父亲在婚礼前 5 分钟到场。教堂宣讲台上通常用玫瑰、郁金香、康乃馨和紫罗兰等鲜花 搭成拱门。两边的长烛跳跃着火花。管风琴演奏悠扬的圣乐。这时,牧 师、新郎以及男傧相站在各自应站的位置上,在音乐声中新娘搀着她父 亲的右臂沿着过道缓缓地走向圣坛,后面跟随着女傧相以及其他陪伴人 员。新娘身着白色长裙,戴白色面纱,以象征纯洁。他们抵达圣坛时, 新娘的父亲站在她的左侧,在新娘父亲的左侧是女傧相,这时新娘把手 从父亲的手臂上放开。牧师问新娘父亲:“谁把这个女子交给这个男 子?”新娘父亲答话后,将女儿的右手(手掌朝下)递给牧师,牧师再 将手交给新郎。这时,新娘的父亲退下,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牧师在 问过新娘和新郎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并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新郎新娘分别重复宣读牧师提词的誓言:不管是贫困还是富裕,不管健康还是患病, 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我都要永远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宣誓结束,牧师 宣布他们为夫妻。这时新郎给新娘戴上结婚戒指(也有的是牧师给新娘 戴戒指),并亲吻新娘。之后,新娘和新郎随牧师到小礼拜堂,在结婚 证书和登记册上签字后,离开小礼拜堂,沿着教堂中间的过道走出教堂。 后面跟随着男傧相、女傧相以及其他伴随人员,新娘的母亲与新郎的父 亲走在一起,新娘的父亲和新郎的母亲走在一起。当新娘、新郎走出教 堂时,亲友们向他们撒米粒或彩纸屑,祝福新人的婚后幸福。天主教的 做法与新教有所不同,例如在天主教中婚礼可以在结婚弥撒中间进行, 在牧师讲道之后,男傧相、女傧相和其他伴随人员走到高坛处,与新娘 和新郎会合,然后举行婚礼仪式,仪式之后,男女傧相退回到自己座位。 与基督教仪式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娘的父亲只是陪同女儿到圣坛,然 后退回到自己的座位。
如果新娘、新郎不愿在教堂举行婚礼,也可以约请婚礼主持人在其 他地方举行不带宗教色彩的世俗婚礼。也有在登记结婚的地方举行婚礼 的。双方的亲友同样可以出席。在这些情况下,婚礼的仪式比较灵活, 衣着要求也不那样严格。
婚礼后的招待会是早餐、午餐或晚餐取决于婚礼的时间。喜宴通常在饭店里举行,预先订好席位。新娘、新郎站在入口处,迎接客人,新 娘的父母和新郎的父母可以站在新娘、新郎之后,也可以站在入口附近 接待客人。客人的座位都是事先做好安排的,新娘和新郎坐在第一桌的 中间,男左女右。新郎右边是新娘母亲的位置,新娘母亲旁边是新郎的 父亲,新娘的左边是新娘的父亲的位置,新娘父亲的左边是新郎的母亲。 接着,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共同切开婚礼蛋糕,并分给来宾。然后,新 娘站在房中间的一把椅子上,向后扔花柬,接到花束的姑娘被认为是下 一位新娘。新郎把新娘的一只吊袜带取下扔向男宾,谁抢到,谁就是下 一位新郎。姑娘们比较腼腆,花束抛到哪位姑娘的身上,她才敢接住; 男士们却没那么斯文,新郎把吊袜带一抛,小伙子们蜂拥般地一哄而上, 也顾不上笔挺的礼服。幸运者抢到吊袜带后激动地吻它,又和新郎拥抱, 扬起手臂得意地大呼:下一个是我了,而其他人西 服皱了,领带也歪 了,头发也乱了,大家相视哈哈大笑,往往逗得在场的人忍俊不禁,笑 出声来。
当喜宴进行到喝咖啡时,通常由新娘的父亲、新郎、男傧相祝酒致词,祝词一般都不太长,如果有远方的亲友发来贺电,可由男傧相念。 新娘父亲为新郎、新娘的祝酒词大致包括这些内容:女儿在家时给父母 带来的幸福、女儿出嫁后他们将如何思念她、女儿的良好品德、欢迎新 郎成为家庭的一员、对于与新郎父母成为亲家如何高兴等等,最后祝愿 新郎、新娘幸福健康。新郎致答词时首先感谢新娘父亲的祝贺,之后感 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新娘父母同意把女儿嫁给他,简要地谈到恋爱经 过,决心和新娘幸福地生活,最后感谢男傧相和女傧相,井为女傧相祝 酒。男傧相代表女傧相致答词,首先祝贺新婚夫妇,然后讲自己做男傧 相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最后代表女傧相对于所接受的礼物表示感谢, 并祝愿新娘夫妇幸福。一般的祝词者简短、轻松、幽默,使宴会喜气洋 洋。
祝酒之后,男傧相将新娘、新郎带到放结婚蛋糕的桌旁,由新娘和 新郎在蛋糕上象征性地合切第一刀,之后由饭店侍者接过刀将蛋糕切成 小块分送到每个客人手中。新娘和新郎在舞曲的伴奏下跳第一个舞。在 舞曲快结束时,客人开始进入舞他。在适当的时候新娘和新郎悄悄退场, 到房间中换上外出的服装,然后出来和客人告别。告别后,新娘、新郎 登上汽车去机场或车站开始他们的蜜月旅行。亲友欢送新人去度蜜月, 场面通常都很热闹、滑稽,新郎要想方设法尽快离开,而新郎的好友则 想出种种办法企图阻止新郎把汽车开走,例如,在汽车的窗上抹些东西, 使新郎不得不先把它擦掉,或者在汽车的后面系上一串空罐头盒,汽车 开动后叮当作响,后面的宾客紧紧跟上,使劲地按喇叭。尽管平时很少 有人按,但今天却可以放肆。警察也不会不识相,给你送来罚单。他们 仿佛也受欢乐气氛感染,打着手势,优先放行。
现在,许多美国人喜欢标新立异,有在游泳池中举行婚礼的,有跳 伞在空中举行婚礼的,也有带氧气筒在海底举行的,还有人想到太空中 举行婚札。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美国有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新娘是第一次结婚,不管她多老,都要 穿白色的婚纱,白色象征着纯洁。如果新娘是再婚,通常要穿除黑白之 外其他颜色的服装。可对男士不管他是头婚还是离婚,都没有服装方面 的要求。
●婚礼的代价
美国人的婚姻状况仍不景气,但是,美国的婚姻工业却仍然繁荣并 越发繁荣。年轻人的婚姻费用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普通人家的婚礼 平均开支为 1.9 万美元,较高的则达 5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