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机构风险防范与稳健经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55:17
林大城
发布处室:财政厅  发布时间:2001-08-21
信用担保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中介活动,具有经济杠杆作用,并受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信用制度、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社会对信用担保的需求不断增加,担保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但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由于我国现阶段,信用担保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发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信用保证体系不完善,因此,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担保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就担保行业风险防范、化解、补偿及稳健经营等方面谈谈浅见。
一、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化解、补偿机制
1.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担保行业法规,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以规范和保障债权人、债务人、保证人的权益和义务。
2.担保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资金实力,以抵御风险,保证信誉。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提供的服务是信用。担保机构要有体现一定实力与规模的注册资本金。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担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慎重研究担保代偿风险和赔付风险的概率,从而限制担保的最高额度和担保的比例,以抵御风险,保证信用。
3.建立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机制,即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信用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正常地进行和发展。2001年4月,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局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同时,担保行业应健全现代化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客户资信,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评估和决策程序。
4.建立担保风险监控、补偿机制。
(1)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加强对担保机构资金的管理,规范担保行为,对担保规模和总量实行一定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风险。
(2)建立风险监测指标和监控预警系统。在对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反映的基础上,利用担保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担保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警示和管理。同时,对担保企业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经营风险、管理风验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行担保企业风险动态指标管理,将风险防范于未然,有效进行风险化解。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一是提取担保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指从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代偿和坏帐处理的一种补偿性资金。关于提取风险准备金,财政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二是建立政府补偿机制。目前我国担保机构收取的保费与其承担的风险极不相称,为了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壮大担保机构资金实力,扩大担保总额,防止担保机构由于可能发生的大量代偿,使担保机构失去担保能力,亟需建立政府补偿机制。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专业性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都建立在以政府为主的补偿机制上。如美国小企业局的担保风险纳入联邦财政预算,日本信用保证协会担保风险损失的70%由政府成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给予补偿,英国《小企业贷款法》规定,出现索赔经确认合理,符合《小企业贷款法》的条款,将由政府赔付贷款人85%的损失。在我国,可以采取政府财政预算资金注入增加资本金、优惠税率、利润返还、划拨项目、建立担保风险化解补偿基金等方法进行探索试点。
5.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担保机构要聘请有关专家对重大担保项目、专业性强的项目等进行评审,对企业信用、资产财务状况、项目的专业特性、企业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进行严格的评估审查,为是否担保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担保风险。
6.设定反担保抵押物。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市场定价原则;二是闭环可流通原则,即指担保机构在其自身能够掌控的体系和机制内,尽可能地在该体系和机制内保证反担保物的可流通性;三是法律可追溯原则,通常以被担保人的某个(或几个)关联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实现这种法律可追溯性;四是债务人利益可触动原则,即用利益制约机制解决利益问题,保证反担保设定的
目的,进而保证担保机构的权益。如我省福安恒实担保公司的股东连环保即是采用上述后两种办法。
7.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最早出现于70年代初的美国住宅抵押贷款市场。其最基本功能是提高该类资产的流动性,可采用重组、改制,甚至联合证券公司包装上市,除以及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资产、出售股份外,还可以考虑以这部分资产为基础,发起设立投资基金等。目前开放式基金、产业基金、创业基金等受到政府、企业和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这标志着在我国不良资产转化为各种投资基金将会有其发展生命力。
8.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信用评级主要有三类:一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如工、农、中、建、开发银行等自办的评级机构;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会员单位的信用评估;三是社会专门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建议统一信用评估机制,由专业的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
9?逐步建立全国及省级再担保机构。再担保是指担保人按合同约定,将自己所承担的担保责任按约定比例向再担保人再一次进行担保的行为。也就是担保机构将一部分风险连同其收费一起转移出去,从而降低贷款风险。在再担保业务中,可对担保机构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等。如采用固定比例再担保、溢额再担保、联合担保等方式,有效地分散担保风险。载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3个省初步建立了再担保机构。
10?建立担保行业协会,对经营风险进行自律性控制。行业自律是政府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同业协会可以从横向角度协助政府对担保行业进行协调和监督,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同行间共同遵守行业规范,加强交流、形成合力、实现自我约束。
二、担保机构自身稳健经营
1?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担保机构要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内控体系。严格按照科学、实用的业务规程进行操作,实行审、保、偿分离制度,以增强担保业操作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建立担保限额审批制度,实行内部稽核制度;建立担保业务报告制度,定期报告业务运作情况。尽快建立计算机担保监控网络,加强对担保企业存在问题进行监测和分析,严防由于管理失严和业务操作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2?强化担保行业的经营管理,增强自控能力。一是注重市场分析和研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二是加强对资产和负债的管理,定期分析各类财务报表,确保资产和负债比例合理,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三是完善资本金投资组合,保证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增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
3?树立创新的经营理念。担保机构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树立创新求发展的经营意识,掌握规避经营风险的管理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组建信用担保网络体系,提高担保工作效率。建议建立全国或全省信用担保网络体系,实行“统一、集中、规范、科学”管理,即应用系统统一化、数据处理集中化、系统开发规范化、信息管理科学化。要抓好网络组织建设,加强网络制度建设,做到网络体系内制度相通、技术相同、标准统一、操作规范;建立网络业务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这样将有利于发挥担保机构的整合效应,发挥资源共享和集合优势,提高担保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吸纳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促进各担保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5?加强与银行合作,共担风险。积极与商业银行加强联系,借助银行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优势,为项目担保提供基本依据。同时,要同商业银行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对贷款本息实行比例担保,合理分担风险。
6?开展多元化业务。国际上对信用担保的种类分作融资担保、交易担保、税收担保、司法担保、特别担保、其他担保等六大类,上百种。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开展的业务基本上以贷款担保为主,还可开拓更广阔的担保领域。如证券担保、履约担保、退税担保、政府采购担保、司法担保、进出口信贷担保、雇员忠诚担保等等。
7.促进担保行业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建设。企业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灵魂净化剂,是催人向上的思想润滑剂,它对一个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凝聚力起着潜移默化作用。企业理念是企业形象战略的核心和基本精神所在。担保企业理念的设计要坚持实践性原则、个性原则和持久性原则。具体包括担保行业标准、担保精神、担保管理策略、员工格言、人才观念等。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励约束员工恪尽职守,能动创新地开拓业务。同时,担保机构要加大人才的教育、培训、管理力度,引入一批精通法律、外语、投融资、资产评估、财会和工商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人才,使之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要完善用人机制,建立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加强信息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及信息交流,可使担保机构及时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及同行的动作经验和好的作法,促进担保同行进行理论探讨、业务合作、经验交流,有利于增进友谊、加深了解,对一些重大的问题达成共识,也有利于担保业的发展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需求和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更好地促进担保业规范、繁荣、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投资担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