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犹太人现在怎样做母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53:21
犹太人现在怎样做母亲
作者: 吴澧
2010-06-02 20:25:07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荷兰小学生的快乐童年 奥迪能捏宝马 以身体检测铅毒的乡村儿童
点击观看幻灯图集
一个自闭症儿童和他的特教老师的故事
标签
犹太人 儿童 已有评论7条
发表评论
收藏
推荐给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她们用冷静清晰的语言,让孩子镇定下来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了上任后第二次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机会。上月10日,他推选了曾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艾琳娜·卡根。第二天,《纽约时报》在一篇介绍卡根的长文中说:卡根初到法学院,当时教授间左右两派严重对立——美国是教授治校,教授一分裂,百事都难办。卡根的办法是邀请教授来家吃饭,在餐桌上交换意见,顺利解决了课程改革和招聘新人的难题。《纽约时报》说:这体现了卡根注重饮食的犹太母亲(Jewish-mother)慈爱一面。
《纽约时报》在“犹太”和“母亲”两词间还用了连字符,当作专门名词。这“犹太母亲”还真是美国大大有名的典型人物,特别在纽约地区。说起犹太母亲的特点,我们中国人会觉得很亲切。比如同样注重饮食,特别是要让孩子吃饱。从前,犹太母亲还像中国人曾有的那样,很是重男轻女。有笑话说,卡根央求老妈参加她的大法官宣誓仪式:你一定要来,你要给我托《圣经》的。老妈说:你事情真多啊,好吧好吧,我来就是。宣誓那天,老妈拿着家传犹太《圣经》,对身边一位大法官说:今天要宣誓的人,就是我女儿。然后老妈压低声音咬耳朵:她的弟弟,是律师哟!
当然,这只是笑话,卡根的父母已去世。
美国大作家菲利普·罗思——他是犹太人——年轻时写小说抱怨犹太母亲对儿子过度关心,管得太紧,作品曾在犹太社区引起很大争议。不过,当他老年回写童年时,另一种犹太母亲出现了。
在2004年出版的长篇《反美密谋》中,罗斯假设美国在二战时也发生了反犹运动。犹太人被下放到南方农村,接受纯正美国人的再教育——这一灵感大概来自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当某地发生反犹暴乱,下放在那里的一个10岁男孩塞尔顿打电话向罗斯家求救时,罗斯的母亲贝丝——罗斯在书中就用自己家里的名字,叙述者就叫菲利普——让塞尔顿镇定下来的办法,就是先让他吃一顿。毕竟,逃命也得有力气。贝丝让塞尔顿放下电话,走去冰箱那里,告诉她里面有什么。然后贝丝指导塞尔顿用那些东西勉强弄顿饭,坐在桌子前,用碗和盘子规规矩矩地吃。
贝丝的冷静令人惊叹。检查冰箱前,她明确地要塞尔顿放下电话;吃东西时她一定要塞尔顿用盘子。但她并不告诉孩子:如果你手忙脚乱搞坏了电话,通讯中断,我就没法救你。她也没警告孩子:你要是太急吃噎了,那是新的大麻烦。贝丝预防着男孩子可能的躁乱,同时,决不给他添加压力和焦虑。出门前,贝丝甚至叫塞尔顿别忘了关灯和挂断电话——暴乱过去后,仍然要付水电账单的。
这让边上听着的7岁菲利普想起塞尔顿的母亲。下放之前,当两家还是邻居时,有次他在塞尔顿家的厕所里,出来时门打不开了。塞尔顿的母亲并不为他开门,而是给他形容可以开门的动作。当菲利普抱怨室内太热时,她让菲利普爬上澡缸拉开窗。她说:菲利普,是你关的门,你一定能自己打开。菲利普想:这些犹太母亲,她们都是那么镇定,那么耐心。
当孩子碰到困难时,甚至在生死关头,犹太母亲不哭不嚷,她们用冷静清晰的语言,要求孩子镇定下来,用自己的大脑认真思考,抓住细节一环一环地自己解决问题。
本周二是六一儿童节,很多专家却对我国儿童的状况不乐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而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从1997年到2007年却下降了11%。”显然,很多孩子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教。
九十年前,鲁迅先生在《新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终其一生,先生一直在问这个问题。如今,“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看来,也成了必须考虑的大问题。
(作者为旅美学者)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