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8) 慧律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18:04
第八集
同时全都放下,但向心中除罪,把这些完全放下,各自性中真后悔,这才是真正的后悔。【忽悟大乘真后悔,】真正悟入大乘,这才是真正的后悔。【除邪行正即无罪,】除去邪的行,行若正,这才是无罪,所以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学道之人常常由本性关照,放下一切不善心,【即与诸佛同一类。】所以你说成佛作祖很困难,我却说很简单就是因为这样,很简单嘛!【吾祖惟传此顿法,】祖师大德都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下面,这个要划起来,这二句要划起来,【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这二句要划起来,你若是想当来见到法身,一定要离诸法相,所以你看六祖所说的跟佛讲的完全一样,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看!六祖也是说:离诸法相心中洗,洗就是让它清清楚楚,好好的历练。【努力自见莫悠悠,】莫悠悠就是不可以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努力自见,要好好的真正去关照,不要一天空过一天,到死时是一样也没有成就。【后念忽绝一世休,】把笔拿起来,忽绝,你到最后,后念就是你将来忽然间,绝就是死亡,你到那个死亡的境界现前,今生今世就完蛋了!一世休,就什么都没有了。后念忽绝,忽然间死亡,一世休,这一生就没有了。【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你若是悟入大乘,能明心见性,虔诚恭敬,合掌至心的求。【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次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如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你好好的去吧,好好的去吧!【一众闻法,靡不开悟,】大家都开悟,【欢喜奉行。】欢喜奉行。说到这里已经一半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声)【参请机缘第六】我们前面都是说到六祖因为受到徒弟的启请,所以来开示,那么现在则是行人来参请六祖,所以【参请机缘】就是说十方之士都来参访六祖,六祖一一为他们开示,使个个大彻大悟。【师自黄梅得法,】也就是六祖由五祖之处得到衣钵,接到法之后回来,【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一般人不知道有这件事。【有儒士刘志略,】有一位读儒家思想的人,也就是学孔子道理的人,名叫做刘志略。【礼遇甚厚。】他对六祖非常恭敬供养。【志略有姑为尼,】这个刘志略有姑,父亲的姊姊、妹妹,我们要称为姑姑。简单来说,刘志略的姑姑也出家为比丘尼,【名无尽藏,】无尽藏比丘尼【常诵大涅磐经。】《大涅磐经》分成两种译本,一般是以四十卷为主。【师暂听,】六祖一听,【即知妙义,】【遂】就是因此,【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执卷问字,问六祖经中的文字。【师曰:字即不识,】但是涅磐经的道理【义即请问。】所以说字即不识,但是这个《涅磐经》的义理,《涅磐经》的道理,你就尽量问没关系。【尼曰:】无尽藏比丘尼就这样说:【字尚不识,曷(he)能会义?】这个【曷】跟【人】跟一个【可】一样的意思,曷能会义?怎么能够了解它的道理呢?曷能会义?怎么能了解它的道理呢?字都不认识了,又怎么能了解经中的道理呢?【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与文字一点关系都没有,字是我们人创造的,妙理是我们本性的东西,这是两码事情。这比尼丘非常震撼,【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遍告村里当中的人,耆德就是七十岁以上称为【耆】德高望重之人叫做耆德,年纪大,德高望重之人叫做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这是有悟道的人,不是那么简单的,【宜请供养。】有这个晋武侯玄孙,【有晋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兢来瞻礼。】所以这个赞歌,赞钦三宝,能令众生起欢喜心就是这样,所以这位比丘尼只是这样赞叹说:此是有道之士,大家应该供养。所以赞叹能令众生起欢喜心,产生信心,所以大家都来向六祖顶礼,因为这样而来听法,又能度化一个人了。所以我们赞叹一定是造善业,不会造恶业。【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这个隋朝经过三个皇帝,总共三十八年,隋朝很短,三十八年而已,三主历三十八年。隋末兵火,经过战争,这个寺庙已经荒废了。【遂于故基重建】故基,就是在本来的基础上,但是已经毁坏了,就好好的来重建,毁坏之后,再就著从前的地点重建。建这个【梵宇,】梵宇就是佛寺的别名,梵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佛寺。【延僧居之,】也就是宝林古寺,那么又重建,请僧伽来安住。【俄成宝坊。】【俄】就是很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宝坊】这是根据给孤独园长者黄金铺地,所以以后凡是弘法利生的地方、僧伽修行的地方,都称为宝坊,简单来说宝坊就是寺宇的意思,寺宇。【师住九月余日,】九个多月,【又为恶党寻逐。】这些恶党、坏人又追上来了,要来杀害六祖,恶党。凡是有党就不离黑,你看那个【党】字,底下就是一个【黑】中国人在创造文字很不可思议,有党就不离黑。这句话,是立法院秘书长告诉我的,只要有党就不离黑,不管是什么党,【党】的底下就是一个【黑】字,都不是很干净的。【师乃遁于前山,】
【遁】就是隐蔽,六祖就隐蔽于前山,【被其纵火焚烧草木。】要压死、烧死他。你看人心有多恶,祖师也很难为,幸好我不是祖师,否则我也早被烧死了。所以要做一个祖师,也要跑得快,体力也要很好,要是跑不快,早就被烧死了,所以祖师也很难为。师隐身挨入石中,这个【挨】就是勉强挤进去,勉强挤进去,可能是石头缝隙很小,六祖情急之下没办法,因为恶人要烧死他,还是要勉强躲起来,不然法要如何传下去呢?【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冤。】幸好没有被烧死。【石于是有师跌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为六祖钻入石缝中,没有被火烧死,所以这石头上面,有六祖趺坐,就是结跏趺坐,结跏蚨坐又名吉祥坐,又名降魔坐,这都称为趺坐,又这个膝盖得痕迹。叫趺坐膝痕,因为我们坐着时,膝盖要弯曲起来。以及衣布之纹,可能是披袈裟在上面打坐,不然就是把袈裟放在旁边。这个纹路是表示圣人留下的痕迹,就像佛陀双脚踏过的脚印,脚印,现在在印度还保存着,佛的脚印,佛的一个脚印,用我的脚一比较之下,差不多有我八个脚掌那么大,,用我的脚来比较,踩在脚印里面,刚好是我八个脚掌得面积,若是被他踹到;要是佛陀生气起来,被他踹到,马上飞出去,你看佛的一双脚有多大!当然这是圣人所留下来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因名避难石。】所以避开了这场难,灾难。【师忆五祖】这样交代,【怀止会藏之嘱,】到怀集县的时候要停止,那么到四会县的时候你要藏起来。说:命如悬丝。【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就是怀集县,【会】就是四会县,怀集,集就是集中营的【集】,会就是四会,一二三四的【四】四会县。所以六祖就想到:遇到怀集县就停止,若是遇到四会县,那么就是要赶快隐藏起来。【遂行隐于二邑焉。】所以因此他就躲起来,躲藏起来,反正恶人一直想害死他,他就躲起来了。再来,【一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就这样问六祖:【即心即佛,】希望你慈悲,指谕,【谕】就是皇帝的命令的意思,【垂】就是长辈对晚辈的慈悲,所以说:【愿垂指谕。】你有什么指示没有?有什么开示,什么叫做既心即佛呢?【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前念不生,而我们众生是前念都连续一直生起,回味无穷,我们众生就是一直回想,而且这个恨、贪、嗔、疑的念头,一直无法断。所以前念不生,若是要用一句现代话的名相,就是说不留恋过去的一切相,不留恋过去的一切相,过去的念头他绝对不去想,不管任何的恩怨、善恶、是非、对错,完全不生,就是心,前念不生就是我们的心。后念不灭,为什么呢?你若是前念不生,妄想就去除,后念不灭,就是妙有、清净心不灭,灭就如同死人一样,灭就像死人一样了,所以说后念不灭,清净心不灭,我们不可思议清净本性的妙有不灭,这就是佛。简单来说,不论你是何时学道,你从现在开始放下以前,完全放下,自自然然清净的本性,佛性就现前了。佛性不能追求,不能取、不准舍,无一法可得,妄想放下,清净心、智慧心自然显露出来,拨云即得见日,不必追求阳光,无明灭,自性就显。所以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你若是看得懂这一句,一下子就大彻大悟了,这句话就能让你受用不尽了。人不要活在一种记忆的幻影里面,因为过去心不可得,我们人都是这样,想起过去的事情,就把照片拿出来看一看,然后就忍不住的哭泣,边看还边拭泪,不然就是二人在说话,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尤其是【男众、男众】,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有时候我看到他们在哭,我也很难过,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感觉委屈的东西,何必这样做什么呢?很喜欢哭,真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老是觉得很委屈?下面说: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什么叫成一切相呢?唯识学里面说:一切唯心造嘛,你今天在任何一个时空的架构上,一切相中,都是唯心所造的东西,所以我也是告诉诸位,你也可以将一件事情放得开开的,你要不要放下,都在于我们的心而已,都在于我们的心而已,难道不是这样吗?成一切相就是我们的心。为什么讲成一切相呢?因为一切相不离心。那么离一切相即佛,你若是于一切事相中,当下不起心、不动念,放下,这就是佛,这就是佛。因此,【吾若具说,穷劫不尽。】简单来说只是几个字,只有几个字而已,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我们就是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心】就是当下不起念,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本来的面目叫做慧,慧的旁边:能照一切境名慧,智慧心能照一切境,就是说一切境界都建立在智慧当中,所以说:即心名慧,即心就是不起念的那个心,即心,当体即空的那一个放下的心,当体就是空性的,遍一切处的清净心,不起念头的那个心,即心。名慧,这样就遍布一切境界,那就是我们的智慧。【即佛乃定,】即佛乃定,前面要加四个字:【离一切相】就是佛,不能够真正的大定,所以即佛乃定,就是离一切相这就是佛,这就是定,你若是不离一切相,你就无法修行,不先离开一切相,即相离相,你于一切相起心动念,你就算修行无量劫都无法成佛,犹如煮沙成饭,沙非饭因,你用执著的因要归成正果,那是不绝对可能的事,心中必须没有贪、嗔、痴,没有恩怨、没有嫉妒,包括没有圣人的观念,没有我在修行的观念,所以《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也没有感觉我趋向涅槃,涅槃不可趋,因此离一切相即佛,这才是真正的大定。而世间人就是很奇怪,他就是被这个见覆盖,被这个见覆盖,在无始劫以来心地上的流程,他都夹带着一个我见,所以这是很难破除的东西,很难破除的东西,很难突破!他无形当中,他动不动就批评别人;无形当中、言谈当中,他就批评别人;无形当中、言谈当中,他就保护自己,论起别人来则是样样都错,总而言之就是不了解人家的状况是什么,所以就攻击、伤害,就自我保护。所以说太过于保护自己的人,变成不懂得保护自己。你说耶稣基督,他为什么这么伟大?你看!人家要钉死耶稣时,耶稣还原谅他,他说:主啊!你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晓得他们在做什么。所以最后他被钉死了。所以愈想陷害别人的人,就愈显得恶劣,愈是别人陷害的人,就变得愈伟大,愈伟大!祖师大德个个都是被恶人追赶得走投无路,对不对?你看六祖,恶人要放火烧他,六祖也没说:有一天被我抓到,我就打死你!他也没有这样啊,有一天被我抓到,被我打死,经上并没有这样写啊,他顶多是逃跑而已,这种祖师,就是任凭他人怎么陷害,他也没有恨,他没有这个念头啊,他没有这种念头。所以我才说:我们人不必学祖师太多东西,你只要学这一句:没有恨,那就不得了了!没有恨、没有恨,我就是没有恨,你对我怎么样,我都没有恨,我做再大的牺牲,都没关系。对不对?所以这个即佛乃定,一定要先离一切相,而这个不能离一切相,由四个根本烦恼所产生,就是我见、我慢、我爱、我痴,我们人都是由这四种大根本烦恼而产生障碍。你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因为我见,自己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呢?因为我慢、骄傲、狂妄、自负啊。为什么不能离一切相呢?我爱,占有、拼命地占有,什么都是自己的。我痴,为什么?你不能离一切相,愚痴没有智慧,没有智慧,《金刚经》早就告诉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但是也没听进去,整天都在诵《经刚经》也不晓得讲到那里去了?每天都在诵经,但是不会运用。所以我们人用功得很多,而真正用功得没有,你听清楚哦,用功的很多,而真正用功的没有,用功的很多,就是只会使蛮力、拼体力,就是著力于早课、晚课,一直拼命诵经,而真正用功的,真正在心地上下功夫的没有,心地为什么找不到?他也不晓得怎么用功啊,不懂啊!用功的很多,而真正用功的没有,因为不会用功,不知从何处下手?下面【定慧等等,】就是定与慧,这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定就是体,慧就是我们的妙用,就像灯光一样,灯光,有灯就有光,灯就有光,所以定慧是平等法。【意中清净。】我们的六识当中都转为清净心,你若【悟此法门,有汝习性,】这个要注意哦,这个习性,不是习气的意思,是过去所研究而修成的本性,叫做习性。悟此法门,你若是悟入这个无生法门,本性的法门,【由汝习性】,因为你过去就是一直研究啦,那么【用本无生,】为什么叫做无生呢?因为定是寂嘛,慧是照嘛,定慧均等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个【寂】就是不生嘛,【照】就是不灭嘛,寂,一个人的心若是定,你就一切法不生,一个人若是有智慧,一切法不灭,因为清清楚楚,怎么能灭呢?智慧心就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所以它就能照一切天地万物,所以定慧均等叫做无生,定,能离一切相不执著。简单来说,定就是前念不生,慧就是后念不灭,定就是离一切相,就是定,成一切相就是慧,这是同样的意思。所以定就是寂,寂静的【寂】,慧就是照。所以定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生,虽然无生但是有妙用,因此寂就是不生,照就是不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无生。【双修是正。】就是要定慧双修。你看!【法海言下大悟,】我若是出生在六祖的时代,他也会写;【慧律言下大悟】同样会这么写,我就不用搞十几年了,我就不用搞这么久了,只可惜生不逢时,没办法!【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我们的心就是佛,离心无别佛,你好好的体会这句话好不好?心即是佛,简单来说,你起心动念就是决定你的一切,遇到天大地大的事情,我都告诉自己没有事,因缘和合,暂时发生的而已,暂时发生的而已,因缘和合,自性本空,本来无生,你看!就是心。我若是放不下,我一直执着、我一直想报仇,恨,这也是我们的心。所以你好好的体会这一句:即心元是佛,我们的心就能决定一切,心就是佛,这就是开关。一般人每天都在念: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大家都在念,但是不知道这句话是么意思啊,心就能解决你的一切,看你的心要浮现什么观念出来,你的心若是浮现善的观念即善,浮现恶的观念即恶。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你若是浮现善念,你就是善。因此我们自己本身,都以清净心、以无所著的心、无住的心、离相的心,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不悟而自屈,你不悟到我们自己的本性,你自己屈辱了自己的佛性,自屈就是说自己屈辱你的佛性,侮辱你的本来的面目,你就是佛嘛,不悟而自屈,你自己屈辱了你自佛,这是自屈。你自己就是佛,为什么你不悟呢?以后不悟的人都要抓去撞墙:你为什么还不悟?你为什么还不悟?师父我悟到了!悟到什么?头上撞出一个包了!这种人就算撞死了,也拿他没办法,没办法!始终不能悟,悟门打死结了,没办法!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我知道定慧之因,这样我知道了。因为法海言下大悟,双修离诸物,双修就是定慧同时,没有戒、定、慧的次第,那是大乘人所修的,最上乘人修的,定慧同时存在。双修离诸物,离一切相的意思,诸物就是一切相。简单来说,总而言之,离一切相你就是佛,不执著一切相即是。再来,【僧法达。】所以法海、法达,这二个人都是我的徒弟,我取的名字六祖门人中也有。【洪洲人。】洪洲就是江西南昌县,洪洲就是今日的江西南昌县,江西南昌。【七岁出家。】很不得了!这跟星云大师一样,星云大师可能也是七岁就出家了,七岁就出家,我刚好多了二十年,二十七岁。【常诵法华经。】法达常常诵这个《法华经》,来顶礼六祖,【来礼祖师,】【头不至地。】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头没有触地,只有像这样而已,并没有触地,【师诃曰:】六祖就呵责:【礼不投地,何如不礼?】你顶礼,你的头却不恭恭敬敬的五体投地,头不触地,你干脆不礼就好了嘛,不要顶礼就是了嘛。六祖讲话也很有意思,你看下面那一句:【汝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一样东西,这一样东西就是让你置疑、让你放不下的东西,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执著的意思,称为:你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执著一样东西,你顶礼时才会头不著地。【蕴习何事耶?】蕴就是积集,也就是说:过去你到底是从事什么事啊?为什么来顶礼时,你竟然头不触地,这样是什么意思呢?所以【蕴】就是从过去到现在,你累积一直在做些什么,【蕴】就是积集、累积。简单来说,蕴习什么,就是你一向过去到现在,你一向到底在做什么?你是从事什么工作啊?修何种行呢?【曰:念法华经以经三千部。】这个法达也很不简单,念《法华经》已经念三千部了,《法华经》是很大部的经典,要念三千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天若是念一部,三千部是很惊人的,以一天念一部《法华经》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要将近八年的时间,八、九年的时间才念得完。但是念这么多遍也没有用,六祖一句话就楞住了!【师曰:汝若念至万部,】让你念一万遍的《法华经》【得其经意,不以为胜,】你若是念一万部《法华经》已经念一万部了,你若是得到《妙法莲华经》真正的意义、道理、妙义,但是自己也不会感觉很殊胜,有可殊胜的地方,不以为胜,没有拿这个作骄傲别人;没有拿这个当作是可以胜别人的念头,表示说我念一万遍,了解这个《妙法莲华经》的道理,而且不感觉赢过别人,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那么你就是跟我同行,你就是跟我一样,因为圣者是无我慢的。【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你现在:恃就是骄傲,你现在扛著,这个负就是恃,一个【心】再一个寺庙的【寺】,自恃,自己依靠自己,自恃有用,骄傲的意思。汝今负此事业,你现在等于是扛著一个担子,你诵《法华经》三千部,你本来是应该解脱的人,你竟然扛著这担三千部《妙法莲华经》的功德,自己一直负担著,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若是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你就是有负担,这样听懂了吗?六祖的意思就是说,你若是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是一种负担,自己觉得很行,就是一种负担,换现在的哲学名言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平凡、不厉害。都不知过,【都】就是一向,一直到今天,你都不知道你的过错是什么东西。【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礼本折慢幢,你能来顶礼一个人,这是不简单的,本来顶礼是要折服,折就是降伏,降伏。慢幢就是要降伏这个骄傲的,这个幢就是高挂在上面的那个幢,这个慢就是我慢,它不是那个幔,我慢的【慢】、傲慢的【慢】,折慢幢。就是说我们顶礼人,本来就是要折服我们的我慢,这个幢就是高挂在、悬挂在高处叫做幢,譬如幢幡之类,幢幡。头奚,【奚】就是为什么,既然你要顶礼,你为什么头不触地呢?这样是什么意思呢?有我罪即生,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一个我,也就是我相,为什么?你有所著啊,就产生对立的东西,有我罪即生,我们的罪过就马上产生,因为有我就会造业,造业就有罪,有罪。【亡】,亡功,这个就是无的意思,无的意思。如果你没有任何的功,也就是不执著,你所做的一切,这就变成无漏的因,那么就福无比,那么你的福就无量无边,所以就亡功福无比,亡功就是无、没有,你若是忘却自己所做的功德,
这样就是无漏的因。你若是执著自己在诵经,你很用功,那么这个也是一种外道啦,执著啦!【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六祖也回答得很妙:你名叫做法达,但是你何曾通达这个法呢?【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你的法号叫做法达,【勤诵未休歇,】休歇,你不曾在休息。【空诵但循声,】就是说心不悟道,口诵空名,念《妙法莲华经》但循声,什么叫循声呢?三毒不除,循声何用啊?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你内心的三毒不除掉,贪、嗔、痴不除掉,整天只是念经,只是口出声,心病不除,所以说循声,就是你内心的三毒不除,你循声何用呢?你只是一直诵经有什么用呢?【明心号菩萨。】真正明心见性的人,这才堪称菩萨,懂得心地法门的人,才称为真正的菩萨。【汝今有缘故,】你现在与我有宿世之缘,【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你要相信诸佛菩萨无言,无言就是道本无言,至理绝言,离语言相,你若是相信诸佛菩萨进入绝对真空的状态,他是不用任何语言的,你若是悟入这个不可思议的妙义;意思就是说,虽然说一切法,但是等于不说一切法,不著一切法,就是这样,你若是了解诸佛悟道本无语言,你若是了解诸佛悟道本无语言,【莲华从口发。】意思就是说:法达!如果你相信佛不曾有所说法,离言说相,而忘掉你诵经的功德,那么这个才可以诵《妙法莲华经》。莲华就是指《妙法莲华经》,那么《妙法莲华经》自自然然的就从口发出来。简单来说,你若是信一切佛,无所著,离一切相、语言相,就是忘却你自己的用功、精进,不执著你精进的功德,那么莲华就是从你的口中,真正的莲华才产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才是真正在诵《妙法莲华经》,不要执著这个音声、语言相的意思。【达闻偈悔谢曰:】法达听到这首偈颂,忏悔感谢六祖开示。【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要谦虚、恭敬一切;不论他是圣人、不论他是凡夫,都要先做到不要攻击别人,不要伤害别人。我们众生攻击别人的很多,建议别人的很多,若是自己要去做时又没有能力,【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弟子诵法华经时,不了解经典的道理,【心常有疑。】我的心中常常这样怀疑:那么和尚就是指六祖。【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这种骂人方式,也是骂得很有艺术,法达,法身上是很通达,不过你的心并未达法。【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以什么为宗呢?【达曰:】法达就这样说:【学人根性暗钝,】从来只按照《妙法莲华经》这样念这样念…….【从来但依文诵经,岂知宗趣?】怎么会知道它是以什么为宗呢?【师曰:】六祖说:【吾不识文字,】我不识字,【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你拿经典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因缘出世为宗,一大事因缘,以一大事因缘出世为宗。虽然《妙法莲华经》【从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是什么因缘呢?【经云:】【诸佛世尊惟以一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的知见。诸佛菩萨就是为这一大事因缘,而出世于世间,就是要开、示,使我们悟、入佛的知见,【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世间人外迷著相,普天下的众生,著相,这很简单,做善他也著相,做善,他若是布施多一点,他就著相,希望来到这里,能受到特别的礼遇,所以著布施、善事也是凡夫之一,若是不著相,那就是圣者。世间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以为无法可得,空空洞洞。下面:【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这个就是开佛知见,那么开佛的知见,这样一来就没有问题了。若能于相离相,于相就是现实,面对这个现实,离相就是超越这个现实,于相离相,就是即现实又超越,即超越又现实,你面临这个现实社会,你当下就超越它,而不须要离开这个现实社会,跑到深山里面去修行。于相离相,简单来说,禅宗讲的:当相即道,当相即道,一切事相当下就是有道,道就在相里面,不离一切相而另外有道,当相即道,相的当下我们就有道,若能于相离相,在现实的社会里面,当下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于空离空,在内心执著一个无一切法的空性的东西,当下不落入无一切法的消极信念,这就是内外不迷,就是不住。若悟此法,一念心开,这是开佛知见。下面:佛犹觉也,佛就像一个睡醒的人,睡醒的人,佛就像一个睡醒的人。简单来说,众生就是还在睡觉,这个【觉】不是觉悟的觉,就是说睡醒了的意思。佛犹觉也,佛就像一个睡醒的人,就像白天醒过来了,众生则是还在睡觉,我们现在都还在睡觉,还在睡觉,只不过有些人是睡三、四个小时,有些人已经睡了三、四十个小时了,睡得很熟。听说睡眠时间长的人比较愚痴,反应较慢,自古以来的说法,智慧开通的人,大彻大悟,他的睡眠只有二、三个钟头,甚至他不必睡眠,大彻大悟,因为他不用脑部,他不用这个脑,他不用这个脑,他就没有什么负担,他就没有什么负担,只要躺着短暂的休息,睡眠就足够了,听说愚痴的人要睡很久,拼命睡觉睡眠还是不够,为什么呢?一整天都很疲劳,为什么会疲劳呢?强加的分别、强加的负担、强加他的烦恼,逼得使自己痛苦不堪,一直放不下这个烦恼,放不下这个烦恼,脑部就一直转一直转……就感觉很疲乏、很疲乏。有些人要是打电话给他时,只听他说声:喂!(日文)然后边听电话时就睡著了,你一直喊他,他也不知道,不知道,要修到这种睡眠三味,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所以睡眠时间愈长就愈愚痴,你若是想开大智慧,就是不要让你的脑部有所负担啦。所以说大智慧的人,平时的睡眠都是很短很短的。【分为四门。】再来,【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开、示、悟、入。开觉知见,开这个觉悟的知见,【示】就是指,指示你这个觉悟的知见是什么,有一定的方向叫做示,我们说指示标,它有一定的方向,教你从那边走。悟,就是善用你的内在的心,清静心,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入佛觉悟的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你若是听到开示,你当下就能悟入佛的知见,这样就觉知见本来真性,那么这样我们就觉知,这个本来的真性就显露出来了。【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见别人说开示悟入,别人说【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我没有希望了,我是一个凡夫,说开示悟入是佛的知见,不要这样想,不要说我们没有份,【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所以六祖一直再三的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就是佛,我们要开发自己内心的智慧,我们不要做一个可怜的人,我们要做一个大智慧的人,不要做一个每天常常要别人同情我们的人,我们自己愚痴,要别人同情,整天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解脱。所以只汝自心,【更无别佛。】你的心开发智慧,你就是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我们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覆盖住自己本性的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贪爱这个尘境,所以禅宗说:下手须是铁汉。外境这种东西,一下子就让它清清楚楚了,一点也不需要去执著这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不能令我们生死的东西,贪爱这个六尘之境,外缘内扰,外缘就是六尘,内扰就是习气的烦恼不断,干扰我们,干扰我们,外缘内扰,因为外境会引诱我们内心的烦恼,所以就内扰。【甘受驱使。】甘受驱使,就是控制不了这个欲望,自己去推动,去做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甘受驱使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譬如说疼老婆、疼老婆,因为疼老婆,整天就看着这个老婆,整天为妻苦、为妻而劳碌,驱使,我甘愿,因为娶到漂亮老婆,老婆太漂亮了,所以要紧迫盯人,不准别的男人跟老婆讲话,也不准她出去参加舞会,驱使就是变成欢喜的接受这种痛苦的意思,欢喜接受,甘受驱使。驱使就是忙碌、忙碌,很忙,又是欢喜心的忙碌,欢喜心的来忙碌,因为我们被五欲六尘迷惑,所以我们忙碌得很快乐,简单来说就是这样。追求错误的东西,又追求得很快乐,追求得很快乐,所以我前世一定是修行人,因为我自从读高中时,我有去参加舞会,但是我没有下场一起跳,只是在一旁喝著百事可乐而已。我读大三时,我又去参加了舞会,去了之后,我也没有下去跳。高二的时候去参加一次,那是在公馆,公馆,跟同学,那次去参加舞会,舞会中有人打架,碰上农历年,因为赌博就打起来了,我就在一旁观看,因为我有练跆拳道,我也没有动手,他们跳他们的舞,我吃我的东西,因为那时还没有学佛,还没有学佛,他们没欺负我,我也就没动手,这样才有力气打人啊,要保护自己啊,不然一副矮冬瓜的模样,马上就被劈成二半,丢下去熬汤。所以他们为了女朋友吵得不可开交,驱使,甘受驱使。所以我们人很无知、很幼稚,到大学时我已经学佛了,参加舞会的心境就不一样了,参加舞会时,就带著念珠去了,带著念珠去度化众生了,去到那里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那时侯就清清楚楚了!所以我一生不曾跳过舞,不曾跳过舞,不过看他们如何摆动我就会跳了,那个很简单,也没什么困难的,我只是不跳而已,因为那也没什么意思,佛也教我们不能跳舞,所以不行。所以甘受驱使就是完全的受到欲望的引诱,内心的烦恼控制不住。【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所以要麻烦世尊由定慧三昧而起,三昧就是正定,佛入于这个定当中而起,当然佛是不起啦,只是说麻烦世尊,麻烦世尊由三昧起,【种种苦口】苦口婆心,【劝令寝息,】【寝】就是止,赶紧停止这种错误的追求。【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所以我才说,学佛的人实在是很福气、很幸福,幸福的家庭,所以学佛的人可以唱:我的家庭真可爱……..学佛的人才能唱这首歌,若是一般人唱是没有用的,唱完没多久就打架了。学佛的人若是唱:我的家庭真可爱,这就名副其实,因为人人都有智慧,这太好了!像我们这个大家庭,我虽然没有娶老婆,但是有三十几个孩子,有三十几个孩子,三十几个孩子都很乖,孩子都很乖,我这个当父亲的人,我也不必操劳烦心,所以我的家庭真可爱。我现在要叫法观,以后我们三十几个法师来唱这首歌,我们这个家庭太可爱了,大家都有智慧,大家都知道有生死,不会彼此干扰,不然你看我这里的徒弟,有哪个会打呼小叫的,你们看过吗?没看过嘛,是不是?就算吵架也不会让你们看见。所以说学佛的人,就是有这种好处。所以我一直很欢喜,我常常说,我的生命已经很有价值了,我已经活得很有意义了,我已经活得非常非常的有价值了,就算我病苦再严重,我都很欢喜、很欢喜,为什么?就听到佛法了嘛,那有什么话讲呢?看到祖师大德的这个经典,他吃的苦比我们更多。莫向外求,你就与佛无二。所以有一些信徒常会问:师父你有没有欠缺什么?我说:我没有欠缺什么。师父你想清楚,你还欠缺什么?我说:就缺你用功念佛了!就是这样而已,不然还缺什么呢?不然换我问你:我还欠缺什么?对不对?人到无求品自高啊,一个人对世间已经无所求了。【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邪就是有所求的意思,因为追求于外境,所以【愚迷造罪,】【口善心恶,】为什么说心是恶呢?【贪嗔嫉妒,】【谗佞】就是拍马屁;这个佞打得不太像,谗佞,我慢,把自己抬得很高,自尊心,把自己抬得很高。【侵人害物,】这个【侵】就是伤人,伤害人家,动不动就伤害人家,我摸摸我自己的良心,我一生一世,我从来不伤害任何人,包括害我的人,师父到今天能够做到我心里没有恨,我欢喜的接受,我能够做到这样,但是我无法做到像佛一样还要去度他,想得美!你想害死我,我还要去度你?想听就自己来,我只能做到这样而已,因为我不是圣人,没办法!你们要是有那种修养,有人要害死你,你还愿意去度他,那我就没办法,你们去,费尽心机要害死我,还要我去度你,门儿都没有!想听就自己来。【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你若能端正你的心,常常产生智慧,【关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是无所著,开众生知见就是有所著,处处有障碍。【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见。】世见就是生灭啊、错误啊。【汝若但劳劳执念】劳劳意思就是说,你若是很勤劳,劳劳就是劳而再劳,就是很勤劳的用功,诵这个《妙法莲华经》但是还执著自己的功德,这个念头还放不下,你劳劳,你一直勤劳的念经,但是一直执著你念经的功德,所以傲视别人,【以为功课者,】来当作自己的功课,以为当诵这个《妙法莲华经》当作是自己的功课,【何异牦牛爱尾。】这个牦牛我见过耶,在录影带里面见过,在喜马拉雅山上啊,这个海拔一、二千公尺,都有一种牦牛,这个牦牛这个尾巴很漂亮,很漂亮!这个牦牛就算你摸遍它全身,或是摸肚子都没关系,或是摸摸牛头也没关系,唯独不能踩到那一只尾巴,你要是踩到那一只尾巴,它一转头马上就要戳你,为什么?那只尾巴就是它的生命,尾巴就是它的生命,这牦牛啊,你摸遍它全身都没关系,就是不能摸到那只尾巴,摸到那只尾巴,就会要你的命,转头就要戳你了。所以就是执著的意思,牦牛爱尾就是很执著,很执著。【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若是这样说,我了解道理就行了,我也不必诵经了。【师曰:经有何过,】经典有什么过失呢?你诵经有什么妨碍呢?了解道理的人,诵经怎么会妨碍你呢?经有何过呢?经典有什么错误呢?【岂障汝念?】怎么会有障碍你念经呢?你念经还是照常念啊。【只为迷悟在人,】 【损益由己。】损就是不善于应用叫做损,益,由心悟道的人叫做益。所以,【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这样念,心确实按照经典这样去做,这就是转经【口诵心不行,】你只是嘴上一直诵经………心中贪嗔痴、嫉妒、我慢不除,这样就是被经典所传,【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若是迷惑,你就是被《法华经》转了,因为你在诵经,自己认为很了不起,【心悟转法华,】《楞严经》里面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若是转,你就跟佛一样,心若悟,你就转《法华》,心若不悟,你整天诵经也没有用,没有用!【诵经久不明,】诵经这么久了,道理竟然不懂,【与义作冤家】,跟《法华经》的道理相远背,作冤家,仇家就是作冤家,【与义作仇家。】与《妙法莲华经》作冤家。《妙法莲华经》是开、示、悟、入啊,而你现在是贪嗔痴具足,你却执著经典,认为你很了不起,佛是教你放下,你却是执著,这样岂不是与道理相反吗?经典是要令你悟入,不是只让你诵念的,你要诵念也无妨,你只要能悟入,诵经也无碍,与道理做这个冤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你若是无念,这个念就是正念,你若是有念,念念就变邪念,意思是说无念、无所著的念,这才是正念,有所执著的念,念念就变成邪,因为每一念你都放不下,那么你就落入生死的生灭法中。 【有无俱不计,】有念、无念完全放下,【长御白牛车。】长御,【御】就是驾著,白牛车之【白】就是本来的清净的意思,牛车就表示能够忍辱负重。那么白牛车这是出自《法华经》,《法华经》上,有羊车、有鹿车、有牛车、有大白牛车,三乘叫做羊车、鹿车、牛车,一乘的、无上乘顿悟,这叫做大白牛车,就是实相法,诸佛之本,诸佛之本,叫白牛车。这个白是诸色之本,这个白色的色彩,你要调配什么都可以,本性妙用无穷,就如同白色配任何的色都可以,白,白色是诸色之本。长御白牛车;你就永远的可以控制你本来的面目,永远的显现你清净的本性,用白牛车来比喻人的本来面目。【达闻偈,】法达听到六祖说此偈颂,【不觉悲泣,】不觉悲泣,非常感动,【言下大悟】所以大悟之人还是会哭泣的,欢喜的哭泣,得未曾有,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法达从过去以来,【实未曾转法华,】不曾转过《法华》,虽然诵经诵了一千部,【乃被法华转。】以此为我慢嘛。【再启曰:】又再请问:【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经意分明,】只因你自己迷了而已,【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患】,就是错在他用这个衡量的心,因为度量简单来说就不是用本性,用什么呢?用意识,而意识是累积的经验,当然我法二执就无法断。所以一者是不可思议的本性,一者是有量的意识,那么当然是无法测度的。所以【饶伊】【饶】就是就算是他【尽思共推,】饶伊就是说就算他尽其思维去推论,【转加 远。】只会离得愈远,因为本性不是你用推测所能及的。【佛本为凡夫说,】佛本来为凡夫而说,【不为佛说。】我们在诵经也是一样,所以外道常常说他不执著文字,笑我们佛教徒诵经,经典是佛说的,你为什么又诵给佛陀听呢?不是!诵经是诵给自己听。【此理若不肯信者,】这种道理若是不肯信,【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因为你不肯信,你就退席,也就是退道,退席就是退道。你并不知道你本身你就是坐这个白牛车,意即佛乘就在你的心中,殊不知,你却不知道,驾著这个白牛车,就在你现在你就开著白牛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