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与“赞誉”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1:57:50
据《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在位时,晏子曾两度出任东阿地方官。第一次主政三年,景公听到的尽是诽谤晏子的话,心里很不高兴。后三年连任,听到的全是赞誉。景公要赏赐他,不料晏子拒不受赏。
晏子说:“头三年我治理东阿,筑蹊径、安闾里,招来不法分子怨恨;奖勤俭孝悌,惩偷盗懒惰,招来权势者怨恨;左右的人求我办事,合法者才答应,违法者就拒绝,所以左右也怨恨我。正是如此,官府内外都有人说我的坏话,时间一长,恶名声就传到您的耳朵里了。后三年我改变作为,不管闾里安不安宁,不筑蹊径,作奸犯科的人就高兴起来;不奖勤俭孝悌者,不罚偷盗懒惰者,惰民就高兴起来;不论合法与违法,左右有求于我者都答应解决,他们就都高兴起来;在达官显贵面前,我曲意服从,贵人也高兴起来,这样我的好名声也就传到您跟前。”晏子道出了隐藏在诽谤与赞誉背后的真实情况。
在晏子主政东阿前后两次出现的诽谤与赞誉声中,毁与荣、错与对、假与真、黑与白完全颠倒,这不仅是一个奖罚错位的问题,反映在用人上或干部考察评议中,是对出现的正面和负面评价如何看待的问题。
之所以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则是由于不同的人所处的位置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有些在私心下认定,惠之则言好,无利便说坏;有些在偏心上徘徊,是非无原则,偏听偏信;还有些在野心下苟同,心怀鬼胎,生事生非。在这种种心态下,赞扬时多拔高,水分大,人云亦云;诽谤时多诋毁,添油加醋,栽赃陷害。
出现这些情况,不仅可能影响对干部的正确评价判断,还可能使一些想干事的人不敢干事,敢干事的人却不受待见,最终不是倒在诽谤者的“冷箭”下,就是只能缩起头做老好人,严重破坏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尤其在用人和干部考察中,对出现的这种诽谤与赞誉,要察实,不可以偏概全,不可感情用事,不可被这种诽谤与赞誉所左右,而要在深入调查中去伪存真,让真心为民的干部得到真正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