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第二章选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5:05:05
中级(2)(2006-10-31 16:33:09)
分类:转载周老师消灾积福之道
第二章 四条基础理论
心法对疾病的研究是从最简单的生理现象开始的。害羞脸红、害怕脸白、哭会流泪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理现象,却有着揭示人体科学的密码,是我们进入心理迷宫的入口。下面我们就大胆地由这一入口深入到迷宫里,来具体地剖析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奥秘。
1、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气血流动有其定向的导引作用
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气血流动有定向的方面性。如当人的心理处于害羞状态时,其体内气血被定向地导引向上,产生脸红、脸热等现象;突然受惊吓时,其体内气血被定向地导引向下,出现脸色苍白等现象。
中医在两千多年前所论述的“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思则气结、喜则气缓”等内伤情志的理论,都阐明了气血的定向性。
人的各种不平衡心理,在体内都有各自存积的定向位置,是有规律的,这些气血变化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气血流动可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
如人们在看电视、看电影,见到悲伤情景时,就会产生悲伤心情。这时体内气血就会定向地转换出眼泪,这是心情波动导致定向的生理效应,如果悲伤过度就会产生定向的病理效应。
人们对某些人、事不接受、生气时,会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同时也会产生定向的病理效应,就会得相对应的病(胃病)。
人的心理变化导致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是有规律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对疾病的成因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上两条是心法病因的基础理论。
3、经过心情波动过的气血在人体内有其残留性的作用。
如一个人与别人争吵、生气等,当时觉得胸闷,过了一段时间,别人再提起那件事时,既使那个人不在现场,但仍会有胸闷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说明病因具有残留性,一个老人有病不是老了才有病,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正象我们常说的那样,年青时人找病,年老时病找人。
在人们产生心情波动后,到形成病症感觉的这一段时间内,心法称之为残留性。
信号的残留性大体有四种情况:
第一是指当时的心情波动,导致体内气血发生了变化,待心情恢复平静后,已经变化过的气血仍残留于体内,当时没能形成身体的不适感觉。
第二是指当心情波动导致气血变化后,一部分机体功能并未恢复正常,产生了不适反应,只是未引起注意。
第三是指心情波动的当时就出现了病症感觉。
第四是指心情波动轻微或偶尔产生的心情波动,经过多次积累也可形残留信号。
心法的病因残留性理论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疾病的本源,它是对疾病形成过程的客观总结。
这条是心法的病机理论。
4、在平静的心态下,用合于自然的观点,反作用于人体内残留信号,可将其残留信号(病)祛除。
害羞脸红,害怕脸白,人们在一瞬间的心情波动,气血就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力。那么,人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无数次急气恨怕、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各种心情的起伏波动,而这些起伏波动的心情又持续了多长时间呢?这些所有气血变化的结果,就是我们今天或未来的病。
这一条是心法的治疗理论。
心法的四条基础理论方面、细微地总结了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变化的基本规律,揭开了心理与疾病之间的神秘面纱。
人的心理变化决定生理和病理的变化,病由心生是心法对病因最基本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