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来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11:04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鉴赏
2008年4月24日__转来的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一)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在诗句中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感情的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
安史之乱后,杜甫贫病交加,带领全家漂泊在四川,当他听到官军收复了洛阳附近的部分州县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记下了自己欣喜若狂的快乐心情。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间接抒情: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在白居易因事被贬江州之后,元稹听说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情。诗歌的前三句叙事言情,表达了自己听到了这个消息时陡然一惊,如何吃惊,作者却紧接一句写景――"暗风吹雨入寒窗",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蕴含于景语之中,显得情深意厚。
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2)
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二、三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6分)
分析:解答此题要对景物描绘、情感表达两个方面都有具体阐述,能够结合诗句内容,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切忌空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概念。
此诗的二、三两联将情感溶于景色之中传达出来:"云起""日沉""风满楼"极力渲染压抑沉重的境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不安;"山雨欲来"写自然界即将到来的暴风雨,暗示出社会的衰败和动荡在作者内心引起的不安和忧虑。三联写昔日繁华的秦苑汉宫而今只有绿草荒野鸟飞蝉鸣,衰败的景象传达出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世事代谢的悲叹,寄寓着对唐王朝由盛而衰江河日下而无法挽回的痛惜。
3.乐景表现乐情,哀景表现哀情
人的情感的悲喜哀乐有时来自自身的境遇,内心有了某种感情,去看外物,那么这物就往往沾染上了某种感情色彩,人高兴时自然景色就显得明丽怡人,悲哀时景色就显得黯淡凄楚,就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用乐景表现乐情,用哀景表现哀情。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
哀景写哀情:
柳永的《雨霖铃》是写词人与恋人分别。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是最让人黯然神伤的,这样的哀情怎样传达呢?词一开始就写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过去,一切显得凄冷而肃杀,寒蝉的鸣叫撕心裂肺;而长亭,是离别之处,是自古使人伤心欲绝的地方。这凄凉的景色渲染出了词人悲哀的情感。
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3)
4.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有时,诗歌描绘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相反的,利用截然相反的事物在人内心形成的反差来达到一种艺术效果,用哀景写乐情,用乐景写哀情。这样情感的抒发,别有一番韵致。
乐景写哀情: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可见这几个宫女是玄宗时候的宫女,现在已经年华老去。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诗歌所表现的是凄凉哀婉的心情,却着意描写"宫花红",根据我们生活中的体会,红花那热烈的色彩,盛开的景象,往往烘托欢乐的心情,热闹的场面,生机勃勃的青春,但在这首诗中,却与"古行宫""白头宫女"形成了反差,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让人有一种时移事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凉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坏心情的矛盾,突出中心思想。以乐景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一首送别诗,离愁别恨自然是诗歌抒发的感情。第一句"劳歌一曲解行舟"写友人乘舟离去,劳歌指送客时唱的歌,劳歌一曲,行舟将去,依恋与无奈之意顿生。第二句写景,"红叶青山水急流"写诗人送别朋友后所见的江上的景色。深秋时节,青峦叠翠,层林尽染,江水青碧,景色明丽爽洁,这应该属乐景。这景色与离别的愁绪形成反差,景色越美,对欢聚的留恋之情越深,也就反衬出离别的愁苦。古人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
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4)
(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
1.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2.用典:
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的引用,前者称"事典",后者称"语典"。用典的作用实际上与比喻相近,比喻是用眼前的事物作比方表达特征,用典是用古代的事物作比方表达意思,是借古喻今。我们需要弄清楚诗人要表达什么内容,再弄清典故的内容是什么,就比较容易看出诗人的意思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①--②题。(6分)
庆庵寺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 , 。(4分)
看过这首诗的注解,我们可得知诗的主旨:表达诗人的谢世之志--隐居山中,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通篇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桃花源中人避秦来到与世隔绝之地,过着安乐的生活,渔郎无意中发现落英缤纷,缘着溪水发现这个天地,桃源中人请求他"不足为外人道"。第一句"寻得桃源好避秦",作者借避"秦"表达"避元"的意思,"桃红又是一年春",在自己的避所历经了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三四句陡然一转,翻出新意:落花不要随流水漂出,因为怕又一位渔郎发现自己的避世之所。典故使用,含蓄而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谢世之志。
答案: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4分,每空1分)
3.烘托(渲染)
烘托是诗人在表达某种感情时,用描绘景色、勾勒事物来使某种氛围更突出,以衬托出这种感情。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全词书写闺妇思念离人的"伤高怀远"之情,上阕"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就是用景色描写渲染烘托了离愁别恨之深,词的开头就直抒胸臆,说抒情主人公"伤高怀远"之情弄无休无止,接着用柳丝千垂,更引动思绪,漫天飞舞的白茫茫的柳絮把人心中的愁绪搅得更乱了。借景来烘托情感。
4.反衬
反衬是用情感、内容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作比,来突出、衬托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这两个事物是有主有次,以次托主。如《一丛花》的下阕: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就用反衬,这两句是写景:春水泱泱,水中的鸳鸯成双成对,快乐嬉戏,水上的小船南来北往,自由远行,这就反衬了自己形单影只,与离人相隔千里不能欢聚,还无法去找寻离人。此处是用反衬,两个事物,特征相反,突出自己的孤独与愁苦。"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也用反衬,自己不如桃杏,桃杏嫁得东风,还能每年春天东风如期而至,桃杏绽放青春,自己嫁的丈夫没有归来的时候,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5)
5.虚实相映
诗歌写眼前景现实事是实写,写回忆中景、想象中事是虚写。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歌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前两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战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生。后两句就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河边骨"(实写)与"梦里人"(虚写)联系起来,"河边骨"的现实惨烈、冷酷,"梦里人"的想象健康、美好,虚与实的映衬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包含了深沉的感慨,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赠防江卒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明时①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其五﹚
一炬曹瞒②仅脱身,谢郎③棋畔走苻秦。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群贤会笑人。﹙其六﹚
注释:
①[明时]太平时期,政治清明的时期。
②[曹瞒]曹操小名叫阿瞒。
③[谢郎]东晋宰相谢安,他以八万晋军击溃苻坚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
(1)观这两首诗,说说"地下群贤会笑人"的妙处。(3分)
答题示例:全诗用虚实相映的写法。"地下群贤会笑人"是虚写,妙在一个"笑"字。诗人展开想象,虚写前贤地下有知,对南宋不思修防务,却一味空喊"防江"的做法定会投以耻笑的。一个"笑"字,情感沉痛,讽刺辛辣,抨击有力
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6)
6.对比
对比的手法容易和衬托混淆,我们来区分它们的不同。衬托分正衬和反衬,都是通过两个事物来写的,用一个来突出另一个的特征,有主次之分。而对比虽然也写两个事物,事物之间有不同,但是诗人不是重在彰显一个事物,而是突出两个事物的不同。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使得"朱门"的奢靡,与贫者的"窘困"都得到表现。
7.托物言志(也叫咏物言志,托物感怀,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诗人借某个物,来抒自己的志向、情操、抱负。物的特征往往是与诗人的"志"有某种对应关系,比如"梅"往往寄托诗人高洁之志,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是典型的代表,"竹"往往是气节的象征,"兰"是品行清雅的代表。
虞世南的《咏蝉》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前两句写蝉的特征,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高洁之志。
试题解析:
一. (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答: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得分点)
二.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涵谷关。御苑:皇家的宫院。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