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际能源合作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16:53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13日做客新华网专家、学者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系列访谈第六场,就能源安全和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话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新华网友 实话实说针砭时弊]我们应该怎样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发挥外交、经贸、发展、援助等多方面优势,深化能源国际领域的合作,全面拓展能源合作空间?
[黄晓勇]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现状伴随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也快速提升,从1997年的1.96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3.65亿吨.年均增长率约6%。国内石油产量已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目前,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近50%依靠进口.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提高。
中国海外石油资源开发战略通俗地称为“走出去”。“走出去”主要通过石油贸易买入,或者与产油国共同开发当地油田。能源企业走出去靠的不是运气和勇气,而是强有力的能源外交和知识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石油“走出去”并非从容之举,目前看来许多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尤其在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经验方面。发达国家的石油商在本国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占据了世界各地包括所有较好资源与市场在内的重要石油资源与市场,也获得了经营管理经验和大批经验丰富的人才。中国企业现在要参与开发海外石油资源,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高的代价,目前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种种麻烦说明了这一点。
石油“走出去”需要能源外交支持。因为量的问题,中国石油需求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每当国际油价高涨,通常就会有对中国的石油消费与进口增长的炒作和夸大。事实上,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就是将原油价格高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中国的需求。中国的快速石油消费增长对国际油价无疑会有影响,这是一个事实,由于中国人均石油消费很低,没有理由说中国石油消费威胁其它国家的石油消费。
作为主要石油消费大国,中美日在石油领域的全面竞争将不可避免。与中国在能源外交上起步稍晚,而美日在这方面长期以来已经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中国政府必须像其它国家政府那样,展开游说和公关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以积极进取的外交态势,通过各种国际场合为保证能源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协助中国企业将“走出去”战略体现为商业“竞争”行为而不是能源安全”威胁”,如何保证走出去的成果,是能源外交的关键。然而,有效的能源外交也需要积累经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既面临历史性的重要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跨国投资和并购仍然十分活跃,国际大公司间的战略联盟日益加深。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资源国对外合作政策出现新的变化,一些国外石油公司为渡过困难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国际油价下跌使资产价格大幅走低,为海外油气战略投资和资产并购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的方针政策,并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为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营造良好氛围。这些都是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的有利环境和良好机遇。但由于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国际合作中的政治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员工人身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大,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1. 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使不确定、不可控因素增加。去年9月份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升级,迅速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当前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许多国家经济已经面临严重困难,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欧元区经济持续恶化,日本经济不景气程度加深,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下滑。受此影响,世界石油市场供需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石油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明显增多,加大了国际市场拓展的难度。
2. 资源国纷纷收紧油气合作政策。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各资源国政府普遍加大了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力度,对外合作条件更为苛刻,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委内瑞拉将所有油气对外合作项目转制为合资公司,并规定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0%,而且将油气公司的矿费由18%提高到36%,直接影响了现有项目的投资收益和新项目的拓展;厄瓜多尔调整政府分成比例,将高于基础油价利润的政府分成比例由50%提高到99%;哈萨克斯坦征收外国公司的超额利润税,将新油田合作项目的政府所得比例从55%提高到85%。
3. 部分油气资源国政局和治安形势恶化。近年来,一些资源国反政府武装活动和恐怖活动日益猖獗,政治局势持续动荡,社会治安不断恶化,海外安保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直接关系到海外项目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危及海外资产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政治问题及南北方政治矛盾激化,对油区人员安全和油田生产作业造成严重威胁;厄瓜多尔受“国有化”思潮影响,当地居民破坏油田设施,劫持现场人员;尼日利亚人质绑架和武装冲突事件持续高发。
4. 面临技术和人才挑战。与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国际化经营历史的跨国大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发展所需的人才补充和储备数量不足,适应国际化经营的员工队伍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尽管中国石油企业拥有较多先进的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但在很多方面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和不足。
保障国内石油市场需求和国家石油安全,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继续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既需要中国石油企业切实肩负起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任,苦练内功、增强实力,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也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快调整和完善鼓励石油企业“走出去”的配套政策。
1. 坚持资源为本,努力拓展企业国际化发展空间。资源是石油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效益之源,也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关键所在。应进一步加强对已进入和可能进入资源国的研究,准确掌握合作国油气资源情况,结合其对外开放程度和政策法律与社会环境等因素,优化战略选区,在有效规避资源风险的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化经营业务。系统研究和掌握资源国油气战略与发展规划,做到由点到面,从单个项目重点开发转向整体战略规划和布局。在稳定海外老区发展的同时,根据国际油价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油价较高时应加大海外新区风险勘探,努力增加油气发现,提高资源开发效益,并择机进行项目和资产的并购;油价较低时则更多地通过海外油气资产收购,增加油气产储量,并保持勘探项目与开发项目、近中期项目与中长期项目、自营项目与参股项目之间适度的比例,实现“增量”与“增效”的有机统一。
2. 加快发展炼油化工业务,打造海外一体化产业链。石油企业在海外发展应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并将炼化一体化发展理念从生产一体化向规划一体化、资源一体化、技术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有效延伸,将炼化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在发展上游勘探开发业务的同时,有选择地投资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下游业务,不断延伸和完善国际业务产业链,实现海外业务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协同效应,努力实现炼化业务基地化、大型化和整体优化的发展方向。结合资源特点和生产实际,合理规划炼化规模,从设计开始就将炼油化工进行整体优化和统筹考虑。在做好海外常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同时,重视发展油砂、重油等非常规油气项目,并积极参与一些非油气能源、新能源项目合作,努力提高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
3. 努力规避各种风险,保障海外生产经营平稳运行。针对海外经营风险的范围越来越大、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影响程度越来越深的复杂情况,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应进一步强化对资源国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以及员工人身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估,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在合同谈签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完善合同条款,尽可能将外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纳入合同条款的约束之中,使潜在风险最小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并尽可能寻求与国际金融公司、资源国商业银行和资源国服务公司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共享收益的同时分担经营风险;在海外资产战略调整中,应根据不同海外项目的战略性及风险性进行组合,大力拓展战略性大、风险性小的海外项目,稳健发展战略性大、风险性大的海外项目,适度发展战略性小、风险性小的海外项目,择机退出战略性小、风险性大的海外项目。
4. 增强企业软实力,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现代企业竞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企业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在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应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软实力建设。加强以弘扬传统文化和跨国文化整合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内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影响力和同化力;加强以社会公益和保护环境为重点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依法经营管理,完善和谐发展机制,树立负责任大公司形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发展氛围,在创新中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强以提高企业商誉和品牌价值为重点的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品牌管理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度和美誉度;加强以信息集成、知识集成和资源整合为重点的企业集成整合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协同高效运作,形成和有效放大企业发展的合力。
5. 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外交的重要作用,为石油企业加大国际化经营力度创造条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行务实的能源外交政策,经常把能源问题列入高层互访的重要议事日程,开展能源外交,为实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外交和政治保障。中国石油成功进入苏丹和哈萨克斯坦市场,大规模开展油气项目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证。应继续充分发挥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国家层面加强与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继续坚持用市场换资源的原则,强化在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和国家的外交活动,以有力的能源外交,实现政治、外交与经济的融合,国家与企业的融合,将政治优势和外交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的新突破,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6. 加快调整和完善支持石油企业“走出去”的配套政策。大型石油企业是我国“走出去”的主力军,承担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大使命。石油企业加大“走出去”力度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也需要通过石油企业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石油战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避免双重征税、有利于海外权益油气进口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修改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简化海外勘探开发投资项目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权限,并给予外汇贷款支持;对海外运回的份额油气视同国内生产,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或先征后退,免除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允许国内企业使用自有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境外勘探开发,对已发生的费用,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可作税前扣除;用于境外勘查的国产仪器、设备及零配件,免征出口税。国家应设立海外油气勘探风险基金,对国家批准的项目,石油公司可以申请使用该基金;风险勘探沉没的资金,由国家风险基金核销;风险勘探成功后从收益中及时返还。按照国际惯例,制定海外油气风险勘探项目的政治风险保险政策,由政策性银行开办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机制,使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