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骑士无奈请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59:18

作者:晓德 发表日期: 2003-09-26 09:17:41返回《我们在长春相遇》快速返回
刚刚在"记者的家"看到这篇文字,读后感慨万端.幸亏,这个世界还有一少部分人在志愿做着新闻骑士,但他们的遭遇和感触又有谁知?不知该文会否在记者的家生存,所以先COPY至此,做以保留,题目是我改的.
辞职信
南方周末编委会:
谨辞去南方周末记者一职。近三年来,我没有利用南方周末四字赚取一分钱私利,也未将周末当做晋职升官的基石。我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去。
翟明磊
2003年8月17日
附:我辞职理由如下。

上星期三(8月13日),我经过艰难采访完稿的《明孝陵保卫战》在新闻部同仁努力下,撤下一个广告版安排上稿,编排完毕。4时许,张东明总编告知新闻部同仁,这稿子撤下,理由是1,此稿批评了南京市政府。 2文中写了明清民国三代对明孝陵的严格保护,有今昔比较的效果。此稿因此被枪毙。同仁表示惊讶与气愤。
我对此事的看法是:我尊重张东明总编枪毙稿子的权利。但报社毕竟不是衙门,不是唯官是大,上面做什么,下面无条件服从。枪毙稿件需要充分的理由。
此稿相同的题材已在南京北京多家媒体上发表,均批评了南京市政府。应该说此稿风险并不大。
宁愿得罪记者,也不愿得罪政府,而且在当地政府完全没有施加压力情况下枪毙稿件。我个人在周末是第一次碰到,在我七年记者生涯中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随意枪毙稿件的做法,我认为失去了周末的风骨,也超过我的忍耐底线。我必须为自己稿件发表权提出抗议。
这种枪毙属丑闻,否定了记者劳动,也否定了两位七十岁专家在南京最酷热的天气中在野外的劳动,更影响了周末在南京记者群中的信用。历来只听说周末领导顶住压力,努力发稿,未闻领导主动因稿件批评了政府而撤下。
在实际采访中周末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周末领导能顶压力,地方记者愿意将料供给周末,这一基础如不存在,周末名存实亡。
联系到周末同仁多次被随意枪毙稿件,并发生了领导主动将批评深发展的稿件交给深圳市政府审查的蠢事。我认为张东明先生始终没有完成一个新闻检查官向报纸总编的转化。我对他的考察期已经结束。一句话概括之: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他是一位好的新闻检查官,却不是一位合格的总编。特别不配做南方周末的主编。
我不赞成周末冒进做无谓的牺牲。在目前情况下尤其需要策略。但我不同意周末应当苟活。这样活着,最后是死路一条,而且死也无人为你悲哀。
回到此稿,第二条理由更是莫明其妙,我之所以写明清民国三代的保护是为了说明明孝陵为何会保存完整的格局至今,文中同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历来对明孝陵有国家法规严格保护。不知杯弓蛇影的依据何在?
在南方周末,我是写批评报道较多的记者。
批评报道意义何在?绝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或是为了和政府对着干,也绝非满足记者的个人成就感或市场需求。
打个比方,新闻工作者是大海航船高桅上的观察员,他如实地发布警告,而这警告只是他观察的产物,如果观察员因为船长说过:“这一航线不可能有冰山。”而明明冰山在前而不报告。最后必然是船毁人亡。因此报纸有依据事实批评的特权。
再打个比方,新闻纸是人体四肢的末端神经,如实传递痛酸麻等感觉,没有人在内心或头脑中喜欢痛的感受,但如果人体的末端神经将痛感当快感,人可能因不知危险(感觉不到刀砍火烧摔倒的疼痛)进入险情。记者只是神经细胞,只能是根据外界实情写作,而无法顾及大脑所思。
这是批评报道的价值。这是我坚守自己职责的动力。
在萨斯事件中我们的教训还不惨痛吗?我们因为新闻禁令,不报疫情,天下太平的结果就是瘟疫。
在南京记者被打事件的报道中,我与刘建平已证实殴打者中有省教育厅管理中心主任,从而突破了这只是保安打人事件的界限,但文章发表时,绝大部分独家的细节被删,保留了保安的说法。使文章与教育厅公安局公文精神保持一致。
我厌恶在这种框架内的假新闻。

上周末,我接到以南方周末办公室名义发出的通知,现公布如下:
通知
翟明磊同志:
你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考核情况为:3月和5月考核为“E”,2月和6月的考核空白。按规定应予解聘,编委会经慎重研究,考虑到6月份的客观因素,作出如下处理:留用3个月,以观后效。
特此通知。
南方周末办公室
2003年8月12日
我接到此信感到心寒,也感到了周末已不再是一个有人性味的企业。“以观后效”一词不知是何意,做为聘用者与单位,地位应当是平等的。有何资格用这些威胁的口气?更荒唐的是我并不符合考核标准的处罚标准。(后来解释是搞错了)
之所以对此信感到心寒,应当指出这四个月我在采访中的感受是特殊的。
四月份,我冒着生命危险独家采访了上海首先确诊萨斯病人的两位医生。结果稿件中对上海深入真实报道部分被删。在这之后,我曾要求去病房采访,站长朱强出于对记者站集体健康的考虑,没有批准我的请求。在这一月,正常的采访因萨斯而全面停顿。影响了发稿。
在这之后,五月七日,我因为对三位记者辞职报社未有反思,而停工抗议,这抗议是针对一年多来的管理,我从未说过“非暴力不合作”一词,因为正是对报社仍抱有很大希望,才有这样的行为,我理解这正是合作的态度。这损害了我自己利益,但我至今不悔。
6月份,我连夜完成周正毅案的独家报道,结果因为禁令下而未发稿,由于疏忽,我未将稿件上报,因此未算任务。(结果被财经时报抢了头筹,内容相同)。在这之后,我因为先前对拆迁律师郑恩宠的报道,而受到一些部门的干扰,经向记者站请示,朱强建议我尽量减少外出。我曾希望能离开上海采访,朱强认为“最好不要离开上海。”因为新闻工作,在这个月我受到极大压力。
因此此月考核成为空白。
为了新闻我不顾家庭安危,妻子仍为我担惊受怕,这时前方记者最希望的是后方的支持与理解。没想到换来的是一张冷冰冰的通知,周末还有没有人味?
有关部门不考虑实情而简单粗暴地以数量责备因为采访承受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压力的记者。完全不考虑三至四月周末大变动,非典,郑恩宠案对记者实际影响。完全不考虑,我曾为周末立下汗马功劳。我曾三个月连获A级,曾经一个月内连续三期,发表头版文章,2001年我获得周末唯一的南方周末评选的全国十大新闻报道《千里追踪希望工程假信》,2002年我获得年度报社最佳监督奖《谁夺我祖传石库门》,曾有一月我三篇稿件因不可抗因未能发表,我仍采访不止,这也可能创下周末记录。就在七月《西晋国宝天价之谜》引起海内外关注,是一篇真正能说有国际影响的稿件。就在1月29日,我发表了在全国引起轰动的《东南大学顾冠群论文剽窃案》,同样在上半年,我发表了全国影响的《卖淫女的清白之旅》,《一所慈善学校的苦涩实验》,《谁垄断了安全套》请指出今年上半年有哪几位记者发表过同样数量真正有轰
动影响的新闻。如能指出三位以上,我就表示服气。
我的《揭假MBA王惟尊的相关报道》,《上海交大有没有招生黑幕》,《汤山投毒案的48小时》,在业界自有公论。
在周末最困难的张君案后 ,我没有放弃周末,而是与杨海鹏温州实地采访23天写出《温州自费改革的悲喜》,朱总理报道之后,三位主力记者流走,我呼吁周末自救自省。
我当然希望报社能以一个长期限观察一个记者。但是如果报社仍坚持“以观后效”的说法,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优秀记者荣誉与尊严的伤害。我无法接受。
我也明白真正的评价在读者在历史,但报社连基本的评价都混淆。这将失去基本的公正,这本身就不是光明磊落的行为。这是将记者看成永动机,不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对记者心理的影响。并不顾实际新闻的质量而以数量做依据。不考虑一篇高质量新闻的劳动量可能是平庸稿件的数倍。(例如一篇拆迁稿件采访对象两百余人)且不论考核体系的优劣问题,这是违反了基本常识。
我钟爱南方周末记者的职位,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但我无法在名誉受到如此污辱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因为究其本质,我是一个新闻骑士。
附记:辞职信上交后
毛哲副主编打来电话,我问及,通知是怎么回事?因为按周末考核标准,无特殊原因连续三月E与连续四个月D. 才可以解聘.我并不符合这一条件(4月为B),为何说本应解聘?.我惊奇得问:怎么会连基本标准也会搞错,毛解释:当时开会时,标准没有手边.我指出这是对记者不负责任. 这太荒唐了.我称“是不是要把通知给其它记者看一下。”毛说“千万别这么做。”
数天后,我被朱强站长告知:总部打电话来,的确弄错了,通知会撤销.然而一周之后,我收到另一份通知:称上份通知没错,对标准不能穷尽的情况,解释权在报社.
看样子知错不改,死爱面子,已成为这个官僚机构的通病。我本自由人,与官人无缘共事,亦是常理。本来3月份周末变动,我的留下也是为坚持做事的阵地。既无法做事,去也。

我于2002年3月21日曾发表出《宏村之痛》,此文历时两个星期,两位记者连续采访,写出京黟公司与政府串通无偿拿下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的三十年承包权,将门票收入98% 占为已有仅将1%交给农民,造成当地农村的贫困,这个公司违反国家规定,不愿修缮古民居,造成世界文化遗产古民居倒塌。
京黟公司在黄山市起诉周末,按管辖地原则,对周末是非常不利的,要求索赔100万并致歉,经集团律师与我的努力,我们出示了大量采访证据,而对方出示的证据甚至证明了我方的观点,这样情况下,一审判五万,并致歉,二审判我方不用赔偿,需要致歉。地方保护主义 导致新闻官司难打,这样的判决基本上证明了周末的无罪。
按周末传统,这样的判决,周末历来是拒绝登致歉启示。在刘秋海案中也是如此。因此报社与我达成一致意见,拒绝刊登。
八月二十一日,我突然发现,在法制版上,悄悄(何谓悄悄就是没与我商量)登出一行启示,称为京黟公司(文章中批评对象)恢复名誉。这种行为充分显示了管理层的怯弱与虚伪。我认为周末保护记者,勇于激浊扬清的生态已发生变化。
我信守自己的承诺,报社一登致歉启示,我就辞职。
以上是我辞职的三个原因。
9月3日
补充日期: 2003-09-26 13:21:03
南方周末同事对翟辞职的看法
作者:我爱纯白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11:42返回《记者的家》快速返回 一直以为现在是周末最困难的时候,其实是最阴暗的时候!
翟的悲剧可能降临到每一个记者和编辑身上。
我们观望事件的发展,这是周末危险的先例。高层必须作出反思.
我们因为对新闻和周末的忠贞来到这里,
因为对新闻和周末的忠贞坚持到现在,
或许今天都该撤了......
补充日期: 2003-09-26 12:12:55 我声援同事的行为,还好,周末还有一些有血性的弟兄.看完翟的辞职信,感到很凉,很凉.对这张报纸凉到了骨头里了.也许领导层不会对我们的抗议有任何反映,但是我们依然要表达我们的看法,我们可以在记者培训会上问:纪律大还是法律大,在南方周末我们也会表现我们的素质.好了,不说这么多了,就声援一下吧.
当然我也不敢署名,我也怕呀.!
补充日期: 2003-09-26 12:13:33
翟明磊的辞职是一个标志,这就是南方周末的气质的完全断送。
这样的记者会被考核不及格,会被警告,这是什么报纸,是什么样的管理?南方周末还有那个
记者愿铁肩担道义,热血写新闻?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我们感到的是心寒,这样的报纸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所有贡献给它,你怎能投入地工作,每个人都有累的时候,有需要休息一下的时候,难道把一个记者最好的时刻榨干之后就一脚踢开?
的确,新闻管制让我们的日子很难过,但优秀同仁的一个个伤心而去并不是因为大环境的问题,我一向认为是南方周末本身出了问题
南方周末的问题第一是在丧失了靠个人魅力而形成的向心力之后,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现代管理制度,而迅速地沦为官僚体制。具体的表现就是专横、独裁、没有讨论和民主的气氛,人人勾心斗角,呵,现在才知道勾心斗角是有报偿的,一个副主任要多拿那么多呵,在这种报酬的鼓励下,不勾心斗角才怪!
二是南方周末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僵化,现在就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好稿什么是好记者,也没有一个机制可以鼓励好稿好记者,一个费尽周折采来的有重大影响的稿子,不抵两篇打个电话跑一趟腿写来的稿子,也许那两篇稿子的打分还会打分更高,每个人都不傻,这就等于是不鼓励记者写好稿,是的,每一个进周末的人都是凭到理想工作的,但这毕竟不是长事。
三是周末的体制变得没有人性,每一个记者都是人,有没有所谓的领导,问过记者你需要什么,你有什么困难,周末能为你做什么,你最大的后顾之忧是什么,那怕周末不能为记者做什么,但这样问了就不一样啊,各位同仁,自从江总走后,你们得到过这样的关心吗?你们不需要吗?你们对周末的要求仅仅是写稿拿钱吗就算是新闻从业竞争激烈,南周吐故纳新是正常的,但当所有进周末的人都不做长期在这里干的打算的话,周末怎能长久下去?我再在这里大喊一声,周末不能让翟明磊这样的记者走,各位领导,你们无论如何得留住他,从现在,从此时此刻改起,也许还不至于太糟,这是挽救你们自己形象的一个机会。
补充日期: 2003-09-26 12:14:14 各位老师:
建议大家重温一下岳飞的《满江红》。宋王朝的悲剧难道要在21世纪的报社重演?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补充日期: 2003-09-26 12:14:48
我始终认为张东明同志是有自己的价值观的,只不过与我们的不一样而已,他与我们本不应走到一起来的,就想当年的岳飞与秦桧本不应在一起同朝为官的。
张坐在他这个位置上,战胜我们——有风骨的南方周末遗老遗少,当然在某些同志眼里这些人恰恰是受过污染的——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不能将我们拿下才是不正常的。就如翟明磊之流完不成每月的工作量一样,他也会被他的东家留用数月,“以观后效”的。
在这一点上我佩服张东明同志的战略、战术,因为他的进攻数月,竟然可以达到无声无息地伤了我们,他大概是扣住了某些人的穴道了吧?正如七伤拳,外伤全无,但经脉尽断,不过张大侠会不会“一练七伤”呢?这与我们有没有九阳神功护体也有关系。
看着感动,赋打油诗一首,以
吊古南周,并悲翟明磊
廿载磨剑诛群魔,江湖风雨无时休。
清名何须庙堂定,江钱身后无文章。
战鼓东风南摧劲,管叫好汉纷呕血。
青史必留南周誉,主编无辜坐佞臣。
注:江钱指南方周末前主编、副主编江艺平和钱刚。
补充日期: 2003-09-26 12:15:19
我们在为别人呼号民主和正义,身后的家园却是专制与龌龊横行之地。
南方周末,如果你还有想活下去的残念的话,拜托把自己当成个现代企业。我们不是太平天国
不是梁山好汉!
我们的愤怒和那自焚的农民,何其相似。真是悲哀,自己被榨得毫无尊严,却在为别人的尊严
东奔西走——我可怜可敬的兄弟姐妹们。
或许大家都该歇歇,太累了。张先生,出来,说句话吧。
补充日期: 2003-09-26 12:15:46 一直以为现在是周末最困难的时候,其实是最阴暗的时候!
翟的悲剧可能降临到每一个记者和编辑身上。
我们观望事件的发展,这是周末危险的先例。高层必须作出反思.
我们因为对新闻和周末的忠贞来到这里,
因为对新闻和周末的忠贞坚持到现在,
或许今天都该撤了......
回应人:记者就是人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19:06
默哀!
三鞠躬!
默哀!
回应人:记者小脚丫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23:46
我怀疑,在这里呐喊、痛苦是否有用处?
我们应该想办法把这些声音让张或张所在的体制听见!
张以及张的领导者或追随者们是不屑到这个坛子来的,
他们忙碌的,
是维护他们的统治,
以及赚钱与晋升!
回应人:老宋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26:42
他们怎么不来?
回应人:财富中国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31:54
《南周》去年,被平安公司老板1100万买通,然后就出卖记者,将老杨等多名干将排挤出来,我就已经看清楚了《南周》的丑恶本质!
明磊,你的决定是正确的!
钦佩!钦佩!钦佩!
回应人:记者小脚丫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32:30
上山吧,反了!
回应人:一个人寂寞着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46:59
为中国的新闻制度默哀!!!
回应人:陈丹侬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54:13
南周的堕落是中国社会良知、责任、道德的堕落。
回应人:春天的钟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55:59
蒋介石统计时期,国统区的<新华日报>都可以开天窗的方式对抗“送检”制度,现在可以吗?
我们的媒体是为什么人服务的?管理媒体的又是些什么人?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更加接近农民和土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媒体如此,其他亦然。
为南周的昨天致敬。为南周的今日默哀!
回应人:七十年代出生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56:50
底层民众的声音仅仅只能代表最弱势群体的一种呼号。但是,处于高层的所谓那一群主宰人民命运的人的眼睛往往是只望上看的,他们的眼睛已经失去了朝下看的功能!即使偶尔刮起了顺风,能有那么一点民众呼声飘进他们的耳朵,也往往是枉然,他们的耳朵具备左耳进右耳出的畅通功能(当然这只是对待来自底层的声音)!!所以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号称"无冕之王"的我们,风里来,雨里去,为着铁肩担道义,热血救危难的侠古豪情,替那些手无寸铁的弱势人群奔走呼号的时候,我们的后院却失火了!!这是何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呀!!
回应人:春天的钟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57:55
“南周的堕落是中国社会良知、责任、道德的堕落。”
楼上的可谓一针见血!!!
顶!!!!
回应人:记者小脚丫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00:29
“二是南方周末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僵化,现在就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好稿什么是好记者,也没有一个机制可以鼓励好稿好记者,一个费尽周折采来的有重大影响的稿子,不抵两篇打个电话跑一趟腿写来的稿子,也许那两篇稿子的打分还会打分更高,每个人都不傻,这就等于是不鼓励记者写好稿,”
——偶现在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打几个电话找几个所谓专家就能成一篇稿的新闻写作方式。而在最近的南方周末,头版居然很多就是这种文章!
回应人:吃饱了吗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01:24
当今媒体的考评机制很成问题,我一个同事,也是因为没通过考核,没完成工作量,被扫地出门,结果成为另一媒体的骨干力量。
现在的考评,留下来的是一些愿意像奴隶一样干活的平庸之辈,真正的能人和那些不得领导欢心的,往往成为牺牲品。
窃以为,北京青年报让市场调查公司调查文章阅读率的考评办法,是目前最科学的。几个领导凭自己好恶考评,导致关系盛行不说,考评的科学性根本没法保证。
回应人:江南鱼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03:03
完了
回应人:拔出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08:19
问题不在于什么考评制度,
我们所面临当年孙中山都经历过。
回应人:吃饱了吗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08:35
美国记者没有定额,实行动态管理
和近十多年来中国许多报社对记者实行定额管理的做法不同,美国日报一般不给记者制订按月或按周计算的发稿数量定额。在考察中,笔者对美国报纸的采访第一线管理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几乎对所有接受访问的总编辑都提出如何分辨“懒惰者”和“勤奋者”之类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记者干得如何,编辑心里有数,否则编辑就失职,报纸的重点是管编辑。对于“懒惰”问题,他们的回答更简单:“懒惰者”待不长。他们认为,为所有记者制订一套统一的“干活”标准是很难的,例如跑警察局的记者可能会一天写3篇稿,而跑工业环境的记者可能会3天写1篇稿,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后者懒惰。过于明确的定量,会将记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应付工作而不是创造性地劳动上来。定额制度出不了《华盛顿邮报》那样的“水门事件”记者。老总们也承认记者工作会有忙闲不均的情况,但认为差异不会很大,因为有编辑在调节。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日报,特别是影响大的优秀报纸,对记者的选聘要求很严。目前各大报编辑部基本上不从学校直接进人,而要求应聘者有职业经验。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一流报纸,只聘用有5年以上新闻工作经历的人当记者;《巴尔的摩太阳报》、《费城问讯报》等著名报纸也要求应聘者的实际从业经验不少于3年。总编辑们认为,他们选择的是热爱新闻事业并擅长新闻事业的人,想发财或心有旁骛者不会来当记者,报纸也不会要他们,这一点只要考察他们以往的经历就可看出。事实上,美国日报,特别是那些较为知名的日报的记者,都很珍惜自己这份工作,谁也不愿给人以偷懒的印象。
回应人:主任记者只审稿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10:42
完了
补充日期: 2003-09-26 13:29:26
回应人:三两天 发表日期: 2003-09-26 09:15:12 我决定以后不再买也不再看《南方周末》了。
回应人:章序 发表日期: 2003-09-26 09:28:07
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去……
你无罪,南周亦无罪。
回应人:新闻战神 发表日期: 2003-09-26 09:31:15
《南方周末》的张领导,“您老人家”可别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千古罪人呀!!!!
呵呵................(我痛苦地笑呀!)
回应人:ztao1215 发表日期: 2003-09-26 09:41:10
名将之花,凋谢在南周
回应人:阿杰视点 发表日期: 2003-09-26 09:52:13
无奈
不只是记者的悲哀
回应人:笑了笑了 发表日期: 2003-09-26 09:56:05
南周何时换了SB作老总?
回应人:不让人说真话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07:34
周末一直是我做记者以来学习的典范,但自从非典后我就不再看了。真的很心痛,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南方报业其他的报纸。
这种事情我也经历过,亚已离开了南方。很心酸。
心中的新闻理想已经破灭!真的很没意思!
回应人:killeryhy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11:06
尽管已经有点麻木了,但还是难受,一个报纸就这样被废掉,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气极了有时会说,新闻理想有时候连一堆狗屎都不如,说这种话时连自己都想哭
回应人:黄荆条子下培养出来的好人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13:03
我一直以为南周是中国最好的做新闻的地方,虽然现在没有所谓的新闻自由。有的只是管制。南周的名声在外。
虽然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弱势。但南周这样子整,让一批想做新闻的人。望而却步。
悲呀!
回应人:东写西毒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13:22
让前行者悲观,让有力者无力
回应人:光明在黑暗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14:49
我儿还要到南方周末去打广告
回应人:记者小脚丫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16:34
相对无语,
惟有泪千行——
回应人:紫笛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25:11
悲哀!!!
回应人:笨笨老爸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36:46
sb做领导是中国新闻单位的普遍现象!!!
回应人:呆狗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38:07
。。。。。。。。。。。。
回应人:狗日的媒体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41:48
南周的做法并不希奇。我在青年时报的时候,时任老总也是以同样的手段逼我“辞职”,虽然我在那里整整做了3年多,写了很多东西,但最后在新老总面前,这些所谓的东西一文不值,所以,明磊兄的下场我已经领教了,也麻木了,为南周默哀3秒钟!
回应人:做梦都想干革命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42:31
南方周末早死了,还讨论个屁,周末的记者趁早死心算了,
没必要再为南方周末四个字哭泣了。
回应人:何盾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42:41
张东明这孙子是想毁了南周!
中国新闻界仅存的一点良心也被这条哈巴狗给糟蹋了!
回应人:中纪委万岁 发表日期: 2003-09-26 10:52:54
《南方周末》可以出卖朋友,出卖记者,更可以出卖新闻理想!
默哀!
回应人:肚皮朝天 发表日期: 2003-09-26 11:04:59
世界上本没有狮子
猪多了
才有了狮子
回应人:有你多好 发表日期: 2003-09-26 11:10:07
南周,拿什么拯救你?
回应人:江柘 发表日期: 2003-09-26 11:10:18
看了这些文字,觉得很心酸。
翟是南京出去的一个记者,几年来写过不少好文章,关于这一点,我想读者是认可的。他所写的这些情况,我感到很熟悉,但仍感吃惊。一般小报如此,尚且可以理解,堂堂南方周末也这样刻薄而且缺乏爱才惜才之心,难免让人觉得齿冷。
说句实话,现在大家看周末,难道是因为周末好看吗?不是,至少我是因为以前的好印象,特别是2002年以前的那几年间报纸的成就。现在周末不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批老读者、忠实读者在撑着,这些人还对他寄予希望,希望他能度过难关,走上坦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末是在吃老本,但是对于那些曾经创造传奇的人们却从不知道尊敬和感谢。
坚守阵地的人永远值得尊敬,但这也要有个底线。我赞成文中“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去”的信念。2002年,南周哗变,近十名骨干辞职出走,但报社死要面子,拒不反悔,结果报纸迅速衰败下去。今年又去作一个下台总理的专版,结果热脸迎来冷屁股,又伤元气,导致黄广明等人再次出走。现在翟也跑了,真不知道蜀中还有多少兵马可以拒敌。
现在每次花上一块五,都觉得很不值。以前办的红红火火的头版,还有那些发在百姓茶坊、百姓纪事、解密(往事)和消费广场上的好文章,现在杳无影踪。一张报纸除了大而无当的“严肃”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兴奋点可言。人才流失,我看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翟的辞职有什么意义?对于他本人来说,乃是一时意气之下的解脱,我相信他会怀念南方的。因为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志有为之士,但是,任何人都需要一个平台。李玉霄、余刘文这些前南周精英离开了南方后,就鲜有佳作。翟明磊恐怕也不容易找到一个理想的平台。对于南周而言,除了进一步衰败之外,它还能有什么损失?报社只是一个虚体,从理论上说缺了谁都一样,当官的不怕,照样做官;报纸无妨,照样按时出报。对读者而言,报摊上有的是报纸,感情再深,总有一个移情别恋的底线。这就是翟辞职的意义所在,愚以为。
单单去怨张东明也是不合适的。张不过是一走卒耳,在中国新闻史上,他算老几?但是,我希望张先生不要这样想问题,因为你毕竟是一个新闻检察官,你可以不对中国新闻的封闭和专制负责,但是你的名字注定要和中国新闻史上许多可能留下来的名字相提并论,比如说翟明磊先生,你的行为毕竟要和一份大报的衰败或者辉煌联系在一起。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我还是希望一切掌有权利的人想一想自己的身后,从而对于历史保有一份微薄的敬畏之心。
翟明磊离开了南方,它没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对他个人是一件大事,对于报社而言,也许已经没有什么感觉,因为这家报纸已经越来越沦为一家公司或者衙门,他不像我们大家想象的那样有人文关怀。翟明磊本来可以在去年8月辞职,因为那样也许更为悲壮一些。就因为这,我对他的坚守心存敬意。他也可以在今年3、4月份出走,那样也不失豪爽。就因为这,我更加欣赏他的坚忍。但是,翟终于决定要离开他所坚守的阵地了,而且是不得不走,因为这已经超越了一个人可以忍耐的极限。对于他的出走,除了心存敬意,我没有什么愤怒。
想起了鲁迅先生关于天才的论述,突然觉得有点悲哀。中国要出一个天才(不是指代不乏人的革命家),真是太不容易了。
回应人:肚皮朝天 发表日期: 2003-09-26 11:11:22
大家看看自己家的报社
比南方周末有过之啊
这些情况怪老总吗?
嘿嘿
回应人:有你多好 发表日期: 2003-09-26 11:13:00
建议斑竹将此帖置于版首,以警醒世人。
回应人:陈亦儿 发表日期: 2003-09-26 11:16:40
早就不买《周末》,改买《扬子》了。
回应人:万里云罗一雁飞 发表日期: 2003-09-26 11:40:36
哎,看了好感动,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热血记者,我原来以为都死掉了。
回应人:记者就是人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02:38
1100万出卖朋友、稿件和记者,就已经意味着《南周》彻底堕落到妓院的地步!
回应人:走泥丸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09:56
还年轻、、、、、、
回应人:水镰月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17:17
南周早已死。但“南周精神”会活在所有有良知的人心里,它所倡导的以知识者立场对社会的批判精神,迟早将会有传承者和光大者。
可以去读读那篇帖子----让我们高傲地潜伏起来。生活需要隐忍。
但隐忍绝不意味毫无气节的懦弱与妥协,而是策略性的智慧。
回应人:你在胡说八道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22:07
狗屁新闻理想,现在还在为这种虚妄的东西哭哭啼啼,可笑。
回应人:记者小脚丫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34:18
上山吧,反了!
回应人:会渴酒的蚂蚁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39:34
靠。气愤。已经很长时间没买周末了。往后也很少会再买了。
回应人:zhcl113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50:48
默哀,不仅仅为《南周》
更为我活着的无奈的世界!
回应人:南方木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51:02
无言以对……
回应人:陈丹侬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57:35
我为新闻来,
也为新闻去。
回应人:肖余恨 发表日期: 2003-09-26 12:58:32
一直在买,惭愧,纯粹是一种习惯,读得也粗粗拉拉了.
要反省了.
回应人:江南鱼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00:15
该死的烂周,再也不看了。
回应人:落寞如此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06:55
全西祠有产者联合起来,2200万反收购《南周》
回应人:主任记者只审稿 发表日期: 2003-09-26 13:07:21
无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