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的具体方法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2:38:01
谁冒犯了我们的身体:阳虚的年代是湿邪在作祟
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奥运期间,有个病人晚上熬夜看比赛,还吃了很多冰激凌,第二天上午就开始发烧了,当时体温不到38度,到社区门诊去输液,输完了以后,还不见好。晚上九点多给我打电话求助,此时他的体温已经升到39度多。他告诉我怕冷,我马上问他怕冷的时候想不想盖被子,他说想盖被子。随即给他开了一个很简单的药方,两个小时就把他的高烧给退下去了。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已经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了。他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到体内。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门诊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可能有朋友会产生疑惑:“武大夫,您说反了吧?冬天气温低,受寒湿侵犯容易理解,可夏天那么热怎么还有寒湿啊?”刚学医时,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直到领悟到中医的实质后,才慢慢解开这个谜团。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瘀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人体在这种乍暖乍寒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孰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湿。体湿的人可以用红豆薏米粥或吃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红豆薏米粥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粘浊,如油入面。”被湿邪侵害的人好像身上穿了一件湿衣服,头上裹了一块湿毛巾,何等难受!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都跟湿邪、痰湿有关。湿邪性粘腻重浊,湿气向下走,就容易聚集在腰部以下,造成膀胱肿瘤、前列腺肥大增生等病症。湿气在体内排不出来,甚至会导致一些怪病发生,如吃土块、砖头、墙皮、生米等异物,这是身体湿邪很重的表现了。
所幸的是,我们还有祛除湿邪的根本方法。既然湿邪能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发多种疾病,那么我们就努力守护好身体的一轮暖阳吧。只要固护好自身阳气,那么身体也就有了自愈大药,仿佛天天都与春天有个约会。